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混合运算课件范文十篇

四则混合运算课件范文十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完美。这篇文章“四则混合运算课件”很值得一读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建议您不要错过,请注意本文仅作参考之用!

四则混合运算课件【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页的整理与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能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

帮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能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补充一些拓展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一)小学讨论:

1.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举例说明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3.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二)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时,教师适时板书,如运算顺序及运算律等。

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练习

1.口算练习。

学生用1分钟时间完成第87页第1题的口算题,完成后快速核对计算结果,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口算情况。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1)出示:3/410/11+3/41174/7-4/74

提问:这两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交流后明确:这两道题不能用简便方法来做,只能按运算顺序来做。

学生在本子上独立计算,同时指名板演,教师结合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讲评。

(2)出示:9/4(4/9+16)84(7/12-1/12)

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你打算怎样计算?

交流后明确:这两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及时讲评。

(3)出示:5/93+4/933/75/18+4/75/18-5/18

提问:这两题又该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运用哪个运算律?

交流后明确:这两题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及时讲评。

(4)出示:3/4[(7/15-1/5)2/3]

提问:一个题目里面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交流后明确: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一般如果看到除法先可以转化为乘法,再进行计算。

三、解决问题练习。

1.根据条件写出数量关系。

(1)一件衣服降低了1/6.

生:现价=原价(1-1/6)原价=现价-降低的钱数

提问:1-1/6表示什么?降低的钱数怎样求?

(2)鸡的只数比鸭多1/4.

提问:这里的1/4表示什么?

通过交流明确:鸡的只数=鸭的只数(1+1/4)或鸡的只数=鸭的只数+鸡比鸭多的只数。

(3)果园里有果树960棵,其中梨数的棵熟占5/6,苹果数占1/6,其余的都是桔子树。

请学生自己提一个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自主解答,最后进行交流。

2.补充练习。

(1)某煤矿7月份产煤25万吨,8月份比7月份增产1/5,8月份产煤多少万吨?

(2)某个家庭上月用水450台,本月比上月节约了1/10,本月用水多少吨

(3)某厂有男职工640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7/8,这个厂一共有职工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第87页上第2、3、4题。

课后反思:

实际教学时与课前设计的教案有所不同,如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时,我请学生先观察教材第87页上的第2题的六道题目,选出自己认为能运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接着让学生先练习这几题。在未计算之前进行判断时,有一题引起了学生们的争议:44/5-4/54,结果在计算后学生们发现这一题不能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由于这几天学校的电子备课系统出了点问题,不能及时上传课前思考和课后反思,所以我未能及时学习到高教导提出的建议,真是有点遗憾。昨天,我已上了这一课,所以上完课后再来看高教导的课前思考,觉得这些建议真不错,如果实行,肯定能提高本课时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还好,下周一我还将上复习课,到时能借鉴一下组内老师的做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课件【篇2】

教学内容: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第42页例6练习十一4、5、7-10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正确解答二、三步计算的小数一般应用题。会列综合算式,会一题多解,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小数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3.6加上1.2的5倍,再减去2.88,差是多少?

(2)3.6加上1.2的和,再减去2.88的差被5除,商是多少?

(3)7.5乘以32除3.2的商,所得的积加上2.5,和是多少?

2、说出下列数量关系:

(1)每天修的米数()=总米数

总米数每天修的米数=()

总米数天数=()

(2)()()=总价

总价()=数量

总价()=单价

二、新授

1、出示课题

2、教学例6

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

要求学生先分步列式,然后再列综合算式。(指名板演)

3、比较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种解法最佳?为什么?

教师概括:从两种解法的两个综合算式,它们的联系是: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这是乘法分配律的意义,第二种解法更为简便。

4、做一做:

P42⑵

让学生自己用两种方法解答,说出解题思路与方法,明确最佳的解法是哪一种。如果题目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要懂得选用最佳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课本P43第4、5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7~10题

⑺水稻专业组有两块早稻田。一块45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产1.3千克;另一块56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产1.45千克。这两块早稻田的总产量是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⑻小红的身高是1.36米,小强比小红高0.04米,他们两人身高的和是小林身高的2倍,小林身高是多少米?

⑼四年级要为图书馆修补244本图书,第一天修补了49本,第二天修补了51本。剩下的要3天修补完,平均每天要修补多少本?

⑽先锋小学要用长0.96米,宽0.69米的红纸布置一个光荣榜,这个光荣榜高1.92米,长3.45米。布置这个光荣榜需要多少张这种纸?

板书设计:

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后感:

四则混合运算课件【篇3】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170.70.40.015.3+6.75.4-3.6-1.4

300.01151.512.9-8.57.20.4+2.81.4

教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投影出示: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1)6.2加上4.2除以2的商,再减去1.5,差是多少?

(2)6.2加上4.2的和除以2,再减去1.5,差是多少?

(3)6.2与4.2的和除以2减去1.5的差,商是多少?

(4)6.2减去4.2与2的和,再乘以1.5,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口答:练习十一第6题中每小题的运算顺序。

[69-(4.74+5.16)6]1.2

[3.5+15-9.80.8]1.6

2.分析练习十一第8题的数量关系。

3.练习十一第9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7.5+6.1)]1.5=14.7

[-13.6]=14.71.5

-13.6=9.8

=23.4

生试做第二小题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一第6、9题

四、作业

练习十一7、8、10题。

四则混合运算课件【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模式、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说课堂评价。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个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一个课时完成。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创设情景,根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体会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联系。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或自主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1、重点: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2、难点: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创设情境法和练习法。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思考、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要求,我准备了课件。

我对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1.迁移法。

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并且总是相互补充,彼此影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认旧引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可以从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进行迁移。这样通过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发现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联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练习法。

练习可以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还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本课时的练习,是在例题教学后安排的,有针对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的题组练习,变式计算练习及综合性的应用题,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题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其计算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我设计了口算、说说下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三种题目导入新课,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然后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教师:同学们发表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预设5分钟)

【设计意图】新课前让学生对小数加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关系进行猜想,既抓住了本课的重点,同时很自然地让学生去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然后学生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教师作出适当评论。)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师提出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尝试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分钟)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1、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学生把自己的解答板演到黑板上。组织学生评价:

(1)教师概括:这两种解答方法的意义不相同,第一种解法是用脱式计算。第二种解法是用竖式计算少。

(2)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1)要求学生先分步计算,再列综合算式计算。学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指名说算式,教师板书。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师生归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数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

3、出示例题:

(1)学生观察,你发现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可以简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7.65和6.35、3.72和6.28可以凑成整数。

(2)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有没用简便算法的学生,请他(她)上黑板板演出来。再请一名用简便算法和学生黑板板演。

(3)师:比较刚才两个同学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整数加减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12分钟)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6.85+4.9+6.07 62.15—8.62—14.7 26.8+(5.36—3.95)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开放练习”考察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我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进行总结,然后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评价作用,从内容理解、学习方法、学习感受多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则主要从学生的自学态度、自学方法等方面予以评价。

通过师生评价,使学生对主题内容理解更深入、更系统。同时,教师针对学生交流反馈中暴露出来的共同疑惑,进行有效整合,通过“点拨升华”过程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产生质的飞跃。

本课的主要活动:小刚买书的事情,活动中主要采取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评价,比如教师在小组的数据记录表格中及时评出优良。

两个练习都以生活中的问题为载体,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教师评价时以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评价,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及小组长把本节课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行评价,督促学生课下积极预习,课上积极回答问题,通过外在的督促,引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课标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本节课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开发。

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科书、教师用书、辅助材料等资源,研读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也为课堂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情境图,便于孩子们发现信息,展开讨论。

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而应该成为用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便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多媒体教学贯穿于整节课堂。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如:“买书,找钱这样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节课提供了生活资源。

4、课堂生成资源。

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是本节课的生成性资源。

在练习时,学生的错题资源也是本节课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四则混合运算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电脑课件、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天天都要和数做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看看有哪些数?

出示一组小数和整数:

2.650.90.5

3.71.30.2812

0.361.568.127.5

1、复习四则运算

(1)(学生口答,老师相机板书:整数小数)

(2)请你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一道算式并且口算出结果。(学生口答结果)

(3)问:在我们刚刚口算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这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四则运算,在这四则运算里加法和减法是一级运算(板书),乘法和除法是二级运算(板书)。

2、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请同学们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三个或四个数组成一道综合算式。(可以运用小括号和中括号)

把综合算式写在课前准备的纸条上。

(2)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六道算式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把这六道综合算式分分类。(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从左往右先算二级运算先算小括号里的

(4)每个同学从第一行的三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做在练习纸上。(三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5)集体订正。

3、小结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那你觉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

4、复习简便计算:

(1)出示(8.11.3+8.13.7)5(也是黑板上的最后一道算式)

(2)先让同学自己完成,比一比谁做的最快。

(3)集体汇报:请做的快的同学来介绍方法。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灵活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5、练习:

7.8+4.3-6.4+1.71.22.70.54.8

(2.5-2.50.6)418-3(2-0.8)

一组一题做在练习纸上,投影仪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点累了吧?下面我们来做一做身体健康操。

第一节:小嘴巴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6[(1.2+0.5)5]

0.750.30.5-3.2

7-0.5+14+0.83

3.60.4-1.25

第二节:小眼睛找一找

下面的计算对吗?

0.2540.254

=11

=1

7.40.65+10.5

=0.481+10.5

=10.981

第三节:小手做一做

1、从21.3与8.75的和里减去0.75,结果是多少?

2、16除以2的商加上3.5。和是多少?

第四节:小脑袋估一估

一块梯形的土地(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说说大约是几十平方米,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三、走进生活,拓展练习。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一看。

五一长假就要到了,我们作为家里的小主人该去超市选购一些食物用来招待客人了。

今天妈妈给了你们每人50元钱,你们来到了超市,你们准备选购哪些食物呢?把你的购物清单写在练习纸上。(出示食物的图片和单价)

我们比比谁是最棒的小当家!

四则混合运算课件【篇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与整数乘除法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能掌握并按照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运算。

3.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正确使用中括号,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

4.能灵活地运用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

活动黑板或幻灯投影。

教学步骤

一、复习四则计算的意义与法则(板书)

1.填表。比较整、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与法则。

整、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和法则

2.判断课本第138页练习三十四第1题。让学生认真审题,错的指出错在哪里,并加以订正。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

3.3十4.752.l-0.70.2430.40.2

2312.5803.6367.47.40.1

(2)笔算:

2.450.3431.90671012.5

3.050.078(保留两位小数)

27.1827(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5818(商保留三位小数)

笔算前要求学生说一说循环小数怎样计算,怎样求积的近似值和商的近似值。

二、复习运算定律

1.填空,并说出运算定律的名称。

182+68=□十□

(45+34)+56=45+(□十□)

49825=425□

10145=□45十□45

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全班齐做教材第138页第3题(填书)。

2,简便运算。

①3.4-0.65+7.2一0.35

②2.57.6十1.42.5+2.5

③0.5321.25

④1.70.8十0.172

指名板演,齐练,教师巡视,辅导差生,收集错例,讲评。

三、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说一说,什么叫做两级运算?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顺序,先讲再板书:

没有括号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整、小数四则同级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混合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有中、小括号的,

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3.大家练(指名板演,齐练,巡视辅导)。

⑴7.41.5-4.680.9

⑵[80.82+(9.8+8)1.4]0.311

⑶[l.2十0.8(10-3)]0.68

做后集体讲评。

四、练习

教材第138页练习三十四第2、4题。

作业辅导

一、填空:

(l)3.50.28表示

(2)0.461.02表示

(3)3.24表示

二、在○里填上>、<或=。

1.40.99○1.40.65○0.651

7.22○7.20.512.80.04○12.8

9.62.3○9.61.431.8○1.43

三、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806一(0.47+0.806)4.65(l7.52.5)2.5

(9.2-3.68)2..5十1.90.73.48.4十160.34

47.6[32.5一(11.042-1.02]5.1一(80.5+3927)(保留两位小数)

四、文字题。

(l)125个0.08减去0.4,再除以l.2,商是多少?

(2)4.25减去4.25乘以7.18与6.18的差,所得的差再乘以0.98,得多少?

四则混合运算课件【篇7】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知识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教学重点是理解含有小、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将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正确的应用。难点是正确地进行(带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新课程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明确中括号的写法、作用及含有小、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能力目标:①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中括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②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的乐趣。

(3)情感目标: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向智能结构转化,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②通过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

二、说教法

这部分内容是带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这之前学生已有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对小数也有了的初步知识,会进行小数的加、减、乘法的计算,本单元又学习了小数除法,因此这部分既是新知也是小数运算知识的结束。

教学理念:

第4信息窗呈现的是三峡水库淹没范围示意图。以文字形式提供了三峡工程一、二期移民人数和最终移民总数。拟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三峡移民数量问题,引入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提出:第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多少万人?

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先让学生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然后分小组交流。交流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做题思路表达清楚。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能分步计算,可能综合运算,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后,教师顺势介绍中括号,讲解中括号的写法及用法,通过小括号与中括号的比较,归结出小中括号的运算顺序。通过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对比,引导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教法措施:

①本节课首先运用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规律,通过迁移、对比的教学方式,导出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探究新知的能力。

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运算顺序,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运算顺序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团队精神,解决本课的重点。

③课堂练习中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判断、改错等多样化的练习,让学生既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明确要保证计算的准确就必须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作风,从而进行难点突破。

④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本课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法措施:

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视观察法、迁移法、比较法和讨论法的应用,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混合顺序来解决新课。在观察、比较、验证中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创新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②设计针对性练习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做题反馈情况及时给于引导和补救突破难点,使之形成技能。

四、说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温故知新,前后搭建引联系。

1、口头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2、你能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习,加深学生对死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认识,通过对整数知识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为新课铺基引路。】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层层推进定目标。

1、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从三峡的几个重要的水库建设,学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为了支持三峡工程建设,三峡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出示录像《三峡移民谣》)

师:通过观看视频,三峡人民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感动。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移民的具体情况,好吗?(出示信息窗)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情境图,激发学生对三峡人民这种牺牲精神的学习,提升爱国情感。】

2、师:请同学们观察信息窗,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吗?怎样列式?

板书:(1)第一、二期一共移民多少万人?

(2)第三、四期一共要移民多少万人?

师:同学们提的非常好。还能提出一些稍复杂一点的数学问题吗?

板书:(3)第三、四期平均每期要移民多少万人?

师:你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着重研究这个问题,好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创设情境到出示信息窗,设问解答、知识点层层推进,巧引主题】

第三环节:交流合作,细细探究建模型。

1.自主探究

师:要求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有多少万人?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①现在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在练习本上做出来。开始!

②哪位同学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做的?(指2生到投影仪展示并表述自己的做法)

(a)先求前两期移民人数,再求后两期需移民人数,最后求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多少人。算式:(34.15+38.25)=72.4(万人)113-72.4=40.6(万人)40.62=20.3(万人)

(b)先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一二期的人数,求出三、四期需移民人数,再求出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多少人。

算式:(113-34.15-38.25)2

师: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

2.对比分析

师:我们来观察分析一下:

①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②对比算式又有什么不同点?

师:谁谈谈自己的看法?(指生回答)

相似之处:

都是通过求出三四期的人数,再求三四期平均每期多少人?

不同之处:

所求三、四期人数的方法不同。

分步算式先求前两期的人数,然后用总数减去前两期人数的和

综合算式是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一二期的人数。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同时又高于这些知识,趋向复杂,我设计了对这两种算法的比较分析,比较异同使学生发现解题思路的相似性,在不同中感受到殊途同归的数学价值,不同之处还能产生列综合算式的需求,为中括号的出现做好铺垫作用。】

3.小组合作

师:结合(113-34.15-38.25)2这个算式,才能表示出从113中减去34.15与38.25的和呢?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开始!

师:如果出现下列算式,请同学们观察分析一下,他们做的对吗?

算式1:113-(34.15+38.25)2

算式2:(113-34.15+38.25)2

师:小组思考讨论:算式1和算式2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表示出来的意思与刚才的思路是否一致?不一致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思索时间与空间,让他们通过团队的力量,先尝试自己来分析解决;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放的空间更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中发现错误,并在明确错误原因的基础上想各种方法改正错误,引出中括号,这样设计突出了中括号的作用展开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4.汇报交流,总结提升

(1)师:哪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看法?

师:要保证先算113减去34.15与38.25的和,只要换上个符号就可以了,应这样列式:[113-(34.15+38.25)]2.

刚才添加的这个符号名叫做中括号,这样表示[].

(2)师:为什么要用[]呢?

使用中括号可以改变原来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那么中括号与小括号有什么区别呢?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检验运算顺序。

师:具体到算式[113-(34.15+38.25)]2应该如何计算?

让一学生上黑板上板书验证,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作出。

师:将列出的算式与分步算式进行对比,确定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师强调:[113-(34.15+38.25)]的第二步是[113-72.4],避免学生丢掉中括号。

5.归纳总结,理升本质模型。

(1)比较:结合刚才的计算,比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以往所学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一样?哪里不同?(小组合作交流)

(2)汇报总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只是在今天的学习中多了个中括号。

(3)迁移、提升:谁能总结出计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先充分鼓励学生总结,最后教师补充得出: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加强与小括号的对比,使学生不仅知道为什么要用中括号,而且知道什么时候用,对小括号与中括号的作用层次清晰,便于归纳。通过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以往所学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比较,加深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巩固。】

第四环节:实践应用,因材施教巧突破。

如今的三峡景色宜人,而且也成为了人们的旅游胜地,同学们想参观一下吗?不过要经过闯关练习才行!

课件出示三道闯关练习,大家齐努力,一起来闯关。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闯关抢答,充分发挥学生的凝聚力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抢答,激发学生的做题欲望,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做题、研题当中,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通过各种练习进一步明确中括号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真正的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五环节:反馈评价,应用价值精归纳。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小小括号作用大,粗心大意酿大错,希望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养成细心遵守运算规则的好习惯,牢记运算顺序,做个计算小状元。

四则混合运算课件【篇8】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带有括号的的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带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四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先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9脳935-875梅2519脳(935-875梅25)[51梅(120-103)+24]脳64

2、如果把第二题改为1.9脳(93.5-87.5梅2.5),与原式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呢?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与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

二、教学新知

1、学习例3

(1)审题:题中带有括号,应先算什么?小括号里面有几级运算?应怎样计算?

(2)学生计算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小括号里应先乘后加。

2、学习例4

(1)审题:与例3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学生运算后,请一位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同坐两人交换意见,核对运算过程和得数,反馈纠正。

三、巩估练习

1、比较下列两组题的运算顺序(口答)

(1)1.8脳(1.4-0.26)梅21.8脳(1.4-0.26梅2)(1.8脳1.4-0.26)梅2

(2)(7.6-5)脳(0.3+0.9)梅10[7.6-5脳(0.3+0.9)]梅10

每组题的数字、运算符号都相同,只是运算顺序不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2、计算:

3、下面两题正确吗?错的请改正。

(1)1.8+1.2梅(1.2+1.2)

=3梅3

=1

(2)(0.9+1.11)脳(10-0.8)

=1.2脳9.2

=11.04

4、看谁计算正确

反馈:抓住学生中的问题,分析讲评,及时纠正。

四、课堂总结

1、有括号的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1练第2、3题。

四则混合运算课件【篇9】

教学内容:

P75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的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的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后教师小结。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板书,并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想想该怎么算?让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地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何联系?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这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指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问: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连在一起,你是怎么处理的?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3.做练习十二第5题

提出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

4.做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直接写出得数,集体核对。

5.做练习十二第2题的第1竖排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后评讲。

6.做练习十二第3题的第1竖排。

练习后评讲。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做练习十二第2题第2竖排。第3题第2竖排,第4题学生自主完成

后全班交流。

四则混合运算课件【篇10】

课题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够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的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课题七: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整理与练习的探索与实践第5、6题和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2、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一小题题意: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5)理解第二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

四则混合运算课件【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页第1-3题和练习三十六的第1一5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答应用题的-般步骤,提高脱式记算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有的题要求学生说一说有没有简便算法。)

2.让学生做教科书第188页第(九)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教师:四则运算指的是哪些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哪些是第一级运算?哪些是第二级运算?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三条规定。)

2.做教科书第151页第1题。

先请四名学生说出这四道混合运算式题应当按什么顺序计算,再让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错误,注意纠正。

三、复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151页第2题,教师巡视。做完后,请-、两名学生说一说这道题要用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复习应用题

1.教师:解答应用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在每个步骤中,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指名学生简单地说-说。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151页第2题。教师巡视,要求学生用最近新学的方法写出检验过程(即把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往回倒推的方法检验)

3.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并画出线段图。然后,结合线段图逐个分析这三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教师归纳:这是有关联的三道题,最后要求的问题是柑同的,第一个条件也都相同,只是其余的条件不同。有的可以直接算出答案,有的需要先算一步才能求出解答最后问题的条件,有的需要先算两步才能求出解答最后问题的条件。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通过画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找到正确的解答步骤。解答以后,还要进行检验。通过以上的检验,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三道题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十六的第1-5题。

GZ85.com延伸阅读

四则运算教案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需要老师认真对待。教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讨论与“四则运算教案”相关的内容,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保存本网页的链接地址!

四则运算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步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乘、除法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则

1.复习数位顺序表。

提问:

我们学习了十进制计数法的有关知识,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

个、十、百、干是什么级?

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什么级?

亿、十亿、百亿、千亿是什么级?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再问:万位在右起第几位?亿位在右起第几位?一个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个九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复习多位数的读法。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读一个多位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读数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都只读一个零。

再让学生读下面各数:

603087000003009500000

(2)复习多位数的写法。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写一个多位数。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写数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位上写0。

再让学生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三千零九万五百一十亿零二百零五万

3.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

让学生判断各题的正误,并说一说理由。如最小的自然数是0,要让学生说出因为。不是自然数,所以这道题不对。正确的应该是:最小的自然数是1。

二、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1.复习加、减法的运算意义。

教师出示一道加法题;

小军有21本连环画,小明有30本连环画,他们一共有多少本连环画?

让学生自己解答,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教师板书出加法算式并标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然后,教师将上面的加法题改编成减法题:

小明有30本连环画,比小军多9本,小明有多少本?

让学生自己解答,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从而使学生明确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复习乘、除法的运算意义。

教师出示--道乘法题:

四年级-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12人,四年级一班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先用加法计算,再用乘法计算,然后说一说哪种计算简便,使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教师板书出乘法算式并标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然后,教师将上面的乘法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

四年级一班有48人,分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多少人?

学生自己解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上面乘法算式中的什么?从而使学生明确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做练习九的第2、3题。

三、复习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下面来复习一下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1.复习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指着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分别说出加、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2.复习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指着除法关系式,提问:

刚才我们说的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在整除的情况下的关系,如果是有余数的除法,除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3.复习四则运算中各部分关系的应用。

教师:上面这些关系有哪些应用?(可以用来验算四则运算。)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做练习九的第4题。订正时,结合题目分别说一说验算加、减、乘、除法,是根据什么关系来进行验算的。

四、练习

做练习九的第5、6题。

做完第5题,订正时,让学生说一下根据。

第6题,是用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还是直接列算式解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哪种方法。

四则运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

2.掌握积、商的变化规律。

3.能运用这些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判断牌、选择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些运算性质?(指名回答)

(板书)

加法交换律减法的性质

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除法的性质

结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板书: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二)复习五大定律

1.提问:这些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么叙述?(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字母公式。)

2.判断下面应用运算定律的过程有没有错误,没错举,有错举,并指出错误所在,改正过来。

投影出示:

(1)(43+25)4=434254

(2)(700+1)68=70068+68

(3)153(220+57)=153220+57

(4)45+(54+55)=54+(45+55)

(5)638+378=(63+37)(8+8)

3.小结:我们运用这些定律时要注意正确。

(三)复习两大性质

1.提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算性质?你能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吗?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除法运算性质:(a+b)c=ac+bc(c0)

强调除法性质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且除数c不能是0。

2.做一做:在等号后面的横线上填数,○里填运算符号。

(1)157-(27+68)=157-27○____

(2)3214-537-463=3214-(537○463)

(3)(945+63)9=945____○63____

(4)156102=156(100○____)

指名一人做胶片,其他同学做印好的练习片子,然后投影说结果,并说明根据什么性质。

(四)积、商的变化规律

1.提问:我们在学习多位数乘、除法时,还学过积、商的哪些变化规律?谁还记得?

(1)投影: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___倍;如果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___倍;或者,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____。

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体现。)

投影说明:

(a10)b=a10b=ab10=(ab)10

(a100)b=a100b=ab100=(ab)100

(a10)(b10)=a10b10

=ab1010=(ab)1=ab

(2)投影回答: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____扩大(或缩小)____的倍数,____。

问:你能联系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定律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吗?(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关系,这也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现。)

说明:整数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四则运算同样适用。(只有除法的性质略有变化,a,b都要能被c除尽。)

2.练习。

口答:

(1)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原来的积就____倍。

(2)把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____倍。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里填运算符号。

①3.6+0.85+6.4+0.15=(____○____)○(____○____)

②4.53-1.64-0.36=____○(____○0.36)

③7.85.3+7.84.7=____○(____○____)

④4.20.7+2.80.7=(__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

我们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主要是为了应用,使计算简便,而且要灵活运用。

(六)课堂练习

1.选择题:(投影出示,学生举选择牌。)

(1)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5,得到的差()。

①增加5②减少5③不变

(2)对于2548,小明想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分别应用了()知识。

2548=25(40+8)=2540+258=1000+200=1200

应用了()知识。

2548=25(68)=6(258)=6200=1200

应用了()知识。

2548=25(50-2)=2550-252=1250-50=1200

应用了()知识。

2548=(254)(484)=10012=1200

应用了()知识。

①积的变化规律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③乘法结合律④乘法分配律⑤乘法交换律

追问:哪种最简便?

2.简算,在片子上完成,指名两个同学用胶片做。

①1.252.5645

=1.252.5(88)5

=(1.258)(2.585)

=10100=1000

②5.80.7+0.420.07+407

=587+427+407

=(58+42+40)7=1407=20

集体在投影上订正。

(七)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好。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要注意应用我们所学过的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是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灵活地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不但能提高计算的速度,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以在复习中,注重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记忆,再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复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所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有哪些,分别用字母怎么表示,语言怎么叙述,达到全面巩固理解的目的。其间,分别插入适当判断、填空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及灵活运用。另外,利用积、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使学生在观察推导中理解积、商的变化规律实际上就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为简便计算打开多种途径。然后,在学生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出现一组选择题,综合地培养学生运用定律和性质的能力,反馈面也扩展到全班,便于了解多数学生的情况。最后出示两道简算题,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四则运算的定律,是否能灵活地运用。

四则运算教案 篇3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1)98736(2)63987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教案 篇4

【导语】

四则运算作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孩子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如何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则运算,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才是每位老师需要面对的难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小班四则运算教案,帮助老师更好地授课。

【关键字】

四则运算、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生动

【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计算方法。

3. 培养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增强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

2. 工具:黑板、彩笔、印刷好的试卷。

3. 学生需要准备的物品:铅笔、橡皮、尺子、练习本。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1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们展示几张简单的数学题目,让他们进行计算,尝试开启孩子们的思维和计算能力,同时也能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2. 讲解(30分钟)

(1)四则运算的定义和目的。

四则运算,指的是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法,分别用加(+)、减(-)、乘(×)、除(÷) 四个符号表示。其目的旨在培养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加法

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进行例题演练。

(3)减法

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进行例题演练。

(4)乘法

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进行例题演练。

(5)除法

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进行例题演练。

3. 练习(3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们发放印刷好的试卷,让他们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并进行批阅。

4. 反馈(15分钟)

教师针对本次练习中的错误以及问题,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讨论,澄清学生们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小组练习,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并掌握四则运算的知识点。

2. 通过批阅试卷,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采取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次小班四则运算教案旨在通过生动的案例,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相信只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际运算能力,才能让他们在数学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则运算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114页期末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方法,能比较熟练地

进行改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熟练掌握不同计

算时小数点的处理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口算和笔

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同时复习小

数和复名数。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好小数与复名数的改

写,更加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

口算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二、复习小数和复名数。

1.提问:什么叫名数?什么叫单名数和复名数?请大家举例

说明。

2.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3.5吨=()千克8平方分米=()平方米

4.2时=()时()分3米4厘米=()米

学生口答,结合提问怎样想的。

提问:你能说一说不同计量单位的名数换算的方法吗?

板书:妻**篆《漾轩紧**篓

说明:在乘进率或除以进率时,如果进率是10、100、1000

的,只要按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或1000倍移动小数点。

提问:根据上面这样的改写方法,怎样把单名数和复名数相

互改写?

板书:[小数][复名数]

厂---------飞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㈡高级单位数;低级单位数

L--------』

3.做期末复习第l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牛三、复习小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期末复习第2题前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每组题里数字相同,得数不一样?这两组题在

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点对齐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

数点对齐)

2.复习小数乘法计算。

(1)做期末复习第2题第三组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两题先都看做什么数乘?都看做48X67,为什

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

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

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3.复习小数除法计算。

(1)做期末复习第2题第四组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3.30.75是转化成怎样的除法来

算的。

(2)提问:这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

怎样确定的?(板书: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

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

点对齐)

4.小结。

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法

看做整数乘法算,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小数

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

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四、练习计算

做期末复习第3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分四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指出:要保证计算正确,每次计算后要进行验算。验算时可

以根据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加法和乘法也可以根据交

换律来验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哪些和整数

相同,哪些不一样?小数各种计算的关键谁再说一说?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期末复习第4题中间一栏四道题,第5、6题。

家庭作业:第3题中没有做的题,期末复习第4题其余的8

道题。

四则运算教案 篇6

1、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万内的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千亿以内的数。

能力训练点:1、能正确判断数位,运用读数法则,正确读数。

2、启发学生归纳读数法则。

教学重点: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开门见山的话题,迅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的产生

自学课本

36页的内容。分组交流,知道了什么?

2、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我们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多少?十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4、教学亿级的读法:(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个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5、

反馈练习:37页2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做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十进制计数法,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

整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教材43页例4、例5

教学重点:教学自然数、整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数,你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吗??对叫自然数。

0是什么数?讨论

0是自然数也是整数。自然数也是整数。

二、比较数的大小

我们已经学过比较亿以内的数的大小。你还记得吗?你能根据前面讲过的方法,比较亿以内以上的数的大小吗?

三、自己自学

四、练习:数学书:45页1

四则运算教案 篇7

【教学理念】:

精讲是基础,还需精练,只有精讲精练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而精练在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内容基础上还要进行科学的指导,有效的订正,才能使我们的练习达到真正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通过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四则运算,你能举例说明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说学过的知识,为下面复习做好铺垫。】

二、巧设练习,巩固深化。

(一)、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1、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75+360梅20-575+360-20梅572-4脳6梅372梅4脳6-3

【设计意图:通过说和算进一步明白: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1)强强每分钟能打70个字,妮妮5分钟能打300个字。强强每分钟比妮妮多打几个字?

(2)强强8分钟能打560个字,妮妮5分钟能打300个字。强强和妮妮每分钟共打几个字?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了新知,能在解决问题中应用,说明学生真的掌握了,因此,设计了两道这样的题,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1、比一比,算一算。

75+360梅(20-5)(75+360)梅(20-5)(72-4)脳6梅3(72-4)脳(6梅3)

【设计意图通过说和算进一步明白: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后加、减法,如果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2)学校举行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有28名,女运动员的人数是男运动员的一半多5人,参加运动会的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3)一个采煤队,四月份共采煤80万吨,五月份的采煤量是四月份的2倍少30万吨,五月份的采煤量比四月份多多少万吨?

【设计意图: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请做小判官。

16+7脳12梅464+36梅36+6412脳(280-80梅4)

=16+84梅4=100梅100=12脳(200梅4)

=100梅4=1=12脳50

=25=600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目的之一,也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练习警醒学生做题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是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当堂小测。

1、谨慎计算。

(1)80脳50-35梅5

(2)80脳(50-35梅5)

(3)80脳(50+35)梅5

2、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1)一本故事书小明要12天看完,前5天每天看18页,后7天每天20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水果店购回香蕉150千克,购回苹果比香蕉的3倍还多50千克,购回的香蕉比苹果少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小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招到学生掌握好和不好的地方。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

板书设计: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范本


今天编辑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的文章,希望您通过本文内容能够获得更多深入的有用的帮助信息提升自我。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 详细的教学教案能帮助教师理解课程知识的纵向发展。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l、第10页例2、例3和练习三的第l~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复习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口算出得数.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两步式题的脱式运算.

接着教师出示例l,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

教师: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35,还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要照抄写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行写=,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规范,对书写不规范的要帮助改正。然后共同订正。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

教师: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有加、减和乘法运算;它们都有乘法运算,)

教师:在没有话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左边的式题,可指名说出先做什么运算,再做什么运算.同时教师用红粉笔在乘法下而画一条根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接着教师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边写边说应该注意的事项.

然后,做右边的式题。

教师:这个算式与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有乘法运算:左边的是乘法运算在前,右边的是乘法运算在后。)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2)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通过买洗衣机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重点:正确计算,学会估算.

难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教学新知,结合情境,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出示课本情境图,引出问题

师:你从图看到什么?(指名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轻声说说,然后举手说说)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爸爸、妈妈一共寄回多少钱?

2、结合情境,解决问题。

师:要想买洗衣机就要考虑家中的收入,还要考虑家里每月必须要用的钱,然后把剩下的钱攒起来买洗衣机,下面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小黑板出示:(1)每月生活费需要75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A、读题理解题意。

B、师引导学生首先估一估每月大致节余多少元?再实际算一算每月节余多少钱。

C、比一比,估算与计算的差异。(由学出示课本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计算前让学生估一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

教学步骤生独立估算和计算,然后全班反馈)

师:现在咱们解决第(2)题,小黑板出示: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62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

(1)、独自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活动三:说一说,算一算

278-199+683802-289+484

318+254-196427+273-165

活动四:想一想,做一做。

1、独立完成书本81页第24题。

2、抽生板演,并说说思考方法.

3、全班交流。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同级的运算顺序,学会用脱式解答同级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同级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脱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学生完成后,教师订正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为运用迁移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

1、同学们在做些什么?

2、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3、怎样列式计算?

自己想一想,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二)反馈交流,总结运算顺序

分步计算:53-24=29 29+38=67

综合算式:53-24+38=67

总结:只有加减运算时,从左往右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77

总结:等号对齐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顺序

48-8+17 15÷3×5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23+6-11 2×8÷4 72÷8÷3

(二)改错

①15-6+4 ②2×6÷3

=15-10 =2×2

=5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①小题是错的,应先算15-6。

第②小题是错的,应先算2×6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布置

练习十一1、2题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4)

上课时间:4/28

教学内容:83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3 5/9—2/3 1/2+1/6 3/4—5/8 1/6+3/10

9/14—1/2 3/8+1/8 5/9—2/9 7/10+5/10 3/10+3/4

二、探究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1-1/4-1/3 1-(1/4+1/3)

3、在书上独立完成两个算式的计算,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 1—(1/2+1/6)

(2)我国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习十五第1题

3/4—5/8+5/6 4/5—(1/6+3/10) 3/7—(9/14—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习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习十五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5)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

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 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及时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并用迁移、类比的方法探究新知。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二、新授:

1、创设情景解决问题。(课件)

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体育运动,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运动会上取得了年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那你们也一定很喜欢自行车环城赛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看一场精彩的比赛!下面是每天的赛段里程,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张赛程表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出示)

日期

赛段

里程/千米

27日

第1段

39.5

28日

第2段

98.8

29日

第3段

165

30日

第4段

80.7

31日

第5段

99.4

总里程

483.4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小组合作要求:

(1)互相说一说,你有几种方法解决妈妈提出来的问题?

(2)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解决吗?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三种方法同桌说说每种方法的运算顺序教师总结出算法出示大屏幕上学生读

(板书)

(1)483.4―(39.598.8)

=483.4―138.3

=345.1(千米)

(2)16580.799.4

=245.799.4

=345.1(千米)

(3)483.4―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

4、认真观察三个不同的综合算式,从中发现算式

483.4―(39.598.8)和483.4―39.5―98.8是相等的。

5、想一想:整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在小数中适用吗?(适用)

你觉得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和减法,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你有哪些凝问?

三、巩固练习

1、第一关(我会填)

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要()

7.4-3.41.6先算()再算()

8.75-(2.75+3)先算()再算()

2、第二关:我会判断

(1)4.8-1.25+2.75(2)39.9+(20.1-1.54)

=4.8-4=3.99+18.56

=0.8()=22.55()

3、第三关:我会计算:

85.7-(15.3-4.8)19.9214.4-9.92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小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在同一个算式中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对齐数位。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第二赛段结束后,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1)483.4―(39.598)(2)16580.799.4(3)483.4―39.5―98.8

=483.4―138.3=245.799.4=443.9―98.8

=345.1(千米)=345.1(千米)=345.1(千米)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训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加法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L口算。

(1)用门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四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口算结果。

(2)用卡片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口算。

5.2+2.83.63+6.37O.72+O.28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习加法运算定律。

提问:在整数加法里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谁来说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两个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

追问:我们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第16复习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书: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从左往右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里,没右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现在我们来看例6;

(2)出示例6。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要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

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8)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说教具准备:

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及时板书: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


在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内容准确性:教案课件的内容应当准确、全面,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重要信息。

2. 层次清晰度:教案课件应当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组织,层次清晰,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3. 重点突出:教案课件应当通过色彩、加粗、标号等方式,突出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难点解析:针对教案中的难点内容,可以添加解析或扩展说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理解和掌握。

5. 图文并茂:教案课件可以适量添加配图、实例或案例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度。

6. 语言简洁明了:教案课件的语言应当简洁明了,避免冗长或晦涩的表达,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和消化。

7. 学习导向:教案课件设计应当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记住,以上仅为参考,具体情况还需根据你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和课程要求来调整和改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2、经历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出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3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2、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摆正方体学习并探究了连乘和连除的计算顺序,这节课我们接着通过正方体来学习新的知识。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括号的作用,并认识中括号。

3.掌握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知道四则混合运算中商是循环小数或小数位数较多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5.初步掌握判断能简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并正确简算。

6.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铺垫

(1)设问: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填空回答。

①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或者只有(),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又有(),要先做()后做()。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2.新课展开。

一,教学例1。

(1)板书例1:3.7-2.5+4.63.669

然后设问:

①这些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③如果用第一级运算代替加、减法,用第二级运算代替乘、除法,运算顺序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

④再概括一点讲,这句话可以怎样叙述?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3)

1.教材地位:《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演示法:充分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更好地掌握脱式计算。

3、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口头计算。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1)课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4)

一、口算练习

1、出示口算练习

2、抽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二、看图列式

1、第三题

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独立列式解答

2、第九题

讲叙申奥成功的故事,出事申奥投票结果

算算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

三、巩固练习

1、第七题

看图说题意: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

请估计100元可以怎样买?

请列式计算,每套衣服应付多少元?

2、第十题

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哪些商品,各是什么价格?

请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提出的问题

四、数学游戏

1、出示神奇的算式

2、请计算第一组第三题,再观察这三题有什么规律?

3、说说发现的规律

4、请按照规律将第一组后五题填出,交流

5、说说这些算式的神奇之处

6、计算第二组前三题,找出规律,再接着把算式填完。

7、第二组算式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8、你还能发现这两组之间的联系吗?

五、小结

通过练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问题。我们要学好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5)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说教具准备:

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及时板书: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6)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

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 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及时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

学情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之后进行的教学,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加减运算,因此本课教学重点在教学生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计算。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强,且经过前段时间的教学发现在运用课件和教具时课堂学习效率更高,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运用课件和教具来辅助教学,用图片和形象的模具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运算这类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加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计算加减混合算试题。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方法:

情境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教具卡片、口算卡片、双色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在我们身边变成现实。大家请看大屏幕,这里有4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来2道数学题。只要大家把这2道数学问题解决了,这些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蜕变吗?

2、学生抢答丑小鸭身上附着的连加连减图。

2+2+1=3+4+2=10-0-2=8-5-3=6+4+0=1+5+3=7-2-2=9-4-3=

3、将丑小鸭换成白天鹅。提问这些连加、连减算式是按什么顺序运算的。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1、学习先加后减。

(1)情境模拟。(课件出示主题图1)

①这些美丽的白天鹅飞啊飞啊,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泊,这个湖泊实在是太漂亮了,它们被这么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无忧无虑在这里游玩。

问:有几只天鹅?(板书4)

②又飞来了3只白天鹅。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把自己看到的用一句话表述出来吗?

问:现在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板书4+3)

③这时,飞走2只白天鹅。现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表示现在还有几只白天鹅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4+3-2)。

(2)教学读法,讨论算法。

①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

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②这个算式怎样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师: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

③学生自主算,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交流时强调第二步是计算几减2,强调要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7记在脑中。教师板书

④小结:计算4+3-2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3)巩固练习。

①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拿出7个苹果教具,再拿出3个,然后拿走4个,讨论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汇报结果)

②出示加减混合运算题的卡片,开火车说出计算顺序。(不说得数)

6+2-4=2+7-1=4+3-4=7+2-5=

2、学习先减后加。

(课件出示主题图2)过渡:天鹅继续飞啊飞,它们又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请你注意看,白天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你们能根据情境图的意思,用双色卡片摆出白天鹅的变化过程吗?

(2)请同学说说摆放的过程并列算式。

(3)学生自主探究算法,教师组织交流。组织交流时注意提供反例,强调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

(4)比较异同:今天学习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他们又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

3、小结。

今天学习的算式,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都叫加减混合算式。它们的运算顺序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是一样的,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三、练习巩固

1、教材67页做一做。

(1)学生说图意。

(2)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列式计算,其他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学生自评、互评。

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3题。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你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希望你们能学会学习,做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五、板书设计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8)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边的,正确计算两步式题。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三)通过教学,不断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难点:理解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具和学具

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式题,下面我们口算一组题,先说运算顺序,再口算出来,直接说得数。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5-72124+324+3414-4+5

328+918-10260-20428-7+10

2.教师提问: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回答: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同级运算按顺序做,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教师说:这儿有两组题,请同学们审题后再计算出来。边做边思考:(1)这两组题中,每组题的两道式题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2)计算结果怎样?

板演。(全体同学做在本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稍后,请两位同学把自己做的题向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订正)

93+460-186

=27+4=60-3

=31=57

9(3+4)(60-18)6

=97=426

=63=7

讨论思考题。

生说:每组题两道式题相同点是算式中的数相同,连接的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是第2小题与第1小题比较多了小括号。计算结果不同。2.教学例4

9(3+4)(60-18)6

=97=426

=63=7

师问: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什么?生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边的。

师问:括号在运算中起什么作用?观察上面两组题分小组讨论。生答:括号在运算中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3.指导书写格式

4.尝试练习(想一想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3+5)34(14-8)

=183=46

=6=24

练习后互相检查,让做错的同学说说做错的原因。

5.比较练习(先比较下面两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出来)

15-72(15-7)2

师问:同学们经过上面3组题的研究讨论,你们能试着说一说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吗?

生答: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同级运算按顺序计算。(2)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带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师问:小括号在混合计算中起什么作用?

生答: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6.判断练习(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7.质疑反馈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看一看还有没有没学会的问题。

8.归纳总结

师说,今天我们师生共同研究了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明白了小括号在运算中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大家在运算中要牢记:同级运算按顺序先左后右计算,混合运算要先做乘除,后做加减法,有括号先做括号里边的。

(三)巩固反馈

1.将下面两道一步计算的式题改成一个两步计算的式题

76=4250-42=8

2.找出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1)15+84(2)20-84

=2+15=124

=17=3

(3)7(3+5)(4)(60-12)6

=87=486

=56=6

3.竞赛练习(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做得又正确又迅速)

(32-27)589-67

39-90(46-6

)8

567+746+549

(64-56)84(36-36)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混合运算式题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楚。为了便于学生正确掌握运算顺序,教学时,先设计两组题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例4时,要学生先审题,书写时在题里要画线标号,用符号标明运算顺序,以加深学生印象,为今后学习打下基楚。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安排比较练习,先比较运算顺序,再计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运算顺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2.适当安排判断练习,以锻炼学生在计算中排除数字干扰,而正确计算。

3.最好安排一组竞赛性练习,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二)(参考教案二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9)

1、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如“图书阅览室”等多个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运河运算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等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教学过程一般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完成:

设计一些口算题,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获取和数学有关的信息,明确题目要求,引导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学生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明确概念,揭示课题。使学生明确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运算规律。运用规律,脱式计算,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

主要采取方式: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布置适量的作业,进行巩固提高。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通过买洗衣机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重点:正确计算,学会估算.

难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教学新知,结合情境,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出示课本情境图,引出问题

师:你从图看到什么?(指名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轻声说说,然后举手说说)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爸爸、妈妈一共寄回多少钱?

2、结合情境,解决问题。

师:要想买洗衣机就要考虑家中的收入,还要考虑家里每月必须要用的钱,然后把剩下的钱攒起来买洗衣机,下面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小黑板出示:(1)每月生活费需要75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A、读题理解题意。

B、师引导学生首先估一估每月大致节余多少元?再实际算一算每月节余多少钱。

C、比一比,估算与计算的差异。(由学出示课本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计算前让学生估一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

教学步骤生独立估算和计算,然后全班反馈)

师:现在咱们解决第(2)题,小黑板出示: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62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

(1)、独自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活动三:说一说,算一算

278-199+683802-289+484

318+254-196427+273-165

活动四:想一想,做一做。

1、独立完成书本81页第24题。

2、抽生板演,并说说思考方法.

3、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