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楷模心得5篇

学习楷模心得5篇。

这是工作总结之家为你收集的“学习楷模心得”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经常会由某一个事物得到一些启示,可以详细地将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心得体会的沟通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彼此交流认知的渠道。

学习楷模心得(篇1)

扎根基础教育27年,她组建了小学生红色讲解员社团,16年来培养千名小讲解员童音讲党史;她倡导情感教育,探索研发情感教育课程,惠及学生近10万人次;她坚持推动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乡村学校,担任市郊乡村学校校长3年,将其办成家门口的好学校;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她就是时代楷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

十六载寒来暑往 走出课堂寻访红色印记

“黄浦江浪奔腾,红色基因永传承,兴业路兴伟业……”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生黄业凯正在用快板说唱的形式,为前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的观众进行讲解。

16年前,吴蓉瑾发起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由小学生组建的红领巾讲解员社团—— “红喇叭”小小讲解员服务队,用孩子们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杨宇对记者说,什么样的红色教育让孩子可以理解和认同?吴蓉瑾校长当时就提议,让小朋友也自己来写一份讲解稿。“我们共同的愿望,就是想将红色教育做好、做深、做实。我们没想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之举,变成了一个红色文化传播的探索之旅,就这样坚持了十六年。”

历经16年,这些平均年龄10岁的孩子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传承路上的小不点”。场馆里,他们精神抖擞、声情并茂,常常吸引很多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一场讲解结束,掌声不断,尤其是受到同龄小观众的认可,成为了传播红色文化、传递红色火种的重要力量。

正在参观的市民燕先生觉得,小朋友从小对党的历史,乃至整个国家的历史有这么深刻的了解,能够通过快板的形式能够把它唱出来,他觉得非常新颖,非常让人感动。

16年来,小讲解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讲解方式也从普通话讲解,拓展了沪语、英语讲解,还创新了快板演出、连环画展示等多种形式。如今,在吴蓉瑾的推动下,“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已经成为了上海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覆盖全年级,全校1330名学生均可以用普通话和英语讲解。

“因为我觉得教育是根魂的工程。小小讲解员做了十几年,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告诉孩子我是一个中国人,同时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创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根魂意识这颗红色的种子一定要在童年就播撒进他们的心里。”吴蓉瑾说。

“云朵妈妈”用情育人 和孩子一起学会去爱

吴蓉瑾刚担任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时,发现有一些孩子情感淡漠,缺乏热情,自我意识浓厚,只注重学业成绩,忽视情感素养。于是,她带领着学校老师研究情感教育,自己成为了第一个上情感教育课的老师,为学生搭建了心灵交流的桥梁,被学生亲切称为“云朵妈妈”。

“情感体验应该教会孩子们如何尊重人、理解人、以诚待人。我们从最初每周利用15分钟午会课开设的情感教育课到成为一门课程,从最初引导学生宣泄不良情绪,到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关注学生生动情趣,直至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吴蓉瑾说。

吴蓉瑾一直强调,只有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才会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善于创造的能力,这是情感教育的力量和意义。十几年来的耳濡目染,让上海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每一位老师正努力成为一个孩子们心中温暖的老师。

“吴校长一直跟我们说,这情感教育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健全人格和丰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所以啊以情动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要和孩子一起学会去爱,让他们都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情感、心理健全的人。”吴蓉瑾的同事兼“徒弟”,卢湾一中心小学老师贺春秋说。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让每个学生受到关注

为了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学生同样受到关注,吴蓉瑾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在全国率先提出“云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室”概念,随时、随地、随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进度、学习习惯等,用数据读懂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供个性化指导。她也是全国第一个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教学的校长。

吴蓉瑾还牵头开发了多个“云系列”产品,“云手表”“云厨房”“云剧场”“云随行”等均申报了专利。

此外,将优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薄弱地区、薄弱学校也是吴蓉瑾的一贯追求。作为国家教育部信息化资源库专家,她到过青海、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贫困地区,积极为当地教师开展培训。她牵头承担了上海市松江区、奉贤区2所市郊学校8年的委托管理任务,以及四川省都江堰市天马山中心小学的重建和支援工作,受助学校教学质量进步明显,学生学业成绩均由区内、县内末端变为名列前茅。

作为特级校长,吴蓉瑾受组织派遣流动到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通过3年的努力,将这所乡村学校真正办成了家门口的好学校。

27年的教育生涯,吴蓉瑾说只有挚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才能对学生有充分的喜爱,才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我常常跟我们的老师说,如果你不爱孩子,你就不要选择这份职业。因为一定要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于学生的喜爱才会充分地表现在你的日常行为、话语、工作细节当中去。只有这样,我觉得才能够真正的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吴蓉瑾说。

学习楷模心得(篇2)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脱贫攻坚任务的再动员、再部署,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全体党员干部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广泛凝聚战“疫”信心,汇聚战贫决心,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切勿“一蒿松劲退千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行百里者半九十,离完成目标的最后期限只剩不到10个月的时间,越是接近目标时,最后一段路程越是艰辛。脱贫攻坚战本就是一场硬仗,必须时刻绷紧心中那根弦,切不可停顿大意,一旦竹篙松劲就会退至千寻远。党员干部必须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全力撑篙、合力行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恒心攻下最后的贫困堡垒。

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避免“涉浅水者得鱼虾”。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新冠疫情又增加了难度。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双战叠加,困难前所未有,考验前所未有。最吃劲时也最考验心志,关键阶段劲可鼓不可泄,困难面前可迎刃而上不可退缩逃避,扛住就是胜利!党员干部要闻令而行,越是艰险越向前,坚定决战决胜信心,保持攻城拔寨的劲头,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以昂扬奋进的战斗姿态投入最后总攻,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要有统筹施策的能力,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新挑战,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统筹兼顾,也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把握任务难点,紧盯市场需求,抓住春种时节,发挥地域优势,创新思路办法,分区分级精准制定防控策略,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有效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有序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有力阻止因疫返贫、因疫致贫现象。要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列出问题清单,明确工作事项、工作责任、工作时限、工作标准,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

要有整顿作风的魄力,防止“形式主义误战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脱贫到了最重要的关口,必须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切实杜绝“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也要重视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避免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等现象。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刹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坚持现行标准,减轻基层负担,强化干部培训,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确保脱真贫、真脱贫,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学习楷模心得(篇3)

今天上午单位组织收看了"太行山作证——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我深深的被李保国的事迹所感动,一个河北农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省管专家、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看上去却像是一个略显沧桑,上了年纪的农民,"把我变成农民,农民才能变成我"是他说的最多的话。三十年扎根山野,倾情奉献。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来演绎着不平凡的一生。

李保国30 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经他培育的富岗苹果卖到百元一个的"天价",绿岭薄皮核桃享誉全国。李保国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河北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然而李保国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表示:"虽然过去做了不少工作,也富裕了不少乡村,但太行山连片特困区还有很多农民没有脱贫,我想尽快把技术大面积推广出去,改变河北山区面貌,让山区真正实现山绿、民富、村美,让山区人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生命价值依然在发光发亮。他是党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是太行山的儿子。他是一颗种子,在巍巍太行扎根生长;他是一把火炬,点亮了山区扶贫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

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我也是一名党员,工作中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事冲在最前头,不怕苦不怕累,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淡薄物质财富,追求永远的精神财富。

学习楷模心得(篇4)

我曾在中国农业大学任职,对高等农业院校怎样服务我国“三农”事业、怎样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人民教师等问题长期十分关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了我一个最为完满的解答。他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又创新科技、扶贫富民,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深刻内涵,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堪称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李保国作为大学教授,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三尺讲台”,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他不仅培养了67名硕士、博士,而且坚持长期为本科生上课,有人劝他为本科生上课“意思”一下就可以了,但他却婉拒了。他把“三尺讲台”和“田间地头”紧密结合,用新的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他主讲的课程生动、形象,实践性强、接“地气”,深受学生欢迎。他把学生“赶”到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手把手的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他注重言传身教,用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学生说,李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人生的引路人。李保国同志不愧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典范!李老师的模范行为也是对一些人轻视教学、忽视育人的一个回答。

在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的今天,创新已成为现代大学的重要使命,成为大学教师的重要责任。今天我们的创新是全面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我们的创新也是分层次的、多形态的,既追求原始创新,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又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既开展战略性创新攻关,又对接现实需求,开展应急性创新攻关;既尊重个人创造,发挥尖兵作用,又注重集体攻关,推动协同创新。李保国教授选择了“迎着农民的需求找课题”、“把成果留在农民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道路。毫无疑问,这是一条当代我国大多数农业科技工作者应当选择的正确道路。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无论做基础研究还是做应用研究,是“顶天”还是“立地”,都应当得到尊重,怕的是飘在半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终于一事无成。但客观地说,搞基础研究的是少数,搞应用研究的是大多数。李保国教授直接面向生产实际、面向群众、造福百姓,他坚持35年扎根太行山,把知识“还给”农民,总结经验治山治水,打造“富岗”、“绿岭”等知名品牌,带动10万多农民脱贫致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最美科技工作者”。他是创新科技、扶贫富民的典范。事实证明,李保国的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一条值得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道路。对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说,更是值得效仿。当然,走这条路,意味着要吃更多的苦、承受更多的磨难,但最有可能作出成绩,体现价值。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创新科技、服务人民,是大学教师要做的两件大事。做好其中一件,都是不容易的事。但是,李保国同志都做了,而且都做好了!他是新时期大学教师的榜样。他能做好这一切,因为他对党忠诚,时时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因为他热爱人民、心系群众,如他所说,“时刻以善为本,寻找行善之地”,不断完善自己,处处做事为他人。这些,正是我们要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根本!

学习楷模心得(篇5)

王红旭同志在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不愧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代表,是新时代教师工作者的先进典型,是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榜样。他用自己的英雄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诠释了人民教师‘大爱无疆”的高尚品格,践行了大渡口人“大义渡口”的博爱情怀,用生命书写了“上善之地、大德之城”的城市精神。为贯彻落实关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营造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发扬王红旭同志不畏艰险、敢于担当的英雄精神,我区在全区广泛开展向王红旭同志学习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认真学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他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学习他正直无私、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学习他舍已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乐于奉献、敢于献身的高尚情操。 今后,在工作中,我要把学习英雄事迹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当前全党深入开展学习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

时代楷模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