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业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农业种植业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时间是一笔贷款,现在我们又欠了六个月的账了。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可以全面的分析一下半年来的工作内容,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那么,有哪些可以激发我们灵感的半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农业种植业科上半年工作总结,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农业种植业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二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一年,为此,我局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增加农业投入,本着提高粮食总产,确保主要农产品供应,保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原则,狠抓冬农开发、春耕备耕和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严格执行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上半年种植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全面落实全年种植业生产任务,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小春生产已全面结束,大春播种接近尾声,现将上半年的种植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情况
(一)小春粮食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情况
据统计,今年全市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60.1万亩,比上年增加1.1万亩,预计产量达到10.1万吨,比上年增长2%。在小春粮食作物中,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小麦种植面积29.6万亩,比上年增加0.6万亩;蚕豆17.2万亩,比上年增加0.6万亩;马铃薯2.2万亩,比上年增加0.9万亩;啤饲大麦5.6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此外小春油菜种植5.44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与此同时,调减了2.1万亩其他杂粮作物面积,从上年的7.5万亩,减到5.4万亩。截至6月9日,小春农作物收割完成95%,华坪、永胜、宁蒗基本收割完毕,古城、玉龙小部分粮食作物收割正在进行,全市小春收割有望在6月20前结束。根据前期小春收割完成情况,今年全市小春粮油生产持续增产基本已成定局。
今年全市完成冬农开发面积35.81万亩,比上年增1.4万亩,完成计划的99.5%,产值达3.77亿元,比上年增加5110万元。其中:油菜5.44万亩,比上年增1万亩(“双低”油菜3万亩),产值达3504万元;冬马铃薯3.4万亩,产值4525万元;冬春早菜12.38万亩,比上年增0.57万亩,产值18153万元;大田种草0.58万亩,产值364万元;冬玉米1.95万亩,产值2126万元;冬大豆0.73万亩,产值690万元;啤饲大麦5.44万亩,比上年增0.95万亩,产值3054万元;其他特色作物6.63万亩(青稞、红花等),产值5949万元。春茶面积1.45万亩,产量210吨,纯收入481万元,桑园面积1.7万亩。今年全市冬农开发整个项目区72万农民人均增加520元。冬季农业开发已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今年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经验:一是参与冬农开发的企业和农民经济组织比上年有所增加;二是通过举办各种示范样板,加大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三是大力发展种植无公害蔬菜、中药材、冬早洋芋、冬油菜和优质蚕豆等高收益产业;四是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促进增产增收。
今年我市小春粮油增产的主要原因:
(1)结构调整加大,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据统计,今年全市小春粮食播种面积达60.1万亩,比上年增加1.1万亩,预计产量达到10.1万吨,比上年增长2%。
(2)前期灾害频发,救灾工作及时到位。今年以来,我市自然灾害频发,先后经历了冬春干旱和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天气,且都发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据农业部门统计,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全市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干旱严重,旱情共造成农作物受灾35.96万亩。进入2月下旬,倒春寒低温冻害时有发生,使处于花期农作物相继受冻。为了防范干旱和冻害,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分析了旱情和冻害的发展趋势,全面安排和部署了抗旱保苗和防冻工作,农业部门和各区县也积极行动起来,结合抗旱、防冻和春耕备耕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深入田间,广泛动员宣传,积极应对、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农民种植粮油积极性高涨。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持续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户种植粮油积极性高涨。种粮补贴、农资补贴、油菜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种补贴使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加之,随着冬季农业开发的带动,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小麦、啤饲大麦的价格在高位运行,油菜籽价格也在持续上涨,使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大多数农户发展小春粮油生产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为我市作好小春粮油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了小春粮油生产持续增产。从去年秋播开始,全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小麦、油菜、马铃薯、啤饲大麦新品种,大力推广实用栽培技术,使秋播科技含量提高,加之前期气温适宜,土壤墒情好,光照充足,小麦、油菜出苗整齐,生长健壮。年初,虽然遭受干旱和低温冻害,但灾后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农户,科学指导,田间管理措施如追肥、清沟、防病治虫及时到位,加之三月份以来,气温回升快,光照条件好,苗情转化明显,油菜生长得到迅速恢复。据分析,今

农业种植业科上半年工作总结第2页

年全市小春粮油生产持续增产已成定局。
(二)当前大春生产进度和落实情况
今年全市春播总面积计划安排16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3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主要作物:水稻种植30.6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玉米种植49.9万亩,比上年增0.6万亩,马铃薯种植21万亩,与上年持平,粮食杂粮种植(含荞子、燕麦、豆类等)31.5万亩左右,与上年相比略增。目前全市共完成大春种植总播面积147.36万亩,完成计划的92%,其中粮食作物118.83万亩,完成计划的90%,主要有玉米45.31万亩,完成计划的90%;马铃薯20.7万亩,完成计划的99%;蔬菜面积5万亩,完成计划的60%。目前正抓紧大春栽种收尾工作,全市广大农业工作者、农科人员深入春耕生产第一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技术人员直接到户,充分挖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产水平,以真抓实干的精神,确保在最佳节令内,圆满完成大春栽种任务。
(三)优势特色农作物种植情况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仍然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按照局党组的指导意见,今年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优质粮油品种的示范推广;二是各类原料基地的建设;三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今年种植业结构调整计划种植各类经济作物89万亩。从各县(区)实施情况看,完成计划任务没有问题。将按以下区域布局开展:金沙江河谷区以种植优质杂交稻优势粳稻为主,永胜南片和华坪以热果和冬春蔬菜为主,玉龙、古城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油菜,玉龙、古城、宁蒗以苹果、夏秋冷凉蔬菜、马铃薯以及优质芸豆为主基本形成区域布局的格局。农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区域布局初见成效。冬季是我市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拿钱”季节,在稳定粮豆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增强农民发展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扩大经济作物生产。
20xx年我市计划积极发展魔芋产业,开展魔芋高产示范和种芋扩繁示范1万亩;夏秋冷凉蔬菜4万亩;芸豆9万亩;优质杂豆5万亩;药材3万亩;山嵛菜0.2万亩,烤烟10万亩。目前,多数作物种植完毕,荞子种植7万亩,燕麦种植2.2万亩,甘蔗种植1.9万亩,马铃薯种植21万亩,已全面完成种植计划。蔬菜、水果是我市一项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发展蔬菜、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是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市已完成大春蔬菜种植5万亩。从20xx年开始,市政府计划用5年的时间打造“**生态产业大市”,重点发展苹果、芒果、青梅、核桃、雪桃、膏桐、中药材等产业。目前全市现有苹果11万亩,芒果9.3万亩,茶叶1.45万亩,蚕桑1.7万亩。
(四)农业科技措施落实情况
20xx年我市计划安排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2250公斤/亩)10万亩,高产栽培课题3个(4000公斤以上);水稻高产栽培示范(450公斤/亩)25万亩;玉米高产栽培示范(450公斤/亩)22万亩;荞麦高产栽培示范(280公斤/亩)0.5万亩。目前全市完成优质水稻种植14.58万亩,杂交稻种植10.5万亩,杂交玉米种植完成42.05万亩,脱毒马铃薯完成12.84万亩,水稻旱育稀植10.02万亩,地膜玉米24.57万亩,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3.18万亩,平衡施肥99.07万亩,病虫鼠害系统防除95.75万亩,生物多样性推广102万亩,水果套袋975万个。各项重大农业科技措施的具体情况如下: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根据省农业厅云农(种植)字〔20xx〕6号文件精神,按照《云南省20xx年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布置和要求,我市分区县分作物完成了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按照选用优良品种,组装先进栽培技术,增加投入,加强培训,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通过核心片高产示范和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规范化和机械化种植,今年各承担单位高度重视,前期工作扎实有效,为整个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粮食作物间套种:
为了我市粮食生产发展,确保20xx年粮食生产目标43万吨,在全市推广以间套种为主要形式的生物多样性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增产、增收、抗病和减少生产成本等优点,是农业生产中一项创新性新技术,由云南农业大学挂钩指导。根据云农(种植)字〔20xx〕6号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间套种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按照“核心区、示范片、辐射带”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全市核心区面积3万亩,中心示范样板25万亩,带动推广面积100万亩,主要在水稻、玉米、马铃薯、白芸豆等主要农作物生产中进行间套种技术推广实施。
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进展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市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和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提出要把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生态产业发展、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农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资金、统一选项、统一验收、分项负责、分别实施、分类指导”的思路,整合资金,突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精心组织发动、扎实稳步地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下一步打算:1、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中低产田地建设工作会议精神。2、实行市县(区)领导挂钩联系制度。3、按要求抓好建设标准。4、按规划做好实施工作。
(五)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
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为做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降低农民种粮生产成本,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根据省农业厅相关文件要求,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种补贴项目的落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通过各级各部门的精心指导,各区县通力协作配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按时、按质、按量地下达了实施方案,全省水稻按15元/亩的中稻补贴,下达到我市面积41.1万亩,补助616.5万元;玉米按10元/亩补贴,下达我市面积41.58万亩,补助415.8万元;小麦按10元/亩,下达我市面积30.27万亩,补助金302.7万元;棉花15元/亩,下达我市面积0.03万亩,补助金0.45万元。
按照要求,全市及时把各类种粮补贴、种子补贴、油菜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发放到农户手中,发放主要采取“一卡通”方式发放,个别难予实施“一卡通”的地方,采取现金发放,并严格建档立帐,加强监督检查。截止目前,我市在贯彻执行支农惠农政策上无任何违法违纪现象。
(六)上半年农用物资就位供应和主要农产品价格情况
1、农用物资情况
今年的农业生产资料就位早、品种全、供应及时、数量充足。两杂种子供应情况为:全市杂交玉米需要种子数量105.75万公斤,现就位110.65万公斤,到目前共计销售106.25万公斤,占总量的96%。杂交水稻需要种子数量12.4万公斤,就位种子12.78万公斤,到目前销售97%,种子节余0.38万公斤。种植常规水稻需种子量234万公斤,农户自留或串换。在品种结构上,全市就位杂交玉米品种46个,就位种子量最大的品种是会会单4号,共20.6万公斤,每公斤平均销售价12元,比去年上涨4元;就位杂交水稻品种40个,种子数量12.78万公斤,价格在20—40元之时,平均价格32.5元,较上年涨2—3元。造成今年两杂种子今年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物价上涨使种子价格上涨,二是种子企业知识产权专营导致上涨;三是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后随着市场逐渐放开,企业之间用新品咱抢占市场现象较为明显,导致价格上涨。
根据历年春耕农用物资的调运销售情况,据市供销社数据统计,根据库存情况分析,化学肥料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能够完全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化学农药和农用薄膜类库存也比往年增加,根据往年销售情况分析,完全能够满足春耕和各种自然灾害的需要,价格由于全球经济运行的影响,部份农资价格比上年略高。
2、主要农产品价格情况
大米最低价格4元/公斤,最高价格6元/公斤,比上年略减;小麦1.7元/公斤,与上年持平;玉米1.7元/公斤,与上年持平;马铃薯2元/公斤,与上年持平;豆类元/公斤,比上年略增;油菜籽11元/公斤,与上年持平;蔬菜平均2.5元/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水果6元/公斤,同比上涨10%;茶叶16元/公斤,比上年略减;猪肉类平均17元/公斤,同比略减;牛肉30元/公斤,羊肉34元/公斤,均持平;鸡毛重17元/公斤,与上年持平;鸡蛋12.3公斤,牛奶5.0元/公斤,鱼类13元/公斤,基本与上年都持平。今年各类农产品价格与上年同期比较上涨不大。
二、上半年种植业工作的主要亮点
1、认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取得成效。上半年按照局党组的总体思路,认真实施农业部、省农业厅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完成退耕还林中低产田地改造前期规划和实施工作;完成一区四县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各项工作;完成农作物高产创建前期组织布局工作;完成农作物生物多样性小春间套种技术推广工作;完成冬季农业开发年初计划目标任务;完成生态产业苹果、青梅、芒果的规划和育苗工作。同时种植业站所还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和相关部门合作完成其他试验示范推广项目。
2、开展各种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与项目挂钩。上半年在开展各项科技推广项目时,做到项目与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挂钩,截止5月底,全市各区县共开展各种科技培训和现场示范437场次,培训农民15775人次,印发各种资料18860份。
3、华坪县早春旱地西瓜生产收益好。
华坪县种植西瓜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华坪县积极发展早春旱地西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西瓜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20xx年全县共推广种植早春旱地西瓜2372亩,产值达620多万元。亩产值一般在3000元以上。早春旱地西瓜具有耐旱、早熟、品质好等特点,加之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属于短、平、快项目。
4、永胜县冬早蔬菜实现产销两旺。 今年永胜县的冬早蔬菜产业,由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部门狠抓落实,提早播种,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科学规范化种植。以期纳、涛源为主的低热河谷区冬早蔬菜出现了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今年全县共种植冬早蔬菜51400亩,仅期纳、涛源两乡(镇)就达320xx亩。每公斤销售价食荚菜豌豆5.00~5.40元,青蚕豆2.00~2.40元,冬早西红杮1.60~2.00元,青辣椒4.00~5.00元,苤篮、扬花菜、大白菜等也均在每公斤2.00元以上,今年永胜冬早蔬菜总产值有望突破8000万元。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从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及生产表现情况看,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干旱影响突出,全市区域内3—4月持续干旱,降雨与上年同期相比较,偏少75%。到5月29日才出现大降雨水,因此全市有10%左右的面积因干旱而推迟播种,有5%左右的已种作物遭受旱灾需补植补种。
二是今年农用物资种子、肥料、农膜等农资价格不稳定,特别是种子价格上涨过大,直接增加农民负担,农业生产性投入成本大幅增加。
三是农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受世界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市场购买力下降,农产品价格普遍下滑。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波及,农民工就业的岗位减少,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农民劳务收入锐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要实现预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仍然有很大的压力。
四是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经费不足,农业科技项目得不到的更多的资金支持,许多重大的科技措施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
四、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和建议
(一)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抓好大春作物的中后期管理,特别是认真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抓好防洪防涝各项准备工作。
(二)发挥优势,加大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特别是结合实施项目大力举办各种示范样板,加强科技培训,鼓励科技创新,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督促检查,认真组织和实施好在建的农业项目,特别是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农作物生物多样性间套种等农业项目的建设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提前做好晚秋作物和冬季农业开发的计划安排,以标准化生产为目标,争取新的一年冬农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五)认真做好明年申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要求各区县安排专人做好项目的论证准备;二是及时掌握和了解上级的项目资金投向,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做好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和接待工作。

GZ85.Com扩展阅读

农业局科教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农业局科教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20xx年上半年,在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相关业务站科的密切配合下,我科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分解各项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抓好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管理
今年以来,通过各项努力,我科申报和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工程等项目,争取项目资金近50万元。
1、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13个街镇乡实施,落实示范户1000户,示范面积5000亩,以q优6号、合优3号为主推品种,以水稻旱育秧技术、水稻半旱式规范化栽培技术、杂中稻间栽糯稻技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平衡施肥,推广专用肥技术、杂交中稻穗粒肥技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为主推技术,确保示范户的水稻产量比前三(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年平均水平增长10%以上。目前,该项目正在顺利实施当中。
2、组织实施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项目。已组织二批街镇乡农技人员参加市级片区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技队伍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下半年,将组织100名街镇乡农技人员参加粮油、水产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
3、已做好新型农民培训的准备工作,确保全年培训2000名技术骨干农民的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科技教育与宣传
结合科技宣传月活动、科技活动周和《农业科技下乡百镇千村示范活动》,组织相关农业科技人员开展了技术培训、指导和咨询活动,印发各种农业技术资料2万余份,及时把农业实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三、认真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
1、及时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填写专业技术考核登记表。
2、组织需要晋升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参加各种资格考试。
3、完成了2名高级农艺师的评聘工作和4名中级职称的评审工作。因中级职务岗位缺名额,目前正积极申请增设中级职务岗位,尽早做好4名中级职称人员的聘用工作。
4、认真准确统计了我局专业技术人员设置情况和人员花名册,并及时上报我局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申报表。
5、及时上报了我局新一届中级职称评审委员的推荐材料。
四、完成了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0xx年下半年打算
一、继续抓好项目的实施、监督、协助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加以完善,坚决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完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续聘工作。
三、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对继续教育情况严格审核、登记、验证,作好档案保管。
四、保质保量地完成局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00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农业科研所上半年工作总结


农业科研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xx年是我所“十一五”科研结题的关键年。开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围绕年度重点、职能工作目标,大力推进科研工作,积极投身科技服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着力科研立项,加紧开展科研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所围绕市委、市政府项目推动战略,大力开展项目推动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申报的20xx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市农科所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已通过农业部评审,该项目国家总投资440万元,初步设计方案现已通过了省农业厅审定。申报的“生物质能(葛根、甘薯)产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由省农业厅立项,3年内每年项目经费30万元。与四川农大合报的“玉米转基因育种”课题已通过农业部答辩正式立项,我所可获支持经费50万元。目前,正积极准备申报资料,争取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岗位专家4-5个。我所共实施国家、省、市等各级重点科研课题3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15项。全体科技人员以求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大力开展各项科研试验工作,积极为“十一五”科研结题作好充分准备,着力构思和谋划“十二五”科研方向与目标。目前,科研工作运行有序,进展明显。小春试验顺利完成,大春试验按计划实施无误。现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3个,即:大豆新品种“南豆16号”,花生新品种“天府19号”、“天府20号”;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1项,即:天府花生食用加工专用型新品种(“天府11、14、15号”)的培育与应用,此成果与“四川花生青枯病分布及抗病品种研究与应用”等共2项成果已申报省科研成果奖励。作为全国地、市、州农科所中争取国家农业综试站最多的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我所大力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水稻、玉米、甘薯、花生、大豆、油菜等6个国家农业综合试验站、甘薯岗位科学家及四川创新团队马铃薯岗位专家,结合我省高产创建工作,全面开展了高产示范、大面积技术指导、品种试验及信息调研等工作。
二、落实“三大行动”,强力推进科技服务
我所积极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响应部、省关于开展“三大行动”的号召,以专家服务驻村工作站为载体,大力实施高产创建活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竭诚服务“三农”。
在今年的科技服务工作中,我所突出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开展新品种示范。在我市嘉陵区、顺庆区、南部县、仪陇县、阆中县、西充县、蓬安县等地实施优质高产甘薯、花生、油菜、大豆、玉米等作物新品种示范片20余个,面积近2万亩。其中,在国道212线西充县凤鸣镇至阆中市彭城镇段实施了百里万亩“麦/玉/豆”与“麦/玉/苕+豆”丰产高效示范片,对所涉及乡镇的20xx余人(次)农技干部进行了相关农技培训,主推自研优质夏大豆“南豆12”、高淀粉甘薯“西成薯007”,现已完成了前期栽播工作,播栽面积近13000亩。同时,在省内20多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6个农业综合试验站及岗位专家大力开展高产示范,积极参与当地农业生产,无偿提供良种,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建立水稻、玉米、花生、大豆、油菜、甘薯等高产示范片(点)30多个,面积近32万亩,其中核心高产示范区近2万亩,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三农”工作。二是大力开展农技培训。以所领导牵头,先后组织科技人员近200人(次),并抽派5名科技专家担当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大力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实地举办技术讲座
10次,培训懂科学、懂技术的农民2300多人,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为广大农村输送了实用农业科技知识,受到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今年2月我所以6个国家综试站和1个国家岗位科学家牵头,在阆中市举办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川21个示范县(市、区)的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异地农技培训会,脱产培训县乡农技人员146人,得到了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肯定,省农业厅以“农业快报”通报全省;在西充、嘉陵、顺庆等地举办大型科技宣传活动3次,科技咨询干部群众上千人次,分发良种3000多公斤;继续实施了国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抓好南部、高坪、阆中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已通过主管部门验收,圆满完成了新型农民培训任务。三是大力开展成果推广。深入乡村建基地、抓示范、搞宣传,在省内外推广应用自育的甘薯、天府花生、玉米、油菜、大豆等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近1600万亩,促进了我市乃至我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四是抓好定点帮扶和计生“三结合”工作。按照市上相关部门的要求,帮扶地点落实在顺庆区梵殿乡,分管所领导带领科技人员深入实地调查,根据帮
扶对象情况,结合本所科技优势,研究制定了帮扶方案。
三、夯实科研基础,积极改善科研条

农业科研所上半年工作总结第2页


我所加快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投入资金近24万元。推进潆溪试验基地建设,新建排水沟1200米、条石堡坎130米,优化了科研基地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西河农贸市场设施,着力市场卫生、安全等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市场培育,市场经营情况良好。今年5月,该市场作为我市样板,先后迎接了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督查组、省工商局、市委刘宏建书记及市、区各级职能部门的多次视察和检查,获得一致好评。
四、加强学习实践,大力抓实精神文明建设
密切联系实际,围绕所中心工作,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富有实效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大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所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学习活动,通过集中授课、分组学习、自学、制作宣传专栏、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干部、党员和职工的思想认识,并切实开展学习实践,在各项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干部职工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努力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和投资软环境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职工作风建设,落实“三项制度”,坚持所务公开,加强“五五”普法教育,进一步规范修订了科研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全所上下严明工作纪律,整改工作作风,增强了职工执行力,提高了工作效能,有效促进了全所工作。三是大力创造文明、和谐单位。倡导爱心奉献,进一步加强与龙门镇嘉龙社区34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利用节庆日给帮扶对象送去了慰问金和物资,“六一”儿童节向灾区儿童献爱心捐款2250元;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加强全所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创建园林式单位、平安单位,切实抓好综合治理、绿化卫生、计划生育、信访、信息公开、安全生产等工作,为全所各项事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团结的环境。

下半年,我所要全面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扬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全力以赴,突出抓好项目申报、科技攻关和科技兴农工作,大力推动“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力争各项工作有所突破,圆满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一是加紧项目申报。追踪落实已申报项目,并继续加大力度,开展立项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争取国家科研支撑。
二是加强科技攻关。狠抓大春试验,确保完成科研任务,为“十一五”结题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抓好科技兴农工作。突出科技示范,重点抓好在国道212线西充凤鸣至阆中彭城镇段实施了百里万亩“麦/玉/豆”与“麦/玉/苕+豆”丰产示范片,全面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并加大帮扶力度,认真落实对定点帮扶地顺庆区梵殿乡的帮扶措施。
四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我所实际,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大力开展环境综合建设,务求抓出实效,力争创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

乡镇农业科技上半年总结


乡镇农业科技上半年总结

乡镇农业科技上半年总结
根据镇党委、政府分工,我主要负责农业、畜牧养殖及科技工作,并担任东片副片长。一年来,除认真完成所包片、村的发展稳定及镇政府各项中心工作以外,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按照《科技副职考核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分管工作,抓住科技第一生产力不放松,以增强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和利用科技能力为突破口,努力抓好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方面:

⒈突出抓了棉花产业的升级壮大。一是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提高棉花品质。通过宣传发动,科技扶持,积极引导农民改良棉花品种,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今年春季,全镇棉花种植面积达到万余亩,比去年增加万亩。同时,大力引进推广抗虫棉、丝光棉、长绒绵等优质品种,提高了棉花的品质。二是推广间作套种,增加综合效益,通过技术指导,定点帮扶,以孙营盘为中心推广棉瓜间作亩,以仉王、刁庄为重点推广棉蒜套种亩,以偏坡营、东西芦为重点推广林棉间作亩,原创:平均亩增效益元。三是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棉花深加工,加快大宫油棉加工小区建设,促进了油棉加工业在我镇的迅速兴起。目前,全镇油棉加工企业已发展到家,其中大宫油棉加工小区就吸纳了家,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棉花产业链。

⒉狠抓了亩优质小麦示范基地的管理及粮食直补款发放工作。去冬今春,我们从县有关部门争取到了亩优质小麦示范基地项目,一年来,我们从种子、农药、化肥、管理技术等方面全程把关,使该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平均亩产公斤,增收万元。同时,圆满完成了粮食直补款发放工作,一周之内共发放粮补资金万元。为了让农民深刻理解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关粮食直补工作的政策,按照上级要求,深入细致地在全镇范围内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防止虚报、瞒报,组织包村干部下村入户,在村干部的协助下逐户、逐地块的核查小麦种植面积和计税土地面积,并逐户登记,然后张榜公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公正性、真实性。粮食直补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科学种植的积极性,保证了我镇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

⒊周转棚、周转羊建设管理顺利。今年,我县有南头等六个村有周转棚、周转羊扶贫项目。针对干部群众因缺乏技术对该项目认识不深的实际,我们一方面通过积极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到外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技致富意识。另一方面,积极聘请县农业局、畜牧局等技术人员到相关村召开座谈会、现场指导等形式,解决项目动作当中的技术难题,使该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全镇已建周转棚个,发放周转羊只。

二、畜牧养殖方面:

⒈努力扩大养殖规模。一是以辛店、偏坡营两个肉牛交易市场为依托,充分利用当地秸杆和苜蓿资源,推广肉牛育肥技术,大力发展肉牛养殖。目前全镇已发展肉牛专业村个,肉牛养殖户发展到余户,肉牛存栏达到余头,其中后孙孙庆鹏养牛场肉牛存栏达到头,××砖场养牛场肉牛存栏达到头。二是奶牛养殖业有所发展。通过进行科学化饲养与管理,目前,李营盘宏大奶牛场和小单康华奶牛场奶牛存栏已达余头,产奶量稳定提高。效益逐渐上升。三是以东胜养鸡场、北果头养鸡协会为龙头。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大力发展蛋鸡养业。我镇龙头协会防疫的蛋鸡养殖模式在《今日××》第期刊发推广。目前,全镇已建成万只的大型机械化养殖场个,存栏只以上的养鸡场个。另外,肉鸡、猪、羊等多元化养殖业迅速发展。以赵柳林、太平辛、史庄为主的养猪业快速发展,猪存栏存到多头,另外肉鸡、羊等养殖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⒉认真做好防疫工作。在依托大刘、××两个兽医站认真做好养殖户的日常防疫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春秋两季的禽流感及牲畜五号病的防疫工作。在今春的禽流感及牲畜五号病的防疫工作中由于我镇高度重视、组织严密、措施得力,其成功做法得到市县各级领导的认可,并在月日的《河北新闻联播》播放,收到良好效果。

三、科技方面:

⒈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意识。一年来,结合各项中心工作,先后聘请有关专家举办蛋鸡、生猪养殖,蔬菜种植,小麦、棉花优种及管理等各种培训班期,参训人员人次,通过科技大集发放各类科技资料余份。

⒉积极推广各种先进技术,全面提高科技水平。先后推广了小麦鲁抗⒏优质丝光棉、长绒棉等优质品种,推广了棉瓜、棉蒜间作技术等余项,原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一步工作思路:

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棉花、林果、养殖三大产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经营,一是要按照市场需

乡镇农业科技上半年总结第2页

求,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引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新的栽培技术,提高棉花质量和单产,壮大棉花加大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棉花产业。二是要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加快以肉牛、奶牛、蛋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领域。

⒉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通过办科技培训班,办科技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让更多的农民尽快掌握—门致富技术。加强对农业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在全镇逐步形成镇村一体化的科技信息网络,提高农民运用科技信息发家致富的本领。

工作总结之家的半年工作总结频道希望在写作方面解决您的问题,也希望我们的创作和收集整理《农业种植业科上半年工作总结》内容给您带来帮助。同时,如您需更多总结范文可以访问“农业公司上半年工作总结”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