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六篇

民俗作文六篇。

写作是提升语文素养和丰富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专注地思考和表达问题。对于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同学们来说,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你是否经常因为不知道如何写作而感到困扰呢?如果你喜欢这个想法,欢迎与你的朋友和同事分享。

民俗作文(篇1)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啦,家家户户都在用笑容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赶着做“元宵”我以为元宵实在是和汤圆一样的。都是那么园,那么白,似乎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我觉得包元宵好好玩,在元宵里放入各种馅儿:芝麻,豆沙,桂圆,果仁等等,然后再包好。我想“元宵”这个“元”和团聚这个“园”是谐音,大概就是要把元宵搓得非常圆才行,包好的元宵再放入锅里煮。这样元宵就做好了,家家户户就围在一起吃元宵了。就像这句话“闹元宵,煮元宵,骨肉团圆,满心喜。”

元宵节还可以观花灯。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似乎是办喜事,热闹而锦绣。在这一天还可以猜灯谜,在灯笼下贴上一张张灯谜纸,既可以动脑筋,又可以观灯,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礼物,真是一举多得啊!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听妈妈讲元宵节仍是中国的“情人节”。这一天,情侣们手拉着手一起去观灯、看表演。笑声洋溢着整条街,幸福洒满每个人的心。

元宵节那一天最热闹的无过于放礼花了。街上人许多,每个人都站在了最佳观赏烟花的位置。放烟花的人来了,他点燃了烟花,“呯呯”开始放了。看,一只似乎老鼠一样的烟花冲上天了,一炸五颜六色的花点儿就在天上飘动,过了一会儿又不见了。紧接着,又飞上了一朵花似乎流星雨一样从天而降,就似乎天女披发花……人越来越多了,笑声越来越响了,一朵朵“花”也越来越好看了……大伙儿沉醉在欢声笑语的元宵夜之中。

元宵节家家户户聚在一起,累了,困了,一会儿就进入了美妙的梦乡,我想,人们也一定会笑得非常开心的。

民俗作文(篇2)

炮竹声声,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经回到自己的故乡过大年了。

我们买了新春联与烟花爆竹,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将旧春联撕了下来,又把新春联贴了上去,我刚预备贴上新春联,就被妈妈阻止了,她说:“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摆正了一点往上贴,妈妈急着喊着:“不合错误不合错误,不是这样的”。说完,她就倒着春联往上一贴,我哈哈大笑:“妈妈,你犯胡涂了。春联贴反了”。妈妈严厉地说:“不要乱说话,福倒着贴,代表福到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就这样,除旧迎新的任务搞定了。

我与哥哥各拿着一根烟花爆竹点了打火机,忽然“嘶”的一声,烟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着,烟花爆竹泛起了噼呖,每过20秒,烟花上的颜色就会变焕,当最后一个颜色泛起时,我不禁感叹:“这真好玩啊!”

爸爸提起了炮竹就往家外走,显然,他是要去放炮竹了,到了指定燃放点,爸爸用打火机在点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远远的,炮竹“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这个新年真夸姣啊!

民俗作文(篇3)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物,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颖食物。这种食物,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聚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聚圆。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天子的亲身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非常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腔繁多,天子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流动外,还有信奉性的流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披发百病"介入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跟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流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流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流动,这里列举二三。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奠的方法非常简朴,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流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由于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庶民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利便泛起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惟感情。

民俗作文(篇4)

你见过“跑灯”吗?这是我老家井陉县灯会的民俗流动,灯笼像扇子合上的样子,下面有一个木棍,然后在灯笼上画上画,把里面的烛炬点上,前面有一个人先领着走一段,然后再跑,假如烛炬灭了,就算输了。

这是春节的一天晚上,村里举行跑灯比赛。我哥哥张震和两个赛手举着跑灯预备出发,他的灯笼是玉米图案的。这时四周来了许多人,老太太、老爷爷和小孩们喊着“加油!”我哥哥有些紧张,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又蹲着,我跟哥哥说:“只要前进,不管灭不灭,都要走。”

“准备——开始!”哥哥猛地冲出去,烛炬差点灭了,他跑得很快,大家都喊着加油……他们拐过路口不见了。大家高兴地议论着,有人说:“谁会是第一呢?”有的说:“但愿我家孩子是第一。”……

过了好半天,只见他们跑回来了,哥哥跑在最前面,面带笑脸。他跑到终点,大家都围着我哥哥,高高举起了灯笼,我心里兴奋而自豪。

别人都说:“张震赢了,恭喜恭喜!”我哥哥得了第一名,我和哥哥都得了奖品。

民俗作文(篇5)

我国事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其中最令我感爱好的仍是客家的风俗习惯。

客家人有个很特别的风俗叫"打吊聚?,“打吊聚”的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挚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详细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挚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到了商定的时间,三、五个挚友便可聚在一起“打吊聚”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客家农村人的糊口是较艰苦的。因此在那个时期,“打吊聚”时吃的东西都是比较简朴的:在靠近小溪边的乡村,白天,约好了晚上在谁家中“打吊聚”的三、五个挚友,拿着捕鱼虾的工具在小河中捕鱼、捉虾。到了晚上,三、五个挚友相聚在一起,在约好了的农户家中“打吊聚”,用白天捕获来的鱼虾,随便炒了以后放些大米,煲粥吃。固然用料简朴,但大伙吃起来仍是津津有味。在“打吊聚”吃东西的时间里,挚友们个个谈笑风生,好一派欢乐和谐的气氛。挚友们无所不谈,家事国是天下事,事事都谈,当然,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农活和家事。“打吊聚”时吃的东西有时候也会丰硕一些:还会加上一点猪肉,再加上米粉去炒米粉吃。有些时候最简朴的就是:在收成番薯的季节里,拿几条番薯洗干净后放在铁锅里,放些水进去“焖番薯”吃。

客家还有一个显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风俗。旧社会老庶民家中遇有大事,需要较多的钱开支时,国家银行一般是不贷款的。老庶民碰到娶媳妇、缴孩子读大学、建房屋、买田地、治丧等大事,只有靠民间的借贷来解决。其中有一种形式就是“凑谷会”。“凑谷会”首先由会首发起,一般凑十至十二人(户)左右参加。会首起会时,先得设盛宴招待会友。宴席请完后,每人担一石谷到会首家,这样会首就能一次得到十多石谷,要办一件大事就不成问题了。第二年夏收后,会首又设宴请会友。宴席后,除会首外,其他会友要得第二轮的,则用“标”的方法进行,以“标”得最高额的得第二轮谷会。如得“标”的为利三斗谷,除会首应交一石谷外,其他会友只交七斗谷给得会者,以后每年如斯。但得过会的,每年都要交一石谷给得会者,十多年还清。得尾会的就可在最后一年得足十多石谷。

参加“凑谷会”的一般都是亲戚、朋友,以支持的角度来凑会,大家都是取信誉的。又因时间长,缓解了还谷的压力。就是有人凑几份谷入会的,每年出三五石谷也不成问题。加上每年都是以什物来往,不怕什么贬值。但个别遇特殊情况的也有烂会现象泛起。

怎么样,你对客家的风俗是不是也很感爱好呀,那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吧!

民俗作文(篇6)

寒假开始了,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大人们都忙忙碌碌的预备年货,而孩子们也盼望过年。可大家知道过年有哪些习俗吗?下面让我来先容一下吧。

在全国各地,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清洗各种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由于“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仍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听说这一习俗从宋代就开始了,一直传到今天。在民间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人们还喜欢在门、墙、窗花等地方倒贴“福”字。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福”字倒着贴吗?由于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了”,“福气倒了”。

大年节守岁是最重要的过年习俗之一。大年节之夜,全家团圆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围坐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孩子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放礼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梳妆得整整洁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孩子们能收到好多的压岁钱,不外在此提醒孩子们:压岁钱可不能乱花哦!要用在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