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工作总结推荐

心理老师工作总结推荐。

有请阅读“心理老师工作总结”相关内容,写范文我们需要明白些什么呢?现在的社会撰写各种文档是常有的事,优秀的范文往往被很多人借鉴。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下文内容仅供您参考了解!

心理老师工作总结【篇1】

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的核心是对个人认知活动的监视和控制。而元认知监控(monitoring)则是通过元认知的知识、元认知体验、目标、策略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当人们完成一项任务时,首先是依据任务的要求和特征,运用元认知的知识选择可施行的策略拟定计划,进行活动,与此同时,亦即在执行计划、进行活动过程中,随之产生元认知体验,由于元认知体验可能引起修改甚至放弃原计划和目标,另确定新目标和计划。可见元认知体验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既具有激发、指引认知调节、监控作用,同时又修正、丰富并发展元认知的知识。综上所述,可见元认知的各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其中某成分功能的实现,往往需要其他成分的辅助和支持。元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是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而在体验时间上有长有短,在内容上则可简可繁。弗拉维尔列举了三种元认知体验:一是短暂的体验,例如,你在短期内可能怀疑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别人为什么这样做?或是体验短暂迷惑的感觉等等;二是产生在认知活动持续期间的体验,产生在认知活动前或后的体验,例如,你可能预感到在将参加的活动中会失败,或是感到以前参与的某次认知活动得心应手不胜欣慰;三是有些元认知体验与你在认知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有关,例如,感到你未及时将个人感受转达给你的朋友,或是你的朋友或学生未能理解你的意图,或是你在阅读某份材料时感到你的认知遇到阻碍等等。

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的知识有部分重叠,有些元认知体验可以认为是进入意识的元认知的知识,例如,你会突然感到你目前处理的事情与你过去处理的某事很相似等。

元认知的训练近年来教学心理开展研究元认知在学生完成作业中的作用,并确信自己作为一个学习者应用知识如何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对提高学习成绩具有强有力的作用。虽然学生进行作业时确实也发展了元认知意识,也参与对自己的某些控制,有些老师对自我检验作业也给予指导。但是却对发展元认知未曾有意识地有所关注,这是值得注意的。

心理老师工作总结【篇2】

我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以来以“你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你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功”为宗旨,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我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我的工作:

一、广泛宣传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单以及心理小报设计等多种途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从实际出发,自己选材,自行设计整理,贴近学生成长需要,激发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准备过程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二、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开展课程教学,分别设计课程,高一有:新生环境适应,心理学导入,认识自我,气质类型;高二有: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人生因挫折而成长等主题心理课。通过集中的课堂教育让学生接触了解心理知识,让学生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并学会一些自我调试的方法。

三、开展心理访谈工作

心理访谈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竞争的激烈,青春期的躁动以及一系列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迫切的需要心理辅导以摆脱不良的情绪困扰。我校心理访谈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开设了电话访谈、短信访谈、学生个体或团体访谈、家长访谈。

从访谈的内容看,学生的心理困惑主要涉及新生适应(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处理、家庭关系、异性交往等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心理困惑,从心理专业角度为他们解释、建议,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困惑期。一般情况下,学生主动预约心理访谈,并在约定好的时间来心理辅导室,如有必要,也会主动联系个别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四、做好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工作是教师自我提高,对专业知识深度认识的过程。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理论的过程。在对教学、访谈过程中,遇到的案例及时做好记录,加强教学反思,保持专业成长。

我校这一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步入日常化。但同时,在做自我总结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我作为学校心理老师,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由于刚加工作不久,很多能力还在积累的过程中,暂时没有能够做到面对工作得心应手,还需要多多学习。

总之,成绩属于过去,在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路上,我仍需要继续努力,让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心理老师工作总结【篇3】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学年又将要过去了,接下来我将对这学年以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本学年我承担了一部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三至六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授课,以及为个别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辅导。这一学年以来,在工作中我注重向学生渗透各种心理学知识,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课堂常规的教学工作,这学年较上学年来说增加了心理健康课本,学生都很感兴趣。我根据教材和各个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不同的课程,三四年级主要针对学生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合作意识,发觉想象力等进行辅导。五六年级侧重在换位思考,人际交往,趣味心理、情绪调节、考前辅导等内容。在工作中,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掌握自我调适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做到悦纳自己,并且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课堂教学的形式以活动为主,灵活多变,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除了课堂教学,每周五在社团时间为学生开放心理辅导室,为个别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本学年我带领学生完成一系列团体沙盘游戏,学生兴趣十足,在活动体验中获得成长。

当然,在我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说心理课的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做活动时学生课堂纪律相对涣散等等。以后我将继续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积极完成工作。

心理老师工作总结【篇4】

一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领导、教师的大力关怀下,始终坚持做好日常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倾力打造心育教师团队提高心育工作的保障性

1、保证师资队伍,为我校心育助力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都是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我们的职责主要还是在于防范。为了让孩子充分的接受心理健康机会,我们调动了所有的可用资源。因为教师队伍中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因此,今年的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任还是落在班主任肩上。同时动员其他小学科的教师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发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沟通。

2、加强培训,提高水平[笔墨评语网 m.bMrbH.cOM]

为了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拥有心理辅导的技能技巧,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早预防有心理偏差的学生出现,我们做了如下的培训工作:

1)、专家引领:定期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讲座。这些讲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提升了自身的素养。

2)、全员参与: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校本培训中去,每学期校本培训的内容中至少有两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今年针对全体教师培训的主题有《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标准解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学生心理的方法》、《教师心理健康的六种“维生素”》;针对女教师培训的主题有《生为女人,看“女人此生必看的一堂课”》、《生为女人,看刘芳故事的自我反省》、《生为女人,如何扮好自己的角色,让身边的人因我而幸福》。

3)、辅导家长:每学期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让家长了解、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今年对家长培训的主题有《如何与孩子沟通》、《做优秀家长,培养优秀学生》。

3、加强教研,促心育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一是组织了心理健康辅导课讲课比赛。田永霞老师的课题是《我自信

我能行》,王晓霞老师的课题是《上课专心听讲》,龙福宏老师的课题是《给厌学开处方》等15节心理健康课,让我们亲眼目睹了我校心理健康教师的良好素质,见证了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的学生正在我们成山完小健康成长。

十五节心理健康课活动课的主题明确,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形象直观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教师们始终充满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真诚与同感。学生则表达出了内心的真情实感,情景交融,以情感人,课堂具有感染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让学生内心感受愉悦、轻松。通过本次教研听课活动,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辅导素质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促进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是组织了同组教师听课观摩教研活动,每组由组长上一节课,同组教师进行学习、听评。两次教研活动,我们能从中看到老师都很用心、努力设计好每一节课,尽量做好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运用多种手段来进行课堂引导。这样做的效果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团体辅导

我们学校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是规定隔周的校本课上心理辅导课,能保证每学期至少上6节以上的心理辅导课。二是规定每周保证有一次的课外活动时间是班级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让每位学生从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

2、个别辅导

班主任除了上好班级辅导课外,还要在自己班级里挑选35位由于家庭特殊、家庭困难、学习困难等因素造成心理有偏差的学生进行结对,结对后,班主任要对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行为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及时记录学生的辅导和成长过程及取得的成果,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辅导方式:

1)、面对面交流

我们在专用的“心语小屋”辅导室进行面谈。一般是中午午休时间或是下午放学后。每次面谈后教师要做好学生的个案记录。

2)、书信往来

对那些顾虑比较大或者自己觉得在教师面前难以开口的学生。书信是一种很好的辅导方式。对那些向我们表明班级姓名的,我们则采取回信的方式给予解答;如果是匿名的,我们则通过心理广播来解答同学们的心理困惑。

3)、心理日记

为了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情感问题,我们鼓励学生写心理日记。学生可以把自己心里的不解和困惑写在日记里,由自己班的班主任来解答他们心理问题。每学期我们还进行一次的心理日记或手抄报的评比和展示活动。

4)、电话联系

电话辅导主要是对家长开放的。因为家长一般比较忙,没有经常到学校来,这种方式便于沟通,使家校联系得更紧密,能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网络沟通

班主任利用QQ聊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网上辅导。

三、“5.25”心理健康月活动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添色彩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活动月的主题是“关注心灵,阳光、自信”。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展开了以下的主题活动:

1、利用升旗仪式进行心理健康月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分管心理工作的沈丽丽老师做了讲话,阐明了活动月的主题和重要意义,介绍了活动的具体安排。学生代表则向全体同学发出了“关注心灵,阳光、自信”的倡仪。拉开本次心理健康月的序幕。

2、电影人物谈心理。活动月里我们组织同学们观赏了心理健康影片,让学生结合不同人物角色,学到诚实、守信、勇敢、真诚的精神品质。组织学生观看了《我的父亲母亲》,用孩子影响孩子,通过对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学会感恩,并将感恩化作具体行动。

3、进行黑板报、手抄报评比。通过开展此活动,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与他人和谐相处,让自己更加快乐的成长。学生们积极踊跃参与,绘制出了一幅幅精美的手抄报与黑板报。

4、结合活动月的主题,全体心理健康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为各个年级准备了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团体辅导为载体,深化扩大心理健康月的积极影响。通过心理活动课让学生不断成长,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美好的生活,勇于承担责任。

5、围绕心理健康月,为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出了专门的报纸。

6、向师生开放心理辅导中心:接待个别咨询。

7、创办一张属于自己的心理小报。

8、背诵一句关注自我的心理格言。在心理健康日,学校开展“送自己一句心理格言”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心理,快乐健康生活,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格言,让学生们学会调节自己心态,积极健康成长。

9、播种一个美丽的愿望“我愿家人平安”、“我愿快乐幸福”,每个人都有一份美丽的梦想,它激发着我们乐观向上,积极向前。在“关注心灵,阳光、自信”心理健康日,我们的学生把自己最美好的愿望写在了亲手制作的漂亮卡纸,播种梦想,快乐成长。

10、送教师一次心理疏导。教师的心理压力大是众所周知的,在心理健康日,我校特意为所有教职工送上了一份温馨的祝福与提醒,用心理课件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其中包含学校对老师的慰问和关怀,包含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方法,有心理剖析,有真情祝福,让教师们能积极面对压力,合理宣泄情绪,调整心态,更好工作。

11、送家长一句温馨提示学校通过家校沟通平台,以短信的方式提醒家长关注心理健康,同时号召家长在学生回家后以“一个拥抱、一句赞扬、一声问候、一次畅聊”了解孩子所需,关注孩子心理成长,家校合力,共育学生成长。

12、本着“将趣味进行到底”、“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原则,结合六一儿童节,我校第三届校园趣味运动会如期召开。运动会,让大家“趣味”并“快乐”着,是同学们挥霍激情与快乐的舞台,更是收获友谊与喜悦的盛会!与此同时,为丰富学校教师课余生活,提高身体素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也举行了首届教师趣味运动会。本次活动,给了一直伏案工作的教师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让老师们在得到适当地放松与休闲的同时,增进了教师间的默契和配合,增强了彼此的友谊,在提高了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同时,更加强了团队精神的培养。

本次心理健康月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对提高师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次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遗憾:一年两次的心理课程资源评选活动与我校失之交臂,第一次是因为我的犹豫不决导致我校教师没参加;第二次又是因为没收到通知而错失机会。内疚中

回顾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有进展,也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遇到了不少困难,特别是专业人员的缺乏,尽管大家热情很高,然而水平不高。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这一份热情,不断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这项事业一定会越做越好。

心理老师工作总结【篇5】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2.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老师工作总结【篇6】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

在家长开放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才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烦恼而烦恼,为他们快乐而快乐。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