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总结范文

农业总结范文。

日月飞逝,时光飞逝,转眼间,这阶段工作就结束了,工作总结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了。工作总结能自我反省可以让忙碌了一个阶段的人平静下来。优秀的工作总结是什么样的呢?以下“农业总结范文”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业总结范文

今年以来,我局以“八八战略”为总纲,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田园**”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四县并举”发展战略,以“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为契机,致力于发展优势明显、高效生态、经营集约、功能多元、发展持续的具有**特色的田园农业,农业经济形势呈现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275万元, 增加值59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5%和1.8%。2015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34元,同比增长9.7%

一、上半年农业工作成效

(一)致力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综合效益实现新提高

1、粮食生产基本稳定。积极推进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改革,加强惠农政策宣传和落实,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制定下发《做好2015年粮食生产工作》文件,深入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广蚕豆(马铃薯)-春玉米-晚稻(秋玉米)等多种粮经结合型的多熟制种植模式,千方百计挖掘粮食增产能力,其中**一品鲜家庭农场开展的50亩“大棚葡萄-鲜食蚕豆套种”获得成功,得到省厅好评。2015年全县计划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6.1万亩,其中旱粮新增面积0.32万亩,粮食总产量5.4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上半年春季农作物播种面积2.72万亩,总产量**78吨,同比分别减少10.76%和6.95%,其中蚕豌豆播种下降幅度较大,播种面积为1.07万亩,总产量1282吨,同比减少17.46%和17.49%。

2、茶叶产业稳中有升。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茶商大会·**银猴茶叶节,发放茶叶质量IC卡(溯源管理系统)一万余张,进一步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茶叶支柱产业培育不动摇,着力打造全国茶产业强县,1-6月茶叶总产量5645吨,产值6.85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58%和1.38%;截至6月底,浙南茶叶市场实现交易总量4.84万吨,交易总额35.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0.02%和3.62%。**银猴品牌价值再创新高,以17.39亿元居我市茶叶品牌价值第一位,全省茶叶品牌价值第五位,全国茶叶品牌价值第十八位;成功入驻中国茶业品牌馆,成为首批中国20家茶业品牌馆入馆品牌之一。自**年**香茶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2015年1-6月成交量5420.2万公斤,成交金额89.4亿元。

3、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在抓好粮食、茶叶产业发展的同时,稳步发展菌、果、菜、畜牧等特色主导产业。食用菌生产基本平稳。上半年食用菌生产产量1.29万吨,生产产值1.11亿元,全县种植规模达6000万袋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县闽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鸿仁食用菌合作社、枫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合作社以及部分农户反季节香菇菌棒生产加工销售取得新进展,成为食用菌生产新的经济增长点。水果产业产销齐旺。我县果树生产总面积61297亩,上半年新增果园363亩,新引进果桑、火龙果两个水果品种。预计上半年水果产量达4375.1吨,产值达1949.7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0.29%。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着力发展高山蔬菜、设施蔬菜等特色基地,1-6月蔬菜播种面积4.**万亩,产量5.25万吨,总产值8160.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9%、53%。畜牧产业仍处于“转型阵痛期”。 今年,我县畜牧业生产总体朝向平稳健康发展,但受“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影响,上半年牧业总产值1.31亿元,同比减少11.3%。1-6月全县生猪存栏6.62万头,出栏6.95万头, 同比分别减少11.4%和13.23%,生猪饲养量下降明显;家禽存栏40.19万羽,,出栏50.53万羽,同比分别增加2.03%和1.36%;肉类总产量7149吨,同比减少11.46%。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积极推广种植杭白菊、白术、铁皮石斛、厚朴等中药材,上半年我县中药材累计播种面积达2.131万亩,产量1925.1吨,总产值达3605.4万元,三值基本与去年持平。

(二)强化三大工程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1、深入实施农业“两区”建设。继续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农田质量提升、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推广,计划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0.5万亩(其中斋坦乡0.2万亩、樟溪乡0.2万亩、板桥乡0.1万亩)。目前已完成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耕路2000 米、渠道1000米;三新技术推广4500亩,配备大中型农机具6台。加快适宜我县实际的高性能农业机械装备的应用,加强农艺与农机的结合,推进“机器换人”,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机具数量2869台,中央补贴资金532.4余万元。全力推进农业“258”工程,争取小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林业)和新处茶叶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目前标志牌、专题片、ppT及整套验收材料等工作基本完成,已向市农业园区办申报小港综合区及精品园验收计划,其中新处茶叶精品园已列入省级验收计划,目前验收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2、深入实施茶叶全产业链提升工程。依托“中国绿茶集散地”、“中国绿茶第一市”等“金名片”的独特优势,以**茶业产业链成功晋级省级农业示范性全产业链为契机,继续实施松古盆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茶叶全产业链提升项目。1-6月我县已投资1549万元(完成率52.81%),完成茶园主干道11千米、茶园樱花点缀绿化800亩、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2条、信息素诱捕器122.3万套。

3、深入实施生态精品农业“161”工程。认真贯彻《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生态精品农业项目为载体,全面实施生态精品“161”工程,制定《**县创建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示范县实施方案》,现已完成申报生态农业示范乡镇3个,农业示范企业和合作社8个,大学生农业创业典型4个,示范家庭农场35个,生态精品农产品31个。

(三)开展“六边三化三美”工作,美丽业态建设获得新突破

围绕“田园**”四条美丽乡村示范线建设,重点建设水韵象溪、文化卯山、风情四都、茶香江南四条农业景观带,把农业产业景观带建设向“六边”集聚,全面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年初我局成立了深化“六边三化三美”美丽业态专项工作组,出台了《**县深化“六边三化三美”美丽业态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15-2020年)》。上半年,四条农业景观带已种植观赏油菜590亩,制作稻草垛24个,“黄金芽”茶叶35亩,观赏荷花70亩,彩色水稻1.5亩;其中大木山骑行茶园建成茶园道路硬化12公里;叶村乡河头村县良种繁育场建设健身游步道300米、围墙立面美化1000米、绿化2000平方米、观光长廊美化150米。

(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实现新跨越

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攻坚行动,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实施生猪养殖污染整治、东坞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集中处理等项目,实现养殖污染全面治理,肥药减量,确保水环境治理实现新跨越,着力形成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

1、生猪养殖场污染整治。从**年6月开始,对17个涉及限养区生猪养殖场排泄物治理的乡镇(街道)采取“一场一方案”。我局牵头县环保局、乡镇(街道)对非禁养区规模以上的68家生猪养殖场污染整治情况进行验收,现已完成验收63家,完成整治率92.6%,同时对已完成治理的养殖户下发《生猪养殖场沼液利用台帐》。重点突破良种场养殖场关停拆除,多次与承租方新三和公司沟通协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政策等手段,督促承租方处理存栏生猪,启动拆除工作,截至6月底,已拆除栏舍300平方米。另外,我局牵头按期完成了四都乡平田7家养殖场的关停拆除,拆除面积约2079平方米,投资达69.86万元。积极推行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利用的养殖模式,制定并实施《**县2015年“畜牧进山养殖上山”专项行动方案》,上半年完成县域内适养区内2家大型养殖场生态化改造提升项目,并已通过验收,共投资**万元,完成计划的103.2%;推进畜禽养殖“上山进园”, 推广采用“两分离+三配套+消纳地”模式,逐步形成养殖场与周边种植基地的资源利用小循环,现已审批新(扩)生态养殖场项目5个,4家已开工建设。

2、加强东坞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定《**县东坞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引导改种水稻、油菜、豆科作物等对饮用水源影响较小且美化田园风光的农作物,实现吊瓜种植户转型。现已全面清除新兴镇、叶村乡、竹源乡、斋坛乡等四个乡镇的吊瓜面积834余亩,累计完成投资250余万元。

3、实施农业“绿色行动”工程。自**年,我县被列入浙江省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县,**县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项目已被省农业厅立项,现已完成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理3.5万亩,新兴镇、樟溪乡等乡镇(街道)共71个村和10家农资经营单位回收废弃包装物14.1吨。继续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现已完成黑刺粉虱、小绿叶蝉诱捕器120万套、茶尺蠖诱捕器2.3万套的政府采购任务和使用,已完成400盏太阳能杀虫灯招标,价值55.2万元,完成项目总投资254.8万元(完成率101.9%)。完成绿色防控融合面积3.6万亩(完成率112.5%),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7.5万亩(完成率68.2%),实现化肥减量324吨(完成率56.7%)、农药减量28吨(完成率51.7%)。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个性化土样取样和化验,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1-6月已完成推广面积34万亩(完成率56.7%),新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乡镇1个;大力宣传有机肥应用补贴政策,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现已完成对县域内的有机肥需求量调查,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2500吨,完成投资50余万元;积极推广绿肥种植推广项目,现已全面完成推广种植绿肥、经济绿肥3万亩,完成投资60万元。

4、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加快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项目(3个)建设,重点建设节水、节肥、肥水同灌、沼液综合利用微喷滴灌管网,建设沼液储存和运输设施等,现已完成投资81.3万元,新增沼液利用量为0.46万吨,完成计划的46%。

5、开展“三品”认证工作。制定了《**县全县域推进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的相关申报材料文本已经上报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逐步提升我县全县域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水平。上半年,我县3个绿色食品企业正准备审批材料中,4个无公害认证企业已在审批当中,另4个无公害认证企业完成水土及产品检测,完成投资8.8万元(完成率58.7%)。

(五)破解秸秆禁烧难题,资源利用水平得到新提升

严格按照“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通过实地考察、咨询访问等方式进行调研摸底,制定禁止秸秆露天焚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召开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动员会、推进会及政策研讨会等,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秸秆禁烧工作目标责任书。我局联合环保、各乡镇(街道)对县域内实行严防死守,实现禁烧工作全覆盖、全程监管,经过半年努力全县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共出动巡查287人次,已发现并制止秸秆焚烧点471处,全部落实整改到位。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工作,通过办公助手、农民信箱等渠道传达县政府禁烧通告、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资料,在电视台图文频道循环播出秸秆禁烧图文,安排2辆流动宣传车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5点半在重点时段不间断巡回广播。据初步统计,全县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制作横幅标语800余幅,发送宣传短信2万余条。

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走访调研秸秆资源化利用企业,研究出台了秸秆收集政策,通过集中收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利用沼气集成技术手段建设联户沼气工程,达到废弃物再生利用和资源化利用。在赤寿乡梧桐口村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推动农业废弃物向农村能源转化,引导农民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目前该工程已建成厌氧池、贮肥池、管理房等部分主体,约完成总工程量的50%,项目正在继续实施中,争取在8月底前完工投入试运行。继续开展中央户用沼气项目建设,新增沼气工程池容700立方米。

(六)推进农经规范管理,农村事业发展激发新活力

1、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以“三整治两规范一创建”整改行动和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我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整体水平,建立了县乡两级村级财务网络监管,全部乡镇(街道)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理制。

2、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全面启动401个村的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现已全面完成401个村的资产量化和股权确认,量化的资产总额为6.3891亿元,确认个人股东数21.473万个。1-6月全县三权押担保贷款累计发放数2.46亿元,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累计发放数1036万元,茶园抵押贷款累计发放数1.3亿元。

3、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及调查登记,对未签订承包合同、未颁发或未依法需要变更承包经营权的,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全覆盖,确定斋坛乡为土地确权登记试点。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登记,新颁布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权证36本,完成土地确权率达62.1%。二是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我县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服务中心在县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挂牌设立服务窗口,并落实2名专职人员进行协调服务。各乡镇(街道)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窗口要确定专人负责,并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截至6月底,全县新增农村产权公开交易数22宗,完成率37.9%,居全市第二。三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上半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700亩,完成考核任务的63.3%。

(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得到强化

1、抓农业行政执法。强化种植、养殖两个环节的执法监管,以“绿剑”执法行动为载体,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半年,我局已组织开展了叶面肥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春季集中行动和“百日会战”行动等,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2人次,检查农资店、屠宰场、养殖场等场所7**家次,叶面肥品种130个,检查抽检农产品33批次,立案查处10起,目前结案8起,罚没款7167.5元,没收销毁猪肉31.15千克,进一步净化农资市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2、抓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基地规范化建设,逐步推进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工作机制,力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市保持领先。深化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着重推进100家农资信息化应用单位的日常使用频率,实现重点产区、重点乡镇、主要农资经销点全覆盖,基本完成农业投入品的信息化监管。免费开放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上半年已完成样品检测640批次,5460余项次,其中茶叶样品271批次,1897余项次。

3、抓动植物疫情防控。坚持“以防为主”,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普查、清除工作,全县柑橘黄龙病普查率、病株挖除率和病株处理合格率均达到100%;对梨树疫病进行重点监测和防控,现已累计出动普查人员50人次,发放资料200余份,落实普查经费3万元。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开展动物及其产品可追溯系体系,做好电子出证、耳标佩戴等。1-6月,累计完成产地检疫21883头,屠宰检疫31381头,确保产地、屠宰检疫率达100%。积极开展“瘦肉精”监测,累计检测屠宰场、养殖场生猪尿样2546份。加强人感染H7N9流感防控工作,强化疫情监测,开展动物H7N9防控,组织养殖场消杀专项行动,共巡查养殖场84家,累计使用消毒药品1.67吨。做好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申报、核查等工作,主动与保险公司对接,研究建立病死猪保险理赔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截至6月底,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157头。

4、抓农机生产安全。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累计印发公开信、责任书等资料4443份,发送农机安全宣传短信51条4.08万人次,在浙江农机化信息网和**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农机化信息44条;开展各类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上半年累计排查事故隐患263家,排查一般隐患115项,已全部整改到位。开展农机安全督查检查21次,参加检查80人次,检查农业机械263台次,纠正各类违法行为115台次。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1起,造成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0.1万元。

(八)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产业化发展跃上新台阶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5年我局招商续建项目4个,包括**县洞阳观旅游度假村项目、茶资源精深加工及香榧加工项目、年产1000万袋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现代农业生态红花油茶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已开工在建。现已完成编制现代农业项目4个(端午茶养生观光园项目、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精深加工项目、枫坪乡有机生态茶园开发项目、**茶叶精深加工项目)。目前,完成新增招商引资实到资金1500余万元,占考核任务的30%;完成新增农业综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350万元,完成市局考核任务的77.9%。

2、积极推进农业主体培育。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动作用,实现农业产业转型提升,现已申报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家,丽水市生态精品示范企业4家,全县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2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27家);申报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累计注册登记762家家庭农场,资金达6.35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761家,注册资本5.86亿元,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3.71万户。

3、拓宽农产品市场营销。紧紧抓住省委“电商换市”的发展机遇,鼓励农业企业进入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会展,扩大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全县已有农产品电子商务网店148家,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62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脱水蔬菜等地方特色农副产品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同时,我县还涌现了丽水仙人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县绿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浙南茶叶市场建立了全市首个茶产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平台,市场商家入驻率98%,目前共入驻茶企129家,销售额5445余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业抗风险能力依然薄弱。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靠天农业”的格局尚未改变,各种自然灾害极易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同时,生产经营比较原始粗放,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下,除茶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农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农业用地矛盾突出。随着县城南城战略的实施和城市规划的调整,以及工业、旅游、设施农业等用地的刚性需求,导致我县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用地压力增加,直接影响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农产品经营主体数量庞大、分散,部分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律意识不强;同时,农业生产环节多、链条长,县乡两级监管检测能力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监管任务重。近年来,我县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发展水平不高和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问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以及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水平、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都相对不足,农民职业化经营程度低下,监管压力大。

5、废弃农药包装物集中处理存在困难。目前,新兴镇、樟溪乡等乡镇(街道)共71个村和10家农资经营单位已回收14.1吨废弃包装物,作为责任牵头单位的环保部门一直未联系到有资质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处理单位,也未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一)注重抓治污与推试点并举,着力加快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一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展畜禽排泄物的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推广“猪-沼-作物”等能源生态养殖模式。计划到年底新(扩)建生态养殖场6个,建成猪-沼-作物生态循环示范点项目2个。强力推广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全力推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推进种植业肥药减量化施用。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推广应用配方肥、缓释肥;实行土壤动态监测,依托取样化验结果,提出相应的施肥配方,降低肥药使用量。全面推广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技术,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计划今年完成应用面积7万亩。三是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深入实施生态精品农业“161”工程,培育一批可学

农业总结范文第2页

、可看、可推广的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典型和经营实体,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2015年力争创建生态精品示范乡镇3个(古市镇、西屏街道、象溪镇),新培育示范企业4家、示范合作社4家,大学生创业典型4个、示范家庭农场30家、生态精品农产品30个。

(二)注重抓体系与增活力并举,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全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的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力争 2015年新增流转面积9000亩,土地流转率累计达到40%以上,当年流转耕地面积50亩以上、期限10年以上的土地流转权证发证率达到100%,新增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权证颁证58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率达60%,新增农村产权公开交易58宗。

(三)注重扩面积与调结构并举,着力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继续推广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严格各项补贴的发放标准和程序,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力争实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1万亩、粮食总产量5.4万吨。认真抓好旱粮生产,充分利用土地开发新增耕地,计划完成旱粮新增面积0.32万亩,努力使旱粮成为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积极推广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应用“大棚葡萄—鲜食蚕豆套种”和“蚕豆/春玉米—(番薯)夏玉米”等新型种养模式。

(四)注重强平台与促转型并举,着力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增收

始终把农业“两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发展的主抓手、主平台,集聚资源优势、突出规划引领。继续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农田质量提升、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推广,计划完成斋坦乡、樟溪乡、板桥乡2015年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0.5万亩;完成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质量提升、三新技术推广等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农业“258”工程,争取小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新处茶叶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积极推进“畜牧进山 养殖上山”专项行动,实现畜牧业“上山进园”,计划完成新建猪-沼-作物生态循环示范点项目2个,新(扩)建生态养殖场6家。

(五)注重抓创新与促融合并举,着力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等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牧)艺融合,积极开展生态精品农业科技提升行动。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主平台,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加大本土农业科技队伍培养,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进粮食生产过程机械化和提升主导产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大力推广多功能、高性能、经济型农业机械和钢架设施大棚,实现“机器换人”,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实现农产品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注重产出来与管出来并举,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依托浙江省及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重点以示范性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和“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为对象,在全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着力创建全县域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全面实施凭IC卡进浙南茶叶市场交易制,不断完善检验检测、可追溯、安全技术推广等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升级检测抽查合格率达98%以上,到年底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农业主体15家以上。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建设。围绕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认定标准和有关要求,多措并举,真正建立“产出来”和“管出来”有机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管理,深入开展“绿剑”执法行动,做好肉品质量安全“百日会战”专项整治行动深化总结。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治理,开展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兽药饲料、农资等四大专项整治行动,抓好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要时段和重点区域的全面监管。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延伸阅读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范文


XX镇农业产业化

我镇地处潜江市南陲,是个农业大镇,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为把农产品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今年以来,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企业实力增强。现将20xx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目前全镇已形成粮食、油菜、棉花、蔬菜、畜禽、水产、林业等七大系列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为推动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兴旺粮食加工厂为主体的粮食加工、销售推动了粮食生产。目前全镇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品种优质化,销售品牌化。兴旺粮食加工厂于20xx年12月成立,年收购粮食占全镇粮食总产的20%。该厂大米畅销广东,我镇 片20000亩水稻生产基地获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在市场销售状况良好,供不应求。今年全镇38000亩水稻生产基本实现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

二是以恒发棉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棉花加工、营销体系,

推动棉业生产。全镇今年种植优质棉40000亩,总产1826吨。棉花加工、营销体系实力雄厚,全年销售收入9341万元。

三是以金旭食品为基础的龙虾、鱼片加工、营销体系,推动水产业发展。我镇水产业发展自然条件优越。近年随着渔业致富工程的实施,水产业发展迅速。龙虾和淡水鱼是我镇水产养殖主要产品,全镇年养殖面积3500亩。

四是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增长。20xx年全镇实现肉类总产量1.63万吨,畜牧业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21.32%,生猪存栏6.95万头,肉猪出栏16.23万头,同比增长45.4%和35.25%,家禽存笼42.8万羽,出笼152.5万羽。规模化养殖场(大户)快速发展到804户,示范村、养殖小区发展迅猛。目前有示范村5个,标准化、规模化小区5个,其中养殖小区3个,养牛小区1个,养鸡小区1个。宏钢生态养猪厂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现代化的养殖小区。全镇形成了以李场为主体的10万头三元杂交生猪基地,以徐场为主体的200万只家禽基地,形成了产业链,基本上实现了育种、生产、防疫、销售一条龙。有运输专班15个,从业人数264人,在武汉、常德、岳阳、长沙开设了销售窗口,设立了代销点。

五是林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林业加工业。全镇有林面积25376亩,今年造林1500亩,植树18万株。林业也基本上实

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兴建有水利木材厂、潜南木业7458万元,全镇有采伐销售专班8个82人。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措施

1、建立规模基地,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我镇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围绕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蔬菜、水产、畜禽及林业等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植小区,使企业、基地、农户联为一体。目前,全镇已初步建成以四化垸为重点的3万亩优质水稻和油菜生产基地,以东荆片、潭沟片为主体的4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联挂,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化。

2、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农业产化龙头企业。

目前,全镇已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一是实施名牌战略,扶持创优品牌。多年来,我镇把帮助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作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点工作来抓。

3、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

过去,我镇获10万头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认证,有江汉鸡、优质稻两个品牌。20xx年我镇勿忘我商标获潜江市知名商标品牌,今年我镇生产的白酒申报佳磊牌商标获审定通过。

4、加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联结农民与市场的纽带,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目前,全镇已有农民经纪人114人,年经营额19140万元,他们发挥熟悉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优势,把农民与企业联结起来,为农民和企业开展营销服务。农民利用当地农产品加工和生产优势,与加工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再到主产区与农民签订生产合同,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3个,分别是庆宝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XX镇家禽产销协会和XX镇农民用水协会。

三、存在问题

1.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我镇几个主导产业生产有一定规模,但由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协调统一,品种多、杂,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产品质量差别较大,不能满足主导产业企业的加工需求。

2.产业化内部产加销连接不紧密。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健全,企业和农民都存在违约的事实,对合同的履约意识不强。

3.农业产业化科技含量不高。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仅限于预购数量和价格等,对农户生产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不能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规程。企业对

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

四、20xx年工作计划

1.建立规模基地。坚持 一村一品,积极发展专业村组,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镇建成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基地。同时对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

2.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协会、农民购销公司、运销专业村、专业户等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在企业和农民之间发挥其桥梁作用。

3.保证订单合同的严格执行。一要加强有关《》知识的普及,如掌握订单标准文本、进行公证、实施担保、预交订金或保证金等,提高合同的严肃性。二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守约教育。

4.提高领导和服务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机制,一是建立产业化领导体系,对主导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个领导小组,一个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二是着力抓好对农民的引导、协调和保护,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化布局、企业建设上下功夫。三是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在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上,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吸引农民以

资金、土地、劳务、产品入股,建立农民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占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土地合理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5.发展壮大骨干企业。使其成为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龙头。

县农业农村2020年工作总结范文


xx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民的生活较大改善,收入显著增加。xx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418元,达到3901元。全年粮食产量65259吨,同比增3%,油料产量7272吨,增8%。

一、特色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按照顺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上下两叶,中间 两果,见空种菜、全民养畜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做精做优烤烟产业、改造提升果茶产业,稳步发展蔬菜和畜牧产业的思路,使烟叶、核桃、畜牧、柑桔、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xx年农业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9%,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85.7%,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7.8%。

一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xx年,全年种植烤烟3.88万亩,比去年增长9.9%,收购烟叶5350吨,比上年增长18.9%;均价13.22 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购金额7246.07万元;实现税收1594.14万元,比上年1097.59万元增长45.24%,烟叶种植面积、烟农收入、烟叶税收、烟叶均价等创历史新高。

二是核桃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我县第一大农业产业进行培植,严格按照六个一的技术标准和四个一的质量要求,坚持整村推进核桃产业建设,核桃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xx年,全县定植核桃5万亩,初步形成了峡口泗湘溪、黄粮冯家槽和高桥伍家坪三个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积超过500亩的核桃重点村。全年累计完成核桃育苗530亩,建采穗圃130亩,完成核桃嫁接44万株。在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一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共培训核桃技术员65名,在8个乡镇开展了8场专题培训。全县核桃产业在全省已小有名气。

三是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畜牧产品的升级。全年出栏生猪31万头,增7.5%;出栏山羊8.9万只,增11%。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发展特种养殖,现有山鸡、黑豚、绿壳蛋鸡等多种特色养殖场7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化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小区10个,发展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19户,100头以上的93户;发展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户,50只以上的150户。

四是柑桔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等项目基金2950万元对全县柑桔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其中xx年投入2170万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三峡河谷地区甜橙品种更新改良现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xx近五年甜橙品种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为全省甜橙产区学习的样板。xx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120亩,实现总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收入8500万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亩,超计划17%。精品果园达到5000亩,精品果园亩产达到xx公斤以上。四是茶叶效益实现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机剪、机采、机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县参加评选的6支茶全部获奖,其中昭君白鹤获得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称号,绿缘银针等5支茶获得三峡杯金奖和优质茶称号。xx年,全县茶叶面积2.4万亩,完成茶叶产量519吨,比上年增长83%,名优茶、春茶均价都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茶叶收入3510万元,新建优质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完成无性系茶叶苗木扦插繁育1200万株,出圃无性系茶苗800万株。

五是菜蓝子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机构、抓基地、建市场、抓检测四项措施,以城郊蔬菜为抓手,蔬菜产业发展加快,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蔬菜价格有所回落。xx年,全县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亩,大棚蔬菜面积500亩,今年新建大棚150亩;在永安二市场建蔬菜自产自销区,发放自产自销证1200个。榛子乡牌蔬菜通过农超对接,成功进入xx雅斯超市和武汉白沙洲农贸大市场,年销售量达1.5万吨以上。

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

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县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新建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基地进行水电路配套,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现代产业发展。xx年,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资金2200万元,在古夫麦仓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区、三峡后扶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在峡口普安打造连片万亩现代茶叶生产基地;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张家河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省级农业配套发展基金1100万元,在峡口文家山打造现代柑桔基地。

二是农业企业发展较快。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各项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有关规费、执行农业电价、优先供应建设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企业,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态、大丰收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萧氏茶叶加工,大丰收脱水蔬菜、马铃薯加工,xx龙联食品有限公司有机蔬菜加工,昭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绿缘茶叶专业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峡牧业肉食品加工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良好。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xx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农民合作组织达到96家,使用注册商标8个,申请产品质量标准认证32个,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万多亩,年销售各类农产品6.5万吨。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在南阳、古夫、黄粮3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构建了镇村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发布网络,xx年,全县规范合同流转面积达到8200亩。四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种养业新品种和设施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促进作用。xx年,全县推广两杂优质良种新品种25万亩,推广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25.5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5万亩。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8000千瓦,机械化耕整作业面积达到21.29万亩,共投入农田作业机械2332台(套),农田作业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启动测土配方二期项目,采集土样xx个,布置田间试验32个,验收测土配方肥料对比试验17个,制备样品900个,开展作物配方施肥2万亩。通过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测预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猪禽防疫密度达到了100%,牛羊防疫密度分别达到98.2%和98.5%,实现了防疫面、免疫率、佩戴耳标率三个100%,将稻温病、柑桔大实蝇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三、新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突破口,多方争取,重点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双甸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以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为重点,以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为契机,创新服务模式,突出工作重点,深化工作举措,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镇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态势良好,推进扎实有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势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建设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实现农村基本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镇农办以此为重点,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狠抓高效农业的开发。

(1)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上半年完成设施栽培面积达到3612亩,占县下达我镇全年2400亩设施农业面积任务的150.5%;XX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村申报已申报了5家,即双甸镇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区、双甸镇有机稻米生产示范基地、双甸镇钢架大棚蔬菜生产基地、XX县双甸镇悠然葡萄园、双甸镇无公害富硒水稻生产示范村。

(2)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精心打造富硒食品乡镇,重点发展了5大富硒系列产品,即:富硒水稻、富硒玉米、富硒梨、富硒蔬菜和富硒毛豆。目前,已落实合同收购的富硒水稻面积近500亩。

(3)大力发展“高效农田面积”通过典型引导,全面推广种植高效农作物品种和提高设施栽培面积,全镇高效农田的种植面积达到40210亩,今年新增高效农田面积8904亩,完XX县下达任务的150.7%以上,其中gps定位面积达8904亩,占高效农田面积150.7%。

(4)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养殖业”。畜禽养殖一直是双甸镇的传统支柱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我镇在标准化生产,培植规模养殖大户上做了很多文章,一是新发展XX县鑫盛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年上市一万头,投资规模近千万元,目前土建工程基本结束,即将投入生产,二是新发展了益康食品有限公司,标准化屠宰已开工兴建,总投资近1000万元,为全镇的养殖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新发展了年上市1500头规模的镇东村韦海军养猪场。四是新增十多亩地的对虾养殖场一个,五是新增一个由两个大学生投资兴建的龙虾养殖场一个。目前全镇生猪规模养殖比例已达50%以上,全镇栏存60万家禽中蛋鸡就达30万羽。畜禽养殖正向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向健康推进。

二、强势推进项目农业建设

上半年,全镇新发展项目农业9家,总投资8600万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达5家,同时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围绕我镇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前新发展专业合作社16家。

三、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建设

今年以来,镇农办根据“生态环境优美镇”创建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环境整治及长效管理工作力度,出台了农村河道长效管理考核细则,印发了致全镇广大村(居)民的一封信,落实了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巡查和考评制度,完善了“四位一体”即绿化、农路、垃圾和河道管护专业队伍,农村环境管护工作在去年基础上,今年在全县二季度组织的验收评比中分别获得了第一和第三的好成绩。

四、着力推进农村基础建设

农村基础建设是镇农办历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以来,重点实施了十大工程建设。

一是实施农路、农桥及渠道硬质化工程,今年硬质路面建设全镇实施15公里,完成了600公里的砂石路铺设扫尾工程,农桥建设10座,其余的将在近期开工。硬质渠道建设完成16公里。

二是实施如泰运河疏浚工程,组织沿线相关村(居)落实安置土源23万方,填埋废沟、废塘8处,新增标准面积20亩,同时组织各村(居)协调消化了大量的疏浚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本镇范围内疏浚工程率先完成任务。如泰河护坡工程已完成工程量60%。

三是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已完成四旁植树106000棵,桑田套种银杏树80亩,沿海防护林853亩,一般造林821亩,如泰河生态村104亩,创建绿化示范村1个,绿化合格村8个,七月份接受了市绿化示范镇的验收。

四是实施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免费发放科技资料1.1万多份。一直以来,我们把农业实用技能培训作为“富民强镇”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今年共进村组织培训51场次,参训的农民达到9500人次。今年全镇获得国家农业部批准的科技示范户268户,比去年增加30%,农民获得的直接补贴达到2.68万元,带动周边农户5000多户。

五是实施“新品种推广和丰产方创建”工程,全镇推广应用水稻良种覆盖率95%,供种面积4.5万亩,小麦享受良种补贴全覆盖,良种覆盖率90%,供应良种23万公斤,推广玉米新品种6500亩,推广油菜新品种1.2万亩,建设水稻丰产方500多亩。

六是实施了“农村一池三改”工程,我们通过在镇南村、石南村调查摸底,拿出规划方案,实施了百户“一池三改”工程,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任务65%。全县在我镇召开了现场观摩会。

七是实施“新型农业机械推广”工程,已推广插秧机28个,大中型秸秆还田机4台小型秸秆还田机75台,秸秆制粒机4台,捆草机4台。

八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经过近2年来的努力,我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有序,镇政府下发了脱贫攻坚相关文件,建立了组织,落实了具体帮扶挂钩措施。

九是实施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程,镇农经站,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职能,加强了村级财务管理,逐村分析排队,广挖潜力,狠抓村营收入,严控预算外开支。

十是完成曙光村、高前村、石居“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五、序时推进农业和农村各项突出工作

1.完成了20xx年度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及水利工程水费收缴任务;2.完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收缴工作;3.采取全方位措施,全面开展了秸秆禁烧工作,建立了秸秆禁烧领导组,下发了秸秆禁烧工作考核文件,组织各村(居)向镇党委、政府递交了秸秆禁烧工作责任书,召开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现场,组织了三辆宣传车全天候巡回宣传,调配相关人员加强了分工定村镇干力量,镇巡查小组和应急小组在三夏期间坚持每天逐村巡查。通过镇村一班同志的共同努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明显成效;4.及时部署并组织了各个阶段家禽、家畜疫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5.加快为农服务社建设工作进程,已挂牌9家;6.做好区域供水规划的落实和实施工作;7.完成石南村、鹤井村小农水建设项目规划;8.申报省级“百强农业服务中心”1个;9.申报市级“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1个。

虽然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弱化、基础设施老化、从事一产劳力素质下降,村级债务化解难等一系列硬性的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这些矛盾的存在,认真研究并解决这些矛盾,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为了实现全年目标任务,镇农办将围绕党委政府总体部署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发展。

一、讲究实效,继续加大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园区和示范基地的牵引力和辐射面,一是利用双甸镇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区的集聚效应,大力培植和引进富硒产业项目;二是利用双甸镇无公害富硒水稻生产示范村的示范效应,大力拓展无公害富硒水稻生产面积,全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是做大做强已经形成的三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围绕市场,盯住餐桌,努力实现农副产品商品的最优化,效益的最大化。

二、注重引导,继续加大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开拓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重点抓好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推进“一户带多户”工程,培植致富典型。

三、打造品牌,继续加大“富硒”产业链的延伸力度,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富硒产品,重点开发富硒玉米、富硒梨、富硒蔬菜和富硒毛豆,努力打造和向外推介“富硒乡镇”这个品牌。

四、强化举措,继续加大“项目农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力度,在上半年的基础上,下半年我镇将进一步利用农业招商分局平台和我镇产业特色优势,优化服务,优化环境,力争招一个成一个,建设一个活一个,发展一个强一个。目前,我们已经基本落实的项目有1个,准备落实的有3个,同时我们将继续扩大“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规模。

五、优化组合,继续加大“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工作力度,推进农路、河道、绿化、垃圾“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是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将继续推进和完善“政府推动+部门和社会监督+专业公司运作”的管理模式,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宣传造势,细化工作责任,优化管护队伍,加强业务指导,落实管理经费,强化督查考核。千方百计,百计千方继续保持全县领先位置。

六、强化举措,继续加大“脱贫攻坚”的推进力度。我们将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目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领导、组织力度,根据双委发【20xx】61号文件精神,专门拟订“脱贫攻坚”规划、总规划与“一户一策”有机结合,同事我们将建立“脱贫攻坚”工作督察推进机制,每月对各村工作的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按月公布综合名次,各“帮扶挂钩”单位和个人与村级排名直接挂钩,每季度根据各村(居)工作进度,组织召开点评会,剖析问题,研究对策,通过加强督查,强化过程控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完成目标任务。

七、突出重点,继续加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力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强化组织功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基础保证,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推进,一是结合“两委”改选,配强村级两委班子,把“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优秀中青年推到基层一线岗位,二是广挖潜力,整合集体资源,把一切可利用的沟、塘、副业场、零地以及路面店等集体资产进行发包,有条件的村(居)鼓励发展观光休闲农庄。三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积极化解村级债务,通过规范管理,力争年底前村村达到“XX市农村集体财务规范村”的管理标准。四是鼓励村级寻找信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今后凡是属村级招商引资项目,镇财政将坚持税收分成政策,如数返利到村。

八、夯实基础,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兴建力度。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急后缓的建设原则,我们将按既定部署,积极实施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积极上靠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各种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项目,力争在近几年内彻底改变我镇农村路、渠、沟的排灌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

九、情系“三农”,继续加大各为农服务部门的服务力度,身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我们将时刻关注民生,倾听民声,体贴民心,情系“三农”,我们时刻牢记服务“三农”的宗旨,不断加大农业技术指导,良种推广,畜禽防疫等阶段性服务工作,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为农服务队伍。

农业开发工作总结范文


农业开发工作总结范文

2012年以来,区农业开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省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五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五年来,区农开局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紧扣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农业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扶强扶大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主要建设任务,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积极开展向上争取工作,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五年期间,区农开局共组织实施了三大类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省级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7520.2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3855万元),治理土地面积19.12万亩,实施产业化项目16个。其中,全区土地治理类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8243.4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6848万元),共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4.3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93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5.2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39万亩。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747.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881万元),我局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方式,扶持了江苏润通食品有限公司、淮安市**区惠民奶业专业合作社、上海云清食品淮安有限公司、江苏淮安新丰面粉有限公司、淮安百欣食品有限公司、江苏华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顺吉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江苏民康油脂有限公司、江苏老侯珍禽食品有限公司、淮安吴城冬枣专业合作社、淮安市**区兴泉养猪专业合作社、江苏百顺农牧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

通过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我区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强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项目区呈现出路相通、渠相联、田平整,林成网的新面貌,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经验做法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和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成员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综合开发各项工作。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农业开发工作,分管领导更是对农业开发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经常深入项目区现场检查指导,研究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区人大、政协的领导还经常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督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区政府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政府农业重点工程,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区开发局、财政局、项目乡镇及有关部门层层落实责任,分工到人,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项目区各乡镇都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大事,抓紧抓好,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项目规划,积极投工投劳,主动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全区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开发的良好局面。

2、抓好宣传,扩大影响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全区干群对开发工作的认识,让他们全面了解开发项目及资金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我区充分利用各种会议、电视、电台、淮安日报、政府网站等舆论工具,广泛深入地宣传农业综合开发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农业开发、关心农业开发、支持农业开发,形成上下共唱开发一台戏的浓烈氛围,为更好地完成全年开发任务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3、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任务。为了迎合和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我区坚持把土地治理与结构调整相结合,根据结构调整需要制订规划方案,本着“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彰显特色、做出亮点”的开发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蔬菜这一“十亿元”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蔬菜产业规模化经营为主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开发。项目规划时我们组织了一个由设计单位、区局计划科、项目区乡镇、村民代表等组成的项目规划设计组,深入田间现场勘察规划,因地制宜拿方案,并请扬州大学水利学院、淮安市农科院专家、教授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选择最佳方案立项。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开发规划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相统一原则;二是开发规划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原则;三是开发规划与区域资源条件相结合原则;四是开发规划与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相结合原则。同时突出“三个重点”,即:突出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出结构调整示范工程建设重点;突出节水灌溉建设重点。

4、强化管理,健全机制

经过多年不断实践,我区农业综合开发从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到项目的建设和管护,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一是坚持“项目公示制”。通过设立公示牌向项目区农民公示项目建设投资内容、建设工期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主要工程数量、位置、规格、造价等情况;二是坚持“招投标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项目土建工程、林网绿化工程进行公开招标,招标工作由区农业资源开发局、财政局统一组织,并邀请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招标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三是坚持“工程监理制”。由市级主管部门统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项目土建工程建设进行监理,同时聘请多名有经验的同志和项目区基层干部、群众代表一起跟踪监督。区开发部门继续实行蹲点包乡工程督查责任制,全权处理项目建设中的质量、标准、进度、拨款报帐核查、工程初验等相关问题,并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标准、质量;四是坚持“区级报账制”。坚持按照《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报账操作流程》和《**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拨款实施细则》要求,严格规范报账、拨款手续。五是加强建后工程管护。为了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长久效益,我区把工程管护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所有建后工程及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

(三)特色亮点

2012年以来,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多项殊荣,相继被评为“2013年度省级开发先进县”、“2013年度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一等奖”、“2013年度市目标考核特等奖”、“2014年度省级开发先进县”、“2014年度全市目标考核一等奖”、“2014年度全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作一等奖”、 “2015年度全市目标考核特等奖”、“2015年度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一等奖”等荣誉,综合工作全市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