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藏送课讲学活动总结

赴藏送课讲学活动总结。

光阴似箭催人老,光阴如骏赶少年。我们在某些事情中会有很多的收获,很有必要给自己写一份总结,一份给自己的总结,总结和心得体会相似,但是比较客观一点。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赴藏送课讲学活动总结》,感谢您的参阅。

带着浓浓的支教情怀,在华琳老师的精心策划和悉心沟通下,工作室成员们来到林芝市进行送课讲学工作。在激烈的备课、磨课、磨练讲座及评课议课过程中,工作室成员们都收获满满。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工作室成员们发挥各自的特长,不断学习,整合,让自己的课或讲座更加适合当地学生和老师,尽自己的能力让本次送课讲学工作发挥实际意义。整个送课讲学过程都得到了林芝市教育界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同课异构活动中,许旭旭老师、张黎老师、张会芬老师和李中玉都进行了精彩的教学。由于老师们各自所上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听课的老师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经历了这个过程,工作室成员们对这一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能力及教法等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林芝一中的老师,专程赶到林芝二中来听课,并参与评课活动,使得成员们非常感动,林芝的老师们如此积极、深入的参与到教学教研活动中,相信林芝的教育一定会不断进步!

钟路老师,朱茂老师和邱锦辉老师分别作了精彩讲座,内容尽可能的针对西藏地区的特点进行打磨。钟路老师的讲座特地针对西藏地区所用的全国3卷特点,进行了多维度的展开,讲解细致,针对全国3卷分析地有理有据且非常实用,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与林芝的教育同仁们进行分享。

朱茂老师的讲座结合对高考真题及核心素养的分析,得出了一系列对高一高二教学中的优化建议,并且结合大量的实例对学生在高考中需要具备的素养进行映射,讲座细致、生动。在讲座的最后,朱茂老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在座的老师们分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备课技巧,引起老师们不断的拍照,交流。相信可以在老师们接下来的教学中提供一些帮助。

邱锦辉老师的讲座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进行探讨,讲座单刀直入,可操作性极强。从教学实际出发,清晰的为老师们讲解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讲座有高度,有内涵。在座的老师听得起劲,不断做下笔记。

在交流活动中,工作室成员在华琳老师的带领下专程走访了林芝市教育局和工布江达县教育局。从教育局了解到的当地教育教学情况非常详细,通过华琳老师与教育局领导的交流,双方互通有无,共同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工作室成员在这个过程中,也提升了各自的教育观念,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在华琳老师精心的策划、沟通下,工作室成员们竭尽所能地开展工作及学习,在各自的教学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感慨援藏教师的教育精神,敬佩华琳老师的教育情怀!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送课下乡活动个人总结


五月二十三日与学校的几位老师一起听了教科所送课下乡的课。这次一共听了四节课,一年级音乐《山谷回声真好听》,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我懂事了》,三年级的语文《一面五星红旗》,四年级的数学《植树问题》。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的确,只有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才会有最真实的体验和最深刻的感悟。“品德的教育与养成必须要回归生活”这已成为品德课教学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今天,我想借此机会,以我曾在“学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执教过的《我懂事了》一课为例,谈谈我对品德课程生活化的思考、感悟与收获。
这堂课是xxx小学xxx老师上的,在没上课之前李老师就与学生打成一片,彼此相互问好,像是早已经认识得朋友,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得距离。
李老师先出示了一些图片,如洗碗,刷鞋,带弟弟,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要说得,马上就有孩子说,自己得事情自己做,帮家里做一些小事,听爸爸妈妈的话 ,李老师又问既然图片中得孩子能做这么多得事情,那么请在坐得小朋友也说说,你在家里都做了那些事情,有得孩子说;洗衣服,扫地,叠被子等等。
光说不行啊,所以老师还准备了一个穿衣服比赛,请了十个小朋友来比,所 有得学生都当评委,看谁穿的又快有好,并且说明理由,在后面还让学生自己表演了小品,并且讨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出示书中的图片,当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 当邻居家宝宝睡觉了你会怎么做?孩子们都谈了自己得一些做法,从他们得言语中能明显得感觉出来,这些孩子的确长大了。最后在朗读书中得一首儿歌,《别说我小》优美的童声,再加上可爱得动作把这堂课推向了高潮。
最后李老师还联系到此次发生得地震,让每个孩子都把要对灾区的祝福写下来,有的写到“希望能给灾区得小朋友送一些铅笔和本子让他们能继续好好学习”,“有的则希望他们能快点勇敢得站起来”,还有许多的孩子都捐了自己的零花钱,通过这件事激发孩子们爱心,同情心,并学会关心他人。
我认为这堂课有三个亮点:1观察生活,针对问题,确定主题。2再现生活,引发孩子用心体验。3回归生活,让教育落到实处。我认为:教师要做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者,能找准生活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调整教育的主题,筛选教育内容,这教育更有针对性,具有冲击力。
我觉得从事品德教育决不能把眼光仅仅聚焦在一堂课上。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再高明的老师也无法让学生将一种认知内化为一种品行。我们要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之中去,让课堂延展开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在生活中受到最好的教育。我们要帮助孩子们将一次次有意的言行演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到那时,我们就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的孩子已经拥有了这一美好的品德!

2021年送课下乡活动总结


此次送课下乡,梁老师上的课环环相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无论是情景导入,还是复习整理、练习设计等都是构思清晰、设计合理;梁老师还善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领悟,从而解答疑惑,充分让学生体验了思考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在课堂上,梁老师用看似平常的提问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引领学生从已知中寻求隐藏的未知,彰显出教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为了在课堂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我把生生交流、师生互动作为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理念。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组织、引领都以激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目的,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效果,因此,整节课的设计是师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的。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学习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合作交流,充分感知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体验、探索。这节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减轻了学习压力,多数学生在表现自我的同时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技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营造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

其实,送课下乡的真正意义除了讲一堂课,听一节课外,课后的评课、相互交流更是一个大课堂,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思索、提高的机会;尤其是同课异构,更是教学智慧的大碰撞,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构思,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评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好的地方他们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给予中肯的建议。评课,就像照多面镜,能发现自己平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这为以后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因此说送课下乡,对于送课者和听课者,其实都是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

总的来说,本次送课下乡是一次难得、难忘的经历。每每想起,总忘不了进入课堂的一刹那,孩子们的淳朴、热情、可爱的笑脸,还有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老师们听课时那专注的眼神,时而思索,时而认真地做着笔记的神态,再次坚定了我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决心。


 

幼儿园送课下乡活动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幼儿园送课下乡活动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幼儿园送课下乡 为积极贯彻落实省教育厅“以各级示范园为中心,扩大和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示范园的教育示范,业务指导和信息交流作用,逐步形成以示范园为龙头的幼教辅导网络,提高全省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的精神,我园与两所乡镇幼儿园互相结对,建立了教研伙伴关系。6月16日,在园领导的带领下进行为期一天的“流动课堂”送课下乡活动,来自两镇中心幼儿园的领导和一线教师参加了观摩学习,我园为农村园所送去了最新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这是促进城乡交流,帮助农村幼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次“流动课堂”送课下乡活动,为乡镇教师带去了实实在在的能体现新《纲要》理念的示范课例,共有三位教师参加了献课把我园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两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并就当前的建构课程教学模式和两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使得两所幼儿园的教师感受到我园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先进性。此次“流动课堂”送课下乡活动,深受乡镇教师的欢迎。听课教师纷纷表示:送课下乡队伍帮助他们解决了新课程中存在一些疑惑和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受益很深。参与此次活动的教师也感到,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学习锻炼的机会;乡镇幼儿园领导认为:“流动课堂”送课下乡活动,既发挥了教学带动作用,又为城乡教师的交流架设了桥梁。能更好地促进乡镇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园领导表示:以后这项活动会经常开展,希望我园通过这样的帮扶活动,对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和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起到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推动我市幼教事业的发展。
幼儿园送课下乡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