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工作总结

茶艺师工作总结。

时间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留着的只有记忆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我们一般会在事情结束之后写一篇总结,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你知道有哪些总结范文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茶艺师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第一篇】:茶艺师 月末总结,茶艺师工作总结

/26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到了月末总结的时候,这既是对一个月的回顾反思,又是对新的一 年的规划。

茶艺师首先是一个服务人员,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服务的外在体现。好的服 务质量需要我们首先要喜欢这个工作, 真心实意地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和快乐, 并能够在 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形象气质俱佳、仪容仪表整洁大方;主动热情地接待客人,并根绝顾客状 况和季节不同推荐相应的茶饮。

虽然临近春节之际, 心情会因大家的回家过年而出现稍微的 波动,但就像边防战士一样,即使八年没有回家和父母过团圆年,也要兢兢业业为国家的边 防工作做出努力,因为这是一种对顾客、对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于此同时,茶艺师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服务人员,茶代表了一种文化,不同的茶有不同气 息,而同一种茶的不同泡法也有不同的韵味,喝茶既是品茶,又是品文化、品人生。好的茶 艺师需要有茶的淡定气质, 同时需要从业者不仅仅能够熟练掌握茶艺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 操作,如礼仪、接待等等,同时要对茶文化有较深的理解,真正将自己融入茶的世界,只有 理解茶的内心世界,才能在提供一流质量的同时领悟茶的内涵、丰富自己。

只有时刻反思回顾过去, 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并规划自己的目标, 才能走的更远。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严格要求自己,在茶文化的熏陶中认知自己、强化职业技能。

【第二篇】:茶艺服务培训总结,茶艺师工作总结

训总结2012 年 8 月 18 日至 9 月 2 日, 我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中级茶艺师培 训。通过半个月的学习,我从态度上、文化素养上、操作技能上、教学能力 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从态度深刻体会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敬” 、 。未参加中级茶 艺师培训之前,我对茶艺师的了解是“掌握了一套规范的泡茶技能,能对客 人进行茶艺表演与服务”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懂得,茶艺师不仅要有专 业技能与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习茶、事茶陶冶情操,传承并发扬我国 的茶文化。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首先要有平和、恬然的心境,对茶 的珍视和对茶人的尊敬。

二、提升了专业素养。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千年的茶 文化历史,使茶文化己深深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及至唐代“自从 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我国茶文化体系形成,并使之传播四海。

茶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渗透,互融互补。首先与儒家思想的“礼” 。儒 家思想是以孔、孟为代表,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我国茶文化中清 新、自然、达观、热情、好客的精神即是儒家思想最鲜明、充分、客观而实 际的表达。其次与佛家思想的“悟” 。茶与佛的核羽是“茶禅一味”的理念。

禅,意为“坐禅”“静虑” 、 。禅宗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通过品茶、 喝茶提神、清心、去欲。再次与道家思想的“无为” ,道家思想追求“天人 合一” ,茶文化中视茶为天地自然之精华,为“天含之,地载之,人育之” 之灵物,从而在制茶、烹茶、品茶过程中,追求美感,追求意境,追求哲理。 三、提高了茶艺服务操作技能。在 16 天的学习中,共学习了茶的营养 成分与功效,乌龙茶、红茶、黑茶、绿茶、花茶的冲泡程序,每道泡茶程序 都经过了反复的观摩、练习、考试。

四、提高了教学能力。此次培训中,我作为一个教师不仅努力学习专业 知识,而且用心观察农大茶艺实验室的建设,各位老师的授课风格,收集了 一些教学文字与影像资料,对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茶艺服务》课程教学与 学生的专业技能指导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篇】:茶艺培训心得,茶艺师工作总结

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 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 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 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 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 感染力。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 茶的滋味。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 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 与提倡“清静、 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 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 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 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 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 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这学期的茶艺茶道课程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 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 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 ,而且以往我 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 茶的精髓。

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 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 使我对茶、 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

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 绿茶 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 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 茶的纯与淳, 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 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 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 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 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 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 印象最深的一类茶。

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 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 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 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 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

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 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 “芳香四溢、倍感温馨” 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 是提杯品茗, 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 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 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 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 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 温暖的美好。

综上所述, 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 茶,最贵乎“心” 。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 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农艺师工作总结


【第一篇】:农艺师申报工作总结,农艺师工作总结

人工作 报 告景阳农技服务中心 向彪 我叫向彪,今年 42 岁,是湖北省建始县景阳农技用服务中心农 技推广人员。我于 1988 年被聘为景阳区高燎乡农业技术员,1991 年 年毕业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学专业,1993 年被建始县农业局聘 为助理技师,1998 年恩施农校农学专业毕业。二十多年来,我不断 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中心,全 面做好农技服务工作。

一、 政治思想方面 在政治上,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 理论,尤其注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 治理论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上行动上同县 委及上级党委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 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工作岗位上摆正位置,把共产主义事业 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本宗旨。在大是大非和原则面前做到毫不含糊,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不推诿扯皮, 讲求效率;注意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能把农技推广 的理论实际相结合,积极我县的农业农村农技工作献计献策。

并于 199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 员和同事们的监督和帮助,坚持不懈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弥补自己的1 不足。

二、 加强业务学习,恪尽职守,一心扑在农业技术推广事业上 热爱自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对待工作我 丝毫不敢怠慢, 要求自己把工作中的得失和每次出现的问题记下来以 吸取经验教训,遇到疑难问题就向同事和领导请教,耐心的听取他提 出的意见、建议,改进工作。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相信一份 耕耘, 一份收获,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 不断努力学习, 不断努力工作。

近几年来,在多个岗位上学习各项管理知识,都是为我更好的做好农 业技术推广工作。

三、积极开展农技培训工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 程度。农村经济能否得到快速发展,全县农民能否脱贫致富,关键在 于农业科学技术能否得到普及推广应用。

农业技术培训在“科技兴农”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面向 农村,认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988-1995 年采用多种形式,其中 集中培训 80 多期,培训技术骨干 4000 多人次;现场培训 400 多次, 培训农民 20000 余人次;编印技术资料 1600 多份;广播讲座 32 期。

在八年多的推广过程中,把培训班办到了最基层,让农民不离土学到 科技知识,获取致富信息。通过培训,每户农民掌握了 1-2 项实用技 术,80%农户的生产效益较培训前提高 10-15%。

四、学以致用,心系农民,积极参加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践 1、杂交良种的推广:88 年至 95 年总推广大杂交玉米良种 150002 公斤,杂交水稻良种 1400 公斤。

2、新技术示范工作:88 年以来我重点抓了一是洋芋、油菜育苗 移栽及玉米高产种植 100 亩的示范;二是水稻施用锌肥技术示范 50 亩,重点是在水稻抛秧后 3-4 天,每亩稻田施入硫酸锌 2 公斤,该 项目技术要领简单,效果明显,比对照亩增产 35-40 公斤。

3、 玉米育苗移栽的推广普及

88-95 年全乡推广玉米包衣技术面 积 1.6 万亩,在这项技术中主要采取了统一供种,现场指导,分户播 种指导措施,通过播前包衣一次用药,将地下害虫、苗期害虫控制在 最低限度,较常规技术亩增产 30-50 公斤。

4、两段育秧和旱育早发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普及推广率 99% 以上。

5、洋芋的换种工作,每年从高山地区换种 12 万公斤以上,换种 率 20%以上。

6、93 年 100 茶叶的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

7、香菇种植技术的推广 8、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每年综治面积 8000 亩以上,农业增收 10%以上。

五、负责保温栽培配套物资的实施工作。

每年 3000 亩保温栽培配套的农膜、肥料、农药等,我作为乡 农业技术员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在区、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深入 乡、村造册登记,做到户户不漏,通过走访,配套物资送到农民手 中,每年受益农户 900 户,做到“一户都不能丢、一分钱都不能少、3 一天都不能耽误” ,受到了农民的好评。

六、大力倡导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积极响应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 大力倡导生态家园富 民工程,以农户为依托,以沼气建设为核心,上联生态养殖业下带绿 色种植业,使整个农业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在优化农业产业结 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方面 效果显著。

参加工作以来, 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同实际工作紧密联合起来, 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 时,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专业技术知识和经 验更加丰富,专业技术水平取得长足进步。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继 续在工作中尽心尽力,不断学习,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 质,为我县农业生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12.7.204 5

【第二篇】:助理农艺师业务工作总结,农艺师工作总结

务工作总结园艺场 cao本人自受聘为助理农艺师职位以来,积极努力参加各有关部门组 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工作,普法考试及政治思想学习。先后参加了“科 学发展观”思想活动、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普法学 习考试等学习活动。业务工作积极主动,勇于创新;团结同事,爱岗 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及时完成各级下达的工作任务。现将完成的 业务工作汇报如下:本人 1993 年毕业于喀什农校园艺专业。同年被 分配到疏勒县园艺场。至今一直在园艺场工作。2011 年 5 月聘为助 理农艺师,我不断加强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重视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重视学习、 本人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决 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程度。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科技兴农”工作 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特别对温室苗木的管 理及病虫害的预防知识的应用的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指导工作实 际,从而带动园艺场百余户种植户及周边种植户,加强了对苗木病虫 害的预防工作力度,做到“预防为主”从而降低了用药成本及减少了 人工成本。

通过实验撰写了 《阿维菌素乳油在茄子上的试验总结》 《阿 维菌素、吡虫啉等农药防治棉花蚜虫效果实验总结》供农户参考。对 蔬菜田间管理进行研究,通过试验示范积推广应用总结出了《蔬菜喷 施叶面肥注意事项》 《温室蔬菜病虫害调查报告》等材料用来指导农 户生产。

二、学以致用、积极参加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践。

学以致用、积极参加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践。

通过本人的努力学习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1999 年-2003 年参 与了园艺场实施的项目------日光温室反季节培育葡萄苗木的培育工 作,培育苗木 50 万株 共全县 12 各乡镇 产业结构调整 -------葡萄种 植提供苗木,同时为园艺场创造效益 20 余万元,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疏勒县林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同时将该项技术向广大种植户 进行培训和推广该项技术为农户增收提供了条件, 该项技术的推广应 深受县领导好评,被评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试验示范、带动农户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 试验示范、带动农户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本人在做好本专业工作的同时,通过试验示范带动农户向棉花产 业发展。我场主要以园艺业为主,本人深刻认识到“单腿走路”要被 市场淘汰,并向广大农户宣传多元化发展的好处,及种植棉花的良好 经济效益。2008 年在园艺场三条田进行了棉花品种试验,通过实验 得出中棉 43 的个性状优于中棉及慧远 2 号 慧远 1 号, 使我场农户对 棉花品种的选择吃了定心丸。2009-2010 年对农民进行了棉花施肥与 田间管理技术指导, 同时也给与更多的田间技术指导使广大农户掌握 了一定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促使我场由原来的单一的蔬菜种植向棉 花产业发展为农户增收提供技术支持 四、积极培训农户 2007 年至今,在 XX 负责保护地蔬菜种植等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与 指导工作,每年下乡服务时间为 3 个月以上,累计下乡锻炼时间达 340 天。同时,在全乡积极开展了各项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累计 培训时间达 420 个课时,并辐射带动农民达 5000 人次。为 XX 乡农 业生产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09 年至今,在 XX 镇负责保护地蔬菜种植等农业生产技术服 务与指导工作,每年下乡服务时间为 3 个月以上,累计下乡锻炼时间 达 120 天。同时,在全乡积极开展了各项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累 计培训时间达 120 个课时,并辐射带动农民达 3000 人次。为 XX 镇 农业生产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本人进行了秋季西瓜栽培实验并撰写了适合农民操作的 《秋季西 瓜栽培技术》规程。

《阿维菌素乳油在茄子上的试验总结》《温室蔬 , 菜病虫害调查报告》等材料用以指导农民的生产。通过本人的努力于 2000 年 10 月获《日光温室反季节快速培育葡萄苗》XX 科技进步三 等奖。2005 年 1 月获 XX 地区农业系统 2004 年度百名优秀农业科技 工作者荣誉称号 总之本人参加工作特别是晋升助理农艺师以来我把自己所学的 知识同时及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以指导生产实践为 XX 园艺工作的 发展做贡献。同时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学习实践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 经验更加丰富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今后我要不断个学习努力工 作为 XX 园艺工作的发展做贡献。二〇一一年五月

【第三篇】:高级农艺师业务总结1,农艺师工作总结

师业务总结魏秀章云和县云和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魏秀章,男,1955 年 5 月出生,中共党员。1978 年 12 月参加工作, 云和县云和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技员,农艺师,1978 年 11 月结业于 浙江林业学校果树专业,学制一年半。1998 年 7 月取得浙江省农业广播学 校农作物专业中专文凭,学制三年。2002 年 7 月取得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农 业推广专业大专文凭, 学制二年。

1998 年 12 月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 2004 年 9 月被确认为农艺师,至今已满七年。本人任现职以来一直坚持在农业 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能认真履行农艺师职责, 爱岗敬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 在工作实践中切实 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几年来,先后担任?地方 梨品种?云和雪梨品种资源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丽水市柑桔提质增效 综合技术应用与推广》等 5 项省、市、县在云和实施科技示范项目建设, 技术成果分别获省农业丰收一等奖、省科技兴林一等奖、省科技兴林三等 奖和丽水市科技兴林二等奖、农业丰收三等奖。组织技术培训与生产现场 技术指导,撰写农业生产意见、技术材料、农业信息材料、工作总结材料 等 50 多篇,在农业信息网发表(农业技术信息、乡镇动态、农业信息)7 篇, 上传技术信息 10 多篇。

在省级以上农业刊物发表专业技术论文 12 篇, 多次被县、 乡镇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所在集体连年被县局评为先进集体。

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 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 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忠诚人 民的科技事业,有良好的品德风范和科技素养,遵纪守法,认真履行岗位 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体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 大局,任现职以来一直出全勤,始终坚持战斗在农业第一线。

二、业务能力 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农业技木推广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农 艺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 论水平,把握农业技术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农业技术改革的发展方向, 积极参加科技项目建设活动,与同志一起钻研农业技术,共同开发农业技 术研究专题。任现职 7 年来研究农业技术的专题有

农业新品种、新技-1- 术,全面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为我县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工作完 成情况如下

1、擅长从事地方梨品种资源?云和雪梨?研究工作 本人从 80 年代初开始,从事地方梨品种?云和雪梨?研究工作,完 成了全县 3 个重点乡镇和 5 个次重点乡镇老云和雪梨成龄果园实地调查, 调查总面积 1276.03 亩。举行 2 次大范围的优良单株评选工作,88 年和 89 年分别初步筛选出 11 株和 15 株云和雪梨优良单株, 并对各个优良单株 母树进行了建档立案。繁育良种苗木,89 年将 15 个优良单株进行高接换 种,建立了 34.2 亩优良单株母本园,90 年繁育良种苗木 1 万佘株,1992 年舂分别在云坛乡苏坑村、安溪乡下武村建立了云和雪梨示范基地, 面积 分别为 200 亩和 70 亩,通过试栽表现较为突出,亩产达 1250-1500 ㎏, 亩产值 2.1 万元,市场价比常规早熟梨增加 3/4,使 50 多户果农每年增收 20 至 30 多万元。

为了做好云和雪梨单株选优工作,把真正好的云和雪梨单 株选出来,从 2007 年开始每年对基地果树物侯期进行观察记载和培育管理 技术指导,确定以果实品质为统一标准,在 2 个示范基地通过 3 年观察逐 株筛选,从中选出 100 多株为重点观测单株,经过 4 个月的观测查看对照 的单株进行编号,2009 年 8 月底至 9 月中旬在观测单株全面进行初选测评, 从中选出 23 个单株确定为测评优良单株,于 2009 年 9 月 15 日对这些单株 果实进行了综合测评, 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最终选出 11 个优良单株,为保 护 ?云和雪梨?品种资源和开发利用作出积极的贡献,得到了有关专家 认可。

2、主要从加强示范区建设入手,集中精力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的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建设, (1)2008 至 2010 年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丽水市柑桔提质增 效综合技术应用与推广》科技示范项目实施,三年全镇合计推广面积 350 亩,其中示范基地 100 亩,低产园改造 100 亩。通过实施三年 350 亩总产 量 1509 吨,平均产量 503 吨,增幅 25.59﹪,新增总产量 308 吨,年均新 增总产量 103 吨,亩均产量 1437 公斤,亩均新增产量 293 公斤,总产值 237 万元,年均产值 79 万元,增幅 101.26﹪,新增总产值 119 万元,年 均新增产值 40 万元, 总经济效益即纯收益 160 万元, 年均纯收益 53 万元, 增幅 102.43﹪,投入产出比 1:2:07,新增总纯收益 81 万元,年均新增总 纯收益 27 万元,项目亩均产值 2257 元,亩新增产值 1136 元,亩均纯收益 1521 元, 亩均新增纯收益 770 元,平均单价 1570 元∕吨, 增幅 60.25﹪。

通过优质高效技术推广应用、 品种结构调整、 示范基地建设及低产园改造, 提高了果业竞争力,加快了现代果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 收。该项技术成果于 2011 年获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已公示-2- (2) 2006-2010 年, 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南方优质多抗甜油桃新品种选育与不同栽培模式技术研究》项目实施的 成果在我镇推广应用面积累计 0.18 万亩,其中进入丰产面积累计 0.15 万 亩,平均亩产 1840 公斤,市场平均价 3.6 元/公斤,亩产值 6624 元,3 年累计共创产值 994 万元,本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生态效益。该项研究解决了以往油桃栽培表现严重裂果和味酸这一两大 难题,研究水平为国内先进。成功选育出‘丽油 3 号’甜油桃新品种,并 通过国家良种认定。通过项目实施,填补了丽水以往不能成功种植甜油桃 的空白,为甜油桃能成功种植开创了先例,由此推动甜油桃产业的发展, 使甜油桃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水果之,该项技术成果于 2011 年获浙江省 科技兴林一等奖。

(3)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丽水市应用 《家庭健康花卉品种选育及养护技术》项目成果应用:本项目针对各种吸 收室内有害物质能力强的常见花卉品种进行室内养护技术研究,使人们更 好的了解家庭健康花卉的特性,帮助大家解决困扰多时的各种室内污染问 题,能安全、便捷地祛除室内污染,营造健康的家居环境。3 年来,已广 泛应用在家庭种养、租摆等花卉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带动近 100 多户 花农发展健康花卉品种的生产,在云和镇,推广应用,面积达 2390 多亩, 已产生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计 350 万元。因而,本项目研究结果符合人 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成果对我镇的花卉产业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以推动花卉产业化 发展。具有明显的美化、提升室内居住环境的效果。该项技术成果于 2011 年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三等奖。

(4)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丽水市柳叶蜡 梅抗衰老退行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示范基地实施, 2006 至 2009 年, 在浙江省科技厅、丽水市农科院的支持下,开展了柳叶腊梅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的系统研究,重点解决柳叶蜡梅人工栽培成功,破解了野生山蜡梅的 质量、产量难题。解决了山蜡梅单株产叶量小,枝叶的内质量参差不齐, 难以保证山蜡梅产品的质量。该项技术成果于 2011 年获丽水市科技兴林 二等奖。

(5)2010 年主持完成了云和县在云和镇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云和县甬优系列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示范基地实 施, 采取加强技术服务,提高粮农种植技术,蹲点示范,以点带面,全 面部署,分级实施,及时检查督促等工作措施,应用推广甬优系列杂交 稻适时播种,稀播育壮秧;及时移栽,双本稀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3- 统防统治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系列栽培技术。一年来举办培训班、技术 现场会 8 期,受训 376 人次,印发甬优系列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综合防 治技术等资料 550 份,蹲点办方,抓好三个中心示范方,较好地解决了 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确保 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一年来全镇应用推广甬优系列水稻 5107.5 亩,生产 稻谷 2880.63 吨,平均亩产 564 公斤,比非甬优水稻亩增 50 公斤,新增 总产 2553.75 吨,新增总产值 66.4 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工艺工程师工作总结


总结一:工艺工程师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于二OO二年八月,经XX行署人事劳动局初级职务评委会认定,获得了助理工程师的职称。在被公司骋用期间,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在05/06榨季生产中,认真履行生产调度员职责,为05/06榨季生产的圆满完成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榨季生产是分公司工作的集中体现,各项指标的完成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分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作为一名生产调度员,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如何协调好各生产部门的水、电、气平衡,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完成或超额完成分公司和科内下达的各项几天生产指标,努力做到高能低耗,多产糖,产好糖,紧紧围绕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目标,我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关注和跟踪,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从甘蔗进厂堆放到白糖包装出厂, 那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或出现波动,我都会及时出现在现场,和操作人员一同采取措施处理,不能解决的向科长和主管领导报告,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各项生产指标的实现。

二、参加榨前设备检修技改工作,用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指导和协助车间完成设备常规检修和设备技改工作。在本年度的检修期间,我指导并协助清净车间完成了沉降池的改造和真空吸滤机抽汁系统的改造,还参与糖浆上浮系统的安装工作,2005年度检修期间,经公司批准同意,分公司在煮炼车间包装室安装两台电子电量包装秤,分公司主管领导安排杨银花负责对安装和需要改造的设备进行设计,并指导部门根据设计图进行安装,安装和改造的设备经过一个榨季的使用,未出现异常情况,达到了预期目的。在2005年度检修期间,杨银花还参与了压榨车间预处理系统的改造工作,并参考其它厂蔗刀的排列方式,确定了一组和二组蔗刀机的排刀方法,用下来效果良好。今年检修期,在领导的安排下,参照第一二组蔗刀机的排刀方法,对第三组蔗刀机的蔗刀进行了重新排列和增加,现使用效果良好。

三、我除完成以上两项主要工作外,在科内,还主动承当了大部分零配件图的测绘任务;同时也兼着分公司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参与对购进物资的质量验证;06年十一月,还参加了公司标准管理体系中技术标准体系的编写工作。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我个人意识到,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工作过程中,我将不断向有经验的同事和车间操作工请教学习自己未曾真正掌握的技术或技能,并学以至用,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信息也进行收集整理,转化为资料以备所需;业余时间翻看一些专业书籍,查看一些专业网站,学习和掌握一些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也看一些管理或其它方面的书籍或网站,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同步,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以上总结,请领导给予评议。

总结二:工艺工程师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眨眼间大学毕业一年有余。在这期间,我在水电八局砂石分局从事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以前书本中没有接触或接触不深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作为工程质量管理人员,我首先接受了质量管理培训。通过培训,我了解到工程质量管理要点、工程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专业知识。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工程质量是由设计质量、施工质量以及验收质量形成的一个系统过程,是梯阶影响形成的综合质量。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施工,通过我方验收后形成质量。因此,在质量控制上,就我个人一年多来的工作经历,工程质量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几个方面,以便能实现土建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目标。

1、设计质量,首先,要从源头抓起,重视设计质量的控制。我们的设计管理部门是设计质量控制的主管部门,他们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因为他们的工作量比较大,不可能审查得很细,因此作为施工管理部门,在开工前仍然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仔细审核设计文件,至少保证开工半个月把图纸上的失误之处尽可能地处理掉。如果上游设计文件质量很好,在建筑、结构、配合其他专业的留洞埋件等方面不出差错,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减少很多变更。

2、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现场质量控制的中心,如何保证施工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方案、材料以及环境。因此,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也要从以下这方面入手。清远人才网

由于现场的施工员不是专业的质检人员,在初期对工程建设的认识和质量意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的情况,我们在周会上都会要求施工员参加,直接或间接的指明质量问题的重要性,对其灌输工程质量意识,使其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和质量目标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明确的认识。此外,在每周的周会上,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砼缺陷、埋件定位偏移等,与分包商一起进行分析,明确指出不足的地方,并限期纠正,从而促使分包商在管理方面不断的完善,提高了质量意识和核电意识。

此外,还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施工质量的事前、事中控制,把对施工完成后质量的检查,转向对施工过程、工序质量的检查,并重视施工质量的事后控制,把相关的经验反馈到下一步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质量水平。在事前控制方面,对施工的重要部位,均制定切实可行的、详细的施工方案,尤其对施工中的难点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要明确具体的处理方法;在人力、机械设备、施工方案的安排上,需提出明确要求,以利于分包商施工前的准备。分包商在施工方案制定后,及时向具体实施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要求及责任,并要对施工的准备过程进行检查。

在事中控制方面,通过设置见证点,对现场的主要施工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同时,经常巡视现场,察看现场的施工情况,对不符合施工技术要求的及时指正。另外在砼浇筑过程中,坚持旁站,注意观察砼浇筑时间、砼供应、天气变化、钢筋保护层踩踏等问题,切实做到贯穿施工全过程的检查。

要想在质量控制方面怀断提高,事后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分包商往往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事后控制要求一方面对施工后的质量要及时检查;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对施工中或施工后的出现的总是进行总结,及进反馈到有关部门,对后续相关施工进行改进,从而有利于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验收质量,在施工前,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设置见证点,当施工达到这些步骤时承包商预先通知施工员。对于见证点,首先通过施工班组自检,在获得施工员、质检员及监理工程师质量计划上签字放行之前,不能进行后续的工作。只要这四级质检都能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工程质量就可以保证。但因为队及班组一级的质量控制人员均由分包商技术员和班组长担任,这样就存在施工者本身,既是施工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其施工结果的验证者,缺乏质量验证所需的独立性。因此,质量验收主要依靠质检员和监理工程师。

在验收过程中,要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合同中所规定的标准。标准是检验施工质量的尺度,数据库是基础,施工质量是否符事要求,必须通过严格检查,以数据为依据。在施工检查时,经常会碰到承包商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要求放松标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质检人员都应态度明确地支持质量标准要求,严把质量关。对于设计的确存在问题现场无法实施的,则必须通过正常的进行变更或澄清,然后实施。

工作越久,越觉得自己知识、能力的匮乏,像对合同的理解运用、施工进度的预估控制以及作为枢纽对现场各单位的施工协调等,感觉自己做得不是很好。不过幸运的是,经过请教同事,明白了努力的方向;对于进度控制,要尽早进行,只要能保证设计文件不出问题,现场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到位,安装预编施工进度进行施工,进度控制基本可以保证;对于现场协调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工作中要多注意其他工程师是怎么处理问题的,注意学习,另外要多思考,多尝试,多咨询,建立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按合同和程序工作只是对一个工程质量管理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如何灵活运用合同和程序,合理解决许多合同中不明确或合同外的事务,才是对工作能力的真正考量。通过观察学习其他工程师和各位领导的工作中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式,我的工作能力有了一定提高。我知道,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积累,不断反省进步,戒骄躁,踏实工作,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施工质量管理工程师。

总结三:工艺工程师工作总结

一、 总结过去

20xx年10月,我很荣幸地加盟到北京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第三分公司,成为工程部的一名施工管理人员,公司安排我在北京清河医院项目部从事“责任工程师”的工作岗位,目前只参与了北京清河医院项目的临设搭建、施工前期准备等施工过程,尚未正式进入施工状态。

二、 展望未来

光阴似箭,20xx年悄然逝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对于医院性质的项目,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要求也更高,需掌握的知识面更宽更广。

为了更好的完成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我将本着“团结、务实、高效”的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辅助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虚心向同事学习技术知识、工作经验,耐心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断的学习进取,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为自己更好地工作注入动力;深刻反思,查找自身不足,谋求新发展。

三、 新年寄语

在2014年里,我们团结在以公司领导、部门经理作为清河项目部的核心力量的周围,全体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将清河项目打造成建设单位满意、监理单位放心、公司领导们舒心、项目管理人员安心、施工参与各方高兴的优质工程!

农艺师职工作总结


【第一篇】: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评农艺师用,农艺师职工作总结

心用户上传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评农艺师用本人于 1992 年 7 月参加工作,1998 年 12 月获得助理农艺师资格。现任镇推广站副 站长。自任现职以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学习、更新专业技术知识,于 9 月 参加广西大学农学专科函授班学习,6 月顺利毕业;同时长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各 项技术指导,把农业科技培训送到生产第一线,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现将任现职 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建设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平时积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 认真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等各种政治理论知识,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并积极参加广西大学大专班函授 及本系统组织的各种农业技术培训,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三农” ,为我 县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竭尽自己的所能。

二、在工作业务表现及主要业绩方面 (一)认真抓好粮食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 1、积极做好双杂良种推广,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镇粮食稳产增产,不 断提高粮食向优质化方向发展:多年来,积极做好良种良法的推广,认真抓好各个 关键环节的培训、 指导服务工作。

使全镇 38000 多亩水稻良种种植覆盖率达到 97% 以上,推广优质谷种植面积达 28500 多亩,占良种种植覆盖率达 75%以上;单交玉 米种植面积达到 13000 多亩, 占全镇种植面积的 85%以上。

按照主管局的具体要求, 我们以供种为契机,在供种期间加强对农民水稻浸种催芽技术、种植技术常识及新 技术的培训,为全镇粮食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2、积极抓好“三免”栽培技术推广:几年来,我结合实际情况,在我镇农业生产 中大胆推广“三免”栽培技术。

,推广水稻免耕栽培技术 1300 多亩,玉米免耕栽培 技术多亩,红高粱免耕栽培技术 1545 亩,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800 多亩,通过推广 “三免”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

3、认真做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工作:主要参加了六寨镇甲棉村百亩玉米高产示范 工作,实施玉米高产示范 104.8 亩,种植品种主要是正大 619、迪卡 009、正红 2 号,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 353.4 公斤,比本地常规品种增产 100—150 公斤,增 产 40%以上。

主要参加了六寨镇壮里村百亩水稻高产示范工作, 推广超级稻中浙优, 平均亩产 624 公斤,比对照平均亩增产 142.5 公斤。粮食高产示范片的创建,推动 了全镇粮食生产向高产化、优质化发展。

(二)认真抓好经济作物的技术推广工作 1、抓好长角辣椒生产工作:切实抓好长角辣椒标准化生产指导服务,长角辣椒是 我镇农产品五大品牌之一,每年种植面积达 8000 多亩以上,产量达 4800 吨以上。

从制定南丹县长角辣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来, 我每年都主要参与实施 300 亩标 准化生产示范的建设,通过三年的实施,8 月通过自治区农业厅专家组的评审,获朝阳【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本人于 1992 年 7 月参加工作,1998 年 12 月获得助理农艺师资格。现 任镇推广站副站长。自任现职以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学习、更新专 业技术知识,于 2001 年 9 月参加广西大学农学专科函授班学习,2004 年 6 月顺利毕业;同时长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各项技术指导,把农业科技培训 送到生产第一线,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现将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 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建设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平时积极利用报纸、电视、网 络等媒体认真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的重要 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各种政治理论知识,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并积极参加广 西大学大专班函授及本系统组织的各种农业技术培训,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 地服务“三农” ,为我县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竭尽自己的所能。

二、在工作业务表现及主要业绩方面 (一)认真抓好粮食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 1、积极做好双杂良种推广,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镇粮食稳产 增产,不断提高粮食向优质化方向发展:多年来,积极做好良种良法的推广, 认真抓好各个关键环节的培训、指导服务工作。使全镇 38000 多亩水稻良种种 植覆盖率达到 97%以上,推广优质谷种植面积达 28500 多亩,占良种种植覆盖 率达 75%以上;单交玉米种植面积达到 13000 多亩,占全镇种植面积的 85%以 上。按照主管局的具体要求,我们以供种为契机,在供种期间加强对农民水稻1浸种催芽技术、种植技术常识及新技术的培训,为全镇粮食稳产提供了技术保 障。

2、积极抓好“三免”栽培技术推广:几年来,我结合实际情况,在我镇 农业生产中大胆推广 “三免” 栽培技术。

2010 年, 推广水稻免耕栽培技术 1300 多亩,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2000 多亩,红高粱免耕栽培技术 1545 亩,油菜免耕 栽培技术 800 多亩,通过推广“三免”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

3、认真做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工作:2010 年主要参加了六寨镇甲棉村百 亩玉米高产示范工作, 实施玉米高产示范 104.8 亩, 种植品种主要是正大 619、 迪卡 009、正红 2 号,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 353.4 公斤,比本地常规品种增 产 100—150 公斤,增产 40%以上。2010 年主要参加了六寨镇壮里村百亩水稻 高产示范工作,推广超级稻中浙优,平均亩产 624 公斤,比对照平均亩增产 142.5 公斤。粮食高产示范片的创建,推动了全镇粮食生产向高产化、优质化 发展。

(二)认真抓好经济作物的技术推广工作 1、抓好长角辣椒生产工作:切实抓好长角辣椒标准化生产指导服务,长 角辣椒是我镇农产品五大品牌之一, 每年种植面积达 8000 多亩以上, 产量达 4800 吨以上。从 2004 年制定南丹县长角辣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来,我 每年都主要参与实施 300 亩标准化生产示范的建设,通过三年的实施,2006 年 8 月通过自治区农业厅专家组的评审,获得了长角辣椒产品区域的审定。

2、抓好烟后红高粱免耕栽培技术推广:经过几年的探索,在我镇烟后种 植红高粱产生的效益最明显,结合我镇是全县种烟大镇的特点,以连片种植 为主,2008 年推广烟后秋高粱 240 亩,后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 214 公斤,2 年推广种植烟后秋高粱 1260 亩,平均亩产 276 公斤,高产的达 413 公 斤,2010 年推广种植烟后秋高粱 1545 亩,平均亩产 280 公斤,高产的达 425 公斤。

3、积极引导农民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规范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几年 来,抓好甲棉村者来、坝陇屯,龙马村拉要屯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促 步规范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引导群众加强农业食品安全生产意识,提高 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4、当好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的引导者,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冬季农业综合 开发是我镇群众实现再增收的好项目,长期以来,坚持抓好冬季农业产生工 作,充分利用资源,结合免耕栽培技术,以“双低”高产油菜为主要种植品 种,每年推广种植 25000 亩以上,建立示范样板 500 亩以上,平均亩达 167 公斤。

(三)认真开展各项新品种新技术试验 1、每年坚持引进一些新品种、新技术作试验、示范及推广:几年来,每 年结合一些新技术进行 10 个超级稻品种、10 个玉米品种、3—5 个红高粱品 种、2—3 个长角辣椒品种、3—5 个油菜品种试验、示范,为种植模式和生产 用种提供理论依据,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资料。

2、完成烟地套种红(彩)薯引种试种任务。2008 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 烟地套种红(彩)薯引种试种任务,经实地测产,红薯平均亩产 1047 公斤, 一般商品红薯 800 多公斤,亩产经济效益 480 元,试验取得成功。

3、开展油菜、马铃薯免耕栽培试验示范。2008 年作为主要参与者,一 是开展油菜、水稻固定厢沟免耕栽培试验取得成功。二是开展马铃薯、水稻固3定厢沟免耕栽培试验,其中马铃薯平均亩产 2206.8 公斤,商品率 87.5%,水 稻平均亩产 604.8 公斤,试验取得成功,这些试验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四)认真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1、增强责任感,认真实施植保减灾保产工程,切实抓好病虫测报工作

几年来,坚持按照县局病虫汇报工作制度到田间地头进行病虫预测预报调查 工作,特别是这几年“两迁”害虫危害严重,在病虫多发季节,我坚持深入 田间地头指导群众进行防控工作。在病虫防治紧急期间,我坚持做到“531” 工作制度:那就是 5 天汇报一次全面防治工作情况,3 天出一次防治通知和 虫态发生情况信息,1 天进行一次防治工作交流会和培训进展情况汇报。通 过培训,加强组织,统防统治,提高综合防治能力,使我镇粮食遭受虫害损 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每年指导群众进行病虫防治面积达 3.2 万亩次以上。

2、 认真完成农业部土壤诊断与配方施肥项目及野外抽样调查的各项工作 任务: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1 月,用 3 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全镇 19 个村 (社区)378 个自然屯 426 个样的抽样与调查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作了 好的基奠。

3、完成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种植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根据 上级要求在 2008 年 1、2 月进村入户调查我镇种植业污染源工作,普查的内 容有户主及他的地块所处地形坡度、是否为梯田(非梯田种植方向)、地块 类型、地块种植模式及使用农药情况等等,两个月时间完成了 103 户农户的 地块调查。

(五)做好各项农业技术培训工作4几年来举办科技培训和现场会等共计 190 期次,培训人数 13860 人次, 印发技术资料 7 万多份,接受农民咨询 50000 多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有“三 免”栽培技术、烟后红高粱免耕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双低”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及农药合理使用技术、长角辣椒提 纯复壮标准化栽培技术等,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使农民掌握到科学技术,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

三、论文发表及获得奖励情况 (一)论文发表情况

1、2009 年 8 月与他人合著(第一作者)的论文《冬种免耕马铃薯不同用 种方式试验研究》登载在《安徽农学通报》2009 年第(15)期。

2、 2009 年 9 月于他人合著的论文 《桂西北石山地区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 免耕栽培对比试验》登载在《现代农业科技》2009 第(16)期。

(二)工作获奖情况 1、2008 年获得自治区农业厅全区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先进个人 2、2006 年获得南丹县农业局 2006 年度先进工作者 3、2008 年获得南丹县农业局 2008 年度系统先进工作者 4、2009 年获得南丹县农业局 2009 年度系统先进工作者 5、2010 年获得南丹县农业局 2010 年度系统先进工作者 四、符合晋升条件情况 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系列农艺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和自治区有 关职改文件,本人认为具备和符合晋升农艺师条件要求,其中

(一)思想政治合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5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 (二)学历、资历符合: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 15 年,其 中任助理农艺师 13 年; (三)外语符合:在县级基层单位连续 5 年以上在野外从事农业工作,符 合桂职办[2008]122 号、桂职改[2007]1 号文件规定的"在乡镇以下单位从事专 业技术工作的"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条件,并已获市职改办免考资格审核;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考试(三个模块)成绩合格; (五)任现职以来,每年完成农业部门及政府人事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任 务,并通过各项继续教育考核测试; (六)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符合: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了长 角辣椒标准化种植推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 “三免”栽培技术推广,符合“作 为主要参加者,制定或执行两项以上本部门或本地区范围内的农业生产、试验 示范、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规划、计划方案”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七)业绩成果条件符合:获助理农艺师职称以来,先后获得自治区农业 厅、县农业局先进工作者称号,符合"在参加科技兴农、技术推广、技术开发、 经营管理中,取得一定成效,得到县级或相当于县级单位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 可"的业绩成果条件; (八)论文条件符合: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 2 篇(其中有 1 篇是 第一作者) ,符合"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 1 篇(第一作者)"论文条件。

综上所述,本人自任助理农艺师 13 年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 爱"三农"工作;系统地掌握了粮食作物、蔬菜、油菜等理论知识,并能较好地6 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同时善于总结,撰写了专业技术论文。有较丰富的农业技 术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组织实施科技项目能力较强,在发展壮大南丹农业经 济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人认为已符合晋升农艺师条件要求。7

【第三篇】:申报农艺师个人述职报告,农艺师职工作总结

人述职报告湘阴县玉华乡农技推广服务站 杨忠1984 年, 我初中毕业后, 就在玉华乡从事植保工作, 1998 年担任玉华乡农技推广服务站站长至今。

1990 年自学中专水 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成绩合格。1999 年 9 月聘为助理农 艺师,并且通过函授学习,顺利毕业获得大专文凭。计算机 已获三级。现将任职助理农艺师期间个人专业技术工作述职 如下

一、虚心学习,农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过硬的农业专业知识是搞好农技推广工作的前提,为 此,我时刻不忘更新知识,充实自己。一是向书本学习。我 除了参加正规培训学习外,还自学了植保专业和农学专业本 科全部教材,坚持经常阅读《湖南农业》 、 《湖南科技报》等 科技期刑,记录读书笔记十余万字。二是从实践中学习。二 十八年来,我累计完成新技术、新品种五十项,完成总结达 五十万字, 从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自己。

三是向能者学习。

农业部门的许多专家是我的好老师,农村众多科技示范户有 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我通过向他们学习,取长补短, 受益匪浅。四是积极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和指导。由于 虚心求学,我的业务能力大大提高,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农 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在二 OO 九年度实施全国 农技推广示范建设项目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经考核, 被评为优秀技术指导员。

二、尽职尽责,实施农技推广项目成绩显著 任职助理农艺师以来,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农技推广项目。

1、早籼稻品质改良 2002 年至 2003 年, 我站承担了早籼稻品质改良科技产业 工程项目,我和全站同志一道积极推广“中优早 81” “岳早 籼 6 号” 、 “湘早籼 31 号” 、 “中鉴 100”等优质新品种,实行 一村一品,规模种植,配套推广软盘早育秧栽培技术,节本 增效技术(除草剂、多效唑、稀效唑等) 。2002 年,早稻全 乡种植 1.5 万亩,实施早籼稻品改面积 1.28 万亩,占早稻 面积 85%,比常规稻平均亩增 15.2 公斤,共增收 64 万元, 2003 年全乡早稻种植面积 1.5 万亩,实施早籼稻品改面积 1.48 万亩,占早稻面积 98.7%,平均产量 408.4 公斤,比去 年单产增 53.2 公斤,比当年的常规稻每亩增高 17.1 公斤, 增收节支 83.727 万元。

2、新型农民培训 2008 年至今,我作为农技推广服务站的负责人,负责组 织实施国家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在农业局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乡共建立了 14 个农业科技教学点,累计举办培训班 140 期次,培训学员 1865 人,其中 500 人成为各类科技示范户,14 员学员申报 了农民技术员职称,38 名学员成为农业种养和致富能手,该 项工作赢得了农业局主管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典型向全 县推介,我个人被学员称为“杨老师” ,一直流传至今。

3、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 2006 年至今, 我站承担了国家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项目,我具体负责乡项目办公室日常工作并担任技术指导 员, 在全乡选择优势农户, 组织 5 位骨干指导员, 遴选了 100 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 2000 户农户发展农业产业。通过 全体项目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完成 了科技示范户增收 10%以上。辐射户增产增收 5%以上,农技 推广机制明显优化等工作目标任务,连续三年本人得到政府 嘉奖,2009 年被评为优秀技术指导员。

4、超级杂交稻丰产栽培技术推广 2007 年始,我乡示范种植“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种 植了超级杂交稻 “陆两成 996” 1040 亩, 实际平均亩产 495.4 公斤,比前三年早稻加权平均亩产 352.5 公斤亩增 106.9 公 斤,种植超级杂交稻“丰源优 299”1050 亩,实际平均亩产 531.2 公斤,比前 3 年晚稻加权平均亩产 396.8 公斤亩增 134.4 公斤。

2008 年示范片共种植超级杂交早稻 “株两优 819” 2800 亩,实际平均亩产 491.2 公斤,比前三年早稻加权平均 亩产 363.6 公斤亩增 127.6 公斤。种植超级杂交晚稻“丰源 优 299”3200 亩,实际平均亩产 579.6 公斤,比前三年晚稻 加权平均亩产 402.9 公斤,亩增 176.7 公斤,示范片两年共 种植超级杂交早稻 3840 亩,总产稻谷 189.27 吨,平均亩产 492.9 公斤,与前三年全乡早稻生产情况比,亩增产 119.2 公斤,共增产稻谷 457.728 吨,亩新增纯收益 182 .5 元, 共新增纯收益 70.08 万元,种植超级晚稻 4070 亩,总产稻 谷 2297.4 吨,平均亩产 564.5 公斤,与前三年全乡晚稻生 产情况比,亩增产 163.5 公斤,共增产稻谷 665.445 吨,亩 新增纯收益 262.3 元,共新增纯收益 106.7561 万元,两年 共增产稻谷 1123.173 吨,新增纯收益 176.8361 万元,为玉 华的粮食生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指导早稻集中育秧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 镇转移,大部分村组务农劳力仅剩妇女和老人,我与农技站 一班人走村串户,深入农户中宣传集中育秧的好处和直播的 危害,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使我乡集中育秧工作顺利推 进,全乡集中育秧面积达 425 亩,达总面积的 57%,起了很 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得到县委、政府领导的好评。

6、开展超级杂交稻精确定量栽培示范 今年,把水稻精确定量裁培技术作为主推技术,早稻选 用超级稻“株两优 02”品种,晚稻选用超级稻“T 优 272” 品种,配套测土配方施肥,软盘旱育抛秧、无公害病虫等综 合防治,机械化收割稻草还田等先进技术,早稻获得巨大成 功,农业局专家现场验收,平均毛谷单产 702 公斤,折合干 谷单产 524 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单产亩增 153.5 公斤,增 43.5%。

三、搞好调查研究,更好地服务“三农” 。

每年我都要深入乡村开展科技兴粮,技术培训效果、科 技示范效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效果、农技推广体系状况等 调查活动,撰写数据详尽,说服有力的各类调查报告 20 余 份,为各级领导当好参谋。

时代在发展,农业科技日新月异,我深知,我所做的工 作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多多包 涵。我必将以此为起点,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用满腔热忱服务“三农” ,发奋图强,爱岗敬业,为湘阴农 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12 年 12 月 8 日 (稻脖)防 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比较湘阴县玉华乡杨忠摘要:应用 3 种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每 667m2 用 80%氟虫腈 aphalocrocis medinal is)是中国南方稻区水稻三大主要害 虫之一。以幼虫危害稻叶,严重时全田白叶,特别是孕穗后期为害,严重影响产 量。近十年来,由于不同地域耕作制度、气候特征以及害虫迁飞特性等多种因素 影响, 导致该害虫大暴发频率增加。化学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传统药剂甲胺磷等有 机磷、 杀虫双等沙蚕毒已逐渐退出农药市场。

为探求一种防治该害虫的有效药剂, 笔者于 2007 年 9 月进行了 80%氟虫腈(锐劲特)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第六(4) 代稻纵卷叶螟示范试验。现将示范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与对照药剂:试验药剂: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WG)和 5%锐劲特悬 浮剂(SC),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Bayer CropScience China)提供:对照药 剂: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Wp),湖北省阳新县化 l:厂生产,自购。

1.2 试验田基本情况:示范试验设在湖南省湘阴县文星镇原种场一组水稻田内, 示范罔面积 24.3 亩(667m2),连成一片,分属于 4 个农户,每个农户为一个处 理。

试验前 16d 进行了对稻飞虱和纹枯病的防治,试验阶段正值本稻区主害代第 六(4)代稻纵卷叶螟一、二龄幼虫高峰,且幼虫密度高(1 万条左右 667m2)。

1.3 试验处理与设计:试验共设 5 个处理。示范处理见下表。施用量 示范面积 序号 试验药剂 商品用量 (g、ml/667m ) 1 2 3 4 5 空白对照(ck) 80%锐劲特WG 80%锐劲特WG 50%锐劲特SC 90%杀虫单Wp / 2.O0 3.00 48.O 1002有效成分 (667m ) (g/hm ) / 24.00 36.00 36.O0 1350 0.2 3.O 4.7 8.4 8.02 2 1.4 施药方法:试验时间为 2007 年 9 月 1 日下午施药(4 个药剂处理同时施药)。

配药时,先用少量水将药剂充分溶解后,再加入适量水后进行全株喷雾处理,每 亩用水量 50L。施药器械为卫士牌 WS-16 型手动喷雾器,喷头为单个扇形雾喷头, 工作压力为 0.2-0.4Mpa,喷雾量为 0.36—0.48L/min。

1.5 试验条件 1.5.1 栽培条件:试验稻区为洞庭湖冲积滨湖平原,试验阳所有肥水管理基本一 致:灌溉水由原种场统一管理,肥料使用是先施足基肥(碳酸氢铵 40KG/667m 、 氯化钾 12KG/667m ), 活蔸后追施追肥(尿素 8KG/667 m )。

水稻品种(系)为金优 207, 6 月 22—23 日播种,7/18—20 同移栽。

1.5.2 土壤条件:地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二隆起带,稻区土质为潮壤和水稻土, pH 值 6.84,有机质含量为 2.83%。杂草为矮慈菇、四叶萍、节节草等常发水田 杂草,覆盖率为 6.44%。水田水层深度为 3-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