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收藏

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收藏。

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向大家推荐的这篇“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文章内容非常深刻,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名老师,撰写教案和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任务,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不能草草了事。教案是有效地落实学校教育方针的工具。相信您在阅读本文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观察图画与联系生活,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音节自读课文,感受自主读书的乐趣。

2.通过看、听、读、议、练、编,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儿歌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发展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理解、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呢?学生说出自己朋友的名字。

师:我也有一个好朋友。(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常常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

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我和他说话,他呀不开口。

你们猜,我的好朋友他是谁?

2.学生回答后随机板书课题,读准音yǐnɡ zi,识记“影”。

(二)实践活动,了解影子

1.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2.设计影子游戏,交流“我的发现”。

(1)你们也有这样一位朋友吧?你在哪儿见过他?现在能马上找到他吗?

(2)找到了你的朋友,和它一起玩吧,一边玩一边观察,它是什么样的?你也可以回忆你是怎么样在操场上跟影子赛跑、踩影子的。

(3)影子跟我们形影不离,跟随着我们,陪着我们;影子变化无穷,前后左右位置会变,高矮胖瘦形状也会变。

(三)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读儿歌,看看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吧!

1.学生小声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把蓝线中要求“我会认”的字在文中圈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自己学完生字之后,同桌的学习小伙伴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如果小伙伴都认对了,请你夸夸他。

3.认识新的偏旁“犭”和“宀”。

4.检查自学:老师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读生字和带有拼音的词语。

(2)男女生对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强调“影、常、朋”是后鼻音,“前”是三拼音节,“着”是轻声)

(3)比赛形式考查会认的字。

5.指导书写:飞、马、鸟。

(1)认识新笔画“”和“ㄅ”。

(2)重点强调:“飞”的“”不要写成“乙”。“马”的第一笔是横折,“鸟”的第二笔是横折钩,而且不要把“鸟”写成乌鸦的“乌”。

(3)学生跟着红色的笔顺跟随描字,再照着范字写。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4)展示学生的生字书写,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再改进。

(5)生字朋友都认识了,再读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正确。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影子可真调皮,它和太阳捉迷藏玩呢!它们是怎样捉迷藏的呢?请两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

2.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呀?

3.同学们看得认真,你发现了影子有什么变化呀?

(1)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可结合课文点拨。

4.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原来,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太阳在右,影子在左;太阳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可真调皮,你能读出它的顽皮可爱吗?你可以边表演边朗读。

5.现在要考考你们了,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6.学习第一小节,指导读句。

(1)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小朋友在前面拼命地跑,影子在后面拼命地追。小朋友回过头来一看,看见了什么?

(2)影子像什么呢?理解“小黑狗”。

(3)真有趣!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后评议,再齐读。

7.学习第二小节,指导读句。

(1)看,影子又在动了。影子跑来跑去的,主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它是谁?

(2)指名读后评议,理解“好朋友”。

(3)学生自由读体会,再指名读并配上动作。

8.朗读全文。

9.指导背诵。

(1)出示课件,进行背诵。

(2)一边做动作一边背诵。

(五)快乐体验,发展语言

1.教师激趣:大家背得真好!看,这是什么?(老师在有投影的屏幕上做小鸟飞的动作)

提问:你们想做吗?(指名表演)

2.师评价:刚才你们的表演真精彩,很有创意,想象也丰富。在生活中除了太阳下能看到影子,你还知道什么地方也能看到影子?找找你的周围有影子吗?

3.小结:刚才我看到了有的同学找了很多影子。是啊,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找到影子。

四、板书设计(略)

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篇2)

一、游戏引入,做好铺垫

课前开展体育游戏:我说你做,如老师说:向左转,学生马上做相应的动作。

[点评:课前开展几分钟的体育游戏,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巩固了学生前后左右的方位感,为学习与此密切联系的新知作铺垫。]

二、引发话题,鼓励交流

1.激发兴趣:我们在体育课一起玩了踩影子游戏,好玩吗?你踩了几个同学的影子?

[点评:体育课里有趣的踩影子游戏让学生对影子产生了感性认识。恰当的语文实践更有助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2.揭示课题:

①读题,注意读好yǐng后鼻韵母,子读轻声。

②随机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影字?

学生回答后,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一轮红日当空照着就像是日,地上有一幢高高的建筑物就像是京,旁边有一片影子就像是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三撇儿)。

三、充分朗读,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鼓励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提示学生读课文时遇到不会读的字可拼拼音,实在有困难的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2.创设情景,读儿歌:大苹果,圆又大,读好生字摘下它,摘下它。进行摘苹果游戏,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①请你先自己读一读: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左、右。

②指名读,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准了没有?鼓励读对的跟他读一读,大胆出来当小老师,评议,并带着大家读。

③识记生字: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怎样记的?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吗?(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习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编童谣等,并引导好朋友合作演示前──后,左──右等字义。)

3.小结:记生字的办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多开动脑筋,就能学得又快又好!

4.同桌合作再读书,互相学习。

[点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播放多媒体课件:小朋友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多有趣!

2.播放多媒体课件:影子怎样跟太阳捉迷藏呢!出示4幅太阳、影子在前、后、左、右的图片,引导学生讲: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太阳在右,影子在左;太阳在左,影子在右。

[点评:通过音像手段拉进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活动的画面激发了兴趣,发展了思维,减缓了教学难点的坡度。」

3.想象:大家看,影子像什么?你还可以把影子叫做什么?

4.听读:听听电脑老师是怎样读的?

5.评议:他读得怎样?他哪里读得特别好?

6.尝试读:自己在座位上试一试,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7.比赛读:你觉得自己哪一节读得最好你就读哪一节!

指名读后评议:他读得怎样?鼓励: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点评: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探求新解,学生自主选取喜爱的内容读。这样,让教学有一定弹性,尽最大努力论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发现、成功和欢乐,让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感情诵读,实践运用

1.请你们自己带上表情和动作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

2.配乐唱歌,情感升华。

①播放《小燕子》歌曲。让我们轻松一下,听听《小燕子》这首歌。

②尝试改编歌词,自由哼唱:今天我们学习《小影子》,你能不能把《小燕子》的歌词改一改,试唱一下《小影子》?

③出示改编歌词,唱歌《小影子》:小影子,穿黑衣,天天跟我上学去。我在前来它在后。影子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小影子,穿黑衣,天天跟我上学去。我在左来它在右。影子说,我是你的好朋友!

3.动手画影子(准备几幅画有不同事物,太阳在不同方位的图画):你喜欢画哪一幅就画哪一幅,注意看太阳公公在哪里?想想影子在哪里?请你画出来。

4.分享作品:

①在四人小组互相评评你画的影子,看谁画得最准确、最好。

②把你画的影子拿给老师看看,让老师指点指点。

[点评: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内化,鼓励学生创新,同时将语文与美术、音乐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语文学习变成一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语文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快活。最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交流评议绘画作品,与老师分享绘画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扩展活动

读学习园地三的儿歌《东西南北》,并观察我们学校的方位。

[点评: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内外的界限,开放和利用了课程资源。]

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猴”3个字。认识个笔画“ ”和5个偏旁“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认字和理解句子。

教学准备:

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师生共同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同学影子的变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猴”3个字。认识个笔画“ ”和5个偏旁“ ”。

二、教学重点:练习朗读、认字。

三、教学难点:理解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踩影子”的游戏,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出示课题:影子。读课题,注意轻声的读法。

3、有一个小朋友叫京京,他也和你们一样做踩影子的'游戏,看着这一个字,说说怎么记住“影”字。

4、认识偏旁:三撇儿“ ”。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要求会认的字圈起来。

(2)借助拼音,把要求会认的字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翘舌音的字:影、前、常、跟、着、朋。

(3)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4)开火车读,检查读音,共同正音。

(5)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理解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这两小结分别写哪一幅画?

(2)小组合作学习:看图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大组交流,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京京背着太阳,影子在前;面向太阳,影子在后;太阳在他的左边,影子在右;太阳在右,影子在左。

看图说说,理解“前、后、左、右”

(4)质疑、释疑。

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问同学,发动大家动脑筋解决问题。

在交流中学习“黑狗,常常、跟着、它、朋友”这几个词,懂得影子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颜色黑,常常跟着主人转,非常亲热;“它”指影子,影子陪我上学、放学,就像我的好朋友。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自己读读课文,想办法记下来。

边读边做动作,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老师引读课文,指导背诵.

学生自己背诵后,再背给同桌听。

(6)动动脑筋,学习认字。

学习新偏旁“ 、 、 、 ”,说一说偏旁名称。

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读词说句认字。

五、作业布置:1、把生字读给家长听,把课文背一背。

2、继续观察,在哪儿能见到影子。

六、板书设计:

9. 影子

左 右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练习朗读、认字。

三、教学难点:理解句子。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一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字、词。

3、会背课文的同学站起来,背背课文。

(二)、观察说话

1、说给同桌听: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

2、大组交流:谁愿意讲给大家听,自己站起来说一说。

3、随便选一个字,(前、后、左、右)开火车说说你周围的同学。

(三)、指导写字

1、复习“飞、鸟、马”。

(1)看图,图上画着什么?还记得这三个字吗?

(2)大家一起读一读。

2、复习笔画,学写字。

(1)看到“飞”字,你觉得它像什么?

(2)第一笔应该写什么?

(3)比较“飞”与“九”,跟老师书空。

(4)描红,防写。

3、学习新笔画。

(1)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2)观察这两个字的笔画,你发现了什么?

(3)按笔顺书写。

(4)书写练习,个别辅导。

(四)、练 习

1、加一笔,变新字。

口—( ) 十—( ) 乌—( )

木—( ) 兔—( ) 二—( )

2、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鸟 马

(1)( )儿在天上飞。

(2)( )儿在地上跑

五、作业布置:向爸爸妈妈说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

六、板书设计: 鸟 马

七、课后反思:

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篇4)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介绍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年段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为基础,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识字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其次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趣味,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记住“影、前”等11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后、我”等字和一个笔画“斜钩”。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影子的有趣。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的特点。

3、借助情境,辨别前、后、左、右4个方位,并用这4个词来表达方位。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识字和写字。

2、在情境中辨别前、后、左、右4个方位,并用这4个词来表达方位。

【教学难点】

1、指导写好“我”。

2、理解影子和人形影不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能分辨前、后、左、右。(学生)

【教学过程 】

一、视觉冲击,直接导入,引出课题

1. 观看图片,发现地上与墙上黑色的事物是影子。

2.启发学生说说有关影子的相关知识。

预设:影子是黑的;影子紧紧跟着人;影子的方向会变化。

3.看刚才影子的图片,利用图片特点记住“影”。

(.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太阳或者灯光照在建筑物上,在地上形成了影子。“日”就代表太阳,“京”就代表建筑物,“彡”就代表影子。 )

4.板书课文题目:影子。 指导学生读读好后鼻韵母yǐnɡ.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影子的图片介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之交流影子资料和观看影子图片,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熟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导问: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

预设: (1)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上,请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查字典……

(2)把最难读的那一行多读几遍。这样就会越读越流利。

3.教师指名读课文。

4.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整体认读音节的字:影

三拼音节的字: 前 左

易读错的字音:后 右 狗

(2)开火车,检测学生个别读。

(3)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5.去掉拼音再认读词语。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利用多元评价,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并通过扩词、根据部首继续拓展识字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认字量,积累词语和更多的词语。

三、交流识字方法,学习新偏旁部首

1.过渡: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多生字宝宝都认识了,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

2.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学习新偏旁“宀、女、月”。

(1)预设:

a找反义词: “黑”是“白”的反义词。 “左”和“右”也是一对反义词,“前”和“后”也是反义词。

b加一加: 反犬旁加“句”就是“狗”。

c编童谣:又来了一横和一撇,就是朋友的“友”。

d换一换:“左”和“右”,朋友的“友”右下角的“又”换成“工”念“左”,换成“口”念“右”。

四、指导写字。

1.依次出示田字格中的“我、后”字,引导学生观察。

2.指导书空笔顺。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我”: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稍往上斜。斜钩在竖中线上起笔,略高于左边。

“后”:横稍长,写在靠近横中线的上方,在第二撇的上部起笔。 4.学生练写,强调写字姿势与笔顺。(教师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写得不成功的同学多加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设计意图:教师在范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要领,通过强化笔顺、字的笔画占位和写字姿势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作品的展示和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五、学习课文,深入理解

1.指名读课文,说说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画出影子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2.组织学生边读边画。

3.学生质疑。

预设:影子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右?

为什么影子像一条小黑狗?

4.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影子的特点,并相机进行句子训练。

5.我的前面是_______ ,我的后面是_______ 。

______像_______

6.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7.仿照第一小节,自学第二小节。

要求:a 自己读文,提出问题或者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b句式训练:我的左面是_______ ,我的右面是_______ 。

C 讨论交流”为什么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d理解“常常”的意思,并造句。

六、按照板书指导学生背诵。

七、看手影,玩手影,猜内容,感受影子的有趣。

八、作业布置:

1、认读生字,并积累词语。

2、玩手影游戏,感受影子的特点。

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篇5)

课前透视: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对于影子,学生都有一定的体验,也很感兴趣。所以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精神。根据课文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以识字为基础,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放飞激情,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手电筒、玩具,每组一份。

3、铁丝。

教学时数

两课时

1、游戏: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在踩影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脑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再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切入主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影子有了更感性的认识,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回到课内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空间,热烈的教学气氛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板书课题:影子。问:谁会读这个词?你是在哪里认识“影”字的?怎样记住它的?(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影”的后鼻韵母,“子”的平舌音,读好轻声。)你见过影子吗?在哪里见过?都什么时候能见到影子?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从已有的识字经验入手,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增强学生对识字的信心和有成就感。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你们想知道课文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

2、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用笔圈上,借助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查字典……)

3、现在就用你自己的方法读书吧!(边认字边读课文。)

4、组内互评。

5、指名读文,集体评议。

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狗、它。问:这两个字你认识吗?它们的偏旁是什么?怎样记住这两个偏旁和这两个字?

2、拿出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参与其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识汉字。)

3、汇报:请小老师介绍认识这11个生字的经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大家一下。

4、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5、游戏:摘苹果。苹果树上的苹果后面藏着生字宝宝,摘到苹果把字读正确就得到苹果了。

熟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给学生大胆发言创造机会,指导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3、自由选择读,你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

4、多种方式练读。(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读,你读我评,男女生赛读……)

感悟

出示课件或挂图,指导观察:影子都象什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影子是好朋友?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

(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影子的特点以及课文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飞”,看看这个字象什么?(鸟扇着翅膀在飞。)组词。指导认识新笔画“横斜钩”。

2、出示“九”,和“飞”比较一下,“飞”字里的“横斜钩”和“九”字里的“横折弯钩”有什么不同。

3、教师示范“飞”字的写法。

4、练写。(教师加强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写得不成功的同学要多加鼓励和提示。)

5、展示学生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导入对话平台

1、游戏:小小擂台赛。(分组认读字词比赛。)

(学习汉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不断的复现中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2、齐读课文。

讨论

1、演示课件或挂图,影子可调皮呢,它和太阳捉迷藏玩呢!它是怎样捉迷藏的呢?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2、汇报。(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太阳在右,影子在左,太阳在左,影子在右。)

演读

影子可真调皮,你能读出它的顽皮可爱吗?(边表演边朗读,充分展示课文活泼、俏皮的语言风格。)

(重视朗读,以读为本,边读边演,让学生在读中放飞激情,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学习语文的乐趣。)

背诵

1、边想象课文内容边自由练习。

2、教师引背,小组赛背,男女生一替一句背,齐背。

3、加上动作、表情背诵,展现出影子的可爱和你喜欢影子的感情。

(变“讲台”为舞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以升华。)

操作

1、拿出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的实验,看看发现了什么。(教师参与其中。)

2、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

(实践出真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定会迸发出火花。)

练习

课件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说”:我的前面是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

我的左面是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

1、同桌练说,互听互评。

2、谁想说一说,说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评议。

写字

1、出示“马、鸟”,分别给这两个字组词。

2、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用铁丝演示“竖折折钩”,让学生明确这一笔画是一笔写成的。

4、教师范写,提示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先描红再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组内展评,夸夸自己或别人的字,学习别人的长处。

拓展

1、画影子。要注意太阳公公和影子的位置,画完了评评谁画得好,画得准。

2、课下接着做“踩影子”游戏,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你的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再想一想影子还有哪些变化?

(将语文学习和其它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综合性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思考。)

伴教锦囊

阅读在线

谜语

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影子)

课外作业

你们真了不起!通过朗读自己发现、了解了这么多知识,下面我们再来做游戏进一步感受影子的变化吧!(下列两项可根据执教当天天气情况,进行选择。)

A、看今天阳光很强,过一会儿到操场上看看自己和别人的影子有什么变化,再做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

B、今天没太阳,那我们回到家,在灯下照照自己的影子,看看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影子——小黑狗——好朋友

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6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

3.认识光源、物体和影子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划线找朋友:

月工十

又月口

2.组词:同学们能用拼出的这四个字,组两个词吗?(左右朋友)

3.说话: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出示句式:我的左边是(),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4.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看看,现在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吗想想,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它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看图说一说,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太阳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影子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太阳在小朋友前面,影子在小朋友后面。)想一想,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前面(背着太阳走)

(2)指导读句:影子/在/前,影子/在/后。

说说,影子在谁前,在谁后

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句式:我的前面是(),后面是()。

或()在我的前面,()在我的后面。

(3)看图讨论: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吗从图上哪儿可以看出来猜一猜,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4)小朋友心中很快活,我们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就应该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范读,学生仿读、自由练读: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同学们常常和影子在一起玩吗你还常常做哪些事说一说。

句式:我常常()。

(5)谈话: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影子是黑的)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说说小狗是怎么跟着你玩的(引导说出小狗经常跟着人,喜欢跑前跑后)再读读句子,读出你对影子喜欢的语气来。

(6)背诵:(学生看图练习背诵;教师引背课文;学生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2.学习第二节。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1)看图说一说,太阳在小朋友的哪边,影子在小朋友的哪边(太阳在小朋友左面,影子在小朋友右面。)想一想,这位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的左面(小朋友往回走。)

(2)根据节奏提示,练习读句: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3)看图理解句子:你喜欢你的朋友吗从图上哪儿可以看出来这位小朋友把影子当作了自己的好朋友

(4)指导读句:影子是你亲密的好朋友,应该怎样读这个句子呢读下句:

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跟着我。

(5)熟读后背诵第二节。教学方法同第一节。

三、小结全文。

影子像是调皮的小黑狗,常常跟着你。影子又像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你。你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你哪里,真是形影不离。

四、作业练习。

1.想一想影子还有哪些变化(大小长短的变化;物体移动影子也跟着移动等。)

2.同学们现在跟老师到操场上走一走,看看怎样才能让你的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

[总评]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本课教学从生活现象引入,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最后又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生活再实践。整个过程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反映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观察图画与联系生活,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音节自读课文,感受自主读书的乐趣。

2、通过看、听、读、议、练、编,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儿歌与生活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发展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理解、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策略

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在生字学习的环节中,突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式方法,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课文,在活动中学课文。引导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向知识迁移,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呢?学生说出自己朋友的名字。

师:我也有一个好朋友。(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常常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我和他说话,他呀不开口。

你们猜,我的好朋友他是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回答后随机板书课题,读准音yǐnɡ zi,识记“影”。

(二)实践活动,了解影子

1、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猜谜,通过猜谜说原因,学生对影子有了初步的感觉。

2、设计影子游戏,交流“我的发现”。

(1)你们也有这样一位朋友吧?你在哪儿见过他?现在能马上找到他吗?

(2)找到了你的朋友,和它一起玩吧,一边玩一边观察,它是什么样的?你也可以回忆你是怎么样在操场上跟影子赛跑、踩影子的。

(3)影子跟我们形影不离,跟随着我们,陪着我们;影子变化无穷,前后左右位置会变,高矮胖瘦形状也会变。

【设计意图】有趣的“影子”游戏让学生对影子产生了感性认识。恰当的语文实践更有助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读儿歌,看看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吧!

1、学生小声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把蓝线中要求“我会认”的字在文中圈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自己学完生字之后,同桌的学习小伙伴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如果小伙伴都认对了,请你夸夸他。

3、认识新的偏旁“犭”和“宀”。

4、检查自学:老师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读生字和带有拼音的词语。

(2)男女生对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强调“影、常、朋”是后鼻音,“前”是三拼音节,“着”是轻声)

(3)比赛形式考查会认的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而多媒体的运用,恰当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使枯燥无味的识字活动变得妙趣横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5、指导书写:飞、马、鸟。

(1)认识新笔画“”和“ㄅ”。

(2)重点强调:“飞”的“”不要写成“乙”。“马”的第一笔是横折,“鸟”的第二笔是横折钩,而且不要把“鸟”写成乌鸦的“乌”。

(3)学生跟着红色的笔顺跟随描字,再照着范字写。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4)展示学生的生字书写,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再改进。

【设计意图】带有“”和“ㄅ”的会写字本课中是第一次出现,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孩子们往往在书写时“”的笔画出现错误,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避免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先入为主而使错误的概念深入脑海,以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首次获取的知识便是正确规范的。

(5)生字朋友都认识了,再读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正确。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影子可真调皮,它和太阳捉迷藏玩呢!它们是怎样捉迷藏的呢?请两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

2、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呀?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拉进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活动的画面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减缓教学难点的坡度。

3、同学们看得认真,你发现了影子有什么变化呀?

(1)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可结合课文点拨。

4、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原来,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太阳在右,影子在左;太阳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可真调皮,你能读出它的顽皮可爱吗?你可以边表演边朗读。

【设计意图】重视朗读,以读为本,边读边演,让学生在读中放飞激情,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学习语文的乐趣。

5、现在要考考你们了,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并练习说完整的一句话。

6、学习第一小节,指导读句。

(1)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小朋友在前面拼命地跑,影子在后面拼命地追。小朋友回过头来一看,看见了什么?

(2)影子像什么呢?理解“小黑狗”。

(3)真有趣!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后评议,再齐读。

7、学习第二小节,指导读句。

(1)看,影子又在动了。影子跑来跑去的,主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它是谁?

(2)指名读后评议,理解“好朋友”。

(3)学生自由读体会,再指名读并配上动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画、回忆影子游戏,说出为什么“影子是条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体会“小黑狗”“好朋友”的含义,感受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8、朗读全文。

9、指导背诵。

(1)出示课件,进行背诵。

(2)一边做动作一边背诵。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根据以往的教学情况来开看,学生会读会背,但说话时还是无从下手。创设说话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的可说,学习课文后要会说。此环节的设计目的遵循教育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给孩子们搭设台阶,为学生创造的学提供了一个空间,将课文内容延伸,让学生用课内积累的规范语言,自由地表达出生活中的方位,感受学习语文带来的快乐。

(五)快乐体验,发展语言

1、教师激趣:大家背得真好!看,这是什么?(老师在有投影的屏幕上做小鸟飞的动作)

提问:你们想做吗?(指名表演)

2、师评价:刚才你们的表演真精彩,很有创意,想象也丰富。在生活中除了太阳下能看到影子,你还知道什么地方也能看到影子?找找你的周围有影子吗?

3、小结:刚才我看到了有的同学找了很多影子。是啊,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找到影子。

【设计意图】将语文的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的实践活动,是新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此环节的设计理念就在于此。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篇8)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影子》语文教案

影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5个偏旁彡、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一)出示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走。

谜底是什么?(影子)

(二)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学习《影子》,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带着上面的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把不会的字圈上。

2.识记生字,运用学过的方法,并小组交流。

3.理解课文内容。

(二)认识笔画和偏旁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开火车读。

2.朗读课文。

(四)质疑讨论,把握重点。(鼓励学生质疑)

1.影子为什么会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呢?

2.为什么说影子是小黑狗、好朋友呢?

全班讨论,教师可利用活动挂图帮助理解。

(五)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互读。

4.指名读。

5.全班分三组进行朗读比赛,评出优胜小组。

6.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

课下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

(七)板书设计

影子--小黑狗

--好朋友

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篇9)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5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己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把要求会认的字圈出来。同桌互读,纠正读音。开火车读,检查读音,共同正音。

2、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理解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这两小节分别写哪一副图?

小组合作学习:看图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动脑筋,学习认字。

学习新偏旁,找带有这几个偏旁的字,怎样记住这些字?

读词说句认字:用跟着、朋友分别说一句话。

四、布置作业把生字读给家长听,继续观察,在哪儿能看到影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生字。

2、开火车认字、词。

3、会背的背诵课文。

二、观察说话

1、说给同桌听: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我的左面是()。我的右面是()。

2、随便选一个字,说说你周围的同学。

三、指导写字

1、复习飞、鸟、马看图,画着什么?大家读一读。

2、复习笔画,学习飞字。你觉得它像什么?

3、学习新笔画,学习马、鸟认识新笔画,跟老师书空。观察笔画,你发现了什么?

按笔顺书空。书写练习。

四、扩展活动

交流:平时还看到过哪些影子。

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和1个偏旁。

2.会认7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斜钩”和1个偏旁“月”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我”的书写。

2.了解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抽读学过字的卡片:在 月 有 伞

二、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

谜底:影子

2.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呢?影子在你的什么方向呢?影子有什么特点?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4课《影子》板书课题,看看书中的小朋友的影子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都有什么?他在干什么呢?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这幅图和刚才第一幅图哪儿不一样?

过渡语:影子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学生再次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把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轮流读课文,相互正音。

4.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四、朗读课文,了解影子的特点。

1.自己读全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2个)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第一幅图,读第一自然段。

想想:影子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这是为什么呢?板书:前 后

(2)在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呢?小组同学结合问题进行讨论。

(3)请学生回答。(当太阳在小朋友前上方时,影子在小朋友的身后,)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4)那么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边呢?(当太阳在小朋友后上方时,影子在小朋友的前边)可以让学生动笔画出小朋友、太阳、影子的位置。

(5)请大家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把影子比作什么?

(6)指导朗读,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学生自由读,读出语气。

(7)学生试背一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照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提出问题:影子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结合图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在左,什么情况下在右?

(2)学生结合两个问题思考。

? ? ??(3)四个同学一起讨论。

(4)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板书:左 右

(5)学生用学习第一段朗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6)试着背诵第二段。

4.朗读全文,说说影子有什么特点?

5.练习背诵全文。

①自由背。

②同桌互背。

③指名背诵。

五、除了在太阳底下能出现影子,还有什么时候也会出现影子?请你们自己亲自去试验一下。

六、学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个、右、友、朋、左、后、我。

2.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做猜字游戏,巩固字音。

3.学习新笔画和新偏旁。

4.识记字形

(1)自己自学 ①读准字音 ②记笔顺 ③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

(2)读读生字卡片的词语,了解字意。

5.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有问题共同学习,比比谁说得最好。一会儿请他在全班讲一讲。

Gz85.Com小编推荐

一年级教案收藏


教案课件不仅涉及到教学流程,而且与教学的课程标准息息相关,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深思熟虑自身的教案课件。创作出优秀的教案是提升课程和教育学科质量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为您按需打造了一篇关于“一年级教案”的文章,欢迎将此页加入收藏并与您的同伴分享!

一年级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的一部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找规律》主要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的变化规律,又有数字、算式及图形的排列规律。本课时是《找规律》知识体系中的起始内容,即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为下一课时学习数字的变化规律以及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变化规律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但是学生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本课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色彩鲜明的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事物的规律,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并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工具:ppt 小棒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规律

(一)生活引入

1.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精心的准备,大家想去看看吗?

2.师: (呈现例1的情境图中的上半部),你们看,教室布置得漂亮吗?

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他们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小组内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彩旗、灯笼和花朵的排列规律。

引导学生说出:彩旗、灯笼和花朵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并指出:这样的排列就叫有规律的排列。

4.教师总结:一般来说,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我们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一)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课件出示彩旗图

1.学生自己观察,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2.说一说:

(1)让学生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让学生表述清楚明白,彩旗的颜色是如何排列的。

(2)教师提问:

①彩旗是每排几面就出现重复的?引导学生说出:每两面出现重复。

②老师总结:这两面看成一组,所有的这些彩旗都是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的。

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彩旗重复的部分。

4.大家一起告诉老师这面旗的颜色。

(二) 课件出示小花排列图

1.教室里还有小花,它的排列是怎样的,你发现了什么?是否也有规律? 圈出重复的部分。

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排列的规律,把话说完整。

2.我们发现小花是按照1朵红,1朵紫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

(三)寻找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圈出重复的部分;

2.说一说: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老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指名说一说,让学生老师评价。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重复排列)

(四)反馈练习

1、动手操作

小朋友,拿出手中的小棒,自己按照一定的规律摆一摆。

学生展示作品,老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2、动手练习:拿出准备好的作业纸,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形成一定的规律,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吧!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赞美!

三、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和前面的规律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所学的是颜色的变化规律,这个是数量上有变化。

2.填一填:请大家将碗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观察一下数字的变化规律和碗的变化规律一样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呈现例2的第(2)题:

可爱的鸡妈妈领着她的小鸡也来到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出规律填出数来吗?出示课件。

1.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填空。

2.说一说:图形与数字有什么排列规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6“做一做”第1、2题。

2.做动作,猜规律:

老师做三组动作,学生观察,下一个动作会是什么呢?做一做,说一说这些动作的规律。

3.做练习二十的第1.2小题,并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五.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特别出色,那你有什么收获呢,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全课小结: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规律,从颜色或者是数字上我们都能有所发现,这些规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做一个有心人,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我们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七、板书设计:

找规律

有规律的排列:一般来说,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

重复排列: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规律的形式:颜色、数字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从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出发,遵循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的过程,让学生先从生活中颜色的规律入手,再过度到数字的规律,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这个学习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而且也让思维活跃的同学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间。在“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形成一定的规律”一题中,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有的同学用三个颜色来重复循环,有的同学用两个黄色、两个红色为一组进行循环,这让没有想到的学生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印象也比较深刻。

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所以我在整堂课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是我的教学语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缺乏调动性和吸引力,在这方面我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年级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画图、表演、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数字间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规律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贴画、水彩笔、作业设计纸等

教学过程:

1、师生2人玩,明确输赢规则。

2、指定一人与电脑玩,小裁判定输赢。

游戏一:猜拳

3、指定一小组依次与电脑玩。

4、全班与电脑玩,获取胜利。

问:每次都赢,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游戏二:猜糖

1、依次出示棒棒糖、牛奶糖、棒棒糖,猜:下一个会是什么糖?

问:为什么每次都错?怎样才算有规律?

2、板书:规律

游戏三:找规律

1、师:我们明白了有规律、无规律,现在老师邀请大家欣赏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彩旗、灯笼、花,孩子们都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启发说出:××和××为一组,一组组重复下去。

3、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游戏四:运用规律

出示密码箱:1号箱密码:123123123()23,你能猜出空缺的这个数字吗?为什么是1?

2号箱密码:192837()(),这两个空缺的数字是几呢?你是怎样想的?

游戏五:设计规律

1、按一定的规律给小牛涂上颜色。

2、利用手中的贴画,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

3、设计一列有规律的数字。

展示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评价。

游戏六:通过移动和取走等办法,使无规律的图形变得有规律。

一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探索大海、探索自然的积极兴趣。

2、 学习并掌握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掌握新的笔画“撇折”。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一、自主学习: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小朋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欣赏有关大海的图片)

2、 喜欢大海吗?那你们了解海水吗?你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你知道它为什么是咸的吗?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海水》。

(二)、自学提纲

1、预习提示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处理。

2、熟练朗读课文,用“——”画出向海水提问的句子。

3、那么海水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到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三)学生依据提纲自主学习。

二、自学检测:

1、出示词语,学生自己先认读。

2、试一试把词语回到课文,指名读。

3、齐读全文,在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4、出示字宝宝,抢读识字。

三、合作探究:

1、指读课文,用“———”画出作者向大海提出的问题。

指名回答,指导朗读。

师示范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2、师问:“那么海水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大家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海水的怀里抱着天,海水就那么蓝呢?

4、那么“渔人”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

5、师小结:捕鱼人的汗水居然把一望无际的海水变成咸的!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拓展训练:

使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五、堂清检测:

1、读一读

你好 笑着 回答 怀抱 流汗 因为 什么

2、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年级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5页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材说明:

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3、学生通过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法及探索事物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巩固数位及位值

2、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1、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规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独立试摆圆片,与小组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自由地去摆,反复地思考、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尤其在摆较多圆片操作无序的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目的是通过合作相互补充、完善,探索出摆圆片的方法和规律,使操作走向有序,有利于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说学生

学生已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并能熟练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正确、熟练读写100因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学生借助自制数位表,通过摆圆片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从而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拨珠、读数,并自由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代表多少。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回顾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利用数位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为本节课活动做好铺垫。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内容:“摆一摆”和“想一想”。

“摆一摆”中放手让学生独立试摆圆片,与小组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地去摆,反复地思考、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想一想”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用圆片摆数的方法,想出8个、9个圆片可以表示的数,目的是通过形象的摆数,抽象出说数,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及归纳能力。

(三)实践应用

通过“摆”“说”“想”的活动,巩固学生对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通过游戏活动,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让学生在愉快情境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大小多少》是部编版的一篇识字课文,由于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图找本课生字,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事物与所学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话,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大”、“小”、“多”、“少”的含义。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并掌握笔顺;学会偏旁“犭、鸟”。

3、在观察比较、诵读中感知反义词,感受汉字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并掌握笔顺;学会偏旁“犭、鸟”。

教学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并掌握笔顺;学会偏旁“犭、鸟”;

2.理解“大”、“小”、“多”、“少”的含义。

三、说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们,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老师听说你们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这几个汉字,你们会不会读。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如黄牛、小猫、鸭子、小鸟;苹果、大枣、杏子、桃等)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了铺垫。

结合图画、韵文,学习生字

(一)学习韵文,识记“大”“小”。

1.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字都能读出来。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两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板书:上、下;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汇报)

预设:它们都是反义词。

2.同学们,这是重大发现。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园风光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美丽的田野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黄牛和猫、鸭子和鸟、苹果和大枣、杏子和桃。)

3.学习韵文。

引言:它们谁大?谁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韵文吧!

(1)老师范读,同学认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3)这个小韵文里第一、三小节藏着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

(4)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学生比较后汇报)

(5)苹果和枣比呢?(学生比较后汇报)

4.用“大”“小”练习说一句话。

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

飞机大,汽车小。

5.指导朗读。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学习“多”“少”。

1.(多媒体展示第二组图)请同学们观察第二组图,从图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杏子多,右边桃少。

2.引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加一加、记笔画等)

3.用“多”“少”练习说一句话。

如:我的铅笔多,他的铅笔少。

这边的蘑菇多,那边的蘑菇少。

4.像这样的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汇报拓展)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游戏形式,巩固识字

反义词对对碰。

师:我们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吧!

师:我说大。生:我说小。

师:我说多。生:我说少。

师:我说上。生:我说下。

师:我说里。生:我说外。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中设计了“对对碰”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一年级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捏橡皮泥》本是课本上所没有的内容,但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的一堂活动课。它也和《吹泡泡》的课型基本相似,主要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与同学玩当中学会他人的长处,发掘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融入了各种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知不觉地走进学习氛围,主动参与活动。 学生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对动手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玩、喜欢活动、喜欢无拘无束地进行游戏。因此让学生捏橡皮,学生的热情是很高的,而且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是挺适合的。

2、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大脑中储存了大量的事物形态。了解了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而且他们也已经具备了想象思维的能力了。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改革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开手脚,主动参与学习、展示真实的自我感受。最好是通过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周围的游戏活动来带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本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这个想法,我又采用了多种学科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活动课形式,以辅助语文教学,使其更形象、更富有学科之间的联系性。

教学目标:

1、能发挥想象,自己捏出一些图案,增强动手能力。

2、能用上“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

3、能通过联想,说说你捏出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它在干什么或者可以干什么?开拓思维,让想象插上翅膀。

4、在活动中,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课前准备:

录音磁带、投影片。

捏好的橡皮泥、火柴棒(或牙签)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猜一猜,这盒子里是些什么东西?

2、教师出示一些捏好的橡皮泥图案,让学生观看。

3、看了这些图案,你想知道什么?

4、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①它是怎么捏出来的?

②它是怎么样的?它在干什么?它可以干什么?[激趣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地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来本次活动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学习的机会。]

二、游戏练习说话:

1、教师指定一种图案让学生捏(冰糖葫芦)

2、学生自由游戏,活动开始伴有活泼轻快的音乐,当音乐声停止活动就结束。一边说一边捏,要求用上“我先??接着??最后??”的句式。(以下也-相同)

[播放音乐,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潜在的激情,调控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做到收放自如,不留痕迹,使过渡自然]

3、抽几位学生上台一边捏一边说。

4、句式训练。

我先把橡皮泥分成一块一块,大小差不多的小块

接着把每块橡皮泥揉成( )的

最后我用牙签把它们( )地穿起来

[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最后归于语言文字上的统一规范,但在统一中追求个性化]

5、这样捏出来的橡皮泥是怎样的呢?

你看,( )的( )被我捏出来了。

6、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图案捏橡皮泥。要求一边说一边做(伴音乐)

[活动与语言训练有机结合,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在游戏中,动手活动中增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三、自由活动(捏橡皮泥)(伴音乐)

1、你还能捏出其他东西吗?

用上:我捏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它可以干什么,它在干什么。

2、活动开始,四人小组合作。

[在低段学生中,渗透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发挥学生想象,珍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给学生留下自由空间]

四、说话训练:

1、学生自由回答以上问题。

2、根据句式说话:

(1)我们组的同学捏了很多图案,有()、有()、有( )。

(2)我们组的同学捏了很多图案,有()的()、有( )的( )、有( )的()。

[语言文字的统一规范,同样追求个性化,并通过“我们组的同学”这几个字贯穿与加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整体练习说话:

把上面几个问题连起来说话,四人小组讨论自由说,指名说。

[以上几个问题都是层层深入,由浅到深,在学生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每个环节中都以“活动——自由说话——句式说话”的线索进行教学]

六、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捏的图案画下来,并写出你是怎么捏的,然后利用想象,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一年级教案 篇7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在第一学段关于 “数与代数”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课标的相关陈述为教学设计思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2.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感性的经验,把数位概念和写数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通过建立数位概念去促进对写数基本规则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通过操作、探讨、讨论等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数感。

3.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在学前已经会书写20以内各数,但对数位的认识及表示的意义还是第一次接触。

学习目标

1.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

2.并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评价任务

1.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掌握了写数的方法步骤,观察计数器说出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不同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写数,检测目标2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导入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2捆一捆加三根一捆加一根

同学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环节二

教学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隹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问: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观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写两个数,四个人一组,一人摆小棒,另一人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通过共同探索,让学生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环节三

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二十十七十四十九十一十六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201617151112

3、给小马虎错误

二十写成2十八写成81十一写成101

4、做练习十四的第3―5题。

通过练习,加强巩固。

环节四

全课总结构建系统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升华主题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写法

13

我们把3所在的位置叫做各位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

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一年级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前后、上下、左右方位。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高兴的说:喜欢。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好吗?(好)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请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二、游戏中,体验左右

1.谁还想继续玩?现在,老师要增加点难度,仔细听: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指左眼,指右耳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

(真是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师:看来,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首先我们要很快地分清左右,谁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怎样才能分清左右呢?

2.师小结:这个方法真好。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来,摸摸你可爱的小鼻子。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们再来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这样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吗?

学生会发现:左腿、右腿;左胳膊、右胳膊;左眼、右眼等。可以引导他们边找边做动作:踢踢左腿,再踢踢右腿;伸伸左胳膊,再伸伸右胳膊。)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说的这几对好朋友,都是一左一右的。这次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左手的这边就是左边。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左右”的知识。你能说说吗?

3.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师:听老师的口令,我们一起来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双手拍拍放下来;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摸右耳朵,右手摸摸左耳朵,双手拍拍放下来;左脚跺两下,右脚跺两下,双脚一起跺两下。

5.听口令,摆文具。(师生同时摆)

数学书摆中间,橡皮摆在书的左边,文具盒摆在书的右边。

师:怎么我的文具盒在这边,而你们的在那边?

师举例说明,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教师转过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面一致了。(生也向后转,体会相对性。)

三、利用左右,认识同学

1.师: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呢?(生介绍)

2.师:在我们的教室里,坐在最左边的同学举起左手,坐在最右边的同学举起右手。从左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从右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下面我们来玩“猜同学”的游戏。从左边数第二排,从前边数的第5个同学。从右边数第三排,从后边数的第2个同学。请学生上前说。

四、做韵律操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放音乐师生一起做)小朋友们,大家跟我一起做:拍拍右肩膀拍拍右肩膀右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

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请坐。小朋友们做得真棒,反应很快。)

五、认识前后、上下

1、认识前后

小朋友们有没注意听,我们刚才的活动中除了左右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位?

生:前、后你们听得真仔细!(板书:前后)来,我们一起来指一下前后,再指一遍。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前后坐的是谁呀?谁能把你的前后、左右坐的是谁都说出来?

2、认识上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除了前后、左右之外,我们还经常用到什么方位?(做出指上指下的动作)生:上、下(板书:上下)

(真是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孩子)我们再一起指一下上,再指一下下;指上、下、前、后、左、右。

六、游戏巩固新知

1.现在,上下、前后、左右你都能分清吗?好,试试看。

师找一名同学示范一下(师生面对面站,师先说。拍手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反反正正、石头、剪刀、布”然后生说。)

师:大家学会了吗?同桌之间试一试。

2.小红住在( )家的楼上,( )住在小兰家的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中间?谁在最下面?

3.小动物排队:

4、水果排排坐

5、住在最下面,是第__层。第2层住的是_____,它在_____的上面,____的下面。第3层呢?___

6、森林运动会:加油!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我的前面有谁?我的后面有谁?谁得了第一?

7、1号车在( )号车的前面,在( )号车的后面。1号车排第( );5号车在( )号车的后面,在( )号的前面。

8、上山时,谁在前?谁在后?结果呢?

9、从左数是第( )个。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10、练一练: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

一共有( )辆车。

11、涂一涂

将最左边的圆涂上红色

将最右边的圆涂上蓝色

将最中间的圆涂上绿色

将从左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黄色

将从右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黑色

12、贴一贴:指出上下左右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礼物(一棵大树)。大家看,大树爷爷自己站在这儿太孤单了,咱们给它找一些朋友吧!刚才,老师

奖给大家好多的奖品,有小鹿、小兔、小鸟、小蘑菇的卡片,得到奖品的同学把奖品举给大家看。我们让这些奖品去陪大树爷爷好吗?

师:你们瞧,4只小鸟已经飞来了。请小鸟说说在大树爷爷的哪边?3只小兔也蹦蹦跳跳跑来了,下面的小同学,你能说说它们在大树爷爷的哪边吗?还有5只小鹿和6个蘑菇呢,你想让它们贴在哪儿?(学生指挥贴。)

七、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玩的开心吗?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下课以后你可以接着玩有趣的游戏。

板书设计:认识左右、上下、前后左右上下前后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收藏12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有效,好的教案课件怎么写?本文将带您通过多种分析角度全面探究“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建议您将此页面加入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江南》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水乡人民采莲的情景,重点描绘了江南盛夏时节的美丽景色:荷塘莲叶如盘,荷花绽放,鱼儿欢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情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本诗共七行三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游水嬉戏的情景。有景、有情、有韵、有趣,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在读中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江、南、可、采等8个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认识2个新偏旁和2种新笔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意境。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读中感悟,最后理解并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2.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能够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8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相关的偏旁和笔画。

2.理解文意,背诵课文,感受江南美景。

3.体会诗歌意境,感受鱼儿与人同乐的欢快画面,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江南》,认读江和南字。

2.欣赏江南水乡秀丽风光的图片。

3.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请学生读,教师指导并强调读好采莲的读音。

5.课件出示加上停顿符号的课文,教师教学。

6.指名学生读出节奏,教师指导朗读。

(二)入情入境,析读文本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采莲,感受采莲的乐趣,相信大家会读更好!

教学前两行

1.出示莲花图片,认识莲花的各个部位;

2.认识生字采莲;

3.出示满塘莲叶,学生说一说感受

4.教师重点讲解田田一词,表示莲叶又大又绿、茂盛鲜亮,莲叶数不清、挤在一起多的样子!

5.指名读、感情朗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教学第三行

6.出示课件鱼儿动画游,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7.认读鱼字;

教学最后四行

8.想一想:鱼儿们都在干什么,它们又都是怎么做的呢?

9.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东、西、南、北四个字并认读;

10.认识平面图上的方位;11.请同学们上讲台演一演、同学们一起演一演(边读边演)

(三)回归整体,趣读诗歌。

师:同学们江南的美景可真令人陶醉啊,你们能把这首诗读好吗?

1.指名学生带着动作朗读、齐读感受诗歌美;

2.介绍汉乐府:是一个专门写歌的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3.听歌拍手读;

4.出示生字卡片,检验课堂效果。

5.教学背诵小技巧,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品味文美。背诵课文并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一画江南的美景。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篇2)

(出示多媒体:江南美景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上画了什么?

生:图上画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坐在船上看荷花。

生:我看到图上有绿绿的荷叶,真美!

生:我知道一个小姑娘在河边看荷花,她觉得荷花很美就坐到船上去河中央看荷花。

......

师:这么美的地方只有长江以南的地方才有。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江南。

(板书江南)

师:谁能把江南读好。

(指名学生读好课题)

(学生看图,师介绍这幅图的美景)

师:江南可美了,瞧,这儿有一条条清清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座弯弯的小桥,河里有一条条各式各样的小船,河的两岸有一座座古老的建筑。夏天,当我们乘船来到荷花塘,你就会看到一番迷人的风景。

师:现在有一个诗人把这么美的景色写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

师:小朋友,你们欣赏了图和诗,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江南很美。

生:我觉得江南可真漂亮。

生:我觉得这首诗中的每个句子都很美。

生:我觉得江南的风景美,作者写得诗也美。

......

师:这么美的诗,你们想读一读吗?

生:想(声音响亮)

(学生开始读课文)。

[评析]

这个片段主要是导入课文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通过看图,让学生说图上的美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继续让学生看图,教师配乐介绍江南的美景,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不分散。然后告诉学生这么美的景色有人写成了一首诗,一下子又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起来,并播放课文的朗读,学生就听的特别认真。最后再让学生说说感受后自己朗读课文,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完全被调动了起来,非常认真的开始读书。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巧妙地利用图上的美景一步步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而学生也是被这美景吸引,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篇3)

执教人:姚多群

师: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一个大诗人来到江南把江南美丽的风光写下一首古诗,赞美江南。下面老师读一遍,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听了老师读后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江南很美。

师:大家能不能自由读一读,读时要读准字音,把不懂字词画下来,告诉大家。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

生:鱼戏是什么意思?

师:只要仔细地观察书中的图画,看看小鱼都在干什么,相信你自己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鱼戏是小鱼在做游戏

生:是小鱼在水中做游戏。

生:田田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露出了为难的情绪)

师:那么大家再读读第2行诗句,想想田田这个词语是写什么的?

生:写荷叶的!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发现了!那么大家在看看图中的荷叶是什么样子?

生:一片挨着一片,很茂盛!

生:数量很多,绿油油的一片,真美丽!

师:说的好!这就是田田的意思!!看来图画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词语!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间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他说说间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小鱼做游戏,在荷叶间做游戏。

师:请看黑板图画看小鱼在哪做什么?(师指着黑板已画好的图画让学生从图画中理解鱼戏、间。)鱼戏就是小鱼在做游戏;间就是这片荷叶与那片荷叶之间的缝隙空隙。鱼戏荷叶间就是小鱼在荷叶之间来回自由自在地嬉戏追逐。

片断分析:

诗歌中的词语向来都比较精炼,有些词语确实比较难以理解,例如戏、田田、间等词语,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于是在理解词语这一环节上,教师巧妙地借助了图画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词展现在图画上面了,这样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这比只用单一的讲解只从字面上理解字词意思学生易于接受得多,在这里教师巧妙的设计图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江、南、鱼、叶,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我的修改: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出示:江南何田田(小)鱼(游)戏

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江鱼叶

(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词语)

(2)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组词)

(3)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5、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学习生字可西,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揭示新课。

二、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放录音)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

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

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

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

(1)指导朗读。

(2)比赛读,齐读。

(3)请学生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连起来读课文。

三、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指名背诵。我的修改:齐背全文。(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是背诵。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帮助学生设置台阶,从自己尝试背诵、老师引背到表演背诵,让学生装体验学习的快乐。)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渗透教育)

四、学习生字

1、出示:西可

2、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1)可字的末笔是竖钩。(组词)

(2)西按笔顺写准确。(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篇5)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1.(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

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

(2)读熟课文。(学生)

(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预设:

加一加:氵+工=江。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

(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变的。(课件出示“江”的汉字演变过程。)

(7)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书空。

(8)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如,江水:我看过江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边: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边玩耍。)

2.学习“南”。

(1)提出自学要求:先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

(3)交流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在重点指导“江”的读写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图片。

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4.学生自由介绍。

预设:

生1:我知道莲花在夏天开放。

生2: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3: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莲子。

生4:我还知道《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写到了江南的荷花。

……

5.感知内容。

(1)过渡:作者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

(2)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5)导学:你感觉江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出读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江南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知诗文的主要内容并展示收集的资料,增加了学生对江南及荷花的了解。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预设: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小老师领读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6.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强调练字应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了书写指导。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说说生字的组词情况。

(2)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

(3)组织学生试着表演读。

(4)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内、班内汇报学习成果,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由景入文

1.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导入:(课件出示生字闯关游戏)首先,我们来做闯关游戏。

(2)组织游戏。

第一关:读生字并自由组词。(课件出示八个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

第二关:从“南、西、北”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

第三关:读诗句,说感受。(课件出示全诗)

(3)过渡:我们闯关成功!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江南》。

2.利用媒体,由景入文。

(1)导学: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这么好,老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作为奖励。(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3.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一开课就进入游戏闯关情境,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复习字词的热情,不仅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而且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和运用。教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感官上和心理上激发学生的读文热情,并为诗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

二、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1.导学: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课文,课文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多读几遍,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然后反复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班内交流: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随着学生的交流,重点点拨以下诗句: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①导学:(课件出示莲叶图)你看到了什么?

②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班内交流自己看到荷叶后的感受。

预设:

生1:我看到很多莲叶,长得很美、很绿。

生2:我觉得莲叶像帽子、像伞。

③导读: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想象可真丰富!诗人是怎样描绘荷叶的?(莲叶何田田)

④导学:原来诗人是这样夸荷叶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夸一夸吗?(课件出示“莲叶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预设:

生1:莲叶真美呀!

生2:莲叶真绿呀!

生3:莲叶真多呀!一层连着一层!

⑤导读:诗人看到这层层叠叠、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心里也非常喜欢。他是这样来描绘的(课件出示诗的前两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老师看到这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也想来夸一夸。请听老师读这句。(教师范读)

⑥导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你能像老师这样来夸一夸这些莲叶吗?(指名读)

⑦引读:采莲人划着小船来了,她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她们也夸起了莲叶。(学生模仿采莲姑娘读)

⑧小结: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

(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①导学: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吗?

②学生自由畅谈喜欢的原因。

③启发想象:这么美的荷花、莲叶也吸引了好多小鱼。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

④学生大胆想象。

预设:

生1:小鱼在水里捉迷藏呢。

生2:小鱼把莲叶当成雨伞,在它下面躲雨呢!

⑤组织学生表演: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

⑥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背诵诗句。

⑦再次引发学生想象,体会情感:小鱼们!你们游得开心吗?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⑧学生大胆想象,再次体会小鱼的自由自在和荷花、莲叶的美丽。

⑨导读:那就让我们做快乐的小鱼,读出小鱼的快乐吧。

⑩学生先独自练读,再分组读、班内展示读,最后教师引读。

引读: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到处游——鱼戏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鱼戏莲叶东,一会儿游到西——鱼戏莲叶西,一会儿游到南——鱼戏莲叶南,一会儿游到北——鱼戏莲叶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导读:是呀,莲叶是美丽的,小鱼是快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

(2)学生先练习朗读,然后在组内赛读,最后指名在班内展示朗读。

5.引读背诵,积累语言。

(1)导学:看着黑板上的生字宝宝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2)指名展示背诵,并激发想象:你刚才在背诵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3)导读:下面,让我们当一回采莲姑娘,来美美地吟诵这首诗,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4)(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

设计意图:教师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通过师读生评、生读师评的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与文中的景物对话,并背诵积累诗句,不仅使学生升华了情感,还内化了语言,使教学扎实有效。

三、布置作业,适度拓展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积累的诗背给家长听,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试着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锻炼了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

板书设计

江南

教学反思

1.本课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以阅读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使教学过程立体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说、演、读来代替枯燥的讲解,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迪心智的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很好的感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学、个人悟、自由畅谈、表达情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他们无拘无束地创造、探索的天地。教师通过读读、想象、演演、伴乐背诵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篇6)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民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本课字词的教学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力求通过看鲜明的插图,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读、愿读、会读的情境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整体感悟劳动人民一边采莲、一边嬉戏,鱼儿与人同乐的那种愉悦和谐的快乐氛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和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指导朗读古诗。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指导书写生字。

一、看图导入,教学部分生字词。

1、教师略带神秘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教师贴挂图)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量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引述边贴生字卡片。让我们细细地欣赏一下。(教师手指着图)瞧,亭亭的荷花开放在茂盛鲜亮的荷叶间,(贴生词卡片:莲叶间)鱼儿(贴生词卡片:鱼儿)在清澈的湖水中欢快地游玩,秀美的水乡女子正划着小船采摘莲子。(贴生词卡片:采莲)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美景图啊!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板书:江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教学贴在图旁的生字词。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看图说说,“莲叶间”指的是什么地方?“采莲”是什么意思?

6、欣赏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让我们来读读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你三分钟时间,尽量把这首诗歌多读几遍,把它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上面的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字音读准了吗?课文读通了吗?)

第一组:东西南北

(1)自古以来,江南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你们瞧,(指图)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戏。这些鱼儿,一会儿游到东,(出示卡片:东)一会儿游到西,(出示卡片:西)一会儿游到南,(出示卡片:南)一会儿游到北。(出示卡片:北)

(2)指名读生字。齐读。

(3)小黑板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学生自己反复练习。指名读。小组读。

第二组:江可采莲

(1)(看图)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欣赏江南美景,这亭亭的荷花有的已结出了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莲蓬已经成熟,这可是采莲的好时机。(出示卡片:江可采)这荷叶是多么的鲜亮嫩绿,古时候就用“田田”这个词说出了荷叶的鲜亮嫩绿。(出示卡片:莲)

(2)谁能把描写荷花和荷叶的那句话读准确?(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

l、现在你能把整首诗歌读准确吗?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再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一个生字:“可”。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可:横要稍长一些。

3、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指导正确地朗读古诗。指导书写生字。整体感悟诗歌的美。

一、复习活动。

上节课学的生字词还会读吗?(“开火车”读)课文会读吗?(指名朗读)

二、谈话揭题。

1、字、词会读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江南》。

2、这节课的要求提高了,除了读准课文外,还要把课文读美,让听的人眼前仿佛一下就出现了江南的美景。你能做到吗?

3、为了把课文读美,我们得看图弄清楚诗歌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边读边在自己的脑中勾画出一幅江南的美景图。

三、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行。

(1)课文第一行句子告诉我们,江南一带是采莲的好地方。你们能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吗?(采莲子)

(2)指导朗读。(自豪地读第一行诗句)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的?把江南这一采莲的好地方介绍给大家。(练习读,指导读)指导停顿:江南/可采莲。

2、教学第二行。

(1)江南水乡的美,还美在荷叶。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子的?(碧绿的,层层叠叠的……)(指名回答)

(2)这荷叶不光多,而且还很美。

(3)让我们来赞一赞荷叶吧!(试着读好第二行句子)指导停顿:莲叶/何田田。

3、教学第三至第七行。

(1)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连鱼儿也似乎特别高兴。瞧,它们在莲叶中间欢快地游着,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书上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鱼儿就像在欢快地做游戏,可高兴啦!)

(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鱼儿嬉戏的情景)反复练习朗读。指导停顿: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同学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的情景。同学们真棒!

(3)能把这首诗歌背下来吗?

四、教学生字词。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东、西”两个字。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东:要注意写好第二笔撇折。

西:下面的部分应写得上宽下窄。

3、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学习谜语,引导收集资料。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人们采莲,鱼儿嬉戏,亭亭的荷花在比美。)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会如何?为什么?

3、荷花的美,给穿梭于荷叶间采莲的'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学完课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谜语给大家猜。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4、回去给爸爸妈妈猜一猜。(试着背出谜面)

5、谜语也写出了荷花的美、荷花的可爱,其实荷叶、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诗人、画家、摄影师……课后能去收集一些反映荷花、荷叶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吗?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养成教育训练点:

养成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江、南、鱼、叶”,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我的修改: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出示:江南何田田(小)鱼(游)戏

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江鱼叶

(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词语)

(2)“南”是上下两部分,上面上个十。

(3)“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组词)

(4)“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5、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学习生字“可、西、北”,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揭示新课。

二、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放录音)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

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

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

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

(1)指导朗读。

(2)比赛读,齐读。

(3)请学生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连起来读课文。

三、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齐背全文。(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是背诵。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帮助学生设置台阶,从自己尝试背诵、老师引背到表演背诵,让学生装体验学习的快乐。)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渗透教育)

四、学习生字

1、出示:西、可、北

2、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1)“可”字的末笔是竖钩。(组词)

(2)“西”按笔顺写准确。(组词)

(3)“北”左右不一样。(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设计

每个生字按正确的笔顺写三遍。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

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识记生字。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

“可”:有五笔。扩词:可爱、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工”。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课件展示。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

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篇9)

一、教材

《江南》是西师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学习古诗。本课是一首汉乐府歌辞,是一首极为优秀的小诗。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观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4个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教学设计理念

1、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

2、设计理念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一年级学生学习更在于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习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创设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为两课时,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由于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都很陌生,一年级学生又是刚入学不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为消除其紧张心理,特意安排学生欣赏美丽的江南图片,让学生放松,同时营造优美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

(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

(二)趣味识字

1、游戏——摘荷叶

出示贴满荷叶、荷花的小黑板,让学生上台来采摘自己喜欢的荷叶,荷叶背面有本课的生字,该生读对了生字才能摘下荷叶。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生字,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2、巩固生字

课件出示荷叶图,荷叶上有生字,请学生依次读生字,课件发出掌声表示鼓励。本环节也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认读生字。

(三)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2)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榜样)

(2)学生模仿教师练习读(给学生时间练读,充分发挥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3)指名读、检测(检测学生的朗读、针对不足加以引导、纠正)

(4)齐读(集体读古诗,训练学生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1)A、教师与学生对读;B、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贴背

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3)读背

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五、拓展、结课

1、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图片

带学生观赏,游览江南,与开课时的观赏相呼应。让学生在从开始欣赏美景进入学习,则再次欣赏美景完成学习,让整堂课都被江南的诗情画意所包围。

2、学生学着鱼儿游出教室

再次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充当鱼儿游出教室,让课堂知识融入生活。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篇10)

一、课程题目:《江南》

二、教材分析

《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人们采莲情景的古诗,选自《汉乐府》。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文章大量运用了反复的句式,体现出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描绘了江南采莲热闹欢乐的场面,从鱼儿嬉戏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了采莲人的快乐。

三、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学生已经学完拼音,掌握了用拼音认识生字的方法。他们有阅读的兴趣,喜欢读书,只是没有朗读基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江、南”等九个生字,三点水和草字头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正确书写“可、东”两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按照小组读、情景代入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增加古诗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可、东”俩字。

教学难点: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东南西北”方位卡片、小鱼卡片、莲花卡片

七、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师:有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河流一条连着一条,池塘一片连着一片,每年夏天荷花都你拥我挤地争着开放,是不是非常美呀,那么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这个美丽的地方,那么我们要去的这个地方呀要做(课件出示题目——“江南”)

(二)板书课题

1、指名读,齐读课题。

2、学习“江”、“南”这两个字。想想“江”字的偏旁是什么?想一想江南与什么有关?

二、初读课文

(一)巧设情景,通过“吟诵门”的形式,教师示范朗诵课文

(二)前后两个同学自读课文,考察解决生字的方法

提示: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举手请教老师或者其他同学

三、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学生指明读引入“莲”“南”两个字

“莲”是一种水生植物,所以是草字头。

“南”前鼻音

2.学生指明读,其他同学予以评价。

3.以小组为单位读,其他同学予以评价。

4、教师领读,注意情感、语调与停顿。

5、再次指明读,教师评价。

6、着重读“莲叶何田田”,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7、班级齐读,教师评价。

8、安排学生分别扮演“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位、小鱼及莲花的角色,边读边演,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真实的景象,再现“鱼戏莲叶间”的场景,教师评价。

(二)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课件展示)

以“采莲”的方式检查生字认读,班级齐读——指明读——教师复读

四、学习生字书写

指导写字:可东

(一)以采莲结束,乘船回家创设情景,只有正确写好这两个生字才能上船,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

(二)讲师讲解生字,学生举起右手在空中跟写

1、“可”一笔横,二笔竖,三笔横折,四笔横,五笔竖钩

竖钩第一次学习,强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竖中线右边,学生复写。

“东”一笔横,二笔撇折,三笔竖钩

区别和“可”字竖钩的不同,强电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竖中线上,学生复写。

2、教师再次板书,学生空中复写。

3、学生单独复写,教师评价。

(三)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课本描红

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四)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学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五、升华主题,表达感情

下面渔夫说那现在我要带你们回家啦,游玩了那么美丽的江南,你们相对江南说些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以下体会表达以下几种感情:1、江南真美丽,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2、江南这么美,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江南看一看。)

六、布置作业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练习正确书写“可”“东”两个字。

3、搜集其他与莲花有关的古诗,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篇11)

江南

*使用课时2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4.想象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实物投影仪

2、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描红、仿影、朗读。

课外:

背诵课文。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

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江”、“鱼”、“叶”

(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词)

(2)“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组词)

(3)“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5.学生描红,临写。

八年级语文教案收藏七篇


工作总结之家特别为您准备了一些有关“八年级语文教案”的知识,内容可谓丰富至极,请您在阅读本文时留心其中的细节哦。对于每位教师来说,在授课之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至关重要的,而本学期也到了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只要将教案课件写得完善,就能有效地避免遗漏重要内容。

八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2.学习消息的语言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点:

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创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照片,问:图片上的这两个人同学们认识吗?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

学生回答。明确:莫言和屠呦呦,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追问激趣: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

教师补充:诺贝尔奖是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的奖项,截止_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性。

(三)那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时时什么样的呢?英国的通讯社,也是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过报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消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

(设计意图及建议:由同学们熟知的名人导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借机简介诺贝尔奖及路透社)

二、自主学习,理清结构

(一)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出本则消息的结构。

1.第一课我们学过消息的结构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消息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请勾画出本则消息的结构。

(设计意图及建议:温故知新,前面的《消息二则》中已经学了消息的基本结构,这里再次巩固,学生在分析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快速阅读消息的方法)

(二)结合课文旁批,说说各段分别传递了什么信息?

明确:

第一段介绍了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

第二段介绍了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其成就。

第三段介绍了诺贝尔奖的颁发机构及授奖仪式的相关要求。

第四段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来源,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设计意图及建议:此处旨在教会学生利用课文旁批的辅助作用,来快速理清课文内容)

3.如果让你给上述这些信息按重要性排序,你会怎么排呢?

明确:重要性依次递减,由主到次。这种由主要到次要的结构我们称之为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下面我们通过微课一起来学习“倒金字塔结构”。

4.播放微课《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

教师总结: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的程度等,依次将新闻事实写出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这种结构格局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这种结构在消息中比较常见,需要同学们掌握。

(设计意图及建议:这一环节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新闻阅读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提高学习自信心。给学生引入了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不是生搬硬套的直接讲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对本则消息重要性的分析,让学生在实例中理解这一概念,并通过微课的学习加深对“倒金字塔式结构”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消息语言的特点。

1.倒金字塔结构,就是将信息按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由主到次来排列的一种消息写作模式,这种固定的结构方式有利于人们快速筛选信息,符合消息时效性强、快等特点,这些特点就使得消息在语言上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特点:

第二段中句子示例: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明确:这一句中“颇有建树”,意思是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这里用来评价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很有分寸,体现了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的特点。

2.文中还有很多词句,分别体现了消息语言的不同特点,请同学们再细细研读课文,用三五分钟来仔细揣摩文中消息的语言,再将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分享。

学生分享内容可能有:

客观:评价各位科学家的成就时,遣词造句客观,准确严谨。如:两个发现;颇有建树和卓有成就。大部分使用陈述句。引用诺贝尔遗嘱内容,表明了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

“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简练,准确,使用了限制性的修饰语,显得很客观。

准确:电头中时间地点与第三段中的信息一致具体,报道的及时。

具体:第二段一一列举的国籍,姓名等信息;括号里的补充内容说明了消息语言的具体。

简练:对于颁奖时间和地点的介绍;括号内语言;作者巧妙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客观简练。

通俗:作者用“黄色炸药、多种炸药”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专业的知识,让读者易于理解。

朴实:从全文来看,大部分是短句子,显得非常简练;用朴素的语言给我们阐述了新闻的事实,大部分使用陈述句,显得朴实而又客观。

3.教师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研读,我们发现消息的结构常常采用倒金字塔式,消息的语言具有客观、简练、准确、具体、朴实、通俗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建议:自主学习,揣摩消息语言特点;合作探究,总结消息语言特点,学习新知。)

四、拓展阅读,评价人物

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小组合作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___的诺贝尔”。

文段: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材料二:诺贝尔多才多艺。他自幼喜爱文学,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读小说和作诗。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可以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正是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他喜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的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1885年,诺贝尔还写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96年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材料三: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作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到了学期末,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八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

情感目标 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上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大家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板书课题,作者)

二、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要求:疏解字词,体会语气。

磬(qìng)口脂粉奁(lián)朔(shuò)方

2.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明确:

①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②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飞雪的鲜明景致。

4.思考:

(1)文中描写了几幅雪景?

明确: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

(2)划分段落

明确: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三、具体研习 两幅雪景

(一)江南的雪

1.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江南雪景的?

明确:景、人两方面进行描写的。

2.修辞

明确:两个比喻句: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虚实结合)

3.写景:山茶、腊梅、梅花、杂草、冬花、蜜蜂

4.写人:小孩塑雪罗汉

5.纠错

明确:腊梅 蝴蝶 葫芦

6.归纳江南的雪的特点:滋润美艳、春意盎然

(二)北方的雪

1.修辞

明确:两个比喻句:如粉、如沙: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2.描写北方的雪的特征的动词

明确:蓬勃、奋飞、旋转、升腾、弥漫、闪烁

3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四、课堂小结

八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2·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3·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4·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5·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评课稿

今天聆听李晓娥老师学区优质课试教,课题是《三峡》。李晓娥老师基本功好,字正腔圆,上课从容,对教材总有自己独到的处理,常令人耳目一新。今天听李晓娥老师一课,也有收获。

李晓娥老师试图以朗读指导为突破口,通过听读、自读、小组读、朗读设计、朗读比赛,以朗读为主线,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内容、情感。这是本课的创意与亮色,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实力。如果朗读指导得当,充分激发参与朗读设计的热情,通过朗读比赛把本节课推向高潮;朗读与理解紧密结合,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内容、情感;这无疑是一节好课。

可能是时间仓促,加上借班上课,学生参与的热情与激情没有充分激发,在朗读设计这一环节遇到了很大障碍,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见到朗读指导的实效。再加上作为文言文即要落实字词又要理解内容还要朗读指导,内容多,任务重,李晓娥老师没有做好相应的取舍。

本人认为李晓娥老师不妨大胆些,把正音和解释融入到朗读指导中,大胆取舍,不使环节繁多,以朗读为主线,推陈出新,使本课中心突出。另外,学生朗读设计难度不小,在学生一时难以领会时,教师应有充分准备,不妨示范设计一段。另外,听读时选用的录音材料质量也较差。相信李晓娥老师在学区选拔时会充分准备,发挥最好状态。

文句品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七百里”可见山长,“连山”“无缺”可见山多。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高低起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刻画了山的雄奇险峻。仰视群山,峰峦叠嶂,耸入云天。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从侧面进一步渲染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的'狭窄,苍天一线,真可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襄陵、阻绝”是写夏水的凶险,水涨路绝;“朝发、暮到”“千二百里”写夏水的迅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更加表现了夏水的迅疾。我们似乎看到了三峡汹涌向前、奔腾咆哮的江流,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惊心动魄的快感,让人顿生万丈豪气。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春冬江景,水退潭清,山水秀美。低有急流深潭,潭有倒影;高有绝巘怪柏,精心点染。你看,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是倒映的物影。“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字字珠玑,简洁精当。我们似乎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似乎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脸颊上的细微的飞沫。这幅画面可谓是动静相生、俯仰生姿、色彩相间。如:描写春冬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一个“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林寒涧肃”足够凄清,“高猿长啸”足够凄异,“哀转久绝”足够凄凉。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那一声悠长的渔歌给秋景笼罩上了悲寂、凄凉的气氛。

八年级语文教案(篇4)

【课标引路】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单元学习要求】

“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大意,积累“交通”“妻子”“无论”“不足”等常用的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社会理想。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过多种诵读形式读懂课文大意。

2、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再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同时形成自我的情感体验,追求自己的理想世界。

2、引导学生珍视今天的和平生活,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请一个同学说说“世外桃源”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出处,并屏显该成语的含义,提醒学生积累该成语。)

2、学习目标(屏显)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过多种诵读形式读懂课文大意,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

(3)品味语言,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再创作。

(设计意图:1、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2、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之一——读懂课文,积累词语】

一、正读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或把握不准的字圈出来,然后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合作解决。

2、屏显重点字词,正音并帮助学生掌握。

夹岸数百步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咸来问讯

此中人语云

诣太守

南阳刘子骥

3、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画出把握不准的语句,师生共同研讨。

(屏显可能误读的句子)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后/遂/无问津者

二、点读(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1、要求学生大声地慢慢地理解性地朗读课文注释,不理解之处画上横线。

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词,帮助学生理解积累。

(1)重点字词: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便扶向路

(2)通假字:便要还家

(3)古今异义词:交通妻子无论不足

(4)一次多义:舍志寻

(5)同义词:咸=悉=皆=并缘=扶要=延

(6)成语:世外桃源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

三、译读(所谓“译读”,就是学生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画出不会翻译的语句。

2、男生提出疑难,女生翻译。

3、女生提出疑难,男生翻译。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并纠正不当之处,屏显学生可能不大会翻译的语句)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齐读课文。

【教学环节之二——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

一、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在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位和赏析。)

1、桃花源的外面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的语句。

2、桃花源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请从文中找出描写桃花源内部环境的语句。

3、桃花源中的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小结:作者笔下的桃花源环境优美,男女耕作,老少皆乐,民风淳朴,是一个和平安宁的地方。)

5、这样的地方在当时找得到吗?为什么找不到呢?

6、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其社会理想。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里,中年以后长期隐居在农村(写作本文时作者已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他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屏显)

教师引言:唉,陶渊明何其不幸,生在乱世之中,这么寻常的生活对他来说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太平盛世。同学们,饮水得思源,你知道在这太平盛世的背后,有多少人的努力吗?你知道我们能够坐在这儿学习,这背后有多少人在为我们默默地付出吗?是啊,我们要珍视今天的和平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国效力。

二、拓展延伸——追寻你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教师引言:千百年来,桃花源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因为它构建了一个美好的乐“源”。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世外桃源吧。同学们,你理想中的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练笔:《我有一个梦》

我有一个梦

我有一个梦。梦里,天空蔚蓝蔚蓝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山,郁郁葱葱的,各种动物欢乐地奔走其间。水,澄澈见底,鱼儿虾儿畅游其间。啊,梦里的世界多么洁净!没有滚滚而来的沙尘暴,没有四处弥漫的雾霾,没有工业废水,没有漂浮的塑料袋。

我有一个梦。梦里,中东部家庭和西部家庭手拉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手拉手,全世界的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不用踏着泥泞步行数里去上学,不用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啊,梦里的世界多么美好!没有贫穷,没有疾病。

我有一个梦。梦里,世界和平安宁,没有杀伤性的武器,没有战争,更没有屠杀。

【教学环节之三——品味语言,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再创作】

一、研讨渔人与村人的对话(体会本文的语言精炼的特点)

二、展开想象,写一写《村人与渔人谈话录》《渔人与太守谈话录》

教师练笔

(一)渔人(自言自语地):哇塞,这是什么地方啊?天上?人间?

村人:你是谁?从哪来?

渔人:我——,我是打渔的,今天天气好,运气也好,打了好多鱼。我就划着船沿着溪水走着走着,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觉得很神奇,就跟着过来了,没想到这里别有洞天啊!我是不是在做梦啊,你们这是天上,还是人间?

村人:傻瓜,当然是人间了!

渔人:那这里的“人间”跟我生活的的那个“人间”迥然不同,咋回事呢?

村人:这——,说来话长啊,还是到俺家里去,咱们慢慢聊吧。

(二)作业布置:

一、必做题

1、把重点字词整理到笔记本上。

2、完成《基础训练》前六大题。

二、选做题(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

1、写一写你心中的世外桃源。

2、展开想象,写一写《渔人与村人谈话录》或《渔人与太守谈话录》。

附:板书设计

环境优美

男耕女作

老少皆乐

民风淳朴

八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学习作家如何把平凡事物写得不平凡。

2、体会课文深刻的批判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改改课文题目

教学设计:有人试着改了课文题目,你认为哪一个好一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1、人们砍了一棵大树

2、一棵大树被人砍了

3、那棵大树被人砍了

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辨别,体会课文内容的根本所在,同时领悟如何拟写作文标题。

二、怎样把平凡的故事写得不平凡

这一节围绕“那棵大树被人砍了”,带领学生走进课文。

教师启发:同学们,课文写的是“那棵大树被人砍了”的故事,这个故事简单不简单?是的,简单。但是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的预习,这篇课文内容简单吗?是的,不简单。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平常也写过显得简单的作文题,我们为什么觉得没什么好写得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简单的事物写得不简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那树》,看看作家是如何把一个平凡的故事写得不平凡的,揭开其中的奥秘,好不好?

教学设计一:请同学们找出课文写那棵大树的文字,并细读课文,想想那棵大树有什么不平凡的地方。【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繁荣昌盛、庇护人类】

教学设计二:我们一起看看砍树的“人”是怎样的?【焦躁、野蛮、自私、愚蠢】

教学设计三:讨论问题。文中第7段写到人的时候,提到人们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你是怎么看待人们心中这个疑问的?【1、人们觉得这棵大树占了很大的一个空间,浪费了土地。2、人类现代化进程表现之一就是城市化进程,也就是人类无限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从而压缩了甚至消灭了动植物的生存空间。3、人类忘记了早在人类未涉足之前,那棵大树就已经存在了,大树是土著,是有其存在的理由的,但人类忘记了。】

教学设计四:课文中写人类砍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人类的什么面目?【野蛮、自大】

教学设计五:人类砍掉大树是在什么时候?作者为什么安排人在夜里把树砍掉?【在人类词典里,夜幕下适合搞阴谋活动,适合犯罪,夜晚暗示人类砍树的不是正大光明的行为。】

教学设计六:课文第十段有一句话:“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为什么说是“尸体”?这一段写到的人类认为是尸体吗?这一段谁认为这是尸体?【提醒人类,树也是生命,而且是伟大的生命。砍树是谋杀生命,是犯罪行为。可是人类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显示人类文明的盲点与不足。】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那棵大树被人砍了”是个简单故事,但是作者写出了“树”的价值和意义,深刻揭露“人”的丑陋的一面,这个故事就变得不简单了。而且作者把“人”的行为上升到文明层面审视,就使得这个故事更不简单了。仿照课文的写法,如果叫大家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同学们想想应该在哪些字眼上做文章?【是个什么样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我”?“钥匙”是什么?“丢了”的寓意。】

三、体会众生平等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计:首先学生诵读课文第8段文字:“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丫间跳远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教师启发:同学们,为什么作者说树是“春泥的效死者”?为什么说树的传统是“引颈受戮”?为什么强调“森林不会逃亡”,“ 连一片叶也不逃走”?为什么说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读到这样的文字你觉得树已经不仅仅是树了,它有点像什么?【大无畏的勇士,是个守望者】为什么上帝对树施受洗礼的时候说的话“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有什么深意?【树负有上帝的旨意,担荷着神圣的使命。在上帝面前,树和人类一样,都是上帝儿女,生命是平等的。生命都有着神圣性,都有着尊严与价值】

结束语:同学们,树在“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我们也要时时仰望星空,听命于最高的道德律令。记住:人在做,天在看!

八年级语文教案(篇6)

一、复习旧课

朗读课文。

听写词语: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嘻笑、朔方。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4至6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明确:

第二部分可概括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提问: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

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三、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题,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

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题,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3题,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四、学习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谈自己读了这篇散文诗后的体会,互相交流。

明确: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

八年级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信客风雨漂泊的一生,能够概括信客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能够比较这篇文章与《台阶》,《背影》塑造人物方法的不同。

3体味本篇优美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信客风雨漂泊的一生,概括信客的高贵品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信”是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原本意思是言语真实,后发展为讲信用,在后来发展为信物,送信的人。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送信人,被称为信差,信使,信客。这一职业到20世纪初还没有消失。作者的故乡余姚离上海很近,很多人到上海谋生,因此,信客在这一地区还很活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余秋雨的散文《信客》,看看信客是如何生活的。

二: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主要作品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学作品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获得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包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这是他在研究写作之余的散文佳作。《山居笔记》多或少获海外花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三:研读课文

第一部分:老信客因为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名誉,找到了年轻人当第二代信客。(做信客的缘起)

1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信客的基本情况,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说:他做信客还有一个理由,那么,这个理由是什么呢?

明确:老信客因为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名誉,找到了年轻人,年轻的信客在老信客的感动下,做了信客。

2那么,在对老信客的叙述中,我们能够知道信客这一职业有何特点呢?

明确:诚信无私,生活贫困,终年跋涉,非常辛苦。

3老信客以他崇高的责任感来物色新信客,他以他的经验给新信客做详细的介绍,而以他的教训,对新信客谆谆教诲:做信客要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学生找,下同)。这样,可以使新信客迅速成长为可信赖的信客。

老信客一失足成千古恨,他寄希望于新信客,新信客带着老信客的希望上路了。

第二部分:信客工作任劳任怨,善良厚道,但他有时还要受到无端的呵斥与猜疑。

1信客带着老信客的叮咛与嘱托走上了征程,那么,信客又是怎样作信客的呢?

明确;做本职工作——收发信、物。

做分外工作――充当死者的代理人。

2信客匆匆的脚步,带来了远方亲人的音讯。信客不畏路途艰辛凶险,吃不饱,睡不好,疾病缠身。如果说,这是肉体上的摧残,这还可以忍受,那么,他还要忍受精神上的苦痛,这精神的苦痛是什么呢?

明确:受人怀疑,遭人诘问。

但信客并没有发脾气,而是连连赔罪,任由别人怀疑诘问,这反映出信客任劳任怨,但他还干这档子事,他尽了乡邻间的情谊,说明他有情有义。

第三部分:信客遭人诬陷,不在做了。但人们仍想念他请他代办邮政业务。

1信客遭人怀疑诘问就已非常痛苦,但有些事对他来说,无疑是在流血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那么,这是什么事呢?

明确:遭人诬陷,被送如警察局。

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公布于众,他要保存他老乡的面子,说明他宽容,

从这件事中,信客深刻的体会到了做信客的凶险,他不干了。

2到此为止,信客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他在做信客时,作者着重叙述了两件事,是什么呢?

明确:(1)当代理人(2)受诬陷

但是,信客并没有何怨言,表明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

最后,信客不干了,人们的通信成了问题,人们也就想起他的伟大。对信客来说,社会总体上还是有良知的,他生活一直很好。

第四部分:人们推举信客当教师,他工作出色,还当校长,赢得了人们的敬爱与怀念。

1他为什么能当老师、校长呢?

明确:上过私塾,有文化;奔波一辈子,阅历丰富;代人写信,增长知识。

2为什么吊唁的人很多?

明确:他的工作得到了乡亲们的承认,人们怀念他。

3为什么他要求葬在老信客的墓旁?

明确:他通过多年的奔波、体会,他了解这一职业,热爱这一职业,因而,他同情老信客,敬重老信客,感激老信客。

总结:

1三篇文章在塑造人物方面及语言特色的差别:提示:根据文体,写作重点、作家风格等方面答题。

2写墓志名:可概括信客的一生,概括他的职业,他的品质,只要突出一方面即可。也可面面俱到,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