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办科技人才工作总结

农办科技人才工作总结。

岁月横流,你一定在这个阶段的工作中学会了很多,作为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我们是时候进行总结了,无论成绩的好坏,我们都应该及时总结,得出结论,以便指导接下来的工作。写好总结,有哪些关键要点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农办科技人才工作总结,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20xx年,我们根据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地区“南园北牧”特色农业发展战略,以农牧民增收为目的,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特色农业发展,地区、县(市)、乡(镇)积极抓好各类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工程,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致富技能培训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按照地委组织部通知要求,现将20xx年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地区现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20701人,较上年增加4372人,占全地区农村人口的11.03%,平均每个行政村123个。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能工巧匠比例最大,共有7939名,其中技能带动型人才3596名,科技示范户3205名,其他匠人1138名。其次是生产能手,共有4070名,其中种植能手1931人、养殖能手1517人、加工能手622人。农民技术人员6067人,其中农民技师180人,农民助理技师1207人,初级农民技术员4680人。经营能人1537人,其中农村经纪人966人、农村经营人才378人,农民专业组织带头人193人。科技服务型人才620人,其中动物防疫员284人,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员98人,肥料配方师16人,农机能手151人,农村能源建设服务人员71人。此外,社会服务型人才468人。在农村实用人才布局方面,经济基础较好、交通条件便利的乡村,实用人才比例较高;平原地区比例较高,山区(含半山区)、牧区比例较低。

全地区共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843人,其中:从行业上分,种植业464人,林业359人,畜牧兽医478人,水利312人,农机230人;从族别上分,少数民族1172人,汉族661人;从性别上分,男1059人,女784人;从职称上分,高级105人,中级572人,初级及以下1166人;从年龄结构上分,30岁以下235人,31-49岁1476人,50岁以上132人。

截至目前,紧紧围绕林果业、设施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地区实际完成致富技能培训4.381万人次,其中地区农口、涉农各部门(单位)直接组织完成6310人次,县(市)组织完成3.75万人次。当前正值农闲时间,大规模培训正在陆续展开,预计年底培训人数可达4.6万人次。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任务落实。

多年来,地委农办按照地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指示和要求,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的培育和发展工作,使其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每年都及时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上级精神,研究部署人才工作,解决人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今年先后召开3次会议,专题研究农村人才培训和农业科技服务问题。同时,在地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经常就农村人才相关事宜进行研究。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地委农办成立了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地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方永祥任组长,在地区城乡统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与地区农民培训办公室合并,指派和抽调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同时要求县(市)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领导班子中有专人负责,要求地区农口各部门(单位)、各县(市)农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重视并积极做好农村人才培养工作,把农村人才培养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科室和人员。为确实下乡服务取得实效,地区成立了农业技术专家组下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做到“项目、人员、物资”三落实,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各负责部门(单位)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工作制度,注重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层层建立责任制,围绕专题开展工作。特别是建立和制定了专家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培训和考核。结合地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年度人才工作要点》,地委农办在年初就及时研究制定了《20xx年地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及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xx年地区现代农业人才工作主要措施》、《关于做好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20xx年地区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方案》、《20xx年组建农业技术专家组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方案》等各项农村人才发展方案,将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单位),提出来严格要求,任务实施过程中强化监督,督促工作落实,做到了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这些方案,都紧密结合地区农口及农村人才队伍现状,研究制定了有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或制度规定。同时,认真落实人才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地委人才办报告人才工作情况。

(二)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职责分工,地委农办主要抓好农村人才培养培育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做好这项工作的同时,抓好中高级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今年共培训农民高级技师30名,农民助理技师180名。同时,积极做好自治区科技兴农和地区科技兴农的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近年来,地委农办和地区农口各部门(单位)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突出以用为本、人才优先的新理念,积极做好引才引智工作,努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农口各部门特别是各技术服务单位针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状况,积极邀请国内、疆内各类专家学者来哈授课,开展科技帮扶活动。仅今年就先后有24位专家教授来哈授课。选派176人次到地区以外参加科技培训。选址建立了现代农业园区、巴里坤火石泉开发区、XX县淖毛湖等3个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地区农口各部门(单位)也主动走下去,共有近百名科技人员长期蹲点基层开展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地委农办和农口各部门(单位)切实加强本部门本系统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人才继续教育,鼓励人才职称晋升、学历层次提升等,先后有127人参加了继续教育和学历层次提升。地委农办鼓励和支持地区农口各部门(单位)有计划开展系统业务知识和能力提升专业培训,年内共举办培训班12期,实地现场培训142期,培训业务人员680人次,有143人参加了河南省、自治区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进行进修深造,有13人在河南省及自治区各厅局进行挂职锻炼。对河南省农口援疆干部,每一位干部结对帮扶一个村,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较好。

我办充分利用河南省援疆渠道,鼓励各部门(单位)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干部人才培养、柔性引才、结对帮扶、交流合作及其他活动。主要做法:一是支持选派农业科技人才和职业农民赴河南省学习培训,今年参训人数54人;二是积极邀请13位河南省专家教授来哈授课,现场指导;三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和交流合作活动19次,受益群众达到近600人。利用河南援疆机制,积极引进专家人才为哈密农业服务。XX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共建试验站,该所研究员胡明钰常驻伊吾,开展了软籽石榴及大枣新品种试种、沙棘扩种及品种改良、野山杏扩种及品种改良、设施林果西甜瓜等项目的示范推广与应用。援疆干部、郑州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小波担任了恒顺公司总经理,引进郑州蔬菜研究所的蔬菜品种和先进管理技术,提高了恒顺公司日光温室种植水平,在河南援疆干部大力支持下,地区铁棍山药移栽试验项目聘请河南XX县怀山药研究所副所长闫为国为技术指导,免费为哈密提供铁棍山药种植技术和种苗。此外,我地区已同河南省农科院初步达成协议,提出借助河南省农科院技术优势,以培养农业科技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发挥科技优势,在项目申报、人才支持等方面特别是科技培训方面,加大对XX区农业科技培训力度。今明两年XX区选派人员赴河南省农科院学习培训,计划举办四期培训班,培训人员70人。聘请河南省农科院专家教授来哈授课,计划举办4期培训班,培训人员800人。培训内容涉及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村经营机制体制建设与改革、小城镇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村物流产业发展以及农业执法等相关知识。

Gz85.com更多 精选工作总结范文阅读

我办人才工作总结


20xx年人才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人才战略,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强对现有在职干部的培训培养,提高干部素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工作得到稳步推进,人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办今年的人才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是抓好“雨露计划”培训工作。今年,我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办具体指导下,在扶贫培训基地学校和有关乡镇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培训1043人,实现了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二是抓好产业化扶持工作。我办坚持做好产业化扶持工作,科学规划,扶持公司扩大规模,同时与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创立“公司+农户”模式,使产业带动村民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增收,使贫困群众生活得到长期稳定。

三是抓好农村妇女创业培训工作。今年,我办与市老促会、市妇联联合举办了农村妇女创业培训班,为老区妇女创业致富增强了智力,学习了技术,拓宽了门路,增加了活力。在培训班结束后的跟踪帮扶阶段,我们了解到参加培训班后,大家的事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培训使她们科学发展,思路拓宽,转危为安。

科协人才工作总结


一、人才工作组织有力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落实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人才工作纳入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市科协党组定期研究“引智”工作,具体部署引进各方智力为宁波服务工作并做好组织落实工作。

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责任制,做到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人才工作由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牵头,分管副主席负责,学会部牵头负责,院士服务和咨询中心、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以及其他职能处室积极配合。其中学会部统筹“引智”工作,负责引进全国学会智力工作,院士服务和咨询中心负责引进院士专家以及团队工作,国际科技交流中心负责引进海外高端智力工作。领导重视部门负责,市科协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力量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切实履行人才工作职责

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及会议精神,市科协不但在高校以及学会科技人员中开展科学人才观宣传,还结合科学普及工作在社会上予以广泛宣传,并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根据我市人才工作情况,制定落实“引智”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全国学会宁波行、院士专家宁波行、海外智力宁波行等活动,为完善柔性引智工作“三驾马车”奠定了基础。

制定实施院士智力集聚工程,组织开展海内外院士专家宁波行活动,做好院士信息库建设,大力引进院士智力及其团队。20xx年共组织了20期院士行活动(包括人才科技周),邀请了计亮年、陈勇、侯立安、俞永新、林浩然、邱蔚六、徐芑南、沈昌祥、汪燮卿、朱英浩、傅延栋、窦士学等38位国内外位院士及其团队来甬与企业对接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管理,推荐参加省联合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试点,开展建站3年期满工作站考核,新建10家市级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全市市级院士工作站总计79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8家,合计引进94个院士创新团队、470多名高层次专家。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和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等2家院士工作站入选浙江省“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培养工程硕士试点单位”,入选数量名列全省第一。同时,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还被认定为省级“典型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对象。

围绕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邀请环境轻纺领域的8位院士和3位知名专家分组实地考察我市象山、镇海、江北、北仑和东钱湖等县(市)区的纺织、印染、水污染处理企业及河道治理现场,组织召开了XX市五水共治与海洋环境治理院士咨询会、宁波纺织行业创新发展院士座谈会和“科技助力五水共治,共建和谐美丽宁波”院士报告会等6场高端决策咨询和学术交流活动。活动受到中国工程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委常委、副市长寿永年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立平等领导参加院士咨询会。院士专家们的意见建议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反馈给了相关领导和部门,对于推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年内分别开展三期海智活动及10余次专题调研活动,共邀请了100多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携高新技术项目来宁波考察、洽谈,9月份还承办了20xx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联席会议,邀请了16个国家的43个海外科技社团的53位代表齐聚宁波。每次海智活动均安排了“3315”申报培训、XX市人才政策推荐会、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推介会、企业园区对接会、园区企业考察等内容。20xx年的海外智力引进成效显著,其中,8月份由国际应用能源创新研究院(aeii)院长、海智专家严晋跃教授等参与的“中国太阳能光伏提水修复草场和农田技术”荣获“全球人居环境绿色技术奖”;“新型医药用功能水凝胶”项目获“中国科技创业大赛”二等奖;由马来西亚、德国海外专家领衔的“应用于精细化工与医药工业的绿色酶法项目”团队入选XX市“3315”计划,并与江东企业合作创办生物医药公司;3个海外团队分别入选XX市和XX区的海外引才计划,其中澳大利亚海外专家领衔的“先进板材成型技术商业化项目”落户鄞州。

自20xx年下半年起开展以引进国家级学会智力为目的的“全国学会宁波行活动”,前后共开展9期活动,邀请了中国兵工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影视技术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水产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以及先进成型技术学会等10家国家级学会的领导和专家莅临宁波,与地方科协、科技园区以及相关企业对接商洽引进国家级学会智力事宜。通过近一年的洽谈对接,有4家国家级学会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0xx年人才科技周期间正式签约建立学会服务站(专家工作站),分别为中国兵工学会与XX市重强电器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与宁波广源纺织品有限公司、中国林学会与XX市林联竹子研究所、先进成型技术学会分别与XX县模具行业协会。

农业科技扶贫工作总结


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把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各项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开创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新局面。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农业科技扶贫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农业科技扶贫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中央、省、市有关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的相关指示精神,我局按照省农业厅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开展技术扶贫行动(川农业函[20xx]437号)和开展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大培训(川农业函〔20xx〕501号)的通知要求,认真研究农业科技扶贫攻坚新机制,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扶贫五个一全覆盖工作,努力促进脱贫富民现代农业产业的培育。根据县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报送脱贫攻坚工作总结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开展现代农业扶贫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强化组织保障

为了强化扶贫攻坚的组织保障,我局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扶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科教站,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通过机构建设,明确分工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上下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大合力。此外,为进一步夯实扶贫工作基础,我局充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纽带作用,为每个贫困村选派了1名乡镇农技人员作为联络员,积极配合驻村农技人员的工作,努力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技术扶贫新格局。

2、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将工作任务细化到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个人头,31个贫村均落实1名驻村农技人员。驻村农技人员与农业局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加强技术扶贫工作,我县于20xx年10月对31个贫困村驻村农技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和优化,并整合县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6名,成立产业扶贫综合技术服务团。服务团按片区组建了四个小组,有效弥补了一村一名农技人员专业单一的问题,强化了产业扶贫技术支撑。此外为了准确掌握工作动态,确保上下协调一致,及时上报有关情况,我县综合省、市、县各级月报表,编制了一套统一规范的扶贫月报,下发到各贫困村,每月按时收集,统一汇总,分类上报,有效确保月报工作正常开展。

去年9月扶贫攻坚行动启动以来,驻村农技人员按照平均每月不低于5天的要求,深入贫困村田间地块,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贫困户,了解贫困现状和贫困原因,并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因地制宜的原则,协助贫困村编制扶贫规划,为有产业发展潜力的贫困户提出可操作的脱贫技术方案。

3、强化项目资源整合。

截止目前,我县整合涉农项目6个,用于产业扶贫总投资815.817万元。除农村能源115万元为自筹实施外,其余700.817万元的项目分别是: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98.17万元、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254.4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畜牧业项目101.787万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39.36万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7.1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612.42万元,完成计划的75%。其中4个项目已完成,主要包括一事一议机耕道10公里,排灌沟渠1.8公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畜牧业项目圈舍建设43300㎡,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7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已完成建设330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91.6%;农技推广补助项目20xx年度任务已完成,培育贫困村科技示范户168户,20xx年度项目已进入启动实施。

4、强化产业扶贫培训

围绕五个一扶贫行动和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大培训相关要求,一是加强对驻村农技人员、乡镇联络员、贫困村第一书记及村主要负责人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及工作交流活动。去年9月以来,全县共举办相关培训7次,培训421人次,培训的内容主要以扶贫政策、本县特色农业种养技术,农业产业技术扶贫相关业务。二是驻村农技人员通过院坝会、示范现场、巡回观摩、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202次,培训贫困户和村民12481人次,技术指导常态化,有效确保帮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年接受集中技术培训指导3次,关键农时季节开展集中技术培训指导5次的要求。

5、强化科技示范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20xx年以来,我局在31个贫困村培养科技示范户170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7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9个。目前,各驻村农技人员与乡镇联络员正在酝酿20xx年科技示范户,尤其是在贫困户中发展科技示范户的问题,预计年底将完成相关任务。

通过以上努力,我县贫困村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截止目前,31个贫困村种植茶叶22458亩、中药材3074亩、果蔬4521.1亩、粮油19652亩;发展生态养猪8244头、养羊2419只、养牛886头、养禽53262只、养兔7988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宝峰杏家村2000只种养场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青龙乡沙坝河村年饲养1500只黑山羊标准化肉羊养殖小区初见成效,并被四川省农业厅授予肉羊标准化示范场;大田坝乡同乐农旅结合,农业文化公园建设已具雏形;民建金鱼村按照应种尽种、满地茶园的发展思路,户均种茶3亩以上,实现收入3000~6000元/亩,近期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日加工鲜叶1000公斤以上加工能力的金雅茶厂,解决了茶农卖茶难题;新庙乡、泗坪民胜村等黄金茶种植预计年底可达5000亩以上;新建紫炉村发展中药材种植1000亩以上。全县高山中药材、中高山优质茶、河谷平坝果蔬三条产业带已具雏形。

二、存在问题

1、荥经县高山岭谷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土地分布零散,贫困村多数比较边远,基础设施薄弱,在产业培育上,难以规模成片,也难以确保一村一品,集中培育优势产业;

2、多数贫困户老弱病残在家,发展产业劳动能力有限,依靠农业产业脱贫致富难度较大;

3、现有产业比较单一,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量少,起步迟,起点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由于加工营销业带动力不强,农民对产品销路有顾虑,不敢大胆发展产业,尤其是投资成本较高的产业,如天麻、重楼等,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3、农业上虽然每年都有一定的中央、省、市项目,但都并非扶贫专项,各项目资金的使用均有特定的要求,不可能完全用于贫困村,因此存在扶贫经费不足的问题。

4、技术人员专业单一,与乡镇、村社协调、对接能力较弱,作用发挥还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农业部门对精准扶贫工作一系列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农业产业扶贫是我们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载体和立足点;

二是要紧跟目标,分别完成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目标任务;

三是要创新思路,完善措施,依靠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扶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四是要加强信息报送,健全档案资料,强化规范管理;

篇二:农业科技扶贫工作总结

我局按照县扶贫办分工,具体帮扶范集工业园区李圩村精准扶贫工作。李圩村现有村民 787户,人口3061人,土地 6000 亩。其中,贫困户 119户,贫困人口 317 人。

一年来,我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帮助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技术为主题,突出科技工作特点,以实施科技精准扶贫项目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这一大局,坚持以科技为依托,找准科技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点,实施开发式精准扶贫,认真抓好科学技术推广和成果应用,走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的路子,科技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被帮扶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现将科技局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制定科技精准扶贫具体措施

为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局相继制定了加强科技精准扶贫考核的相关措施。将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纳入科技局年度目标管理和考核范畴,科技局制定下发了《蒙城县科技局20xx年科技精准扶贫工作要点》, 进一步理清了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强化了科技精准扶贫管理和考核工作,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

(二)实施科技精准扶贫项目

我局把实施科技项目作为科技精准扶贫的总抓手,坚持一手抓科技精准扶贫项目申报,一手抓科技精准扶贫项目实施,走实施一个项目,开发一项支柱产业,建立一片产业基地,培育一个专业市场,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带活一方经济发展,带动一批群众脱贫的开发式科技精准扶贫新路子。今年上半年,我局在李圩村峰侠家庭农场实施黄牛快速育肥科技精准扶贫项目,项目先期投资6万元。带动周边17户群众从事家庭养牛,部分困难群众通过养牛脱贫,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是开展村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先后与县农技服务中心、县畜牧局举办实用技术培训两期近500村民参加。项目的实施对于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和支柱产业开发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受项目所在乡村和企业的欢迎。

(三)建立科技网精准扶贫络和渠道

在科技精准扶贫工作中,科技局十分重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技部门、示范基地、民营技术实体、农村各种技术协会和广大科技人员的作用,形成了县、乡、村联动的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使新品种、新技术顺利进村入户,为项目实施、产业开发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技术保证。在今年午收工作中我局和范集工业园区、李圩村密切配合结对帮扶困难户,科技局拿出6000元帮扶午收困难群众,解决部分群众午收资金困难,并会同镇村干部帮扶到户,较好地完成了夏收夏种工作。在全县开展的秸秆禁烧工作中,我局包点李圩村做到了零火点,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较好的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其他任务。

(四)搞好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精准扶贫先扶志,科技当先行,我们以让每个贫困户有一名科技当家人为目标,按照干啥培训啥,谁干培训谁的原则,多部门合作,采取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发放科技图书,为贫困村订阅《安徽科技报》 、《乡村科技》等杂志,请专家学者授课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上半年培训村民近500人。全村90%以上贫困劳力掌握了12项种、养业等实用技术,劳动者素质和经济开发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我们还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引进畜禽新品种,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全村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率达95%以上。下半年,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计划三年内发展到4个,有效地促进李圩村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五)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当地导产业和优势特色农业,科技局进一步加大李圩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先后建立了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示范、 乡土鸡规模化种养殖技术推广、黄牛快速育肥技术示范三个示范基地, 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推动作用,有效增强了科技服务功能。 同时,加大信息精准扶贫力度。今年我局利用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项目,在李圩村村部建起村信息化服务站,配备了两台电脑、电视机等信息化设备,方便了村民与外界联系,提升了村级信息化服务水平。今年,我局还利用的所建立并投入使用的蒙城科技信息网,成功实现与省厅、市局和兄弟县局网络上的互动链接。 在蒙城科技信息网中,特别增加了农村实用技术、农村致富经、农产品购销等农民急需的信息,加快信息互动,提高了网络的运行质量。

(六)把握重点,实现科技精准扶贫与精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有机结合

今年,我局与县农村商业银行紧密配合,认真实施精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截止目前,全村共完成了5个重点村民组的精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通过科学编制规划,积极争取,精心施工,共为5个整村民小组新修水泥路面 10公里,农村饮水设施6处、812m3沼气6座,农村电力设施2处,连锁超市2个,垃圾污染水处理设施2处,卫生室1座,文化设施2处,村庄绿化工程1处,农水设施 6处,整村推进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实现了规划目标。

(七)认真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

结合精准扶贫村产业特色,科技局先后选派两批共9名行业专家为我县科技特派员,与李圩村农户对接,实现技术需求与服务一条龙服务,为李圩村科技精准扶贫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下一步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受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李圩村基本解决温饱的农户三低问题仍很突出,巩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果仍非常艰巨,科技精准扶贫工作仍然任得道远。 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把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各项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定信心,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开创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新局面。

二是围绕农业产业化开发,围绕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进一步做好科技项目申报及有关科技项目实施工作,用科技项目为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支撑。

三是进一步选好用好乡土科技人才,完善村级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精准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技示范园和科技示范点的示范水平,为科技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五是通过信息化网络建设,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素质。

六是进一步探索创新科技精准扶贫机制,扎实搞好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

2019年农机人才个人总结


今年,我局认真贯彻区委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部署,紧紧围绕人才强区战略,全面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选拔与培养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的人才工作新局面,推进了我区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将我局人才工作情况作自我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为确保对人才工作的正确领导,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今年我局党总支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并及时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总支书记xxx同志任组长,副局长xxx、党总支委员xxx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农机系统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在此基础上,局党总支坚持不定期专项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启动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xx年10月,我局在机关范围内大胆提拔使用中才,充实领导岗位,加快农机队伍专业化建设,局领导建议推荐两名优秀人才担任副处级领导,一名同志充实了局领导班子,现已由区委组织部任命为农机局副局长;一名现已考上汉滨投资公司副经理。同时先调整了两个科室的领导,将2名能力强、素质好的中青年干部调整到重要中层领导岗位,完善了中层领导班子,为农机事业再创辉煌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优化环境,搭建平台,鼓励人才才智的发挥。 
我们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坚持物质激励与成就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真诚关心农机科技人才的工作和政治上的进步。我局领导班子为各科室配备了电脑办公硬件设施,实现了农机技术数据计算机管理。为了激励农机科技人员,局领导班子还制定了撰写科技论文奖励制度,如果科技人员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刊登一篇论文奖励500元,在市级报刊杂志上刊登一篇论文奖励300元。在政治上关心科技干部,农机局领导在特殊节日主动对农机人才进行走访,平时找人才谈心,竭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我们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为农机人才在一个舒适、和谐的环境中工作。 
四、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为了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局结合现有各类优秀人才不多、引进相对困难这一实际,加大了自身选拔、培养的力度,大力培养各类人才队伍。确立了各类人才的后备队伍,坚持重点岗位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采取切实措施,大批培训干部,强化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现有人才的整体素质。首先,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各种专业培训班,根据不同特点人才进行培训。全年共参加市农机局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3期,6人次;区政工、法制、会计培训班4期,8人次。其次,还不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开展新老专业技术人员互帮互学活动,做到知识观念常更新、技术水平常提高。第三,通过学历教育,提高人才基本素质。今年有3名中青年干部,参加了本科(专)学历的学习,局领导为其提供了学习时间,保证中青年干部安心学习。 
五、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时候,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和科学发展的要求,我农机人才队伍断档,现有科技人才年龄偏大,仅有四名中级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均在50岁以上,任职时间在xx年以上,由于结构比例的限制,至今不能晋升,而市农机系统和其它区县的同类人员均已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或研究员,导致这些人才情绪低落,对技术工作缺乏热心,工作不安心,觉得往前无奔头,难以留人拴住人心,造成高层次人才紧缺,影响了我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