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共48份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写好教案,完整课堂教学可达成。本文将以多个角度和方面介绍“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希望能给您带来启示。如若觉得有益,请保存下来作为参考!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篇1)一、国际单位制(简单了解)
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
二、长度单位及其测量
1.长度单位:㎞dcμn
2.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更精确的测量可以选用游标卡尺或者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初中阶段不作重点)
3.刻度尺的使用:
①观察:左看零刻线、右看量程、中间看分度值(刻度尺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
②放(紧贴);厚的物体要竖放
③读数:要进行估读(重点)
4.关于刻度尺的估读
估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也就是分度值为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
比如29.12c“1”为倒数第二位代表的是1所用测量此结果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2.15c或者2.14c或者2.16c(最后一位为估读出来的)
1.15c(4.15c是错误的,注意零刻线的位置)
a刻度尺分度值为1读数为2.20c
b刻度尺分度值为2(或者0.2c)读数为2.20c
三、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基本单位为s(秒)
h(小时)in(分钟)s(秒)
2.时间的测量工具
秒表、停表(不需要进行估读)
四、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有差别,误差不可避免
错误:由于粗心或者错误的测量方法造成,错误可以避免
2.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
③改进测量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篇2)1.知道声音的三大特征;
2.了解影响弦乐器的音调的因素;
3.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速度不同;
1.声音的响度、音色;
(2).概念检查.
2.导入新课:
为什么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一样呢?
活动一:拿出大鼓,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怎样才能使鼓面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应该使鼓面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设计一种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大小的方法。如在鼓面上撒些纸屑,通过纸屑向上跳的高低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查看更多>>教案课件的关键在于平衡教学步骤和课程标准,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有效调动课堂氛围,好的教学课件具备哪些特点呢?经过我们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技巧,我相信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您提高销售业绩!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篇1)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来自江苏物理(八上)第五章第二节。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来引入一个利用比值定义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速度也是学生学习物理以来首次遇到利用公式进行物理计算,所以对速度概念的理解会影响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过程方法:知道速度概念是一种比值,利用比值的方法可以定义物理量。
情感态度: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骄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荣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两种常见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
设计思路:速度这一节课表面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学习也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到比较的方法,用到了利用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的方法,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些物理方法,研究问题带来的便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自觉的使用这些方法,在以后学到如密度、压强、比热容、热值等物理量的时候也会自然联系到这种方法。
速度单位的换算,常见速度值得介绍,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速度的理解,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知识紧密相连,让物理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便于学生更好地建构速度概念,在头脑中形成物理概念以及今后运用物理概念。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开始,教师都要力求设计适当的问题,构造物理情境,并通过有意识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教学器材:
用白纸折成纸盘和纸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在线,讨论快慢
师:同学们见过猎豹和蜗牛吗?见过他们移动的样子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猎豹和蜗牛运动的模样。
多媒体展示:猎豹、蜗牛等运动的模样。
师:同学们看一下,他们运动时的情景一样吗?运动的快慢情况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运动的快,一个运动的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
生:……
师:如果有人问你,一辆轿车行驶了5千米,一
查看更多>>"《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这篇文章是栏目小编细心为大家整理的,希望您能经常关注我们网站的新鲜内容,并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师提前设计好每个教学课节的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每位教师都应尽力把教案课件设计得更为完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案课件制作,能够满足各类水平学生的需求。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 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学生思考:只要测量出丁同学跑步的速度就容易判断了。
结合具体例子提出物理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回答。
【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使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