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工作年终总结结尾。
时间匆匆流逝了,走得那么无影无踪,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自律的人一般会在事情过后,为自己做一份总结,总结就是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简单阐述,那么,大家有写过关于总结的范文吗?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工程测量工作年终总结结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时光荏苒,2017年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在项目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同事的无私帮助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系统地了解项目的情况,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认识到了哪些是应该纠正和避免的,并从中吸取经验,记住教训。在工程施工中,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保证,在这2017年一年的测量工作中。
做了如下几方面总结:
初到测量班,由于没有经验,很多理论知识都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工作中去,在项目领导、总工、班长和各位同事的帮助下,从熟悉图纸开始慢慢入手,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和学习逐渐掌握了路基施工放样的坐标和高程计算方法,复核了桥梁的桩基坐标,并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有了全面和基本的了解。
对现场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自己也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测量是施工的先头兵,测量放线的误差大小决定了后续施工的准确程度,作为一名测量新手,在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将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的最小范围内。
期间对GpS的认识更进一步,在学校期间由于设备原因,对GpS的学习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可以说基本是空白。在路基平台的放样中,逐步学会了GpS的基本操作,回来后经过查找资料翻阅书籍,对动态GpS的测量原理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这对今后GpS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后期主要是结构物的放样测量工作,包括桥梁的桩基放样,涵洞的基础及墙身放样,隧道的洞身复测等。在涵洞的放样过程中,我认识到测量在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坐标时要充分考虑曲线和角度的影响。在随后的桩基坐标复测中,必须依据坐标方位角才能准确的算出坐标数据,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最后阶段,运用电子表格编程,我已经可以对测量坐标进行系统的计算和复核。可以从事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的测量放样的工作。
对于测量员,准确性是硬性指标,在施工放样中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更加严谨的对待本职工作,争取零错误。
过去的2017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长的一年。过去的经历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加强。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公司领导的悉心栽培以及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在2018年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
2017年很快过去了,迎新之际,我们总结过去的2017年。入职以来我在新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工作中心态很重要,工作要有激情,保持阳光的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积极的思想,平和的心态和充足的干劲才能促进工作进步和工作的顺利。
为使自己在工作上在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起点,我不断的总结和学习!我很感谢领导的信任,2017年来,我在领导的关怀和批评指导下配合各项工作,在自己的工长岗位忠实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辛劳和泪水并存,也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使我转变了很多,思考了很多。这些转变都是不知不觉中积累出来的。过去的那些工作日子里充满了激情,也饱含了泪光,甚至也有过挣扎。在老员工的指引下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学会了如何做好本职的那些工作。
作为一名测量员,我参与到GTC606项目的前期测量工作,刚刚参加工作的紧张、兴奋伴随我度过了开始的几天,紧接着各种不适接踵而来。每天早上4点多就起床,中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40多度的酷热天气,语言交流不通的窘迫等,这些扑面而来的困难让我非常不适。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当我真正面对这些困难时,才发现原来我把一切都想得太简单。
下面是我2017年工作情况:
一、地形测量
来到这是第一次接触到用皮卡车装着GpS进行地形测量,这样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我们四个人分成两组,我和XXX一组、XXX和XXX一组。我们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是开着皮卡车进行测量,遇到有地物的地方我们一个人拿着GpS测,一个人画草图,这样我们晚上回到营地可以及时的把白天测的数据导入到电脑上绘出来。就这样我们进行了10天左右,在大家几乎一天工作14个小时的努力下,地形测量终于结束了。
二、平面控制测量
我们提前把把控制点的位置在图上选好,然后把坐标导入到GpS里面,一共是263个控制点。白天我们拿着GpS进行放样,然后让labor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控制点的埋设完以后,我们紧接着就是静态测量。我们在两个已知的国家控制点上架设两台GpS作为基准点,然后在未知的控制点上进行静态测量,每一个控制点观测时间为40分钟。有时由于卫星星历影响,测出来的数据误差较大的,我们就要返工重测。最终历时27天完成全部测区的平面控制测量。
三、高程控制测量
为了缩短项目前期工作的时间,我们没有休息,紧接着的就是78公里的二等水准测量。我和XXX每天扛着3米的尺子,XXX扛着脚架和仪器。就这样我们每天行走8公里,用时11天把高程控制测量做完了。
四、地质勘探放样及验收
地质勘探工作包括24个地质钻孔和42个地质探坑,相关测量工作主要为绘制现有地形纵断面图、放样和验收,截至目前为止,已完
成17个地质钻孔的验收工作,全部42个地质探坑已全部完成。
五、探坑(为探明地下设施而设计)放样及验收
本部分探坑总共有49个,相关测量工作主要为放样和验收,目前完成17个,剩余33个主要为天然气管线及地下高压线,需要开挖许可才能进行开挖。
六、其他相关工作
其他相关测量工作有员工营地、项目管材堆放区和修理厂的选址测量,此测量工作主要为地形测量,为场地平整做准备,截至12月8日,项目管材堆放区和修理厂位置已基本敲定;测区能障碍物统计,为设计方提供设计依据。
【篇三】
时光如梭,转眼2017年过去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自己学到了很多建井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现将2017年工作情况总结一下:
自2017年3月份至7月份,认真完成大临工程的各项工作。
1、王峪主井2.5m卷扬机基础的放线工作,并指导制作卷扬机基础模板,包括立模。
2、稳车基础放线工作。
3、井架基础的放线工作和模板加工、立模工作。
4、井架安装放样工作。
5、天轮平台安装、翻矸台制作安装、溜槽制作安装的指导工作。
6、资料整理工作。
以上是在xx工程做的主要工作,经过几个月的锻炼,熟悉的大临工程工作流程,及各类设施的制作和安装工作。在这段工作时间里,发现自身的各项不足,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有拖泥带水现象,扯皮现象。
2017年8月份正式开工,井筒正常掘进,在此期间的工作:
1、参与三盘的安装工作
2、井筒十字线放线工作
3、马头门边线放线工作
4、参与大模板每次立模工作
5、参与马头门支模工作
6、资料整理工作
以上2017年的主要工作,发现了工作中的种种问题,要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发现对工作完成情况影响的就是心态。态度决定一切,有了正常的态度,才能找到正常的方向,进而更好的、正常的完成工作。把工作当成一种兴趣,一种乐趣。
当然,业务水平也是完成工作的一项硬指标。工作之余,认识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掌握更多的业务技能,为2018年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工程测量2013年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工程测量2013年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这不仅锻炼我们遇到困难要独自解决的能力,还凝练了我们在劳而无获的情况下心态平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升华,真正体会到室外作业人员的艰辛和劳苦。总的来说,这一周的工程测量实习让我们收获的还是很多。
上面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体鸟瞰,接下来我将对各个流程和细节进行总结。我主要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即实习的内容及方法步骤、实习的结果情况、实习的经验教训。
一、实习的内容及方法步骤
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绘制坐标网和展绘控制点、地形图
测绘、地形图的检查和整饰这5个方面。
首先,我们组进行的是平面控制测量,我们向实验室借来的器材有经纬仪、钢尺、标杆(两根)、三脚架,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实验了。
第一步,选点作标记。我们组选了一块呈长方形、地势高低起伏不大的地(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在随即选了a、b、c、d四个点,组成了一条闭合的导线,其中选点是有要求的,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装仪器,视野开阔、便于测角、量距。选好控制点后,我们立即作了四个显著的标记。
第二步,水平角测量。我们测水平角采用的是测回法,使用的是dj6光学经纬仪,这个工作需要四个人来完成,其中两人立标杆,1人记录,1人观测和操作仪器。首先我们把经纬仪安置在a点,b点和d点分别立杆,同时观测者对经纬仪进行对中和整平。然后用盘左位置瞄准左目标d,并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且记录,再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点,并读数和记录,以上称为上半测回,这之中的瞄准和读数是很重要的,在瞄准时首先要调节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然后用望远镜的照门和准星瞄准目标。从望远镜内看,使目标成像在望远镜视场内,即旋紧望远镜制动螺旋和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成像清晰,并消除视差,再转动望远镜微动螺旋和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精确照准目标,使十字丝竖丝精确照准目标并尽量瞄准目标底部,读数时,打开水平度盘反光镜,转动读数显微镜目镜,使读数分划线清晰,再读出度、分、秒值,其中秒为估读,数值一定为6的倍数。上半测回进行完之后,倒转望远镜成盘右位置,先瞄准右目标b点,并读书 ,然后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左目标d点,并读数,这称之为下半测回。上、下两半测回合称一测回。同理,在bcd三个点上进行与a点同样的操作,在此不再详述。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人员要随时检查上、下半测回角之差是否小于40〃,内角之和是否为理论值,若其中之一不满足条件,就要重测。
第三步,边长丈量。边长丈量相对于水平角测量就要简单些,采用的仪器主要有两根标杆和钢尺,采用的方法是平量法,并进行往返测。首先进行的是往测。在b点立标杆,在a点安装经纬仪,并进行对中和整平,瞄准目标b点,定位 a点为钢尺的起始点,当尺长拉到整尺段时,在该点立标杆,用经纬仪瞄准标杆,使其在ab这条直线上,最后记录整尺段数和零尺短数,这样往测进行完毕。接下来进行的是返测,原理同往测,记录人员要随时检查k值是否小于1/3000,否则要重新测量。同理bc、cd、da边长也可测量出来。
第四步,高程控制测量。对于高程控制测量不必单独选点,直接利用平面控制网中的各导线点位即可,并依原导线的几何形状,组成相应的高程路线形状。此工作用到的仪器有水准仪、水准尺、三脚架。首先我们将水准依固定在ab之间的某一点,并粗略整平,然后在a点立尺,并作为后视点,再瞄准水准尺,这一步是相当重要的,瞄准水准尺一般要按如下步骤操作①目镜调焦②粗略瞄准③物镜调焦④检查消除视差⑤精确地瞄准目标。最后一步就是读数,并作相关的记录。同理可测出前视点的前视读数,对bc、cd、da上的高程测量在此不作细述。在测量的同时记录人员粗略估计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是否满足条件,若不满足条件,就要重。在高程测量中,采用假定的高程系统,此工作中我们组将a点作为假设点。第五步,绘制方格网和展绘控制点。①选择一张较好的30×30cm大小的图纸②用对角线法绘制20×20的坐标方格网,格网边长10cm,绘好后进行必要的检查③展绘控制点④检查。
第六步,地形图测绘。①安置经纬仪于测站点上,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②后视另外一个控制点,将水平度盘拨至0°0′,并检查仪器的竖盘指标差③确定测站周围欲测地物和地貌,并在其特征点上立尺④读数测站点与碎部点连线方向与后视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并读出碎部点上水准尺的视距读数,以及竖盘读数和瞄准高(中丝读数)⑤记入相应的表格,并计算出测站点至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⑥依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量角器按测图的比例尺将碎部点展绘于图纸上,并根据地形情况描绘成图。
第七步,地形图的整饰和检查。当地形图测完之后,我们小组进行了测图的检查。首先在室内,找出地物、地貌及各种注记符号是否合理,发现可疑矛盾之处,然后到野外实地对照查看。
二、实习的结果情况
对于实习的情况,我们小组一共测出的数据如下所示:水平距离、高程、水平夹角和碎
部点一系列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小组首先进行的是计算,计算中我们发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造成计算产生很大的误差,这也正是我们小组在高程测量中重测的原因之所在。对于其他的一些结果计算都是满足要求的,误差是再所难免的,在水平测量中,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均小于40〃,这也是满足要求的,只是某些个别的偏离程度不同,闭合导线的内角之和,虽然不能准确的达到360°00′00〃,但在我们的结果也只与理论相差十多秒而已,我认为这样的误差应该是允许的,经过改正数的分配,最后改正后的角值总和为360°00′00〃,这应该是满足要求的。
三、实习经验和教训
这也是我在这次报告中最想谈的一个方面,这次实习说小点是一次小小的作业,说大一
点是将来自己的一份工作,对待这次工作,对待这次工作,首先我要说一下,我们组的失误是眼高手低,在实习之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组看了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认为上面的实验都是我们做过的,没有什么难得到我们的,我想我们是典型的纸上谈兵,遇到真枪实弹就不行了,将理论和实际完美的结合做得相当不够好,就拿水平测量来说,在准备的时候,说的多简单,不就是要测整尺段和零尺段吗?可是到了实习场地之后,遇到高低不平的地步,我们显得束手无策,耽误我们相当多的时间,最后还是通过查看资料,才采取平量法。想象一下,这样的效率回好到哪儿去吗,我想通过这一点,我的收获是不要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要考虑每一个影响结果的细节,这也是以后做任何事要考虑全面。
其次就是熟中生巧,在本次测量中,我是观测者,我发现在多次使用经纬仪后,能提高操作的速度。开始对经纬仪的操作不怎么熟练(毕竟有好几个月没有碰过了),经过多次操作渐渐地不需用眼去找哪个部件了,意识上马上能找到那个部件,通过这点以后做类似的工作时,一定要提前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这将会提高办事效率。
最后是做任何事要事实求是,最初我们在碎部测量中,对于那些碎部点要测视距、瞄准高、水平角等,我们觉得有点烦琐,随即产生了造假的念头,伪造了一些数据,但后来发现这些碎部点的高程有点不符合实际情况,现实中,明显低于a点的碎部点,但在数据中的高程却比a的大,这与事实相违背,发现这我们组不得不重测。通过这我认识到该认真的事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
通过这次高程测量实习,虽然有点辛苦,但收获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不仅知识上得到了一次巩固,而且在理性上或多或少有点收获。
工程测量小结
这不仅锻炼我们遇到困难要独自解决的能力,还凝练了我们在劳而无获的情况下心态平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升华,真正体会到室外作业人员的艰辛和劳苦。总的来说,这一周的工程测量实习让我们收获的还是很多。
上面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体鸟瞰,接下来我将对各个流程和细节进行总结。我主要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即实习的内容及方法步骤、实习的结果情况、实习的经验教训。
一、实习的内容及方法步骤
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绘制坐标网和展绘控制点、地形图
测绘、地形图的检查和整饰这5个方面。
首先,我们组进行的是平面控制测量,我们向实验室借来的器材有经纬仪、钢尺、标杆(两根)、三脚架,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实验了。
第一步,选点作标记。我们组选了一块呈长方形、地势高低起伏不大的地(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在随即选了a、b、c、d四个点,组成了一条闭合的导线,其中选点是有要求的,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装仪器,视野开阔、便于测角、量距。选好控制点后,我们立即作了四个显著的标记。
第二步,水平角测量。我们测水平角采用的是测回法,使用的是dj6光学经纬仪,这个工作需要四个人来完成,其中两人立标杆,1人记录,1人观测和操作仪器。首先我们把经纬仪安置在a点,b点和d点分别立杆,同时观测者对经纬仪进行对中和整平。然后用盘左位置瞄准左目标d,并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且记录,再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点,并读数和记录,以上称为上半测回,这之中的瞄准和读数是很重要的,在瞄准时首先要调节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然后用望远镜的照门和准星瞄准目标。从望远镜内看,使目标成像在望远镜视场内,即旋紧望远镜制动螺旋和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成像清晰,并消除视差,再转动望远镜微动螺旋和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精确照准目标,使十字丝竖丝精确照准目标并尽量瞄准目标底部,读数时,打开水平度盘反光镜,转动读数显微镜目镜,使读数分划线清晰,再读出度、分、秒值,其中秒为估读,数值一定为6的倍数。上半测回进行完之后,倒转望远镜成盘右位置,先瞄准右目标b点,并读书 ,然后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左目标d点,并读数,这称之为下半测回。上、下两半测回合称一测回。同理,在bcd三个点上进行与a点同样的操作,在此不再详述。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人员要随时检查上、下半测回角之差是否小于40〃,内角之和是否为理论值,若其中之一不满足条件,就要重测。
第三步,边长丈量。边长丈量相对于水平角测量就要简单些,采用的仪器主要有两根标杆和钢尺,采用的方法是平量法,并进行往返测。首先进行的是往测。在b点立标杆,在a点安装经纬仪,并进行对中和整平,瞄准目标b点,定位 a点为钢尺的起始点,当尺长拉到整尺段时,在该点立标杆,用经纬仪瞄准标杆,使其在ab这条直线上,最后记录整尺段数和零尺短数,这样往测进行完毕。接下来进行的是返测,原理同往测,记录人员要随时检查k值是否小于1/3000,否则要重新测量。同理bc、cd、da边长也可测量出来。
第四步,高程控制测量。对于高程控制测量不必单独选点,直接利用平面控制网中的各导线点位即可,并依原导线的几何形状,组成相应的高程路线形状。此工作用到的仪器有水准仪、水准尺、三脚架。首先我们将水准依固定在ab之间的某一点,并粗略整平,然后在a点立尺,并作为后视点,再瞄准水准尺,这一步是相当重要的,瞄准水准尺一般要按如下步骤操作①目镜调焦②粗略瞄准③物镜调焦④检查消除视差⑤精确地瞄准目标。最后一步就是读数,并作相关的记录。同理可测出前视点的前视读数,对bc、cd、da上的高程测量在此不作细述。在测量的同时记录人员粗略估计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是否满足条件,若不满足条件,就要重。在高程测量中,采用假定的高程系统,此工作中我们组将a点作为假设点。
第五步,绘制方格网和展绘控制点。①选择一张较好的3030cm大小的图纸②用对角线法绘制2020的坐标方格网,格网边长10cm,绘好后进行必要的检查③展绘控制点④检查。
第六步,地形图测绘。①安置经纬仪于测站点上,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②后视另外一个控制点,将水平度盘拨至00,并检查仪器的竖盘指标差③确定测站周围欲测地物和地貌,并在其特征点上立尺④读数测站点与碎部点连线方向与后视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并读出碎部点上水准尺的视距读数,以及竖盘读数和瞄准高(中丝读数)⑤记入相应的表格,并计算出测站点至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⑥依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量角器按测图的比例尺将碎部点展绘于图纸上,并根据地形情况描绘成图。
第七步,地形图的整饰和检查。当地形图测完之后,我们小组进行了测图的检查。首先在室内,找出地物、地貌及各种注记符号是否合理,发现可疑矛盾之处,然后到野外实地对照查看。
二、实习的结果情况
对于实习的情况,我们小组一共测出的数据如下所示:水平距离、高程、水平夹角和碎
部点一系列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小组首先进行的是计算,计算中我们发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造成计算产生很大的误差,这也正是我们小组在高程测量中重测的原因之所在。对于其他的一些结果计算都是满足要求的,误差是再所难免的,在水平测量中,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均小于40〃,这也是满足要求的,只是某些个别的偏离程度不同,闭合导线的内角之和,虽然不能准确的达到3600000〃,但在我们的结果也只与理论相差十多秒而已,我认为这样的误差应该是允许的,经过改正数的分配,最后改正后的角值总和为3600000〃,这应该是满足要求的。
三、实习经验和教训
这也是我在这次报告中最想谈的一个方面,这次实习说小点是一次小小的作业,说大一
点是将来自己的一份工作,对待这次工作,对待这次工作,首先我要说一下,我们组最大的失误是眼高手低,在实习之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组看了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认为上面的实验都是我们做过的,没有什么难得到我们的,我想我们是典型的纸上谈兵,遇到真枪实弹就不行了,将理论和实际完美的结合做得相当不够好,就拿水平测量来说,在准备的时候,说的多简单,不就是要测整尺段和零尺段吗?可是到了实习场地之后,遇到高低不平的地步,我们显得束手无策,耽误我们相当多的时间,最后还是通过查看资料,才采取平量法。想象一下,这样的效率回好到哪儿去吗,我想通过这一点,我的收获是不要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要考虑每一个影响结果的细节,这也是以后做任何事要考虑全面。
其次就是熟中生巧,在本次测量中,我是观测者,我发现在多次使用经纬仪后,能提高操作的速度。开始对经纬仪的操作不怎么熟练(毕竟有好几个月没有碰过了),经过多次操作渐渐地不需用眼去找哪个部件了,意识上马上能找到那个部件,通过这点以后做类似的工作时,一定要提前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这将会提高办事效率。
最后是做任何事要事实求是,最初我们在碎部测量中,对于那些碎部点要测视距、瞄准高、水平角等,我们觉得有点烦琐,随即产生了造假的念头,伪造了一些数据,但后来发现这些碎部点的高程有点不符合实际情况,现实中,明显低于a点的碎部点,但在数据中的高程却比a的大,这与事实相违背,发现这我们组不得不重测。通过这我认识到该认真的事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
通过这次高程测量实习,虽然有点辛苦,但收获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不仅知识上得到了一次巩固,而且在理性上或多或少有点收获。
测量工作年终总结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作为测量人员,我们本着实际求实、一切以数据说话的原则从事测量工作。XX年在前后两个工地的测量工作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与教训,以利来年更好开展工作。
测量 之前,应熟悉图纸、编制测量方案、针对公路和铁路路线的不同编一套各自的测量程序,以利测量工作。
导线 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
导线 1.控制点、水准点的交接
施工 放样是在施工承包合同生效后按设计图纸进行的,施工放样前,测量人员应全面的熟悉设计文件及监理细则,接受监理工程师或设计单位交给的控制点、水准点和设计院逐桩坐标资料及其他桩志。在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设计单位按照图纸资料在现场直接向承包人交桩。
若发现连续两个以上控制桩点丢失、损坏时,应要求设计单位补定。承包人在接到设计单位发出的桩位图及坐标、标高等数据并现场交桩后,应在规定期限内(一般14天)自己进行复核检测,把复测结果上报至监理,检测过程中应进行旁站监理。如果没有错误且精度符合设计及施工的要求,应书面表示正式接受桩位,并负责以后的维护和使用。如承承包人对任一测量标志及数据持有异议时,应由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表格,列出认为有错误的桩点位置和修正数据。
承包人的复核检测成果应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在没有经过过过监理工程师确认以前,不得作为控制点使用。
交桩 测量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进行中应避免出现任何可能给工程造成的差错。测量人员应及时对新桩点时行复测,用附合导线法与相邻标段联测两个点,看是否满足二级导线相关的技术要求。导线点往往不能满足测量需求,离道路中线较远且彰碍物较多,所以必须增设加密点,在选点的时候,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导线 1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施测周围地形。
相邻 2两点间互相通视,便于测量。
导线 3点设置在平坦,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面设置,便于架设仪器。
导线 4边长要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不应悬殊过大。
新点选取后,在地面上做好标记,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导线点,应埋入石桩或混凝土桩,刻凿十字作为标志,通过两个已知点测出该点的角度距离和高差,并闭合到另一个导线点。利用正倒镜的测法,算出平差,再确定该点的坐标,做好成果记录,以保证所移交的控制桩、点资料的正确。
控制 2.网点的加密
设计 单位提交的导线点、水准点是设计阶段为满足设计要求建立的,并不能完全保证施工现场测量施样的需要,且其中有些桩点在施工过程中会被覆盖、破坏而消失。因此,在开开工前,测量人员开展好加密控制网点的工作,以保证路线及构造物各部位都能准确定位及施工过程个别桩位丢失后也能有足够的精度恢复桩位。
测量人员正式接受导线点、水准点桩位后,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立即开展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的加密工作。加密控制网点的埋桩、测量、建网和计算由测量人独立完成。完成此项工作的人员要有合格的资历和工作经验,使用的仪器必须经过检验标定,符合精度要求。
拟定加密控制网点测设方安案。测量人完成加密控制网点工作后,应书面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报告和计算资算资料。监理工程师复核检测结果进行审核,认为准确无误,精度符合要求后,可以使用作为控制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