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陶泥杯作文。
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做陶泥杯作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做陶泥杯作文 篇1
做陶泥作文600字:7月7日那天,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大地犹如一个大蒸笼。我和三个同学约好去唐宋官窑博物馆。
我们乘着地铁,走了一段路,来到了目的地。
我们先参观了博物馆,参观完博物馆后,黄宇航吵着要去做陶泥,家长们就带我们去了做陶泥的地方。家长和管理员讨论了一番,然后,就让我们去把围裙穿起来。穿好以后,我坐到了我的座位上,可是师傅让我走开,我迷惑不解的看着他心想:这师傅搞什么名堂?我看他坐了下来一边说一边做。我才知道他要教我们怎么做陶泥。师傅说:“首先,手一定要沾湿,人要坐端正,把手放上面,不能放下面,否则手会受伤,手要保持不动,还要用力按,用大拇指把泥的上端按住,成形以后用大拇指从泥的中间戳下去,手指头不够长可以用中指从中间戳下去。弄好以后,再用两个手的食指和大拇指,食指在外,大拇指在内,不轻不重的往上提。如果高度不够,可以一手在外,一手在内,一起提。最后,这一步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儿是碗,一会儿是花瓶,一会儿是笔筒......看的我眼花缭乱。看着师傅轻松的变幻着花样,我想:这陶泥这么好做,原来做陶泥如此简单!
到了我们做的时候,我一不小心把师傅做好的陶泥弄碎了。我觉得没事,重做就是了,反正挺简单的。我就把泥揉成一团,做了起来,可我每次到第三步的时候总是一团糟,我对着泥看了看,心想:是不是手放水里太久,导致泥太湿,做不出来?于是我对师傅说要求换泥,师傅看了下,把泥换了,可我还是做不好。
时间快到了,我们都没做出作品。师傅说:“我来做,把作品带回去当纪念吧!”说完就做了起来,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我们跑过来挑颜色,我想了想选了蓝色,因为我想到蓝天那使人心情舒畅。
最后一步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师傅说:“做这个要熟能生巧,多练就会了。”原来做任何事都要多练,才会做的更好,不能轻易对待。
我愉快的度过了一天。
做陶泥杯作文 篇2
在素质教育基地,一项有趣的活动是做陶泥。那一个多小时的时光令我快乐无比。
来到“创意淘吧”,我们每个人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转盘、刻板、圆规刀、锤子,这些东西引起了我极大地好奇心,大家也都跃跃欲试。
教官先放了一部短片,短片介绍了各种制作方法。有泥板拼接法,泥条盘旋法,手捏法等等。放完短片,教官下令开始制作。看了这么一会,手早就痒痒啦!我想做一个小茶杯,光滑的杯壁,精致的杯把,圆圆的杯盖……心想这个应该不会太难。
说干就干。首先要用泥锤用力击打泥巴,伴随着有节奏的“砰砰”响,渐渐地,泥块变扁了,也不那么粘了,我把它摊开,平放在圆盘上,用圆规刀切下一块直径大约七厘米的月饼似的圆盘,这便是杯底了。接着我又划了一块长条子,把它弯起来,与杯底粘接好。如果说之前的制作过程一帆风顺的话,接下来我可遇到了一个拦路虎:杯把的制作。由于制作杯壁和杯底用了较长的时间,泥土干了,可塑性差了。我试了好几次,手一松,杯把就断了,急得我满头大汗。既然长的泥条容易断,那短的是不是好一些呢?于是,我干脆把杯把分成三段,依次粘接,先固定好杯把的上下两端,再用泥浆接上中间的那一截。粘上后,我仍不放心,用手按着,一分钟,两分钟……,直到近五分钟我才慢慢松开手,杯把牢牢地粘在一起,我长舒了一口气。最后,做好杯盖,一个完整的陶泥杯子就展现在我的面前。但怎么看都不像个杯子,为啥?因为杯身上有好多皱纹,就像老太太的脸,我二话不说,仔仔细细抹平每一道凸起,老太太的脸很快变成小伙子的脸,看上去年轻多了。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同学们都颇有收获。有的和我一样,做了一个小茶杯,有的捏了一个小动物,有的用泥条盘旋法做了一个小花瓶。虽然没那么精致,但大家做得很投入,很认真,也很快乐,觉得自己都有艺术家的天赋哩!
做陶泥杯作文 篇3
紧张的考试已经过去,同学们集中教室,昏昏欲睡地听老师讲东讲西。明明已经快要睡着了,可一听老师说的“放学”两个字,就立刻来了精神,像打仗一样,用最迅猛的速度背起书包,冲出了教室。
我们几个像出了笼的小鸟似的,来到了何子舟家里。阿姨为我们每人倒上饮料,笑眯眯地对大家说:“考试结束了,大家好好放松一下吧!”子舟也摆出一副女主人的样子,说:“同志们,近几天大家奋战在统考一线,辛苦了!在此,我向大家和我表示慰问!来,干杯!”大家都笑了,纷纷举起饮料,喝她碰了杯。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来到了楼下一家陶艺坊里玩。里面有“拉坯石土”和“彩色黏土”两个项目,我选择了“拉坯”。
穿上围裙之后,店里的工作人员——一位大哥哥递给我一块木瓜那么大的陶泥,说:“要把这块泥里的空气砸出来。”说完,他拿起陶泥,使劲向桌上砸去,重复了好几次。我好奇地问:“把空气砸出来有什么用?怎样表示空气已被砸出来了呢?”大哥哥笑着对我说:“当然有用啦!如果陶坯里留有空气,烧出来的东西就会很容易碎。你瞧,泥块上的裂缝就是空气被砸出来后遗留下来的。你只要把它砸到没有裂缝出现就可以了!”
我学着大哥哥的样子,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泥块砸好了。大哥哥把我带到一个奇怪的机器旁。这个机器大小和形状极像拖把专用水桶。只是,它并不是空心的,上面还有一块白色的,直径二十厘米左右的圆盘,上面有一圈一圈的花纹。它的右下角有一个类似于踏板一样的东西。
大哥哥吩咐我坐在“拖把水桶”旁边,摆正姿势后,他小心翼翼地,好像捧着一个极易破碎的玉瓶似的,按照盘上的花纹把泥块放在盘子的中央,告诉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假如放歪了一毫米,做出来的东西就会失去平衡的美!我在一边看着,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接着,他让我把手沾湿,洒了点水在泥上。他踩下踏板,白色的盘子魔术般地转了起来。我有点儿不知所措时,他告诉我:“用力点压泥块的下方!”我照做了。只见泥块渐渐地高了起来。“在泥块顶上用一根手指用力往下按!”我按了下去,一个洞出现了,越来越深,越来越深。然后,我捏住泥块的边缘,一个瓶口出现了,泥块,不,应该叫花瓶。形状越来越典雅,高挑。原来不起眼的泥块,已变成了漂亮的花瓶!
想必,一件东西,哪怕是泥土,只要认真对待,它也会成为最为精美的艺术品。
做陶泥杯作文 篇4
假期里我学会了一项手艺,那就是做泥猫。这只猫的身体胖胖的,头小小的,它还有一双尖尖的耳朵和一双贼溜溜的眼睛。它的尾巴最为奇特是卷起来的,很可爱。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小猫咪。
这么漂亮的猫是怎么做成的呢?很简单。先用三四块泥片叠成一块,再用泥水糊上去,使它们合为一体。接着用大姆指充当推土机,把猫身体粗糙的地方打打滑,这样身体就做好了。
做完身体,开始捏猫的头部。用泥搓成一个球,再用两粒黄豆般大小的泥球作为猫的眼睛,轻轻地按在头部的中间,这样眼睛就做好了。接着就是做鼻子。我用小姆指充当打洞机伸进猫鼻子的部位,戳一个小洞,当我拔出打洞机的的时候,这个猫鼻子竟然发出了啵的一声。好像亲嘴一样,真好玩!最后再把准备好的姆指般大小的小泥团放进鼻子的部位。一个圆鼓鼓的猫鼻子诞生了。
我用余下的泥片搓成条状,粘在身体下面充当猫腿。再用闲泥条做了条粗壮的尾巴,这尾巴还是向上翘着的,看上去简直就是个神气十足猫将军。
做泥猫最难做的要数捏胡须了。我捏的胡须要么一边高一边低,要么一边细一边粗,要么一边长一边短。最后我只能借助尺子,精确地量一下,再比一下,最后好不容易做好了两条大小,粗细,长短对称的胡须。
看着我亲手做的泥猫坯,还来不及上色我便双手小心地捧着回家了。做陶艺真有趣!
做陶泥杯作文 篇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自己穿衣服……虽然某些事我们做过许多遍,但只有第一次才最令人难忘。现在,请跟随我的步伐,去寻找那些难忘的第一次吧!
就在前不久,我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的陶艺制作,就在我踏进“陶也”的那一刻,我立刻被四周摆放的陶瓷吸引住了,它们形态各异,雕刻着各式各样的花纹。“哇——”我不由得惊叹道。陶艺制作一共有三道工序——拉坯、彩绘、烧制。先是进行拉坯,成型后晾干。接着开始在上面画画,最后放入窑中烧制。原来,如此漂亮的陶瓷制作起来这么麻烦呀!我心想。
穿好围裙,洗完手后,我便准备开始拉坯了。在这之前,老师要先帮我打磨整块陶泥。看着陶泥在老师手中忽大忽小,忽高忽低,我感受到了陶艺制作的神奇。接着,老师耐心地为我讲解并示范多种拉坯的方法——开孔、拉大、拉高、拉薄。然后,轮到我开始拉坯了。我坐在转盘前,用手蘸了点水,启动转盘,便开始开孔。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将右手的大拇指摁入陶泥,左手在一旁护着。开完孔,手感觉干干的,便又蘸点水,开始将陶泥拉大。双手的大拇指一起往孔伸去,并轻轻向两边扯去。接着开始将陶泥拉高、拉薄,陶泥经过手指时有种特别的感觉,怪舒服的。我小心翼翼地拉着坯、生怕给拉坏了。这个笔筒做出来应该不错。我心想。紧接着,一个笔筒的雏形渐渐出来了,我不由得感到有些得意。最后,我用这块泥做了一个笔筒、一个花瓶和一个盘子,晾干后就能开始彩绘了!
彩绘分为两种,一种是雕刻,一种是画画。我先进行的是雕刻。首先,要用铅笔在上边画好图案,画好后就可以开始雕刻了!我一手拿着雕刻刀,一手扶着盘子,开始雕刻。我一笔一画地按照画的图案刻。这样的动作重复了十几次之后,雕刻终于完成了。接着,我又拿起铅笔,开始在笔筒上画画。我先将画笔蘸了点水,把笔头弄尖,然后蘸些釉彩,开始聚精会神地上色。好不容易上好了色,又将小花瓶按前面的步骤雕刻完毕,第二道工序就算完成了。
等待作品出窑的日子里,我无比兴奋,猜想作品会是怎样的。
见到作品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动。从最初的拉坯,到给陶瓷上色,全部都是我亲手完成的。拿起制作出来的作品,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一块陶泥,得经过打磨、成型、烧制,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人也是一样,要经过人生道路上坎坷、挫折的磨炼,不断塑造自己的品格,才能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做陶泥杯作文 篇6
今天烈日炎炎,火辣辣的太阳照耀着大地,我和哥哥妈妈一起去河姆渡遗址做陶泥。到了那里一看,人可真多呀!有幼儿园的弟弟妹妹,有和我一样的小朋友,还有高年级的哥哥姐姐。
陶泥课开始了,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陶罐子的历史,我听了不禁感叹:我们的祖先可真聪明。接下来老师教我们如何做陶泥。妈妈给我系好围裙,我坐在一个机器的旁边等待着。
老师把一大块陶土放在圆盘上,双手沾湿,用脚轻轻地踩住踏脚,圆盘就飞快地转动起来,这个踏脚还可以调节圆盘的速度。老师给我们每组都做好了一个圆柱体。我们在圆柱体的基础上可以做别的东西,比如做杯子、花瓶等。我真有点迫不及待、蠢蠢欲动了。老师说可以做了,我马上用脚轻轻一踩,哇!圆盘转起来了,好神奇啊!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把一个手指头往圆柱体里一戳,圆柱体中间就出现了个比较大的洞,用双手把圆柱体的边缘拉直,慢慢地,看起来好像变成了一个杯子,可杯沿太厚了,我想弄得薄一点,可一不小心杯子做坏了,我难受极了。老师安慰我说:“没事的,再做一次吧!”这次我做得更加小心了,脚踏不敢踩得太用力了,双手轻轻地握着杯子的外沿,看看杯身还太厚,便用手小心翼翼地捏一下,生怕再一次弄破了。杯子差不多有点样子了,老师说可以把我做的杯子放在烤炉里烤一烤,等好了后快递会给我寄到家的。
过了几天,我做的杯子寄到了,我拆开包裹,哇!真是一个杯子呢,虽然没有买来的那么漂亮,但这可是我的处女作哦,我可要好好保存着。
做陶泥杯作文 篇7
4月6日下午,我、、、舅妈一起去万达广场五楼的创艺天地做陶泥。
首先,我们挑选了各自喜欢的样品,我做碗,表弟做花瓶。给我们拿了两块泥,帮我们把泥摔成正方形后,放到了转泥盘上。教我们把手弄成贝壳形状,再盖住泥,把泥做成圆形。于是,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制作了。我先在水桶里把手弄湿,再用脚踩踏板,转盘就转了起来。刚开始感觉有种东西打击着手,可几分钟后,泥慢慢变圆了,打击感也消失了。
老师又教我一只手放在泥上作为支撑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要慢慢的、轻轻的往中间的泥按下去,我做好了。老师再教我把手弄成像螃蟹的钳子一样,夹住边缘,轻轻地往外挤压,我也做好了。老师最后教我把边缘弄细,把泥多的地方弄到少的地方。我做着做着,突然一块泥塌了下来,我只能从第三步重新做起。结果,又有一块泥塌了,我再做。不知为什么,一半的泥又塌了下来,我还是不放弃,决定把剩下的泥做成一个小杯子。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小杯子做好了,我感到非常高兴。 ( )
通过这次做陶泥,我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只要不放弃,一直坚持,要有耐心,就一定会成功。
做陶泥杯作文 篇8
台湾之行,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情就是做陶泥。
踏入陶泥作坊,那里摆放着的琳琅满目的作品使我眼花缭乱。我心动了,挽起袖子,跃跃欲试。手头正缺一个洗毛笔的笔洗。对,就这么办。心里有了目标,我便开始动手了。
一位大哥哥拿来一块泥巴,放在转板上,打开开关,转板和陶泥一起转了起来,感觉像在逃避我,不让我碰它。我用双手轻轻地扶着,那转动着的陶泥像婴儿的皮肤般滑滑的,柔柔的。我都不敢用力挤它,按它。过了好久,陶泥还是纹丝不动。我生气了,用力一挤,笔洗的下半部分竟奇迹般地出现了。我大喜过望。
可是新的困难旋即又来了,泥巴越长越高了,都可以和喜玛拉雅山媲美了!它活像个醉汉,摇摇晃晃的,我小心翼翼地扶着,不知所措。没办法,只得求助大哥哥。大哥哥从山顶往下用力一压,它就听话地慢慢变矮了。大哥哥告诉我,要用两个大拇指用力压陶泥的中间,但不能压到底。渐渐的,一个小小的洞就出来了。然后大拇指稍稍用力,轻轻往外拉,中间的洞越来越大,一个笔洗的样子呈现出来了!我高兴极了。没想到一得意,矮矮的洗笔盆变成了高高的杯子了。我试着一边捧着杯子。一边用大拇指慢慢往下压,终于又变回来了。原来手心往外拱,大拇指往下压它就变胖些,手心往里挤,它就会变成瘦瘦高高的模样,真是太神奇了。
最后在听到妈妈说这个形状最漂亮时,我关掉了转板的开关。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作品,真是越看越得意!
做陶泥靠的是耐心和细心,还要边研究边探索。做题目也是一样,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哦!
做陶泥杯作文 篇9
拉胚开始了!第一次,我把和好的泥团放到转转盘上,邯郸学步地照着别人的样子,东搞搞西弄弄。本想来个开门红一气呵成,没弄几下就以失败告终,一败涂地。
第二次,听了加睿妈妈的指导。我重振旗鼓,手扶在泥巴的两边,脚踩转盘加速器,手忽高忽低,像音乐会上的指挥家。过了一会儿,我兴奋地对师傅高声喊道:师傅,成功啦!成功啦!师傅闻声走过来一看,一脸诧异地说:你这陶器怎么没个洞洞呢?我一看,心里想:这还不是什么陶器,只是个椭圆形的泥巴。唉!也罢。
第三次拉胚开始了,我记住了师傅的话,我往泥巴中间狠狠地戳了个洞。然后又照原来的样子,扶啊、踩啊、时不时蘸点水来。我正又要准备大喊师傅时,忽然发现我把这个洞给戳穿了,是个没底的陶器。
第四次,我看到别人做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暗下决心,我也要做个有宽有窄,很有个性的陶器,哪怕是个酸菜老坛呢!我又开始了,做个细脖子的花瓶。做着做着,只听嗖的一声,仔细一看,差点没乐出声,怎么啦?原来我两手一用力,这个细脖子被我给截肢了。看着手里的一半脖子,再看看转盘上剩下的瓶底,忍不住说了句:看来只能叫师傅来了。师傅一来,熟练的技术简直是神乎其神。转眼间,一个精致、漂亮的陶器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做陶泥杯作文 篇10
今天,我和梁佳欣一起去拱北的“陶一天”做陶泥。
一进门,“哇!”好多用陶泥做成的小作品,看得我眼花缭乱。老板让我们挑个自己想制作的作品。我百里挑一的选出了一个Hello。kiti小瓶子。开工了,我抽出了一小部分的陶泥(握起来好柔软呀!)把它压成一个小圆片,当瓶底。围着它在上面绕两条长条形的陶泥,当瓶身。拿来木条,把瓶子里外给抹平。(抹外壁从上往下,抹内壁从下往上。)我一手扶着瓶子,一手小心翼翼地抹着,我屏声息气,瞪大眼睛看,生怕把它给抹碎。不一会儿,就把瓶子抹得很光滑了。这时,一位老师走过来了,拿起我手中的瓶子,用一个像饭勺一样的工具,用力地拍打着。“啪!啪!啪!”我吓坏了:老师啊!你千万不要把我辛辛苦苦做好的瓶子弄坏呀!出乎意料,渐渐地,渐渐地,瓶子从歪七扭八变成了有模有样的,而且既有形又匀称。下一步,就是我最拿手的印图案了。我三下五除二印好了两个小猫图案。然后用锋利的刀,把它的背面刮毛糙,再涂上一层有粘性的陶泥,把它粘在瓶子上。最后我拿来吹风机对着瓶子“呼呼”地吹着。眼见着瓶子由原来的棕色,慢慢地,慢慢地泛白了。三四分钟后,一个朴素的瓶子出炉了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亲身体验了做陶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