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小结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大部份人会以此为契机写一份总结提升自我。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小结”,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大学生学期思想政治工作个人小结

今年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三年。两年来,在学院领导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学习方面。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积极参加学院及班上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坚决拥护独立自主原则及“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分裂主义。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满足于党校内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所获得的党的基本知识,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自身的党性原则,按照新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虚心向身边的党员学习,并结合国内国际政治生活的大事,定期作好思想汇报。

二、工作作风方面。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始终以广大同学的共同利益为最基本的出发点,这一点正是符合了“三个代表”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处处从同学们的需要出发,为同学们服好务。两年来,自己也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工作上的问题,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知识。敢于吃苦、善于钻研,能按规定的时间与程序办事,较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同时积极主动配合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三、知识学习方面。学习刻苦,态度认真,只是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些欠缺,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改进。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新世纪在悄悄降临之际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要求,经济日新月异,科技翻天覆地,所以更多、更快、更广的吸收新知识即成了放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我通过这两年的大学学习,对于专业方向、节奏、程度、难易度等等,也有所了解,投入了不少时间在学习上,每次考试也发挥的可以。在大学的后两年中,对学习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会加倍努力学习,把更好的成绩维持到毕业。所以,如果说这是对我的压力,到不如说是对我的考验,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总之,过去的两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两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熟的两年。由于参加党校的时间不长,政治思想觉悟还有待提高;对大学学习的规律仍需进一步适应,方法也尚需改进;在学生会的工作中,也要弥补不足,尽最大的努力为同学们服务。新的一年里,我一定认真要向党员同学学习,戒骄戒躁、勤勉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大学生思想政治小结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按照《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学校“xxx”规划,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教代会工作报告中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准确定位创新教育思想观念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近50年办学育人的历程中,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我校始终重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科院精神的合格人才,为纺织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了“创优质、办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树立以学科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纺织行业服务的办学观;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把培养符合自身目标定位,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重要的质量标准;确定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的办学思想,指导办学实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入学习、研究,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了“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学发展思路。近三年,学校领导出版专著近十部;在《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期刊发表相关理论研究文章近二十篇。

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我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协作、全校教师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创新机制,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领导率先垂范,进行教育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施全员育人;学校全方位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教育途径创新,实施全方位育人;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进行教育环节创新,实施全过程育人。形成了我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这一重要的办学育人特色。

我校注重以学生工作特色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特色品牌工程”,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鼓励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造学生工作特色活动品牌,形成了“院院有亮点、个个有特色”的学生工作格局。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深入、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人生理想、道德水准与行为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生工作部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适应新形势,努力对学生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模式、建设载体等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实施学生工作“十大工程”。

领导重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学校党政领导一贯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责任意识强。凡涉及人才培养、学生稳定的大事主要领导亲自抓。学校党委和行政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专题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每学期开学初,召开学校学生工作专题会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项部署。每学期进行学生工作期中检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梳理工作思路,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校领导联系二级院(系)制度、校领导接待日制度、校领导听课制度,通过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了解和解决大学生思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校党委书记尚钢教授,校长张建钢教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尚书记还主动与化工学院学生李红浩同学结成帮扶对子,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张校长联系机电学院铁人班,学校其他校领导也分别联系班级和贫困学生,领导的率先垂范为学生工作树立了榜样。机关党委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个机关党支部均联系帮助我校的1-2名贫困学生或者孤儿,解决其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助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联系一个班级,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对该班级进行指导,引导和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发展;为院系师生办一件实事,协调解决院系师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建章立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机制

学校建立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和分管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等单位的负责人和部分专家代表组成。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党委学工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为我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

为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各二级学院成立了本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领导本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校坚持召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研究、部署、总结阶段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探索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校坚持每两年一次“武汉科技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并坚持双周召开学生工作副书记会议,部署阶段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年多次召开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加的工作大会,分管校领导亲自参加,研究部署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党委书记尚钢也多次参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做出重要指示。

为真正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党委结合大学生成长需要和各二级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结合新情况,多次修订完善《二级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学校从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三个大的方面对各二级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学校对二级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学期期中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各二级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调动各二级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有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小结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几年来,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积极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就教育导师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实施大学生教育导师制的目的及理论支持

为充分发挥学生管理人员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通过思想引导、生活辅导、心理疏导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对学生实施个性培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院的导师制受英国导师制的启发。英国导师制是指源于十四世纪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英国的导师,是对学生提供各种各样辅导、帮助的人,其工作目的就是想办法接近学生,积极与之进行思想交流,有效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满足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合理需求,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英国高校,每一名本科生有一位个人导师,导师由教师、研究人员和行政人员兼任。

二、高职院校推行教育导师制的必要性

我们认为在高职院校中实行教育导师制有如下必要性:

1、推行教育导师制是加强学生管理及思想教育的必然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程度存在差异;学习能力偏弱;行为习惯存在一定问题,自控能力较差。实施教育导师制使其与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推行教育导师制是改革高职教育模式的需要。推行导师制,既延伸课堂教学,又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延伸了教师“教书”与“育人”的空间与时间。通过开放式教学,合作式教学,专题性指导,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等多种途径,促进了教学观念与模式的转变。

3、推行教育导师制是探索创新高职教育模式的需要。导师在科研课题申报、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和研究总结等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引导学生对课题研究的结论进行科学分析,这样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索思考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4、推行教育导师制是培养高职生个性特长、专业特长的需要。一个具有专业特长的高职生,必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传统教育是以相对封闭的、静态的和单一标准要求、评价和衡量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统一规格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创造和创新能力。实施教育导师制,改革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实施因材施教,就会不断激励学生学习,发挥其最大潜能。

5、推行教育导师制,有助于提升高职生就业竞争力。推行教育导师制能拓宽高职生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强化高职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提供了机遇,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拓宽了渠道,在竞争中更容易找到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工作岗位。

三、高职院校教育导师的职责

1、关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精神和公民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诚实守信,养成讲文明、有礼貌、尊师爱友的优良品德。

2、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基础与爱好特长,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前景和特点,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方向选择、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实践技能等进行指导。

3、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先进的管理理念、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注重学生的健康个性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计划地给学生介绍相关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听学术方面的报告等,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

5、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必须与学生见面,并保持一定频度的接触,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学习和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

6、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业进展情况及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情况,注意加强与学生及其家庭的联系沟通,加强与学生工作部门、教学主管部门的配合协作,主动协助做好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四、具体实施办法及初步成效

导师的成员为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学生处全体人员、团委、各系学生主任、辅导员及部分教师等组成,一个导师负责两名或多名学生,一个为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另一名为各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如一些因为违反校规校纪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学生,这样可以指导一些各方面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让这些学生能够扬长避短,更上一层楼,成为优秀的人才;同时,对于思想行为有待进一步加强的学生,导师能够近距离的深入到这些问题学生中去,更好的指导这些学生尽快改正错误,规范其行为,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

经过一年来教育导师制的运行,在学生日常行为、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就业观念等方面收效很好,学生通过导师的细心指导,在思想上更加成熟,工作上更讲究方法,特别是有的学生经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在毕业前用人单位面试的时候,能够很好的表现自己,变得更加自信,而且每个学生都拿自己的导师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遇到思想上的困惑、学习上的问题、生活上的困难、就业的选择等方面都主动与自己的导师沟通,从而营造了一种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新途径,创新工作载体,教育导师制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举措,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切实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自我总结


一年来,在党的17大以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省教工委指导关怀下,我校党委认真践行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的地位,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专兼职队伍相互结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年度工作要点,年初下发了《200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安排意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分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任务和工作目标,从而保证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今年5月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学校党委组织开展《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题调研,举办调研成果交流活动。6月份召开务虚讨论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列入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10月下旬,中央16号文件颁布5周年之际,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全校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专项检查,向教工委呈报了检查总结情况。11月25日党委行政又召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务虚会,回顾总结了中央16号文件下发5年来的工作情况,分析研究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查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与此同时,重视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和落实相关的工作制度,各院系也完善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和学校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任务,学校党委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和反对分裂、反渗透教育,形势政策和法纪教育。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使各民族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倡导教研人员发挥科研优势,加强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的问题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充分挖掘学校优势资源,针对师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年4月和9月分别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两次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得到省委领导的好评和特别批示。各党总支充分利用政治学习和党、团日活动时间组织师生员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宗教政策以及相关知识,并以多种形式召开专题讨论会。学校党委宣传部印发了《党和国家民族理论与政策宣讲提纲》、《青海省省情教育宣讲提纲》,开展了“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调研活动。组织举办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大学马戎教授来校作《当代中国民族的问题的症结与出路》和《关于当前城市民族的问题研究的几点思考》两场学术报告。举办民族民俗知识竞赛、民俗风情展、各民族师生书画展,《西藏民主改革50年》图片巡回展,“56个民族概况”图文巡回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辉煌成就图片展;青海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辉煌成就图片展,举办“民族书画家进校园”书画笔会交流活动。校工会、校团委举办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师生文艺汇演。团委学生处组织团学干部、学生代表召开“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座谈会,组织大学生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一二·九”挑战杯系列活动。校普法办、法学院举办《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及实践活动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积极利用大学生广播台、校园网、思政网、院报、宣传栏等院内媒体开展主题性宣传教育活动,并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品、举办黑板报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维护稳定宣传教育活动,制定了维稳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与各级党团组织签定了维稳责任制,与全体学生签定了维稳承诺书,实行校领导联系制度和中层干部联班制度等,从而保证了学校的安定团结和正常秩序,形成了校园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三、注重实效,加强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经和省上编制部门多次协调,专门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作为学校独立的二级机构专门负责全校各专业学生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下设四个教研室分别负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的教学工作;认真推进思政理论课新课程实施方案,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要求,调整了课时和学分,积极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师培训,一年来参加教育部和省级各类培训24人次,使思政理论课教师全面准确把握思政理论课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12月份组织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竞赛活动,9人分别获得学校教学竞赛活动一、二、三等奖,3人上报省教工委参加全省教学竞赛。同时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管理,完善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作为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的主要内容,全部纳入学分制教学计划,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系统地开展相关理论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的推进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三进”工作,将廉洁教育、普法教育也纳入“三进”方案。同时,根据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集中开展了省情教育和校情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坚持周三下午学生党团活动和政治学习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一年来开展相关专题讲座、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达80多场次,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以及政治理论修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加强学生党的建设,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根据学生党员构成情况,设立班级、年级、院系学生党支部,目前学校学生党支部发展到37个,其中研究生党支部7个。与此同时,加强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充分利用业余党校,针对学生入党积极性高,低年级申请入党人数明显增加的实际,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年内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3期(因甲流原因第三期与第四期合办),年度培训达1128人。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实行逐级审查、公示制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比例,年内发展大学生党员共500多人,目前,全校学生党员数量达1137人,占全校学生的10% 。

五、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开展了多层次的师资培训工作,扩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新方法和手段,积极面向各民族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工作,一年来,举办专题讲座40多场次,参加人数在6000多人次,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矫正心理问题,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贴近师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重视推进校园文化硬、软件建设工程。首先,加强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在建筑布局、环境营造、石景建设、人文氛围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成校园中心广场,篮球场、排球场等设施,亮化、美化、绿化了校园环境,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加强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拓展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功能。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开展了“社团艺术文化节”系列活动,举办“青春风采”校园主持人大赛、外语之夜、首届“脚斗士”大赛、“社团杯”女子篮球赛、 “阿力腾布拉格”蒙古语知识竞赛、“时代数码”杯征文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环保展板设计大赛、藏学院诗歌朗诵比赛等23项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开展“五四”系列活动,举办先进团组织、优秀青年、十佳青年选评表彰活动,义务植树活动,“强校风、促学风”演讲比赛,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等,开展“挑战杯”系列活动,举办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征文大赛,大学生辩论赛,“学子杯”新生演讲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青春校园”舞蹈大赛,“形象设计”大赛,“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论文大赛等活动。另外,承办全省大学生“五四红歌会”,第九届全国机器人大赛,校庆60周年庆典文艺晚会等活动。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及各种学术科技活动,“三下乡”活动等,呈现出参与人数众多,内容丰富,影响力大的新特点。经过多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了传统化、系列化、群体化的校园文化新格局。在培养师生高尚品格,拓展大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3年11月大学生思想政治总结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按照《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学校“xxx”规划,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教代会工作报告中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准确定位 创新教育思想观念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近50年办学育人的历程中,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我校始终重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科院精神的合格人才,为纺织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了“创优质、办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树立以学科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纺织行业服务的办学观;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把培养符合自身目标定位,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重要的质量标准;确定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的办学思想,指导办学实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入学习、研究,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了“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学发展思路。近三年,学校领导出版专著近十部;在《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期刊发表相关理论研究文章近二十篇。
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我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协作、全校教师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创新机制,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领导率先垂范,进行教育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施全员育人;学校全方位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教育途径创新,实施全方位育人;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进行教育环节创新,实施全过程育人。形成了我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这一重要的办学育人特色。
我校注重以学生工作特色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特色品牌工程”,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鼓励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造学生工作特色活动品牌,形成了“院院有亮点、个个有特色”的学生工作格局。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深入、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人生理想、道德水准与行为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生工作部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适应新形势,努力对学生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模式、建设载体等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实施学生工作“十大工程”。
领导重视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学校党政领导一贯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责任意识强。凡涉及人才培养、学生稳定的大事主要领导亲自抓。学校党委和行政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专题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每学期开学初,召开学校学生工作专题会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项部署。每学期进行学生工作期中检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梳理工作思路,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2016年12月大学生思想政治总结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按照《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学校“xxx”规划,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教代会工作报告中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准确定位 创新教育思想观念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近50年办学育人的历程中,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我校始终重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科院精神的合格人才,为纺织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了“创优质、办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树立以学科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纺织行业服务的办学观;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把培养符合自身目标定位,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重要的质量标准;确定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的办学思想,指导办学实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入学习、研究,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了“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学发展思路。近三年,学校领导出版专著近十部;在《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期刊发表相关理论研究文章近二十篇。
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我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协作、全校教师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创新机制,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领导率先垂范,进行教育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施全员育人;学校全方位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教育途径创新,实施全方位育人;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进行教育环节创新,实施全过程育人。形成了我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这一重要的办学育人特色。
我校注重以学生工作特色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特色品牌工程”,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鼓励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造学生工作特色活动品牌,形成了“院院有亮点、个个有特色”的学生工作格局。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深入、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人生理想、道德水准与行为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生工作部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适应新形势,努力对学生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模式、建设载体等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实施学生工作“十大工程”。
领导重视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学校党政领导一贯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责任意识强。凡涉及人才培养、学生稳定的大事主要领导亲自抓。学校党委和行政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专题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每学期开学初,召开学校学生工作专题会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项部署。每学期进行学生工作期中检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梳理工作思路,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