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京残奥会热点人物素材。
近期,第16届残奥会在日本东京举办比赛,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训练当中的困难,他们的运动的姿态和精神激励了更多的残疾人去积极面对生活,也为更多健康人输了榜样,关于东东京残奥会都有那些热点人物素材?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东京残奥会热点人物素材”,供您参考。
关于东京残奥会热点人物素材(一)
参加东京残奥会的中国选手中,年龄的56岁,有些运动员已经为此坚持了20多年。54岁的轮椅乒乓球运动员张岩已是第五次参加残奥会,曾夺得过两枚金牌。尽管巅峰状态已过,但他没有放弃,这五年他更加努力,为的就是能再次站在残奥会的舞台上。失去双臂的游泳运动员王金刚,在伦敦残奥会和里约残奥会上获得两枚铜牌,这一次,他渴望新的突破。张岩从2000年开始进行轮椅乒乓球的正规训练,21年来他从未松懈,转动轮椅的左手上布满老茧,而这些老茧也是换了一层又一层。张岩说,年轻的时候就是一门心思冲击金牌,现在是享受比赛,享受乒乓球给他带来的自信和快乐。
关于东京残奥会热点人物素材(二)
王浩:希望站上残奥会领奖台
8月23日,第16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宣布,女子轮椅射箭运动员周佳敏、男子田径运动员王浩将担任东京残奥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王浩曾获得2017年、2019年世界残奥田径锦标赛跳远金牌。本届残奥会他将参加男子T46级别100米短跑、跳远以及4×100米男女混合接力等项目的角逐。
26岁的王浩天生右小臂残疾,2009年他从盘锦来到沈阳开始接受专业体育训练,2014年,19岁的王浩迎来了自己代表国家队参加的首个洲际大赛——仁川亚残会,在这次比赛中,王浩大放异彩,在所参加的四项比赛中他先后获得男子100米、200米、400米三个项目的金牌。
随后的几年,王浩的成绩非常稳定,2017年残疾人田径世锦赛得到跳远冠军;2018年亚残会拿到五枚金牌,破四项亚洲纪录,4×100米接力破世界纪录。2018年,王浩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就读,边学习边训练。
在本次东京残奥会上,王浩将参加男子T46级别100米短跑、跳远以及4×100米男女混合接力等项目的角逐。他说希望能在领奖台上升起中国国旗,奏响中国国歌。
关于东京残奥会热点人物素材(三)
没有手臂,训练、比赛时,何军权只能用头撞击电子计时板,头部经常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头上的血痂从来没有消失过。在雅典的一次赛前训练中,由于触壁过猛,竟撞破头皮,鲜血染红了身边的池水。
出色的表现为何军权赢得了众多的荣誉。他先后被授予"特等劳动模范"、"特别贡献奖"、"无臂英雄"、"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20xx年12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20xx年3月,在当年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评选中,何军权当选为年度最佳残疾人运动员。
gz85.COM精选阅读
东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们背后的故事
东京奥运会结束后不久就迎来东京残奥会,残奥会顾名思义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很多运动员虽说身体残缺但是他们心里比任何都强大,那么你们知道残奥会运动员们背后的故事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们背后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们背后的故事——50米自由泳马佳(一)
东京残奥会女子50米自由泳S11级(视觉障碍)决赛重赛中,中国选手马佳以29秒20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李桂芝以0.52秒之差获得银牌。时隔两天,两位中国姑娘重新包揽这个项目的金银牌,即便是重赛也没有阻止她们争金夺银的霸气。
就在两天前,马佳在该项目决赛中以29秒46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刷新世界纪录,李桂芝紧随其后获得银牌。不过就在比赛后不久,两位选手的金银牌被取消,该项目的决赛需要重新进行,原因是是荷兰选手投诉自己被中国运动员碰撞,从而被迫改变了游泳方向。
当决赛重新开始,第3道的马佳和第5道的李桂芝从出发之后就一路领先,延续着此前的好状态。马佳更是又一次刷新了世界纪录,将自己在两天前游出的成绩进一步提高。
1998年出生的马佳是石家庄人,23岁的她第一次参加残奥会。马佳患有先天性视力残疾,尽管她从不曾看到过这个世界的样子,但是她也从来都没有让自己沉沦在黑暗的世界里,反而从小就比同龄孩子都更加成熟、更加懂事。12岁那年,马佳在当地一次参加人运动员的选拔活动中被盲人门球队教练看中,但是因为年龄和身体等各方面的因素,她并没有从事门球运动,返回学校继续读书。两年后,马佳再一次参加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被召进省残疾人游泳队,这是当时的她从未触及过的项目,克服了训练初期的恐惧,马佳在教练的指引下正式成为了一名游泳运动员。
日复一日的训练自然是枯燥且辛苦的,尤其是对于盲人运动员来讲,难免经常出现磕磕碰碰,身上的伤疤也是一茬又一茬。只有十几岁的马佳就这样咬牙坚持着,直到2013年的全国残疾人(22岁以下)游泳锦标赛,她第一次站在了正式比赛的赛场,一举赢得了S13级50米、100米、400米自由泳和100米蛙泳、仰泳五块金牌。那一年的马佳,只有15岁。后来,马佳在各项国内赛事中越来越突出,直到她进入到国家队,来到了东京残奥会。
李桂芝比马佳大5岁,她在本届残奥会上还获得了一枚女子100米仰泳S11级的铜牌。早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李桂芝就开始了自己的奥运之旅。李桂芝的双目失明是因为家族遗传,和马佳一样,她也是自幼双目失明,2008年开始学习游泳,她有着很强的悟性和毅力,很快就学会了非常规范的泳姿。2012年,李桂芝在女子S11级50米自由泳中获得银牌,在女子S11级100米自由泳中获得铜牌;4年后的里约残奥会,李桂芝在女子50米自由泳S11级比赛中以创造世界纪录的成绩夺金,此外还在女子100米自由泳S11级比赛中获得一枚银牌。
命运虽然夺走了两位姑娘的光明,但是她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演绎着精彩的人生。就算是决赛要重新上演,她们也没有让金银牌旁落。
东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们背后的故事——乒乓球运动员刘静(二)
东京残奥会第四个比赛日。中国残奥代表团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刘静经过连续作战,战胜多国选手,摘下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W1-2金牌,蝉联四届残奥会女子单打WS1-2冠军!
今年33岁的刘静出生于徐州市邳州市农民家庭,现为中国和江苏残疾人乒乓球队队员,南京财经大学大专学生,也是镇江恒达包装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
刘静十个月大时就被儿麻病魔击倒,独立行走、上学都成了问题。到她六岁时,万般无奈的父母只能将其背到邳州市“希望之家”,盼望孩子在得到照看的同时,学点文化。
令家人意外的是,刘静入学后不仅学习很用功,课余时间还痴迷上了学校的乒乓球桌,一有空就霸着台子打乒乓球。日也打、晚也练,对运动的喜爱和不轻易服输的劲头,被教练衡新看到,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队中。
从此,刘静练得更加带劲,由于长年蹲坐在轮椅上打球,以致腰部老伤复发。有一年,光手术她就做了五次。可是,一回到学校,她又捡起球拍舍不得放。
作为江苏残疾人乒乓球队中伤残程度最重的女队员,她不仅顺利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还和同批队员一起,入选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走上系统的训练之路,并逐渐在国内、国际赛场摘金夺银。通过数年征战,她在2008年前首次攒足残奥会所需积分和排名。
2008年9月,万众瞩目的北京残奥会上,刘静一举获得女子TT1-TT2级单打、TT1-TT3级团体两项冠军。伦敦残奥会她再获女子TT1-2级单打金牌、TT1-3级团体金牌。
这些年,她在国内参加了所有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的残疾人乒乓球比赛。这样的行程、这样的战绩,就是对一个健全人运动员来说,也是十分辛劳和突出的;更何况还是一个从腰部以下即瘫痪的重残姑娘呢。她所承受的不便是健全人难以想象的,她也因为超人的意志获得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江苏省残联为帮助刘静解决后续保障问题,联合镇江市残联为其落实了工作单位,还帮她请了装修工程队。如今,这位残奥冠军在镇江的小家不仅温馨,还是完全无障碍标准的。
国家和社会的认可,成为刘静运动征途上的不竭动力。“是乒乓球弥补了我的人生缺憾!”2021年的夏天,这位轮椅上的乒乓球手再次激情满怀地踏上东京残奥会的征程。
东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们背后的故事——乒乓球运动员冯攀峰(三)
中国残奥代表团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冯攀峰经过艰苦作战,以3-2战胜德国队选手,夺得男子TT3级单打金牌。这也是冯攀峰摘下的第四枚残奥会乒乓球男单金牌,再次实现该项目的卫冕,成为残奥会乒乓球男单项目“四冠王”!
冯攀峰1989年出生于徐州市邳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儿麻后遗症导致他双下肢瘫痪,不仅给这位浓眉大眼、长相英俊的帅小伙带来生活上的很多不便,也形成了他内向、低调、好静的性格。1995年他来到邳州希望之家读书后,乒乓球让他逐渐乐观、开朗、坚毅、刚强起来。
冯攀峰是江苏省残疾人乒乓球队中残疾程度最重的一位男队员。教练说,在训练中,他曾多次从轮椅上翻倒在地,手掌和膝盖无数次被擦破,手臂也常常练得酸疼无比,吃饭都费劲。但他始终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尤其到比赛时,常常与平日判若两人——能拼、敢打,韧劲十足,且反应敏捷,应对极快,遇到再强对手也不轻易服输。
通过教练的精心指导和自身不懈的努力,这位右手横拍、正手反胶、反手长胶的队员在很短时间,即在国内和国际残疾人乒乓球比赛中崭露头角。
2008年北京残奥会,冯攀峰一举获得男子TT3级单打冠军、团体季军。2012年参加伦敦残奥会,获男子TT3级团体、单打两项冠军。回国后,他与相恋多年的同队、同乡、同校运动员顾改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2016年里约残奥会,他顽强作战,再次获得TT3级单打和团体2枚金牌。
东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们背后的故事——游泳运动员李桂芝(四)
常熟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李桂芝出生于1993年7月,视力残疾一级,是中国和江苏省残疾人游泳队队员。现为江苏东盾木业集团有限公司员工。2009年入选江苏省残疾人游泳队。她在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相继摘得了女子SB11级100米蛙泳,S11级50米、100米自由泳和S12级100米仰泳“两金两银”,成为江苏省第一位在该项赛事中夺冠的盲人游泳运动员。2012年伦敦残奥会,她获女子S11级50米自由泳银牌和女子S11级100米自由泳铜牌,实现了常熟残奥会奖牌零的突破,并成为第一位夺得残奥会奖牌的苏州运动员。
今年5月8日,李桂芝与国家残疾人游泳队队友一起前往昆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训练。日前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游泳馆见到她时,她正在进行恢复性训练。“虽然高原缺氧,有点喘不上气,但你咬牙坚持下来后,明显能感觉到肺活量增强了,耐力也提高了。”她说,“肺活量和耐力增强后,游泳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前面快、后面慢,速度提上去了。”在今年3月游泳队进行的队内测验中,她100米自由泳的成绩达到了1分08秒,不仅比她之前最好成绩提高了2秒,更在当时的世界排名中名列第二。不仅如此,她50米自由泳的成绩也提高了0.01秒,100米仰泳比她在2015年全运会游出的成绩快了3秒多。
对于这座游泳馆,李桂芝并不陌生。从2015年11月3日起,她就在这里集训。之前,她在这里备战过2015年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2014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2012年伦敦残奥会。
在这里,她每天要进行两堂训练课,上下午各一堂,上午的训练从10点到12点,下午从4点到6点。其中,每周一三五下午是陆地训练,内容包括跑步、腰腹力量等训练,每周二四六下午进行水上训练,项目有“短间歇”和“包干时间”等。以李桂芝的主攻项目50米自由泳为例,“短间歇”是指游完第一个50米后稍作休息再游下一个50米,不过,休息的时间很短,每次只有5秒钟。“包干时间”则是要在泳池里来回不间断地游上20次,整个过程必须在教练规定时间内完成。
李桂芝说,备战的这段日子想明白了6个字:“我要练”“要我练”。4年前备战伦敦残奥会时,感觉是教练“逼”着练,自己并不想练,但现在是自己想练,很期待比赛。虽然在主攻项目上国外选手给她造成了不小压力,但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她始终坚信自己能游得更好。
展望里约,李桂芝表示,不会让伦敦残奥会50米自由泳决赛时,与冠军相差0.07秒、与金牌失之交臂的遗憾重演,对参加的每一个项目,都会全力以赴。能拿第一绝不拿第二。
东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们的励志故事
虽然命运绊脚,有一些人他们没有服输,训练虽然坎坷,但是他们弯道超越,残奥会中国健儿们用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没什么不可能”,无论是否夺冠,上场即是强者,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们的励志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们的励志故事(一)
“我只有一条腿但我与你们一样,坚强地站着”他是“单腿骑士”梁贵华,4岁时因意外左腿肢体残疾,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梁贵华学会了游泳和骑自行车,17岁时,他被教练选中参加残疾人体育运动,18岁开始学习专业自行车,2012年伦敦残奥会梁贵华打破世界纪录获得金牌里约再次卫冕东京残奥会,他将出征公路个人计时赛等多个自行车项目比赛,“我们不能改变命运给我们的不幸但我们可以改变对生活的态度积极一点,乐观一点,生活的路可以更宽广我只有一条腿但是我与你们一样,坚强地站着”
东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们的励志故事(二)
“今天,我改变了自己”,出发时紧紧咬住毛巾维持姿势接近终点时因没有双手,只能以头触壁,看到成绩后他兴奋得使劲儿往上窜,伦敦残奥会男子S6级100米仰泳比赛,郑涛打破世界纪录和残奥会纪录夺得金牌,“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我改变了自己”,郑涛小时候因遭电击不幸失去双臂,2004年,他经人推荐开始接触游泳,“游泳让我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后来渐渐拿到一些成绩,我面对别人的时候没那么自卑了”,东京残奥会他将再次出战游泳项目比赛
东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们的励志故事(三)
“我不懂什么是举重,但我想试试”7岁时,谭玉娇因病失去了最基本的行走能力但她不想人生就此在自卑中度过,当被举重教练一眼看中时,谭玉娇冷静而坚定地说:“我不懂什么是举重,但我想试试”伦敦残奥会谭玉娇因伤病以一枚银牌,结束自己的第一次残奥会征程,里约残奥会,她摒弃杂念再度出征,获得女子举重67kg级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谭玉娇流泪了,东京残奥会谭玉娇将再次出战举重项目比赛,“举重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举重,我甚至不能想象自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东京奥运会奥运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
东京奥运会已经来到32届了,奥运会上是比较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谁更强,更是要表达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这也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走上国际的舞台,关于奥运精神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京奥运会奥运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京奥运会奥运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一)
奥运精神是什么呢?奥运精神是一种拼搏,战胜自我的精神;也是一种选手参与,合作的精神;更是一种科学研究和进取的精神。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在学习上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
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的一声枪响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为我们祖国争得了荣誉.在那以后,女排获得三连冠,后又两次夺冠,令我们鼓舞.记得20xx年的雅典奥运会,我和爸爸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很多场比赛,中国健儿们再一次实现金牌榜的突破,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体育强国,五星红旗一面又一面地升起,国歌一遍又一遍地奏响,多么荣耀。记得很多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国歌奏响的那一刻,他们都把右手放在胸前心脏的地方,这是把祖国放在心中,祖国的荣耀高于一切。刘翔在田径场实现了突破,获得冠军,引取世人的关注,这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亚洲人,黄种人的骄傲.跳水队员又计划在自己的家门口实现突破,成为一支继NBA之后的又一支梦之队。……,这些荣耀举不胜举。
这些荣耀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不仅是辛勤的汗水。自强不息,勇于拼搏,战胜自我的精神。更说明了祖国经济的强大,科研实力的增强。为了祖国的荣誉,奥运冠军不息牺牲生活中常人所有的乐趣,休闲和享受。记得记者在采访奥运体操冠军莫会兰时,她说,为了训练,拿冠军,她根本没有和小朋友玩的时间,孩子们的很多游戏和娱乐她都不会,她不会跳橡皮筋,还不会……。为了做好一个动作,运动员们可能要重复上千次万次;为了能战胜对方,运动员们必须先战胜自己,必须超越自己;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必须做很多附加练习;为了提高成绩,教练员们必须精心设计训练方案,必须进行科学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指导训练,必要时还需改变设置。这些也需要经济支柱。
在学习上我们要发扬奥运精神,学习奥运健儿,为了成绩进步,为了将来能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祖国的荣耀,我们要用奥运精神来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战胜自我,不断前进,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学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而不懈地努力。
东京奥运会奥运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二)
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什么?是“自信、自强、自尊”。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我要学习的,正是这种“自信、自强、自尊”的精神。自信心的缺乏,使我丧失了许多机会。记得当初考专升本时,我的志向是华东政法学校的法律专业,然而,就在考试前夕,我退缩了,我可以吗?我真的能够考上吗?正是由于自信心的缺乏,我未能如愿以偿。但我不气馁,我要向奥运健儿学习,要学习女排运动员那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伟大出于平凡,细节显示素质。学习奥运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行动。摘金夺银的奥运健儿,毕竟是少数,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然而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创造奇迹,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拼搏和创新。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关键在一个“新”字,要研究新问题,即使是老问题,也要力求拿出新办法、新点子、新举措。要处理好求实与创新的关系,只有踏实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旧瓶装新酒”,应避免无谓的花样翻新。突破陈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学习发杨奥运精神,就要学习他们勇于奉献,甘于寂寞,乐于付出的精神.奥运会是短暂的,但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永恒的;赛场上的胜负是暂时的,但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永远的 。
东京奥运会奥运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三)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早已落下帷幕。奥运会虽然结束了,奥运精神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在英国运动员德里克雷德蒙德的身上,我看见了“坚持”的精神。1992年罗马奥运会上,他参加了400米跑。在半决赛中,他跑了250米后腿伤复发,重重地跌到在跑道上。别的运动员纷纷从他身旁跑过冲向终点。救护人员准备把他抬上担架,可他推开救护人员,忍着剧痛站起来,泪流满面,一蹦一跳地向前跑。比赛结束了好长时间,雷德蒙德才跑到终点。全场沸腾了。不管成绩如何,坚持就是胜利。全场观众自发的站了起来,为这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的运动员鼓掌。我们也要学习雷德蒙德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激励我们向前的永恒动力!
不管在那一届奥运会上,奥运精神都代代相传。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南非选手“独腿女侠”纳塔莉杜托伊特在女子游泳上10公里马拉松比赛中,将左腿的假肢去掉,仅用一肢右腿游完了全程,成绩排名第16,仅比冠军落后1分22秒2,比最后一名领先12分8秒多,这个成绩让很多健全的运动员惊叹不已,也让全场的观众对她万分钦佩。她是一位残疾人,却和健全人一起比赛,这不是一种超越吗?
这些感人的画面,一定会留存在所有人的记忆中。我相信,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不仅仅是这些画面,还有他们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
东京奥运会奥运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四)
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竞技盛会;它吸引我们的,也是其长盛不衰原因,更是其象征人类美好愿景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给我们带来许多正能量的启示。
首先,自我挑战和对生命的尊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启示我们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必须向自己挑战,战胜恐惧和怀疑、懒惰和坏习惯等人性的弱点。同时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启示我们尊重规则、尊重生命。
其次,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拥有完全自信和战胜一切挑战的强大动力。
再次,和谐的人生哲学。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
”奥林匹克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使人们身体与心灵得到完满的和谐;这种和谐,不仅是每个个体,还是每个家庭、社会、国家甚至整个人类世界梦寐以求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