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这些知识需要了解

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这些知识需要了解。

春节假期未出现明显反弹,说明本轮疫情已近尾声,但不代表新冠病毒彻底消失。那么,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您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这些知识需要了解

1月31日,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疾控动态”发布文章,就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相关情况进行介绍。文章指出,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

CH.1.1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

文章指出,CH.1.1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新增多个突变位点,增加了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时,新增的一个突变位点(L452R)曾经是德尔塔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突变位点也存在于许多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中,如BA.5.3和BA.5.1.3等。

2022年11月至今,CH.1.1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株中占比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4周,CH.1.1在美国流行株的占比为第五位,仅次于XBB.1.5、BQ.1.1、BQ.1和XBB变异株。

未见CH.1.1变异株致病性增强,仍需继续关注

文章介绍,目前,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

CH.1.1已在全球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

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显示,CH.1.1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首次采集发现。近1个月,CH.1.1及其亚分支在全球序列数占比超过6%。截至2023年1月30日,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在英国近一个月内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约为25%。

我国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中和抗体对CH.1.1有一定交叉保护作用

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如何面对CH.1.1?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


2023年春节是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的第一个春节,疫情防控牵动着许多人的心。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春节期间,防控工作平稳有序,“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春节期间,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我们担心的广大农村地区为什么没有再次出现感染高峰?

本轮疫情在春节前基本已实现“三个过峰”,即渡过了发热门诊高峰、急诊高峰和重症患者高峰。据疾控中心分析,本轮疫情在去年12月下旬达到高峰,其后不断下降,各省走势基本相近,城乡也基本同步。门(急)诊人数、在院重症人数、在院死亡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至今年1月下旬全国整体疫情已降低至较低水平,医疗救治压力进一步放缓。

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扛住了压力。春节期间,发热诊室诊疗量处于低位,初一诊疗量最低,随后有所回升,但仍低于节前诊疗量,减少40%左右,与12月23日的峰值相比下降94%。1月27日,基层机构普通门急诊诊疗量203.6万人次,与节前1月20日相比减少近三成。从一连串数字中不难发现,春节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运行稳定,能够满足群众就诊需求。

当前,我们仍在筑牢免疫屏障。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数场发布会部署任务,相关部门持续做好服务保障。春运启幕后,广大医务人员和各行业工作者坚守岗位、夯实防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通过五级书记抓防控持续压紧压实责任,紧盯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加快推进在医疗资源、药品等方面补短板,以及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引导,共同织密了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网。

春节假期未出现明显反弹,未发现新的变异株输入,说明本轮疫情已近尾声,但不代表新冠病毒彻底消失。当前新冠疫情还存在不确定性,不能掉以轻心。

眼下春运尚未结束,各大车站、机场“人人人人人”的场景也见证了返程的火热,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依旧重要。农村仍然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等还需要格外关注。与此同时,随着出入境人员增加,疫情流行趋势和病毒变异等情况具有不确定性,仍需持续开展监测。

春节黄金周,出行、旅游、消费、娱乐等领域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这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信号,再次说明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

近三年来,我们对新冠疫情严格实行“乙类甲管”,是正确的选择,经受住了多轮病毒变异的冲击,最大限度降低了重症率和病亡率,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实施“乙类乙管”赢得了宝贵时间。

晴天修瓦,雨天不慌。现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层面仍然锚定“保健康、防重症”目标,个人则还要继续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此才能促进疫情平稳可控,给经济回暖升温以空间。曙光就在前头,坚持就是胜利,只要我们顶住压力、练好内功、站稳脚跟,定能延续春节期间“开门红”,力保全年发展“满堂彩”。

GZ85.com扩展阅读

【最新】高校返校前做核酸检测需要注意的一些知识


目前是各高校准备开学的返校的阶段,为了控制疫情,学校都会要求学生进行核酸检测,提供核酸检测报告才能够进入校园,也是为了防止疫情的传播,那么大家知道关于做核酸检测需要知道的知识有哪些吗?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高校返校前做核酸检测需要注意的一些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一】核酸检测需要做几次,多长时间出结果?

核酸检测都是做两次或两次以上才能保证其准确度更高。

一般情况下,都是首次做完后 24-48小时出结果,首次的结果出来后,即可做第二次检测。

【二】去医院做核酸检测需要带什么证件?

做核酸检测一般都需要带身份证。

被检测人员请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出示健康码,有序排队领取体检条形码,间隔距离至少1米以上,采样完毕,立即离开,避免人员聚集。

注:去医院做核酸检测没带身份证的话,一般可以用其他证件(户口本、医保本及医保卡、市民卡、出生证、护照、港澳台证等)挂号进行核酸检测,具体情况要看各个医院机构的规定。

【三】做核酸检测前需要注意什么

检测前:做核酸检测前2小时尽量避免进食,以免引起呕吐;采样前30分钟做到不喝饮料(包括不喝水)、不吸烟、不喝酒、不咀嚼口香糖等;临检要减少吞咽动作,不做清嗓子(例如咳痰吐痰)动作。检测者需要正确佩戴口罩,检测前取下口罩,检测后立即戴好,可准备一个备用口罩,污染后方便随时更换。

检测中:在采集口咽拭子时被检测者头后仰,张口发出“啊”音,有助于暴露咽喉,但过程中会出现刺激性干咳、恶心、呕吐等症状,被检测者可配合采集人员尽量放松、深呼吸;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鼻部酸痒感,刺激打喷嚏,可立即用纸巾(提前备好)或手肘遮挡;

检测后:采集后立即离开采集地点,避免在采集地点周围吐痰,呕吐。核酸检测前后都需要注意手部卫生,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或免洗酒精擦拭双手。

另外为了能提高效率,可提前准备:由于医护人员防护严密,可能听不清讲话,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效率,请务必一定带好身份证或户口本,核酸检测凭证,佩戴口罩(最好戴两个,其中一个备用),带包纸巾(采集可能引发不适流泪)。

【四】核酸检测前可以抽烟吗?

不可以。

进行核酸检测之前,医生或者是相关工作人员会建议,检测前半小时最好是不要喝酒、抽烟以及口香糖,因为这些物质中含有一定的有害物质,而核酸检测一般是通过口腔或者鼻腔,用拭子采集咽部的分泌物,来进行检测。

要是核酸检测前半个小时患者抽烟,那么会使得咽部分泌物增多、咳嗽、吐痰,使得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

除了不可以抽烟之外,前半个小时不可以嚼口香糖、喝酒以及避免进食等,注意个人防护,带好口罩,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回家之后做好消毒。

315消费者权益日 关于消费者权益知识你了解多少


作为消费者,你有遇到过消费侵权吗?在你的权益在受到伤害,你会怎么办?该如何正确处理这种问题,下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整理有关消费者权益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时间为每年的3月15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消费者权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提振消费信心”。

315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

开始时间:3月15日20:00

结束时间:3月15日22:00

播出时长:预计120分钟(2小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33届“3·15”晚会将于2023年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现场直播。今年“3·15”晚会的主题是“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

今年“3·15”晚会将由陈伟鸿、谢颖颖、张琳、王冠主持,并在央视财经和央视频客户端、央广《经济之声》进行同步直播。

消费者享有哪些权益

消费者的权利主要包括:

(一)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二)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三)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四)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五)获取赔偿权:消费者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六)结社权: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的权利。

(七)获得相关知识权: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八)受尊重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

(九)监督批评权: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同时,消费者有权投诉,也有权举报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消费者如何维权

(一)线下实体店

1、与商家沟通:如果消费者买了有问题的商品,可以先与商家协商解决。

2、拨打12315投诉电话:如果消费者与商家沟通以后,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可以拨打12315投诉电话。

3、登录12315投诉官方网站反映情况。

4、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消费者可以向当地的行政主管部门反映自己遇到的难题。

(二)线上店铺

1、网站投诉:各个大型购物网站有自己的客户服务部门,处理各种交易纠纷。消费者可向网站提供购买的商品的照片、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相关信息,进行投诉或举报。如果涉及刑事犯罪嫌疑的,各个大型购物网站还应向公安机关及时反映情况。

2、网上报案:一旦遇到网购诈骗,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为避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已受骗的消费者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请求公安部门去查封网站和骗子的手机电话及银行账号。消费者可向各地公安局网监处报案,也可电话报警。

3、消协投诉:与普通商品一样,网上购物的商品发生消费纠纷,也可向省、市消协投诉。维权热线:12315。

对于网上购物存在的风险,提醒各位消费者,要尽量索取购物凭证或者保存相关证据,网上购物的实际经销商大多数是外地公司,收货时要留意查看票据的公章。如果已购商品发生纠纷,应按属地管辖原则,向票据盖章单位所在地的有关部门投诉。

消费者维权需要用到哪些资料

1、购物小票、保修单、发票、纸质或电子版合同。

2、录音、录像。

3、网购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网页公证保存。

4、加盖公章的旅游行程表、计划书。

5、加盖公章的消费清单。

切记:消费者在购物时千万不要忘记索要发票并予以妥善保管。

关于八卦节的知识


    很多时候生活都需要一些有趣的边角料来填充生活,这就是为什么网友喜欢八卦的原因了,那么你知道八卦也是有八卦节的嘛?你又知道八卦节的哪些知识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关于八卦节的知识”,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关于八卦节的知识【篇一】

    对中国人来说,8月18日,“发要发”,绝对算个好日子。不过,对于众多网友来说,8月18日有另外一层含义,他们把这一天称做是“八卦的节日”,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论坛中那无所不在的818。纵观各大论坛,基本上都有“娱乐八卦”这样的版块,而在这样的版块中,聊什么都可以,因为在广东话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处说说,传播话题。818发音与“八一八”相同,是八卦论坛帖子中的标志性标题。在818的引领下,没有什么话题不可以被讨论。

    天涯网的“娱乐八卦”版从明星名人的绯闻、趣事到普通网友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简直是一应俱全,历来是“好事”的网友的聚集地。就像一个网友所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八卦满版的818这个,818那个,从曾经的一头雾水到现在的运用自如,818,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甚至我们的骨髓……从开始的8明星,到后来的8JP、8小三、8邻居同学同事,再到现在的无所不8,真的是生活无处不八卦”。

    在网友们眼中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八卦,缺少的可能只是一双发现八卦的眼睛和一张传播八卦的嘴(或者是敲键盘的手),所以每年的8月18日被网友称为“多么美好的日子”,“818,让我们在今天彻底八卦一回吧!不八卦不成活,不八卦不疯魔;男人女人八吧八吧不是罪;哥八的不是卦,是寂寞……”。

关于八卦节的知识【篇二】

    一说:在粤语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处搬弄是非、饶舌。娱乐新闻和狗仔队为了吸引读者,到处挖掘明星的隐私广而告之,所以,这样挖出来的新闻被称为“八卦新闻”。

    另一说好像追溯得更远,更能体现八卦精神:“八卦杂志”的称号由来是早年香港书刊发行时,封面上极其清凉养眼的照片会在重点部位加贴八卦图,类似马赛克效果,这类报道明星私生活内容的杂志由此得名,“八卦”一词,甚至从名词衍生出形容词和动词。

    还有一说说民国时期某些茶馆为了增加生意,在馆外墙上按八卦形状贴放各种小道消息,八卦之称由此而来。

    为什么要叫八卦呢?

    1、易经有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香港八卦杂志的创办人,认为世界上纷纷扰扰的小道消息,其中大多是源自于男(阳)女(阴)间的恩怨情仇,好比阴阳衍生出八卦一般,故名八卦杂志。

    2、台湾演艺圈以“八卦”表示外国的gossip一词,应该是由台湾艺人曹启泰开始当时他用这个词应该是“八婆”一词的演变。

    3、八卦这词的由来也蛮好玩的,久而久之就把八卦当gossip的代名词了。

    4、八卦是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

关于八卦节的知识【篇三】

    生活无处不8

    在粤语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处说是非、饶舌。而天涯网的“娱乐八卦”版从明星名人的绯闻、趣事到普通网友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简直是一应俱全。

    在网友们眼中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八卦,缺少的可能只是一双发现八卦的眼睛和一张传播八卦的嘴(或者是敲键盘的手)

    自娱自乐送祝福

    “谨代表……在一年一度的八卦节到来之际,祝所有八公八婆八姐八妹八兄八弟节日快乐,对去年一年中大家的表现表示肯定,望诸位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八卦素养,发挥带头作用,为建设新八卦事业而努力奋斗。”网友们对这个“非常娱乐”的节日很有热情,纷纷“发来生日祝福”,“818日说18,18必须818。你8我8大家8,8来8去818”,诸如此类的“八卦理论”比比皆是,还有网友借此节日对天涯八卦版带来的“巨大贡献”给予肯定,“首先最大滴贡献就是,乐!非常乐!!好多同学的帖子都好喜感……比看电影还带劲!其次是普及知识……来八卦之前,俺们都不知道兰陵君是谁,前几天看了个帖子,才开始对他无比仰慕……”

    除此之外,网友天湛还创作了主题歌曲《听,八卦的声音》,套了《听海》的音乐,供网友们娱乐。

    八卦节更八卦

    平时有事没事网友都喜欢来八卦版“818”,昨天恰逢八卦节,网友们的热情更是有增无减,仅昨天上午就有数十个新帖“818”——比较温馨可爱的《818大家小时候受到的皮肉之苦》,“小时候磕到过炒锅的边边,后来发现磕到的地方有点僵,妈妈每天没事就给我揉啊揉啊现在一点都看不出来了,我最爱我妈妈了”“小时候踩到钉子上,爸爸抱着我跑去医院的情景居然还记得,很想念远方的爸爸妈妈”;比较惊悚的《818当年把你吓到最惨的恐怖片,吓到什么程度?》,“小学5年级时看了第一部恐怖片《山村老尸》,吓得躲床底下去了……后遗症6年”“当年看了午夜凶铃导致本人一个月不敢上WC,一看到头发就想起贞子”……比较搞笑的《开贴818此销魂的女同学,吹牛冠军非她莫属》,“她说:也没什么啦,就是妈妈爸爸都是生意人,有个几亿家产的那种。但是我比较低调,你不要到处去说哦”……此外还有《818那些风中凌乱的明星爆炸头、卷毛头造型》、《818这个是谁啊,比LCC帅多了啊!》、《818男人们做过的那些犯贱事儿》、《大家来818中国最受欢迎的企业和艺人哈》……简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八。

    网友最爱818

    “818”是八卦版块最常见的标题,在这个网络娱乐时代,一些颇富娱乐精神的网友最喜欢的就是“818”,至于8什么内容,那完全是“有主题8,没有主题创造主题也要8”。

    有些是“有的放矢”,就像前晚香港举办群星赈灾晚会,昨天就有人《818“817香港赈灾晚会”里面的明星谁最低调!》,还有些就属于“没事找事来8”,比如《请大家818今天在办公室干的事情呢》《818你一气之下意气用事拉黑了的人,后来又想加回来的,你加了吗?》。其实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只要无伤大雅、只要不伤及他人,我们就尽情地去网上找志同道合的“同道中人”就同一件事八的不亦乐乎吧!

关于八卦节的知识【篇四】

    一群热衷讨论明星“花边新闻”的网友,为了发扬娱乐精神,将每年8月18日定为“八卦节”。在粤语中,“八卦”的本意就是饶舌。据说早年香港书刊封面上极其“清凉”的照片会在重点部位加贴八卦图,类似马赛克效果,这类报道明星私生活内容的“八卦杂志”由此得名。而如今“八”成为一种大众娱乐精神。内地娱乐论坛和贴吧中,如帖子带有“818”或“八一八”的标注,就被打上“花边新闻”的烙印。发布这些娱乐消息的网友则被称作“八公”或“八姐”。

    8月18日,这个透着吉利气儿的日子再也不只有“发一发”的意思,它还是网友自发兴起的新潮有趣的“八卦节”,热衷讨论名人、明星“花边新闻”的网友在这一天发扬他们的娱乐精神。记者昨日看到,内地网友热衷讨论娱乐新闻的三大阵地——天涯“娱乐八卦”、猫扑娱乐论坛和百度贴吧,许多“八公”“八姐”对明星八卦展开新一轮娱乐大讨论。

    27条名言蔡康永被网友称赞“好酷”

    美国留学,有着良好学历背景的蔡康永,歪打正着进入演艺圈,坐镇《康熙来了》人气飙升。相比其他娱乐明星,这个外貌、才艺两不佳的男人,却用睿智的头脑赢得观众和娱乐圈人士的肯定,今年又发新书《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娓娓道来他总结的人生经验。对此,网友“VIVI8381”为庆祝“八卦节”,开帖发出蔡康永书中至理名言27条。比如:“遇到比你有钱的人,请不要自动地卑躬屈膝,除非……他要把他的钱给你……而通常有钱人,并不会把钱送给随便就对他们卑躬屈膝的人,所以,何必呢?”“看到别人做不好时,也会暗爽在心,得到一种"我比他聪明"的优越感。但真正聪明的人,是观察别人为什么做不好,然后警惕自己,尽量不要犯相同的错。那些只爱发出嘘声的人,应该是打算一直在台下当观众,而那些警惕自己的人,则是在准备:有一天要站上舞台。”除了为人处世的思考,还有蔡康永对爱情的感悟,比如:“上段恋情,全心投入,结果重伤。于是这次恋爱怕受伤,就很保留。这意味着:上次那个伤你的烂人,得到最完整的你,而这次这个发展中的情人,得到个很冷淡的你。我知你是保护自己,但这若是做生意,你这店一定倒的。永不再来的恶客,得到最好服务,而新客上门,却备受冷落,这店怎么不倒?”

    八卦威力:短短27句话,换来五千余次点击,许多网友表示蔡康永务实的人生哲理,可以应用到大家的实际生活中。网民“消失的心”就说:“这就是蔡康永,总能想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而且还能做得很好,好酷!值得学习!”

    两首歌曲歌名相同命运不同

    天才的网友们,正应“创意点亮生活”那句宣传语。18日,网友“弄个马甲上八卦”就在论坛八卦出乐坛常有名字相同的两首歌曲,但流传度很广的那首歌不一定最好听,另一首才好听。

    最先被提及的就是演唱两首不同《左边》的杨丞琳和苏打绿,“前几年一部《奋斗》红了,女主角也红了,这部电视剧里杨丞琳演唱的歌曲《左边》也红了。而提到苏打绿,他们这首《左边》其实也不错,淡淡的曲调、淡淡的歌词、淡淡的忧伤,楼主有段时间每天下班走在种着树和花的道路上,都边走边唱这首歌。”随后,王菲、杨丞琳同名歌曲《暧昧》,孙燕姿、刘德华的《练习》,莫文蔚、小虎队的《爱》,一组组同名歌都被楼主八卦出来。

    八卦威力:开谝这一话题的网友,只列举四组同名歌,但随后上千名网友回应帖子并不断更新同名歌,很多网友都想把这些同名歌曲中,没唱红的那首找出来重新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