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雨花台观后感合集4篇

2023雨花台观后感合集4篇。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2023雨花台观后感合集4篇,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雨花台观后感(篇1)

2018年话剧《雨花台》观后感

话剧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1906年,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成立,到今天已经110周年了。早期的话剧叫做“文明戏”,是同盟会进行革命宣传的工具。

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想象的共同体》里面提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主要通过文艺进行想象2017年话剧《雨花台》观后感2017年话剧《雨花台》观后感。在观看话剧的时候,观众全身心投入戏剧演出,观众变成了演出的一部分,要配合这个演出。台上台下融为一体,相当于上课教育2017年话剧《雨花台》观后感文章2017年话剧《雨花台》。现代化的.精髓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把社会成员组织起来,高效地用一种思想统一去教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就在于其拥有严密的组织性

从话剧里,还有《红岩》的文艺作品里面,我们可以知道,即使在敌人的监牢里也存在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至于可以在敌人眼皮底下“赤化”一个监狱警察班长。

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很重视领导文艺事业,以此来教育民众,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2017年话剧《雨花台》观后感读后感。沈雁冰的弟弟沈泽民说过“文学者不过是民众的舌人,民众的意识的综合者,他用敏锐的同情,了澈被压迫者的欲求,苦痛,与愿望,用有力的文学替他们渲染出来。这在一方面,是民众的痛苦的慰藉,一方面却能使他们潜在的意识得到了具体的表现,把他们散漫的意志,统一凝聚起来。一个革命的文学者,实是民众生活情绪的组织者,这就是革命的文学家在这革命的时代中所能成就的事业。”

雨花台观后感(篇2)

七月的骄阳似火,映衬着青春使者激情燃烧的岁月。研学的第三天,怀着对英烈们的无比崇敬和对民族同胞深切怀念的心情,我们参观了南京雨花台景区。

南京雨花台地处南京市雨花台区,毗邻中华门,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更是一处红色旅游胜地。她以博大的胸怀拥抱着3000多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此传礼授农,到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空前盛行而感动佛祖,落花如雨,化为遍地绚烂的石子,使“雨花台”由此得名。进入明清两代,更是衍生了“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历代文人墨客不吝笔墨,在雨花台留下久咏不衰的诗句。“台下缤纷花正雨,不为人间洗劫灰”,不正是雨花台历史上人文景观的真实写照吗?

南京雨花台亦因独特的地形,让历代英雄豪杰写下了光照千秋的壮丽诗篇。东晋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名将岳飞于此痛击金兵,太平天国保卫战在此战犹酣,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悲壮惨烈……这些,无不让雨花台烽火连天、弹痕累累。更使人肝肠寸断的是,1927年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的刑场。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有10万之多!“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名”,难道不足以让人们对雨花台景仰和神往吗?

踏进雨花台北端的大门内,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处在三面环山中的烈士群雕,向人们再现了先烈们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通过两侧的环陵大道,面前出现的是雨花台主峰,上面矗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其南边的山岗上是一座大型建筑,颇具民族风格,这就是“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门南北两面雕有“日月同辉”,馆内陈列着烈士们的遗像、遗书和遗物。所展出的179位英烈的生平事迹和1529位烈士的姓名,突出了他们的崇高理想,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站在一幅幅英烈的遗像前,默诵一封封仁人志士的遗书,凝视着一件件壮士的遗物,我的心情无法平静,脑海中顿时呈现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只要主义真,杀头不要紧”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悲壮场面。在那长夜难眠的岁月,那些“觉醒”着的人们——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地探求革命真理,寻找光明道路,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的是天下劳苦大众幸福自由、人人平等。他们矢志不渝“要消灭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他们创下了“为了新中国向我开炮”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他们让每个活着的人肃然起敬。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新时代。我们见证着无数革命烈士夙愿的实现,我们要更加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切莫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放纵自己享受青春,要学习烈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以及不忘知识、不倦求学的求知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刻苦学习,提高能力,奉献社会,在奋进中不断超越自我,无愧先辈的嘱托,无愧于党的关怀,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正如热血沸腾的青少年在天安门广场上“向党献辞”的铿锵誓言那样——“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雨花台观后感(篇3)

烈士,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敬佩而又振奋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乱的我们,似乎已经快遗忘了这个词语。舒适而又安逸的生活已经快让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永远遗忘在岁月的长河里了。很庆幸,我们实践队在过去几天里参观了商城县烈士陵园、枣强烈士陵园、柘城县烈士陵园,让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

逝去的是岁月是历史,却不是一种情怀。进入陵园,看着那一尊尊的墓碑,心情就顿时变得沉重起来,那每一尊墓碑里都是一位都是一位为国家牺牲性命的烈士啊。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会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消失。忠诚、勇敢、无畏和无私,终将会跨越历史的长河,使万千人的心灵为之震撼。“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陵园时觉得感触很深的一句话。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云烟,但是,这些为我们的祖国牺牲的人们,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因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用血红的鲜血换来的。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看着刻着战士形象的浮雕,听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我们不禁感慨,为了创造一个机会,为了国家的胜利,多少人用他们的肩膀默默承受,扛起一片天。有人受伤了,有人倒下了,有人牺牲了,可他们前进的步伐却没有停止,他们知道只有不停的前进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才不会辜负战友的牺牲。作为中国人,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雨花台观后感(篇4)

[幼儿教师教育网 M.yJs21.coM]

这个周二,学校组织了一次观看话剧《雨花台》的活动,话剧以恢弘的气势真实地还原了雨花台烈士们的故事和精神,着实震撼人心,而且感人至深。

话剧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一个共产党安插在国民党内部的间谍“保尔”展开。国民党很多的机密情报都被他攫取并传达给共产党。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政府给关押共产党人的秘密监狱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三日破获“保尔”案。于是丧心病狂的国民党人对共产党员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威逼利诱,而共产党人们以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精神,誓死也没有吐露半点情报,最终尽数牺牲。

小时候我曾去南京游览,有幸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父母是军人,一进入景区就变得沉默无言。我当时不过六七岁的光景,虽然不谙世事,但在这样肃穆的环境下也不由的庄重起来。我记得很清楚,馆内的墙上挂满了烈士生前的照片,并附有烈士的姓名。而有一面墙上,只是孤零零的列着几个名字。我问母亲,他们的肖像是不是掉了,母亲回答说,很多人牺牲之前根本没有留下照片,甚至有很多人没有留下姓名。我听了后打了个哆嗦,觉得这些人死得太不值了。他们为国家做了那么多事,国家却连他们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这样的白白牺牲有什么意义呢?时隔数年,这样的疑问居然再一次回到了我的脑中,不过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其实我不是很信服为某个党派或集体而死的说法。人的死亡即意味着终结,所谓“信仰”之类也是基于“活着”的条件。更何况,雨花台烈士中,年岁较小的施滉、袁咨桐牺牲时只有不到二十岁,这样的年龄,对“国家”和“党”很难说有多深的感情。我认为,他们只是明白,在腐朽和残暴的政权下,必须有人主动去革命和牺牲。与其等待别人的`拯救,还不如去拯救别人。没有人愿意死,剧中恽代英的那句“我太想活下去了”也应该是无数革命者的心声。但对这些人来说,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比生命更重要。正如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些人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在此——能在苟且和死亡间无悔地选择后者。

在观剧后,我对生活也有了新的思考。当我们为了一件琐事而抱怨生活时,有没有想过竟曾经有人为了我们这样的生活而献出了生命。“我们的生活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缅怀先烈,不忘历史”这样的话不知被说了多少遍,很多人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表现得不屑,甚至是鄙夷。但扪心自问,如果是我们面临着他们的抉择,又有几人能甘愿抛弃自己的生命呢?这些人,做出了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难道不值得我们怀念吗?而对于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不也应该倍加珍惜吗?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这也许是无数烈士们内心最深处的呼喊。而在国泰民安的今天,这样的精神似乎也失去了意义。但我认为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历史,将他们精神传承下去。正因为这种精神,我们才能以龙的传人,为身体里流淌的华夏血液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