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上半年医改工作总结

县上半年医改工作总结。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总会经历很多各式各样的事情,我们一般会在事情结束之后写一篇总结,总结可以让我们自我反省,提升自我。那么,大家有写过关于总结的范文吗?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县上半年医改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安县2012年上半年医改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全县卫生系统医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医改领导小组总体部署下,围绕保基础、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细化方案,完善措施,夯实基础,各项医改工作有序推进,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162所,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所,乡镇卫生院9所,村卫生室110所,省地驻县厂矿医务室4所,个体医疗诊所24所。全县实际开放床位175张,其中县级卫生机构134张,乡镇卫生院41张,平均每千人床位数1.56张。全系统现有职工29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3人(县级152人,乡级111人),大专以上学历212人,占80.6%,中级以上职称103人,占39.2%;全县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0.97人(按服务人口计算);有乡村医生137人,保健员111人。
二、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2年,全县城镇职工应参保9374人,实际参保8000人,参保率85.34%;城镇居民应参保12300人,实际参保12246人,参保率99%;新农合应参合77861人,实际参合77300人,参合率99.28%。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76%、76%。新农合省、地(县)、乡四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60%、80%、90%;城镇居民医保在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达到70%、80%和90%。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25万元、10万元、10万元。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
各医疗机构按照《青海省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平安县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积极扩大基本药物配备使用范围,全面执行国家306种基本药物、省内203种增补药品及相关医疗报销政策。目前,我县基本药物使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达到100%,县中医院基本药物配备率达到90%,乡镇卫生院于2010年9月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县所有行政村卫生室自2011年7月份开始全面实行基本药物经营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实行了网上招上统一采购配送,并实行药品价格的月监测制度,保证群众享受廉价质优的药品。全县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后,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15%,并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且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

(三)公共卫生服务逐步落实。
严格按照国家14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5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为全县城乡居民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9.01万份,城乡居民平均建档率达74.1%。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163万元,各医疗机构根据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提供相应的基本医疗服务。认真实施了国家免疫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健康宣传网络,向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平台。目前,高血压患者管理4962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1317人,重性精神病人148人。免费为868个新婚及准备生育的对象发放叶酸片5208瓶。完成了36例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对545名农村孕产妇全部实行了住院分娩补助,补助金额27.25万元。
(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提升。
一是初步建立了全县卫生信息化建设数据中心,为实现县乡村三级卫生信息化建设夯实了基础;二是投资120万元的巴藏沟乡卫生院项目将于近期完工,预计于7月底投入使用;三是投资140万元的卫生监督机构建设项目目前主体完工,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四是县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将于近期施工建设,预计11月投入使用;五是投资150万元的石灰窑、沙沟乡、巴藏沟、三合、古城卫生院公租房(职工宿舍)建设项目,目前古城、三合中心卫生院已竣工,其余三乡镇已在建设中,预计7月底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六是古城乡卫生院、洪水泉乡卫生院业务用房扩建及环境和污水处理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省发改委,计划投资360万元(各180万元),目前,已通过专家可研评审;七是今年我县通过争取省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共配备医疗设备(器械)总价值达687万元(其中为县中医院配备了彩超、药物浓度分析仪等价值达52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B超、整体实验室等价值达123万元的医疗设备(器械),为全县村卫生室配备了出诊急救包、病床、微波治疗仪等价值达44万元的医疗设备;八是利用视频教学系统培训乡村医生124名,培训面达90%以上,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乡村医生业务素质;九是今年到位乡村医生补助85.07万元。
(五)探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积极借鉴兄弟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按照四分开以及两改革的原则,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新途径、好办法,推行院务公开、病人选择医生、住院一日清单、费用查询、收费公示制等,优化服务流程,规范临床用药等活动,不断提高县中医院服务能力,使县中医院成为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带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共同提高服务水平。具体工作主要有:一是启用综合楼投入510万元用于购置医疗器械;二是到省级医院进修4人,合理使用抗菌素知识培训40人次,通过远程教育参加20人次(2期),护理知识培训班5期290人次,举办优质护理礼仪培训班1期80人次;三是邀请省级医院专家开展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讲座1期20余人;四是研究制定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的临床路径,选择了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胆汁反流性食管炎、肛漏、输卵管妊娠、小儿麻诊性肺炎等五个临床路径。五是学习民和县人民医院的改革经验,严格实行《平安县中医院绩效工资考核办法》。通过绩效考核办法将住院病人自费药品控制在合理范围,对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行为进一步规范,对医疗、用药行为全过程追踪管制,鼓励医务人员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六是积极推行电子病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行为管理。

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一是基本药物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医疗需求。基本药物目录和补充目录内容相对较少,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医疗需求。因此,建议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际需求,适当增加药物品种。
二是县、乡卫生技术人员紧缺,乡村两级卫生队伍整体医疗水平不高,服务能力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三是乡镇卫生院职工生活用房紧缺且危房面积大,挤占了业务用房,影响了卫生院业务开展。
四是县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人员短缺,床位不足,缺乏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五是通过网上采购的药品不能有效配送到位,影响了医疗单位业务的正常开展。
六是由于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问题严重。我县共有乡村医生137名,其中:年龄55岁以上的有36人,这些乡村医生按要求将面临取消执业资格,这将严重影响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七是由于县城城镇居民数量相对较多,而平安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相对较少,存在县城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到位的现象。
八是全县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川水地区村卫生室的收入急剧降低,财政补助每所村卫生室的8000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远远低于其原来的药品加成收入,影响了村医工作的积极性,因而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零差率在村卫生室进一步推行困难较大。
九是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地县医改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和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力做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稳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一是进一步规范执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各项制度措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层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保证基本药物质量和供应,使群众真正得到药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实惠。二是加大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力度,规范基层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引导群众转变用药习惯,促进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三是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人事、管理、运行等综合改革,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的原则,落实政府投入,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能转变,全面建立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充满活力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继续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巩固基本医疗保障参保人数,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2012年我县所有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开展恶性肿瘤、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控制成本费用,最大限度降低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
3.健全服务体系,逐步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加快建立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有步骤、分阶段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任务。完善各类对口支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强重点学科和学科骨干的选拔、培养,充分调动临床一线人员参与应用性学科研究和先进业务技术的引进。二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制定全县卫生系统人才培训计划,开展急诊急救、住院医师、公共卫生、护理知识、医技检查等方面的培训。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任务。
4.全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卫生服务模式向以维护群众健康为中心转变。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和完善十四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五类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工作,实施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严格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考核办法,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项目实施的效率。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2013年上半年医改工作总结


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3年上半年医改工作总结》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今年是深入推进新医改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局班子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带领xx卫生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高位求进,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突出“招大引强年,环境创优年,四个大会战”的工作重点。锐意进取,克难攻尖,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卫生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一、卫生改革卓有成效
今年是实施医改三年目标的最后一年,面对十分繁重的医改任务,围绕群众健康权益,针对群众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用改革的手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政策措施。一是注重组织保障。调整了区医改办设置,将区医改办设在区卫生局,利于工作统筹协调和开展,并落实了人员编制。二是注重政策落实。区政府印发了《xx区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工作安排》;三是注重资金支持。区财政专门安排1002万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配套资金(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16万,基药206万,村卫生室和社区补助111万,公共卫生人员工资148万,绩效工资补助420万),保障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四是注重调研学习。区政府组织医改成员单位赴外地学习医改先进经验后,深入基层突重点、破难点,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五是注重机制建设。初步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推进运行机制转变,为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的改革目标奠定了基础;六是注重合力推进。船山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医改工作大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了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了医改有力、有效。
(二)主要成效
一是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农合增资扩面,人均筹资230元,参合人数达362464人,参合率达102%,调整了新农合报销方案,政策性报付比达70%;城镇职工、居民参保率分别达100%、85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的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和65%;累计资助“参保” 12921人、“参合” 21923人,救助困难群众门诊5790人次、住院6120人次。
二是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覆盖。全区7个乡镇卫生院、2个中心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2家基层医疗机构按照3个100%的要求全部配套、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并实行省统筹的基本药物集中上网采购。共采购基本药物630.85万元,正积极推进区级集中统一支付。从7月1日开始在全区村卫生室全面铺开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全区357个村卫生室中有166个开展基药工作,统一采购配送基药7.2335万元。为配合基药的可持续推进,自今年7月开始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一般诊疗费改革,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一般诊疗费标准每人每天10元,参合农民就诊的一般诊疗费用全部由新农合支付;目前正筹备在村级开展一般诊疗费。

县卫生局上年度医改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我局医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使各项医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现就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于2010年1月6日成立了以局长漆爱水同志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靖安县卫生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卫生系统医改工作任务分解通知,明确了目标及责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人秘股,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成立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领导小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医政防保股。
二、主要做法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为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农民参合率再攀新高。今年全县参合农民达93964人,参合率96.7%,比2007年增加了6217人,提高了6个百分点。补偿力度进一步提高。通过科学调整补偿方案,使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定点医院、县外定点医院及非定点医院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75%、60%、45%、35%,住院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农民受益程度日益增加。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2010年我县新农合筹资总额达1409万元。1-7月份共补助参合农民 14460人次,农民受益率15%,其中门诊减免9573人次,住院补偿4887人次;共支付补偿金额648.82万元,基金使用率达到86%报账更加方便快捷。实行了参合农民在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直补工作,直补率达90.7%以上,基本实现了参合农民在哪住院,在哪报账,当天出院,当天报帐,使参合农民真正得到了便捷、实惠、有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2、扎实推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举行仪式,宣传发动
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经县委、县政府研究,我县于2009年12月24日在高湖镇中心卫生院举行了全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健,县政府副县长李雪梅,县发改委、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药监局等单位领导,各乡镇分管领导、卫生院院长共计4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李雪梅副县长主持仪式,胡健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卫生局局长漆爱水、试点单位代表舒基林作了发言。
(2)制定方案、完善措施
为扎实有力、有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使试点单位具体操作有章可遁,我县制定并下发了《靖安县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暂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和临床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试点单位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在医院醒目处公示基药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配备好专用互联网电脑,安排专人具体负责药品采购工作;药品采购必须通过江西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网上基本药物采购系统进行网上采购中标药品;配备的基本药物品种数量不得低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品种数量的95%;非目录药品使用的品种数量和销售总额不得超过药品总数和总销售额的30%;不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工资的财政拨款部分从35%提高至100%,试点单位因药品零差率而减少的收入按其前三年药品加成收入的平均数(90万元)预拨,现省财政补助已到位50万元,县财政补助已到位24万元。

(3)全力实施,效果良好。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我县高度重视、全力实施,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四所中心卫生院从今年1月份起全部开展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实行网上集中采购中标药品,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目前,我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数据可得到充分反映:一是四所中心卫生院在2010年1-7月期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主要指标与2009年同期比较如下:总诊疗人次数由28351人次下降为27816人次,下降了1.89%,门急诊人次数由27042人次下降为26079人次,下降了3.56%;病人门诊均次费用由26.60元降为21.98元,降幅为17.37%;病人住院均次费用由1068.49元降为843.47元,降幅为21.06%;药品收入由去年148.37万元降为118.42万元,降幅为20.19%。二是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为:平均配备数为290种,配备率为94.5%;基本药物的平均使用占药品全额的78.84%。三是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高出15%,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四个乡镇都已达到90%的报销比例。因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缓解了广大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也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4)加强督查,解决问题
为了解我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情况,进一步促进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5月底至6月初,卫生局局长漆爱水亲自带队,组织相关人员到中源、罗湾、高湖、仁首四所中心卫生院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工作督查。调研中发现,四所中心卫生院都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都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以及网上集中采购药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1、所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和销售金额尚达不到药品总数和总销售额的70%;2、选择一家中标配送企业实行网上采购药品时,很难配齐药品品种。针对一些问题,漆爱水局长每到一处都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不折不扣,脚踏实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查找问题,完善措施,解决问题,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群众医药经济负担,真真正正让群众得到实惠。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度,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定期组织培训,系统内对口帮扶等措施,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到目前,我县已建有规范化标准化村级卫生室95所、达标卫生院4所,还有县中医院斥资600多万元新建了5519㎡设计科学,设施一流的新住院大楼,现已投入正式使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医院卫生服务功能。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为提高县乡两级医疗单位人员业务素质,同时按照基层赴县级以上,县级赴市级以上的人才培养规划,每年各医疗卫生单位派近20名业务技术骨干去外地进修学习。全县开展全员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今年以来,我局已完成了8名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岗位培训,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三基考核。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分别与南大一附院、二附院建立了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长期提供技术支持;县级三所医疗机构分别与8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了省、县、乡、村四级之间的传、帮、带业务平台,使我县在医疗队伍建设上得到可持续发展。
4、全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增进居民健康、实现卫生公平的重大举措。我县从今年启动实施了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等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行免费管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继续抓好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到目前为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6624份,完成任务数的6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3%,完成率为103%;对2907位儿童、631位孕产妇、2184位高血压患者、592位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完成率分别是60%、44%、64%、54%;免费为2665位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完成任务数的94%;免费发放了2.8万份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1套健康教育宣传光碟,免费为585名农村育龄妇女在孕前三个月和孕早期三个月补服叶酸发放,完成任务数的40.48%;对全县810名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给予了专项补助,完成率51.59%;已建设了118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完成率78.7%;6月底前完成了12003名8-15岁儿童第三剂次乙肝疫苗免费补种,完成率100%。并统一制订了档案管理制度、建档流程图、各乡镇均等化项目领导小组责任人等制度牌,实行制度上墙。配套资金的逐步到位为我县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央配套我县2009年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资金122.4万元已足额到位,省级财政应拨付68.5万元,已到位18.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14.38万元也已足额到位。为促进工作开展,6月上旬卫生局组织了一次工作督查,各单位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制定下发了2010年度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方案。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新农合下半年将实行信息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分解下发2010年度工作任务,加快实施、加强督查。三是进一步强化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中心卫生院已全面实施的基础上,一般卫生院于11月份启动实施。四是进一步加强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国债项目建设单位三爪仑乡卫生院年底必须完工,争取县人民医院国债项目早日动工,加快仁首中心卫生院国债项目工程进度。五是按照省、市的部署,尝试开展公立医院的临床路径管理、护理规范管理等工作。
总之,我们将继续按照医改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规范运作,加大管理力度,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扎扎实实按照省、市、县政策,认真落实好医改各项工作。

县医改工作总结


XX县2011年医改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及省政府、省卫生厅关于医改工作的一些列政策规定,积极推进全县医改工作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就2011年度我县医改各项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域基本情况。我县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全县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下辖12个乡镇4个国营林场,41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6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63.13亿元,财政收入2.16亿元,是国家级贫困山区县之一。
(二)卫生系统基本情况。全县现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389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2家,县级中医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精神病防治机构、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和卫校各1所,乡镇卫生院19家。全县编制床位950张,实际开放床位1870张。在职人员1928人,离退休682人。在职人员中有卫生技术人员1730人,其他后勤人员19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高级137人,中级758人,初级835人。全县共有乡村医生535人。每千人床位数2.18张,千人卫生工作人员2.77人。截止2010年底,全系统固定资产总值17949万元,其中设备总值8948万元,房屋总值7692万元。2011年上半年,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共完成门诊诊疗46万人次,同比增长30%;收治住院病人3.2万人次,同比增长15%;施行各类手术14128例,同比增长26%。
全县现共有339个村卫生室,其中50个中心村卫生室。共有村医557人,一般村卫生室面积约80-100平方米,中心村卫生室面积约110-180平方米。2010年村卫生室总收入2119.7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66.84万元,占总收入的3%。药品收入1644.31万元,占总收入的78%,平均加成率50.85%。服务收入408.57万元,占总收入的19%。纯收入1342.37万元,占收入的63%。人均毛收入3.8万元,人均纯收入2.41万元。
总体来看,作为山区贫困县的卫生事业,我们与发达地区、甚至与兄弟县的发展存在不小差距,但以积极的心态看,我们是地理位置稍偏但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块头不大但名医名院有特色,基础设施落后但近年来建设发展较快。我们的整个卫生战线一直保持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有信心完成好医改各项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卫生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医改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时启动。今年的省市医改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县立即行动,全力推进以启动基本药物制度为阶段性工作重点的医改各项工作。县医改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组织和协调这项工作,县四大家领导按住点乡镇负责其乡镇卫生院(含分院)、村卫生室的基本药物制度按时启动。医改成员单位、乡镇领导和县卫生局也各有一名负责人到具体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负责其医改工作到位。抽调人员组建基药办,县基药办设在县卫生局,从卫生系统抽出两人专门负责日常工作。5月30日上午8时,我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按时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运行5个多月来,已经完全步入正轨。10月31日上午八点,全县所有361家村卫生室按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实施零差价销售。
在综合配套改革方面,我们按照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原则,我们已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定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工作,人员编制已经分解测算到院,绩效工资已经报批到人,增资额度已经与财政测算完毕,财政综合补助款已按月下拨。正在分阶段积极稳妥地做好清理和分流人员工作。经过前期调查统计,我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现有在岗人员963人,按1.4的比例,市编办核定人员编制800人,另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编40人,由凤山镇卫生院划出,实际超编123人。但我县有长期外出并且不愿回院上班的务工人员143人,通过前一阶段的情况调研和宣传发动,目前正在通知外出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回单位参与人事制度改革。同时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鄂政办发34号)精神,已拟定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主要内容包括核定人员编制、科学设置岗位、清理清退临时人员、组织人员竞聘、未聘人员安置和分流等,目前已完成核定人员编制、科学设置岗位工作,清理清退临时人员23人,完成院长聘用和干部职工竞聘,正在清理五年内可退休人员名单。按照省市文件规定,要求三到五年分流超编人员,经测算,我县基本没有需要进入硬性分流的人员,人事制度改革将可按时完成全部任务。
在建立财政综合补偿机制上,县政府在对基层卫生院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已确定医改和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对卫生部门全收全支模式下的经费兜底,补助资金采取按月预拨,年终结算的办法,确保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行,目前按每月100万元预拨,年终最后决算补助到位。
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村医生主要收入来源被切断,对村卫生室实施基药之后的补助、补偿问题,我县已根据省政府的规定,按照三条补偿途径对乡村医生予以补偿。目前我县已经根据村卫生室基线调查情况,按乡村医生各项补偿人均2.4万元/每年,测算出对乡村医生的补偿总数,提交县政府审议,在12底之前,将乡村医生今年的各项补偿发放到位。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铺开。2010年全面启动国家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来,相继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和9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县直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均成立了公共卫生科,组建了公共卫生医师团队,发放各种项目管理卡、表、册20余万份。在争取县级公共卫生配套资金全部到位的基础上,确保了2009年、2010年两年工作经费全部拨付到位。为保证工作进度,2011年已经预拨工作经费282万元,剩余专款用于考核结账兑现。截至6月30日全县累计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96715人,建档率达54%,同时全县累计将32820名老年人,13279名高血压病人,1490名糖尿病人,2417名重性精神病人纳入免费健康管理。坚持冷链运转,上半年免疫规划共接种49615人次,以乡镇为单位接种率达90%以上。全县无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和流行,甲型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上半年确诊的273例手足口病病人都得到有效治疗,治愈率100%。全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开展高危人群主动监测,自愿咨询206人,监管人员筛查93人,主动监测667人, 艾滋病母婴阻断监测2106人,均未发现HIV阳性病例。上半年结核病人初诊875人,免费收治结核病人共计177例。继续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工作总结之家:;卫生资讯网:;卫生健康网:)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降消项目,元-5月份,全县享受降消项目补助的孕妇共计1852人次,补助685600元。元-5月份出生活产数2067名,住院分娩率99.8%以上,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无孕产妇死亡。我们还对全县12万名妇女实施免费妇女病普查,对全县4000名育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今年以来对全县200多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重性精神病管理培训,对2417名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排查、建档和随访管理。上半年开展卫生监督业务培训12人次,从业人员培训773人,行政许可210户,行政处罚2家,罚款1.6万元,销毁超期变质食品42千克。
(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掀起高潮。我县在项目建设上按照县级扬龙头,乡镇强枢纽,基层固网底的思路,不断完善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县级,主要实施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目前正在加紧施工。整个工程预计在2013年完工,竣工后可以使病床规模扩大到1200张,总建筑面积将超过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多元。投资1000万元的万密斋医院住院楼改扩建工程目前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装修,今年内可投入使用。XX县精神卫生中心项目建设计划1100万元已经下达,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到位,即将开工建设。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启动了三里畈、匡河两个中心卫生院的建设项目,其中三里畈已进入装修阶段,匡河已投入使用,最近,河铺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80万元计划也已正式下达。在村卫生室建设上,根据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有关文件要求, 2011年改扩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0家,目前大部份已经完成。在信息化建设上,我们按照省卫生厅要求,分别制订出了《XX县村级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已经通过省卫生厅审批,正在抓紧实施。

(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得到巩固。2011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484965人,比上年增加了3715人,参合率为98.5%。根据省市要求,我们结合XX实际,在6月份进行了2011年新农合补偿方案修订和调整,调高各段报销比例,提高封顶线至6万元,超过本地上年度农民平均纯收入的15倍;积极搞好居民健康一卡通建设,发放了新农合磁卡13.2万张,安装了刷卡器381台;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与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系统对接,已完成县乡村三级全部联网,并实现所有业务网上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新农合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全力推进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步伐,正在推进县、乡、村三级新农合、健康档案、妇幼保健、疾病控制等信息系统之间的链接和信息共享工作。
(五)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我县虽然暂时没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但我们仍然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以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着力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使县级医院成为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带动乡村共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做好武汉三医院对口支援县人民医院长期合作帮扶机制,选送医疗技术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合作的激励机制,如胜利卫生院与省新华医院的合作,探索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组建医疗小分队,到边远农村进行巡回医疗服务。制定并落实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推广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推行电子病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行为管理。加强和完善医疗服务监督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特别是医改的深层次问题愈来愈突出。医改五项重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明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推开,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启动,使财政对卫生工作的投入明显加大,医疗卫生体制的活力显著增强,但深层次的问题也在逐步显现,亟待我们研究解决,目前对卫生系统的债务化解、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等问题,中央出台了原则性政策文件,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好不好,是个关键。医改新机制建立后,医疗机构自己创收的空间几乎没有了,历史债务化解,医疗事业发展中的新增支出项目等等,都要靠地方政府预算安排,但地方政府对医改的付出已超极限,下一步的经费如何保障?保障不到位,医改成果有可能前功尽弃。

(二)医改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抓落实。我县是个山区贫困县,地方财政相当困难,整个卫生行业的基础又比较差,所以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困难较多,加上我们自身工作推进不平衡,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上欠账多,乡镇还没有一所达标示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化的比例偏高等,这些问题和差距需要我们下一步努力去解决。
(三)村卫生室实施基药后将面临多重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县村卫生室基础条件参差不齐,影响基本药物制度的平衡推进。从基线调查情况看,在房屋设施、人员素质、服务范围和收入水平等方面来衡量,村卫生室之间差别不小,呈现三分天下之态,即相当不错的、中等水平的、相对较差的各占三分之一。单从收入情况看,最高与最低的相差在5倍以上。这种状况有可能影响到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的平衡推进。
二是少数村卫生室将面临生存难题。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并执行零差价,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财政补助一时难以完全落实到位,加之医疗技术力量有限,少数村卫生室的其他业务收入也将减少,这将直接影响到它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也将影响三级预防保健网网底的稳定。
三是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不完善。由于未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前,各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大多是私有房屋,部分是租赁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后,各村卫生室收入锐减,致使租赁用房的租金没有明确解决办法。另外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各村卫生室门诊人次大幅增长,工作量进一步增加,办公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而收入锐减,工作积极性有可能会大打折扣。此外,药品在搬运、储存、使用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破损等一些损耗。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零差率销售,没有利润,对于药品正常损耗没有明确的补偿办法,这样将给村卫生室增加新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