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复习规划

考研数学复习规划 共50份

考研数学复习规划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考研数学复习规划、考研数学复习规划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考研数学复习规划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考研数学复习规划集锦

每项工作的工作成果都是由文档来体现的,即使在技术发达的时代范文仍然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一篇优秀的范文该如何撰写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阅读精心准备了今天的“考研数学复习规划”,您会发现仔细阅读本文会有不少收获!

考研数学复习规划 篇1

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初试科目中数学占有150分的分值,且相对于英语和政治来说,数学也是区分度最大的一科,数学考多少分的都有,若是数学学好了,在考试中是很占优势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老师总结下2016考研数学全程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基础夯实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复习,梳理各科知识点,从准备考研开始到6月底。首先,根据自己所报院校和专业选择适当的数学卷种,数一、数二还是数三,明确考试科目。其次,选择合适的教材。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数一、数二),同济第五版《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浙大第四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教第二版《经济数学―微积分》(数三)。最后,读懂教材,全面展开复习。把教材里面的内容认认真真捋一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掌握到位。复习时,通过习题巩固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复习打下一个基础。

第二阶段,强化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熟悉常考题型,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从207月到年10月底。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对于知识点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强化阶段主要学习的资料是复习全书,需要把知识点连成一条线,清楚各章的重点和难点,熟悉考研常考题型,掌握重点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注重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

第三阶段,模考冲刺阶段。主要任务是研究历年真题,掌握常考题型和高频考点,从2015年11月到2015年12月初。至少把近的真题,做两遍。第一遍是成套地进行模拟训练,最好是卡在上午8:30-11:30进行模考,一方面是调整自己的做题状态,一方面是检测和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通过做真题,熟悉考试常考题型和考点,以及题目的突破口,针对自己不太擅长的题型做一些模拟题进行练习练习。第二遍就是把自己做错的和不会做的题目再重新做一遍。希望同学们在这段时间里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和身体哈,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考试。

第四阶段,考前点睛阶段。主要任务是查缺补漏,考完的15天。把自己的易错点,易混淆点,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一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再把近5年真题中的错题和不会做的题目,再仔细算一遍,一方面是保持自己的手

查看更多>>
考研数学复习规划
2019考研数学暑期复习

暑期,是考研黄金复习期。同学们要多利用这段时间夯实基础,千万不要眼高手低,无论是哪本数学复习书,大家一定要去做,去看。不要一份试题放到你面前,你根本就不知道无从下手。高数中,多元部分较为重要。高等数学中有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从本质上讲多元是一元的升华,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也可以从一元那里类比过来。但是多元部分也有自己的特点,它与一元部分也有所区别。

1.深刻理解概念

前面我说了多元与一元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所以在这里,我说的深刻理解概念就是要说清楚多元函数微分学与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区别以及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在多元函数微分学的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就是要理解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可导与可微。首先,大家对极限的理解很关键。它与一元部分是有区别的。以二元函数为例,大家要清楚逼近方式的任意性,而一元函数中就两个方向。所以一般考研考二元函数极限就是问大家这个极限是否存在,那么大家就选取两个方向来说明就够了。至于连续,把极限搞清楚了,连续就不是问题了。然后,可导的概念。还是以二元函数为例。二元函数有两个变量,那么可导就是说的偏导数。基本思想是:求一个变量的导数那么就固定另外一个变量。所以实质上还是求一元函数的导数。至于可微的思想可以直接平移一元的。虽然有些变化,但是基本的形式是一样的。最后,三者关系。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点。具体来说,可微可以推出可导和连续,而反之不成立。希望大家不仅要记住结论,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大家通过自己推一推就可以准确的把握这三个概念了。在大家深刻理解了这些概念后,后面的内容就偏向计算了。

2.培养计算能力

在前面,我说了对基本概念理解的重要性。那么,说完概念,这章考查的重点还是计算。计算实质上就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它主要包括偏导数的计算;方向导数与梯度;二元函数极值(无条件与条件)。其实考查计算对大家来说是最容易的考法。因为大家只要懂方法就够了,不用理解方法怎么来的。具体来说,计算偏导数,特别是高阶偏导数,大家只要掌握了链式法则就够了。同时掌握下高阶导数与求导次序无关的条件。至于计算方向导数与梯度,大家就需要知道它的含义,然后记住两个公式就行了。最后是二元函数的极值。它分为无条件极值和有条件极值。先说无条件极值。大家可以把它跟一元函数极值做个类比。这样会学的轻松些。至于条件极值,大家只要会了拉格朗日乘数法就

查看更多>>
暑期铁路护路工作总结 学校暑期安全工作总结 考研市场部工作总结范文
考研数学复习计划(集锦10篇)

工作总结之家内容专辑推荐:“考研数学复习计划”,敬请浏览。

按照通知上的要求,我们不妨合理的把思维转变到工作计划上去。写工作计划一定要有谨慎的逻辑,严密的科学性和方案可实施性。所以你是如何写工作计划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数学复习计划 ,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考研数学复习计划 【篇1】

主要任务:

将强化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有效形成系统。

总结在上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一一解决。

做真题,以知识点为内容进行分类练习。

反思自问:

知识层面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如何?

此时你的知识水平距离考试的要求还有多远?

重点掌握: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大家至少要掌握极限、导数、不定积分这三方面的内容,才能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有好的收效。

x月的前半个月,我们应该怎么对强化阶段做一个良好的收尾呢。

第一,复习方法采用“两端看法”,就是对强化阶段的所学过的知识和做题方法做一个总结和归纳。

总结和归纳结束之后,采用高等数学、概率论一起交叉、轮流来看,最后汇集到线性代数上。我们也把这个阶段用一个字来形容“啃”,所以也可以叫做“啃”强化阶段所学过到的知识。这里的“啃”是来形容这个阶段的艰难程度,大家到了这个阶段普遍感到压力陡增,即使那些在第一阶段认真完成的同学也一样,这里的主要原因是这一阶段大家所学到的知识和解题方法普遍特点是对知识点的总结是高度的概括的,虽然老师在强化阶段帮助大家将知识体系化和系统化,但是那毕竟是老师的东西,考生应该学着将这些东西变成自己的。

第二,所选的题目不论是例题还是课后的练习题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些题目不再是只考查单一的知识点,单一的解题能力,而是对同学们能力的全方位考查,不仅考查同学们的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考查同学们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家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做适量难度稍大的题,会有助于大家在考试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遇到难题不会慌。但这并不是说让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就只钻研难题,而对于容易的题和中等难度的题不屑一顾,这样只会导致考研失败。我们做题难度要适当,题量要适当。所以,大家不要进入做题的误区,要难度适当地练习,不要死扣难题,毕竟考研考察的是基础知识,使大家都能接受的水平。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这个阶段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无论你多累都是值得的,通过这个阶段洗礼,无论是你

查看更多>>
考研数学复习计划
考研英语复习计划
考研英语复习计划
高一数学期中考复习计划
有关考研的复习计划
有关考研的复习计划
【医学考研复习方法】会计硕士之考研复习方法总结
教你写计划: 五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规划篇二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分享13篇)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分享13篇)
2017考研复习方法总结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模板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模板
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学习总结
高三数学复习计划范文
高三数学复习计划范文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学计划
考研学习计划
考研学习计划
初三学子中考备考复习学习计划
初三学子中考备考复习学习计划
中学高三数学复习迎考工作总结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11篇
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11篇
2023考研学习计划
小学期中考试复习计划
小学期中考试复习计划
幼儿园数学教研组计划及规划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小学数学教研计划】数学教研计划
考研学习计划9篇
考研学习计划10篇
考研学习计划10篇
高考地理复习计划
高考地理复习计划
五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4篇)
学习复习计划
学习复习计划
考研复习《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复习工作计划
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精选
考研数学暑期备考总结
毕业班复习备考计划
毕业班复习备考计划
月度计划精选: 如何制定期中考复习规划wps版
高三学子高考冲刺复习计划
高三学子高考冲刺复习计划
【会计考研科目】矿大会计硕士考研复习经验总结
【会计专业考研】地大会计硕士考研复习经验总结
数学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总结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工作计划安排
考研复试自我介绍
考研复试自我介绍
高中数学公式复习汇总
高三教研组历史复习计划
考研学习计划(集锦6篇)
考研学习计划(集锦6篇)
考研学习计划(精选4篇)
考研学习计划(精选4篇)
最新考研学习计划15篇
考研学习计划(范本10篇)
考研学习计划(范本10篇)
考研学习计划(合集10篇)
2019考研数学应试总结
中考复习计划1500字汇总
中考复习计划1500字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