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户家庭建档工作总结

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一般会需要写一份或者几份总结报告。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以往的情况。每写一次总结,就是在不断进步与学习:有时候,只有坚持一件事不放弃,我们才有可能成功。那么我们书写总结时怎么样才能出彩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户家庭建档工作总结”,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户家庭建档工作总结

,按照市新农办、市档案局的部署和要求,县结合工作实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把家庭建档作为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安排,大力推进家庭档案建设,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试点中推进家庭建档工作,用家庭档案诠释文明、宣传文明、弘扬文明。通过县新农办和档案局的共同努力,在龙新乡的徐家寨和韩家寨、镇安镇河边寨、象达乡大坪子、碧寨乡摆达下组、龙山镇大塘子等6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开展农户家庭建档工作,目前,这6个试点村521户村民百分之百的完成了家庭建档工作,共建档案1042盒,从而丰富了县的新农村建设内容,使档案工作能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现将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农户家庭档案建设,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和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档案工作为改革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家庭建档,既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档案工作服务家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为充分开发家庭档案资源,发掘和保存散存在民间的重要档案文献,将有重要价值的家庭档案给予保护和抢救提供了技术支持。县新农办、县档案局充分认识到家庭建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工作中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家庭建档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迅速组织档案干部和新村建设指导员进行家庭建档的业务学习,掌握为什么要建立家庭档案和怎样建立家庭档案的知识,以扎实的业务基础开展有效的服务和业务指导。

二、深入调研,抓好试点

为顺利开展好家庭建档工作,县新农办、县档案局专题制定了试点村家庭建档实施方案,确立了先搞调研,再抓试点,然后以点带面,广泛推行的工作思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积极的协调联系,最后确定在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中开展家庭建档工作,同时,以试点村为重点,在条件稍好的碧寨乡摆达村和龙山镇横山村两个村中进行整村推进农户家庭建档工作。在试点村的带动下,在经济相对发达、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平达、勐糯、腊勐三个乡镇中开展家庭建档整乡推进试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县新农办和县档案局分别抽派业务骨干,协同各乡政府、村委会以及村民小组干部,召开家庭建档动员会议,由村委会领导作动员讲话,阐明开展家庭建档活动的意义,并由抽调的业务人员进行通俗易懂地讲解,用很多具体生动的事例说明家庭建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从来不知道家庭档案是怎么回事的老百姓,明白了家庭档案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自已居家过日子有着长远的意义。之后,业务人员深入到农户家中,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进行家庭档案的收集、分类和整理。通过开展家庭建档试点工作,很多农户纷纷认为:家里原来到处乱放的各种材料,急着要用时翻箱倒柜遍屋子找,常常把家翻个遍也一无所获,全家人互相埋怨生闷气,现在好了,家里各种材料经过整理和集中存放,找起来又快又省心。通过开展试点工作,为在全县顺利推行家庭建档工作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三、采取措施,大力推行

为使试点村家庭建档工作确实取得实效,县新农办和县档案局切实采取强有力措施:一是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明确整理方法,把收集到的材料按内容分为证书类、收藏(实物)类、音像类、家史类、发票及附件类、综合类六类。整理过程中尽量保持原貌,以件为单位,按事由结合时间排列、编号、装盒存放。并逐件登记归档文件目录,目录做到与归档文件实体相对应。为各家庭在建档时提供参考。二是列入了全县档案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把各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家庭建档工作作为其工作目标管理(或档案达标升级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和考核。三是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在乡镇中逐个开展农户家庭建档动员会议,向农户讲解家庭档案知识,动员他们动手建立家庭档案,并作登记备案。这些措施为家庭建档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印发资料,广泛宣传

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会马上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对其总会有一个认识、了解的过程,家庭档案也不例外。当人们还习惯于将档案的外延定义为那些保存在档案馆(室)中的档案的时候,加强对家庭档案的广泛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宣传的过程也是家庭档案意识养成的过程,只有改变人们对档案的固有认识,提高对家庭档案的认识,人们才会将档案意识渗透到各自的生活之中,自觉地整理好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材料。为进一步扩大宣传,全面提高家庭建档意识,县新农办和县档案局在到乡镇工作中把家庭档案宣传资料向广大农户发放。宣传资料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家庭档案的概念、建立的意义及整理方法作了细致的说明。这种宣传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档案意识。

总之,今年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家庭建档工作,由于注重业务建设,实施点面结合,工作质量比较高,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为构建和谐新农村,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2013年11月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户家庭建档工作总结


XX年,按照市新农办、市档案局的部署和要求,**县结合工作实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把家庭建档作为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安排,大力推进家庭档案建设,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试点中推进家庭建档工作,用家庭档案诠释文明、宣传文明、弘扬文明。通过县新农办和档案局的共同努力,在龙新乡的徐家
寨和韩家寨、镇安镇河边寨、象达乡大坪子、碧寨乡摆达下组、龙山镇大塘子等6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开展农户家庭建档工作,目前,这6个试点村521户村民百分之百的完成了家庭建档工作,共建档案1042盒,从而丰富了**县的新农村建设内容,使档案工作能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现将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总结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农户家庭档案建设,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和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档案工作为改革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家庭建档,既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档案工作服务家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自觉践行“xxxx”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为充分开发家庭档案资源,发掘和保存散存在民间的重要档案文献,将有重要价值的家庭档案给予保护和抢救提供了技术支持。**县新农办、县档案局充分认识到家庭建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工作中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家庭建档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迅速组织档案干部和新村建设指导员进行家庭建档的业务学习,掌握为什么要建立家庭档案和怎样建立家庭档案的知识,以扎实的业务基础开展有效的服务和业务指导。
二、深入调研,抓好试点
为顺利开展好家庭建档工作,县新农办、县档案局专题制定了试点村家庭建档实施方案,确立了先搞调研,再抓试点,然后以点带面,广泛推行的工作思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积极的协调联系,最后确定在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中开展家庭建档工作,同时,以试点村为重点,在条件稍好的碧寨乡摆达村和龙山镇横山村两个村中进行整村推进农户家庭建档工作。在试点村的带动下,在经济相对发达、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平达、勐糯、腊勐三个乡镇中开展家庭建档整乡推进试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县新农办和县档案局分别抽派业务骨干,协同各乡政府、村委会以及村民小组干部,召开家庭建档动员会议,由村委会领导作动员讲话,阐明开展家庭建档活动的意义,并由抽调的业务人员进行通俗易懂地讲解,用很多具体生动的事例说明家庭建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从来不知道家庭档案是怎么回事的老百姓,明白了家庭档案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自已居家过日子有着长远的意义。之后,业务人员深入到农户家中,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进行家庭档案的收集、分类和整理。通过开展家庭建档试点工作,很多农户纷纷认为:家里原来到处乱放的各种材料,急着要用时翻箱倒柜遍屋子找,常常把家翻个遍也一无所获,全家人互相埋怨生闷气,现在好了,家里各种材料经过整理和集中存放,找起来又快又省心。通过开展试点工作,为在全县顺利推行家庭建档工作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三、采取措施,大力推行
为使试点村家庭建档工作确实取得实效,**县新农办和县档案局切实采取强有力措施:一是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明确整理方法,把收集到的材料按内容分为证书类、收藏(实物)类、音像类、家史类、发票及附件类、综合类六类。整理过程中尽量保持原貌,以“件”为单位,按事由结合时间排列、编号、装盒存放。并逐件登记归档文件目录,目录做到与归档文件实体相对应。为各家庭在建档时提供参考。二是列入了全县档案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把各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家庭建档工作作为其工作目标管理(或档案达标升级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和考核。三是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在乡镇中逐个开展农户家庭建档动员会议,向农户讲解家庭档案知识,动员他们动手建立家庭档案,并作登记备案。这些措施为家庭建档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关于加快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塑造秀美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xx县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70%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农村更快更好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支撑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抓住战略机遇期,围绕“新”字做文章,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中央的号召,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标志着“三农”工作迈入了一个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了一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坚持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工业化致富农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新思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扎实稳步地推进。
根据xx县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突出五个“新”字:
1、以现代农业为方向,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新跨越。建设社会新农村最根本的是经济发展。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村才能走向文明,农民才能更多地分享发展的成果。当前及“十一五”期间,要着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期末的3900元增加到6300元,年递增10%。一是瞄准“大效益”,提升科技化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化进程。以高效为目标,立足高产量效益、高科技含量,大力推广高产、稳产、优质、安全栽培技术,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为契机,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高效农业技术,重点推广蔬菜设施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统防、轻型简化栽培等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建立健全合理的耕作制度,重点推广粮经套作、林农复合、稻田养殖等新型耕作模式,完善提高粮棉油经耕作制度。“十一五”期间全县主要农作物品种要更新1-2次,全县良种覆盖率要达95%以上,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要达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55%以上。加快农业特色化进程。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区位优势和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将里滩建成优质油菜、小麦、扁豆、浅水藕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带,外滩建成蔬菜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带,海州圩里建成棉花、稻米特色产业带,以特色争市场,以特色增效益。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有标生产、品牌销售,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建设和发展。“十一五”期间要建成30万亩优质粳稻、2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20万亩蔬菜、8万亩浅水藕、5万亩扁豆等五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40万头三元杂交猪、50万只波尔山羊、500万只樱桃谷肉鸭和10万亩海淡水养殖等四大无公害规模产业带,创建2个以上10万亩以上规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和申报工作,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十一五”期间,要积极申报农产品3个以上,打响我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品牌。加快农业生态化进程。积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继续组织实施“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清洁水源”的“四清”工程建设,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大力推广综合配套生态技术,推广以沼气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新能源建设以及规模养殖场粪便净化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到“十一五”期末,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要达到85%以上。加快“绿色农村”建设进程。抓好高标准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绿色通道、经济林、村庄绿化等“五大林业工程”建设。二是推进“大调整”,提升集约化水平。加快发展高效种植业,稳定粮食和棉花面积,扩大蔬菜设施栽培面积,扩大名特优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立体间套种面积,推进二麦专用化、油菜“双低化”、稻米优质化、蔬菜特色化、棉田立体化、玉米特用化,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收割基本实行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规模养殖业,进一步培植养殖大户,大力发展连户连片养殖,发展以食草动物为主的适度规模养殖,重点抓好生猪、山羊、樱桃谷肉鸭等规模产业带建设,不断提高养殖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特色水产业,利用我县丰富的沿海滩涂资源,重点加快贝类增养、淡水养殖、紫菜养殖等特水产业发展,提高加工层次,使水产业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三是做强“大龙头”,提升产业化水平。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围绕重点产业,采取一个产品制定一个规划、确定一批重点生产区域、推广一套配套技术、明确一个目标市场、发展一批重量级龙头企业,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打造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出击,大力吸引“三资”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同时加大资产重组和扩张力度,引导江苏桂花工贸有限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收购、控股、委托经营、融资租赁等方式,对各类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小企业实行兼并联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引导中小龙头企业以本地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基础,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发展层次。“十一五”期间要引进“三资”累计兴办农业龙头企业50个以上,其中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0个以上,省级(千万元以上的)大型龙头加工企业2个以上,大型龙头加工企业1个以上。围绕“依托一个产品,建立一个组织,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大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竞争能力,“十一五”期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到300个以上,其中省级“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0个以上,市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0个以上,带动增收农户占总农户的60%以上。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
培育造就新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大力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要把加强现代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培训、专业技术证书培训和乡土人才开发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全县18-45岁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的比例要达85%以上。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程。通过大力度组织、多渠道培训、全方位服务,不断扩大劳动力输出范围和提高农民就业的能力,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15万人。同时围绕市场需求,培植**缝纫、面食、挡车、化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大力实施农村经济大户培植工程。要重点发展规模经济大户,培植农民中产阶层。农村规模经济大户是新的经济群体和经济力量,代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先行者。“十一五”期间,要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引导、环境保护等多种措施,努力培养一批大粮商、大棉商、大菜商、大畜牧商、大水产商和大运销商,让更多的农民拥有自己的财产,跨入中产阶层行列。大力推进农民投资创业工程。建设新农村,核心是富裕农民,关键在于推进农民投资创业。XX年我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分析其构成,来自三次产业收入比重为42.7:28.2:29.1,资产性收入比重偏低,与同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451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相比,差距就在资产性收入上。打工增收虽然立竿见影,但是空间有限;创业增收虽然难度较大,但潜力无穷。“十一五”期间,要把主攻资产性收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民投资创业,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龙头加工企业,吸纳转化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突出“小商品、大市场”,“小规模、大群体”和“凤还巢、企回迁”,通过典型示范、市场连接、“龙头”引路、“大户”带动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民营创业链,尤其是鼓励农民直接掌握生产资料,进行经营性创业,实现由“劳务型”向“老板型”转变。同时争取更多的能人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形成滚雪球式的创业叠加效应,努力提高农民的资产性收入。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民自主创业人数要达6万人以上,投资总额20亿元;新增创业人员4万人,新增投资额15亿元。
3、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倾力打造农村建设新面貌。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以创建江苏省城市化示范镇和江苏省康居示范村为契机,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建设思路,高起点编制规划,高标准推进建设,高效能实施管理,高水平经营运作,着力改善村镇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一是明确发展目标。从XX年起,通过“一年典型引路,二年逐步推广,三年全面展开”,力争在2010年前,建成1个江苏省城市化示范镇,1个江苏康居示范村,8个创建整治村。突出抓好重点中心镇和试点中心村建设,建立一批“规划合理、设施齐全、富有特色”的现代化示范镇村,以展示我县农村现代化建设新风貌。二是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个性化”的要求,将镇村规划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规划范畴,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实行集聚发展,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三是突出功能定位。坚持产业兴镇、产业兴村,根据生产条件和经济结构,科学规划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区域,使村镇成为集聚资金、项目、信息、物流、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选择几个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和区位优势明显的镇作为重点镇,在资金、政策和领导力量上倾斜。对确定为示范镇、示范村的将享受资金补助、建设用地、建设审批、干部使用等方面优惠政策。高标准规划,快速度建设,拓街道、兴市场、建小区、抓配套、治环境,使之成为功能完善、产业兴旺、环境优美、辐射力强的区域中心镇,充分发挥它们在全县村镇建设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4、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一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核心是要建立起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禁止乡村发生新的不良债务,逐步化解陈欠债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二是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机制,推行土地承包权货币化,逐步从根本上消除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的生产率,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推进农村社会事业改革。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改革以及农村文化、卫生、教育、金融制度改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形成农民自我发展为主,政府、集体适当补助,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投入体系。加快以农村大病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推行居民家庭健康服务合同,“十一五”期末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力争达到90%以上。同时要完善扶贫帮困工作机制,落实帮扶措施,努力拓宽低收入户的增收渠道。
5、以提高素质为根本,着力塑造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要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宗旨,培育勤劳、守纪、文明、厚道的乡风民风,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富有成效。一是充实新内容。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提高本领,适应市场,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结合“四五”普法,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运用法律手
段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权益。二是覆盖新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不再是纯粹的农民,农村的各个阶层出现细化,如打工者、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小企业主等,必须有针对性地扩大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有针对性地对各个阶层的人群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做道德文明的示范户,做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三是探索新平台。实施典型带动,在文明户创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文明标兵户创评活动,将科普教育、道德建设、文明风尚、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等纳入创评内容,进一步增强农村文明户创评的示范性、指导性。组织开展道德评议活动,组织农村老党员、老教师等成立道德评议会,对所在地农民、农户的道德行为进行评议,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进一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经济、法律、政策“六下乡”活动,不断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养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

新农村建设总结


今年,**区大科街道办事处**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村是孙水河畔大科办事处的一个偏远农业村,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经济落后。该村辖八个村民小组,共有267户人家,总人口8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人。水田428.7亩,林地1250亩,水面(山塘、水塘)227.6亩,其他面积666.6亩。产业结构不合理,基本靠天吃饭,群众经济收入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农耕和外出务工,全村人均收入只有区区几百元。2005年**村遭遇旱灾,全村受灾面积达200多亩,涉及两个村民组的80户人家,有的组基本果粒无收。全村民众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外出务工收入也不是很高,2005年在外打工的56人,人均年收入也只有几千元。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无钱办事”现象突出,没有村办企业,村里办公经费及公益事业经费非常紧缺,大秘书网主要来源依靠鱼塘、桔场、竹木场、果园场四个承包场所每年3000余元的上缴款,平时村里的一些必要的办公开支大都由办事处的驻村干部垫付。长期以来,由于村级负债严重,村里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报酬难以兑现等原因,导致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低,特别**村支、村两委班子在2005年换届后的一段时间内,曾由于某些方面的因素,引起认识不统一,造成一些矛盾、误解、隔阂未消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导致班子凝聚力有所减弱。工作一直上不去,是全办事处出名的“老大难”村。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没有有线电视,民众业余生活只是依靠仅能收到一、二个台节目的电视机。穷则思变,人民群众有强烈的致富愿望。 针对该村的情况,区里给下派了一名一支书。上任伊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深入走访村中的党员、村民代表和村组干部,进行交心座谈,听取他们对村发展的设想和建议,然后召开村两委会议,充分发挥民主,把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为此,首先把加强班子建设摆在很要的位置,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班子建设。班子有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对工作顺利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认真做好班子成员的思想工作,组织他们搞好交心通气,增强团结,统一思想,更好的起好带头作用。鼓励他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致富,全面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农村。为加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责任心,制订了日常工作分片包干各组制度,各组的日常事务同包干的两委成员负责解决,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再同村支两委研究解决。组织党员交流心得体会。认真开展“送温暖、解民忧”活动,党员们慷慨解囊,为贫困村民送去了关怀。召开了村支两委的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凝心聚力,抓好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党支部议事、民主评议党员干部、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等制度,对前几年的村财务帐目进行了彻底清理。同时还请办事处的驻村领导、驻村干部及村支两委其他同志一起来做工作,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从目前的情况看,村支两委班子建设有了一定的起色。如今的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班子团结事业兴。如今的**村两委干部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各项工作,工作开展井然有序。 1、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内容,结合村里实际,制订符了2006年工作规划及三年工作目标。 2、及时解决群众呼声高反映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重新选举了坪头组组长。由于坪头组遗留问题比较多,且该组的鱼塘利润多年未收,组上群众反映比较大,情况复杂,组上工作很难做。换届选举以来,原组长不愿意担任,又没有别的村民愿意主动来担任组长,坪头组组长职务一直空缺,许多工作无法开展。不选出组长,遗留问题没法处理,工作无法开展,为了尽快使该组工作走上正轨,经过多次走访群众,做好工作,村支两委并承诺解决好遗留问题,终于选出了组长,使得各项工作能得以顺利进行。二是健全了财务制度,确定了新的出纳人选。该村前些年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是村民一直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为了化解农村矛盾,加强财务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健全了财务制度,规范了经费使用和审签的程序,增加了使用的透明度。同时为培养后备力量,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将一名思想素质好的年青党员安排到出纳岗位上。 3、组织和带领群众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去冬今春的水利建设中,全村共投入资金5万多元,工日1600多个,改造维修山塘4口,建成高标准的混凝土防渗塘,山塘清淤9口,干渠清淤2800米,完成土石方1500多立方,维修7.5KW机埠1处。大大地加强了抗旱保收的能力。 4、及时完成退耕还林补苗任务。由于2005年该村退耕还林验收不合格,2006年如果还不补栽到位,将影响到今后的退耕还林专款的返回,不仅是关系到国家政策落实的大事,也是关系到群众利益的大事。为此,深入动员,组织人力物力,按上级的有关要求及时将所有苗木补齐。 5、实践“三个代表”,为群众谋实惠。2005年村里受到旱灾和洪灾双重侵害,许多农户全年颗粒无收。该村通过多方协调,从“红十字会”为该村群众争取到一批赈灾棉被。 6、及时处理群众纠纷。化解农村矛盾,帮助农民解决困难,给农村带来了新气象。计划生育工作是农村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难点工作。为了保证工作到位,达到效果,村支两委高度重视,在驻村领导和驻村干部的指导和大力配合下,认真搞好春季妇检工作,从深入宣传发动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妇检对象一个不漏,第一次出现了零未检率,受到了办事处的表扬。村里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把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位,还派人到广东等地寻访群众举报的重点对象。 7、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不仅是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盼,也是村干部的工作目标之一。怎样才能发展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和提高农民收入呢?是该村干部和群众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深思,(本篇文章来源于←大←秘←书←网-百度直接输入“ 大 秘 书”第一个网站便是 )经两委干部讨论,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编制了“**村经济发展规划”。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主要有:大力推广莲耦种植,随着吉星路的征收,南垅村的莲耦基地将大量减产,我村为满足市场需要,大力推广种植。同时鼓励农民加大了杨梅、椪柑、蔬菜的种植,发展养殖。这些都是村民增收的大好途径。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 一、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活动长效机制,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做好通村公路的硬化前期准备工作。这条连接思乐、**、福潭三个村的公路已列入全市2006年村级公路规划,但要真正实现硬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与上级有关部门多协调,主要的是向上面争取项目资金,没有政府支持引导,村民负担不起这个项目,村里更没有这个经济势力;另一方面要发动三个村的群众群策群力,将路基先整修好,争取主动。 三、水利建设,主要是水渠清整硬化和抗旱机埠整修建设,1978年我村在孙水河边建了一座电排,引孙水入村,惠及到全村5个村民小组,[找文章还是到☆大☆秘☆书☆网,更多原创!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浇灌面积达到250多亩,在2000年前,基本上能达到抗旱保收的目的。但由于年久失修,机械老化,同时管理欠缺,多次遭雷击和被盗,所以到2001年该电排基本瘫痪失效。故从2001年起年年造成晚稻旱死无收,损失惨重,特别是有3个村民小组连人饮水都要到邻村和邻组去“进口”。为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经我村村支两委组织党员和村民组长多次开会研究决定,要在今年9月前将该电排修复使用,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四、搞好村容村貌建设,动员群众先搞绿化,庭院建设,环境卫生,并要求村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做好禽流感及其他疾病的防疫工作。 六、做好有线电视入户工作,让党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党的声音进入家家户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