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学期新教师高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快得如白驹过隙,如日月穿梭,这个阶段的工作很快就要圆满落幕了。只有工作总结需要我们完成了,经常总结有助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实力,现在的你是不是因为工作总结而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0—2021学年上学期新教师高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如今的我已由一个懵懂不谙世事的学生变身为一位举止谈吐备受关注的教师。为了今后更好的投身教育事业,争取更大的进步,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教导处安排我教高一(6)班的数学,作为新手的我在摸索中成长,在实践中见证真理。我深知黎川一中藏龙卧虎,要想在教学上出成绩,要想让学生对我敬佩有加,就必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一、谈吐要得体大方,不讲大话,不随意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时间的匆忙和一去不复返,并能充分的利用好课堂45分钟。二、要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现在的学生脑瓜子运转飞速,稍有不慎就会对老师来个闹的教室底朝天,面对这种情况为了树立教师威信一方面要抓捣蛋源头;一方面要找其谈心,让其从思想上意识自己的错误并指导其及时改正。三、要有深厚的功底,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面对学生渴求知识的眼神,面对学生的提问似是而非忽悠而过,那样会严重戳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老师。这学期我除了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及时批改讲评作业外,还坚持听黎耀能老师及汪宾老师的课,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学到更多教学宝典,经典教学方法,精辟的习题,尽量少走弯路。在业余时间我也不忘充实自己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研究习题,研究教学方法,做高考题上。

大半个学期过去了我发现很多学生数学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思维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初高中数学的区别导致数学成绩徘徊不前。初高中数学的区别主要有:1、知识的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低、知识面窄。而高中数学知识多而广,它是对初中知识的拓展和完善。如初中你跟学生说一个数的平方可能为负数,他们根本无法接受,但到了高中接触了复数我们知道i2=-1,在初中学习平面解析几何我们知道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但当我们接触了立体几何后知道两条直线还有可能异面。初中研究角度只在0°~360°之间,到了高中就扩充为任意角。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有了更高的要求。2、学习方法的差异: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较慢的讲解,加之课后大量习题的反复练习和讲解,相信再笨的学生也能依葫芦画瓢。而高中数学随着课程开设的增多,每天用在数学上的时间少了,而且高中数学题型千变万化,只要稍微改一个字母改一个符号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都会截然不同。因此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掌握高中数学四大解题思想:数形结合、化归、换元、分类讨论。在多做题的基础之上学会自我分类自我总结归纳,到了高中同学们也要慢慢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课堂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能传授给大家的知识也是屈指可数的,而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的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的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相当重视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同学们事半功倍。我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我外加的一些经典题型等。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自己制作精美小卡片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我教的高一(6)班整体基础比较差,加之我课堂管理上的缺陷,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进步甚微。但是我有信心,我坚信通过我和学生的真诚交流,

通过我的加倍努力,通过我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和请教,我最终能克服教学上的种种困难,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2020—2021上一学期数学教师个人总结


今学期即将结束,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和收获,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特作以下总结:

1、 认真备课

本学期本人在总结了上一学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出新颖的教学教法,精心设计,写出切实可行的备课教案,并坚持做到超前备课,在上课前再进一步认真熟悉,做到熟记教案、熟记每节重点、难点和考点,然后上课。这样就能够做到上课游刃有余,机动灵活,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2、认真上课。

本人在本学期严格做到了按时上课从不迟到,从不早退,认真组织课堂,上课严格要求学生,精讲多练,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把握住“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针对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本人加大了对试题的研究,通过对考点的分析,进一步挖掘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讲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本人还加强了电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本人从这一学期末,已经着手课件制作的进一步学习研究,把多媒体真正引入课堂。

3、认真批改作业

本人一丝不苟的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从不马虎,从不应付了事,并且积极做到了及时批改,及时发放,从不会因为其他工作忙而耽误了批改。从而保证了作业反馈的及时、准确,确保了作业的实效性。

4、认真进行单元过关测试

本学期单元过关测试,均做到了认真的全批全改,认真做好记录,积极做好分析,总结出整改计划,做好详细认真的讲评,使反馈矫正做到有理有据,并把知识面拓宽到最大,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最大的提高。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本人又针对此次测试的难点和疑点作进一步的检测,以作好讲评反馈工作,确保不留问题到下一单元。

5、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教研

本学期曾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通研教材、讲评课达标讲解、优质课评选等各项教学教研活动。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的取得工作成绩是本人积极努力的结果,但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总之,本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以期望取得更大的成绩。

2020-2021上学期小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早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高一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结束之际,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对这一学期教学工作做一份总结,总结这一学期学生以及自己教学的情况。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高一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教学工作总结栏目!

20XX-20XX学年高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高一77班、87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学期的时间过得是忙忙碌碌,但感觉很充实,也有一些收获和感受。自己在业务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师德品质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学期的情况。

思想觉悟方面:

1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注意与同事搞好团结

2加强师德修养,严格约束自己,创建和谐课堂,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做好教书育人

教学常规方面:

一、研究教材

教材是素材,教学时需要处理和加工,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依据课程标准,大胆创新,灵活使用教材,对重点内容进行适量的补充。

二、精心备课

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三、组织课堂

利用四环节目标导学,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努力使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作业少而精,注重层次。

四、落实双基

1、要弄清概念,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其表示方法。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外延就是它所表达的对象。

2、牢固掌握定理、公式和法则。对重要的定理既能用文字语言叙述,又能正确地用图直观表示或用数学符号语言准确表达;对定理、公式和法则做到正确地运用、不混淆、不错用;

对某些公式既能正向运用又能反向运用,能灵活地进行公式变形。

3、重视运算技能的过关。运算技能的强弱是对运用算法的熟练程度的反映。克服书写不规范、表述跳跃步骤而丢分的现象,严格遵循运算法则,消灭错误类比或杜撰法则产生的错误。

五、讲究时效

1、限时训练。平时模拟练习时留意各题用的时间,考试时遇到难题时不宜停留太久,应该先放放,做完后面的题再回头攻克难题。并留些时间检查。

2、仿真训练。考前做几套仿真模拟试卷。模拟练习时做到独立专心作答,并控制时间。

3、练习旧题。把近期的专题训练卷、月考卷和模拟卷整理好,浏览一遍旧题。再订正过去的错误,重做没有做好的题。总结同类问题的最佳解法。在做旧题中反思提高。

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1、要有估算的意识并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估算可以预测结果或结果的范围,有助于探明解题思路或判断解答是否有误。。

2、要有检验的习惯并掌握一些检验手段。及时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一些失误。如:求出概率的值应在0-1之间

3、要掌握常用的数学方法并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例如:建模思想、整体与部分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

教学教研方面

1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工作,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四环节目标导学教学模式,及时调整、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积极参加举办的校本培训。《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堂》、《学案编写》、《课改进行时》、《问题引领课堂》了解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研究、了解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动态、虚心向优秀的教师学习、请教。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

这是我对一学期来教学的总结,也是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倍努力,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改正自己在教学上的错误方法,努力探索,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XX-20XX高一数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8)班和(9)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高一数学不管是内容的编排还是教法要求都比较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工作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上虚心向同行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我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

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其他备课组长和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四、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的竞争压力,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从以下两个方面上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对此,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通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五、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课本习题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按时交作业,并做到及时批改,全批全阅。练习册上的习题有选择性,针对课本内容重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2020—2021上学期小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早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