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

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

抓住今天,胜似两个明天。我们也要对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说再见了,工作总结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总结是对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和审视的一种文字,您是否想写好一篇工作总结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全市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86项,市域内共有59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20xx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有三项成果获得一等奖,获奖数量和质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奖数量居各市前列。预计全市年度专利申请将达到450件,授权260件,在全省的位次前移,其中发明专利占30%以上,特别是企事业单位专利申请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反映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年共对上争取项目82个,无偿经费1031万元。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等各类计划项目38项,其中有资项目11项,无偿经费445万元;省科技发展计划、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项资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农业良种产业化专项资金等各类计划项目44项,其中有资项目43项,无偿资金586万元。争取科技品牌25个,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高新企业5家,省级高新企业14家,国家星火计划培训学校1家,国家农民科技培训学校1家,国家区域科技转化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落户我市正在实施的8个国家“863”计划项目,涉及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能源技术等四大高技术领域,共获得国家无偿资金400万元,市、县与企业配套经费3870万元,在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列入了重要工作议程,年初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产品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xx年底的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的发展目标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督查事项,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实行月通报制度。在年初全市高新技术工作会议上,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分解到了各个县市区、市及市以上重点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制度,并于3月份举办了以“整合各级各类科技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市科学技术培训班,研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措施。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对今年的任务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整合各级各类科技资源,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指导服务,突出做大做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行业,突出培植新兴企业、新产品、新行业,突出项目、基地、人才有机衔接、拉长产业链,突出传统产业嫁接改造,突出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五个重点,握紧拳头,连续支持,收到显著效果。年内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2家,全市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30家(国家级17家,省级15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29个,全市总数达到860个,均超额完成市经济发展主要考核指标中提出的目标任务。预计年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45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5 %,比20xx年年底的比重增长3个百分点,完成了省政府对我市的考核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40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 %,比20xx年底的比重增长了2.5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92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1.1 %,传统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8 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48.9 %,六个县市区均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考核指标。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成效明显。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取得突破。年内全市已有6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CAD技术,有80多家企业正在由二维CAD向三维CAD过渡;信息化行业示范和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共重点培育5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新产品研发成功,拥有自主软件产品的企业已达到12家;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机构蓬勃兴起,以泰安市诚信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和泰山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的中介机构发展迅速。

三、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围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在继续深化与驻泰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与中科院的合作力度。年内我市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举行科技合作洽谈会、对接会和座谈会12次,向我市发布最新科技成果2000余项,我市征集了企业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200多项寻求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技术需求30项,帮助25家列入省统计口径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有关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28个。通过各种途径发布中科院系统的科技成果近千项,建立了高层互访和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走访了中科院所属的五个分院、12个研究所。据统计,全市与中科院签定全面合作协议后,合作项目已达29项,其中两项列入国家“863”计划,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2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6.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与中科院合作的 “863项目”、产业化项目和农业新品种选育等影响大的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合作的“863”项目—“磁性玻璃纤维及相关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研发”,项目进展顺利,研发成功后,可新上一条1万吨的磁性玻璃纤维拉丝生产线,年创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9000万元,创汇2000万美元;康平纳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863”计划引导项目—“智能化、高精度、大范围自动称重配料生产系统”已应用于生产流程,极大地提高了配料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产品质量,比人工配料提高功效30%以上,年节约成本200多万元;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863”计划项目—“纺织染整设备中智能化、高精度染料自动配色生产线”已生产出样机,年底前将请“863”项目专家进行验收。三个“863”项目共争取国家无偿经费补助200万元,市、县(市、区)配套200万元,企业配套经费达到2240万元。市农科院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的“抗氧化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玉米雄性不育系选育”两个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专家给予高度评价。我市泰山科学院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山东华阳集团就聚碳酸酯的联合研究及产业化正式签定了合作合同。整个课题由中科院的苏朝辉博士具体负责。今年在华阳完成小试,费用完全由中科院承担,明年初设计年产500吨左右中试生产线,于20xx年完成中试,费用由华阳筹措,并争取中科院和国家科技部的立项支持,科研成果三方共享。明年底开始争取进入产业化生产线的设备安装。设计能力初步为2万吨,投资概算2.5亿。这一项目合作成功,将使华阳集团成为我市工程塑料产业中的支柱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与联合开发的年产5000吨碳酸二甲酯项目, 投入资金221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859万元,利润1588万元,税金562万元,装置投产成功后公司计划将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国内及亚洲最大的碳酸二甲酯生产基地。双方还共建了联合技术开发中心,目前对碳酸二甲酯下游产品碳酸二乙酯、燃油添加剂、苯甲醚系列产品的研发进展顺利,特别是燃油添加剂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四、科技管理改革扎实推进。科技计划改革方面,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对重大科技项目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进行招投标。一是整合全国科技资源,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选择列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山东鲁能泰山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泰安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投资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面向全国进行招标,解决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把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整合全省科技资源,做大做强有机蔬菜产业。我们选择了产业链条上有机蔬菜主栽品种选育及繁育、有机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新型有机肥料研制、有机蔬菜产业化体系建设等四个关键环节作为课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招标。从产业链条上的关键技术出发进行招投标,做大优势农业产业,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科技进步奖评审方面,推出新举措,实行了“专家评项目,社会评专家”的评审做法。一是遴选高层次评委,保证了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参与评审的40位专家全部来自省属高校和科研单位,具有正高级职称、大部分是博士生导师,是我市有史以来层次最高的评审委员会。二是加强纪检监督和社会监督,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对经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确定的拟授奖项目和人员,以及评审专家,在新闻媒体予以公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这些做法,在社会上产生和很大影响,受到一致好评,并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全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目标,重点加大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开发,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取得了新突破,泰山22号、23号 两个品种分别通过了省级、国家级审定,累计推广面积500万亩。以先进育种技术为手段,围绕做好优质小麦、奶牛、蔬菜、干鲜果、优良绿化苗木、道地中药材等实施了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以农业科研开发为支撑,进一步加大了优质标准化农产品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建立了一批蔬菜、果品、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东平县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的实施,东平县通过选派科技人员到企业、农村开展技术服务、成果推广,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双赢”。重点培植了以乳产品、创新药物、有机食品、蔬菜种苗生产、果品加工为主的山东亚奥特乳业、山东中圣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立足于市场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大了对省级泰山苗木花卉特色科技园和山东宁阳蔬菜制种特色科技园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了市场经营机制,全年综合经济效益分别达到8200万元、2500万元,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示范样板。以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的重大疾病高发区综合治理为重点,实施了泰山自然文化遗产、东平湖、大汶河水资源的综合保护和治理,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和示范应用,全面提升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水平,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市科技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科技发展形势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方面需要继续深化,在落实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方面应加大力度。二是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亟待加强。三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四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发展压力大。从全省情况看,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五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0%以上,我市虽然发展较快,在全省列第8位左右,但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3%左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应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转贴于

Gz85.com更多 精选工作总结范文阅读

2020年市科技工作总结


20xx年石家庄市科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坚持强化自主创新、集成优势资源、突破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的基本思路,以推进科技创新为主线,经过全市科技系统的积极努力,以“为民、务实、清廉”的态度扎实工作,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主要成效

-----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全市实施了“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纺织等传统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农业新品种选育、种养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科技创新条件建设”5大科技专项,安排市级指令计划232项, 应用技术研发资金7670万元,其中支持工业“5+3”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55项,经费30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市有106家企业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186个产品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产品,预计实现高新技术技工贸总收入520亿元。石家庄市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通过科技部专家论证。

-----实施科技项目并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参加国家重大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四个县市的攻关田亩产均超过了600公斤,其中赵县攻关田亩产突破了646.7公斤,连续三次突破了全省小麦单产记录。争取“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华北农区高产奶牛良种繁育保健知识与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项目”课题总经费达到1000万元,已到位610万元。科技兴贸重点项目“激光焊接金刚石工具”、“通心络胶囊国际市场开发”等通过了国家验收。全市鉴定验收科技成果228项;共评出20xx年度市科技特别奖项目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80项。组织申报省科技奖励项目49项,推荐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467人。知识产权工作走在全国前列,5月份我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全年申报专利1700项。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省、市政府确定的20xx 年度的重点工作“一县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进展顺利,行唐、正定、辛集、藁城、赞皇、栾城6个县(市)列入省级第一批示范县市。目前培育出国家、省、市、县四级传播站56家。“赞皇大枣产业技术传播站”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传播站建设试点单位。正定板材、高邑陶瓷获得河北省第二批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称号。经省科技厅联查组对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近两年来的实施情况进行联查,石家庄市名列各设区市第一名,井陉县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名。积极筹备华药、石药两企业牵头组建维生素、抗生素两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两大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将为我市在推进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突破。石家庄生产力促进中心完成了《石家庄生产力促进中心示范建设》项目,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

-----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科技工作会,传达贯彻了国家和省科技大会精神,总结了20xx 年全市科技工作,对20xx年的工作进行了布置,表彰奖励了我市获国家、省、市三级科技进步奖以及市级百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百名优秀科普工作者和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极大地调动和鼓舞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科技周”、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等活动。

二、主要措施

我们在推进整体工作中,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组织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努力提高全市自主创新能力。今年以来,围绕产业和产品的升级以及应用技术的开发推广,在全市重点实施了“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专项;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及中药现代化;农牧业新品种选育、种养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新产品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先进适用技术研究推广与示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8大科技专项,下达了四批科技计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对工业50强等企事业单位,注重调查研究,谋划组织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申报国家支撑计划和省重点计划,其中列入省重大科技项目6项。到目前共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18项,资金4285万元。同时,坚持推进制造业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组织申报国家、省全市创新基金55项。石家庄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通过科技部专家论证,对基地发展指导思想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规划实施方案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体制和体系创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进一步构建完善全市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医药、纺织、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及骨干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省会科技资源调查工作”,目前完成了整套“省会科技资源调查”数据集印制和《石家庄市科技资源调查总体分析报告》、《‘5+3’企业科技资源调查分析报告》及《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联盟构建研究报告》主体部分的研究工作;并将‘5+3’企业科技资源调查研究分析的阶段性成果上报并着手建立有影响力的科技信息及资源数据库。

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省会高校、科研院所联席会”的作用,积极推进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具有实质性的技术合作。我们与中科院遗传所农业资源中心,建立了每月联系制度,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农田水肥精准管理研讨会”。我们和辛集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辛集市高新技术成果发布洽谈暨技术对接会”,首都科技集团、中科院北京分院、北京化工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及省会高校科研院所联席会的 26名专家教授发布项目信息60多项,达成了合作意向7项。在 “石洽会”期间,组织了“科技成果发布会”,共有来自于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大、燕山大学等省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共涉及环保、机械、电子、化工、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公共技术8大等众多领域1000余项高科技项目正式发布。目前石家庄市已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高校签订了长期科技合作协议,推动科研成果能够在石家庄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对外科技合作加强,前三季度共派出对外科技考察团组12批50人次,涉及澳、新、美、加、欧洲等国家;接待外国专家来访11批54人次。

三是科技为 “三农”和山区开发建设服务。加快农业科技传播站建设,指导各传播站围绕特色产业,以项目实施为重点、以强化服务为中心,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与具有较高组织化程度的专业协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对接的良性循环模式。石家庄市粮油作物科技传播站新建550 平方米培训中心,建立了100个乡村级农业“快易通”科技服务“明星”站和8个县(市)级科技大厅建设,覆盖全市200余个乡镇。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市标准的产业科技示范园区6个,核心区面积达3万多亩,辐射200多万亩,开发引进推广新产品20个,推广新技术15项,承担实施县以上科技项目20余项,培训农民达30万人次。同时完善了不同产业的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的生产体系,形成了“科研+公司+基地+企业+农户”的产业模式,实现了科工农贸的有机结合,促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密切联系、科技与产业的有效对接,突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增强了科技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

强化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石家庄市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办法(试行)》、《石家庄市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评分标准》要求,组织23个县(市)区进行了20xx年度科技进步考核自查和审查,认定23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市级考核,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对正定等13个县市进行了表彰。组织参加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按照科技部、科技厅的要求圆满完成了材料的上报工作。

进一步强化科技与经济、开发与开放、开发治理与环境保护的结合,抓好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依据《石家庄市山区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重点发展7 大优势产业,建立20个星火科技示范基地,扶强20个龙头企业,组建10个山区星火科技传播站,建立5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辐射带动500个村(简称72215工程)。经省科技厅联查组对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近两年来的实施情况进行联查,石家庄市名列全省各设区市第一名,井陉县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名。

四是加快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积极实施“药都建设”科技行动纲要,重点围绕新药发现、研究、产业化全过程的关键环节,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加强医药大品种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研究,提升重大医药产品的生产、制造水平和质量标准,培育品牌产品,在提升医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新突破。组织谋划重大医药科技项目20余项,“石家庄生物制药关键技术研究及免疫制剂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列入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积极推进华药、石药两企业牵头组建维生素、抗生素两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两大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是我省首次成立的全国性契约型技术创新组织,它的建立不仅对提升我市“两素”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促进生物产业基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市及全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将为我市在推进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突破。

围绕节能减排工作,拟定了《市科技局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编印了“科技点亮节能生活—20xx年节能宣传周宣传册”。抓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继续实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公安保证公众安全的科技支撑体系, 组织举办了“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宣传周活动,力争成为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

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实施《“十一五”科普工作规划》,组织开展了科普和科技下乡、培训等活动。在藁城市举办了“河北省暨石家庄市20xx 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活动周期间,全市各县(市)区都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科普活动220余次,参加人员83余万人,组织开展科普大集、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活动60多次,专题讲座、技术培训90余场,展出宣传展板近2500块,赠送科技书籍、发放宣传资料、明白纸40万份。

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承担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为契机,发挥市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作用,组织好协调联动工作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开展专利打假活动和查处假冒、冒充专利工作,重点对“吸油烟机”等16种冒充专利商品进行了查处。使假冒和冒充专利上柜率控制在1.5%以下,侵权纠纷案件调处法定期限结案率90%以上。安排专利申请资助项目122项,其中发明82项,实用新型40项,发放资金12万余元。安排专利实施项目14项,资金90多万元,下达了20xx年专利实施计划项目及经费安排专利资助项目150项,资金18万元,专利实施项目13项,资金91万元(截至10月份)。加大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和专利实施力度,20xx年全市专利申请量预计达到1700件。组织参加了全国第十七届发明展览会,打好省会专利工作品牌。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市的科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技管理水平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有些政策还没有落到实处。二是全市科技创新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为载体的企业技术中心不够完善、机制不活、实力不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省级、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滞后,科技创新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不够快。三是县级科技投入有一部分县(市)区还不能真正依法落实,各县(市)区科技三费到位情况不平衡。

2019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


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全市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86项,市域内共有59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20xx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有三项成果获得一等奖,获奖数量和质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奖数量居各市前列。预计全市年度专利申请将达到450件,授权260件,在全省的位次前移,其中发明专利占30%以上,特别是企事业单位专利申请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反映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年共对上争取项目82个,无偿经费1031万元。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等各类计划项目38项,其中有资项目11项,无偿经费445万元;省科技发展计划、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项资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农业良种产业化专项资金等各类计划项目44项,其中有资项目43项,无偿资金586万元。争取科技品牌25个,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高新企业5家,省级高新企业14家,国家星火计划培训学校1家,国家农民科技培训学校1家,国家区域科技转化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落户我市正在实施的8个国家“863”计划项目,涉及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能源技术等四大高技术领域,共获得国家无偿资金400万元,市、县与企业配套经费3870万元,在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列入了重要工作议程,年初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产品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03年底的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的发展目标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督查事项,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实行月通报制度。在年初全市高新技术工作会议上,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分解到了各个县市区、市及市以上重点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制度,并于3月份举办了以“整合各级各类科技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市科学技术培训班,研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措施。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对今年的任务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整合各级各类科技资源,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指导服务,突出做大做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行业,突出培植新兴企业、新产品、新行业,突出项目、基地、人才有机衔接、拉长产业链,突出传统产业嫁接改造,突出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五个重点,握紧拳头,连续支持,收到显著效果。年内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2家,全市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30家(国家级17家,省级15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29个,全市总数达到860个,均超额完成市经济发展主要考核指标中提出的目标任务。预计年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45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5 %,比2003年年底的比重增长3个百分点,完成了省政府对我市的考核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40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 %,比2003年底的比重增长了2.5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92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1.1 %,传统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8 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48.9 %,六个县市区均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考核指标。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成效明显。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取得突破。年内全市已有6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CAD技术,有80多家企业正在由二维CAD向三维CAD过渡;信息化行业示范和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共重点培育5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新产品研发成功,拥有自主软件产品的企业已达到12家;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机构蓬勃兴起,以泰安市诚信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和泰山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的中介机构发展迅速。 三、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围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在继续深化与驻泰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与中科院的合作力度。年内我市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举行科技合作洽谈会、对接会和座谈会12次,向我市发布最新科技成果2000余项,我市征集了企业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200多项寻求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技术需求30项,帮助25家列入省统计口径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有关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28个。通过各种途径发布中科院系统的科技成果近千项,建立了高层互访和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走访了中科院所属的五个分院、12个研究所。据统计,全市与中科院签定全面合作协议后,合作项目已达29项,其中两项列入国家“863”计划,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2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6.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与中科院合作的 “863项目”、产业化项目和农业新品种选育等影响大的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合作的“863”项目—“磁性玻璃纤维及相关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研发”,项目进展顺利,研发成功后,可新上一条1万吨的磁性玻璃纤维拉丝生产线,年创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9000万元,创汇2000万美元;康平纳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863”计划引导项目—“智能化、高精度、大范围自动称重配料生产系统”已应用于生产流程,极大地提高了配料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产品质量,比人工配料提高功效30%以上,年节约成本200多万元;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863”计划项目—“纺织染整设备中智能化、高精度染料自动配色生产线”已生产出样机,年底前将请“863”项目专家进行验收。三个“863”项目共争取国家无偿经费补助200万元,市、县(市、区)配套200万元,企业配套经费达到2240万元。市农科院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的“抗氧化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玉米雄性不育系选育”两个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专家给予高度评价。我市泰山科学院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山东华阳集团就聚碳酸酯的联合研究及产业化正式签定了合作合同。整个课题由中科院的苏朝辉博士具体负责。今年在华阳完成小试,费用完全由中科院承担,明年初设计年产500吨左右中试生产线,于20xx年完成中试,费用由华阳筹措,并争取中科院和国家科技部的立项支持,科研成果三方共享。明年底开始争取进入产业化生产线的设备安装。设计能力初步为2万吨,投资概算2.5亿。这一项目合作成功,将使华阳集团成为我市工程塑料产业中的支柱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与联合开发的年产5000吨碳酸二甲酯项目, 投入资金221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859万元,利润1588万元,税金562万元,装置投产成功后公司计划将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国内及亚洲最大的碳酸二甲酯生产基地。双方还共建了联合技术开发中心,目前对碳酸二甲酯下游产品碳酸二乙酯、燃油添加剂、苯甲醚系列产品的研发进展顺利,特别是燃油添加剂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四、科技管理改革扎实推进。科技计划改革方面,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对重大科技项目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进行招投标。一是整合全国科技资源,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选择列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山东鲁能泰山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泰安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投资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面向全国进行招标,解决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把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整合全省科技资源,做大做强有机蔬菜产业。我们选择了产业链条上有机蔬菜主栽品种选育及繁育、有机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新型有机肥料研制、有机蔬菜产业化体系建设等四个关键环节作为课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招标。从产业链条上的关键技术出发进行招投标,做大优势农业产业,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科技进步奖评审方面,推出新举措,实行了“专家评项目,社会评专家”的评审做法。一是遴选高层次评委,保证了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参与评审的40位专家全部来自省属高校和科研单位,具有正高级职称、大部分是博士生导师,是我市有史以来层次最高的评审委员会。二是加强纪检监督和社会监督,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对经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确定的拟授奖项目和人员,以及评审专家,在新闻媒体予以公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这些做法,在社会上产生和很大影响,受到一致好评,并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全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目标,重点加大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开发,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取得了新突破,泰山22号、23号 两个品种分别通过了省级、国家级审定,累计推广面积500万亩。以先进育种技术为手段,围绕做好优质小麦、奶牛、蔬菜、干鲜果、优良绿化苗木、道地中药材等实施了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以农业科研开发为支撑,进一步加大了优质标准化农产品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建立了一批蔬菜、果品、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东平县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的实施,东平县通过选派科技人员到企业、农村开展技术服务、成果推广,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双赢”。重点培植了以乳产品、创新药物、有机食品、蔬菜种苗生产、果品加工为主的山东亚奥特乳业、山东中圣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


高。立足于市场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大了对省级泰山苗木花卉特色科技园和山东宁阳蔬菜制种特色科技园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了市场经营机制,全年综合经济效益分别达到8200万元、2500万元,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示范样板。以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的重大疾病高发区综合治理为重点,实施了泰山自然文化遗产、东平湖、大汶河水资源的综合保护和治理,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和示范应用,全面提升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水平,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市科技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科技发展形势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方面需要继续深化,在落实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方面应加大力度。二是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亟待加强。三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四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发展压力大。从全省情况看,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五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0%以上,我市虽然发展较快,在全省列第8位左右,但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3%左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应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2020年市2020年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总结


市20xx年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总结

我市于20xx年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破解“三农”难题的新机制,在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郴州市委组织部、郴州市科技局和资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今年继续探索和实践,建立示范基地33个,培训农民5万人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90个,引进新品种36个,培植农业龙头企业3家,创建利益共同体12家,创办协会或合作社11个,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3%。建立了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促进了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突出优势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20xx年我市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作了优化调整,继续采取选聘和选派相结合,从高校院所选聘10名高层专家,从市直产业部门选派20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与全市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重点围绕东江鱼、水果、茶叶、林业、优质稻、畜牧、蔬菜等农村优势产业,建立优势产业示范基地33个,创办专业协会或合作社11个。在人员的选派上,更加注重特派员的科技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选派的30名科技特派员研究生学历占36.7%,本科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40%,中专学历占3.3%;部门中层以上技术骨干占95%;从事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5年以上的占95%。我们注重把科技特派员引导到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协会,市级科技特派员入驻农业龙头企业的有11人,入驻专业协会的有9人,形成产学研链条,从而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效益,较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小而全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在科技特派员的带动下,全市东江鱼、水果、茶叶、林业、畜牧、蔬菜、优质稻等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水产科技特派员针对我市东江鱼产业发展现状,今年积极筹备组建资兴市东江鱼养殖协会,于7月31日召开了成立大会,科技特派员张政军任协会会长,科技特派员陈志忠任协会秘书长,协会由六个乡级分会和一个营销分会构成。目前,加入东江鱼养殖协会的会员达1233人。

二是与新型农民培训相结合,突出科技推广服务,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建立科技示范点,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技术专长优势和科技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培植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20xx年,由科技特派员牵头,制定了《湖南省资兴市农民发展规划》,编写技术培训教材36种,制作技术培训光碟3种,举办培训班600场,培训农民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7万份。其中,结合“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组织科技特派员编写了《淡水鱼高效养殖、深加工及附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培训系列丛书15种,发放资料3万余册。仅科技特派员张政军一人今年就引进美国鲥鱼、花鲷、唇鲷等名贵鱼新品种8个,推广养殖新技术16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5万户,举办培训班36期,培训农民3500人次,发展技术资料3000余份。7月31日,由市科技局、市水产局联合举办了全市水产养殖技术高级培训班,聘请湖南农大动科院院长、科技特派员肖调义教授和动科院水产系主任陈开健副教授以及郴州市畜牧水产局刘利民总工程师就名贵鱼网箱养殖技术、渔业经济、鱼病防治和养殖新品种等内容对东江鱼养殖协会会员和全市养鱼大户进行了技术培训。

农业科技特派员的主战场和工作面在乡村,如何建立一支“永久”牌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一直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年我们在州门司等部分乡镇实施了乡镇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聘请有基地规模、种养技术管理水平过硬、从事种养殖时间有一定年限、有传授技术的热情和组织协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农村种养大户担任乡级科技特派员。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所有乡镇全面铺开,推广州门司镇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经验。7月9日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州门司镇党委、政府作了《科技特派员引路,做强东江梨产业》的典型发言。十一月份我们在州门司镇召开全市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市、乡两级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市乡镇推广。[nextpage]

三是与农业科技创新相结合,突出农村科技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特派员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技术推广和研究工作,我们注重把农业科技攻关计划与科技特派员的技术示范、推广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技术优势和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20xx年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80%由科技特派员作为项目负责人,75%的科技特派员承担了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计划任务。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淡水鱼高效养殖、深加工及附产物综合利用》项目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与示范项目全部由市科技特派员承担。科技特派员朱小金作为柑桔节水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主要参与人员,在省科技特派员谢深喜博士的指导下,承担了项目的设计、技术研究以及项目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大量工作任务,目前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项目的研究成果对资兴乃至湖南柑桔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标准化生产将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今年继续聘请高校院所的高层专家担任我市科技特派员,着力解决我市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建立优势产业技术创新与科技服务平台。这些高级科技人才,成为新技术与我市农业产业“高位嫁接”的科技红娘。如湖南农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梨首席专家谢深喜博士个人投资6千元,带动农户集资与其它资金投入167.5万元,在州门司镇建立了200亩东江梨科技示范园,引进南方梨新品种15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万户,今年培训农户750人次,带动农户增收30%。同时把他承担的湖南省柑桔产业化的柑桔节水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一个示范点放在我市清江乡,开展柑桔节水栽培和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为我市柑桔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长沙理工大教授刘永乐科技特派员,入驻资兴市东江鱼集团公司,主持“郴州市淡水鱼深加工研究中心”的科研开发工作,今年承担的《淡水鱼综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申报了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项目7月14日已通过专家评审,得到了省厅的重点支持。湖南省水科所以法人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入驻东江特种养殖场,承担娃娃鱼人工繁殖的科技攻关任务,今年娃娃鱼产卵1万粒,出苗率可达30%以上,其人工繁殖技术水平居湖南省前列。

四是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突出政策制度保障,农村经济和基层政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为调动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热情,我们从优化试点工作环境着手,突出抓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今年,资兴市委、市政府把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今年出台的《中共资兴市委、资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各乡镇(街道)要认真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科技支撑”。市委、市政府把乡镇实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纳入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我们将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融入资兴特有的“1+2”村级工作模式中,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动力。科技特派员黄海洋20xx年进驻白廊乡白廊村后,个人投资15万元,引导村名贵鱼养殖协会和村集体投资60万元,引进外资105万元,创办了资兴市白廊网箱养殖有限公司。20xx年引进浙江水泥船式网箱养殖新技术,改变了原有网箱养殖抗风浪能力弱,使用年限短,不便于操作的缺点,有效地促进了网箱养殖水平的提高。20xx年公司年底投资利润分红达30%,村级股分获利1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今年上半年白廊乡发展村级名贵鱼养殖协会7个,名贵鱼网箱规模达3147口,养殖名贵鱼603.06万尾。

二、几点建议

两年来的试点探索,我们深深感到要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要把这项工作进一步上升为试点县市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与科技兴农的重大工程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资源配置;二是要将这项工作与农村示范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县市级当地科技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下派参与农村产业建设的力度;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措施。

三、明年工作重点

一是抓组织协调,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环境。进一步落实好科技特派员的各项政策措施和激励保障机制,从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等方面,引导和鼓励科技特派员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社会主度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之中,建立各种类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大胆创新,共同发展,使科技特派员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二是抓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科技的引领和带动示范作用。以项目为载体,通过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把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直接导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逐步完善农业生产、销售、服务的产业链条,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三是抓利益共同体建设,进一步巩固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成果。利益共同体建设是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进一步抓好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形成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

四是抓培训,进一步促进科技特派员知识更新,提高农民群众科技素质。科技特派员试点本着下派一个,干好一个,下派一批,干好一批的原则,一方面促进科技特派员知识更新,提升科技特派员下派的质量,另一方面促进科技特派员深入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培训、咨询和技术指导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知识。

2020年市有色科技工业园总结



年是市有色科技工业园进一步开放引进,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作为国内唯一以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和相关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省级科技工业园,尽管建立时间短、起步晚,但园区管委会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园区、新机制、新效果”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方法,调整工作思路,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完成道路.km,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亿元;引进项目和企业个,合同引资.亿元,其中引进外资企业家,合同引资万美元;投资亿元以上的家,在建项目家,实现内联引资.亿元,到位外资万美元;完成工业总值.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税收万元。园区建设呈现出起点高、速度快、来势好、运行稳的良好态势。
针对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园区管委会进行认真分析,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对年初制定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工作进行及时调整,择易避难,并通过市场运作,整合土地,筹集建设资金,园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加快建设步伐。
一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总揽园区全局工作,统筹园区经济发展,要求所有入园企业必须作好环评规划,绝不允许有污染的项目入园。二是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放在园区项目 用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搞好牧场组团开发建设,加快安置小区建设步伐。三是严格制定项目投资者退出机制。对一些不讲诚信、没有实力、圈地不建设、违规操作的项目投资者及时清退。四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四个务必”要求,对园区有关施工、规划、拆迁、土地等合同协议和有关文件进行全面清理规范。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夯实园区发展基础
项目是园区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动力和支撑。园区严格按照“三个三”的要求,坚持不懈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重点突出产业特色,加快培育壮大钻石钨、中彩视讯、金贵银业等园区标志性企业和财源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园区经济综合实力。二是做好项目服务的保障工作,实施“定项目进度、定工作责任、定联系领导”的管理责任制,及时加强对项目单位的调度引导和进展工作的督促检查,以项目考核政绩。三是狠抓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严把施工许可关。每周进行项目进度通报,同时规范了园区工程建设项目的报建.、招投标和市场管理工作。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全市城区生态项目建设中是进度最快、完成任务最好、质量最优的项目,并被评为“十佳工程”。
(三)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和落实,将招商引资目标管理任务分解到各级领导、相关部门和成员。二是拓宽渠道,加速引资,主攻招商。紧紧抓住《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正式实施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式启动的机遇,积极主动承接粤港澳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运用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为商招商以及苏州昆山市补“头”续“尾”式链条招商和按“图”索“骥”式定向招商手段,积极参加有关节会,做到有准备、有针对、有收获。三是聘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最具权威专家及有关权威人士作为园区经济顾问。四是争取签约入园的企业做大做强,依托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历史机遇,寻找新机会、拓展新领域、抢抓新项目、求得新发展,形成园区经济良性循环、滚动发展。同时,扶优扶强竣工投产项目,抓紧抓好入园项目建设,跟踪落实有意入园项目早日入园。年建成投产项目有投资万元的柿竹园萤石回收和投资万元诚信印务项目,同时实现了园区外资外贸工作的突破。
(四)把握发展机遇,推动整个园区快速发展
郴州申报某省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又一重要举措,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选址园区落户。出口加工区在园区建立,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郴州资源和区位比较优势,鼓励加工贸易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新优势,推动整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争取某省有色矿业集团在园区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建立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我省有色金属产业集聚效应以及周边地区的资源整合,培育壮大有色金属支柱产业,技术先进有色金属品牌,增强园区综合影响力,加快建成国家级工业园区,加速郴州有色金属高科技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推动“郴资桂经济一体化”率先发展。
(五)坚持创新学习,培育园区文化
发展经济第一位的是靠人才,人才兴则园区兴。园区始终坚持“培养人、关注人、成就人”的人才理念,构建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培养造就实用型、知识型人才。一是选派部分工作人员到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跟班对口学习,组织人员到外省、市园区参观学习考察,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培养学习型员工。二是树立“团结、务实、奉献、创新”等园区十大文化理念。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成绩,团结出人才;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创新信心,掌握创新方法,提高创新能力;讲付出、讲贡献、讲奉献。大力营造一个讲团结、求务实、争奉献、敢创新、想干事的浓厚工作氛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年是园区夯实基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引进,加速发展的重要一年,园区管委会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生态、特色、科技”为主题,以建成国家级工业园为总体目标,建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某省有色深加工基地为契机,建

立三大技术支撑(国家级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基地,中南大学冶金工程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某省大学管理系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和财税体系,增强园区综合影响力,加快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加速招商,实现园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好年的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而重大。
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力争达到亿,实现财税总收入万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开发土地总量亩,完成土地征收亩,合同引资亿元,其中内资到位.亿元,引进外资万美元,出口创汇万美元,投产项目个。实现园区社会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
为此。应抓好“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招商引资。园区要超常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资金从何而来,唯有招商引资来得快。招商引资是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树立大开放意识,坚持四种理念:即“亲商”理念,要把投资者当成朋友、当成客人,从优待商,急其所难,帮其所需。“双赢”理念,你发财、我发展,实现双赢,合作才能长久。“诚信”理念,诚信乃立人做事之本,也是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事实证明,办好一个外来投资企业,会引来一串;办砸一个,则会影响一片。“园外就是外”的理念,要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坚持突出有色产业为主,二、三产业一齐上,国有、民营一齐上,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一齐上,形成“满天星斗”的规模效应。
二是突出项目建设。项目乃立园之本,是支撑,没有项目,园区建设好比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必须坚持不懈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做到领导主要围绕项目转,工作主要围绕项目抓,健全项目运行机制,严格项目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做好项目服务工作,加强对项目单位的调度引导和进展工作的督促检查。
三是突出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园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抓好资源环境保护和项目建设,在郴资桂经济一体化率先发展的同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推行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是突出增强融资能力。年是市财政拨付产业引导资金的最后一年,园区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从何而来,一要在确保开行资金落实到位的同时,进一步寻找合作伙伴,密切银企关系,争取其它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二要积极争取园区国债项目投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建设。三要加强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扩大民间投资领域,降低门槛,促进多元化投资。四是优化投资结构,突出产业项目和生态项目以及社会发展项目,着力提高投资效益。五是要充分挖掘园区潜力,整合地方资源,通过市场运作,以地生资,筹集建设资金。
五是突出一园多区发展模式。一园多区战略既是园区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也是园区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更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它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壮大有色金属支柱产业和加快园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按照“一套人马、二块牌子”的管理模式,抓好“出口加工区”入园工作,作为出口加工区的承接地要积极主动密切配合,提高效率,扎实工作,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立足园区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打造特色园区,建立某省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积极主动争取某省有色集团入园建立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促进园区早日建成国家级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