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党伟业观后感(分享六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分享六篇)。

观后感是观众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也是对作品的一种认可。观后感能够增加我们对影片的印象,方便我们日后对其自由运用。你是否知道如何写一篇独特的观后感呢?今天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题为“建党伟业观后感”的深度分析文章,通过分享,希望能够加深我们之间的联系,让我们更加亲近!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为感受那段光辉的建党历程,为重温那段激昂的历史岁月,集团公司组织**了献礼建党九十周年的电影——《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演员阵容强大,178位大牌明星的加盟,为我们演绎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完成建党伟业,传播马克思主义,点燃中国革命星星之火,为国家赴汤蹈火的重大历史事件。影片选择了片段式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感受了党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所经历的艰辛历程,体会了其中的苦辣酸甜。尤其是五四运动爆发那段,看的我们激动的都有点想落泪了。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作为一个中国人, 应该具备这种责任心。“无论是谁,要是敢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我们就跟他们血战到底!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具备这样的血性。

经过两个小时的认真宣传,我们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缅怀了革命先烈,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我们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这是无数共产党员用鲜血换来的。

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有赖于党。作为一名党员,为国家服务是我们的最高追求,奉献也是为国家服务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华诞之际,**《建党伟业》这部恢宏的革命历史巨片,对重温党走过的90年光辉历程,激励党员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党伟业》,使党员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坚定了信念、振奋了精神、激励了干劲。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2

**完《建党伟业》我感慨良多,在那时中国生死存亡之际出来了多少伟人,那时的青年是多么的热血,为了祖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这深深**撼了我。也让我反省一下自己,我和他们有多大的不同,如果我在那个时代,我该怎么办?

而对那时的学术风气又深深的吸引着我,百家争鸣,学术风气开放,不像当今的学术作假之风太过严重。…接下来让我们领略一下。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当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当文字成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真正代表了中华民族风云变幻、可歌可泣、不断进步的历史。

当我们看到孙中山就任中共临时大十字军时,我们感到高兴和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们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们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

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蒋介石假扮医务人员刺杀复兴委员会委员陶成章时,我们担心革命党内派系斗争的严重后果。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与辜鸿铭争论时,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高层知识分子新旧思想的激烈斗争。

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些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

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

一个“送”字用的真是太好了!真是一针见血啊!不是自家的东西,送给人家如弃草芥,自然也就不会心疼了。

何况它的“主人”是已经沦为阶下囚的德国,是他们的敌人。削弱敌国,增强他们自认为是盟国的日本的实力,有何不好?再说日本已经于此前出兵山东,击败了德国,接收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送”给日本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承认既成的事实罢了,就算不“送”,日本也已经“得到”了,还不如体面地正式“送给”它妥了。

可是西方列强们万万不会想到,短短十几年后,他们的这个盟友日本就不识好歹地恩将仇报起来,对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国家发动了战争,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打碎了他们的美梦,打破了他们的宁静。你可以毫不犹豫地把中国的山东交给日本,但我们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侵略者再次瓜分我们的土地。四万万同胞岂是草包?

岂是毫无血性之人?岂是不忠不义之徒?岂是坐以待毙之辈?

怎么办?反抗!反抗!

反抗!不顾一切的坚决反抗!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首先站起来,火烧赵家楼,在共产主义者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当一个举着血书“冤”字的女大学生跪在**府前**,回答军警为什么不到检察厅喊冤时,她含泪说:“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之后痛呼:

“我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啊!”这一声犹如千钧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有着四亿多人的泱泱大国,如今竟被一个过去一直向咱称臣纳贡的附庸小国欺负来欺负去,成了他们桌上的鱼肉,任由他们切分。

泱泱华夏的颜面何在?尊严何存?

张勋复辟后,陈独秀怒斥道:“在共和国里当皇帝,这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是啊!

辛亥革命刚过几年,就接连出现了两位皇帝。他们虽然长期不执政,但可以看出,皇权和奴性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人中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甚至根深蒂固。五四运动时,一声声“保卫主权”、“还我青岛”喊得气壮山河,雄壮有力,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那轰轰烈烈的场面,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让人为之动容,为之雀跃,为之自豪不已。

当“二次革命”失败后,见到在妻子宋庆龄面前长叹的孙中山时,我们能感受到伟人的无奈与哀痛,也易使人联想到伟人那传扬千古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看到为了反袁而假意拥护袁世凯的蔡锷时,我们为有这样的同胞而高兴,也叹惜他为国为民抛下知己小凤仙,舍己为人,更为他带病出征而感动。

当我们在枪林弹雨中看到朱德的生死存亡,就能深切感受到一代伟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当青年们在对着广大劳苦工人宣讲革命的道理时,我们已经明显领略到了伟人的风采……

在我们随着影片热血沸腾之时,自然它给我的启发也很多:

1.100年前的80后90面临的是救国图存的事,他/她们的眼界和思想观以及那颗上下求索求中国出路的心,让人很震撼。与此同时,100年后80后的我们,读书考试然后在考研工作出国中找个方向,试问:

我们达到了智力、兴趣人格和思想境界三个层次中的哪一个?这之中时代自然是强有力的因素,但是无论身处在哪个时代保持思想的鲜活与灵敏,投身于新思想实践于新事物,敢为多数人不敢为的勇气方可嘉。我们现在太多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非另辟蹊径自成一派,这是要不得的。

当代教育、大学的传播方式、快餐文化的入侵以及功利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强调的是个体而不是真正的思想实质。我们对成功的评价大多局限于所谓的**。所以我们太多地牺牲在了通往一种完善的、符合各方期许的、个人的职业的路上。

2.那是一个难得的风气大开的年代,学界政界文艺界思想界人才辈出,百花齐放。恐怕大陆再也见不到那些风度翩翩的学者和思想家了:

梁启超、鲁迅、胡适、辜鸿铭、陈独秀、毛蒋、宋家、梅兰芳、张大千等各界人士。很想要再去读一读每一位先贤的生平和著作的欲望。”开眼看世界“,不为了解历史,而是要从看历史、看大势、看人物的角度去读。

三。我们对历史人物塑造的方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历史记录了胜利者的崇高美德和伟大成就,这是众所周知的。

五四的热血让人很心动,即便是符合历史大潮但也难掩其狂热而盲目的一面。如果历史只看死板的主线和脉络,而不了解细节,就会误读很多东西。在之后看来很愚蠢的事情,但在当时其实并不如此,要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举的例子:关于曹卤霖和章宗祥:从个人来看,他们等都是个人品格高尚的人,只是在当时的时代,亲日是一件比较自然的事情,如鲁迅,他的圈子里就有很多日本朋友。

若不是他卢沟桥事变前去世,也无法确定他之后是不是会成为一个所谓的“**贼”。事实上,我们对这个国家的很多理解都来自日本人。当时一群北大学生暴打曹,却打错老人。

那么多的北大学生中,而无一人出来道歉,却因为有一学生因为肺结核在此事件后去世,便以此大做文章要求北洋**做出条件,**节节忍让学生。蔡元培事后书:杀君马者道旁儿。

熟知是讽刺谁呢?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历史实在是太片面太主观,有很多其实非常真实而理想的人被误读或曲解,非常纯粹和高洁的人物往往自动或被隐藏在历史背后了。

4. 还能但从欣赏和揣摩表演的角度来看这部**。一百多号的人物,除了主角外大多数人只有一两分钟或者一两个镜头,如何能在短短的时间给观众留下印象考察了演员的功底。

除去如发哥陈道明等形象历来鲜明的之外,表演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陈独秀,李大钊,宋教仁,胡适,辜鸿铭,张国焘,李达。冯远征对陈的几场戏表演都很好,跟人物的个性容易展现也有关,也能看得出来演员们是真正投入进去了,据说是片场演讲完后很多人开始拭泪。

另外,杨开慧与毛泽东的戏像偶像剧 ,不提也罢;董洁的宋庆龄气质清清冷冷,全然没有那种如大海般大气深沉的意志。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3

建党伟业在脉络上承袭了建国大业的叙事风格,以朴实而能夺人眼球的既陌生由熟知的历史娓娓象我们倾诉,而这也决定着这部影片是值得我们进行期待的,应为那段风云突变的历史,相对建国的波澜壮阔,显得更跌宕起伏,一定有你所不知道的些许片段,而这也正是能抓住观众的票房保证。

从1911年盘踞中国256的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一声枪响的风云突变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到1921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在这短暂的十年里,发生了太多太多左右我们国人命运的大事,中国这头沉睡多年的狮子,也在慢慢苏醒。。。。。

1911年满清王旗落下帷幕,孙先生领导的共和革命成功了,理论上中国该效仿西方走资本主义共和路线,但中国的历史有它的特殊性,泱泱中华的命运究竟在哪,还唯有定数。作为清帝国晚期肱骨大臣的袁世凯伺机而动,将共和成果窃为己有,河山一时之间被派系军阀掌控,不见天日。而内有变数,外也不见得安宁,西方列强的清冽扩张把矛头直指中国,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民会像印度,埃及,甚至古代巴比伦人民那样惨遭殖民统治,彻底成为亡国奴嘛?

四万中国人期待着新制度、新思想的萌芽。。。。。

十月革命的爆发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当时正值军阀混战、派系激烈、列强屈辱、殖民**、国家沦陷之际。先进的中国知识阶级认识到封建**必须彻底废除,西方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派系凌厉的利益集团中无法给广大人民带去实质之共和,同样行不通,只有一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当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拯救危亡的中国人民,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

波澜壮阔的历史,纷繁复杂的人物,血雨腥风的国际关系,一触即发的激情岁月,这些因素都保证了建党伟业的成功,它已经不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它更像是对早期新文化,新革命仁人志士的一次呐喊和致敬,没有太多客套与繁琐,有的只是当年的真实与激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次彻彻底底的洗礼,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它的带来,然后走进影院彻彻底底的接受这次洗礼.

富宁2011.7.6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4

我们都是大学生,但有多少人有着忧国忧民的深情?有多少人有那么深厚的民族情结?再者,有多少人有他们那种冲脱封建势力,冲脱封建精神的勇气、魄力和觉醒?gZ85.COm

我们是新时代的年轻人,将是这个国家未来的支柱。可是,我们能否,真的可以担此重任?我们有多少人迷失了,因为锦衣玉食,或是金钱,或是名利,或是名誉。

时间在前进。我们必须肩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虽然我们没有这么沉重的现实,但我们有这么多痛苦的历史。那些先辈的呐喊和那些志存高远的人的探索,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地呈现出来。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国家之前,那个快速支离破碎的祖国,在我的脑海里是那么的深刻。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这样一个沉重而黑暗的社会现实,思考着新时代赋予我们什么样的使命。腐朽的清**和肉强食的西方列强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我们还是要追忆过去,回顾历史。

司马迁曾说,以铜为镜,能改衣裳;以史为镜,能知兴衰。回观历史,是必须。我们每一个人要担起使国家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责任。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5

少年强则中国强

看完《建党伟业》后,我热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艰难以及共产主义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他的心潮澎湃,为那个时代所震惊,为那个时代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感动,为他们为实现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现两个词——“青春”与“使命”。

是什么让我们的年轻人平静地面对攻击、伤害甚至死亡?我认为这一定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爱国主义使我们感到有责任感。使命使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寻求国价的繁荣、民主和自由之路。

2011年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党的伟大历程,我们感慨:是我们的共产党带领着劳苦大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是我们的共产党带领着中华儿女艰苦奋斗,铸起了中国的繁荣稳定、和谐富强。

今天,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时期。在内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在国际大环境中,世界多极化继续演进,世界经济保持增长,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多年改革开放形成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经济体制,为我们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保障。当代青年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把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曾经有过和80后同龄人一样的困惑和愤懑,困惑**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愤懑这个时代给80后生存空间的诸多压力,譬如考学、工作、成家立业等等。但看过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大片《建党伟业》后,我突然对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审视和感悟,我不禁扪心自问:这个时代真的亏待我们了吗?

我们又真正从中索取了多少,付出了多少?

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生活在和平年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追求丰富多彩的梦想。相比那个备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们不用提心吊胆的辗转流亡、饥寒交迫,至少我们还有和平的生活,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幸福的。

那么,在这个国内国际环境大好的机遇下,我们青年人更应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我们应该发愤图强,振作和弘扬民族精神。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想想前人,他们是如何渡过自己的艰辛岁月的?

我想,看完《建党伟业》后,我们应该清楚地了解到:因为他们身上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他们为了革命的成功不惜毁家举债,甚至牺牲自己的亲人!

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熟知历史,以学促用,以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提高认知和学习能力,强化时代责任感,为铸就新的辉煌做出贡献;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示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

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年轻人都希望能够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呢?毫无疑问,就是要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献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当今世界,现代中国,我们青年的使命极其艰巨,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振兴中国任重道远。

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要光荣使命,奉献青春和汗水,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谱写新的篇章。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6

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片,我想,《建党伟业》是成功的。它以第一批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火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历史,历史事件多,舞台上人物丰富,人物关系复杂,令人眼花缭乱。

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建党伟业》讲的就是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电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辛亥革命,叙述了孙文等革命者建立国民党,与袁世凯争斗的情形,由周润发、刘德华、赵本山等重量级明星出演;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十月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英探索革命发展道路,以及巴黎和会引发的五四运动,由刘烨、冯远征、张嘉译等实力演员出演;第三部分讲述了在嘉兴南湖召开中共一大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故事,由汤唯、张一山、张鉴等年轻演员出演。

袁世凯称为皇帝,签署了21篇文章,张勋复辟,蔡锷的国防战争,孙中山的**运动,赵家楼的焚化。在120分钟内展示这么多历史事件并不容易。影片采取删繁就简的策略,标志性事件的拍摄方法,传达给观众以视觉冲击。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对《建党伟业》这部影片中的一些历史事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看到自己了解的部分,就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一下,可还是有一些意识模糊的,比如中共一大是怎么转移到嘉兴南湖召开的,段祺瑞、冯国璋、蔡锷是怎么由与袁世凯并肩作战而后反目的,火烧赵家楼是怎样一个情景等等,所以《建党伟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对党的成立过程的了解,丰富了我的学识,让我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建党伟业》强大的阵营,170多位明星的倾情演绎,理所当然会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我就是被深深吸引的一员。不管电影的内容是什么,看明星总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更不用说找明星了。导演韩三平的说法是:

“影片的第一部分是辛亥革命之后,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这段时期内军阀混战,大量灰色人物登场。在演员方面,我们选择了周润发、赵本山和刘德华这些老明星。在第二段中,包括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这一时期国内很多优秀知识分子精英对国内外形势进行了**、争论,我们选择了一部分中年明星,包括冯远征、张嘉译等人。

在这些知识分子的努力下,故事发展到了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属于青年励志部分,讲述了一大批青年在上海建党,包括青年、激情、奋斗、奉献。在这段,我们选择了刘烨(饰毛泽东)、陈坤(饰周恩来)、潘粤明(饰蔡和森)、廖凡(饰朱德)等年轻演员。

”我不知道其他观众感觉如何,也许导演也是“用心良苦”,可我的感受是眼花缭乱,人物太多,根本没法记住谁是谁,我想,这应该也是一个欠缺吧。

看完电影最大的感触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管怎么说,《建党伟业》这部影片还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对于一些不了解党史的观众和当代社会的一些年轻人,都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得到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