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心得精选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精选。

生活是多元的,每个阶段就每个阶段的认知,我们应该将自己的观点整理出来。心得体会让一个人在思维上共具备高度和深度,因此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去让心得体会写得更有意义呢?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篇1

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问,你觉得哪本书更让你印象深刻?可能,它不可能是教科书,也不可能是**。我第一本想到的是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那时候看这本书差点没看疯掉。不能否认弗洛依德真的是个天才。他大胆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使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梦的解析》对于我这个非心理学专业,又刚开始接触心理学的人来说是很难懂的,几乎是一本天书,但是我还是坚持读了下来。还记得那时候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都用《梦的解析》中写的方法为自己解梦,还拉这周围的同学为他们解梦,呵呵,很疯狂。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我打算近期重读,重读后再介绍。

也许有些学生在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因为当我读这本书时,我宿舍里的人都害怕我的学习。记得当时每天早上,我第一句问他们的话就是“你们昨晚做了什么梦?”

而这次介绍的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书,是《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国外的译本,是国外心理学的入门教程,写得非常通俗易懂,书中用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看过这本书的人对心理学都有大概的了解,而且会对心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心理学与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有几大点:首先,就如我介绍中提到的,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学的兴趣;其次,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会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

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敬佩;还有,这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点列出来,在这点上,我国出的很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

我向许多学生和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认为如果你是心理学的初学者,你一定要读这本书,如果你是一个对心理学做了大量研究的人,我认为这本书也值得一读。我自己也已经读过几遍,有时候闲下来的时候,也会偶尔翻开某些章节看看,里面写得很多东西都很有意思,对生活似乎很有启发的样子,让你不由的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周围的人和事。

有时候,我想我们的书在教育技术的基础上也可以模仿这本书。国内的学科基础的教材,总是很喜欢介绍很多学科的概念性的东西,介绍很多有关学科历史的东西,介绍很多晦涩难懂的理论与方法,让刚刚学***学科的人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厌倦。

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应该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更多的是从培养学生的学***出发,运用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对这个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初学者了解这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道路。

同样,希望已经看过这本书的同学和打算看的同学,我们可以多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本我可以看做是原始驱动力的储存处。它的运作是不合理的。它遵循冲动运动,追求即时满足,而不管所期望的行为是否可行,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本我被快乐原则所支配,无节制的寻找快乐,这种快乐特别指、生理和情感快乐。

超我是人类价值观的储存,包括来自社会的道德态度。超我大致上和良心的概念相对应。当孩子们开始把父母或其他**的一些社会禁忌作为他们价值观的一部分时,超我就逐渐发展起来。

超我也包括理想自我,这是一个人想要成为的。这样,超我经常和本我出现矛盾。我想做精神上快乐的事,而超我强迫我坚持做正确的事。

自我是一现实为基础,调整本我冲动与超我需求冲突的自我方面。自我代表一个人对生理和社会现实的看法,这是他对行为的原因和结果的理性认识。自我的一部分工作是选择满足身份冲动的行为,但同时,这些行为不会带来不良的结果。

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为幸福的需要提供现实的选择。例如,小我会停止考试作弊的冲动,因为他会考虑被抓的严重后果。同时,他将通过努力学习或寻求老师的同情来代替作弊。在本我与超我的矛盾之后,自我会妥协以满足两者的需要。

然而,当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压力非常大时,自我很难做出最好的妥协。

——引用原文定义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本我、超我和自我的概念。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冲突与矛盾都是这三个“我”之间的“思想斗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几天一个朋友给我打**,告诉我她不想上班,而想出国旅游,游山玩水的过一辈子——这个“想”的过程就可以理解为本我欲望的驱动力,也就是内在本我的体现,然而她哀叹了几声后第二天又不得不乖乖的去上班了,为什么呢?

从哲学上讲,物质决定意识,也可以理解为现实决定思想。

在心理学上来讲,又是一个“超我”与“自我”的过程,“超我”可能会说:工作是你的职责,是你应该完成的分内的事,是你“该做的事”,这个“该做”是以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及个人价值观为基准的,超我往往是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成功的我”的样子;自我是什么呢,它是现实的我,理性的我,它会分析,如果不上班会有什么后果,会意识到自己还没有足够多的享受生活所需要的经济基础。

所以一般情况下“自我”会帮助协调“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会做出合理的判断及决定。而且这个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会愈加明显,即我们会愈加倾向做出符合现实的“正确的事”。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是会做出一些违背社会道德观的事情,譬如打架斗殴,是因为他们“本我”意识很强烈,甚至超越“超我”范围,而由于社会经历的缺乏,又不能意识到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即“自我”的现实性不强。诸多因素造成的行为。

一句话,本我是感性的我,超我是文明的我,自我是理性的我。

一个人的内心若想没有冲突或把冲突减到最小,就要合理并协调发展这三个“我”。

我认为最好的状态是本我、超我和自我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我们的心会感到最大的满足和安慰。也就是说,身份证要完成的事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也具有现实意义。

由此想到了许三多——这个在许多人眼里的“笨人”,明显看出在他的心中内在的快乐就是奉献,“奉献”符合社会道德观又具有现实意义,所以虽然在别人看来他很傻,但他的内心却是无比充实和快乐的。与那些过于关心得失的人相比,表面上看,他们很聪明,会算计,但内心却在挣扎和不和谐,最终会被心脏病所困扰,妖魔化自己,伤害他人和自己。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有工作有钱花却不快乐?两个可能,要么他没有切实的爱他的工作,将其化作一种情感快乐的源泉;要么他很清楚自己的快乐不在工作上——只是为了挣工资敷衍了事,他本能的快乐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内心的冲突感和压抑感。

弗洛伊德说,人是带着道德面具的动物。这也看出为什么人的心会那么复杂,人远没有动物单纯,要保证人像个“人”,就要受到道德思想的束缚——这也可能是自尊心的驱使。比如地上有个钱包,你的本能欲望是去捡,归己所有,但若上升到道德层面,是要遭到批评的,所以这个行为就变得不那么单纯了,当然也正因为有这个道德观的束缚,我们的社会才会井然有序。

当然,如果一个人只注重本我和自我而抛弃“超我”,即以现实的手段来满足个人快乐与欲望而不顾社会道德观,那么短期看,他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利益,只是他要为这种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付出代价。所以我觉得这种人可以看做“短视者”。

总之,这三个“我”最重要的是平衡发展,过分压抑哪一个都是不好的。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篇2

这本书与我印象中的我们考心理咨询师的教材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它对于“生物心理学”这部分研究得很多。基本上心理学的生物状态就贯穿了这本书的全局,这样无论是感觉和知觉,还是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或者学习、记忆、认知等等,它都对会大脑的活动和神经系统的运作进行解释,比如关于老年人的认知大脑结构,或者是坚持锻炼怎样使得人的全面健康更好等等。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我们总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主观心理的科学,但实际上主观意识的构成也要完全依靠于客观物体——我们人本身,或者更具体一些,着落在我们负责意识产出与信息摄入的各个部门,如感觉器官与中枢神经等。这样实际上还是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相合。可是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我们为啥还要学心理学,就是因为掌握了心理学的特点与规律之后,对自我的与其他人的心理有了意识与了解,就能够反过来调节心理,预测人们的活动。换言之,也就是能更好地“精神反作用于物质”改善整体心理状态。

也正是因为很多研究成果与结论的引用,使得《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看起来信息量巨大,并且,有的时候前后段落看起来没有异常关联——它们都是对于一个特定问题的研究,可是它们之间没有邻居或是上下或是因果等等各种关系——但它们都是很实用的,同样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我想这也许就是科普的一方面,所以开始看到的时候有强迫症的我不明白,之后想开了就好了。

最终,《心理学与生活》里面经过很多切实的案例与生活化的语言,给我们梳理了日常与生活中的心理活动是一个什么样貌,使得本来懵懂没有任何“心理”概念的我们明白了原先心理的过程是这样貌的。这真是一门好书。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篇3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篇4

我是通过选修课接触社会心理学的,通过老师的精心的教导,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如何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现我将这半期以来的学习感受总结如下:

对社会心理学的了解:

首先,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随着现代社会的的发展,社会心理学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显的越来越重要。作为个体的人,人们需要认识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发生的机制,探索自己所思所想所为为何?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好地安顿自己的心灵、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人作为社会的人,也需要了解社会心理,如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需要认识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如怎样与他人沟通,怎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影响他人和如何被他人影响等。因此许多人已开始自觉地寻求社会心理学的指导与帮助。总之,学习社会心理学概括地讲一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他人、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关系,并有效地避免和解决生活中的人际问题或人际冲突等等。这就是人的生存智慧,我想每一个人都想获得这种智慧吧。

结合自身谈体会:

大学给我的感觉是压力挺大,也很茫然。在未接触心理学前我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学习之后,我懂得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释放自己的压力。关键在于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每个人成长的道路并非顺畅,压力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想成功,但现在很多人生活在压力和挫折感中,觉得有无力感、无奈感,转变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它们?想想科学家们经过无次的失败而获得成功,靠的是什么?是积极的态度,是坚强的遗志。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它打败。大学的四年,是我们立志成才的黄金时期,是我们走向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我们在这里从幼稚走向成熟,每长一岁,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便又会不同。人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应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目标,给自己的大学生活拟一份计划。“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这样,我们才更有动力,才不会迷失自我。

其次,我们还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团队合作。这样无疑会给你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带来诸多的便利好处,也会给你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个性,而健康的个性又利于人

际交往和良好关系的建立。学生时代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和同学同住在一起的,接触密切,这是建立友情的良好的客观条件,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与同学、朋友、老师保持适度的接触频率,才使人际关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切忌“有事有人,无事无人”。另外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主动真诚地去结识交往,这样持之以恒下去,当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需要别人的帮助之时,他们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大学不仅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而又平凡的驿站,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仅仅是在大学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地积累,汲取成功之家的经验教训,进而让它在我们的人生发展历程中发挥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学习这门课程的感受,我相信它将让我的思想,行动等得到一次彻底的蜕变。从而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篇5

在学习幽默诙谐博学多才的肖xx老师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在心理咨询教育课上,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课堂上,博学多才的肖汉仕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同时自创歌曲带领大家歌唱等等。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

心理健康教育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这门课的时候,肖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上了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看到同学向老师提出的一些顾虑后,我发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的确很困惑很迷茫。比如说:关于恋爱、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目标等等。在课堂上,肖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大宝贵的意见,指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在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时,教会我们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导了该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困惑。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人们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开的开的困惑,而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我想我们都一样,在刚进入大学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目标的失落和确立的冲突。高中我一直以考大学为唯一的目标,我曾多次幻想我憧憬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在进入大学后,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理想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在我心中大学应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开学时,激动,愉快之情不能溢于言表,但兴奋过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我明白,如果不改变,如果不努力,我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学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日益紧凑得步伐。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结束了,虽然二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我觉得门课这真的很有现实教育意义。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习了心理咨询与教育,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篇6

一直听身边的朋友说,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门非常不错的校选修课,值得一去。特地在小学期选课的时候留意了一下,400人容量的课程,瞬间被抢了,顿时让我觉得此门课程的霸气侧露,不可小觑。

回顾昨天上课的感受,众多生动有趣,而又奇葩的案例中,我独独最钟情于三个,一个是7哥靳爱兵,一个是北京爱华,还有就是杜郎口,并且想关于这仨案例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77号,4年半,16小时,1500元,500元、、、当从度娘上获取这些数字时,我被震撼了?但很快,当我换位思考了一下之后,表示,还能够理解。我觉得,7哥家人爱的表达、大学这种自由的氛围以及其自身对人生的规划与自我约束的缺乏是造成这场正常人眼中悲剧的主要原因。

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常说他“眼里没有活儿”,不满意儿子努力去做的事情。上了初中,每个礼拜回去一次,高中变成一个月回一次,最后一年复习,一年回一次,家里人都在说:“没什么事就不要回去了。”这些年,他父母极少接送他,住校也极少去探望,所以他笃定地认为:“家里人不会想念他。”其实,四年里,他无数次渴望家人能把他领回去,也是因为无法给家人一个交代才丧失了回家的勇气,当看到那张7哥与母亲相拥的图片时,我特理解7哥,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这一丢丢而已。这也许就存在一个爱的给予与爱的需求在里面,作为仍在奔波于物质追求的家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7哥心中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精神层面爱的需求,换句话说,父母认为,我好好挣钱,供你上学,你只要一心学习,其他的就别管了。但事实却不仅如此,毕竟作为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学生怎会深刻理解,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各种偶像剧,家庭剧,勾起的是他们对精神层面温柔的爱的需求,其实,他们也许,只想要一句;"儿子,妈/爸想你了?"或者“儿子,你真棒?”其实,除了7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他对家人爱的渴望表达出来一外,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许,仍被种种亲情问题所困扰,在这里,我只能为他们送上真挚的祝福了。

北京爱华的那个故事,可以理解为与我们高中曾听过的一个亲情励志讲座吗?记得那时,我们也被虚拟在一个危险的境地,老师问我们,此时我们心中最割舍不下谁,大家都普遍说家人(PS我居然割舍不下的事我们家的那只猫,我不在了,谁喂它啊),然后,哭的泪流满面,特别的感动,甚至,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好地学习,不上太多的网,要努力学习,各种,只不过,不到一周,所有人似乎又都被打回原形了?对于此类演讲,我只能不置可否了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篇7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有感提要:加深我们理解挫折的意义,提高了自己压力与情绪管理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运用自己的情绪,更好地理解他人

精品源自请示

这是一本比较专业的心理教育学用书,由美国纽约大学理查德?格里格与斯坦福大学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合著,全书包括内容很深奥,包括:

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感觉、知觉、意识、学习与行为分析、记忆、认知过程、智力、人的毕生发展、动机、情绪、压力和健康、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和文化等等。

我更关心情感、压力和健康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家庭、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长期积累的压力和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由于不适当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压力不仅损害个体,而且也破坏组织内健康,压力与情绪管理相对于我们的关系是很大的,这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的表现,又可以看出社会的人文素养的表现。

当代心理学家将情绪定义为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有效推动自己;认识别人的情绪;做好人际关系;这将使我们能够健康地工作和生活,并在我们的事业中取得成功。

深刻认识到情感不是天生的;情绪跟事情可以完全分开;情绪无正负之分,情绪可以被管理,情绪管理能力可以经训练而培养出来。哭不是一种情绪,不是一种消极情绪;不快乐不是一种情绪,而是对某些负面情绪的总称。 不幸通常不会单独存在。对这些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以一颗快乐的心投入工作。

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都是我们学习的机会,更有效地创造一个成功和幸福的未来。不了解真相的人会抱怨生活中太多的事情,因为问题总是会出现。而那些明白这一真理的人,将继续进步,享受生活,开朗自信。

在压力源方面,例如:消费方式、流行追求、物质虚荣心、政治立场、工作竞争、饮食方式、狭窄的思考、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表答方式等等,这些传媒和社会互动,造成一个很独特的人们情绪莫名的压力,无形的推着人们的灵魂,影响干扰个人自我发展的最佳情绪。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压力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它保证了人类如何活下去和如何活得更好两个最基本生存的目标。没有压力,人类无法进化到今天;但是,太大的压力将导致两个目标的方向相反。

当你认为处理事情的能力超出你的能力时,你会感到压力。事实上,事情从来不会给人压力。压力总是一个没有足够支持的主观判断结果。压力总是由人们自己造成的。事情发生了,自有它发生的理由,我未必能够知道,但我必须接受已经发生的。

工作环境中的压力问题大多源于以下原因:担心事情进展不顺利;担心自己不能做好手上的事情;不公平;工作量大;没有机会改变现状;别人不理解、没有肯定我;别人没有按我要求的方式接受我、尊重我;赚的钱不够。

深刻认识到抱怨不该发生的事是不让自己成长的;如何与已经发生的事情合作,为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创造机会是很重要的。用知识提升本人的力量,懂得越多,对一些事情的接受和处理就会越有把握达至良好效果。经验就是力量,有效的思考就是力量。

每个人都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不能照顾别人,别人就不能照顾你。每个人只能做他们能做的。凡事总有至少3个解决方法,第三个方法在**?我们每一天在每一件事里学习,因而成长,我不完美,同时我每天都会做的更好。

破解压力最好的办法是:我们无法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发生了的都是应该发生的,我们不应坐在那里抱怨,而应接受和凭手上情况做最好的配合;每个人都照顾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别人;每件事至少有三种解决方案。我总是有选择。以健康的态度和乐观的工作态度来应对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压力,是健康人的关键。

老天让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便赋予我们“总可以活得更好”的权利和能力

1)只要我们愿意,总可以使得自己的人生多一些成功快乐,权力和能力。

2)必须自已去做,而不是把自己交出来,让别人替你去做。

3)必须懂得怎样做。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可以提高我的工作能力,我对事物的态度和我处理困难的能力。

1)加深我们理解挫折的意义,提高了自己压力与情绪管理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运用自己的情绪,更好地理解他人。

2)养成积极心态,逐步养成主动迎接挑战和永不言败的坚强个性,促进我整体心理素质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工作业绩的目标。

3)明白了自己产生情绪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己独有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造成了自己和他人对相同事情的不同看法,从而在遇到和处理这些事情时产生了不同的情绪。

4)学会了一些减轻负面情绪的技巧和方法,知道了大部分不好的情绪也都有积极的意义。学会了不要带着情绪去处理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要先放下情绪,然后再冷静思考解决对策,提高了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5)减轻了自己累积在自己身上的压力,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了自己的洞察力。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将通过各种改善不良情绪与压力舒缓的系列方法来管理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停止消极想象,用积极的心理活动挤出焦虑的心理空间;

不追求完美,心理上预先接受和适应不可避免的事实;

通过放松肌肉来减少焦虑和紧张;

学会倾诉性的宣泄;

转移注意力或花时间娱乐;

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情;

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习惯,把眼前的烦恼提前转化为思考和行动,培养支持的人。

一个健康的人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成功。

精品源自请示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篇8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选修课程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这一门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对于我来说,选择这门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并从中赚钱。”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课程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选择,我都会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我相信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从中受益。

其次,我想对自己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心理学与生活》或许能帮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学会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学会如何放松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理人格。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因此,选择这门课程绝对没错。

最后,我相信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不仅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我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可以学会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心理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说不上深入了解了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确实收获不少。虽然这只是选修课,但我确从未错过蔡老师的每一节课。或许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存在着抗拒甚至厌烦的心理,出于压抑且无聊的课堂氛围。与之相反的,《心理学与生活》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兴趣与快乐。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在蔡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心理学的奥妙,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时的魅力,而不仅仅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感受。有的时候比照个人经历觉得这些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虚,也越发感受了心理学的魅力。蔡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与生活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通过心理学与生活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对我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心理学与生活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催眠术的蔡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开始有点小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GZ85.Com扩展阅读

有关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精选


在完成了某件事情后,此时我们不妨将其写成一篇简单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让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作为初学者怎样快速写心得体会呢?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篇1】

《心理学与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有几大点:首先,就如我介绍中提到的,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其次,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会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敬佩;还有,这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点列出来,在这点上,我国出的很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可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

我以往向很多同学和朋友推荐过这本书,我认为,如果是心理学的初学者,就必须要看这本书,而如果是一个已经对心理学很有研究的人我也觉得这本书同样很值得去看。我自我也已经读过几遍,有时候闲下来的时候,也会偶尔翻开某些章节看看,里面写得很多东西都很有意思,对生活似乎很有启发的样貌,让你不由的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周围的人和事。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介绍教育技术学基础的书也完全能够仿照这本书的写法。国内的学科基础的教材,总是很喜欢介绍很多学科的概念性的东西,介绍很多有关学科历史的东西,介绍很多晦涩难懂的理论与方法,让刚刚学习这个学科的人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厌倦。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固然很重要,可是我觉得应当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更多的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运用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对这个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初学者了解这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篇2】

人们口中所说的营销,并非是推销、经营销售。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达到消费者的合理需求,并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来开展市场。使它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虽然我从事此营销工作,但其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来研究、探索;比方说:“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等等。想精通这一行,首先要以消费者做为导入点。从而更深层的了解企业、酒店。及其更多的部门所存在的问题。最终采取措施来解决,营销最突出的特点是依据消费者的心理,为他们的需求而开创产品,并不是卖自己所能创造的产品,是要出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想在竞争对手、市场中占有不被侵略的地位,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这样一个循徊的规律。它的作用在于沟通消费者与市场之间的供求关系,在达成消费者的需求上,从中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

以上这些内容是我对营销学的感想,如有不好之处望多谅解,多提保贵意见!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篇3】

慕课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

慕课,也被称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向大量学生提供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心理和行为的科学,近年来也开始在慕课平台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参与慕课心理学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心理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慕课心理学让我了解了自身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与他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我发现自己属于比较内向的人,对于与陌生人的交往一直感到困难。但是通过了解人际交往的原理和技巧,我学会了主动打破自己的障碍,并尝试主动与他人交流。这样的改变让我感到非常的成就感,并且也进一步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其次,慕课心理学让我更好地了解他人,并增进了我与他人的沟通方式。在慕课学习中,我们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了解了各种不同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以及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了解这些情况,我对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更加有耐心和理解。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如何倾听、如何支持和如何给予适当的建议。这些技巧不仅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朋友,也让我更好地处理与同事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此外,慕课心理学还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在现代社会中,压力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参与慕课学习,我了解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具体的方法。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独处、运动、音乐等对于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了一些深呼吸和放松技巧。这些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减轻压力,并保持身心健康。

最重要的是,慕课心理学让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慕课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还学习了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我明白了心理健康不仅对个人而言是重要的,也对整个社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心理学,我更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且意识到帮助他人维持心理健康也是一项需要重视的责任。

通过参与慕课心理学学习,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学习心理学不仅让我更好地了解了自己和他人,改善了我与他人的关系,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最重要的是,慕课心理学让我明白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让我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心理健康。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会成为一个更加心理健康、更加快乐的人。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篇4】

20xx年3月8日下午5时20分,x大学x栋朋辈心理辅导室的新学期第一次内部专业培训活动在x栋辅导室举行。这一次内部活动的主题是“微表情心理学”,由辅导室成员xx与xx共同主持。

活动的主旨:增加楼栋辅导室成员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开拓成员们的思维与意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知识,与此同时也锻炼成员的能力,也增加了咨询室的凝聚力。

活动流程:xx主持,介绍了读心术与微表情。微表情收入类作为一种生物的实现生存和繁衍的本能反应,是人类收到有效刺激后不受思维与意识控制的真实反应,最能体现人的真实想法。

接着主持人展示了一些面部情绪图,主要包括了微表请的六大种类:愉悦,愤怒,厌恶,轻蔑,恐惧和惊讶。然后又看了一段关于微表情实际运用的视频,让我们了解了微表情的作用与重要性。

最后本次内部活动由xx做总结,具体的谈到了本次活动的优缺点,并给予两位主持中肯的建议。又谈到了开展楼栋内部活动的意义与必要性。

一是锻炼新人,而是丰富楼栋成员的心理学知识,三是增强楼栋成员的凝聚力。

下午6时40分,x栋朋辈心理辅导室内部活动结束。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心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楼栋的凝聚力。这也是我们进行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很高兴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篇5】

在学习幽默诙谐博学多才的肖xx老师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在心理咨询教育课上,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课堂上,博学多才的肖汉仕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同时自创歌曲带领大家歌唱等等。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

心理健康教育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这门课的时候,肖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上了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看到同学向老师提出的一些顾虑后,我发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的确很困惑很迷茫。比如说:关于恋爱、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目标等等。在课堂上,肖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大宝贵的意见,指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在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时,教会我们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导了该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困惑。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人们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开的开的困惑,而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我想我们都一样,在刚进入大学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目标的失落和确立的冲突。高中我一直以考大学为唯一的目标,我曾多次幻想我憧憬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在进入大学后,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理想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在我心中大学应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开学时,激动,愉快之情不能溢于言表,但兴奋过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我明白,如果不改变,如果不努力,我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学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日益紧凑得步伐。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结束了,虽然二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我觉得门课这真的很有现实教育意义。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习了心理咨询与教育,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篇6】

慕课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

1. 心理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2. 学习心理学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心理学需要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同时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 学习心理学需要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习心理学需要分析和理解各种心理学实验和研究结果,同时需要对数据、信息和观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评估。

4. 学习心理学需要实践和反思。学习心理学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对实践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5. 学习心理学对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环境。

总结起来,学习心理学和生活密切相关,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实践和反思,同时也对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篇7】

__年7月13日至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幸福成长积极心理学课的培训。本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却敲开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之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完善自我,提升幸福指数的平台。

一.首先,改变了认识上的误区:

以前曾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面覆盖在学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共同来呵护学生的心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要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培养出高素质,健全健康的人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心理进行评价。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课不能划上等于。

二.其次,几点新的认识:

1.学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师的心理更要健康。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的感知现实并且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我是一个急性子,脾气比较急躁,遇到事情或不顺心容易动怒,产生悲观,愤怒等小计情绪。有时候,把这种情绪带入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中,看学生不顺眼,看自己的老公、孩子不顺心,不仅是自己不快乐,还会影响周围的人。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也管得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学会放松:如聆听音乐,赤脚散步,运动,朋友聚会等;恰当地宣泄不良情绪:体力劳动,走进大自然等。培根说:“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教知来改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坦然地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一些情绪,并努力采取正面的方法来处理一些负面情绪。

2.学会感恩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现在的人都比较自私,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得失。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自己的身体,感恩周围的人,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中的美好点滴。感恩使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在那些美好事务上,生活也由此变得更美好,是自己永远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3.做好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

对待学生,要以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说话、表达、倾听他们的心声。如若能利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你说的话会让学生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幸福的人。我相信:自己幸福了,学生也就幸福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就幸福了。为了幸福,我们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朝着健康的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篇8】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篇9】

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节与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局本学期教育工作的要点的要求提出的,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xxx教师节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扎实地开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健全并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班主任和健康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开学前,学校行政就心理健康教育召开专项研究会议,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并将此纳入学校行政工作计划之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校领导经常给以具体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学工委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分管部门,对班主任、家长、生活教师等进行了指导与培训,并给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2、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处,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的对策。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严谨和健全的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隐私保密制度》《心理教育工作是制度》。

二、做好心理辅导室工作

(1)安排好咨询室的值班工作。学校安排专兼职教师在心理咨询师值班,认真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2)加强了宣传教育,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有问题时能轻松走进咨询室。

(3)热情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及时与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抓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5)开办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广播栏目,对教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周广播一至二次)。

(6)开办校园网站上的“心理健康”专栏。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

一是通过校本心理健康的通识培训讲座,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辅导,引导老师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快乐的工作,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想波动;二是通过聘请专职心理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当中,逐步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重视课堂主渠道建设。重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的集体教育,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主题班会课。各班辅导员及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做好了心理健康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工作及时做好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档案,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档案的整理工作,通过规范档案的管理,为提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篇10】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选修课程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这一门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另外人们在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人们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

人的心理现象虽然极其复杂,但又为我们最为熟悉。因为,一个正常而健康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产生着心理现象,并能自我意识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这一切。如我们能看到颜色、听到声音;能回想以前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能动脑筋,进行种种发明创造;能设想自己未来美好的情景。在这同时,我们还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复杂的体验,如高兴、满意,幸福以及忧愁、内疚等等。这些发生在人身上的复杂精神现象,即是心理学称之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的整个内容体系,就是由对上述的人们普遍存在的各个具体的心理现象研究所揭示的规律所构成的。

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并从中赚钱。”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课程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选择,我都会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我相信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从中受益。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几个周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已经快要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开始有点小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

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通用


一篇好的心得体会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为了更好的加深阅读的印象时,最好将自己产生的一些收获写下来。心得体会独属于自己,是自己的想法,“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我相信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管理时间!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篇1】

这本书与我印象中的我们考心理咨询师的教材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它对于“生物心理学”这部分研究得很多。基本上心理学的生物状态就贯穿了这本书的全局,这样无论是感觉和知觉,还是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或者学习、记忆、认知等等,它都对会大脑的活动和神经系统的运作进行解释,比如关于老年人的认知大脑结构,或者是坚持锻炼怎样使得人的全面健康更好等等。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我们总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主观心理的科学,但实际上主观意识的构成也要完全依靠于客观物体——我们人本身,或者更具体一些,着落在我们负责意识产出与信息摄入的各个部门,如感觉器官与中枢神经等。这样实际上还是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相合。可是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我们为啥还要学心理学,就是因为掌握了心理学的特点与规律之后,对自我的与其他人的心理有了意识与了解,就能够反过来调节心理,预测人们的活动。换言之,也就是能更好地“精神反作用于物质”改善整体心理状态。

也正是因为很多研究成果与结论的引用,使得《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看起来信息量巨大,并且,有的时候前后段落看起来没有异常关联——它们都是对于一个特定问题的研究,可是它们之间没有邻居或是上下或是因果等等各种关系——但它们都是很实用的,同样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我想这也许就是科普的一方面,所以开始看到的时候有强迫症的我不明白,之后想开了就好了。

最终,《心理学与生活》里面经过很多切实的案例与生活化的语言,给我们梳理了日常与生活中的心理活动是一个什么样貌,使得本来懵懂没有任何“心理”概念的我们明白了原先心理的过程是这样貌的。这真是一门好书。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篇2】

作为一名学生,我通过慕课学习心理学,收获了很多。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1. 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情感和行为,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和合作,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3. 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情绪失控,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 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能: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学习心理学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通过这次慕课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心理学的重要性,也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篇3】

在学习幽默诙谐博学多才的肖xx老师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在心理咨询教育课上,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课堂上,博学多才的肖汉仕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同时自创歌曲带领大家歌唱等等。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

心理健康教育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这门课的时候,肖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上了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看到同学向老师提出的一些顾虑后,我发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的确很困惑很迷茫。比如说:关于恋爱、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目标等等。在课堂上,肖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大宝贵的意见,指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在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时,教会我们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导了该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困惑。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人们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开的开的困惑,而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我想我们都一样,在刚进入大学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目标的失落和确立的冲突。高中我一直以考大学为唯一的目标,我曾多次幻想我憧憬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在进入大学后,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理想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在我心中大学应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开学时,激动,愉快之情不能溢于言表,但兴奋过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我明白,如果不改变,如果不努力,我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学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日益紧凑得步伐。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结束了,虽然二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我觉得门课这真的很有现实教育意义。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习了心理咨询与教育,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篇4】

原创: ketlune

前文前一段时间在读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它是本涵盖范围广,引据权威且文字审慎的心理学入门书。

它主要涉及一般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但主要是一般心理学。那什么是普通心理学呢?总之,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和一般规律。

这就像理解人类的感觉、感知、意识、记忆、个性、情感和动机的概念,以及它们的一般规律。它是心理学的基础。它有背景介绍未来心理学现象不同解释的理论,或基本概念在科普中的作用。对心理学入门的爱好者来说,也是本不错的心理学知识框架搭建的书。

在过去,我会简单地介绍我读过的这本书的框架,但我发现思维导图的方法在整理书中的逻辑和记住内容方面更有效。我就都列入思维导图了。如果你没有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一本书的框架和逻辑,你可以试试。

比粗浅阅读一遍书籍,有着质一样的不同。在阅读中,我当时能够理解书中的内容,但这与阅读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输出书中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读完的一些想法。

1.我们的意识有多大程度上是独立的?

我不惊讶有许多人是持有”灵肉”两分的观点去认识这个世界。这种想法,尤其是在文艺创作者中尤为兴盛。它们的标准总是认为有一个独立的灵魂,在它们自己的身体之上。

而体会这个灵魂的存在的方式,通常是出于”我”能够将我本身,和外部世界当作客体去认识,仿佛存在一个超脱自身的”我”.

而在有了这个,仿佛对”肉体我”有控制感的”灵魂我”后,就会容易认为,作为客体的世界,包括身体,这些可以被当作认知客体的事物是外界。作为”主体”的”灵魂我”才是真正的”我”,它是没有束缚的,自由的存在。ta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

首先,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般所讨论的”灵魂我”与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大脑活动是紧密相关联的。例如大脑额叶组织受到破环,可以使人人格变换。杏仁核受损会导致人们失去愤怒或恐惧感。

我们现在的意识是大脑生物化学的一种表现。生化物质和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人们对所呈现结果的意识的改变。

说两个生理状态影响意识的例子。

情绪和认知放松能够影响判断决策。对于我们记忆提取来说,当前的情绪状态会让你更容易记住那些处于当前情绪中的记忆。这在我们日常做判断决策时,会影响到我们在作选择时如何去从记忆中提取记忆来支持某一项选择。

除此之外,诺贝尔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指出,大脑疲惫引起的”认知放松”,会让人们更容易做出原本理性的自我不会作出的非理性决策。

激素水平能够影响人类亲密活动模式。女性月经前后性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时期。研究发现,女性在经期前后更偏好有”男子气概”的男性,对男性来说她们也更为吸引。

此外,她们更嫉妒其他女性,性欲更强,更容易出轨。性激素水平影响女性的情绪状态和亲密活动方式。我们经常会喜欢和爱,违约是我的灵魂权利。

但心理学发现,喜欢和爱也受到非情境因素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认为人格性格是”灵魂我”的自有属性。然而,很多心理支持,它们更多的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获得的。也就是说,你认为你的性格和生活是你个人独特的存在和体现,但实实上,它们更多的是在你的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共同模式。

(虽然一个家庭中的孩子有着高度的环境相似性,但由于他们早期的行为和其他因素,他们会从父母和社会得到不同的反馈。)

事实上,与其他人不同,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有不同的气质:安静或活跃。但更重要的是,**的人际关系和行为模式受你原来家庭和周围社会环境的反馈形时的影响。

你的父母是否能在你年轻的时候给你及时的反馈(他们需要反馈),反馈是否细致和温和,将影响你是否能轻易地依赖和信任他人。周围环境对你的评价反馈,特别是父母,对你形成一个你是否有价值,有能力,()或值得被爱(它们反映了自尊水平)的自我形象有莫大的影响。如果他们对你的反馈是积极的,我们更有可能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积极的自我意识会积极地影响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有时觉得我们自己很勇敢,或胆怯,在面对一个困难或一个选择。好像勇敢和胆怯,是”我”的一种自然属性。

事实上,你的大部分应对方式都受到**前环境的影响。许多选择,与其说是你自己作出的选择。相反,这是一个在你的环境历史中长大的孩子会作出的同样的选择。

因此,从意识与身体的密切联系、意识引导的行为到历史环境的密切影响,我认为人们的意识并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自由和独立。所以,让我启发的是,人类的物理规律和环境对个人的推动或制约很大。与这两点作斗争一定是巨大的牺牲。

就如同寒门学子高考上榜,底层阶级欲要跨越阶级。硬凭借”热情”,”刻苦”,”自律”等这些个体的意志努力,而没有从整体环境结构去思考问题,没有去审视行动策略与目标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说是自欺或不太聪明的。(简单来说,拿学英语举例。

刻苦的记忆,热情的单词记忆,很棒,很累,与人交流,效果还是很差的。这和在国外生活学***,和在国内,但不断整理学***常用语句,语法,不断和英语母语者练***,更正错误来比,效果是不一样的。)但许多时候这可能亦是个人无能为力的,很多时候人们也不知道自己离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需要付出多少努力,直到意识到巨大的差距时,却往往又只能通过认知失调的调节来安慰自己了。

2.知识理解和记忆

有时当我学习的时候,我发现学习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交流而不是知识本身的复杂性。当你在看一句话时,你可以理解每个单独的字,但可能你无法理解它所要传达的意思。常见的是,在看了以个名词概念的定义后,脑海中并没有对该名词形成一种”理解认识”的感觉。

我觉得这常常是由于:

直接理解名词定义无法全面理解该名词。

名词概念除了在描述该事物之外,也在划清该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一个界限。即,只有符合这个定义范围的存在,才是这个事物。那么对许多事物的认识,是从了解它与它的定义所要区别的事物之间的差异中去认识的。

单单从该词语的定义是无法理解的。

除此外,对语言的理解,需要依赖于适当的语境。

语言本身有意义,语言所传递的意义却是建立在说话者,与听者的共同或相似认知之上。”猫已抓到老鼠”,可以是以只猫将老鼠捕捉到。也可以是警察逮捕行动中将嫌疑犯逮捕后的语言代号。

对语言的理解,要理解说话者所在的一个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符号,在中文里,是苹果,英文里是apple.它对应的都只是”苹果”这个水果。

对语境的限定,可以使得我们更容易去形成语言符号所象征了的更为准确的意义图像。许多对名词的限定词在每个人脑海中投射的图像不尽相同。例如一个红的苹果。

每个人可能对红的程度认知不同。语词在脑海中对应的是该物的经验的图像的平均。

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对知识的记忆,应该达到对知识的”复述”阶段,而非是仅仅对知识的”再认”.根据记忆在人脑海中存储的策略,一般我们可以通过a.复述,b.

深度加工(涉及分析、理解、比较和精细处理)来使得知识进入长期记忆。而相比不断”复述”,对知识的”深度加工”,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最近的感受就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在阅读一本书时,可以先梳理清大的逻辑框架,然后在每个框架下又有次一级的知识概念。

这样的整理,可以从大到小,比较清楚的去理解某一知识概念所在的层级,也更容易于其所在层级周围的知识概念比对,去更好的理解一个点。

(图为,用思维导图制成的普通心理学内”学习”章节的知识要点)

绘本阅读《团圆》读后感

文/萌妈

《团圆》是一本感动世界的图画书,昨日陪萌宝读了这本书,无论是从图画还是内容,看了之后都令人感动。

陪萌宝读完这本绘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团聚、分别;再团聚、再分别……大大小小的团聚和分别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小时候生活的穷山僻壤的山村里,八十年代的农村,农民的生活都不富裕,大部分农民都是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田生活过日子,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别的什么收入**了。我家在我们那个村子了来说是生活较为好点的家庭,由于爷爷是医生,在我刚刚出生没多久爷爷就带着奶奶,叔叔姑姑们离开了农村,到县城里去安身了。由于爸爸在家里排行老大,爷爷孩子多没有能力供养很多孩子上学,爸爸初中毕业后就担任了家里的重任,爷爷他们离开村子后把爸爸一个人留在了老家镇守家业。

从我记事开始我几乎很少见到爸爸在家,我的童年生活里也几乎没有爸爸的身影,爸爸几乎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到春节的时候才会在家里休息几天。小时候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过年,是因为不但可以一家团圆,而且整个村子也热闹了,不像平常那样安静祥和的让人觉得冷清。

每年到了过年爸爸都会早早的回来,帮妈妈做些家里的农活,准备过年的年货,每年腊月二十三年小年之后,各家各户都在准备年货,做各种好吃的,帮大人们贴对联,包饺子也是我们最喜欢做得事,整个村子洋溢着热闹的气息,飘荡着过年特有的味道。时间总是给予我们短暂的幸福,年很快就过完了,过了大年初六家里基本走亲访友的事情已经结束,又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爸爸又要出去打工了,小时候每次看到爸爸早早的离家出去打工,我只是有些不舍,希望爸爸能在家里多呆上几天。

直到后来长大了,我才体会到爸爸的艰辛,我的爸爸和《团圆》中的爸爸一样,也是在外面盖房子,爸爸是做土建活的,常年在外帮别人做房子修公路,吃得住的都是临时的帐篷。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由于家里经济紧张,妈妈没有了钱,我上学需要钱,可爸爸又不在家里,我只好亲自到爸爸工地去拿钱。那是我第一次到爸爸工地去,我到的时候他们正在吃饭,当我看到他们的时候,我的心一下子就被刺痛,那种痛直到现在回忆起来我的心还犹如针扎一样。

那是炎热的夏天,外面三四十度的高温,一群农民工都端着大黄瓷碗,蹲在路边的城墙外大口大口的吃着白色的捞面条,碗里几乎没有菜,那一刻我的泪水如潮水般一下子涌出了眼睛,第一次痛痛的体会了爸爸的艰辛。后来离开了家上了大学,每到一个地方看到有农民工吃饭的场景,我的心情就久久平静不下来,很多年前的那一幕还一直镌刻在我的心底。

那些年也许很多爸爸都像我的爸爸一样,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到春节才会得以和家人团聚,到了春节才会与家人重温幸福,春节之后又一次变成了妈妈和孩子的再次守望,又是长长的离别,长长的等待。也许唯有这样,团圆的日子才显得弥足珍贵。看到这本图画书的最后一页,当爸爸的背影消失在路的尽头的时候,“我”和妈妈的依然在原地静静的目送着爸爸远去,除了眷恋,我想更多了是一种憧憬吧。

长大结婚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每天在充满快节奏的城市里努力的拼搏,一年里也很少回家,只有到了过年才会回家和家里人团聚。现在对过年也不像小时候那么期待了,只是想回家看看家里期盼我们一年的老人,他们对我们的期待也许就像小时候我们对爸爸的期待是一样的情结。婆婆有四个孩子,都是各奔东西,几乎都是每年过年才能与孩子们见上一面,平日里都是各忙各的小家。

记得婚后第一次跟老公回家过年,他们家兄弟四个每年过年都回老人身边过年,一大家子人很是热闹。公婆也因孩子们都回来过年脸上增添了不少喜悦,婆婆每天忙里忙外的给我们做各种好吃的,也许她这一年来都没有这么累过,我们看得出她虽然累,但是心里是高兴的,一家人团圆带给他们欢乐已经让他们忘记了累。()春节的假期是短暂的,短短的几天团聚,我们很快就又要回到各自的岗位,各奔东西了。

记得第一次在婆婆家过年走的时候,我们已经走了好远,回头望去,婆婆还站在村口的目送着我们,我看到老公回头的那一刻眼里充满了泪水,也许婆婆在那一头早已眼泪浸湿了心底。春节短短的团聚,带给了父母们下一年新的期盼。

《团圆》中一枚好运硬币是故事的核心,女孩得到爸爸包在汤圆里的硬币,她高兴极了,紧紧的揣在棉袄的口袋里,在随爸爸拜年的画面中,女孩一直以这枚硬币引以为豪,当年初三,她发现自己的硬币不小心弄丢时,女孩大哭起来。这是她和爸爸相处的最后一晚,难道这象征着一切的快乐和甜蜜都将消失了吗?后来晚上睡觉的时候,硬币又出现了,女孩带着笑容**安睡了。

爸爸初四早上走的时候,告诉女孩:下次回来,给你带洋娃娃。可是女孩却摇头,把好运硬币给了爸爸,这枚硬币象征了在无常的人生聚散中,只要珍惜便不致失落的伦理亲情。

故事用一枚好运硬币画下了美好的句号,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亲情是我们永远不会丢弃割舍的情结,无论身在何处,父母对子女的期盼,子女对父母的思念是永远抹不去的。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篇5】

近年来,心理学知识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得到普及,大家对心理学的认同度也逐渐得到提高。人们对自身认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都得到长足发展。只有生理与心理都健康,并且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这样的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的欠缺及人情的冷漠,也致使心理发病率严重,人们生活中物质与精神严重失调,随之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以满足和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1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

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我们主要从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人的潜能、人际关系以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

1.1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健康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人们保持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心理上承受着来自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的压力。学生因为压力无法正常学习和完成学业,而工作者则无法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严重者甚至不能过正常的生活。所以,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现代人如果不学会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自己的心理及时调整,那么很容易就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影响到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亚健康”在全球范围及其严峻的形式下,对于保持人们身心健康提供重要保证的就是健康心理学知识。

1.2对人的潜能的影响

劳动创造了人们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满足生活所需。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越多的物质文化财务,那么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其得到的尊重也就越多。经过现代心理学研究得出,人的心理因素影响着个人的创造性,也决定着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心理潜在能力能充分发挥,其工作效率与学习成绩也必然在心理不健康者之上,而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也最大。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坚强、乐观等优秀品质,能够在困境与挫败中成长,激发和挖掘出潜在的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

1.3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健康的心理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社会生产、社会发展中,人际关系必不可少。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就是心理关系,其属于人们之间心理距离的一个真实反映。研究表明,人在集体中深受欢迎的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的标准保持一致。相反在集体中受到排斥的个性品质,也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悖。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与他人相处融洽和谐,其人际关系就好。同时,他本身的个性在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也不断完善和变得越来越成熟。总之,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品质的重要前提。健康的心理标准为,正常的智力状况、情绪稳定和积极乐观、意志力坚强具有良好的克制力,再就是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适度的反应能力。此外,正常健康的心理,还表现为行为与年龄的相符。

1.4对事业发展的影响

高智商并不等同于高成就,一个智力高学习好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在进入社会后作出一番成绩。这主要和人的健康心理有着紧密的关系。研究表明,人的成功只有20%受智力因素影响,而其他80%则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则主要指的是心里因素中的调节情绪的能力、自信心与意志力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自信心与积极乐观的态度,再就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个人因素都影响到了这个人在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表现。一个人能否正常开展工作,人际关系存在缺陷的影响要比技术能力的影响严重。因而事实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成功与否,与其掌握和运用健康心理学知识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通过健康的心理调节情绪,培养自信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效的保证事业的成功发展。

总之,一个人只有处于全面的健康状态中,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保证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有效提高。

2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

拥有健康心理,掌握健康心理学知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对事物一分为二,对好的方面强调的同时,也要坦然面对不好的一面,一个人在有积极心态的同时,也不否认消极因素,那么在恶劣的情境局势中也能够寻求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建立健康的心理,要彻底将与过去失败有牵连的经验,消除那些影响决策的不良因素;建立自我目标,并持之以恒的去做去实现;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于面对挫败和困难;要多参加活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篇6】

上完今天的课,我有很多感触,可又不知如何更好地去表达,所以想就几个感触很深的点谈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1、“不幸通过任何方式都可以传播,幸福需要很努力才能传播。”

当屏幕上出现这一行字时,当听到丁老师讲到婚外恋所导致的诸多不幸,以及一连串的循环效应时,我有点难以置信,原来抽象的情感也可以比枪弹炮药更具有摧毁性的。

2、还有那句“有帮人的欲望却没有帮人的能力时去帮人也许会害人。”生活中的我只会单纯的想“乐于助人”却没有考虑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一种同情的心理以及姿态去单纯的给予我认为是对他有益的帮助,却没有理性的去思考,我自己是否有充足的能力,并且我的这种帮助是否真的对他有益。通过这节课,我懂得了以后的日子里,我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恩恩,真正做到给予别人真正需要的帮助,把正能量传达给别人,同时要有保护自己的不被别人的不幸传染的能力。

3、“当你认为习以为常的东西被人拿走后,要学会接纳。”丁老师在这里讲到,被抢走习以为常玩具的小朋友,为了那一个玩具,而忽视了诸多的其他玩具。老师解释说失去会导致聚焦,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接纳,分散注意力。曾经听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气”与中国人的上访,貌似是说中国人为了气(我理解为面子)去上访,而这次,丁老师换个角度,讲了这么个例子。一个人非常有前途,他自己也认为未来非常美好,却因为一次偶然成为跛子,因此他去上访,希望别人赔偿他无限美好的未来,最终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距离美好的未来越来越远。相反,吉林大学的一名因疾病成为跛子且上肢畸形的女生坦然接受自己的残缺,并凭借努力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未来。这确实这的我们每个人思考,当我们不能改变我们所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只能坦然的接受,淡然的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为自己尽最大的可能争取。

4、自尊即Self-esteem把自己看做什么。听完丁老师自己学英语的艰难历程之后,我似乎看到自己学英语存在的问题了,我一直告诉自己的是,我的听力不好,去迟迟未采取行动去补救,每次英语考试考差事,我都安慰自己,是听力错多了,看来以后我要换用另一种角度去激励自己学习英语了。“到此一游”似乎也能很好地解释我高考前模拟考试忽高忽低的现象,以前一直以为,是自己骄傲的心理作怪,今天才明白原来是我自己的不自信,从不相信自己会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好,一直用运气或者巧合安慰自己,而没有进一步去思考自己考好与考差的真正原因。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篇7】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篇8】

一直听身边的朋友说,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门非常不错的校选修课,值得一去。特地在小学期选课的时候留意了一下,400人容量的课程,瞬间被抢了,顿时让我觉得此门课程的霸气侧露,不可小觑。

回顾昨天上课的感受,众多生动有趣,而又奇葩的案例中,我独独最钟情于三个,一个是7哥靳爱兵,一个是北京爱华,还有就是杜郎口,并且想关于这仨案例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77号,4年半,16小时,1500元,500元、、、当从度娘上获取这些数字时,我被震撼了?但很快,当我换位思考了一下之后,表示,还能够理解。我觉得,7哥家人爱的表达、大学这种自由的氛围以及其自身对人生的规划与自我约束的缺乏是造成这场正常人眼中悲剧的主要原因。

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常说他“眼里没有活儿”,不满意儿子努力去做的事情。上了初中,每个礼拜回去一次,高中变成一个月回一次,最后一年复习,一年回一次,家里人都在说:“没什么事就不要回去了。”这些年,他父母极少接送他,住校也极少去探望,所以他笃定地认为:“家里人不会想念他。”其实,四年里,他无数次渴望家人能把他领回去,也是因为无法给家人一个交代才丧失了回家的勇气,当看到那张7哥与母亲相拥的图片时,我特理解7哥,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这一丢丢而已。这也许就存在一个爱的给予与爱的需求在里面,作为仍在奔波于物质追求的家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7哥心中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精神层面爱的需求,换句话说,父母认为,我好好挣钱,供你上学,你只要一心学习,其他的就别管了。但事实却不仅如此,毕竟作为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学生怎会深刻理解,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各种偶像剧,家庭剧,勾起的是他们对精神层面温柔的爱的需求,其实,他们也许,只想要一句;"儿子,妈/爸想你了?"或者“儿子,你真棒?”其实,除了7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他对家人爱的渴望表达出来一外,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许,仍被种种亲情问题所困扰,在这里,我只能为他们送上真挚的祝福了。

北京爱华的那个故事,可以理解为与我们高中曾听过的一个亲情励志讲座吗?记得那时,我们也被虚拟在一个危险的境地,老师问我们,此时我们心中最割舍不下谁,大家都普遍说家人(PS我居然割舍不下的事我们家的那只猫,我不在了,谁喂它啊),然后,哭的泪流满面,特别的感动,甚至,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好地学习,不上太多的网,要努力学习,各种,只不过,不到一周,所有人似乎又都被打回原形了?对于此类演讲,我只能不置可否了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通用


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收集的最新有关“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的范文,每当我们经历一些比较撼动人心灵的事情。若是被触动了内心,就可以写篇感言发表想法,感言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有哪些感言是你印象深刻的呢?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 篇1

我读了一本书是作家罗杰斯(《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它讲述了他在学校的学习中的困惑,他在学校的生活中的不愉快,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很多,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懂得了很多道理。这本书是由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心理学与生活》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那位女主角——钟南山先生和他的女生,她对待女生时总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训斥,她们总是站在女生面前,不敢说话。而且因为钟南山先生在她的女生面前不敢低头,不敢说话,她就在老师面前露出了笑容和信任,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她的行为是非常可爱的,而且她对待女生的那种诚实,这种善良。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的心理学知识还不够,有些知识还是没有掌握,所以今后要多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我就能很好的去完成一件事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 篇2

已过不惑之年,读过几年书,也教过几年书,可是回想起来,竟然想不起来自己到底读过什么书,连一本书名也想不起来,自然不敢以“读书人”自居了,也对自己教书的职业感到恐慌起来。

今年下半年,终于第一次认真的开始读一本书――《心理学与生活》。这是一本美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普通心理学的教材,我国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也采用它。这是一本通俗的、贴近生活的心理专业的入门教材,被称为“心理学入门前的一道大餐”,就是非专业的人也能读懂。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真是眼前一亮,读了一部分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可以说是爱不释手!决定静下心来,好好读读。时至今日,已经读了大半,期间有好多感受都写在了书的扉页上。但是有一种感觉在内心里有着强烈的冲动,直觉的不说不快。

自己在以前有过很多的思考,有的形成自己的看法,有的想到了却想不明白。当读到《认知》一章时,里面好多的实例、理论,使我对以前的看法又了新的认识,有的为自己的想法找到了理论依据,有的修正了自己肤浅甚至错误的想法,有的解答了自己的困惑和不解。边读边划边写,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获珍宝,有时间就读,直至本章结束时,深感身心愉悦,兴奋不已,血液流通舒畅,脸部微热。有一种要释放、宣泄、一吐为快的感觉,恨不得马上有人来分享这份快乐的体验。对自己来说,读书能读到兴奋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正当我快乐的将要手舞足蹈之时,书上接着有一段文字“我们希望已经花了一些时间来思考这些能力所带来的兴奋”。一下子所有的情绪都静止下来,有一种万籁俱寂的空旷和安静,随即哑然失笑,引来同事诧异的侧目,以为我在犯傻。刚才那种兴奋、发热的情绪瞬间在一个渠道里消失,那是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因兴奋积聚起来的肾上腺激素一下子给冲淡了,取而代之的是吗啡肽唤醒了神经的愉悦和快乐。

作者此时的句子,写到了我的心里,像一个亲切、睿智的兄长,在我的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传递着知识的温暖。让我对作者写书的用心良苦和专业素养钦佩,好像今后自己的职业中也该多做点什么。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 篇3

这本书与我印象中的我们考心理咨询师的教材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它对于“生物心理学”这部分研究得很多。基本上心理学的生物状态就贯穿了这本书的全局,这样无论是感觉和知觉,还是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或者学习、记忆、认知等等,它都对会大脑的活动和神经系统的运作进行解释,比如关于老年人的认知大脑结构,或者是坚持锻炼怎样使得人的全面健康更好等等。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我们总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主观心理的科学,但实际上主观意识的构成也要完全依靠于客观物体——我们人本身,或者更具体一些,着落在我们负责意识产出与信息摄入的各个部门,如感觉器官与中枢神经等。这样实际上还是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相合。可是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我们为啥还要学心理学,就是因为掌握了心理学的特点与规律之后,对自我的与其他人的心理有了意识与了解,就能够反过来调节心理,预测人们的活动。换言之,也就是能更好地“精神反作用于物质”改善整体心理状态。

也正是因为很多研究成果与结论的引用,使得《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看起来信息量巨大,并且,有的时候前后段落看起来没有异常关联——它们都是对于一个特定问题的研究,可是它们之间没有邻居或是上下或是因果等等各种关系——但它们都是很实用的,同样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我想这也许就是科普的一方面,所以开始看到的时候有强迫症的我不明白,之后想开了就好了。

最终,《心理学与生活》里面经过很多切实的案例与生活化的语言,给我们梳理了日常与生活中的心理活动是一个什么样貌,使得本来懵懂没有任何“心理”概念的我们明白了原先心理的过程是这样貌的。这真是一门好书。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 篇4

人们口中所说的营销,并非是推销、经营销售。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达到消费者的合理需求,并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来开展市场。使它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虽然我从事此营销工作,但其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来研究、探索;比方说:“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等等。想精通这一行,首先要以消费者做为导入点。从而更深层的了解企业、酒店。及其更多的部门所存在的问题。最终采取措施来解决,营销最突出的特点是依据消费者的心理,为他们的需求而开创产品,并不是卖自己所能创造的产品,是要出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想在竞争对手、市场中占有不被侵略的地位,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这样一个循徊的规律。它的作用在于沟通消费者与市场之间的供求关系,在达成消费者的需求上,从中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

以上这些内容是我对营销学的感想,如有不好之处望多谅解,多提保贵意见!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 篇5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 篇6

《心理学与生活》有感

原创: KetLune

前文

前一段时间在读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它是本涵盖范围广,引据权威且文字审慎的心理学入门书。

它主要内容涉及到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但主要是普通心理学。那什么是普通心理学呢?简单的说,就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的基础和一般规律。像了解人类感觉,知觉,意识,记忆,人格,情绪,和动机这些概念,和它们的一般规律。它是心理学的基础,对未来接触不同解释心理学现象的理论有背景介绍,或说是基础概念科普的作用。对心理学入门的爱好者来说,也是本不错的心理学知识框架搭建的书。

以往我会在文章里简要介绍读的书的框架,但我发现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书中逻辑的整理和对内容的记忆更为高效。我就都列入思维导图了。没用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整理一本书的框架和逻辑的话,可以尝试一下。比粗浅阅读一遍书籍,有着质一样的不同。在阅读时,当时能够理解书中内容,但这和在读完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输出书中的思想来比,是阅读深浅的一个很大的不同。

读完的一些想法。

1.我们的意识有多大程度上是独立的?

我不惊讶有许多人是持有“灵肉”两分的观点去认识这个世界。这种想法,尤其是在文艺创作者中尤为兴盛。它们的标配总是会去认为,有个单独的灵魂,凌驾于自己的肉体之上。而体会这个灵魂的存在的方式,通常是出于“我”能够将我本身,和外部世界当作客体去认识,仿佛存在一个超脱自身的“我”.而在有了这个,仿佛对“肉体我”有控制感的“灵魂我”后,就会容易认为,作为客体的世界,包括身体,这些可以被当作认知客体的事物是外界。作为“主体”的“灵魂我”才是真正的“我”,它是没有束缚的,自由的存在。Ta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

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个观点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般所讨论的“灵魂我”与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大脑活动是紧密相关联的。例如大脑额叶组织受到破环,可以使人人格变换。杏仁核的损伤能够导致人们失去辨别气愤或恐惧的情绪。当下在我们脑海中呈现的意识,是大脑生物化学的一种体现。而生物化学的原料和环境发生变化,将导致结果呈现在脑海中的意识的变化。

说两个生理状态影响意识的例子。

情绪和认知放松能够影响判断决策。对于我们在记忆提取时,当下所处的情绪状态会使你更容易去记起来那些处于当下情绪的回忆内容。这在我们日常做判断决策时,会影响到我们在作选择时如何去从记忆中提取记忆来支持某一项选择。除此之外,诺贝尔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指出,大脑疲惫引起的“认知放松”,会让人们更容易做出原本理性的自我不会作出的非理性决策。

激素水平能够影响人类亲密活动模式。女性在经期前后的性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研究发现,女性在经期前后更偏好有“男子气概”的男性,对男性来说她们也更为吸引。此外她们对其他女性嫉妒心更强,性欲更强,也更容易出轨。性激素的高低水平,影响着女性的情绪状态,亲密活动模式。我们常常将喜欢与爱恋,默认为是灵魂我的权利。但心理学发现,喜欢与爱恋也受到非情境因素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认为人格性格是“灵魂我”的自有属性。然而许多心理学支持,它们更多是在后天社会环境的习得。也就是说,你认为你的性格,和生活习惯是作为你一个个体独特的存在和体现,但实则更多的是在你这个历史环境成长下的孩子都共同存在的一个模式。(一个家庭里的孩子们虽然分享着较高的环境相似性,但会因为早期的行为和其他因素从而在父母和社会处得到不同的评价反馈。)

确实,与别人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出生时会伴随着不同的出生气质:偏安静或活跃。但更多的是,成人时的人际关系交往和行为模式,受到原生家庭和周围社会环境对你的反馈形式的影响。父母对你幼时哭闹(对他们表示需要)是否能够及时反馈,和反馈是否细致温柔,会影响你是否能容易依赖信任别人。周围环境对你的评价反馈,特别是父母,对你形成一个你是否有价值,有能力,()或值得被爱(它们反映了自尊水平)的自我形象有莫大的影响。他们对你的反馈若是积极,我们更容易去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一个积极的自我认知积极的影响了你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有时觉得我们自己很勇敢,或胆怯,在面对一个困难或一个选择。好像勇敢和胆怯,是“我”的一种自然属性。实则你的这些应对方式,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了成人前环境的影响。许多选择,与其说是你自己作出的选择。不如说,是一个在你这种环境历史上成长的孩子,都会作出的同样选择。

因此,从意识与身体的紧密联系,和受意识指导的行为习惯受到历史环境的紧密影响这两点出发,我认为人们的意识是没有许多人所想象的那么自由,独立的。那么对我的启发一点就是,人类本身的身体规律,和环境对个人的推动或限制是巨大的。硬要与这两点对抗必定是要作出巨大牺牲的。就如同寒门学子高考上榜,底层阶级欲要跨越阶级。硬凭借“热情”,“刻苦”,“自律”等这些个体的意志努力,而没有从整体环境结构去思考问题,没有去审视行动策略与目标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说是自欺或不太聪明的。(简单来说,拿学英语举例。刻苦背,充满热情的背单词,很棒,很累,和人沟通起来,效果还是很差。这和在国外生活学习英语,和在国内,但不断整理学习日常常用语句,语法,不断和英语母语者练习沟通,更正错误来比,效果是不一样的。)但许多时候这可能亦是个人无能为力的,很多时候人们也不知道自己离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需要付出多少努力,直到意识到巨大的差距时,却往往又只能通过认知失调的调节来安慰自己了。

2.知识理解和记忆

有时在我学习的时候,我发现学习一门学科的困难,有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沟通传达之上,而非知识本身的复杂。当你在看一句话时,你可以理解每个单独的字,但可能你无法理解它所要传达的意思。常见的是,在看了以个名词概念的定义后,脑海中并没有对该名词形成一种“理解认识”的感觉。我觉得这常常是由于:

直接理解名词定义无法全面理解该名词。

名词概念除了在描述该事物之外,也在划清该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一个界限。即,只有符合这个定义范围的存在,才是这个事物。那么对许多事物的认识,是从了解它与它的定义所要区别的事物之间的差异中去认识的。单单从该词语的定义是无法理解的。

除此外,对语言的理解,需要依赖于适当的语境。

语言本身有意义,语言所传递的意义却是建立在说话者,与听者的共同或相似认知之上。“猫已抓到老鼠”,可以是以只猫将老鼠捕捉到。也可以是警察逮捕行动中将嫌疑犯逮捕后的语言代号。对语言的理解,要理解说话者所在的一个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符号,在中文里,是苹果,英文里是apple.它对应的都只是“苹果”这个水果。对语境的限定,可以使得我们更容易去形成语言符号所象征了的更为准确的意义图像。许多对名词的限定词在每个人脑海中投射的图像不尽相同。例如一个红的苹果。每个人可能对红的程度认知不同。语词在脑海中对应的是该物的经验的图像的平均。

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对知识的记忆,应该达到对知识的“复述”阶段,而非是仅仅对知识的“再认”.根据记忆在人脑海中存储的策略,一般我们可以通过a.复述,b.深度加工(涉及分析、理解、比较和精细处理)来使得知识进入长期记忆。而相比不断“复述”,对知识的“深度加工”,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最近的感受就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在阅读一本书时,可以先梳理清大的逻辑框架,然后在每个框架下又有次一级的知识概念。这样的整理,可以从大到小,比较清楚的去理解某一知识概念所在的层级,也更容易于其所在层级周围的知识概念比对,去更好的理解一个点。

(图为,用思维导图制成的普通心理学内“学习”章节的知识要点)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 篇7

在学习幽默诙谐博学多才的肖xx老师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在心理咨询教育课上,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课堂上,博学多才的肖汉仕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同时自创歌曲带领大家歌唱等等。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

心理健康教育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这门课的时候,肖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上了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看到同学向老师提出的一些顾虑后,我发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的确很困惑很迷茫。比如说:关于恋爱、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目标等等。在课堂上,肖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大宝贵的意见,指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在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时,教会我们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导了该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困惑。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人们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开的开的困惑,而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我想我们都一样,在刚进入大学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目标的失落和确立的冲突。高中我一直以考大学为唯一的目标,我曾多次幻想我憧憬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在进入大学后,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理想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在我心中大学应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开学时,激动,愉快之情不能溢于言表,但兴奋过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我明白,如果不改变,如果不努力,我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学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日益紧凑得步伐。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结束了,虽然二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我觉得门课这真的很有现实教育意义。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习了心理咨询与教育,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 篇8

一直听身边的朋友说,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门非常不错的校选修课,值得一去。特地在小学期选课的时候留意了一下,400人容量的课程,瞬间被抢了,顿时让我觉得此门课程的霸气侧露,不可小觑。

回顾昨天上课的感受,众多生动有趣,而又奇葩的案例中,我独独最钟情于三个,一个是7哥靳爱兵,一个是北京爱华,还有就是杜郎口,并且想关于这仨案例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77号,4年半,16小时,1500元,500元、、、当从度娘上获取这些数字时,我被震撼了?但很快,当我换位思考了一下之后,表示,还能够理解。我觉得,7哥家人爱的表达、大学这种自由的氛围以及其自身对人生的规划与自我约束的缺乏是造成这场正常人眼中悲剧的主要原因。

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常说他“眼里没有活儿”,不满意儿子努力去做的事情。上了初中,每个礼拜回去一次,高中变成一个月回一次,最后一年复习,一年回一次,家里人都在说:“没什么事就不要回去了。”这些年,他父母极少接送他,住校也极少去探望,所以他笃定地认为:“家里人不会想念他。”其实,四年里,他无数次渴望家人能把他领回去,也是因为无法给家人一个交代才丧失了回家的勇气,当看到那张7哥与母亲相拥的图片时,我特理解7哥,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这一丢丢而已。这也许就存在一个爱的给予与爱的需求在里面,作为仍在奔波于物质追求的家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7哥心中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精神层面爱的需求,换句话说,父母认为,我好好挣钱,供你上学,你只要一心学习,其他的就别管了。但事实却不仅如此,毕竟作为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学生怎会深刻理解,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各种偶像剧,家庭剧,勾起的是他们对精神层面温柔的爱的需求,其实,他们也许,只想要一句;"儿子,妈/爸想你了?"或者“儿子,你真棒?”其实,除了7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他对家人爱的渴望表达出来一外,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许,仍被种种亲情问题所困扰,在这里,我只能为他们送上真挚的祝福了。

北京爱华的那个故事,可以理解为与我们高中曾听过的一个亲情励志讲座吗?记得那时,我们也被虚拟在一个危险的境地,老师问我们,此时我们心中最割舍不下谁,大家都普遍说家人(PS我居然割舍不下的事我们家的那只猫,我不在了,谁喂它啊),然后,哭的泪流满面,特别的感动,甚至,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好地学习,不上太多的网,要努力学习,各种,只不过,不到一周,所有人似乎又都被打回原形了?对于此类演讲,我只能不置可否了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 篇9

__年7月13日至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幸福成长积极心理学课的培训。本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却敲开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之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完善自我,提升幸福指数的平台。

一.首先,改变了认识上的误区:

以前曾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面覆盖在学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共同来呵护学生的心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要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培养出高素质,健全健康的人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心理进行评价。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课不能划上等于。

二.其次,几点新的认识:

1.学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师的心理更要健康。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的感知现实并且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我是一个急性子,脾气比较急躁,遇到事情或不顺心容易动怒,产生悲观,愤怒等小计情绪。有时候,把这种情绪带入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中,看学生不顺眼,看自己的老公、孩子不顺心,不仅是自己不快乐,还会影响周围的人。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也管得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学会放松:如聆听音乐,赤脚散步,运动,朋友聚会等;恰当地宣泄不良情绪:体力劳动,走进大自然等。培根说:“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教知来改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坦然地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一些情绪,并努力采取正面的方法来处理一些负面情绪。

2.学会感恩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现在的人都比较自私,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得失。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自己的身体,感恩周围的人,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中的美好点滴。感恩使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在那些美好事务上,生活也由此变得更美好,是自己永远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3.做好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

对待学生,要以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说话、表达、倾听他们的心声。如若能利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你说的话会让学生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幸福的人。我相信:自己幸福了,学生也就幸福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就幸福了。为了幸福,我们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朝着健康的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 篇10

我是通过选修课接触社会心理学的,通过老师的精心的教导,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如何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现我将这半期以来的学习感受总结如下:

对社会心理学的了解:

首先,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随着现代社会的的发展,社会心理学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显的越来越重要。作为个体的人,人们需要认识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发生的机制,探索自己所思所想所为为何?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好地安顿自己的心灵、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人作为社会的人,也需要了解社会心理,如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需要认识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如怎样与他人沟通,怎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影响他人和如何被他人影响等。因此许多人已开始自觉地寻求社会心理学的指导与帮助。总之,学习社会心理学概括地讲一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他人、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关系,并有效地避免和解决生活中的人际问题或人际冲突等等。这就是人的生存智慧,我想每一个人都想获得这种智慧吧。

结合自身谈体会:

大学给我的感觉是压力挺大,也很茫然。在未接触心理学前我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学习之后,我懂得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释放自己的压力。关键在于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每个人成长的道路并非顺畅,压力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想成功,但现在很多人生活在压力和挫折感中,觉得有无力感、无奈感,转变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它们?想想科学家们经过无次的失败而获得成功,靠的是什么?是积极的态度,是坚强的遗志。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它打败。大学的四年,是我们立志成才的黄金时期,是我们走向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我们在这里从幼稚走向成熟,每长一岁,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便又会不同。人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应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目标,给自己的大学生活拟一份计划。“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这样,我们才更有动力,才不会迷失自我。

其次,我们还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团队合作。这样无疑会给你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带来诸多的便利好处,也会给你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个性,而健康的个性又利于人

际交往和良好关系的建立。学生时代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和同学同住在一起的,接触密切,这是建立友情的良好的客观条件,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与同学、朋友、老师保持适度的接触频率,才使人际关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切忌“有事有人,无事无人”。另外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主动真诚地去结识交往,这样持之以恒下去,当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需要别人的帮助之时,他们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大学不仅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而又平凡的驿站,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仅仅是在大学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地积累,汲取成功之家的经验教训,进而让它在我们的人生发展历程中发挥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学习这门课程的感受,我相信它将让我的思想,行动等得到一次彻底的蜕变。从而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集锦


当我们因为某些事情而心灵受到震撼时。感言可以抚慰我们的心灵,你收集了多少关于感言的经典模板呢?有关“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是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篇1)

近年来,心理学知识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得到普及,大家对心理学的认同度也逐渐得到提高。人们对自身认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都得到长足发展。只有生理与心理都健康,并且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这样的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的欠缺及人情的冷漠,也致使心理发病率严重,人们生活中物质与精神严重失调,随之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以满足和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1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

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我们主要从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人的潜能、人际关系以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

1.1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健康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人们保持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心理上承受着来自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的压力。学生因为压力无法正常学习和完成学业,而工作者则无法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严重者甚至不能过正常的生活。所以,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现代人如果不学会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自己的心理及时调整,那么很容易就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影响到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亚健康”在全球范围及其严峻的形式下,对于保持人们身心健康提供重要保证的就是健康心理学知识。

1.2对人的潜能的影响

劳动创造了人们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满足生活所需。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越多的物质文化财务,那么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其得到的尊重也就越多。经过现代心理学研究得出,人的心理因素影响着个人的创造性,也决定着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心理潜在能力能充分发挥,其工作效率与学习成绩也必然在心理不健康者之上,而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也最大。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坚强、乐观等优秀品质,能够在困境与挫败中成长,激发和挖掘出潜在的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

1.3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健康的心理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社会生产、社会发展中,人际关系必不可少。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就是心理关系,其属于人们之间心理距离的一个真实反映。研究表明,人在集体中深受欢迎的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的标准保持一致。相反在集体中受到排斥的个性品质,也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悖。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与他人相处融洽和谐,其人际关系就好。同时,他本身的个性在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也不断完善和变得越来越成熟。总之,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品质的重要前提。健康的心理标准为,正常的智力状况、情绪稳定和积极乐观、意志力坚强具有良好的克制力,再就是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适度的反应能力。此外,正常健康的心理,还表现为行为与年龄的相符。

1.4对事业发展的影响

高智商并不等同于高成就,一个智力高学习好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在进入社会后作出一番成绩。这主要和人的健康心理有着紧密的关系。研究表明,人的成功只有20%受智力因素影响,而其他80%则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则主要指的是心里因素中的调节情绪的能力、自信心与意志力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自信心与积极乐观的态度,再就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个人因素都影响到了这个人在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表现。一个人能否正常开展工作,人际关系存在缺陷的影响要比技术能力的影响严重。因而事实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成功与否,与其掌握和运用健康心理学知识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通过健康的心理调节情绪,培养自信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效的保证事业的成功发展。

总之,一个人只有处于全面的健康状态中,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保证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有效提高。

2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

拥有健康心理,掌握健康心理学知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对事物一分为二,对好的方面强调的同时,也要坦然面对不好的一面,一个人在有积极心态的同时,也不否认消极因素,那么在恶劣的情境局势中也能够寻求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建立健康的心理,要彻底将与过去失败有牵连的经验,消除那些影响决策的不良因素;建立自我目标,并持之以恒的去做去实现;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于面对挫败和困难;要多参加活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篇2)

一直听身边的朋友说,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门非常不错的校选修课,值得一去。特地在小学期选课的时候留意了一下,400人容量的课程,瞬间被抢了,顿时让我觉得此门课程的霸气侧露,不可小觑。

回顾昨天上课的感受,众多生动有趣,而又奇葩的案例中,我独独最钟情于三个,一个是7哥靳爱兵,一个是北京爱华,还有就是杜郎口,并且想关于这仨案例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77号,4年半,16小时,1500元,500元、、、当从度娘上获取这些数字时,我被震撼了?但很快,当我换位思考了一下之后,表示,还能够理解。我觉得,7哥家人爱的表达、大学这种自由的氛围以及其自身对人生的规划与自我约束的缺乏是造成这场正常人眼中悲剧的主要原因。

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常说他“眼里没有活儿”,不满意儿子努力去做的事情。上了初中,每个礼拜回去一次,高中变成一个月回一次,最后一年复习,一年回一次,家里人都在说:“没什么事就不要回去了。”这些年,他父母极少接送他,住校也极少去探望,所以他笃定地认为:“家里人不会想念他。”其实,四年里,他无数次渴望家人能把他领回去,也是因为无法给家人一个交代才丧失了回家的勇气,当看到那张7哥与母亲相拥的图片时,我特理解7哥,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这一丢丢而已。这也许就存在一个爱的给予与爱的需求在里面,作为仍在奔波于物质追求的家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7哥心中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精神层面爱的需求,换句话说,父母认为,我好好挣钱,供你上学,你只要一心学习,其他的就别管了。但事实却不仅如此,毕竟作为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学生怎会深刻理解,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各种偶像剧,家庭剧,勾起的是他们对精神层面温柔的爱的需求,其实,他们也许,只想要一句;"儿子,妈/爸想你了?"或者“儿子,你真棒?”其实,除了7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他对家人爱的渴望表达出来一外,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许,仍被种种亲情问题所困扰,在这里,我只能为他们送上真挚的祝福了。

北京爱华的那个故事,可以理解为与我们高中曾听过的一个亲情励志讲座吗?记得那时,我们也被虚拟在一个危险的境地,老师问我们,此时我们心中最割舍不下谁,大家都普遍说家人(PS我居然割舍不下的事我们家的那只猫,我不在了,谁喂它啊),然后,哭的泪流满面,特别的感动,甚至,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好地学习,不上太多的网,要努力学习,各种,只不过,不到一周,所有人似乎又都被打回原形了?对于此类演讲,我只能不置可否了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篇3)

我是通过选修课接触社会心理学的,通过老师的精心的教导,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如何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现我将这半期以来的学习感受总结如下:

对社会心理学的了解:

首先,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随着现代社会的的发展,社会心理学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显的越来越重要。作为个体的人,人们需要认识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发生的机制,探索自己所思所想所为为何?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好地安顿自己的心灵、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人作为社会的人,也需要了解社会心理,如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需要认识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如怎样与他人沟通,怎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影响他人和如何被他人影响等。因此许多人已开始自觉地寻求社会心理学的指导与帮助。总之,学习社会心理学概括地讲一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他人、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关系,并有效地避免和解决生活中的人际问题或人际冲突等等。这就是人的生存智慧,我想每一个人都想获得这种智慧吧。

结合自身谈体会:

大学给我的感觉是压力挺大,也很茫然。在未接触心理学前我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学习之后,我懂得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释放自己的压力。关键在于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每个人成长的道路并非顺畅,压力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想成功,但现在很多人生活在压力和挫折感中,觉得有无力感、无奈感,转变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它们?想想科学家们经过无次的失败而获得成功,靠的是什么?是积极的态度,是坚强的遗志。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它打败。大学的四年,是我们立志成才的黄金时期,是我们走向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我们在这里从幼稚走向成熟,每长一岁,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便又会不同。人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应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目标,给自己的大学生活拟一份计划。“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这样,我们才更有动力,才不会迷失自我。

其次,我们还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团队合作。这样无疑会给你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带来诸多的便利好处,也会给你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个性,而健康的个性又利于人

际交往和良好关系的建立。学生时代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和同学同住在一起的,接触密切,这是建立友情的良好的客观条件,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与同学、朋友、老师保持适度的接触频率,才使人际关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切忌“有事有人,无事无人”。另外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主动真诚地去结识交往,这样持之以恒下去,当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需要别人的帮助之时,他们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大学不仅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而又平凡的驿站,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仅仅是在大学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地积累,汲取成功之家的经验教训,进而让它在我们的人生发展历程中发挥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学习这门课程的感受,我相信它将让我的思想,行动等得到一次彻底的蜕变。从而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篇4)

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不但要拥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较强的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在竞争力如此之大的现在社会,因就业难、前程不明朗和竞争压力等等原因下大学生中患忧郁症、夸大妄想症等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正在猛增,引发轰动社会的事件多的不胜数,_、_、_等罪错屡有发生。社会学家和有关专家已经注意到,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大高校都不可忽视。

在今年5月份,我系学生会学习部为培养我院学生健康的心理,特地召开一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题班会,意在让大学生认真的分析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共同来探讨,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让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向上发展。依照策划,我们将从各渠道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汇编,其中也有许多高校成功举办地资料,总结了有以下特点:

1、有人士的解说,能够准确剖析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了多种宣传手段,尤其是多媒体器材的运用,宣传更加到位。

2、各高校之间都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结合实际,我们从中吸取了一些经验,运用了所能运用的宣传方式,在院内进行了宣传,各种海报、横幅吸引学生们的目光,由于这次时间准备充分,考察结果比较好,同学们都踊跃上台提出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问题有针对性和普遍性,这个现象是非常好的。

然而这也显露出一个弊端,正因为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和普遍性,使得以同学们的力量略显薄弱,有些问题作为一个阅历不足的大学生是无法解答的,即使明白,也很难用语言开导大家,所以通过这次班会,我系学生会学习部提议在学校建立一个大学生心理咨询平台,里面有专业的心理导师指导,同学们可以以邮件或其他网络形式与老师交流,这样有些同学能更加坦诚的与老师交流,老师也能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

然而接下来举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班级手抄报比赛也顺利开展,各种漂亮、精致的手抄报在校内进行展示,说明这次主题班会在各班都引起了重视,大家都用心准备资料,绘画板式,这也是我们这次主题班会的特色,用这种评比的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都踊跃投入到这次活动中来。这次活动成功的地方很多,但仍有不足之处,正是要有这种进取的心态,我系学生会学习部的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感悟(篇5)

《心理学与生活》有感

原创: KetLune

前文

前一段时间在读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它是本涵盖范围广,引据权威且文字审慎的心理学入门书。

它主要内容涉及到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但主要是普通心理学。那什么是普通心理学呢?简单的说,就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的基础和一般规律。像了解人类感觉,知觉,意识,记忆,人格,情绪,和动机这些概念,和它们的一般规律。它是心理学的基础,对未来接触不同解释心理学现象的理论有背景介绍,或说是基础概念科普的作用。对心理学入门的爱好者来说,也是本不错的心理学知识框架搭建的书。

以往我会在文章里简要介绍读的书的框架,但我发现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书中逻辑的整理和对内容的记忆更为高效。我就都列入思维导图了。没用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整理一本书的框架和逻辑的话,可以尝试一下。比粗浅阅读一遍书籍,有着质一样的不同。在阅读时,当时能够理解书中内容,但这和在读完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输出书中的思想来比,是阅读深浅的一个很大的不同。

读完的一些想法。

1.我们的意识有多大程度上是独立的?

我不惊讶有许多人是持有“灵肉”两分的观点去认识这个世界。这种想法,尤其是在文艺创作者中尤为兴盛。它们的标配总是会去认为,有个单独的灵魂,凌驾于自己的肉体之上。而体会这个灵魂的存在的方式,通常是出于“我”能够将我本身,和外部世界当作客体去认识,仿佛存在一个超脱自身的“我”.而在有了这个,仿佛对“肉体我”有控制感的“灵魂我”后,就会容易认为,作为客体的世界,包括身体,这些可以被当作认知客体的事物是外界。作为“主体”的“灵魂我”才是真正的“我”,它是没有束缚的,自由的存在。Ta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

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个观点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般所讨论的“灵魂我”与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大脑活动是紧密相关联的。例如大脑额叶组织受到破环,可以使人人格变换。杏仁核的损伤能够导致人们失去辨别气愤或恐惧的情绪。当下在我们脑海中呈现的意识,是大脑生物化学的一种体现。而生物化学的原料和环境发生变化,将导致结果呈现在脑海中的意识的变化。

说两个生理状态影响意识的例子。

情绪和认知放松能够影响判断决策。对于我们在记忆提取时,当下所处的情绪状态会使你更容易去记起来那些处于当下情绪的回忆内容。这在我们日常做判断决策时,会影响到我们在作选择时如何去从记忆中提取记忆来支持某一项选择。除此之外,诺贝尔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指出,大脑疲惫引起的“认知放松”,会让人们更容易做出原本理性的自我不会作出的非理性决策。

激素水平能够影响人类亲密活动模式。女性在经期前后的性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研究发现,女性在经期前后更偏好有“男子气概”的男性,对男性来说她们也更为吸引。此外她们对其他女性嫉妒心更强,性欲更强,也更容易出轨。性激素的高低水平,影响着女性的情绪状态,亲密活动模式。我们常常将喜欢与爱恋,默认为是灵魂我的权利。但心理学发现,喜欢与爱恋也受到非情境因素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认为人格性格是“灵魂我”的自有属性。然而许多心理学支持,它们更多是在后天社会环境的习得。也就是说,你认为你的性格,和生活习惯是作为你一个个体独特的存在和体现,但实则更多的是在你这个历史环境成长下的孩子都共同存在的一个模式。(一个家庭里的孩子们虽然分享着较高的环境相似性,但会因为早期的行为和其他因素从而在父母和社会处得到不同的评价反馈。)

确实,与别人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出生时会伴随着不同的出生气质:偏安静或活跃。但更多的是,成人时的人际关系交往和行为模式,受到原生家庭和周围社会环境对你的反馈形式的影响。父母对你幼时哭闹(对他们表示需要)是否能够及时反馈,和反馈是否细致温柔,会影响你是否能容易依赖信任别人。周围环境对你的评价反馈,特别是父母,对你形成一个你是否有价值,有能力,()或值得被爱(它们反映了自尊水平)的自我形象有莫大的影响。他们对你的反馈若是积极,我们更容易去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一个积极的自我认知积极的影响了你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有时觉得我们自己很勇敢,或胆怯,在面对一个困难或一个选择。好像勇敢和胆怯,是“我”的一种自然属性。实则你的这些应对方式,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了成人前环境的影响。许多选择,与其说是你自己作出的选择。不如说,是一个在你这种环境历史上成长的孩子,都会作出的同样选择。

因此,从意识与身体的紧密联系,和受意识指导的行为习惯受到历史环境的紧密影响这两点出发,我认为人们的意识是没有许多人所想象的那么自由,独立的。那么对我的启发一点就是,人类本身的身体规律,和环境对个人的推动或限制是巨大的。硬要与这两点对抗必定是要作出巨大牺牲的。就如同寒门学子高考上榜,底层阶级欲要跨越阶级。硬凭借“热情”,“刻苦”,“自律”等这些个体的意志努力,而没有从整体环境结构去思考问题,没有去审视行动策略与目标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说是自欺或不太聪明的。(简单来说,拿学英语举例。刻苦背,充满热情的背单词,很棒,很累,和人沟通起来,效果还是很差。这和在国外生活学习英语,和在国内,但不断整理学习日常常用语句,语法,不断和英语母语者练习沟通,更正错误来比,效果是不一样的。)但许多时候这可能亦是个人无能为力的,很多时候人们也不知道自己离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需要付出多少努力,直到意识到巨大的差距时,却往往又只能通过认知失调的调节来安慰自己了。

2.知识理解和记忆

有时在我学习的时候,我发现学习一门学科的困难,有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沟通传达之上,而非知识本身的复杂。当你在看一句话时,你可以理解每个单独的字,但可能你无法理解它所要传达的意思。常见的是,在看了以个名词概念的定义后,脑海中并没有对该名词形成一种“理解认识”的感觉。我觉得这常常是由于:

直接理解名词定义无法全面理解该名词。

名词概念除了在描述该事物之外,也在划清该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一个界限。即,只有符合这个定义范围的存在,才是这个事物。那么对许多事物的认识,是从了解它与它的定义所要区别的事物之间的差异中去认识的。单单从该词语的定义是无法理解的。

除此外,对语言的理解,需要依赖于适当的语境。

语言本身有意义,语言所传递的意义却是建立在说话者,与听者的共同或相似认知之上。“猫已抓到老鼠”,可以是以只猫将老鼠捕捉到。也可以是警察逮捕行动中将嫌疑犯逮捕后的语言代号。对语言的理解,要理解说话者所在的一个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符号,在中文里,是苹果,英文里是apple.它对应的都只是“苹果”这个水果。对语境的限定,可以使得我们更容易去形成语言符号所象征了的更为准确的意义图像。许多对名词的限定词在每个人脑海中投射的图像不尽相同。例如一个红的苹果。每个人可能对红的程度认知不同。语词在脑海中对应的是该物的经验的图像的平均。

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对知识的记忆,应该达到对知识的“复述”阶段,而非是仅仅对知识的“再认”.根据记忆在人脑海中存储的策略,一般我们可以通过a.复述,b.深度加工(涉及分析、理解、比较和精细处理)来使得知识进入长期记忆。而相比不断“复述”,对知识的“深度加工”,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最近的感受就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在阅读一本书时,可以先梳理清大的逻辑框架,然后在每个框架下又有次一级的知识概念。这样的整理,可以从大到小,比较清楚的去理解某一知识概念所在的层级,也更容易于其所在层级周围的知识概念比对,去更好的理解一个点。

(图为,用思维导图制成的普通心理学内“学习”章节的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