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留着的只有记忆当我们遇到一些深刻的事情或者经历时,自律的人一般会在事情过后,为自己做一份总结,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那么,总结的相关范文要怎么去写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篇一: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 Cu2 (OH)2CO3 —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 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气19.特征反应现象:白色沉淀[Fe(OH)2]?空???红褐色[Fe(OH)3]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3+2+22.有色溶液:Fe(浅绿色)、Fe(黄色)、Cu(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

3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为: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SiC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ol2.8L—0.125 mol15.68L—0.7 mol 20.16L—0.9 mol16.8L—0.75 mol 七、“10电子”“18电子”“14电子”“22电子”“3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微粒:Ne HF H2O NH3 CH4

N3—(固)、O2—(固)、F—、Na+、Mg2+、Al3+ OH— NH2— H3O+ NH4+ 2.“18电子”微粒:Ar F2 HCl H2S pH3 H2O2 SiH4 CH3F N2H4 CH3OH CH3NH2 CH3CH3 K Ca Cl SHS

3.“14电子”微粒:N2 CO C2H2 Si C22-“16电子”微粒: S O2 C2H4

-“22电子”微粒:CO2 N2O N3 BeF2 “38电子”微粒:CS2 Na2O2 Na2S Ca(OH)2 CaF2 BeCl2八、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与胶体) ②聚沉(加热、加电解质、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③电泳(胶体微粒带电) ④布朗运动(一切分散系均有的)

+

2+

2—

2+

2+

2+

2+

2+

2+

3.胶体提纯:渗析(应不断更换清水). 九、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Cl2、NaClO、Ca(ClO)2 →HClO;Na2O2、CaO2 →H2O2;O3;浓HNO3等的漂白是氧化作用为不可逆

SO2的漂白是化合作用为可逆; 活性炭吸附作用为物理变化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十、环境污染

1.臭氧层空洞—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氟里昂等氟氯烃的破坏而减少或消失,使地球生

物遭 受紫外线的伤害。 2.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多,造成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加速了水的

循环,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光化学烟雾—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

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空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等。

4.赤潮—海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海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5.水华—淡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水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6.酸雨—空气中硫、氮的氧化物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下降,其pH通常

小于5.6。空气中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的工业废气

7.汽车尾气—主要是由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气态烃等以及气缸中的空气在放电条件

下产生的氮的氧化物等,它是城市大气污染或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8.室内污染—由化工产品如油漆、涂料、板材等释放出的甲醛(HCHO)气体;建筑材料产生的

放射性同位素氡(Rn);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幅射等。

9.食品污染—指蔬菜、粮食、副食品等在生产、贮存、运输、加工的过程中,农药、化肥、

激素、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等)、色素、增白剂(“吊白块”、大苏打、漂粉精)、调味剂等,以及转基因技术的不恰当使用所造成的污染。

十一、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1)氢元素

a.没有中子的原子;b.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周期数等于族数;

c.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d.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e.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f.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

g.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h.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i.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氧元素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d.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e.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

f.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e分子(H2O)的元素 g.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e分子(H2O2)的元素;

h.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

i.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g.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1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k.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 (3)碳元素

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 f.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g.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h.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4)氮元素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c.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d.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e.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 f.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 (5)硫元素

a.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电子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与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之差等于核外电子数开平方的原子; d.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

e.在短周期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中,只有硫的核电荷数是氧的核电荷数的2倍,且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

f.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8电子分子(H2S分子)的元素; g.气态氢化物与其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的元素。 (6)氯元素

a.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的非金属元素 b.能与氢元素形成二核18电子分子(HCl)的元素

c.形成单质为黄绿色气体的元素; d.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e.形成的单质能使纯净的氢气安静燃烧,并发出苍白色火焰;或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气混合

光照爆炸,并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f.在短周期元素中,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的元素; g.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的元素;

h.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红,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7)氟元素

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一定不显正价的元素;单质氧化性最强的元素; b.第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在所有原子的半径中第二小的元素;

c.只能通过电解法制得单质的非金属元素;

d.单质在常温下为淡黄绿色气体、能置换出水中氧、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的元素; e.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为弱酸、常温下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能腐蚀玻璃、盛

放在塑料瓶中的元素;

f.与银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而与钙形成的化合物难溶于水的元素;

篇三:(人教版)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全)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胆矾、蓝矾:CuSO4·5H2O 2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酒

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 Cu2 (OH)2CO3 —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三、 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

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红褐色[Fe(OH)3] 19.特征反应现象:白色沉淀[Fe(OH)2]?空气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

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 mol金刚石含2 mol 碳碳键,1mol二氧化硅含4 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 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 mol乙烷分子含有6 mol碳氢键和1 mol碳碳键。

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 实例

固 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

固 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

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

固 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

液 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

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

气 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i、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 (3)氧化还原法 (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 (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序号 原物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

2 co2 h2s cuso4溶液 洗气

3 co co2 naoh溶液 洗气

4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

5 co2 hci 饱和的nahco3 洗气

6 h2s hci 饱和的nahs 洗气

7 so2 hci 饱和的nahso3 洗气

8 ci2 hci 饱和的食盐水 洗气

9 co2 so2 饱和的nahco3 洗气

10 炭粉 mno2 浓盐酸(需加热) 过滤

11 mno2 c -------- 加热灼烧

12 炭粉 cuo 稀酸(如稀盐酸) 过滤

13 ai2o3 fe2o3 naoh(过量),co2 过滤

14 fe2o3 ai2o3 naoh溶液 过滤

15 ai2o3 sio2 盐酸`氨水 过滤

16 sio2 zno hci溶液 过滤,

17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过滤

18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

19 naci溶液 nahco3 hci 加酸转化法

20 feci3溶液 feci2 ci2 加氧化剂转化法

21 feci3溶液 cuci2 fe 、ci2 过滤

22 feci2溶液 feci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

23 cuo fe (磁铁) 吸附

24 fe(oh)3胶体 feci3 蒸馏水 渗析

25 cus fes 稀盐酸 过滤

26 i2晶体 naci -------- 加热升华

27 naci晶体 nh4cl -------- 加热分解

28 kno3晶体 naci 蒸馏水 重结晶.

3、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检验类型 鉴别 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鉴定 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

推断 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

检验方法 ① 若是固体,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

② 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将试管编号

③ 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④ 叙述顺序应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写方程式)

① 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气体 检验方法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氯化氢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二氧化硫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硫化氢 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二氧化氮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一氧化氮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一氧化碳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②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 、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

(7)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 cl2=2fe3 2cl-

(9) fe3 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 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 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 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

(3)br-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 能与含ba2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 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 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 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3生成,同时放出 co2气体。

(10)po43- 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

(11)no3- 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 ag =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 ba2 =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