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课件精品6篇

公司课件精品6篇。

本文的主旨是探讨与“公司课件”相关的话题。针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老师会将其整理至教案课件中,对于未涉及的内容,教师需及时补充完善。教案是提升师生互动质量的有效手段,欢迎各位借鉴与参考,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公司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类推的能力。

3。培养探索、应用的意识。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研究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例1。出示自学提纲:

A。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B。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C。1平方分米与100平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也可看作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2。推导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演示动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可以划分成100个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即100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思考: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判断。

(1)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2)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 )

(3)50平方米和50米一样大

( )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3。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用面积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方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多少块?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认真观察、参与获取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公司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掌握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积

1、谈话导入

2、认识表面有大小

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面大?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3、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4、认识面积

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板书)

5、区别面积与周长

同学们擦窗子,擦的部分的大小是窗子的什么?同学们早锻炼在操场上跑步,跑一圈有长度又是指操场的什么?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面积,那么怎么样比较他们的的大小呢?

1、重叠比较

请一学生演示用重叠法比较学具

2、利用小方块比较

重叠难以比较可以利用小方块比较(电脑演示)

变换投影(方格大小不一样)

指出:他们的比较标准不一样,要统一标准,这就是面积单位(板书)

三、认识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同学们在说家的面积时也经用到了“平方”,就是面积单位平方米的简称。(板书)

猜一猜还有哪些面积单位?(同桌互相说说)

2、具体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让学生量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实际测量指定图形大小。

(2)认识1平方分米

用1 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去量课桌面积,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量1平方分米的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分米实际测量物体大小

(3)认识1平方米

猜一猜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如果测量教室面积,三种面积单位你选取哪一种?为什么?

举出生活中1平方米大小的物体

3、强化表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少,并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2、看图说面积

3、动手操作

拼一个面积8平方厘米的图形

五、课堂

公司课件(篇3)

课题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单元教法设计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课时: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公司课件(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的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长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正确使用厘米尺测量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尺彩带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买卖”彩带

(1)国庆节快到了,老师想买一些彩带回家做装饰品,我发现你们手上就有一些漂亮彩带,愿意卖给我吗?不过,我要按它的长度付钱。

(2)学生用学具袋里的物品量彩带的长

(3)激发矛盾:同样长的彩带卖的价钱不同,这样公平吗?

(4)小结:用相同的物品去量,就不会出现刚才不统一的现象了。

2、买贺卡

(1)老师在买节日贺卡时遇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愿意帮帮我吗?

(2)贺卡问题

(3)小结:用相同的物品去量,更容易比较出物体的长短。

3、练习(课件显示)

三、认识厘米

1、认识直尺

介绍直尺上的刻度、刻度线、长度单位厘米、大格、小格等。

2、认识1厘米

课件演示直尺上的1厘米

学生比一比1厘米的长

找一找生活中的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指出尺子上的3厘米、5厘米、7厘米

四、用厘米量

1、例2:

课件演示不同量法

学生判断:谁的量法正确?为什么?

2、正确量法:电脑老师是怎么说的?

五、巩固实践

1、正确读出各物品的长度。

2、量彩带。

3、量数学书的短边。

4、估计奖品的长,再量一量。

六、资料介绍

七、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尝到了哪些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公司课件(篇5)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

【设计理念】

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回顾梳理

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3、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4、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练习。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

3、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 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 )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 )厘米。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细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 )厘米 30厘米+6厘米=( )厘米

100厘米 – 40厘米=( )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3、知识运用:

(1)抢答题:(出示练习)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黑板长约4( ) 我们的身高约130( )

旗杆高15( ) 橡皮擦长3( )

小红的手臂长约40( ) 床长2( )

爸爸的鞋子长25( ) 我们的房子高3( )

4、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三、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到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物体,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 )作单位,如果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 )作单位。

公司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 )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 )作单位。

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gz85.cOM

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及时练习。

①填一填:(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③画一画:(出示下面的题目。)

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3.复习认识时间

(1)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

(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

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

4.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