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系统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总结

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总会有写总结的时候。总结就是过去时间做的事的总检查、总评价。每多写一次总结,我们的进步就越显著:幸福是争取来的,生活与工作上的成就也是。那么我们在写总结时需要注意哪些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卫生系统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总结”,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XX卫生局
(2012年2月)

自治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自2009年启动以来,全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部署,在自治区卫生厅的具体指导下,巴州卫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把握方向、明确任务、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以创先争优为抓手,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新疆、河北支持巴州的机遇,围绕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各项要求,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等五项改革进展顺利,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构建和谐巴州做出新的贡献。现将自治州医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医疗服务网络。全州共有二级公立综合医疗机构11家(其中州级综合医院一家,县级综合医院10家)、中医民族医医院5家(巴州蒙医院、库尔勒市维吾尔医院、博湖县蒙医院,轮台县维吾尔医院、且未县维吾尔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家(其中州级1家,县市级9家)、妇幼保健院(站)9家(除州级没有独立机构,其余8县市各1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7家、乡(镇)场卫生院83家、村卫生室315所。
(二)医务人员队伍。全州现有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174 名,其中高级职称占9%,中级职称占20%,初级职称占71%。全州各级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6476张。
其中: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3468人,中医民族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09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298人,妇幼保健机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258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卫生技术人员121人,乡镇卫生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1220人,乡村医生333名。
二、医改工作进展情况
遵循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医改方针, 按照中央、自治区、自治州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医改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健全体系,落实配套资金,加大实施力度,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水平,大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巩固
2011年全州参合农牧民人数为40.1万人,参合率为98.38%(其中贫困人口参合总数为38877人,参合率为100%),完成了参合率达到97%要求(较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较2009年提高了_个百分点。)。今年起全州8县1市已全面开展实施门诊统筹+住院统筹的双统筹补偿模式,全州门诊统筹覆盖率已达到100%(较2009年提高 _个百分点)。目前我州各县市参合农牧民人均筹资标准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要求不低于230元目标任务(较2009年提高_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4元/人、自治区财政补助38元/人、自治州财政补助10元/人、各县(市)财政补助28元/人,农牧民个人缴费不低于30/人。全州目前县(市)财政补助最高的是库尔勒市为50元/人。各县(市)年内严格依照自治区要求,及时调整了当地补偿方案,确定乡(镇)卫生院补偿比例不低于85%;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为65%;地州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为55%;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为45%,同时将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5万元以上,确保了参合农牧民在住院就医过程中真正得到实惠。全州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69.5%。为做好我州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自治州确定轮台县为我州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综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县,库尔勒市和若羌县为按病种付费改革试点县(市),同时也要求其它县积极开展实施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库尔勒执行的是按病种付费的方式,确定按病种付费疾病数量10个。轮台县实行的是门诊、住院病人次均费用、补偿费用总额控制、按病种付费等综合支付方式管理。各县(市)已基本实现在统筹地区内医疗费用可在当地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工作格局。在轮台县作实施了一卡通工作试点,完成了自治区要求到2011年底至少在全州范围内完成一个县市开展一卡通工作的目标任务。另外今年全州各县(市)均已开展实施农牧区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同时严格执行上级要求将符合规定的0-14岁的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的规定。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目前,全州政府举办的83所乡(镇)卫生院、7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同时,鼓励172个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占目前全州村卫生室总数的50%),实现了零差率销售。依据政策规定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协助自治区做好了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工作,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8县1市全部实行了基本药物网上集中统一采购,并与卫生厅指定的药品配送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
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初步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各县市均出台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制度,实施了量化考核。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2009-2011年,中央安排我州卫生建设项目共计124项,其中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项目1个,精神病院建设项目1个,县级医院建设项目9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18个,社区卫生中心建设项目5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74个,卫生监督所建设项目9个,农村巡回医疗车项目7辆,车载设备7套,总投资1922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5334万元,地方配套3560万元。其中2009年安排我州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5012万元,2010年安排建设项目28个,总投资10939万元,2011年安排建设项目86个,总投资3271万元。
目前,全州累计启动建设完工项目_个,其中:县级医院建设项目9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58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8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5个。卫生监督所(工作总结之家:;卫生资讯网:;卫生健康网:)建设项目9个,农村巡回医疗车项目7辆,车载设备7套,精神病院建设项目1个,1个中医民族医医院建设项目因历史原因和房屋归属等手续问题未能开工建设。
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三年/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为乡(镇)卫生院完成19名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的招生和40人专科定向招生学生;完成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专业培训348人次、完成村卫生室卫生人员培训492人次;安排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 40人完成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完成了192名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2011年启动州公立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且末、若羌两县医疗机构卫生工作项目,派遣了9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2009-2011年落实中央、自治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累计5359.13万元。2009-2011年分别为1420万元、1463.37万元、2475.76万元,人均由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11年的25元。截至目前,全州建立城市电子居民健康档案累计人数达333591人,电子建档率为69.59%(任务为50%);全州建立农村电子居民健康档案累计人数达395631人,电子建档率为 97.07%(任务为50%)。 2011年为加快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我州将轮台县设为开展新农合一卡通的试点,实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所有采集到的数据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参合农牧民健康卡,使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工作和医院管理系统融为一体,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并做到卫生与财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可以监测到各医疗机构项目工作开展情况,实施随时监管。其次,尉犁县创新机制,开拓局面,实现了县域范围内的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2011年,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水平;高血压管理人数达40917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22.87%;糖尿病管理人数达19413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60.44%;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人数达932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城乡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步提高。
实施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以库尔勒市为试点,三年完成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23070人,完成三年任务的(20000名)115.35%;以焉耆县为试点,三年完成农村妇女乳腺癌免费检查6000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0%;全州三年完成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28634人,完成国家任务,农村住院分娩率达到99%;全州自实施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以来,免费为20271名农村生育妇女发放叶酸,完成国家任务;三年完成补助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500例,完成国家任务;三年完成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19629座,完成国家任务;继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截至目前为78名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治疗,为2698人实施了免费自愿检测,免费为全州97%以上的产妇开展了孕期艾滋病检测。
(五)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妥推进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设置数量、布局、规模、功能定位,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工作。一是确定若羌县为2011年自治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力度, 实行预约诊疗服务,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开展诊疗服务。优化门诊诊疗流程,合并挂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实行挂号、收费、取药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行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简化患者就医手续,缩短群众候诊时间。推行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始终保持双休日、节假日有医生上班,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全新的护理理念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二是开展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的探索,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小组,严格执行自治区药品、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全州19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16家医院参与同级机构检查互认,并实行成本核算控制,实行按病种付费与实行定额付费两种形式;三是8县1市均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乡镇卫生院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不同程度地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县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建立了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派出县级医院骨干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93人,与三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系统的县级医院达到6个。本年度受援医院接收千名医师支持农村卫生工程医师980人,接收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达1年的医师357人;三是全州13家二级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占二级医院总数的81.25%),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病区数达64个;四是以试点单位为重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推行电子病历。全州10个公立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并建立规范化电子病历;五是由巴州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了护理、院感、放射等三个质控中心,各中心都将县市医疗机构相关专业负责人纳入到了中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职责,积极开展学术讲座,指导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临床路径管理、院感管理等工作,纠正各医疗机构在执行标准、规范过程中的偏差,促使我州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六是加强和完善医疗服务监督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坚决治理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抓手,从服务态度热情周到,行为文明规范,措施便民利民,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努力做到服务好。严格依法执业,认真履行职责,规范诊疗行为,实施优质护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努力做到质量好。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大力弘扬高尚医德,认真开展医德考评,努力做到医德好。卫生行业形象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感受不断改善,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三、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在自治州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对医改工作卫生领域的领导,卫生行政部门层层安排部署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要点,根据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通过全州卫生系统的努力工作,使各族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二)细化政策措施。在组织实施中始终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遵循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本方法,为改革实施提供了思想保障。与各县(市)签订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责任状》,明确医改责任目标,落实医改政策,推进医改进程,切实做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卫生系统各级医务工作者辛勤努力。卫生系统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推进医改工作进程,面临2011年脊髓灰质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系统内各级医务工作者仍全力以赴支持医改工作,常常超负荷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医改目标任务。
四、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卫生资源的调配上,财政投入、业务用房、人员队伍、设备设施投入方面,部分县人民政府与财政部门重视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各县市还没有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需要合理配置,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全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现有编制限制,出现了无人干活的现象;二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能力欠缺,素质偏低,合格、全科及技术过硬的基层卫生服务技术、管理人才短缺,制约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乡镇卫生院编制通过核编后,却没有招聘到高素质人才,没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三是部分县人民政府与财政部门重视程度仍不够,没有形成由政府部门统筹管理,卫生部门主要实施,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局面,县市级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仍不够及时,配套补助资金也未能足额到位,社保、药监、编制等相关卫生政策不配套,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深层次的发展。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区域联动,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着力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综合施力,多方保障,形成医改工作合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努力破解医改难题,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医改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进一步树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公共产品的理念,切实履行政府办医责任,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有序放宽社会力量办医准入,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资金保障可持续。刘延东副总理主持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及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改重点工作。

1.加强医改组织领导。国家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与省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统筹协调。医改领导体制进一步理顺,各地医改机构和人员调整逐步到位,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加大了对医改工作的协调推进力度。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医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建立健全领导决策、统筹协调、督查督办等机制,层层分解任务,传导责任和压力,保障了医改扎实有序推进。

2.加大规划引导和投入力度。国家高度重视医改资金保障工作,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卫生领域重点工程专项建设任务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十二五医改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大医改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各项卫生投入政策。2014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含计划生育)支出预算安排10071亿元,比上年增长9.62%,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出0.4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3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4%,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增幅高出5.74个百分点。

3.强化体制机制改革。把建机制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重强调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健全科学补偿机制和公益性运行机制;着重强调进一步深化基层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积极性;着重强调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做好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

4.注重宣传引导。中央和各地新闻媒体把握主旋律,增强主动性,继续把医改宣传作为重要任务,结合医改重要政策文件发布等时机,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凝聚社会共识。大力宣传各地在医改重点领域探索出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坚定社会各界推进医改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加强对医改舆情的分析研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医改顺利推进营造平稳、有序的社会氛围。

(二)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各项改革任务有效推进。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社会办医、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等重点任务,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1.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建立运行新机制。突出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召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配套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实施方案》。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县(市)扩大到1300多个,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青海12个省份实现改革全覆盖。卫生计生委举办24期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培训班,各地440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各地自查基础上,2014年底,国务院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组成12个督查组,对29个省份进行了现场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各地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更加有力,政策体系更加完备,政府责任进一步落实,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开始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试点地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以上。截至2014年底,全国66%的县(市)取消了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理顺,医院收支结构得到优化,经济运行正在步入良性轨道。问卷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对改革的认同度达到82%,群众对医改和就诊体验的满意度达到96%。

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增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实现每个省份(西藏除外)至少有1个试点城市。研究制定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实施方案。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座谈会。2014年67月,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对第一批17个试点城市和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进行了评估。从评估情况看,改革试点总体方向正确,各地对推动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收支结构日趋合理,医务人员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试点城市三级公立医院次均诊疗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分别从改革前的9.14%和12.71%下降到5.34%和3.95%,群众医疗费用自付比较改革前降低了10个百分点左右。

2.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精神,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支持力度,重点发展非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着力构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推动各地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为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空间。卫生计生委、商务部印发《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试点地区设立外资独资医院。目前,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43.9万所,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45%,非公立医疗机构门诊量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2.3%。进一步放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要求,2014年批准9家非公立医院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将港澳台投资者在内地设置独资医院的审批权下放至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外国医疗团体来华短期行医的审批权下放至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由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二是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印发《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非公立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特点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非公立医疗机构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三是清理取消不合理规定。梳理妨碍社会办医的不合理规定,提出了清理清单和建议,推动有关部门按时限完成清理工作。地方出台了一批专项配套文件和细化措施,在土地使用规划、大型设备购置、医保定点、职称评定等方面保障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四是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医师多点执业的资格条件、注册管理、人事(劳动)管理和医疗责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据统计,已有累计近17万名城市医院医生到县乡医疗机构执业。五是推进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和公立医院改制试点工作。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开展社会办医政策落实情况自查,对13个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所在省份进行抽查。卫生计生委会同国资委积极研究推进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改制试点。六是按照中央有关改革部署要求,发展改革委加快研究起草进一步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3.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筑牢群众看病就医保障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人均90元。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0%、70%和75%。一是推进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国务院医改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启动试点工作。截至2014年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有16家保险公司在27个省份承办大病保险,覆盖约7亿人口,大病保险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患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基本医保制度的保障效应进一步放大。国务院办公厅组织有关部门对部分省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卫生计生委分别对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作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加快研究制订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指导性文件。二是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加强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推进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和服务。指导各地在加强基金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工作,普遍开展按人头、按病种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付费方式改革。推进医保实时监控,确定45个地区开展医疗服务监控试点,有效遏制了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欺诈骗保案件的发生。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市级统筹,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西藏6个省份实现了省级统筹,28个省份建立了省内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或利用省级大集中系统支持省内异地就医结算;90%的新农合统筹地区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印发文件,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三是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15号),30个省份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设立了救助基金,全年已有33万人获得救助。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14个省份已全面推开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四是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制定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0号),明确了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加快发展和参与医改的系列政策措施。保险公司积极开展重大疾病保险,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2014年,商业健康保险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1587.2亿元,同比增长41.3%;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备案销售的健康保险产品共有2300多种。

4.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一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30个省份(西藏除外)和军队系统建立了省级(全军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落实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全程监控等制度,完成了以省(区、市)、军队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逐步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基本药物生产和质量监督,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二是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已完成第一批4个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品种的定点生产招标工作。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保障常用低价药品供应。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政府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由控制最高零售限价改为控制日平均使用费用上限标准,具体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形成,鼓励低价药品的生产供应;发布了530种低价药品清单。在国家公布的低价药品清单的基础上,已有30个省份公布了省级低价药品清单,平均每个省份新增213个品种。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三是进一步深化基层综合改革。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确定17个省份34个县(区)为基层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推进完善绩效工资和考核制度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推动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逐步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灵活用人机制。四是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国务院医改办组织开展了对12个省份乡村医生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督导,推动地方采取多种方式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同步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开展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转变服务模式和执业方式。

5.深化药品流通领域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一是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借鉴国际药品采购通行做法,充分吸收基本药物采购经验,研究制订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二是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按照中央关于推进价格改革和深化医改的部署要求,研究制订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三是规范药品流通经营行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对8个省份10个药品批发企业开展飞行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制度。四是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清理和废止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努力构建全国统一市场,推进医药分开,鼓励零售药店和连锁经营发展。提升药品流通行业的组织化、现代化水平,增强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6.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一是积极推进卫生立法工作。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启动基本医疗卫生法立法工作。国务院修订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积极推进中医药法立法进程。二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组织编制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三是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5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0亿元全部下拨至地方。研究制订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加后的服务内容和相关效果保障措施。推动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现全国所有县(市)全覆盖。以乡(镇)为单位,全国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总体保持在9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人数分别达到8503万和2466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65%以上。艾滋病防治、妇幼卫生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实施。四是加强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促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和综合管理6个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制定推进远程医疗服务的政策措施。五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完善免费医学生就业政策,为2015年第一届免费医学生毕业就业做好准备。推进落实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组织遴选了559个培训基地,招收5万名住院医师参加培训,中央财政投入33亿元予以支持,基本形成5+3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大力推进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六是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启动修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研究制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指导性文件。七是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社会办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研究制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八是强化科技支撑。打造了一批跨学科、跨地域的新型协同研究网络,攻克了一批重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继续强化新药创制和医疗器械国产化科技投入,研究促进医疗器械国产化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开发项目,有力支撑医疗信息化建设。九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开展十二五医改规划中期评估和医改监测,研究第三方参与医改评估机制。在推进落实各项医改任务的同时,为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在地方主动申请的基础上,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决定选择江苏、安徽、福建、青海4省开展综合医改试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全国医改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总的看,2014年深化医改形势是好的。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医改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强化。如,一些地方的改革仅聚焦于医保扩面提标、医院内部管理和发展等方面,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尚未建立,基层卫生人才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改革有待拓展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对改革的制约较为突出;有序的就诊秩序尚未建立,医疗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二是改革协调联动需进一步增强。如,一些地方公立医院改革仅取消了药品加成,其他方面改革推进缓慢;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形成无缝衔接,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药价虚高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综合施策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机制尚待建立。三是改革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一些地方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推进缓慢,没有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改政策文件,有关部门开展了多次督导检查,发现仍有些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没有落地。四是改革的外部因素对深化医改带来深刻影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不断凸显,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都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2010年,我县医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南宁市医改办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使我县各项医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现将一年的医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26个,其中乡镇20家(中心卫生院5家。普通卫生院15家),县直3家(县人民医院,县、),以及县、县、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全县核定编制数2117个,实在编医务人员1793人(县直1025人、乡镇768人),聘请技术人员1117人。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和责任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组织机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导,今年9月上旬,我县成立了XX县深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拟定全县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统筹协调解决全县医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导检查全县卫生系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南宁市和县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部署和政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卫生局,办公室人员从有关单位抽调,目前共有5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
2.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9月中旬,县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明确了各有关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求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医改工作相关内容纳入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并研究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县卫生局负责做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依法实施医药卫生专业机构、人员的准入和管理,并指导开展医药卫生工作,组织对医药卫生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技术指导,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医药卫生相关调查和信息收集工作;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委宣传部、县编办等单位分别负责资金安排、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宣传、牵头研究制定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意见等工作。目前,各相关部门都能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二)广泛开展医改政策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1、多形式宣传动员。通过《今日XX》、XX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宣传医改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下发有关医改工作任务的政策文件以及下一步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学习资料到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同时要求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班、板报栏等多形式学习下一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有关政策,使基层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早认识、早准备,提前进入状态。
2、深入基层开展摸底调查工作。通过深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调研,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状况,及时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编工作,提前理清思路,吃透政策,为我县下一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各项工作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县2010年目标任务参保人数为8.17万人,截止2010年12月31日参保人数为82255人,完成全年任务100.67%,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为44002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为38253人;基金征缴目标任务数为3520万元,已完成590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67.81%。我县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从100元/人/年提高到了120元/人/年。为切实做好我县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监察局三家联合会审,确认XX县黎塘糖业烟酒公司等60家企业为困难企业,涉及退休人员3264人,其参保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二是积极做好新农合参保和补助工作。2010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 807661人,参合率91.49%,达到了区、市提出的参合率90%以上要求;我县新农合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从100元提高到了150元;所有的五保户4297人、低保户21897人、残疾人2000人,独生子女户及计生纯二女户6201人全部由县财政代缴参合费。实行门诊统筹后农民缴纳的参合费80%可以自己支配和使用,门诊输液还有50元的报销;母亲参合后新出生的婴儿(缴费期后出生)不用再缴费参合,可以与母亲一起享受新农合报销补偿待遇。我县中医、民族诊疗技术的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提高10%,最高住院补偿为5万元,大大超过了农民纯收入的6倍,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三是进一步落实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的医疗救助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经新农合报销后,再给予每人每年累计门诊救助300元、住院每人每年累计救助3000元;对农村五保对象经新农合报销后,原则上再给予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10500元的全额救助;对城镇低保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再给予每人每年累计门诊救助300元、住院每人每年累计救助5000元。其中,城镇低保中的三无人员,每人每年累计门诊救助500元、住院每人每年累计救助6000元。四是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工作。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2010年11月1日起,启动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市实行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目前我县已发放IC卡8万多张,全县26家定点医院、40家定点药店已全部开通刷卡业务,实现全市联网,真正实现了一卡通。五是认真做好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2010年5月14日,我县医疗保险管理中心黎塘报销点正式揭牌运行,切实解决了医疗费用报销难的问题。截至2010年12月31日,黎塘报销点共为参保人员办理报销业务555人,金额140万元。

2.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
(1)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加大对基本药物的抽检力度,2010年共抽取26批次的药品送检,经检验有12批次药品不合格,对不合格药品依法进行立案处理,确保了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2)全面开展药品安全整顿工作。2010年组织开展了人用疫苗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开展防控手足口病药品检查、节假日期间药品检查等专项检查活动,今年累计出动行政执法人员406人次、车辆220台次,检查涉药单位498家次、受理举报投诉涉药事件10起、查处非法经营药品点5个和集市经营药品地摊15个,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9起,涉案金额1.21万多元。
(3)切实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提高乡镇卫生院门诊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三家二级医院开展巡回医疗9次,出动医务人员115人次,诊病239人次,各乡镇卫生院正在积极开展主动上门服务工作,一甲卫生院及中心卫生院制定了2011年主动上门服务计划,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5%。
(4)密切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市场价格和供应变化,为我县2011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充分准备。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3个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三个项目在2010年8月26日起已陆续开工,计划建设规模40000平方米,总投资120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6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520万元,业主自筹8880万元的XX县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85万元。计划建设规模60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的古辣中心卫生院住院楼扩建及污水处理项目,已完成投资13万元。计划建设规模60平方米,总投资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4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万元的宾州镇文伟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万元。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2010年以来我县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计划。 2010年为乡镇卫生院招收 3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加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安排10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巩固和完善了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
(3)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2010年以来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我县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助理)医生45名,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 84人次、村卫生室卫生人员250人次,完成卫生服务人员在岗培训任务。吸引和鼓励22名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推动了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了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4)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技术支持,保障村医合理收入。我县共有乡村医生870名,2010年共举办中医技术推广培训班三期,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210人次。我县从2010年3月起实施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政策不低于300元/月/人,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共发放补助资金261万元。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实施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全县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档案62159份,建档率为40.32%,超额完成了2010年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40%的工作任务;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229165份,建档率为25.1%,超额完成了2010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20%的工作任务。二是健康教育项目。全县共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192次,出版健康教育专栏668期,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48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253122份;健康教育受益群众31724人次。三是免疫规划项目。全县预防接种各类疫苗221009针次,其中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实补种24558针次;全县卡介苗接种率为98.91%、糖丸接种率为96.23%、乙肝接种率为90.83%、百白破接种率为94.98%、麻疹接种率为87.78%;扩大国家免疫规划5种新增疫苗的接种率比2009年有所上升,但大部份乡镇仍有1-2种疫苗接种率不达标。四是传染病管理项目。全县各项目单位共报告乙类传染病例865例,丙类传染病例5496例;2010年我县94.26%的传染病报告率比往年93.59%的报告率有所提高,为传染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五是儿童保健项目。全县新生儿11717人,访视2次以上人数为11386人,新生儿访视率97.18%;全县0-3岁儿童46538人,系统管理0-3岁儿童38240人,儿童系统管理率82.17%。超过了项目规定的新生儿访视率90%,儿童系统管理率70%的工作要求。六是孕产妇保健项目。全县产妇11793人,住院分娩率为99.81%;孕期保健5次以上人数为11510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97.60%;产后访视2次人数为11540人,系统管理孕产妇11345人,孕产妇系统管理96.20%。均达到了项目要求的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7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以上的工作要求。七是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各项目实施单位已为辖区内65岁以上的16975位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健康知识宣传,健康指导65岁以上老年人21795人次。八是慢性病管理。各项目实施单位已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3976人,其中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2833人;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412人,其中规范管理糖尿病患者311人。九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项目。目前我县管理重性精神病395人,随访精神病人504人次数,综合评估精神病人413人次。

(2)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2010年,我县根据自治区、南宁市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我县成立了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领导小组。设立防艾办,落实人员负责防艾办日常工作。制订了《XX县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实施方案(2010-2014年)》和《XX县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评估办法》,各部门、各乡镇与县人民政府签订了《XX县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和《XX县2010年为民办实事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出台《XX县艾滋病职业暴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每年划拨5万元作为我县艾滋病职业暴露专项基金,并足额拨付到位,各项资金专款专用。二是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我县积极组织卫生、疾控等部门,印制和发放艾滋病防治传单125000份、手册7500份、针具交换宣传材料6000份。制作250个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栏,并深入村庄开展艾滋病宣传培训活动13次。至2010年12月底,全县共有25家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制作艾滋病宣传广告牌25个,设置宣传栏25个,书写艾滋病宣传标语160多条。三是开展预防干预与治理。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针对吸毒成瘾者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积极开展清洁针具交换工作,开展娱乐服务场所暗娼干预工作,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开展阻断母婴传播工作,控制家庭内传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治疗工作,进行男性行为人群干预。今年9月我县新增安全套自取箱200个,使全县233个村(居)委安全套自取箱覆盖率达100%;155个公共场所中有129个安装了安全套自取箱,覆盖率83%;通过自取箱累计发放安全套58500只。四是开展临床治疗工作。设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设在县人民医院),从2005年起常规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抗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和预防工作。2010年新增治疗病人65例,累计治疗194人,完成国家任务指标的139%。利用我县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开展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支持关怀工作,治疗一年后病人随访干预比例为69.2%(23/39),治疗一年后病人存活并坚持治疗的比例75%(39/52),其他指标达到国家要求。五是开展关怀与救助工作。出台《XX县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家庭生活救助管理办法》、《XX县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家庭生活救助管理办法》,落实艾滋病致孤儿童免费就学政策,目前我县辖区内尚未发现有艾滋病致孤儿童。利用联合国儿基会阳性妇女支持关怀项目,采取生活上照顾、生产上无息贷款扶持、心理上支持的方式开展HIV阳性妇女和儿童及家庭的支持关怀工作。2010年得到关怀的HIV阳性妇女和儿童52人,共有3户家庭获无息贷款开展生产自救,发放生活救助6万多元。六是切实抓好干部培训。制订了《XX县干部教育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方案》,开展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2010年11月进行了一期防治艾滋病知识师资培训,共培训人员120多人。12月上旬,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受训人数达900多人,发放宣传单1000多份。充分利用干部培训班、组工讲堂、网络空中党校等形式,组织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学习活动。七是开展防治艾滋病科学研究。为探讨和建立一个适合我县吸毒人员的社区戒毒和帮教工作模式,我县已申请实施《美沙酮维持治疗社区支持关怀模式探讨》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基本获得通过。

(3)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我县今年获准中央农村改厕项目8000座,项目资金480万元。通过各级干群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工作任务,并得到自治区和南宁市各级爱卫会的充分肯定。全区农村改厕会议我县作了经验介绍。据统计,今年全县共建造无害化卫生户厕8000座,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比去年有所提高。
(4)实施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和《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全面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工作。一是全面启动一免二补幸福工程。2010年婚前检查14187人,婚检率达到84.35%。我县在2010年10月28日正式启动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补助试点项目,鼓励群众主动参与这三道防线,从而降低出生婴儿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2010年11-12月份新生儿疾病筛查2464人,新生儿筛查率92.46%,与2009年同期增长44.04%;产前筛查筛查1465人,筛查率55.20%,与2009年同期增长50.02%。二是认真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工作。县妇幼保健院是自治区出生缺陷监测点,2010年监测点围产儿13530例,出生缺陷儿151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11.16。
5、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推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为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我县以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为主线,县中医院共派出6人作为我县中医师资到市中医院培训;乡镇卫生院(各单位1人)共派出20人到市中医院培训;各村卫生所(每所1人)全县共210名乡村医生到县中医院培训学习。通过扩大中医适宜技术人员培训范围,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切实降低了医疗费用,促进了全县中医药工作全面发展。二是切实做好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2010年,我县中医院中医妇科、中医骨伤科被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广西基层中医民族区重点专科。根据上级部署安排,成立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重点专科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在指导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有序地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并得到了自治区和南宁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县医改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有待解决和完善。一是亟待进一步增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我县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因此有了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但是由于医改涉及面广,还需进一步增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机制,形成推进医改工作的强大合力。二是督促检查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已经通过电话、文件、召开会议、实地督查等多种形式对各乡镇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督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督导的力度还不够大。三是舆论宣传有待加强。我县的报刊、电视和广播对医改工作宣传尚未形成浓厚的氛围。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加大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增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沟通协调机制,争取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形成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使我县下一步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二)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县医改领导小组深入指导各乡镇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各乡镇也要推行改革承包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机构,落实到人,使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顺利实现新旧体制转型中形成强大的合力,确保改革过渡期内基本药物供应不断档,基本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人民群众平等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不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竞争上岗不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工作秩序,分流人员安置不影响社会稳定。
(三)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近期,将由县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带队,赴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调查研究,督导、检查医改工作。通过督促检查,深入分析,研究综合改革中的共性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探索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方式,建立公益性运行机制的路子,及时发现和总结经验,积极推动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四)落实以奖代补办法。要对各乡镇开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并以考核情况为依据,在项目安排、资金补助等方面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各乡镇医改办要于每月5日前向县医改办报送医改进展情况,县医改办将按照各乡镇医改办上报的工作进展, 汇总核实后向南宁市医改领导小组报送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
(五)开展医改工作效果评估。各乡镇尽快建立合理的目标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制, 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考评要求,细化考核指标,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考核和评价,确保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县医改办将对各乡镇医改工作进行效果评估,将效果评价作为推进医改的有效措施,及时、准确对各地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推动全县医改工作稳步进行。
(六)加强宣传引导,为我县下一步实施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广泛宣传医改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和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及时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充分利用《今日XX》、XX电台、XX电视台、网络等大众传媒对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增强群众信心,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自全省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县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重要讲话和省66号文件精神,把推进医改作为一项重大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责任工程,摆在突出位置,严把时间节点,狠抓关键环节,扎实稳妥推进改革。*月*日,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月,完成基层卫生院负责人公开选聘和医务人员竞聘上岗;*月,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一体化管理;*月,完成人员分流安置,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截止*月*日,全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顺利完成。现将我县基层医改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保障,奠定基础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及时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组,下设综合办公室和*个工作组,并从县直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各乡镇分别成立医改领导组和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为医改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医改领导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各项改革任务,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重大问题,及时提请党政联席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分工协作、乡镇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吃透精神,完善方案。改革成效如何,政策把握是关键。及时组织开展了县、乡镇和医疗卫生机构等三个层次的动员大会,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医改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采取集中学习、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强对医改政策、精神的学习把握,吃透精神。在广泛调研、充分征求意见、学习借鉴试点县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制定了医改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基本药物、院长竞聘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岗位设置、分流安置、一体化管理等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对医改的工作范围、目标、主要任务、关键环节方法步骤、时间节点和操作流程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医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三)明确责任,强化督查。为抓好政策指导和任务落实,我县建立了由县医改领导组成员单位、乡镇政府和县卫生局组成的三级联动包保责任体系;县纪检监察部门对改革各项政策执行实行全程参与、全程跟踪、全程监督,并会同县审计、财政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严明医改期间纪律的通知》,明确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财经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发现苗头及时纠正,有效预防违规违纪现象发生,整个医改工作做到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四)宣传教育,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会议、培训等各种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高频次地深入宣传医改政策精神,建立医改新闻发言人制度,确定专人负责释疑解惑,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拥护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深化改革,纵深推进
(一)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一是全面实行零差率销售政策。*月底前,对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库存药品进行盘点清查,逐一将品名、数量、规格和进价等登记、造册。自*月*日起,全县各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做到价格上墙、对外公示,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高于国家指导价和省招标采购价格。二是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购销行为。自*月份起,严格执行省政府规定,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工作均实行报批制度,购药款通过国库支付中心统一拨付。*月*日,顺利完成基本药物补充药品集中配送招标采购工作。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网上采购。为确保药品供应不断档、满足医疗用药需求,我县及时启动药品采购应急预案,对一些配送没有到位的急救药品、亟需药品实施网上应急采购,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及时供应和诊疗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全面摸清底数,严格资格审查。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对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月*日完成人员信息初核。*月*日前,县卫生局、人社局、编办又逐院逐人开展信息复核,将核查结果进行公示,并逐项登记造册,记录备案。经审查,改革前,全县各基层医疗机构共有工作人员*名,其中符合竞聘上岗条件共*名。二是认真核定编制,合理设置岗位。在对全县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实有人员情况全面调查摸底和反复测算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岗位特点和服务人口等实际,对乡镇卫生院编制进行逐院核定。在核定过程中,严格执行省政府66号文件精神,实行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量控制,并根据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和医疗服务需求统筹调剂。全县共核定编制(岗位)*个,其中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个。三是坚持阳光操作,严格竞聘上岗。重点是严把院长公开选聘关和工作人员竞聘关。严把院长公开选聘。科学制定了《**县公开选拔竞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实施办法》,并于*月*日正式启动院长选聘工作。经公开演说、群众民主推荐和组织考核考察等规定程序,从*名符合条件的竞聘人员中确定*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人选,经公示后正式聘任。严把工作人员竞聘上岗。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并结合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结构特点,在工作人员竞聘上岗过程中,规定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采取考核方式竞聘,工勤技术岗位人员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方式竞聘。全县共有*人报名参加竞聘,经过考核和考试,共有*人被确定为定岗人员。经公示无异议后,各用人单位分别与聘用定岗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稳妥分流安置。按照坚持深化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政策执行,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谐稳定的原则,科学、稳妥推进分流安置工作。在分流安置过程中,做到逐人见面谈心,扎实开展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工作,赢得分流对象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确保分流工作稳妥推进。到*月底,分流安置工作全部完成,共为*人办理提前退休和病退手续,为*人办理三年过渡手续,向自谋职业人员和清退的自聘人员发放补偿金*万元,支付养老保险金*万元。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推进运行保障制度改革
一是全面实行财务收支集中管理。撤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银行帐户,所有帐户余额资金全部划入县财政专户,全面实现国库集中收支管理。二是保障医改经费支出。将医改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了医改工作的顺利实施。医改工作全面启动后,县财政及时预拨经费,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转需要。目前,医疗业务费用由医疗机构按月上报计划,经县卫生部门审核汇总,由县财政部门核实后及时拨付;离退休人员经费由县财政安排,县卫生部门统一委托银行发放。三是组织核定政府补助经费。
(四)健全公正激励的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坚持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做到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考核重点的基本思路,科学推进绩效考核工作。一是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和标准。二是明确考核主体和程序。三是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四是科学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充分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补助经费发放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考核实行百分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次。考核合格的,政府补助经费足额发放;不合格的,按照比例核减。对考核合格且得分位列全县前三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负责人,给予通报表彰,并结合绩效考核后的资金节余情况视情予以奖励;对考核不合格、得分位列全县最后一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连续3次考核均位列全县最后一名的,免去单位负责人职务。为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积极性,明确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超收不缴、超支不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数量取得的超额收入部分,允许其用于单位自身发展、增加职工福利和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职工进行奖励。
(五)推进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建立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根据我县农村卫生工作实际,按照进得来、留得住、能运转、保稳定的工作方针,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和细则,科学稳妥推进。一是完善村卫生室硬件设施。结合民生工程的实施,全县*个村卫生室均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村卫生室要求。二是合理确定工作人员数量。为确保既能满足各项工作开展需要,又能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对村卫生室工作人员按照所属行政村每*名农业户籍人口聘用*名的比例配备,每村至少配备2名。乡镇卫生院据此确定工作人员数,报县卫生局审核。三是扎实开展选聘工作。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从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及以上资质或具备乡村医生从业资格的人员中,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本人自愿申请报名、考试等程序择优录用。竞聘对象可以选择本人所在乡镇内任何一个村卫生室作为竞聘单位,每人限报一个村卫生室,同时,实行近亲属回避制度,直系亲属不得申报同一个村卫生室。通过考试,全县共聘任乡村医生*人。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聘期两年,实行聘期目标任务考核。四是民主推荐产生村卫生室室长。村卫生室实行室长负责制,卫生室室长由本卫生室工作人员通过民主推荐、协商产生,报乡镇卫生院备案。五是全面推行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设置、人员、业务、药械、财务进行统一管理,村卫生室法律责任独立、财务核算独立。六是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和新农合门诊统筹。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制度并纳入新农合定点机构,按照新农合门诊报销的医疗服务项目执行相关收费政策,并对就诊人员开展报销补偿工作。七是实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各村卫生室统一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切实增强村卫生室抗风险能力。八是加大政府保障力度。在省财政补助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对每个村卫生室补助*元,用于水电、计算机网络运行、软件使用维护、强制医疗责任保险费等日常运行费用补助。同时,县卫生、物价等部门专门下发文件,严禁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经政府批准,以任何理由向村卫生室收取任何费用,努力降低村卫生室运行成本,确保村卫生室能够正常运转。

三、进展顺利,初现成效
此次基层医改推进过程中,我县认真落实政策规定,严格操作程序,强化工作纪律,注重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各项改革任务进展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建立新型人事制度,人员结构更加合理。通过改革,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打破了身份界限,全部实行聘用制,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由改革前的*提高到改革后的*,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质*人。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占*以上,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二是科学建立分配制度,人员工作积极性显著增强。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原则。在职基层医务人员人均月收入由改革前的*元提高到*元;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用由改革前的*元提高到*元,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三是医药费用明显降低,群众切实享受改革实惠。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全县乡镇卫生院药品价格平均下调*,村卫生室药品价格平均下调*%为群众让利近*万元。群众医疗费用大幅降低,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列为经费补助和绩效考核重点,充分发挥利益导向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全县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和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负担较重。由于历史上财政投入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数采取负债的方式进行建设和发展,造成债务负担较重。实行医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得到进一步明确界定,突出公益性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收入降幅较大,基本无偿还债务能力,县级财政也无力化解。因此,建议参照义务教育债务化解方式,上级财政加大投入,通过几年的时间,统一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
二是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医疗需求。基本药物目录和补充目录内容过少,甚至少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的药物目录,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医疗需求。因此,建议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际需求,适当增加药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