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总少不了要写总结。总结就是过去时间做的事的总检查、总评价。每写一次总结,就仿佛在告诉我们:每一份工作都是有意义的,它们的价值也是巨大的。那么我们在写总结时要考虑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6月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初一年级数学备课组在成立之际就面临着武昌区课程改革这股洪流。看到新教材,发现变化很大:全书以问题为中心,内容灵活多样,没有以往的正负数、绝对值等传统内容,每天研究的是如何科学地设计餐厅、怎样合理地用药、如何比较商场的各种促销策略等等,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课改成败,系于教师。此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下面就本人的教学情况作工作总结如下:

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底怎么改,没有现成的答案,要靠我们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解决。新的数学课程把我们领进了一片广阔天地,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学校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初一数学备课组跌跌撞撞一路走来,不觉已经一年了,期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吸取了很多的教训。每个人都学习了,也成长了。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一方面开拓校外交流。

抓好集体备课,实现学科备课组脑力资源的共享,既是提高备课

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组内,我们一是做到课前讨论交流,二是做到课后反思小结。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们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碰头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们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有时设想的教学方法和现实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差异,这时我们会做一下教学实验,就是大家讨论一种认为比较可行的教学方式在某个班试讲一次,上学期“变速自行车的学问”这一节课,大家在课前讨论时都觉得这课很难上,什么飞轮、链轮啊一些专有名词我们先推了一辆自行车研究了一下,还是觉得怕学生不好理解,这时我们就集体备课由我先在四班试讲,其他成员在后面听,然后综合学生们的反应、授课老师的自我评课、听课老师们的意见再加以完善,其他老师再上时,争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实验我们做的很多,效果还不错,大家都觉得收益非浅。

在校外我们也不放过任何一次教研活动的机会,特别是听、评公开课这样的机会。我们还与其他学校保持着教研交流。我们和武珞路中学、东亭学校、二十五中的数学备课组长建立了联系,方便大家有问题一起研究。特别是在期终复习时,我们交流得更加频繁。外还利用同学、朋友的关系经常与潭秋中学、粮道街中学、四十五中、白沙洲中学、张家湾中学的同头数学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交换备课资料。经过交流很容易发现我们的差距,从而尽快地弥补我们疏忽的东西;经过交流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们备课组的几名成员虽然性格相投,但也各有特点。针对各人强项、办事风格,合理地分配工作方可产生最大的合力。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的、上网查询资料的、画图的、誊写的、打印的各司其责,很快一份凝聚集体智慧的试卷便出炉了。像这次出期中考试试卷就是我们先集体讨论,再由韩慧、杨兰和我各自独立出一套试题,由谌非从中挑选、整理出最后的定稿。这样我们四个人一些好的想法都在这份试卷中体现了。

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大家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说到这里想起一件让我很感动的小事。前段时间我们要学习讨论截一个圆柱体会得到哪些平面图形。准备了一些圆柱体形状的喝水杯子,里面装着部分水,水面就可以看作截面,来帮助学生理解。那天我临时改讲家庭作业。上课了,韩慧见我没拿那些水杯教具,急得她以为我忘了拿,赶忙送到我班上来了。那一刻我心中的感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试想有着这么一群好的伙伴们,还有什么工作开展不好呢?

我们也有为了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分歧而争论不让的时候,但每当意见统一时大家一定都会会心一笑,拍拍肩说“好,就这么统一啦。”我们还打破班级界限,面向全年级学生,不分彼此。比如,有时侯谌非要留人补差,我们会让其他几个班上也需要补差的学生到二班教室去跟着听。我还记得为了给一个学习严重困难的女生补差,我们是轮番上阵讲解。我们四位成员就像分子一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群策群力,奋发进取。

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时下的学生厌学情绪很浓,而且由于他们在小学没有接触过新课标的教材,现在风格大变的教学内容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连求利息税、收入所得税或比较几种不同上网费用等这类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

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们工作的瓶颈。不过我们相信事在人为,没有跨不过的坎,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一定可以携手走过数学的沼泽,到达了一片数学的绿洲。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 ||| 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

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2018年11月数学教研组教学工作总结


春的耕耘是富有挑战性的,是艰辛的;秋的收获是丰硕的,是有意义的,它总让我们倍感欣慰。很快的一学期也即将结束,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在以苏校长为首的校领导的正确部署下,能进一步学习课改理念,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从优化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优补差等环节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数学组开展的教研活动总结如下。一、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它指出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充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地位。本学期我们数学组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学习给老师们带来了深深的反思,并写出学习后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到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不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很难适应教育的新形势。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活动,使每位数学教师在理论上对《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一)精诚团结,形成合力。虽然我们数学组年龄层次不一样,但是同事之间是团结和睦的。间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来研究教材、教参的重点、难点,探讨教育教研的方向,探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处理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年轻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老教师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教师.。记得在五月份,我们为了赵建霞老师参加乡教学能手比赛的讲课,我们都聚集在一起研究教案,集体备课,帮忙做教具、课件等,这种工作认真负责的奉献精神真是令人钦佩。

(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一个再优秀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我们除了一起学习有关教学资料以外,我们之间更主要的是互相学习,通过同年级教师同备课和全体教师共商讨课例,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甚至缺陷和漏洞,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业务水平。

(三)勇挑重担,从不推辞。数学组的老师都能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特别是赵建霞、董金华、薛美金、史联梅老师不管有多忙,只要组长把任务安排下去,从不推辞,并且都会一丝不苟地去完成。

(四)作业批改,认真及时。作为数学老师,最头痛的事情就是批改学生的作业,学生的作业错了,有的要重复几次的更正,而我们的老师都是不厌其烦的认真检查及时的讲评,这样做的话,学生记忆深刻,效果明显,从来就没叫过苦。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服务于教育科研。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我们数学组的老师们都意识到了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才能不负于教师的职责,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本学期,数学组的每位老师都能努力挤出时间来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参加大专、本科学历进修,认真撰写经验论文。

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本学期,我组的教师建立自己的数学博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在全体老师们的拼搏、奋斗下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我们的不足(教科研的理论研究)还尚待提高,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一定能够突破这层层的难关,共创新的篇章。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2014年9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02年8月底,我们初一年级数学备课组在成立之际就面临着武昌区课程改革这股洪流。看到新教材,发现变化很大:全书以问题为中心,内容灵活多样,没有以往的正负数、绝对值等传统内容,每天研究的是如何科学地设计餐厅、怎样合理地用药、如何比较商场的各种促销策略等等,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课改成败,系于教师。此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底怎么改,没有现成的答案,要靠我们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解决。新的数学课程把我们领进了一片广阔天地,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学校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初一数学备课组跌跌撞撞一路走来,不觉已经一年了,期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吸取了很多的教训。每个人都学习了,也成长了。下面具体谈谈我们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们的困惑。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一方面开拓校外交流。

抓好集体备课,实现学科备课组脑力资源的共享,既是提高备课

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组内,我们一是做到课前讨论交流,二是做到课后反思小结。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们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碰头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们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有时设想的教学方法和现实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差异,这时我们会做一下教学实验,就是大家讨论一种认为比较可行的教学方式在某个班试讲一次,上学期“变速自行车的学问”这一节课,大家在课前讨论时都觉得这课很难上,什么飞轮、链轮啊一些专有名词我们先推了一辆自行车研究了一下,还是觉得怕学生不好理解,这时我们就集体备课由我先在四班试讲,其他成员在后面听,然后综合学生们的反应、授课老师的自我评课、听课老师们的意见再加以完善,其他老师再上时,争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实验我们做的很多,效果还不错,大家都觉得收益非浅。

在校外我们也不放过任何一次教研活动的机会,特别是听、评公开课这样的机会。我们还与其他学校保持着教研交流。我们和武珞路中学、东亭学校、二十五中的数学备课组长建立了联系,方便大家有问题一起研究。特别是在期终复习时,我们交流得更加频繁。外还利用同学、朋友的关系经常与潭秋中学、粮道街中学、四十五中、白沙洲中学、张家湾中学的同头数学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交换备课资料。经过交流很容易发现我们的差距,从而尽快地弥补我们疏忽的东西;经过交流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们备课组的几名成员虽然性格相投,但也各有特点。针对各人强项、办事风格,合理地分配工作方可产生最大的合力。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的、上网查询资料的、画图的、誊写的、打印的各司其责,很快一份凝聚集体智慧的试卷便出炉了。像这次出期中考试试卷就是我们先集体讨论,再由韩慧、杨兰和我各自独立出一套试题,由谌非从中挑选、整理出最后的定稿。这样我们四个人一些好的想法都在这份试卷中体现了。

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大家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说到这里想起一件让我很感动的小事。前段时间我们要学习讨论截一个圆柱体会得到哪些平面图形。准备了一些圆柱体形状的喝水杯子,里面装着部分水,水面就可以看作截面,来帮助学生理解。那天我临时改讲家庭作业。上课了,韩慧见我没拿那些水杯教具,急得她以为我忘了拿,赶忙送到我班上来了。那一刻我心中的感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试想有着这么一群好的伙伴们,还有什么工作开展不好呢?我们也有为了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分歧而争论不让的时候,但每当意见统一时大家一定都会会心一笑,拍拍肩说“好,就这么统一啦。”我们还打破班级界限,面向全年级学生,不分彼此。比如,有时侯谌非要留人补差,我们会让其他几个班上也需要补差的学生到二班教室去跟着听。我还记得为了给一个学习严重困难的女生补差,我们是轮番上阵讲解。我们四位成员就像分子一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群策群力,奋发进取。

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时下的学生厌学情绪很浓,而且由于他们在小学没有接触过新课标的教材,现在风格大变的教学内容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连求利息税、收入所得税或比较几种不同上网费用等这类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们工作的瓶颈。不过我们相信事在人为,没有跨不过的坎,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一定可以携手走过数学的沼泽,到达了一片数学的绿洲。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

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2017年5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XX年8月底,我们初一年级数学备课组在成立之际就面临着武昌区课程改革这股洪流。看到新教材,发现变化很大:全书以问题为中心,内容灵活多样,没有以往的正负数、绝对值等传统内容,每天研究的是如何科学地设计餐厅、怎样合理地用药、如何比较商场的各种促销策略等等,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课改成败,系于教师。此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底怎么改,没有现成的答案,要靠我们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解决。新的数学课程把我们领进了一片广阔天地,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学校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初一数学备课组跌跌撞撞一路走来,不觉已经一年了,期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吸取了很多的教训。每个人都学习了,也成长了。下面具体谈谈我们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们的困惑。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一方面开拓校外交流。

抓好集体备课,实现学科备课组脑力资源的共享,既是提高备课

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组内,我们一是做到课前讨论交流,二是做到课后反思小结。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们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碰头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们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有时设想的教学方法和现实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差异,这时我们会做一下教学实验,就是大家讨论一种认为比较可行的教学方式在某个班试讲一次,上学期“变速自行车的学问”这一节课,大家在课前讨论时都觉得这课很难上,什么飞轮、链轮啊一些专有名词我们先推了一辆自行车研究了一下,还是觉得怕学生不好理解,这时我们就集体备课由我先在四班试讲,其他成员在后面听,然后综合学生们的反应、授课老师的自我评课、听课老师们的意见再加以完善,其他老师再上时,争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实验我们做的很多,效果还不错,大家都觉得收益非浅。

在校外我们也不放过任何一次教研活动的机会,特别是听、评公开课这样的机会。我们还与其他学校保持着教研交流。我们和武珞路中学、东亭学校、二十五中的数学备课组长建立了联系,方便大家有问题一起研究。特别是在期终复习时,我们交流得更加频繁。外还利用同学、朋友的关系经常与潭秋中学、粮道街中学、四十五中、白沙洲中学、张家湾中学的同头数学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交换备课资料。经过交流很容易发现我们的差距,从而尽快地弥补我们疏忽的东西;经过交流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们备课组的几名成员虽然性格相投,但也各有特点。针对各人强项、办事风格,合理地分配工作方可产生最大的合力。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的、上网查询资料的、画图的、誊写的、打印的各司其责,很快一份凝聚集体智慧的试卷便出炉了。像这次出期中考试试卷就是我们先集体讨论,再由韩慧、杨兰和我各自独立出一套试题,由谌非从中挑选、整理出最后的定稿。这样我们四个人一些好的想法都在这份试卷中体现了。

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大家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说到这里想起一件让我很感动的小事。前段时间我们要学习讨论截一个圆柱体会得到哪些平面图形。准备了一些圆柱体形状的喝水杯子,里面装着部分水,水面就可以看作截面,来帮助学生理解。那天我临时改讲家庭作业。上课了,韩慧见我没拿那些水杯教具,急得她以为我忘了拿,赶忙送到我班上来了。那一刻我心中的感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试想有着这么一群好的伙伴们,还有什么工作开展不好呢?我们也有为了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分歧而争论不让的时候,但每当意见统一时大家一定都会会心一笑,拍拍肩说“好,就这么统一啦。”我们还打破班级界限,面向全年级学生,不分彼此。比如,有时侯谌非要留人补差,我们会让其他几个班上也需要补差的学生到二班教室去跟着听。我还记得为了给一个学习严重困难的女生补差,我们是轮番上阵讲解。我们四位成员就像分子一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群策群力,奋发进取。

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时下的学生厌学情绪很浓,而且由于他们在小学没有接触过新课标的教材,现在风格大变的教学内容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连求利息税、收入所得税或比较几种不同上网费用等这类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们工作的瓶颈。不过我们相信事在人为,没有跨不过的坎,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一定可以携手走过数学的沼泽,到达了一片数学的绿洲。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

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