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县包村抓致富增收工作总结

2020年全县包村抓致富增收工作总结。

时间不会重复来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我们需要把工作总结纳入计划中了。总结是基于自身的实践活动,所列举的例子和数据必须完全可靠和准确。写工作总结时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0年全县包村抓致富增收工作总结",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包村工作已经半年了。最近,组织部和县致富增收办对11个乡镇包村工作和包村干部,以及回村大学生进行了全面考核。这次考核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看包村工作基础材料;二是听党委包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三是听包村干部汇报;四是召开包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回村大学生座谈会;五是选择了30个重点村进行走访调查,听取村干部对包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包村干部情况:

从考核情况看,这次包村工作和以往的包村工作相比有以下五个显著特点:一是各乡镇党委对县委包村工作决定高度重视,能够把包村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线来抓,一切工作都围绕这条主线转。包村工作中,各乡镇党委能及时部署包村各阶段的重点工作,能够不断加强对包村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坚持每周一次的例会制度。二是包村干部对这次包村工作的思想认识到位。绝大部分包村干部都能把这次包村工作看作是县委给他们提供的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发现自我的广阔平台,能够下得去、蹲得住。在具体工作中能够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依托村两委班子的支持,想事干事,放手开展工作,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三是包村干部的工作得到了村两委班子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由于党委重视、包村干部真想实干,村两委班子对包村干部的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配合,为包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了诸多方便条件,保证了包村工作实效。四是农民群众对这次包村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普遍认为这次包村工作与以往的包村不同,包村干部的一切工作都能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增收这条主线开展,动真情、办实事,govyi.com真正把县委的富民政策转化成农民致富增收的实在成果。五是包村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社会稳定、不良债务化解、解决二轮土地承包遗留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转移、文明村建设等方面。

1、化解矛盾,保持农村相对稳定。村级债务和二轮土地承包遗留问题是产生农村矛盾、造成农民上访的主要原因,经过包村干部积极努力使一些二轮土地承包遗留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使一部分农民从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土地问题中解脱出来。上半年11个乡镇共新发生各类矛盾和纠纷1027起,解决952起。发生信访案件346起,解决324起。包村工作开始前,11个乡镇共有不良债务6,621.5万元,经过半年包村,共化解不良债务862.21万元,占不良债务总额的13.02%。11个乡镇共有债权2,549万元,收回339.8万元,占债权总数的13.33%。

2、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包村干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1)全县落实绿色食品监测面积60万亩。与浙江杭州俞杭镇签订合同,在我县建立10万亩绿色水稻基地,其中有机水稻基地2000亩。全县有机农业面积由20xx年的165,905亩增加到今年的232,914亩,增幅达40.4%。(2)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新发展,结构调整成效突显,种植结构更加合理,经济作物的比例有较大增幅。万寿菊种植面积4。1万亩,烤烟种植面积1。5万亩。白瓜、西香瓜、蔬菜、油料、薯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各类养殖专业户1580户,牛羊猪的饲养数达到260,904头(只),家禽饲养量达到850,876只,较上年比均有大幅增加。(4)11个乡镇共引进资金10,242万元,为农民协调贷款6,625万元。(5)新增种植项目112个,养殖项目115个,加工项目66个。(6)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全县共有剩余劳动力33,170人,截止6月末,11个乡镇共转移剩余劳动力23,764人,占剩余劳动力总数的71.64%。可实现收入1。5亿元。(7)农民人均收入05年预计可达到3,400元,比年增长10%以上。

3、文明村建设力度加大,收到一定的成效。上半年,123个村共植树272,438棵,修建花坛484个,修路419,901米。省级文明村达到5个,市级文明村达到15个,县级文明村达到56个,文明村总数达76个,占全县村总数的61.79%。此外,全县的包村干部还组织科技下乡434次,举办各类农业生产知识培训班401期,向农民提供各类致富信息1,378条。

回村大学生情况:

全县共有回村大学生105名,目前有16名外出打工,还剩88名。按照县委的要求,各乡镇党委对回村大学生都比较重视,对所有的回村大学生都按要求安排了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科技副主任的职位。大部分村的两委班子对回村大学生的工作能够积极支持,并为其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总的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回村大学生都能在工作中与村两委班子密切配合,开展工作。2、多数回村大学生能利用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积极引导、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田、科学养殖,不断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在农业科技指导、科技服务、科技示范上发挥了积极和作用。葛首峰,高峰村党支部副书记。负责主抓村里的果树场。他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果树场的化学除草和药物防虫。针对今年的旱情,他采用微肥补充营养的办法,保证水果质量和产量,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他还从农村报上得到百合种植信息,从山东引进了百合品种在自家的2亩田地中进行试种,效益好的话,明年将在全村进行推广。3、在致富增收上起带头作用,带头引进新品种、新项目,提供致富信息。马东光,久太村党支部副书记。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在荒山养蚕,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现在这个村已新增加6户养蚕户。

通过考核,总的看包村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加快农民致富增收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包村干部对这次包村工作认识不高,工作还不够实;二是在解决二轮土地承包矛盾,化解村级不良债务上还缺乏工作力度;三是致富增收的路子还不宽,思路还比较窄;四是有的包村干部在文明村建设上办法少,有危难情绪;五是有的乡镇党委对回村大学生重视不够,有的回村大学生作用发挥不明显。

下步包村工作意见:

乡镇党委要加大对包村干部的管理力度,县增收办要加大对乡镇和包村干部的考核、检查、指导力度,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各乡镇党委要继续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安排和布署包村工作。进一步完善包村干部考勤制度,加强包村干部的管理。

2、加大化解村级债务的工作力度。上半年全县共化解13。02%。按照今年化解村级债务三分之一的要求,下半年化解村级债务的任务还很重。因此,各乡镇要加大工作力,采取不同方式,利用应收应付抵帐、机动地竞价发包、固定资产抵债等多种方式化解村级债务。能动地的动地,能动帐的动帐。到年底一定要完成化解村级债务三分之一的目标。

3、要抓住龙头企业,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把特色经济做强做大,要向产品基地,向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发展,向产品初深加工要效益。

4、是要进一步加大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强化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和服务工作,搞好信息、法律、信贷和技能服务,扩大劳务输出,确保完成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实现非农收入2亿元。

5、向农民提供致富信息,为农民找市场,积极发展定单农业。要早谋划、早下手,为农民寻找农产品销路,确保农民丰产增收。

6、加强回村大学生的管理,为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条件。

要帮助他们解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求村二委班子搞好帮带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懂科技、服务好、示范带、信息灵等优势,使他们尽快成为农村致富增收的主力军。

Gz85.com更多 精选工作总结范文阅读

2020年镇2020年农业增产增收工作总结


我镇20xx年在市委农办的指导支持下,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狠抓了20xx年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提出了目标任务,并制定了方案和目标考核,通过各级努力,现就20xx 年农业增产增收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20xx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我镇在20xx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了生产总值1001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0000万元,农业增加值58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10元,比上年人均纯收入5922元增加888元。

二.20xx 年农业产业发展

20xx年新建沼气2160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渠道100公里,山坪塘10个,水土保持3平方公里,生猪出栏3万头,小家禽兔出栏35万头,完成了机耕5.0519万亩,机收1.92万亩,新增提灌设备5台。

以省科技厅为主导,通过指导和投入,新发展农村专合组织一个(蔬菜协会),新发展了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一个(绵竹棚花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弥猴桃基地300亩,蔬菜20亩,全镇发展蔬菜5021亩,獭兔养殖公司加农户2万只,芦笋330亩,食用菌比去年增加60万袋,花卉苗木比去年增加43亩, 新发展葡萄基地50亩, 促进农村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实施。

一. 招商引资工作

省科技厅在我镇进行了农业科技示范投入,建立了弥猴桃基地和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芦笋基地、獭兔养殖基地,总面积为750亩,总投入1000万元,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人均350元左右。

引进了XX市XX区玉泉园林有限责任公司在棚花村投入252万元,利用1900亩山林转让权进行花卉苗木培育基地和营造高品质的桥木林。

二. 增产措施

20xx 年在抓灾后重建的同时,镇党委政府不忘农业,把老百姓增产增收放在首位,年初制定农业任务考核目标,及时进行灾后重建土地整理,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复,机沉井的配套,经济作物的试点和粮种补贴等,开展多种形势的农业技术培训,大力宣传推广农业科学化、品种示范化、产业集中化,特别规范了农村专合组,以协会为主体带动老百姓增产增收。

三. 存在的问题

1.由于灾后重建工作量大,老百姓忙于重建,对农业种植不够认真,种植初放,投入不到位。

2.受5.12地震影响,水库加固一些沟渠未及时修得,导致水源缺乏影响了大春栽插。

3.一些农户未按时进行粮食作物施肥防病治虫,导致个别田块未达到增产目标。

六.20xx年农业增产增收工作计划

按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基地,极大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方向,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灾后新遵道。

1. 计划以棚花村产业发展为龙头,增蔬菜基地扩展100亩;

2. 双土村葡萄基地扩展 150亩;食用菌增加80万袋;

3. 新增秦家坎村叶烟种植基地面积300亩;

4. 棚花村花卉基地扩展110亩。

以上总结在 20xx年中按照市委农办下达的各项指标,认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对20xx年并提出了新的规划和新的发展计划,通过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形成“产业基地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农业增产增收,为遵道农业创造新局面。转贴于

2020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20xx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民的生活较大改善,收入显著增加。20xx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418元,达到3901元。全年粮食产量65259吨,同比增3%,油料产量7272吨,增8%。

一、特色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按照“顺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上下“两叶”,中间 “两果”,见空种菜、全民养畜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做精做优烤烟产业、改造提升果茶产业,稳步发展蔬菜和畜牧产业”的思路,使烟叶、核桃、畜牧、柑桔、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xx年农业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9%,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85.7%,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7.8%。

一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全年种植烤烟3.88万亩,比去年增长9.9%,收购烟叶5350吨,比上年增长18.9%;均价13.22 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购金额7246.07万元;实现税收1594.14万元,比上年1097.59万元增长45.24%,烟叶种植面积、烟农收入、烟叶税收、烟叶均价等创历史新高。

二是核桃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我县第一大农业产业进行培植,严格按照“六个一”的技术标准和“四个一”的质量要求,坚持整村推进核桃产业建设,核桃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20xx年,全县定植核桃5万亩,初步形成了峡口泗湘溪、黄粮冯家槽和高桥伍家坪三个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积超过500亩的核桃重点村。全年累计完成核桃育苗530亩,建采穗圃130亩,完成核桃嫁接44万株。在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一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共培训核桃技术员65名,在8个乡镇开展了8场专题培训。全县核桃产业在全省已小有名气。

三是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畜牧产品的升级。全年出栏生猪31万头,增7.5%;出栏山羊8.9万只,增11%。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发展特种养殖,现有山鸡、黑豚、绿壳蛋鸡等多种特色养殖场7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化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小区10个,发展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19户,100头以上的93户;发展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户,50只以上的150户。

四是柑桔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等项目基金2950万元对全县柑桔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其中20xx年投入2170万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三峡河谷地区甜橙品种更新改良 现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Xx近五年甜橙品种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为全省甜橙产区学习的样板。20xx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120亩,实现总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收入8500万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亩,超计划17%。精品果园达到5000亩,精品果园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

四是茶叶效益实现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机剪、机采、机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县参加评选的6支茶全部获奖,其中昭君白鹤获得“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称号,绿缘银针等5支茶获得“三峡杯”金奖和“优质茶”称号。20xx年,全县茶叶面积2.4万亩,完成茶叶产量519吨,比上年增长83%,名优茶、春茶均价都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茶叶收入3510万元,新建优质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完成无性系茶叶苗木扦插繁育1200万株,出圃无性系茶苗800万株。

五是“菜蓝子”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机构、抓基地、建市场、抓检测”四项措施,以城郊蔬菜为抓手,蔬菜产业发展加快,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蔬菜价格有所回落。20xx年,全县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亩,大棚蔬菜面积500亩,今年新建大棚150亩;在永安二市场建蔬菜自产自销区,发放自产自销证1200个。“榛子乡”牌蔬菜通过“农超”对接,成功进入Xx雅斯超市和武汉白沙洲农贸大市场,年销售量达1.5万吨以上。

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

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县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新建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基地进行水电路配套,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现代产业发展。20xx年,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资金2200万元,在古夫麦仓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区、三峡后扶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在峡口普安打造连片万亩现代茶叶生产基地;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张家河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省级农业配套发展基金1100万元,在峡口文家山打造现代柑桔基地。

二是农业企业发展较快。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各项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有关规费、执行农业电价、优先供应建设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企业,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态、大丰收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萧氏茶叶加工,大丰收脱水蔬菜、马铃薯加工,Xx龙联食品有限公司有机蔬菜加工,昭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绿缘茶叶专业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峡牧业肉食品加工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良好。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xx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农民合作组织达到96家,使用注册商标8个,申请产品质量标准认证32个,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万多亩,年销售各类农产品6.5万吨。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在南阳、古夫、黄粮3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构建了镇村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发布网络,20xx年,全县规范合同流转面积达到8200亩。

四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种养业新品种和设施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促进作用。20xx年,全县推广“两杂”优质良种新品种25万亩,推广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25.5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5万亩。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8000千瓦,机械化耕整作业面积达到21.29万亩,共投入农田作业机械2332台(套),农田作业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启动测土配方二期项目,采集土样2000个,布置田间试验32个,验收测土配方肥料对比试验17个,制备样品900个,开展作物配方施肥2万亩。通过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测预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猪禽防疫密度达到了100%,牛羊防疫密度分别达到98.2%和98.5%,实现了防疫面、免疫率、佩戴耳标率三个100%,将稻温病、柑桔大实蝇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三、新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突破口,多方争取,重点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xx年,整合涉农资金,全年共投入2.2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以“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为目标,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以集中供水为主和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全年投资4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19处,建生物漫滤池13处,解决13个村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了水毁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程,对39口塘堰进行了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202处,维修灌溉及排涝沟渠21条41公里,完成了古夫河、南阳河等地7处2477米河道的治理工程;投资890万元完成滩坪、田家坪和拱桥湾3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年完成5512口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建成8处乡村服务网点、2处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8处联户沼气工程全部完工;投资3641万元完成27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

二是农业基础更加夯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国家、省、市投入不断夯宵我且农业基础,农业抗灾救灾能力不断加强,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20xx年,全县共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184万元,其中古夫、高桥、峡口和水月寺四个乡镇3万亩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省级投资1750万元的黄粮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的60%;省级投资1829万元的黄粮镇基本农田整理已完成工程量的30%。投资1987.49万元,在4个乡镇建设完成水池17口容量15650立方米,管网272.87千米,烟路41条15.09千米、密集式烤房140栋,烟草通用和专用设备860套,烟水配套和烟路工程受益面积1.5万亩,烟机项目受益面积1.69万亩。投资1360万元新建3个烟叶收购站点。顺利完成了黄粮镇水磨溪“民办公助”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共完成渠道整治16条15800米,塘堰整治7口,新建取水口15处、沉砂池12座和控制闸12座;新建人行桥11座、放水口109处、涵管762米;完成黄粮镇集雨灌溉工程,新建蓄水池12口,366m3,建粗滤、漫滤池各1口,取水口2处,新修堰塘1口,蓄水3000 m3,安装引水管道26000米,供水管道2030米,节水灌溉配水管网5721米。完成了“长治”七期工程中20xx年30.30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务和20xx年新增的19.8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计划,总投资达627万元。完成张家河现代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黄粮镇张家河村、界牌垭村建小水果基地800亩,其中农田整治坡改梯25亩,兴修田间工作道路及排洪沟11条,蓄水池13口,1575立方,整修堰塘2座,建取水坝2座,机耕道路2条,完善基地内管网灌溉设施,已定植苗木4万株。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改造任务,改扩建县级兽医诊断室200㎡,新建乡镇兽医站业务用房面积120㎡,添置各类仪器设备县乡共计93台套。

三是争取项目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按照长江委规划设计院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细则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划,对20xx年至2020年全县农业发展项目进行选定,编制了三峡库区Xx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共编写了生态农业园、农产品加工、库区面源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库区渔业、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水域生态保护、库区遗留问题处理等8大类、56个项目,总投资15.5亿元,目前56个项目均已完成可研报告,并通过长江委三峡后扶工作规划组的评审。

四是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社会化发放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惠农资金1805.8万元;兑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252万元;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提高城镇低保补助标准,社会化发放城镇低保补助金900万元,救助城镇低保2465户5337人;社会化发放农村低保补助资金600万元,救助农村低保3961户8066人,全年新增五保供养对象102人,达到774人,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1800元,医疗救助18224人,发放救助资金235万元;完成300人扶贫搬迁和354人的生态移民搬迁任务,兑现补贴资金30多万元。


2020年农民增收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当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对农民增收工作高度看重,切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增强和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乡农民收入获得较快进步。现将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一、农民增收基础环境

20xx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2833元,至20xx年底,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4116元,与20xx同比增长10%。

二、主要做法

20xx年,我乡重点环抱农民务工工资性收入、第三财产成长等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较快进步。

(一)抓好生态林业扶植匆匆增收。重点抓好退耕还林、经济林改造等生态工程扶植。20xx年以来,全乡天然商品林集体和个人禁伐补助12万亩,每亩4.5元,农民从中增加收入54万元,实现农民年人均纯增收207元;

(二)抓好劳务收入匆匆增收。增强农民转产转业技巧培训,引导农村子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财产、重点工程和城乡转移,拓宽农民就业门路。20xx年,全乡累计务工人员500余人,劳务收入年增加10万元以上,农民年人均增加收入39元以上。

(三)抓好旅游财产匆匆增收。做好我乡旅游财产成长,20xx年我乡农家乐共计32户,总收入为312万,人均收入1197元。

(四)落实惠农减负政策匆匆增收。20xx年,我乡全面耕地地力掩护补贴、农机购置等各种补贴支农政策,通过减负匆匆增收。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阐发

20xx年,我乡的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必然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有如下方面:一是农民思想认识较低,对旅游成长认识不到位,旅游投资大奏效慢,相关设施配备不齐全,导致农民增收速度迟钝;二是我乡属于退耕还林全退乡,在农业成长上相对滞后。三是我乡养蜂技巧不敷成熟,加之今年气候影响导致养蜂收入大大削减。

四、下一步工作步伐

(一)切实增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好农民增收的工作领导工作机制,增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完善农民增收步伐,增强督匆匆反省,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二)合理结构,做好筹划。在强力推进旅游扶植的同时,预留成长优势特色旅游财产的空间,对接做好成长特色旅游财产的区域结构筹划,以项目实施来推动特色旅游财产扶植。

(三)完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树立和完善成长机制,采取当局推动、市场引导、金融支持、科技支撑、企业和农民投入的方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为财产成长提供资金支持。对从事养蜂的专业互助经济组织,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投入。

(四)调剂布局,建设成长优势主导财产。重点打造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加快林业体制革新,调剂林业财产布局,鼎力成长林下经济扶植;抓好旅游业,多种道路增加农民收入。

(五)增强农民培训及转移就业。要赓续地对农民进行技巧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第三财产的成长,进一步量化分化农村子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任务,多道路地有组织的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切实维护其正当权益,赓续扩张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空间,积极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安山企业在XX关脚基坪,我乡要增强与企业和谐,就近务工,增加农民收入。

2020年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总结


“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总结
我县位于湘中腹地,土地面积1715.11平方公里耕地41000公。全县辖16个乡镇903个村,总人口89.9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穷县.是首批全国商品粮的基地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14年亩产过吨粮,同时又是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和湖南省出口猪基地县,猪肉总产量居全国肉类总产量百强县第十位,全省第二位。去年,由于中央校和省校的关怀和大力支持,双峰县9个村实施了“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工作。通过全县上下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该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呈现出了领导重视、干部热心、部门支持、群众欢迎、百姓受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实施情况

按照试点工作要求,根据省校的统一部署安排,我县着重从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大抓落实。

(一)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致富早班车”大喇叭下乡进村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办主任任副组长、县农广校校长、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县工作站由农广校校长任站长,有关同志任成员,具体负责九个试点村的广播节目、录音带的调配、使用、播放,并定期检查播放情况,收集建议和意见,总结经验。乡工作站由农技站站长或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任站长,村主任为成员,维护县、村之间信息畅通,村广播站由农广信息员具体负责播音工作。

(二)认真制订了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具体实施

为了确保试点村的整个工作,有针对性、实用性、最终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首先,我们逐乡逐村组织镇、村负责人一起召开座谈会,针对村情,商量具体的实施方案。从9 个村的实施方案来看,都突出了四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建立村级广播站,配备必要设备。二是明确专人负责。三是按照要求,认真组织收听和播放。四是广泛收集,及时反馈工作情况和信息。其次,具体帮助各个村落实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我校还专门明确了一名副校长和一名业务骨干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再次是加强了对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在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定期地到各实点村调查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要求乡镇负责同志一起参加,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从目前来看,整个工作进展顺利,县分管领导非常重视、部门干部热心努力、农民群众期盼欢迎。

(三)创新工作,多轮驱动,加快推进“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进村入户工程。

“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进村入户工程实施倍受各村欢迎,农民朋友提出来了很多很好的期盼和建议。为了顺应农民朋友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采取创新工作、多管齐下、多轮驱动的办法,共同促进这项工作。一是利用电视媒体,在杏子、锁石等6个乡镇电视差转台联合开办了农民素质教育专栏节目,节目内容围绕“三农”,广泛传播实用技术、致富技能、法律政策、致富信息、务工指南等多方面的内容,每周播两晚,每晚半小时,增强了“致富早班车”节目的可视性,效果很好。到目前,电视节目共播放140小时,许多农民朋友纷纷来电来信:“现在好了,白天听广播,晚上看电视,不出家门,也知天下‘三农’事 ,农广校真是咱们老百姓的贴心人呀!”。二是在试点村尝试地建立“农民科技书屋”。依托一些部门和单位出资,我们提供科技光盘和技术资料,共同建立“农民科技书屋”,为农民朋友提供学习文化知识,寻求致富信息,提高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探索出一条“政府出资,广校建屋,农民使用,社会受益”的农民教育培训新途径。三是组织“农民素质教育讲师团”,到试点村举办专题培训班。实行现场指导,并解答农民朋友在听广播,看电视节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据统计,我们先后在六个村举办了生猪、水稻、水果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1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余份,社会反响非常好。

二、主要成效

半年来,“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有:

一是增强了农民科技观念,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 过去部分村的老百姓不太相信科学,喜欢用老一套、传统的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其结果效益不高,农业生产积极性由此受挫。自“致富早班车”节目播放以来,村民们的观念变了,开始相信科技了,主动学科技、用科技了。据统计,我们先后收到来自9 个村23个农户的来电,询问技术和资料,涉及到30多种技术和问题。还有5 位农民亲自搭车来到我单位,索取有关技术信息和资料。说明了他们普遍渴望知识,迫切需要致富技术和服务。还有3 名农技干部在收听这一节目后,来电要求我们组织开展一些一年制或半年制的技术培训班,他们十分愿意来参加这样的技术培训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指导和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据调查了解:迄今为止9个村有80%的村民坚持收听这一节目,用节目中的技术指导各自农业生产,如荷叶镇富托村种植了一百多亩果树,村民听了有关果树栽培技术的录音带后,对果树的修剪、施肥、病虫防治等一整套技术,了解得比以前更多、更深了,种植果树信心倍增。预计亩产可达3500-4000斤,亩收入可达5000-8000元。不少果农说:“‘致富早班车’节目好就好在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学到实用技术,为农民分了忧,解了难。”梓门桥镇白山村村民通过收听有关养猪技术的广播后,养猪的积极性更高了,养猪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上半年又新发展4户养猪专业户。许多养猪户反映,以前虽然掌握一些养猪技术,但很不全面,通过收听广播后,学会了更多的有关饲料搭配、防病治病知识,大大提高了生猪的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试点村的村民都说“‘致富早班车’节目办得好,非常适合我们农民的需要,是农民的知音和朋友。”

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致富早班车”节目的实施,我县9个试点村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增加。蛇形山镇黄井村自“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以来,村民们受到了启发,大胆地调整了农业种养结构,从过去单纯种植水稻,发展到了现在种植药材、玉米、经果林等高效作物。今年上半年来,种植玉米达150亩,药材5亩,发展经果林120亩,同时,还新发展猪、牛、羊养殖大户12户,据初步估算,通过调整农业种养结构,该村村民收入可增加200元左右。石牛乡小洞村村民收听节目录音带后,消除了过去推广新品种和调整结构的疑虑,今年上半年水稻良种种植面积达120亩,退耕还林100亩,发展猪、牛、羊150头,新发展养殖户3户。全村上下,逐步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发展致富的良好氛围。

三是为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花门镇大托村过去村级班子软弱涣散,凝聚力不强。自“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实施以后,村支部一班人找到了工作突破口。通过认真实施,积极为村民提供服务,从而重新树立了村级班子在村民心目中的形象,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加强。目前,村民正在积极响应参加村党支部组织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班。

四是拓宽了农广校自我发展,服务三农的空间,扩大了自身的影响,提高了社会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广校肩负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任重道远,各级领导在期望,广大农民群众在期盼,我们农广人在探索。通过这项工作的实施,我们深深地感到:“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进村入户工程是当前开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的一种好举措,也是县级农广校更贴近农民,深入农村,服务三农工作的一种好手段,更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为民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种好方法。通过“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进村入户工程的认真实施、扎实推进,我们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得到了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在服务大众的同时,又悄然地发展和壮大了自我。

三、问题和建议

1、少数村因资金困难,无力修复中断多年的广播线路,也无力承担较高的电费,导致工作开展困难。

2、部分节目内容较抽象,农民听不懂,尚需要解决录音带技术的专家指导与现场示范问题。

3、节目内容需不断更新,才能满足农民对新技术的需要。

4、广播节目配套资料未跟上。建议制作一些相关图书、图片及光盘资料。这样效果会更好,更受农民欢迎。

5、建议在工程实施的同时,配套投入一定的资金,更有利于该项工件取得实效。

二 oo五年七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