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15篇

孔子观后感15篇。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观后感15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观后感(篇1)

5月16日下午,我们全体师生来到剧院看了《少年孔子》这部话剧,我很喜欢少年时的孔子。

剧情讲了少年孔丘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干活、玩耍通过一些发生的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少年孔子勤奋好学,聪明过人,刻苦学***神,让我感动。

和母亲相依为命,对母亲的孝心也让我感动。

我要向孔子学习,做一个有爱心、孝顺、有上进心的孩子。

今天,我们去中国木偶剧院看话剧。这个题目叫作“年轻的孔子”。

这部话剧主要演了小时候的孔子和其他学生都相要竞选学童,刚一知道竞选学童的资格时,就专注地练***。

最后孔子和另一位学生当上了学童的故事。

孔子只有在课余时间刻苦练习,才能成为一个小学生。

从中我体会到了孔子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我要向孔子学习。

今天,我们去了北京木偶剧院,看了一场戏,它的名字叫《少年孔子》。

我觉得这个剧确实相当精彩,因为它每演一场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一场,学射箭,孔子知道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深深地告诉我们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

第二幕,一碗米饭,孔子善于动脑,准备了一个更大的碗,装满了足够的米饭帮助其他孩子。

第三幕,孔子为了学好琴国,仔细研究了秦国,并报告了他不达目的的决心。

有人告诉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应该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在第四场比赛中,孔子看见一匹疯马向盲人跑去。这时,孔子没有逃脱,而是勇敢地帮助盲人。虽然瞎子看不见,但天空能看见,大地也能看见。事实上,关键是人们终于看到了。

最后的采药,孔子为救自己的母亲,不怕困难,最后采摘到药材,更说明孔子的孝心。

通过看过这场电影,告诉我了很多道理。

要善于动脑筋,宽厚待人,别人有困难,要伸出自己的一双手。

孔子,是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我一直不知道孔子少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看《少年孔子》,我发现孔子言谈举止很文明,不骂人,以德报怨。

正直大方,还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礼仪就是礼仪,*就是**,射箭就是射击,皇室就是开车,书本就是识字,数字就是算术,最后和牛冲一起成为一名书童。

里面情节扣人心弦,《一碗米》里对话妙趣横生,《高山采药》让我感动不已。。。

。。。孔子少年真了不起!我会向孔子学习的!!

孔子观后感(篇2)

现在不少国家,都有一个叫“孔子学院”的地方。在那里面,你肯定可以找到一幅画像。画上之人其貌不扬:身材高大,鼻孔外翻,眼睛突出,头顶凹陷,还大龅牙……他就是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

这么高的成就和名气,让很多人觉得孔子很高大上、遥不可及,实际上并非如此。读了《孔子的故事》你就会知道,他其实很温和、善良、恭敬、谦虚。而且也不是想象中那般文弱,孔子对古代人来说是个大个子,力气大,酒量大,还爱吃肉。

孔子外貌奇异,一辈子也过得很坎坷。他的父亲和母亲分别在他三岁和十七岁时去世。他年轻的时候性子不算很沉稳,多次寻求重用,却不受待见。到了中年,他的名声不小了,追随者们如子路、颜路、曾点等人都拜入他的门下。而后他又想从政了,在鲁国不得重用后,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十四年,却是“敬而不用”。到了七十多岁,孔子把官位看得淡了,就隐居起来。

孔子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善于思考,讲究德行,并以身作则。一次,孔子带几个学生来到一座寺庙,看到一个装酒的祭器。仔细观察发现,如果不装或者装满水,它就会倾斜;而如果装一半水,就是正的。由此孔子对学生说:“绝顶聪明的人用持重来保持,功满天下的人用谦逊来保持,勇力盖世的人用谨慎来保持。”这讲的就是谦虚的道理,“谦受益,满招损”。

你看,孔子是圣人,也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普通人。他一生坎坷,却给我们留下数不尽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学习体会。

孔子观后感(篇3)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

孔子观后感(篇4)

在20xx年度国家艺术院团展演中,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的大型舞剧《孔子》搬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全局浓缩精炼,剧终意犹未尽!这次首演原创舞剧《孔子》,可谓“探索具有民族风格的舞剧创作之路”又一精心尝试和挑战。

舞剧《孔子》以孔子的生平事件为线索,运用舞剧艺术形式的独特表演手段和肢体语言所特有的艺术魅力,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质,来演绎历史人物中的经典故事情节,来进行完整的人物塑造。孔子扮演者胡阳是刚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年轻演员,在20xx年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得成年组表演一等奖。剧中,胡阳以纯熟的舞技,飘逸流畅的表演很好地表现了孔子的魅力、智慧、思想和生命力,“以情代技,技在情中”,不仅塑造了鲜明的人物个性,且充分体现了演员圆熟的技术技巧,深厚的艺术表现力,达到情与技的完美统一。他仅有二十几岁的年龄,塑造舞剧中孔子厚重跌宕的一生,竟然能入木三分,让人赞叹。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文化的主流。虽然其间也经历了多次的冷落、质疑、否定和批判,但一阵波澜过后,未能从根本上撼动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及行为准则上的重要地位。当前,儒家文化正在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经历一场复兴;在学界,拯救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渐成共识。此次,中国歌剧舞剧院以舞剧的形式向全球介绍孔子以及儒家文化,是从纪念历史人物的角度出发,倡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

舞剧《孔子》的编剧、导演孔德辛,是第77代孔子后人。她以自己的文学观艺术观来打造孔子“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礼为先、以忠孝为大、以智信为怀、以情义为天”博大精深的思想者形象。《孔子》的舞台大气沉稳,运用了现代的高科技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视觉展示,给观众以强烈的冲击。演员阵容强大,灯光、舞美干净大气,造型服装色彩独特,音乐旋律优美细腻,段落起伏分明悠长,多种艺术形式的交错,营造了《孔子》的整体艺术氛围,给整个舞台增资姿添彩。舞剧《孔子》在编排上出色地演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当代艺术的创新又不失传统艺术之美,顺应时代之需又很好地保留了传统美学之精华,民族化和当代化结合得恰到好处。

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儒家文化“反求诸己”的修身之法,可以极大地安抚人的“心智”;而转型社会的道德缺失与重建需求,也为儒家文化复兴提供了空间和舞台。儒家文化对秩序、和谐、均衡的重视,更为富裕起来的人们提供了哲学、道德和人生价值的引导。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认为:“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独到的思考,这种继承是没有生命力的。”如今,在注重迎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创作者要提高关注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探讨民族文化的特异性,不断丰富舞蹈创作的文化内涵,提升舞蹈作品的文化品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艺术。

孔子观后感(篇5)

前不久,真正完整的看了一遍电影《孔子》。给我留下的感觉是:不华丽,却很真挚。于是,就在刚才,我又重新细细观赏了一遍,而这一次,真正让我重新正视这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他对我国深厚文化根基所做出的不可磨灭与取代的贡献。

电影开篇就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大家昭示孔子毕生所追求的儒家经典思想:礼乐仁和。 孔子生于公园前叔氏、孟氏“三桓”贵族的手中。

当时,大司徒季平子刚死去,用活人陪葬。孔子弟子子路救下季氏家奴漆思弓。面对鲁国的法理制度,面对季氏家臣轻蔑挑衅面对“三桓”的压力,用智慧舌战群臣,用“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及“天地间人为贵”的思想,表达了对残忍陋俗的反对,同时也建议鲁定公变古改制,推陈出新。最终在孔子的努力下,国相大司徒放弃了让漆思弓陪葬。

其实,在电影《孔子》中,蕴含了太多知识,看电影的时候,不停的问自己“三桓”是什么,大司徒是什么,大司寇又是什么,当时的时代背景又是一个什么状况。也因为能够写这篇观后感,查阅了大量有关孔子的知识,比如,在电影中孔子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他对鲁定公所说的“讲礼仪,知廉耻,有品格”和“选贤能,修信用,贼不作,谋不用”等等表达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大同的思想。

在救漆思弓的故事中,我很喜欢孔子说给群臣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也很自豪,我把这句话作为我待人处事的信条。孔子告诉子路“见义不为不勇也”充分的体现了他的仁爱。在之后孔子收漆思弓为弟子,别有深意的让子路拿酒,看到子路以壶代杯饮酒时,说了句“贪杯”,后来在翻阅资料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这也体现了他高尚的品性和为人师表。

接下来的故事是孔子辅佐鲁公治国有方,他的执政能力使的齐国感到威胁,并用计使齐鲁两国国君在交界处会盟,实则想借此操纵鲁国。孔子在向大司徒借兵不成的情况下,运用卓越的政治手段,致使齐国退兵并且归还曾经侵占鲁国的失地汶上。

从这段故事中,我深深的记住了孔子说的一句话,“凡文事者,必以武事备之”,我也深深的记住了他的弟子在鲁国会盟胜利后,说的一句话,“兵以正合以奇胜”,终于明白,为什么后人会称孔子为政治家,也让我更加钦佩这位圣人的博学多才与儒学的博大精深。

以前总听人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有时候真的是辩无可辨,百口莫辩,因为这句话出自于孔子之口。很多人用“孔夫子都说”来堵众女性悠悠之口。没想到在电影《孔子》里竟然能让我感受到孔子对女性的认可与赞颂,也击破了很多人这多年来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电影中孔子的妻子在照顾孔子生活起居上的无微不至,让我看到了五千年文化底蕴下中国女子贤良淑德的形象,在给孔子调配写字用不怕水的黑漆时,也深深看出了女性聪慧过人的另一种智慧。

在之后孔子传道到达卫国,与卫灵公的君夫人南子相见。在此,我不得不说下我很喜欢周迅,她诠释的君夫人虽然有艺术色彩,但是一样从侧面体现了孔子对女性的认同与尊重。君夫人的智慧,大气,让我映像深刻。在之后与孔子见面时两人的对话中,孔子说,“从未见过如此好德如好色之人”,南子说“世人也许很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父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如果你真的懂得这其中的真谛,也许你也会像他们一样泪眼朦胧。

《孔子》让我从某一角度了解到了,圣人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们不但能够面对疾苦的环境,而且能在这种疾苦的环境里,依旧坚持信仰,终年如一日。在孔子受到多方的不解与压制的情况下,最终决定离开故国,周游列国,传授儒学,在世人的不解下,依旧克己律己,传授知识,让人为之叹服。同样的,《孔子》也让我了解到当成为圣人的时候,也许已经是最孤独的人,在遇到南子,面对压力不得辅佐,然视为知己,惺惺相惜的情怀,都是我为之感动。

《孔子》让我看一个鲜活的孔子的形象。他有远大的抱负,面对“三桓”,他决议除之,为国为民;面对齐国给予鲁国的压力,他告诉鲁公,“志士仁人宁杀身以成仁,不可以求生而害人”;面对弟子的背叛,他痛心疾首;面对弟子的追随,他衷心相告,“前面没有平坦的道路,没有富贵的人生,只有大野茫茫”;面对宋国大司马桓魁的不礼遇,他依旧气定神闲,讲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以忠孝为本,可以使人道和谐”;面对故国的危难,它摒弃前嫌,让弟子帮助鲁国解救危难;面对前嫌的道歉,他毅然接受。

《孔子》让我真正走近了孔子,也让我认识了他无数的弟子,并敬佩有加。子路,路见不平,救下漆思弓,在帮助卫国抗战时,谨记孔子教诲,直至身亡,都是冠正身直;颜回,面对困苦,告诉师兄弟孔子的教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孔子毕生心血将赴于冰寒之时,依然在冰冷的海水里抢救着老师的心血之作,直至身死;冉求,在孔子的许可下,回到故国,解决战事困难,胜利后不忘恳请恩准老师回国。还有子贡,漆思弓,子羔……

也许,对于这部《孔子》,我并不是在谈感想,而是在陈述它的故事,因为,孔子的修为,不是我能够评论与评价的,入学的博大精深也不是我的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面对孔子这位圣人,我从新认识,拿出了十二万分的敬仰与敬佩。也将用孔子的精神激励着自己,面对生活的疾苦与挑战,迎难而上,面对知识的殿堂,不断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骄不躁,不急不殆,在为人处事上时刻都用入学的思想多方位的了解与总结,取长补短。

也许这份观后感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却是我将自己对五千年文化积淀所述出的最大感慨与敬仰,同时在博大精深的入学里,更学会了谦虚谨慎,踏实做人。

孔子观后感(篇6)

有这样一个人,他脑门像帝尧,脖颈似皋陶,肩膀像子产,身材比禹矮三寸,神情活像一只丧家狗。

他小时候,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平常一个玩具也没有,只模仿祭祀当游戏做。然而他并没有被生活穷困击败,十五岁立下了好好学习各种本领与知识的志向。我佩服这种志向。

他二十多岁时,因五年多的奋斗而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有一位老百姓曾称赞道:“这位圣人如此渊博,他会的东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他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当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赶车又被认为是最低下的。我佩服他的谦虚。

他三十四岁时,已经有了第一批弟子,名声远扬,但他并不止步不前,而是去见了大思想家老子,对老子很有礼节。我佩服他的不断进取。

他五十一岁时,在鲁国当了中都宰,因做得极好而升为司空,后来又升为司寇。其中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司空相当于是后来管理建设工的首长,司寇相当于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长。虽然官做得很大,但他在一般老乡长跟前,却保持谦逊淳朴,像不善于说话似的。我佩服他的尽职与淳朴。

他五十五岁时,离开了鲁国游荡于各国。他在哪个国家都想尽自己所能,帮国家兴隆。我佩服他不迷于官职,尽管当时他在鲁国还是大官。

他的优点还有很多,他精通道德、礼仪,精通文艺、诗歌,曾“三月不知肉味”;他还很“倔”,别人劝他别做了,休息吧,而他坚持自我,最终成功。

要问他是谁,他就是孔子啊!

孔子观后感(篇7)

少年孔子,从学习射箭到驾马,吟诗作赋到弹琴,知礼懂礼到书法,“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全面发展,而且样样精通,从弹古琴曲”文王操“的片段,那股钻劲儿可见一斑。《史记·孔子世家》有记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林老师教我们培养伏羲娃娃从”定“”静“功夫入手,也正是此意吧。无需纷繁,不要芜杂,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培养举一反三的探究精神。

中华道统之传承,正如人们所言“若天不生仲尼,则万古如长夜。”然而今天,传统文化却丢失了100多年。吴教授在最危急的时刻,为我们点燃了这颗星星之火。作为接续薪火的伏羲军,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发现和培养更多如孔丘这样的孩子?我要细细想想了。

孔子观后感(篇8)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

4)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

5)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6)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Zf133.COM 趣祝福】

7)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8)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9)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10)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1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

13)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14)夫子莞尔而笑。——孔子。

15)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17)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

1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

19)子曰:不迁怒,不二过。——孔子。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

孔子观后感(篇9)

昨晚,去看了这个新年里声势造得很足的电影《孔子》。

尽管明白凡动辄投资上千万的大片都是要研究票房的,既要票房就得研究观众的欣赏口味,不可能完全按照或者接近历史的真实去拍,那么编剧和导演究竟会把经过人们千百年的认识并且已经基本定型的孔夫子拍成什么样呢,的确很想明白,却又担心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听电影《孔子》的某主创人员说,观众看电影《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如此信心满满,言之凿凿,更让人充满期待。

影片从“陈蔡绝粮”、“子路问津”等片段,最终是鲁国大夫季氏在内忧外患中幡然醒悟,孔夫子的治国才能不可小觑,于是放下身段,诚邀孔子回国,并理解了在外颠沛流离十九年的孔子提出回国后绝政治,治教育的条件。

看完影片后,感到有三点不可思议之处:

一是我们只明白孔子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没想到他老先生还是一个军事家。在“夹谷之会”和“隳三都”中,设计之巧妙,布局之合理,安排之周到,仅仅凭着一腔浩然正气和对道义的坚定信念,与妄自尊大、恃强凌弱的齐国针锋相对,舌战齐国君臣,生生迫使齐国退回了侵占已久的“汶上三城”。这当然大快人心了,谁说孔子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做成了很多军事家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

二是影片后半段的“陈蔡绝粮”中,孔子师徒被困陈蔡间多日,七天七夜粒米未进,而孔子却依然气定神闲地抚琴,以这种方式转移饥饿的注意力当然是能够理解的,但师徒们一人一口分食最终一碗马肉汤后,弟子们不是倒卧在地以保存体力,而是居然有力气围着老夫子和他的琴声运动起来,这不合常理的举动,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三是师徒们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冰裂,当时孔子的一车书掉入冰窟,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回像罗盛教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潜入冰下打捞竹简,孔子及其众弟子趴在冰窟边缘呼喊痛哭,但既无人和颜回一道下水捞竹简,也无人下水力阻颜回的愚蠢行为,直至颜回冻死。这个极不靠谱的煽情情节,既亵渎了孔子,又亵渎了颜回。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好学生,颜回肯定把这些竹简的资料深深刻在脑海里了,难道为了教师的心血,就有必要牺牲性命吗?莫非正如旁边的观众调侃道是为了抢救文化遗产?而孔子坚持万物之灵的人始终是第一位的观点在《论语·乡党十》中就十分清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颜回和竹简,孰轻孰重,这不是明摆着的嘛?!

所以,看完电影《孔子》后,我没有哭。环顾四周,在这场满座的电影院中,也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哭。

孔子观后感(篇10)

孔子的一生,充满了色彩,他不理学生是好是坏,他只想?如何教好他。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和财产去办学院教学生,即使自己没有粮食也要去教好学生。

孔子出生于贵族,但他因内部争斗而逃走到鲁国,因此由贵族身份转变为平民。但他没有放弃,而且还谦虚求教,终于他创办了一所学院,虽然生活非常困难,连三餐也不计,但他还坚持教学不肯放弃。他曾接受过很多打击,但他没有放弃,而且还写了《春秋》一书,成了万世师表。

《话说孔子》读后感200字

孔子的著作《春秋》、《论语》。其中《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孔子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学则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特别是儒学在抗拒西方个人主义,强调社会意识,勤劳,容忍,节俭等方面可以作为现代一种新途经受到肯定。

孔子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他说过:“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能和孔子一样刻苦学习,也能成为一位值得他人尊重的学者。孔子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品行更值得我们学习。他待人有礼,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学识,让别人来崇拜自己。

《孔子和学生》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孔子和学生》这篇文章,知道了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这篇文章真的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

特别是孔子说的那段话:“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这段话让我深受启发,体现了孔子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同时,也能够指出学生的不足,告诫大家都需要不断地相互学习。

《孔子和学生》读后感二

大教育家孔子不仅能够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且觉得在这些方面自己比不上学生,还能够虚心向学生学习,这是多么好的老师啊!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身上也是优点、缺点并存,爸爸妈妈经常告诫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可我一直都听不进去,现在想想真为自己的“不谦虚”而感到脸红。

为了让自己进步的更快,我总结了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优点是:认真对待学习,听话、爱好广泛,并且动手能力特别强;不足是:稍有些胆小,有时还爱撒娇。不过,我有信心改掉这些坏毛病,同时还要虚心地学习周围同学的长处,让自己身上的优点越来越多,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孔子观后感(篇11)

今天我们上完白天的课,晚上团队精神,他带着他心爱的弟子和一些文弱的书生一起漂荡。但给我感觉到好像他带领的是我们中国的革命前辈,因为他们改变了一个世界,统领着一个朝代。

在影片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当时因为是国难时期鲁国的诸侯非常欣赏他智慧和才华,鲁国的诸侯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改变春秋诸国的历史,然而就在鲁国与齐国会盟之时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震慑了齐军,还为鲁国夺回了三个城市,正因为他的正义和忠诚遭到了奸人三桓相国的陷害,后来回到鲁国后遇到三桓相国的反对势力欺压,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文化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被魏国宋国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还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后来经三桓相国的多次邀请,见到相国的玉环后才同意回到鲁国。

孔子临终说的那句话:“后人对我的赞赏是因为这部书《鲁春秋》,对我的误解也是因为这部书,孔子生前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死后极尽哀荣成万世师表,他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且为了一个理想不断前进,能够在困境中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这才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在我们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多组建像孔子那样的团队,不要犯我们鲁国诸侯的那种错误,错失良将,错失良将后会给我们国家或者企业带来损失,也会增加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要分清楚什么人该用什么人不该用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要轻易被美色等诱惑,要长期保持良好的品格,应当多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敬业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企业,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可以从电影《孔子》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现代管理的很多办法,具体的感想如下。

富裕、始终如一的追随者他随他。这就是当前比较流行的非权力影响力。

想我们的服务礼仪的重要性。

3、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在现在的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理想。在这部片子中孔子为了宣导自己的文化不惜在外颠沛流离18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所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着长立志。

孔子观后感(篇12)

昨天,我听妈妈说银谷影城正在热播电影《孔子》,我立即手舞足蹈起来。妈妈见我这么兴高采烈,便答应带我去看这个电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出生于公元前五世纪。他学问渊博,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个电影讲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先后去过卫国、蔡国、齐国、郑国等国家。

孔子本来在他的家乡鲁国享有很高的官职—司寇,他倡导用礼仪治国,让国家富强,不同意连绵的战乱,耗费钱粮,这样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但是他这种理念当时并没有被鲁国国君采纳。即使这样,孔子还是在鲁国废除了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殉葬”。古代,每个有钱的主人,手下都会有一些奴隶,而主人去世后,他的奴隶就会一个不剩的拉去陪葬,看见这残忍的一幕,令人心惊胆颤。有一次,一个大臣的父亲死了,他的一个小奴逃到了孔子的家中,哆哆嗦嗦地说了实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带来了了这个小奴,国君愤愤地说:“你怎么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这个小奴呢?”这时,一位朝中大臣对孔子说:“奴隶陪葬是一种礼节,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说:“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说得这位大臣哑口无言。但孔子最后还是被鲁君赶出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后,先后周游了许多的国家,都没有得到重用。这时,鲁君派人请孔子回国,孔子经三思后同意了。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当他们的马车行驶在冰冻的河面上时,冰面突然崩裂了,书简掉到了河水里,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知道这些书简是孔子的全部心血,因此不顾自身安危跳进冰水,救出了这些书,而他却被冰冷的河水冻死了。看见这时,我差点眼泪夺眶而出。

孔子周游列国14年,终于在68岁时回到了鲁国,专心讲学,最终在73岁时因病去世。孔子的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他那不因艰难而退缩的的品格深受人们敬佩,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怀念他,时时刻刻学习他。

孔子观后感(篇13)

孔子以其渊博的学识为鲁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鲁王的赏识。

同时,他辉煌的成就遭到了大臣们的嫉妒。

因此,他受到大臣们的排斥,不得不离开家乡出国旅行

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孔子在异国他乡漂流回鲁时,他的书因为冰的破裂而掉进了冰里。

颜回得知后,立即跳进冰冷的河里藏书。孔子叫他上来,颜回却不理睬。

他为了捡书,被淹死在河里。

孔子非常痛苦,但这是他最好的徒弟。孔子和他的**们终于回到了鲁国,在那里日夜思考。

后来,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写了一房间的书籍。

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千古名言。

看完《少年孔子》后,我为他那爱国好学的精神所深深地感动。

现在想想我们,作业不是左玩,就是右看,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与孔子相比,我们浪费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我们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要痛下决心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一定要以他为学***榜样,天天向上,好好学习。

将来也要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看了少年孔子,我有很多感受。

他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值得学习。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帮助有需要的人。

小丫没有粮食了,朋友们就纷纷给他粮食,孔子的妈妈生病了,朋友们都帮他到山上找药材。

孔子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能设身处地地思考,能很容易地理解对方的思想,知道如何去平静自己的情绪。

孔子的强项是写诗。他写诗最好,弹古筝最好。

牛冲的强项是射箭。他射门最好,骑马也名列第一。

他的优点和强项我都要学习,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我真想下一次再看这么有意义的片!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木偶剧院**话剧-------《少年孔子》。

我记得要选举师童,大家都选举孔丘。

结果,他当选了两个地方,第二个是牛枣,应该为孔丘射箭。他是赛马界的佼佼者,写得很好。

在《妈妈的心》那章里孔丘的母亲有句话使我记忆深刻,这句话是要厚德,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去对待别人。

并且我发现孔丘是一个虚心的人,因为他弹练一首曲子十天,他想知道这曲子的感情是什么?二十天后,他又想知道曲子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后我还发现他是一个很懂礼仪的人,赛马时,牛洪的马撞倒了一位盲人爷爷,孔丘急忙下马对老爷爷道歉,那老爷爷走后,他还对老爷爷鞠了个躬呢!

见到小孔丘后,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勤学好问、孝顺父母、懂礼仪的好孩子。

孔子观后感(篇14)

近期我阅读了张艳玲主编的《孔子的智慧》一书,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书中通过引用“原典”、释义,再结合现实生活、案例,阐述了五十一条做人的经典智慧,内容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无华。全书从学习之道、孝悌之道、内省自胜、言行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修身养性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智慧》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这七个方面,立足于今天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大到治国,小到家庭和谐、个人成才,是对传统经典在当代社会的又一次激活。全书语言富具哲理,感性自然,深入透彻,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迷茫和失落,《孔子的智慧》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还会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让每一个人活得文明、充实、自在一些。下面结合自身认识谈谈几点体会:。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是孔子在讲自己的人生轨迹,活到老,学的老。孔子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做学问,通过不断学习,三十岁立足社会,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构筑起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孔子作为一个圣人,把学习当做了一辈子的.事,完成了从“有我”到“无我”的过渡,几千年来,孔子的思想对国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推崇。也正因为如此,孔子才能成为历经几千年而不被世人遗忘的思想宗师。在谈到学习对人的重要性时,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爱仁德而不爱学习,那他肯定被愚昧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智慧但却不爱学习,那他将被放荡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直率而不学习,那他将被偏激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勇敢但却不爱学习,那他将被祸乱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刚强而不学习,那他可能将被狂妄所蒙蔽。一个人心怀仁德、为人直率、处世勇敢、遇事刚强,但如果不爱学习,所有的这些好的方面都可能向其反面发展。而那些心术不正、本身品质就有问题的人,若不学习就更可怕了。现实生活中,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单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更是如此,信息化、互联网带给人类的科技成果,给我们创造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改革、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应新形势下教学需求,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探索。作风上,要加强政治纪律、党性、法律法规学习,思想才能过硬。不少职务犯罪的高级干部,翻开他们的履历,原本不少是有能力,正直、优秀的人才,可他们沦为了阶下囚,成了人民的罪人。这不就是“逾矩”了吗?他们不就是放松了党性学习,法律意识更加淡薄,好的品质向其反面发展,被“放荡”和“偏激”所蒙蔽,不洁身自好了吗?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腐朽的思想所腐蚀,能够健康的成长、发展,只有终生学习,把握好自己做人的度,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一个无憾的自己,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让自己成为完善的社会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孔子认为,有了宽恕之心,才可以宽以待人、尊重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大家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效率,团结出人才,团结出生产力,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科室,一个邻居,“宽以待人、尊重人,不强加于人”是搞好团结的基础,无论是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工作中,难免有磕磕碰碰,或意见、想法不一致,这时,怎么办?是打击别人?还是强加于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多替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多替别人分担,克服那种不尊重人格尊严的霸气和专横作风,工作水平和能力一定会随之提升,工作成绩也一定会优秀。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要做好一件事情,应在“知”的基础上加入“好”,也就是有充分的兴趣,这样完成的效果会大不一样,做事的最高境界把它本身当成一种乐趣。对职业、行业来说有了解,能掌握技能,这算“知之者”,这是第一级;真正热爱它,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愿意废寝忘食,把自己连工作之外的休闲时间也都投入进去,这叫“好之者”,这是更高一个层次,处在这个层次的人固然在事业中可以完整地去实现自己,但是这种投入未免太过沉重;最高的境界,就是“乐之者”,我的职业态度就是从“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乐之者”转变。我从事的是电教工作,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我是“知之者”。出于对职业道德的遵守,我对工作兢兢业业、克尽职守,这时的我是“好之者”。处于这个阶段时,我尽自己的所能勤奋努力地完成工作,由于电教工作的特殊性,感觉工作非常的繁琐、枯燥。每天几乎是一到办公室坐下来就直至下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要加班加点地干工作,头绪多,压力大,我内心一度曾感到十分压抑。当在《孔子的智慧》中读到“‘乐之者’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快乐的心态让人充满智慧,使人走向成功。”这些话时,我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热爱这份工作,将快乐充盈于工作的时时刻刻,得到的也许不是一份薪水,不是一个业绩,不是一个表扬,而是一种生命的大欢欣。我转变了思想观念,通过锻炼自身能将压力转换成自己能力。此后我变成了一个“乐之者”,用最佳的状态将快乐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成就了我的品格,我成就了工作的圆满,我的心体验到欢欣与鼓舞,这样的我不仅是在做工作,而且还是在享受工作。

《孔子的智慧》对我感悟颇深,她给我的生活中注入了一股活的力量,一种做人的正能量;她就象那有滋有味清纯的鸡汤,细细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净化着我的心灵,教我自新,使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注入了新的思考和活力。

孔子观后感(篇15)

《诚实的孔子》读后感


《诚实的孔子》这本书引人入胜,让我重新认识了古代圣贤孔子的伟大和他对诚实的执著追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体验到了孔子生动而真实的形象,并深深地被他那种坚定而纯粹的品质所打动。


孔子的诚实性格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论是生活中的点滴行为,还是对教育和政治的理念,孔子始终保持着真诚和正直。他对学生们讲授论述,从不掩饰真相,也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说假话。他相信,只有真实的言辞和行为才能取得人们的尊敬和信任。这种诚实并不简单地停留在表面,而是孔子内心深处的坚守。他的善良和正直贯穿了整本书,无论是他与学生们的互动还是他与其他国家的官员的交流,他都始终不离不弃地奉行着自己的信念,从不为世俗的利益所动摇。


另外,书中对孔子教育方法的描写也让我深受触动。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他认为只有心怀真诚和正直的个体才能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他的教育理念与当今社会的教育理念仍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孔子主张学生们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尊重他人、坚持诚信等,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也十分看重的素质。孔子的教育理念让我深思,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成为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


在孔子与其他国家的官员接触过程中,我深受他的言行感染。面对权势和利益的考验,孔子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直的立场。他坚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绝不为了个人或国家的利益而退缩。与他的朋友们辩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他总是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不同的意见和批评。这种坚守和勇气让我深深地被他所感动,也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在周围,可能总是会有各种诱惑和陷阱,但是只有坚守真实和诚实的信念,才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小编认为,《诚实的孔子》这本书使我重新认识了这位伟大的圣贤。通过书中对孔子真实的描写,我深深地受到了他对诚实的坚守的启发。他的言行让我感到震撼和敬佩,也让我思考了很多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诚实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正直是一种可贵的处世原则。我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加坚持这样的品质,成为真正有诚信和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