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案十篇

荷花淀教案十篇。

每位老师在备课前都会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此每份教案都会仔细规划重点和难点。只有写出优质的教案才能充分体现教学意图,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我们为您特别定制的“荷花淀教案”一定能够为您提供帮助,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够为您带来愉快的体验!

荷花淀教案 篇1

一、文学常识

1、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2、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3、《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生活,没有着重表现战争场面,而是独辟蹊径,从青年夫妻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主要从水生女人为代表的青年妇女这一侧面去表现意义重大的主题。

4、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

二、结构

《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精心组织了“送夫”“寻夫”“奇遇”“学夫”等情节。作者以空行为标志,把它们分成了三大段。作为“诗体小说”,每一部分又被安排成三层,呈现出诗歌艺术所追求的“建筑美”。

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3、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 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1、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2、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3、组织起来(85自然段)

三、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主题: 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五、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六、生动的细节描写

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捞战利品,也有许多细节描写。

如: “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这里,把打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鱼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船上”,几个青年妇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去,又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

七、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了故事情节。

水生和妻子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面貌)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侧面打听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流露出她的温情和忧虑,表明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体贴,也表现了她细心、稳重的性格。

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来“你总是”这种口气多半用于责难,可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高品格。

从水生嫂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丈夫的感情,为下文伏击埋下一笔,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

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

巧: 来得不巧,巧遇敌人,巧逢亲人,无巧不成书。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

这段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她们归途遇敌,躲进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这段对话对情节发展起作用。

荷花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

2. 理解课文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特色。

3. 了解包身工制度,深刻认识到包身工被无情剥削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难点:

1. 本文的选材组材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 理解本文以记叙为主兼用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行文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导入。

提问:在以往学习过的新闻类型中大家熟悉的有哪些?

今天我们要接触到另一类与新闻相关的文学样式报告文学。

大家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对于报告文学可能比较陌生。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比较有名的作品有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二、作者与背景。

让学生复述课文情节。以提问方式让学生简要介绍作者与背景。

明确:夏衍,原名沈端先,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是作者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但在我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有较大的影响。《包身工》之前的报告文学往往存在偏重事实报导而缺乏艺术加工的弊病,而夏衍提炼生活中材料真实而生动,富有鼓动性,成为名副其实的报告文学作品,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作者夏衍当时为了写《包身工》这篇文章,选择一家日本工厂,名叫三井系,当时作者靠厂里一位朋友帮忙,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工厂,并且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观察。他每天早上四点半左右出发,从上海郊县步行至三井系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他总在工房周围兜来兜去引起带工头的注意,认为他是挑乱来了,戒备很森严,夏衍先生只好中止对包身工的观察。

三、对比分析。

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写下自己一天的生活时间,再请另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下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时间。通过对比进行讨论。包身工生活悲惨的现象有哪些?

明确:(一)住房:七尺阔,十二尺深,约为9个平方多。 在不到十个平方的房间里住着十六七个人;平均居住面积是0.6个平方 房间除了作寝室外,还作吃喝拉撒用,生活如猪猡。

(二)生活安排:作息时间:四点一刻:起床,五点上工 ,中餐及午休一小时 ,下午六点收工 ,除了十二小时强劳动,还有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务。

她们的年龄与在座的同学的年龄差不多。恶劣的生活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严重摧残着这些未成年少女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们变得麻木,像机器一样。差不多失去了作为女性最起码的羞耻感。

穿穿着短衣,上面是褪了色的油脏了的湖绿乃到青莲的短衫,下面是无色或是柳条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而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

吃早晚吃粥,中午干饭。中午的'饭和晚上的粥,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在南方,碎米和豆渣根本就是猪食。

住每间工房七尺宽,十二尺长面积约9.32平方米。要容十六、七个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

行她们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

可见所谓供给住食用饲养一词更符合实际猪狗不如的生活。

请学生总结。

四、结构分析。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其间穿插以典型的描述和精辟的议论,使文章内容丰富、线索清晰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总结(从两粥一饭到结尾),作者概括了包身工们的非人生活,并提出了自己的愤怒控诉。

明确: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作者把散乱的不完整的材料,像剪接电影一样,高度集中地组织在包身工从清晨到黄昏放工一天的时间里。如此安排,叙议结合,层次清楚。

提问:课文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做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在介绍了四点半钟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的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

荷花淀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二、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三、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教时。

二、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

三、着重让学生改写夫妻对话、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运产生的原因。

四、利用多媒体音像带,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写出故事梗概。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四、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助夫杀敌

五、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性格,归结主题。

教学步骤: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习,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2、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荷花淀》知识要点

一、结构

《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精心组织了“送夫”“寻夫”“奇遇”“学夫”等情节。作者以空行为标志,把它们分成了三大段。作为“诗体小说”,每一部分又被安排成三层,呈现出诗歌艺术所追求的“建筑美”。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3、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1、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2、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3、组织起来(85自然段)

二、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情景相生

人情美: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四、生动的细节描写

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捞战利品,也有许多细节描写。

如:“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这里,把打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鱼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船上”,几个青年妇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去,又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

五、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了故事情节。

水生和妻子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面貌)“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侧面打听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流露出她的温情和忧虑,表明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体贴,也表现了她细心、稳重的性格。

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来“你总是”这种口气多半用于责难,可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高品格。

从水生嫂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丈夫的感情,为下文伏击埋下一笔,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

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

巧:来得不巧,巧遇敌人,巧逢亲人,无巧不成书。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段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她们归途遇敌,躲进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这段对话对情节发展起作用

《荷花淀》教学反思

语文课该怎么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以前都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节课下来,老师讲了不少,但学生却没掌握多少知识,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新课标认为,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主要的作用是“导”。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始终遵循和贯彻“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对人性美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思考这节课从准备到具体实施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些在教学观念和行为策略上的不足,也领悟到很多的教学技能,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前准备

在课前备课时我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了综合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明确了文本的目标,我们在备课和上课时才会有针对性,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鉴赏环境描写和分析人物性格,进而完成对主题的挖掘。为了在45分钟完成这一目标,我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法,通过分析小说三要素来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分析水生嫂勤劳善良、温柔体贴的性格,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2、考虑学生实际

《荷花淀》这一课安排在了必修二中,学习本文时学生进入高中已经半个多学期了,经过着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生活,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少一定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考虑到这些,我提前布置预习工作,解决了每节课要为学生讲解生字、新词以及阅读课文的浪费教学时间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尽快的融入课文。

3、 精心设计导入

作为一部战争小说,《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为了体现这一特点,我以战争来导入,上网搜寻了许多战争场景的图片,放在导入中,形成对比,加深了学生对“诗化”的理解,同时搜取了许多荷花淀的优美图片,帮助学生融入到美丽的荷花、荷叶场景中去,获得了感官上的多重享受。

4、听取前辈指导

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精心查阅资料,多次修改,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和同组的老师的宝贵意见,共同商讨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实践

1,预设问题

为了把学生导入到预设情境中,很好的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老师往往要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本文中主要预设了这样几个问题:站在水生嫂的角度为文本拟订标题;通过阅读体验环境描写的优美;美丽的家乡遭到外族入侵,主人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三个问题就将情节、环境和人物三要素串到了一起,把学生导入到了我们的预设情境中。

2,思考时间

有了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但往往是老师怕课上完不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留的时间不充分,甚至不够,说是四分钟,过上两三分钟就开始提问,这样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更不能有条理的将问题回答好,老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修改或者否定,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以后可能就不敢主动起来回答问题了。在这一点上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再加上学生课前预习的好,所以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学生都能够回答的很好。

3,小说教学

情节、环境和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所以学习小说时要牢牢抓住这三点。但情节并不是小说的重点,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小说是用来写人的,写人的命运和遭际,写人的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所以人物性格的分析才是小说的重点。《荷花淀》在塑造人物方面,重点写了水生夫妇月夜话别,他们既没有豪言壮语,也不存在悲痛伤感,从那简短传神的对话和精练含蓄的细节里渗透出诗意。在这里我设置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语言,通过语言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它还写了五个妇女在水生家里相约探夫,五个妇女五句话,或乖巧、或直率、或老实、或急躁、或爽快,个性鲜明,惹人喜爱,给小说注入了欢快活泼的气氛。学生对语言生活化和形象化表现出极大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融洽。

三、课后反思

1、课堂气氛

本节课由于有许多老师听课,学生显得有些紧张,我的表现也比平时紧张,没有针对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整体显得有些沉闷。

2、教师语言

在一些环节上语言罗嗦,很想把问题讲明白,害怕学生听不懂,但却是越讲越不明白,在这一点上以后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

3、 教学设计

开始在设计人物分析这一环节时,我设计的是先讲水生嫂,再讲五个女人的对话,但在课堂上学生却先说出了五个女人的对话,我就及时调整思路,分析了五个女人的性格后,问:“在这些人物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又把问题引向了水生嫂。课下我思考这一环节,发现这样做比我设计的要好的多。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更能贴近生活的对话或描写,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在这一方面下工夫,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的突破口。

4、教学行为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传授多少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我想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深思的。

荷花淀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荷花淀》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描写抗日战争生活的典范,有许多地方值得学生认真学习。小说的人物对话描写及环境描写都十分出色。对话描写通过朴实的语言,准确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环境描写渗透作者感情,达到情景交融。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对他们来说,对小说的学习在初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技能,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的人物美环境美和语言美

难点

分析小说的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分钟《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学生思索

激发学生阅读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作家作品:

5分钟投影展示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在创作风格上有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学生看投影进行了解通过了解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去品味“荷花淀派”语言独有的淡淡清香

三、预习导航

8分钟

1、全文以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学生一读课文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引导理清行文思路

培养学生提炼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

四、交流展示

(分析人物心理及性格)

12分钟

1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

重点分析“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一句中的细节描写。

2.鉴赏人物对话

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描写,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1)、“你总是很积极的”

(2)、“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3)、“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

3.“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学生品读课文

学生小组交流。

这是细节描写,准确的刻画了水生嫂听到水生的话内心瞬间的波动以及对这种波动的掩饰,表现了她不想丈夫离开但又不便阻拦的矛盾心里

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

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

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学生分析

这是对话描写,准确地表现了妇女们急切想见到丈夫但有不好意思明说的心理。

锻炼学生分析细节描写准确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锻炼学生分析对话描写准确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五、合作探究

(景物描写及作用)

10分钟

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1、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学生再读课文部分段落

交流研讨得出

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学生讨论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引导学生学习环境描写渗透作者感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写法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全面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六、归结主题

4分钟引导学生归结本文的主题思想。

(教师归纳)小说细致的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生动的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生粗读课文并归纳引导学生看到作品的深意

课堂小结

2分钟这篇小说,我们不仅为我们塑造了这些劳动妇女独特的美,还让看到了生动优美的白洋淀风光,更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力量,懂得了美好家园不容践踏的爱国情感

布置作业

1分钟片段练习:

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人物对话,要突出人物个性

板书设计荷花淀

孙犁

月色皎洁,

洁白的苇席遍地,作展现精神面貌

银白的淀水,提供活动背景

薄雾,清风,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荷花飘香

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教学反思

1、课堂气氛

本节课学生比较放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较活跃。这一点我比较满意。

2、教师语言

教师过渡语不够精炼,在一些环节上语言罗嗦,很想把问题讲明白,害怕学生听不懂,但却是越讲越不明白,在这一点上以后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

3、教学设计上比较跳脱,对人物对话及心理描写分析引导不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和分析理解时间,为了追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与整理,重在了传授知识而非掌握技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在这一方面下工夫,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传授多少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我想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并改进的。

4、如果再次上这课,我将大胆把时间放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讨论、分析并归纳有关内容,只在必要时进行有关技巧的引导。

荷花淀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崐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崐乐观主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语:

今天我们来讲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这是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那么同样是描写战争。它与以往的战争有哪些不同?大家知道,以往的战争给我们展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残酷场面,而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场战争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一起走进被称为“诗体小说”的孙犁代表作《荷花淀》。

四.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它与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和以周立波为代表的湖南作家群“茶子花派”并称。

五、题目解说:荷花淀,在这里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主要是一个文化概念-————

六、 情节梳理:

1、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标题:①夫妻话别 ②、探夫遇敌 ③助夫杀敌故事情节: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课文赏析

(一)人物角色分析:

1. 分角色朗读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习,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2. 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第二课时

总结写作特点:

一、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崐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崐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崐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崐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崐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崐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崐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崐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崐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崐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崐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崐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二、生动的细节描写

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崐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崐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崐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崐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崐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崐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崐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崐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捞战利品,也有许多细节描写。

如: “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这里,把打崐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鱼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崐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船上”,几个青年妇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崐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去,又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崐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

三、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了故事情节。

水生和妻子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崐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侧面打听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流露出她的温情和忧虑,表崐明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体贴,也表现了她细心、稳重的性格。

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 崐“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来“你总是”崐这种口气多半用于责难,可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写出了她对丈崐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崐高品格。

从水生嫂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丈夫的感情,为下文伏击埋下一笔,崐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

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

巧: 来得不巧,巧遇敌人,巧逢亲人,无巧不成书。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崐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崐啊! ”

这段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崐“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她们归途遇敌,躲进崐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这段对话崐对情节发展起作用。

中心思想: 本文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崐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崐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五个女人的对话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荷花淀教案 篇6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1、学生可听着《玩具兵进行曲》进入教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

2、注意听音乐,复听时,当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3、还可以想象着玩具兵的样子表演,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做一些木偶兵的面具、长鼻子等饰物,供学生选用。

1、用听唱法完成歌曲的学习。教师可安排几次范唱,听录音或教师范唱,给学生完成的歌曲感受。

2、学生听范唱时轻轻地拍着手合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

1、聆听乐曲时,注意初听的完整性,一定要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对乐曲有良好的感受,并能哼唱出自己喜欢的旋律。

2、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时,要注意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多次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分句听唱或纠正错误,在完整地听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

3、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听、动起来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感受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

(1)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与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可以个人方式,也可以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看图与听唱相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谱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可用手指着“金勾勾,银勾勾”唱。

2、教师范唱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师之情动生之情。

3、边唱边表演,也可参考课本中的插图动作。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编动作,给学生以“自编的动作最好”意识。

1、完整聆听音乐,自由想象。读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复听乐曲,这声音出现了几次,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课本图中大胆添画。

3、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分角色,分别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二)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稳定学生情绪!

1、学生可听着《玩具兵进行曲》进入教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

2、注意听音乐,复听时,当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3、还可以想象着玩具兵的样子表演,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做一些木偶兵的面具、长鼻子等饰物,供学生选用。

1、用听唱法完成歌曲的学习。教师可安排几次范唱,听录音或教师范唱,给学生完成的歌曲感受。

2、学生听范唱时轻轻地拍着手合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

3、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聆听了《玩具兵进行曲》,并能够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你的名字叫什么》。

一、课时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1)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与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可以个人方式,也可以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看图与听唱相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谱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可用手指着“金勾勾,银勾勾”唱。

(2)教师范唱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师之情动生之情。

(3)边唱边表演,也可参考课本中的插图动作。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编动作,给学生以“自编的动作最好”意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生学会了歌曲《拉勾勾》,并且能够边唱边表演,聆听了乐曲《口哨与小狗》,大部分学生能够边唱边表演。

让学生随琴唱1-2遍,老师纠正唱得不正确的小节,再加上动作唱1-2遍。

(1)完整聆听音乐,自由想象。读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复听乐曲,这声音出现了几次,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课本图中大胆添画。

(3)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分角色,分别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1)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与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可以个人方式,也可以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3)教师可设计小礼品,或全体学生以拍手的方式。

四、让学生自己根据乐曲编动作。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生学会了听完音乐后,谈自己的感受,继续根据乐曲编排动作。

荷花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初步形成小说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重点:

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预习指导法、问题引领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提起战争,我们的脑海便不觉浮现出炮声隆隆,硝烟四起,刀光闪闪,鲜血淋漓的悲壮场面,便不觉联想起那些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领袖。然而,这不是战争的全部,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为我们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战斗生活的另一面,在这里同样不泛紧张的战斗场面,却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交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节课,就让我们进入他们的生活,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真情。(在优雅的音乐声中,伴随教师激情洋溢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新课。)

二、初读文章,检查预习:

1、字音字形

掂(diàn)记吆喝(he)穿唆掠(luè)水面膝(qī)盖

窜(cuàn)进横(hèng)样子吮(shǔn)手隐蔽嘱咐荷花淀(diàn)凫(fú)水噘(juē)嘴围缫(jiǎo)扑楞(lèng)楞

2、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齐名。

3、梳理结构(自拟小标题)(根据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

课前,相信每位同学都预习了课文,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小说基本故事情节,接下来,让我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效果。(先电脑展示问题,两位学生回答完后,再展示参考答案,以便让每位同学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一)夫妻话别(开端)(二)探夫遇敌(发展)(三)助夫杀敌(高潮中结局)

三、再读文章,鉴赏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是多种塑造人物方法的综合体。对于本文来说主要是用了哪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学生:语言)

(一)夫妻话别

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从“女人抬头笑着问”读到“女人留着眼泪答应了他。”

思考: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和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反映出水生与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语言描写: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问这句话是由于水生嫂看出水生笑得不像平常,反映出她的聪慧。

(师:那我能不能把“怎么了”后的逗号改成句号?

明确:不好,用逗号更能反映出急切、体贴的心情;句号显得有点冷冰冰的。在让学生读出这种不同,传达出急切和冷淡两种态度。其他学生评价。)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学生推荐学生读这一句话,突出“积极”,带着赞扬与嗔怪的感情。其他学生评价。)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动作描写:

“站起来要去端饭。”——关心丈夫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对丈夫要去参军吃惊的神情

“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不舍,坚强,勇于承担家庭

外貌描写: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没有特征化描写,一副普通年轻人的打扮,淡化的人物。

神态描写: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水生嫂心细,善于观察,关心丈夫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对丈夫即将离去的依依不舍,但又表现出坚强的一面,深明大义。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过渡)也许,我们用这些词语还不足以形容水生嫂。因为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颗朴素的爱国心,一份深厚的爱乡情;却把自己的丈夫送上了生死难料的前线,这一切水生嫂做到了,荷花淀的其他妇女们也做到了。在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解放区妇女都是这样做的。正像孙犁自己说的:“《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可是,丈夫们上了前线,到底也带走了女人们的心。这不,“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商量什么呢?

生齐答:探望丈夫。

(二)探夫遇敌

1、推荐五位女同学来读。我们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五位女人唱的是哪一台戏?(生朗读)

2、请男生做做导演评议一下?她们读的怎么样?你满意吗?为什么?

3、逐句分析:战争中的女人是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第一句,先说探望的可能性,又表明自己不拖尾巴的立场,再找借口,显得很精明乖巧。

第二句“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表现出该女人直爽开朗的特点。

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她说出了一个事实,表现出一种顾虑,是稳重谨慎的性格。

第四句是“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莽撞,性急侥幸

第五句是在说假话,说不想去其实很想去,说没看头其实大有看头,说明她言不由衷,很怕难为情。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个羞涩忸怩而又十分可爱的形象。

小结:看来,出色的朗读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看出,这些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或乖巧或爽快或稳重或羞涩,跃然纸上。那么,她们的语言中有没有透露出共同的心理?

明确:都表现出对丈夫想念牵挂,情愿冒着危险去看望丈夫。

四、品味环境,合作探究

这个故事题目《荷花淀》,孙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荷花淀的故事,这篇小说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这个故事发生荷花淀的故事?那些地方能够题材显出浓郁的地方色彩?这是不是又是构成孙犁先生诗化的风格呢?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学生找出描写荷花淀环境的部分并诵读,分小组讨论作用)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情景相生

人情美: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学生讨论)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

小结: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总结:

《荷花淀》隽永如诗,清新如画,虽不着一个“爱”字,却将水乡儿女的民族大义与夫妻间的浓情蜜意,融进在凝练精妙的细节描写之中,实为一曲洋溢着激情,饱蘸着至爱的英雄之歌。在孙犁先生去世后,曾经有这样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但是他的作品却像那荷花发出的芳香般愈久愈浓。

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人物无姓名、无肖像——虚化

写作视角独特,意境诗化纯美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体味战争小说的视角与《荷花淀》的区别。

荷花淀教案 篇8

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本文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

◇由课文描写战争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即小说诗化)引出“白洋淀派”。

◇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谁:水生?水生嫂?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 刻画人物方法?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

1、当水生告诉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军,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平和的语气中透出她的温和、顺从、贤惠,其中有一丝嗔怪,更有一份理解与支持,不满意的口气表达了满意的心情。)

2、当水生说家里的事靠她多做些了,她鼻子有些酸,但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没有豪言壮语,却深明大义,家里的重担自己挑,全力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同时对水生的理解、体贴感到心慰。)

3、分角色研读以下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体味含蓄而又委婉的生活化的人物语言。

“听说她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当水生说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作品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因为关心丈夫,全神贯注听着,才不留心而被划破;参军去部队,本是意料之中,“明天”就走,又在意料之外,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她克制依恋之情,坚强自若。细腻、丰富的感情全由这一个简单的细节而显露。)

2、学生分析下面细节描写作用,并比较与一般战争小说的区别。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叶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

在打捞战利品时,战士们“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1、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这哪里是写战争?分明是诗的语言,抒情浓郁,诗意盎然,引人入胜,作者把劳动场面完全诗化了、美化了。是的,作者把一场战争完全诗化了!这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2、学生寻找类似景物描写的语段,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培养鉴赏能力。

3、讨论文中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铺垫情节展开,增添文章诗意。)

◇一群农村青年妇女形象的代表——水生嫂形象(勤劳、纯朴、温顺、善良,深明大义,勇敢自强。)

◇小说表现的主题: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

◇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孙犁作品的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白洋淀派代表)。他的作品追求散文式格调,追求诗歌般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诗意和浪漫气息,正如茅盾所说:“用谈笑风生态度去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

荷花淀教案 篇9

熟悉课文: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在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

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分析情节线索:

1、 让学生概括文中几个场面的内容:

① 月夜编席②夫妻话别③探夫遇敌④助夫杀敌⑤学夫杀敌

2、 让学生找出这篇小说的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崐──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3、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 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4、小说要表现那些人物?

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荷花淀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 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二. 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三. 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两课时。

二. 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

三. 着重让学生改写夫妻对话、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运产生的原因。

四. 利用多媒体音像带,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写出故事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 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 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 、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四、 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 探夫遇险 助夫杀敌

五. 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归结主题。

教学步骤:

一、分析人物形象:

1。 分角色朗读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确: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确: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习,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2。 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确:“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三.做“思考与练习三”。

Gz85.Com小编推荐

荷花淀课件精华十四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荷花淀课件”为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您收集并提供,如果你喜欢这个网站请记得将它添加到你的浏览器收藏夹里!

荷花淀课件(篇1)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把握课文以富有感情色彩的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方法;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传神的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研讨探究法,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训练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品味语言,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2、研讨探究法。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训练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凄惨,战争总是充满了血腥味读了孙犁的《荷花淀》后,他笔下的战争是什么样的?《荷花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二、作家、作品简介: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笔调婉约而流畅,风格秀雅隽永。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被称为“诗体小说”。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作品集结为《白洋淀纪事》。

孙犁的小说:首先可以感觉到,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是孙犁艺术风格最主要的特点。第二,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孙犁的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小说。第三,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不仅有一种描写她们的美丽容貌的特殊素养,而且更具有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过硬本领。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情节概述:

《荷花淀》故事情节:

送夫参军(开端)——寻夫遇敌(发展)——助夫歼敌(高潮、结局、尾声)

“思考与练习”一:本文描写的是战争题材,那文中的“战争”是不是显得很悲壮呢?

——正好相反,本文用诗意的笔法写战争,表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诗意表现在:诗意的景物描写,细腻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四、重点赏析:

1、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课后练习二)

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他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2、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课后练习四)

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

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找出本文中重点景物描写片段:

①“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②“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3、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课后练习三)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五、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练习:指出以下各句带点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4.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六、拓展提高

1、写一段对话,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

2、写一篇随笔(充分体现景物描写的作用)。

荷花淀课件(篇2)

分析课文:

一、赏析景物描写:

1、学生集体朗读:从“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并思考:

⑴、 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⑵、 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⑶、 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鉴赏讨论: 讨论明确:

⑴、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⑵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⑶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益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体现了她对家乡的爱。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③、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3、朗读再品味:

二、鉴赏人物对话: (注意神态描写)

1、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描写,思考问题⑴: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三层: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

2、鉴赏讨论:

⑴、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总是”有自豪也有嗔怪。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也表现了她的忠贞。

3、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顾大局、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4、作用:a:反映人物的心理,思想变化和性格;b:发展故事情节,交代事情经过。

板书:

追问 体贴、温柔

对 机敏、稳重

赞同 顾大局

话 明大义

应嘱 吃苦耐劳

勇敢

5、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三、小说的主题:描写了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和家国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

四、艺术特点:语言简洁传神,充满诗情画意。点面结合,剪裁得当。

荷花淀课件(篇3)

教学目的:

一、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二、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三、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教时。

二、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

三、着重让学生改写夫妻对话、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运产生的原因。

四、利用多媒体音像带,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写出故事梗概。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四、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助夫杀敌

五、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性格,归结主题。

教学步骤: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习,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2、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荷花淀》知识要点

一、结构

《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精心组织了“送夫”“寻夫”“奇遇”“学夫”等情节。作者以空行为标志,把它们分成了三大段。作为“诗体小说”,每一部分又被安排成三层,呈现出诗歌艺术所追求的“建筑美”。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3、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1、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2、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3、组织起来(85自然段)

二、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情景相生

人情美: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四、生动的细节描写

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捞战利品,也有许多细节描写。

如:“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这里,把打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鱼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船上”,几个青年妇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去,又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

五、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了故事情节。

水生和妻子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面貌)“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侧面打听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流露出她的温情和忧虑,表明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体贴,也表现了她细心、稳重的性格。

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来“你总是”这种口气多半用于责难,可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高品格。

从水生嫂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丈夫的感情,为下文伏击埋下一笔,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

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

巧:来得不巧,巧遇敌人,巧逢亲人,无巧不成书。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段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她们归途遇敌,躲进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这段对话对情节发展起作用

《荷花淀》教学反思

语文课该怎么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以前都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节课下来,老师讲了不少,但学生却没掌握多少知识,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新课标认为,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主要的作用是“导”。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始终遵循和贯彻“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对人性美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思考这节课从准备到具体实施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些在教学观念和行为策略上的不足,也领悟到很多的教学技能,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前准备

在课前备课时我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了综合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明确了文本的目标,我们在备课和上课时才会有针对性,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鉴赏环境描写和分析人物性格,进而完成对主题的挖掘。为了在45分钟完成这一目标,我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法,通过分析小说三要素来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分析水生嫂勤劳善良、温柔体贴的性格,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2、考虑学生实际

《荷花淀》这一课安排在了必修二中,学习本文时学生进入高中已经半个多学期了,经过着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生活,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少一定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考虑到这些,我提前布置预习工作,解决了每节课要为学生讲解生字、新词以及阅读课文的浪费教学时间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尽快的融入课文。

3、 精心设计导入

作为一部战争小说,《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为了体现这一特点,我以战争来导入,上网搜寻了许多战争场景的图片,放在导入中,形成对比,加深了学生对“诗化”的理解,同时搜取了许多荷花淀的优美图片,帮助学生融入到美丽的荷花、荷叶场景中去,获得了感官上的多重享受。

4、听取前辈指导

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精心查阅资料,多次修改,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和同组的老师的宝贵意见,共同商讨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实践

1,预设问题

为了把学生导入到预设情境中,很好的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老师往往要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本文中主要预设了这样几个问题:站在水生嫂的角度为文本拟订标题;通过阅读体验环境描写的优美;美丽的家乡遭到外族入侵,主人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三个问题就将情节、环境和人物三要素串到了一起,把学生导入到了我们的预设情境中。

2,思考时间

有了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但往往是老师怕课上完不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留的时间不充分,甚至不够,说是四分钟,过上两三分钟就开始提问,这样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更不能有条理的将问题回答好,老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修改或者否定,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以后可能就不敢主动起来回答问题了。在这一点上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再加上学生课前预习的好,所以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学生都能够回答的很好。

3,小说教学

情节、环境和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所以学习小说时要牢牢抓住这三点。但情节并不是小说的重点,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小说是用来写人的,写人的命运和遭际,写人的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所以人物性格的分析才是小说的重点。《荷花淀》在塑造人物方面,重点写了水生夫妇月夜话别,他们既没有豪言壮语,也不存在悲痛伤感,从那简短传神的对话和精练含蓄的细节里渗透出诗意。在这里我设置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语言,通过语言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它还写了五个妇女在水生家里相约探夫,五个妇女五句话,或乖巧、或直率、或老实、或急躁、或爽快,个性鲜明,惹人喜爱,给小说注入了欢快活泼的气氛。学生对语言生活化和形象化表现出极大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融洽。

三、课后反思

1、课堂气氛

本节课由于有许多老师听课,学生显得有些紧张,我的表现也比平时紧张,没有针对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整体显得有些沉闷。

2、教师语言

在一些环节上语言罗嗦,很想把问题讲明白,害怕学生听不懂,但却是越讲越不明白,在这一点上以后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

3、 教学设计

开始在设计人物分析这一环节时,我设计的是先讲水生嫂,再讲五个女人的对话,但在课堂上学生却先说出了五个女人的对话,我就及时调整思路,分析了五个女人的性格后,问:“在这些人物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又把问题引向了水生嫂。课下我思考这一环节,发现这样做比我设计的要好的多。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更能贴近生活的对话或描写,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在这一方面下工夫,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的突破口。

4、教学行为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传授多少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我想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深思的。

荷花淀课件(篇4)

荷花淀职高教案PPT素材

荷花淀职高位于美丽的荷花淀风景区,是一所以培养优秀职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教案PPT素材,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和实用化。

首先,教案PPT的素材涵盖了丰富的图文内容。教案PPT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和图片的堆砌,而是用大量的图片和图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教学职业技能时,可以使用一些实景图来展示操作步骤,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技能的应用场景和操作要点。而在教学理论知识时,可以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联想,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教案PPT的素材体现了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荷花淀职高致力于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职业人才,因此教案PPT的素材也紧密结合了实际工作中的情景。比如,在教学酒店管理课程时,可以使用一些实际酒店运营数据的统计图表,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和解读,了解酒店运营中的市场需求和经营策略。而在教学电子商务课程时,可以使用一些实际电子商务平台的截图和案例,让学生掌握电商运营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方法。

此外,教案PPT的素材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荷花淀职高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案例。这些经验和案例在教案PPT的素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在教学创业管理课程时,教师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创业经历和教训,将这些经验和教训用文字和图片展示在教案PPT中,让学生通过教师的亲身经历和教训,更加深入地理解创业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总之,荷花淀职高教案PPT素材的详细、具体和生动,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丰富的图文内容、实际应用价值的体现和教师的经验分享,教案PPT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这些素材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荷花淀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话题是我们不愿意提及的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战争。大家知道,战争意味着分离,战争意味着残酷,战争意味着悲剧。战争是残忍的,是恐怖的。从古至今,战争似乎永远是男人的大舞台,战争让女人走开,而女人一旦介入战争,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孙犁的《荷花淀》

二、作者简介,渗透学法。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2002年7月在天津去世。在他去世后,曾经有这样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昨天,我让大家预习了文章,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浮光掠影”法。那我们今天用第三种方法“蜻蜓点水”法,即撷取文章中某些重点片段、章节,作仔细的鉴赏和研究。

三.朗读品味夫妻话别中对话,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

师: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从“女人抬头笑着问”读到“女人留着眼泪答应了他。”

师: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认为是“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好,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还是支持的。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真实地反映出矛盾心理。

师:是啊,水生嫂是人而不是神,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服侍老人、照顾孩子,这一副副担子全都得压到自己的肩上,没有顾虑是不现实的。不过,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水生嫂还是毅然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同学们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句子来吗?

生:“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师:对。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只要丈夫理解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承担;体现了中国妇女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说当年有个印刷厂粗心地将句号印成了逗号,变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孙犁得知后认真地说:“这是原则性错误!”现在你能理解孙犁的话吗?

生:用句号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的明确态度,突出不阻拦;用逗号则强调了“家里怎么办?”,突出依赖性。

师:说得真不错,你能通过朗读把用句号和用逗号的不同感觉区别开吗?

生:朗读,有意识地突出了小鸟依人和深明大义两种风格。)

师:其他同学还找了什么句子?

生:“你总是很积极的。”体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引以为荣。从这句话里我觉得她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妇女,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

师:理解得很准确,你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推荐一位,来读出你所体会到的感觉?

生推荐,生朗读(突出“积极”,读得很成功,得到了热烈掌声)。

师:请同学们继续找。

生:“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但这一句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生离死别。

生: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

师:同学们都找了水生嫂得知丈夫要上前线以后的话,再请大家注意在丈夫说出“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之前的富有个性的话。

生:我觉得水生嫂还是一位体贴聪明的妻子。你看“‘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可见对丈夫非常关切、体贴。

生:还有“怎么了,你?”问这句话是由于水生嫂看出水生笑得不像平常,反映出她的聪慧。

师:那我能不能把“怎么了”后的逗号改成句号?

生:不好,用逗号更能反映出急切、体贴的心情;句号显得有点冷冰冰的。

师:说得有理。你也能把用逗号和句号的不同读出来吗?

生朗读,传达了急切和冷淡两种态度。

师:同学们都尝试着读过了,也对水生嫂的个性、心理作出了自己或深或浅,但都独具个性的理解。受了大家的启发,同学们能不能改写水声嫂的语言。

例:改写了“夫妻话别”:“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起走。”

“我们去打鬼子,你一个娘们去干什么?不成。”

“那咋不成?我可以帮你们做饭、洗衣服……”

“不成,我不同意,队上也不会同意。”

“不嘛,就是不嘛。”

把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水生嫂改成了一个娇滴滴的女人。

小结:说说水生嫂是怎样一个人?

生: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与勤快;丈夫又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又她来承担,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生:对丈夫端饭,听说丈夫参军,手指震动了一下,体现了温柔体贴。

生:丈夫参军,她并没有脱丈夫的后退。舍小家为大家,深明大义。

板书: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

四.朗读商议探夫、归途说笑两个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

师:也许,我们用这些词语还不足以形容她。因为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颗朴素的爱国心,一份深厚的爱乡情;却把自己的丈夫送上了生死难料的前线,这一切水生嫂做到了,荷花淀的其他妇女们也做到了。在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解放区妇女都是这样做的。正像孙犁自己说的:“《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可是,丈夫们上了前线,到底也带走了女人们的心。这不,“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商量什么呢?

生齐答:探望丈夫。

(一)、商议探夫

(1)推荐五位女同学来读。我们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五位女人唱的是哪一台戏?(生朗读)

(2)请男生做做导演评议一下?她们读的怎么样?你满意吗?为什么?

(3)逐句分析:战争中的女人是什么样的性格?

(4)生:第一句,先说探望的可能性,又表明自己不拖尾巴的立场,再找借口,显得很精明乖巧。

生:第二句“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表现出该女人直爽开朗的特点。

生: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她说出了一个事实,表现出一种顾虑,是稳重谨慎的性格。

生:我觉得第五句是在说假话,说不想去其实很想去,说没看头其实大有看头。(众笑)说明她言不由衷,很怕难为情。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个羞涩忸怩而又十分可爱的形象。

师:看来,出色的朗读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看出,这些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或乖巧或爽快或稳重或羞涩,跃然纸上。那么,她们的语言中有没有透露出共同的心理?

生齐答:有。

师:好。请一位同学来说出这种共同的心理。

生:都表现出对丈夫想念牵挂,情愿冒着危险去看望丈夫。

师:有共性就能达成共识,于是这几个女人带上小包裹,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探望丈夫去了。不巧的是,丈夫们已经在前一天半夜里离开了。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但青年人总是朝着愉快的方向去想,不久,她们又说笑起来了,她们说些什么呢?又表现了她们的什么性格特点呢?

(二)归途说笑

师读“你看说走就走了”到“又唱起来了。”

生讨论评议。

正当她们说笑之时,却意外地遭遇了敌船。怎么办?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她们急中生智,把小船摇进了荷花淀,也碰巧把敌船引入了丈夫们的包围圈。就在荷花淀里,女人们找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也目睹了丈夫们神勇歼敌的全过程。丈夫们打捞完战利品,就又出发了,女人们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因为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一起去听一听她们正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注意30页上的文字。

女生齐读:从“‘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师:这些话中,大家能分辨出哪一句是由水生嫂说的吗?咱们来读一读,品一品,辨一辨。同桌间讨论一下。

生交流讨论(略)。

生:我们认为是第七句,因为这一句显出说话者不甘落后,与前面我们对水生嫂的理解比较接近。

生:我再补充一点,前面水生曾打趣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水生嫂说“谁比谁落后多少呢!”显得合情合理。

师:你的说法确实合情合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好象应该是第五句。因为说这话的女人很能干,比较符合水生嫂。

生:我认为这里没有一句是水生嫂说的。

师:哦?说来听听。

生:第六句首先可以排除;第一句是撅着嘴说的,有点撒娇的味道,气质不像;第四、五、七句充满了不服气,与水生嫂深明大义的特征不符合;第二、三句有可能,但这两句与她沉稳的个性也不能完全匹配。

师: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想法。其实,这时候,究竟谁是水生嫂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亲身经历了战斗,亲眼目睹了丈夫的歼敌过程使这群妇女的内心起了显著的变化。此时,她们的心理体现出更多的共性,那就是:既有对丈夫不在自己身边的无奈又有对丈夫勇敢抗敌的自豪;同时也激起了自身投入战斗的意愿和信心。

由被动旁观到主动投身战斗反映出这群勤劳能干、淳朴善良,平日里守着家、编着席对丈夫想念牵挂显得真挚多情的荷花淀妇女在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显出了乐观勇敢、自尊自强的一面。一起来看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女人眼中的战争是怎样的?

从对丈夫理解支持到与丈夫并肩作战,从狭隘的家庭投身抗战的洪流,我们似乎听到了妇女们前进的脚步声。有一部电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而今天我们从《荷花淀》里看到,一旦女人也武装起来,哪里还会有打不赢的战争呢?

师:对于这群没有名字,也淡化了肖像,却能和男子一样保家卫国的荷花淀妇女,我们怀有的只能是深深的敬意。这恰如孙犁自己说的:“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这群朴素得如同淀里随处生长的荷花一般的妇女,她们的心灵像荷花般高洁美好,她们的容貌也一定像荷花般端庄美丽。感谢孙犁,通过女人的视角,让女人参与这次战争,通过她们的语言,展示了荷花淀女人的成长历程,也看到了中国妇女的成长。

五、研究诗化的语言与环境的描写

作为有“诗体小说”之美誉的《荷花淀》怎么体现出来呢?

1、语言美、情感美、人物美。

2、诗化风格的浓郁的地方特色环境描写。

提供思考方向:这个故事题目《荷花淀》,孙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荷花淀的故事,这篇小说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这个故事发生荷花淀的故事?那些地方能够题材显出浓郁的地方色彩?这是不是又是构成孙犁先生诗化的风格呢?

六、延伸:

讨论:

1、回头想想,有女人参与的战争作品有哪些?或者从女人的视角描写的作品有哪些?

《红色娘子军》《花木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读了这片荷花淀,联想一下《红河谷》、《黄河绝恋》等等以女人为主体的战争题材文学,我们有什么感触呢?(浪漫化)

结束语:只要世界上还有女人,那么世界将会有许多色彩;只要世界还存有美丽,我们不应该失去浪漫。

描写战争的题材很多,但从女人的视角方面描写,把女人当作战争的主体描写对象,读荷花淀,不是读一篇作品,而要去读一类的作品。

板书设计:

人物语言

水生嫂勤劳善良、温柔体贴

深明大义。

(战争中的女人)坚贞勇敢

荷花淀课件(篇6)

教材分析

《荷花淀》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描写抗日战争生活的典范,有许多地方值得学生认真学习。小说的人物对话描写及环境描写都十分出色。对话描写通过朴实的语言,准确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环境描写渗透作者感情,达到情景交融。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对他们来说,对小说的学习在初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技能,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的人物美环境美和语言美

难点

分析小说的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分钟《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学生思索

激发学生阅读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作家作品:

5分钟投影展示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在创作风格上有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学生看投影进行了解通过了解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去品味“荷花淀派”语言独有的淡淡清香

三、预习导航

8分钟

1、全文以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学生一读课文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引导理清行文思路

培养学生提炼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

四、交流展示

(分析人物心理及性格)

12分钟

1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

重点分析“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一句中的细节描写。

2.鉴赏人物对话

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描写,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1)、“你总是很积极的”

(2)、“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3)、“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

3.“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学生品读课文

学生小组交流。

这是细节描写,准确的刻画了水生嫂听到水生的话内心瞬间的波动以及对这种波动的掩饰,表现了她不想丈夫离开但又不便阻拦的矛盾心里

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

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

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学生分析

这是对话描写,准确地表现了妇女们急切想见到丈夫但有不好意思明说的心理。

锻炼学生分析细节描写准确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锻炼学生分析对话描写准确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五、合作探究

(景物描写及作用)

10分钟

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1、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学生再读课文部分段落

交流研讨得出

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学生讨论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引导学生学习环境描写渗透作者感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写法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全面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六、归结主题

4分钟引导学生归结本文的主题思想。

(教师归纳)小说细致的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生动的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生粗读课文并归纳引导学生看到作品的深意

课堂小结

2分钟这篇小说,我们不仅为我们塑造了这些劳动妇女独特的美,还让看到了生动优美的白洋淀风光,更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力量,懂得了美好家园不容践踏的爱国情感

布置作业

1分钟片段练习:

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人物对话,要突出人物个性

板书设计荷花淀

孙犁

月色皎洁,

洁白的苇席遍地,作展现精神面貌

银白的淀水,提供活动背景

薄雾,清风,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荷花飘香

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教学反思

1、课堂气氛

本节课学生比较放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较活跃。这一点我比较满意。

2、教师语言

教师过渡语不够精炼,在一些环节上语言罗嗦,很想把问题讲明白,害怕学生听不懂,但却是越讲越不明白,在这一点上以后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

3、教学设计上比较跳脱,对人物对话及心理描写分析引导不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和分析理解时间,为了追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与整理,重在了传授知识而非掌握技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在这一方面下工夫,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传授多少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我想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并改进的。

4、如果再次上这课,我将大胆把时间放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讨论、分析并归纳有关内容,只在必要时进行有关技巧的引导。

荷花淀课件(篇7)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教学目的:

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3、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四、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助夫杀敌

五、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荷花淀课件(篇8)

一、激情引趣,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背过几首写荷花的诗了?你们还能想起来吗?

李泽齐:我们背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春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孩子,你的记忆力真好!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背一遍(齐背)。通过背诗,谁能告诉我,荷花一般都在几月开放?(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六月)。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谁能告诉我,我们还学过哪首诗?

韩旭:《小池》,唐、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同学们一起跟着背了起来。)

师:同学们记得也很好!其实,从古代起,荷花就已经成了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从古至今赞美荷花的诗篇很多。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擢清莲而不妖的品质。荷花又叫莲花,有赤、白、红、紫、青、黄六种颜色,以红、白两种颜色最多。今天,我们一起再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板书:7、荷花)。同学齐读课题。

二、自学探究,学习课文。

师:在叶圣陶爷爷的笔下,荷花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并画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并画生字新词。读完后,同桌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困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同桌讨论生字的规律,并记忆生字词。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桌讨论或解决。

5、继续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的地方,练习背诵。

6、共同讨论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师:孩子,你说的真好!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和由此展开的想象?你把这句话说完整好吗?(李文青重说后其他同学同桌互相练说。)

师:嗯,同学们理解的真好!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记忆生词的情况。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来,我们开始练习默写。谁记住了生词到黑板上默写。

1、课下抄写生词,并再组一个新词。

2、熟读并努力背诵课文。

荷花淀课件(精品8篇)


经过仔细筛选,笔者认为“荷花淀课件”是最值得一读的文章,热烈欢迎阅读,希望您会喜欢它。教案和课件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必备工具,因此老师需要好好花时间去编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荷花淀课件(篇1)

教学目标:

一. 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二. 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三. 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两课时。

二. 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

三. 着重让学生改写夫妻对话、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运产生的原因。

四. 利用多媒体音像带,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写出故事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 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 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 、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四、 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 探夫遇险 助夫杀敌

五. 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归结主题。

教学步骤:

一、分析人物形象:

1。 分角色朗读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确: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确: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习,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2。 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确:“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三.做“思考与练习三”。

荷花淀课件(篇2)

教学目的

品味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体味人物对话

教学重点

1.景语和情语。

2.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1.散文式的格调。

2.诗歌般的意境。

教学方法

研读、品味、思考

教学过程

一、点拨

《荷花淀》不侧重战争场面的描写。从青年妇女这一侧面去表现时代的重大主题——以人民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小说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妇女形象,表现了她们的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分析文章中几处对话描写及其作用

①夫妻对话。妻子追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这里蕴含着妻子对丈夫的忧虑、关切和责备,也表现出人物的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妻子赞同丈夫参军,说明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妻子应诺承担家里的千斤重担,说明她爱丈夫、爱祖国,把对丈夫的爱融注入爱国的高尚的民族气节中。

②探夫时的对话。她们想去而不明说,骂、恨、惦念和找借口探夫一样,都是对丈夫的爱。

③伏击战后妇女们在回家路上的对话。她们商量回去也成立队伍,她们要和丈夫比赛打敌人,看“谁比谁落后多少呢”,表现她们在战斗中受到教育,不甘落后,想和丈夫比个高低的自尊心理和勇敢好强的性格。

三、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①渲染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环境以烘托人物形象。“月亮升起来”至“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②借景抒情,展示人物心理和精神风貌。如几个女人在探望丈夫未遇的归途上,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可是她们很快地就忘记了那些不痛快。这自然与她们爽朗、乐观的性格分不开,但这时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也会使她们受到感染,从而增强扫除伤心情绪的力量。又如作者写荷叶像铜墙铁壁,写粉红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作者驰骋想象,把景物写得逼真、形象、传神、充满寓意。这里突出了水乡游击战战场的特点,而且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③为情节展开作铺垫。文章开头的夜景,暗示一场激战将在这里展开,水生嫂也将会在自己美丽的家乡的水泊之中,在党的领导下,在丈夫的影响下,由一名普通的妇女,成长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游击战士。

四、分析小说中的几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①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开头便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交待了“话别”一场的时间、地点,而“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景物描写从人的视觉、嗅觉来写荷花淀的夜景“银白的世界,薄薄透明的雾,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宁静,这样氛围中的水生嫂则具有勤劳质朴、温顺善良的美好形象,这样安静和乐的生活与后文的战斗场面又形成对比,揭示入侵者的罪恶。这样美的家乡,岂容敌人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来保卫自己的家乡。总之,此处的景物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中的主观情绪,又让人感受到人物的精神面貌,增添文章的诗意。

②寻夫未遇后的一段景物描写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渲染了一种空寂的气氛,迎面吹来的凉风,吹出了女人们寻夫未遇的失落,风吹草木摇,水波动荡,旷远、摇荡的景物似乎是女人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这段景物描写衬托了女人们寻夫后的失望、失落的心情。

③归途遇敌之时的景物描写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层开;对荷花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暗示了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这段描写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五、作业: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荷花淀课件(篇3)

【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 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2、 欣赏孙犁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分角色诵读和想象能力。

2、感受孙犁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

(三)、德育渗透点

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重、难点】

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侃侃文化的个性、社会的个性和作家创作的个性。导入到孙犁的介绍。

讨论一下《西游记》,唐僧带领几个徒弟到西天取经,假设唐僧在路途上得了重病,病治不好,因为没有什么药,你说他会选谁当接班人,去完成西天取经的重任?

中国文化是讲究共性的文化,太个性化的人,哪怕你能力再强,不受欢迎。你说这种文化是不是不好?不能那么讲。讲究共性的文化有它的好处,讲究个性的文化也有它的好处。

孙犁的小说笔调明丽流畅,风格秀雅隽永。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塑造了丰富的劳动者形象,他的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作品集结为《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荷花淀》故事情节分析。

送夫参军==寻夫遇敌==助夫歼敌

本文描写的是战争题材,那文中的“战争”是不是显得很悲壮呢? 正好相反,本文用诗意的笔法写战争,表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诗意表现在:诗意的景物描写。细腻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二、景物描写分析

学生找出本文中重点景物描写片段。

1、齐读“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段。

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讨论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三、本文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语言描写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

找出最能表现水生嫂人物性格的语言,分析水生嫂的心理.

预设: :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四.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例如:“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讨论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五、总结 “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六、作业布置

《世纪金榜》、预习《装在套子里的人》。

荷花淀课件(篇4)

教学目的:鉴赏并领悟此“诗体小说”的诗情画意之美,特别是人物的情操美,并以此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置疑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和特色

教学步骤: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说〈荷花淀〉。(板书课题)小说与诗歌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而〈荷花淀〉却有“诗体小说”之称。此该作何解?

答:虽为小说却具有诗情画意之美。本节课的任务就是鉴赏本文是怎样表现这种诗情画意之美的。

一:整体把握内容

1、解题:荷花淀长满或生长着荷花的湖。听到这个名字让我们想起了什么?

答:朱自清的〈菏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菏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紧扣月色写菏塘。

2、本文是怎样荷花淀的景色之美的?

月夜:“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菏叶荷花香,

晌午:“万里无云”“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不知几亩大小”“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菏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水面有野鸭,水下有大鱼(秋天)芦花飘飞苇叶黄运用简练、优美、生动、像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来描绘,显得诗意盎然。

3、让人想起了什么?(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

4、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面临着什么?日本鬼子来侵犯

5、当地的人们是怎样做的?

水生(男人):报名参军,保家为国。

女人:承担家务,勤劳能干,我不拦你,深明大义。

父亲(老人):我不拦你,支持革命。

四个青年妇女:藕断丝连,冒险探夫温柔多情。

“假如敌人追上,就跳到水里去死”

“打仗有什么出奇?”坚贞勇敢

怕丈夫小看不甘落后

成立队伍,学会了射击,来回警戒,配合子弟兵作战提高觉悟,迅速成长

6、他们为什么能这样?

答:抗日根据地人民在党的教育下思想觉悟高,深明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二、重点研讨:

1、主要人物写谁?女人。

2、怎样描写的?有点有面。

点水生女人(典型)

面四个青年妇女

3、她们长得怎样?没有写。

4、抓住什么来描写的?人物的语言。

5、集中表现在何处?表现了什么?

水生夫妻话别在爱情与家国情之间牺牲小家的幸福,投身革命或支持革命的事业中

女人们探夫未遇途中依恋丈夫,坚贞勇敢

伏击战胜利之后不怕打仗,不甘落后,为反抗鬼子入侵享有和平的生活,而成立队伍,在战争中迅速成长,由依恋丈夫的农妇成长为配合子弟兵作战的女战士。

6、同是劳动妇女,从语言描写中可看出她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重点鉴赏34页到35页的人物对话:

或聪明婉曲或憨朴率直或沉稳持重或忸怩羞涩。

7、为什么重点写女人?在旧社会,劳动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解放到什麽程度,常常是我们衡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尺度和标准,因此,着重描写妇女的生活和思想行为,描写她们怎样一步步地站起来参加革命和社会斗争,对于反映解放区人民的斗争生活,反映革命战争在人民精神上所引起的巨大变化,都是很有意义的。连最没有地位、最受压迫、觉悟较低的妇女也起来了,那么,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难道还会远吗?

三,布置作业:将祥林嫂与水生嫂的性格命运做比较写篇文学评论。

教学目的:鉴赏其语言艺术及创作特色

教学方法:以训练为主

教学步骤:

1、检查作业(请一位同学口头发言。)

同:同是中国农村普通的劳动妇女,都朴实善良勤劳能干,都爱家爱丈夫爱孩子。

异:祥林嫂:生活于封建社会末期偏僻闭塞保守愚昧迷信落后的鲁镇。

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毒害,屡遭不幸打击,命运极其悲惨。

丧夫丧子后想当奴隶而不得,无家可归沦为乞丐,因再嫁的寡妇身份被封建礼教迫害,最后惨死雪夜。

水生嫂:生活于抗战时期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有深明事理的公公,有积极参加革命又深爱着自己和家庭的丈夫“水生”,还有可爱的儿子“小华”,家庭幸福。

思想开明,深明大义,由积极支持革命到勇敢参加革命,由普通农妇成为巾帼战士

2、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描写?细节描写。

重点鉴赏33页的夫妻惜别:写出水生妻细腻复杂的情感活动。

2、本文写了一次荷花淀伏击战,可谓战争题材的小说,但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使人感受不到通常那种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惨烈景象。为什么这样写?

因为本篇小说的主题不在表现战争的残酷而在表现解放区普通劳动妇女的成长。这样处理也是为了更加集中地去表现被战争本身的残酷所忽略的原本的生活之美。

3,本文不仅淡化了战争,而且淡化了生活中的一切矛盾冲突,又是为什么?

战争的发生使得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矛盾成为当前生活中的主要矛盾,而和平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微妙的矛盾纠葛也就很容易被暂时搁置,这时的亲情关系、邻里关系乃至阶级关系等大都会自然或自觉地服从于战争所划定的阵线。《荷花淀》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对战争现实的把握和感受,才大胆地把人的情感冲突、心理冲突、日常生活冲突高度淡化,表现了一种高度纯净与宁静的生活之美,留给读者的是那如同新鲜的“荷花菏叶香”的一片温情。可以说《荷花淀》是纯美的诗化小说,它在一种纯粹美的极致中,蕴涵着一种健旺明净的人的精神,一种民族精神。由此也形成了“荷花淀”派素淡朦胧的诗情画意与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机结合的创作风格。

4、课堂练习:

鉴析修辞

1、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借喻。以“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喻席子。

3、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明喻)

4、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明喻)

5、她们—驶(小船)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明喻)

6、大菏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明喻)

7、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暗喻)

8、那肥大的菏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拟物)

9、“祥林嫂?怎麽了?”“老了。”(讳饰)

鉴赏用词

1、水面()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笼)

2、小船()进了荷花淀。(窜)

3、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出一个人。(冒)

4、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给了他们。(丢)

三,布置作业:课外阅读《现当代小说鉴赏》

荷花淀课件(篇5)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1、学生可听着《玩具兵进行曲》进入教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

2、注意听音乐,复听时,当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3、还可以想象着玩具兵的样子表演,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做一些木偶兵的面具、长鼻子等饰物,供学生选用。

1、用听唱法完成歌曲的学习。教师可安排几次范唱,听录音或教师范唱,给学生完成的歌曲感受。

2、学生听范唱时轻轻地拍着手合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

1、聆听乐曲时,注意初听的完整性,一定要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对乐曲有良好的感受,并能哼唱出自己喜欢的旋律。

2、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时,要注意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多次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分句听唱或纠正错误,在完整地听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

3、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听、动起来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感受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

(1)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与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可以个人方式,也可以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看图与听唱相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谱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可用手指着“金勾勾,银勾勾”唱。

2、教师范唱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师之情动生之情。

3、边唱边表演,也可参考课本中的插图动作。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编动作,给学生以“自编的动作最好”意识。

1、完整聆听音乐,自由想象。读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复听乐曲,这声音出现了几次,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课本图中大胆添画。

3、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分角色,分别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二)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稳定学生情绪!

1、学生可听着《玩具兵进行曲》进入教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

2、注意听音乐,复听时,当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3、还可以想象着玩具兵的样子表演,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做一些木偶兵的面具、长鼻子等饰物,供学生选用。

1、用听唱法完成歌曲的学习。教师可安排几次范唱,听录音或教师范唱,给学生完成的歌曲感受。

2、学生听范唱时轻轻地拍着手合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

3、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聆听了《玩具兵进行曲》,并能够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你的名字叫什么》。

一、课时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1)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与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可以个人方式,也可以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看图与听唱相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谱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可用手指着“金勾勾,银勾勾”唱。

(2)教师范唱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师之情动生之情。

(3)边唱边表演,也可参考课本中的插图动作。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编动作,给学生以“自编的动作最好”意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生学会了歌曲《拉勾勾》,并且能够边唱边表演,聆听了乐曲《口哨与小狗》,大部分学生能够边唱边表演。

让学生随琴唱1-2遍,老师纠正唱得不正确的小节,再加上动作唱1-2遍。

(1)完整聆听音乐,自由想象。读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复听乐曲,这声音出现了几次,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课本图中大胆添画。

(3)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分角色,分别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1)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与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可以个人方式,也可以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3)教师可设计小礼品,或全体学生以拍手的方式。

四、让学生自己根据乐曲编动作。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生学会了听完音乐后,谈自己的感受,继续根据乐曲编排动作。

荷花淀课件(篇6)

熟悉课文: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在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

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分析情节线索:

1、 让学生概括文中几个场面的内容:

① 月夜编席②夫妻话别③探夫遇敌④助夫杀敌⑤学夫杀敌

2、 让学生找出这篇小说的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崐──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3、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 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4、小说要表现那些人物?

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荷花淀课件(篇7)

教学设想:

《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赞誉为“诗体小说”。相对于主题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时空背景离现代的学生毕竟较为久远了,如何在一教时内让学生走入文本,品味人物语言?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因为文字的静默无声天然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隔阂,而朗读的声情并茂本身就有利于沟通。因此,本课将把朗读作为探究人物的主要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象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

教学目标:

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定向

昨天请大家阅读了一篇小说《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吗?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呢?

引导学生畅谈,如果学生能谈到人物对话的精彩就直接定向研读。如果学生没有谈到的,就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人公。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人物,有多把钥匙,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今天我们就锁住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文中有很多处人物对话。那么,把握人物语言的最便捷最有效方法是什么?结合语境,诵读品味,比较揣摩。

二、学生自由诵读,选取对话语段,分组揣摩。

三、交流鉴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尝试演读。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自己所选取的对话语段,找一句自己认为最传神,最动人的话,何大家交流自己的赏析和感受。

教师在组织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注意对话中的神态细节描写

2、设计语言变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揣摩

3、引导学生将语言鉴赏深入到人物思想和形象鉴赏上

4、组织学生演读

(一)夫妻话别

具体语言鉴赏点:

1、怎么了,你?(你怎么了?) 倒装句式 急切,关心

2、你总是很积极的。(低着头说 / 斜着眼说 ; 就你积极) 心态真诚,羞涩、无奈、自豪 顺带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水生的“脸红”“气喘”和避闪拖延的态度,体会他想说又怕说不知道怎样说的矛盾心理,水生嫂察言观色、急于求知的心态,都体现在人物语言中。

3、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走吧,走了就别回来。/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嫂说此话时,既没有愤怒的表情,跟没有偏激的行为,只是一个普通妇女突然要承担家庭一切重担时本能的反应。从后面对话可见,她提出家里困难,是希望丈夫理解而已,绝非设障碍拖后腿,虽无豪言壮语,但她那识大体明大义甘愿牺牲的美好心灵同样熠熠生辉。水生嫂表现出的人之常情,使人物更贴近生活,与普通人距离更近,越发真实可爱。

4、嗯。嗯。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好。行。)嗯,发音沉重厚实,嗯出了复杂的心理和美好的情操:因为挚爱丈夫,她心情极其沉重,说不出轻快的字眼;为了丈夫的安心抗日,在艰难的任务,他都会坚决完成,无需夸口,也不会信誓旦旦。

5、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抓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贞,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人还是要学习这些传统美德。因为有时候,似乎看到在有些地方,有些场合有的人表现得太随便了。这是丈夫对妻子的珍视,不能收到侮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不能跪着生。

小结:从这段夫妻话别中,我们不难看出水生嫂理解支持丈夫,吃苦耐劳,淳朴善良,舍小家为大家,深明大义,任劳任怨。还可以看出夫妻情深,生离死别的凄美。

(二)商量探夫

学生诵读后,引导学生活动:

1、揣摩说话的意图,补充水生嫂的后半句话。(我们要去得小心啊。)实际上是巧妙地将要不去得划转到了如何去上了,比别人想得远,显得沉稳。

2、为每句话的人物加上神态描写。第1句托辞自然,精明乖巧;第2、4快人快语;第5句忸忸怩怩;水生女人沉稳。

如:一个新媳妇低着头,红着脸,两手不停地搓着衣角,忸怩地说:“……”

这些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或乖巧或爽快或稳重或羞涩,跃然纸上。都表现出对丈夫想念牵挂,情愿冒着危险去看望丈夫。

(三)途中骂夫

学生诵读,女人们忘记不痛快,说笑起来后,为什么骂丈夫?骂了什么?

反观几个女人骂夫,全是夸夫,骂在嘴上,夸在心里,这种俏骂帮衬的高明夸法,体现了白洋淀妇女的幽默风趣。

(四)感受打算

学生诵读,讨论:

这些话中,大家能分辨出哪一句是由水生嫂说的吗?咱们来读一读,品一品,辨一辨。同桌间讨论一下。

小结:

第六句首先可以排除;第一句是撅着嘴说的,有点撒娇的味道,气质不像;第四、五、七句充满了不服气,与水生嫂深明大义的特征不符合;第二、三句有可能,但这两句与她沉稳的个性也不能完全匹配。这里没有一句是水生嫂说的。其实,这时候,究竟谁是水生嫂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亲身经历了战斗,亲眼目睹了丈夫的歼敌过程使这群妇女的内心起了显著的变化。此时,她们的心理体现出更多的共性,那就是:既有对丈夫不在自己身边的无奈又有对丈夫勇敢抗敌的自豪;同时也激起了自身投入战斗的意愿和信心。

由被动旁观到主动投身战斗反映出这群勤劳能干、淳朴善良,平日里守着家、编着席对丈夫想念牵挂显得真挚多情的荷花淀妇女在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显出了乐观勇敢、自尊自强的一面。对于这群没有名字,也淡化了肖像,却能和男子一样保家卫国的荷花淀妇女,我们怀有的只能是深深的敬意。这恰如孙犁自己说的:“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这群朴素得如同淀里随处生长的荷花一般的妇女,她们的心灵像荷花般高洁美好,她们的容貌也一定像荷花般端庄美丽。感谢孙犁,给我们品尝了这样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荷花淀的女人们,让我们感受了人情人性的纯美,也看到了中国妇女的成长。

齐读最后一段,下课。

荷花淀课件(篇8)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崐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崐乐观主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语:

今天我们来讲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这是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那么同样是描写战争。它与以往的战争有哪些不同?大家知道,以往的战争给我们展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残酷场面,而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场战争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一起走进被称为“诗体小说”的孙犁代表作《荷花淀》。

四.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它与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和以周立波为代表的湖南作家群“茶子花派”并称。

五、题目解说:荷花淀,在这里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主要是一个文化概念-————

六、 情节梳理:

1、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标题:①夫妻话别 ②、探夫遇敌 ③助夫杀敌故事情节: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课文赏析

(一)人物角色分析:

1. 分角色朗读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习,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2. 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第二课时

总结写作特点:

一、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崐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崐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崐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崐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崐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崐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崐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崐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崐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崐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崐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崐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二、生动的细节描写

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崐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崐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崐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崐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崐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崐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崐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崐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捞战利品,也有许多细节描写。

如: “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这里,把打崐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鱼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崐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船上”,几个青年妇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崐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去,又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崐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

三、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了故事情节。

水生和妻子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崐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侧面打听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流露出她的温情和忧虑,表崐明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体贴,也表现了她细心、稳重的性格。

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 崐“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来“你总是”崐这种口气多半用于责难,可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写出了她对丈崐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崐高品格。

从水生嫂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丈夫的感情,为下文伏击埋下一笔,崐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

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

巧: 来得不巧,巧遇敌人,巧逢亲人,无巧不成书。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崐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崐啊! ”

这段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崐“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她们归途遇敌,躲进崐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这段对话崐对情节发展起作用。

中心思想: 本文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崐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崐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五个女人的对话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三年级《荷花》教案


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很多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所以,关于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三年级《荷花》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三年级《荷花》教案【篇1】

今天学生似乎很兴奋,课堂效率也较高,因此记录下其中的过程。

师:把描写荷花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出示)

师:你们仔细读读这句话,觉得这荷叶怎么样呀?

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荷叶怎么样啊?

生:荷叶很多。

师:从哪里感受到荷叶很多?

生:挨挨挤挤。

师: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一个挨着一个。很多。

师:大家想像一下这个画面,挨挨挤挤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叠着一片,一点缝隙也没有。

生:我感到荷叶长得很茂盛。

师:还从哪里也感受到荷叶的茂盛?

生:一个个,说明很多很多。

师:好像是我们学过的哪个诗句?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这荷花多得怎么样?

生:好像接到天边了一样。

师:你们体会的真好呀。再看看这句话,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它很大。

生:我感到它很圆。

师:是呀,形状很美丽。

生:我还感受到它很绿,颜色很好看。

(师板书:叶:多、绿、圆)

师:这么美的荷叶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句。

师:作者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先写了荷叶呢?

生:如果没有这些荷叶,怎么会有美丽的荷花呢?

师:对呀,荷叶是衬托荷花的。正因为有了这么茂盛的荷叶,才会生长出美丽的荷花来。

那荷花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自读描写荷花的句子,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生划句,交流)

生:我喜欢花骨朵儿的句子。(读句)(出示: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觉得这个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那是怎样的花骨朵儿?我们来用手做一做。

怎样做才叫饱胀?

生:就是马上要开放了。

生:就是含苞待放。

师:是呀,它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呀?

生:它好像吃饱了肚子,肚子要破裂了一样。

生:好像里面有个娃娃正想探出头来看看呢。[

生:好像手脚都要伸出来了。

师:是呀,这多荷花好像一个初生的娃娃一样,蕴藏了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恨不得马上要看看这美丽的世界一样!

生:马上还说明它心情很急切!

师:对呀,那谁来读读看,能把这急切与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出来?

(生读句)

师:还喜欢哪朵荷花?

生:我喜欢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

师:(出示)为什么呀?

生:它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很娇嫩。

师:哪个字让你感受到了娇嫩?

生:才

师:什么是才?

生:就是刚刚。

师:用手做一做这朵荷花,你感受到它怎么样?

生:非常美丽。

生: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没有全展开来。

生:非常的美好。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轻轻的。)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它太娇嫩了,不忍心打扰它。

(生齐读)

师:还有喜欢的荷花吗?

生: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出示)你喜欢它什么呀?

生:喜欢它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具体说说。

生:它那嫩黄色的小莲蓬很可爱,嫩黄色又显得很娇嫩。

生:嫩黄色看起来很新鲜,一个小又显得很可爱。

生:老师,我感觉到露出好像是一个刚刚生出来的小孩子露出了手和脚来一样。

师:我明白了,你是感觉这个小莲蓬是多么新鲜,多么娇嫩,有多么富有生命力啊。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读)

师:再看看前半句,你还有什么感受吗?

生:这些花瓣全都展开了。

师:你们比较一下这个全和上一句的才。有什么区别。

生:才是刚刚,全是很充分的展开了。

师:你们伸出手臂来做一做,你们感觉怎么样啊?

生:我感觉好舒服啊。

生:我感觉自由自在。

生:我感觉无拘无束。

师:是呀,多么自由,多么舒展,你们能将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句。)

师:在来看看,还有一句描写的很好。(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里有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冒。[

师:冒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冒就是探出头来的意思。(板书:探)

生:是长出来的意思。(板书:长)

(分别板书:钻、伸、露)

师:比较一下哪个词好?为什么?

生:探字好像偷偷摸摸的样子,可是白荷花不需要偷偷摸摸,她是光明磊落地长出来的。

生:什么东西都在长,用长字太普通了。白荷花是高高地长在荷叶之间,用冒好。

生:钻出来的东西总是要削尖了脑袋,如果用这个钻的话,显得白荷花一点也不美丽。

生:露是因为荷叶太少才会露出来的,但上文说荷叶挨挨挤挤很多,不可能是露。冒字就说明白荷花主动从荷叶里长出来,也可以说明荷叶很多。

生:我觉得伸字是从侧面伸出来的,可是,白荷花是笔直地长在那里。

师:同学们,你们体会的真好,一个冒字让我们感受到白荷花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纯洁美丽,站在碧绿的荷叶之间,你们能用这样的练习来说话吗?(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她仿佛___________。)

生:她仿佛在看看这大自然的美景。

生:她仿佛在和荷叶亲切地交流。

生:她仿佛在尽情地呼吸新鲜的空气。

师:真美呀,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她美丽多姿的身影。

师:交流了这么多的荷花,书上用了哪个关联词连接了起来?(有的有的有的)

刚才出示的这些句子,谁能按课文中的顺序重新排列一下?

(指名一生上来重新排列)

生: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描写这些荷花的时候没有按照花骨朵才展开全展开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师:你真爱思考,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都摇摇头)

师:你们想想,当时作者看到的荷花多吗?放眼望去怎么样?

生:哦,因为荷花太多了,他来不及观察。

生:用这样的方式想说明荷花很多。

师:是呀,荷花很多,不用一定的顺序来写也可以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这美妙的感觉。

师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你们瞧,作者对这一池的荷花是多么喜爱呀!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读到这里,学生情不自禁问):老师,哪个画家能把这幅画画下来呀?

(很多学生说):我觉得没有一个画家可以画下来。

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师:是哪个画家能有这个本事画下这一大幅活的画呀?

生:是大自然,是大自然,只有大自然有这个本事。

师:对呀,这都是大自然的魅力,赋予了我们这么生机勃勃的画面,是大自然的神力,创造出如此曼妙无比的世界,是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亲信可爱,充满活力的一切。就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再来美美地读课文吧!

(点评:本来以为,对画家的理解可能会有些难度,但现在知道了,只要课堂教学组织得好,很多问题学生都可以理解、解决,什么叫呼之欲出就是这样来的吧。)

三年级《荷花》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体会荷花的美。

2、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1、自由读课文,想象荷花的样子。认真朗读课文,通过你的朗读把荷花的美读出来。

2、指名读课文,你觉得怎么读能表现出荷花的美就怎么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他同学听后说说你从他们的朗读中觉得荷花美吗?为什么?

3、把你觉得最好看的一种记在自己的脑海里。说给同学们听听。

4、指名说

5、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样子的荷花,描述一下。

6、老师这儿有一些荷花图,看图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姿势。

7、看了这么多荷花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二、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溶入自然的感觉。

1、引读课文

看着这么多的荷花,大家都觉得陶醉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2、说说看小鱼、蜻蜓会告诉我什么?

同坐讨论,全班交流。

3、看课件,体会这种感觉。

4、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四、指导背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2、你能把它背出来吗?看课件背诵。

3、指名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花。

三年级《荷花》教案【篇3】

[教学要求]

一.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片段的略读,《多美啊,野花》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语。揭示课题。观察图画。带入情境。自学课文。自学讨论。理清层次。讲读课文。

第二课时:复习阅读。教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节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课文。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荷花

我去看色彩美

看着美冒露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爱

风过了

看着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2.学生齐读课文。

二.复习阅读。

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例句:

(1)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

(3)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

(4)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

三.教补充教材。

1.《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王冕学画》,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针对学生已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等。通过这篇节选的教材,意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理解内容。)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

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1)导入: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

(教师板书两句话)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教师先在甚蕃、淤字上加上拼音,领读两遍,再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讲讲甚蕃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这两句话的意思。)

(2)讲解:这两句话,前一句的意思是说,水上的、陆上的花草,可爱的很多,后一句是说作者最爱莲花,爱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全身洁白不受污染,这是作者对莲花的内在品格的赞羡。

(同学带着赞美荷花的语调读两遍。)

(3)学了这两句话,你们知道李老师要说荷花的什么美?

荷花更美的是品格上的美。

(板书:在原来色彩美姿态美下面加上品格美)

正因为荷花不仅外表美,内在的品格也很美,所以我们爱荷花。我现在请小朋友用这样的句式连贯地说荷花的美。

板书:

我爱(),

我爱(),

我更爱()。

例句:

我爱荷花的美丽色彩,我爱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我更爱荷花的品格,她出淤泥而不染。

(这里补充荷花的品格美,目的是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再深化一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对荷花的情感。)

(4)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身处在不良的环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他们。

说话训练: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

我们就来说蒲公英,你们自己出个题目吧。

(学生自拟题目)

题目很多,我们就挑朴素一些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根据我们今天讲的,主要是把蒲公英的美说出来。(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

蒲公英花外表美

茎叶内在美

种子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思考。

例话: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花,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能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小花。蒲公英的花像小菊花,又像小小的向日葵,蒲公英给它的孩子们每人一把伞,让风伯伯把它们带到四面八方,在土壤妈妈的怀抱里,生根发芽。

我仿佛变成一粒蒲公英的种子,跟着风伯伯飞过小河,飞过高山,飞到日月潭,给台湾小朋友带去大陆小朋友的问候。

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我一把伞,风伯伯把我带到小河边的一块空地上,我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5.佳作欣赏。

(最后教师用表情朗读方式介绍了《多美啊,野花》,并发下这篇读物。)

同学们回去好好读这篇文章,想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怎样赞美野花的,下次写蒲公英就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荷花蒲公英

色彩我爱,花外表美

姿态美我爱,茎叶内在美

品格我更爱。

[附文]

多美呀,野花(节选)

野花是很小的。野花是很多的。野花是很美的。

野花的美,更多的是心灵的美你看这一些无名无姓的小花,竟也顽强地生长着、开放着,是生命的向往,是春天的呼唤!

没有人栽培,没有人施肥。甚至也没有人播种。

也许是田野上的风卷来的种子;也许是蓝天上的小鸟衔来的种子

无声无息地落下,无声无息地萌芽,无声无息地开花开在沟边、路旁,开在田野一角。那芦苇丛中一朵朵圆圆的、金色的野花,那白色的、米粒大的荠菜花,那绒毛似飘洒洒的蒲公英

假如广漠的田野没有这些野花夹杂在芦苇中,微笑在天边地头,又将是何等的单调与寂寞?

蜜蜂到哪里去采蜜?

蝴蝶到哪里去嬉戏?

野花,是山野之花。是小草的姐妹,是田野的女儿。它得到了更多的阳光、雨露,也从不惧怕秋风、寒霜。我们实在不能小看它们那里顽强生长着的山野小花!

扎根大地,偎依着大地野花是与大地共存亡的。

大地不灭,野花不死!

不离开泥土的野花是大有希望的让根须越扎越深,吸取更多的养料。让枝叶伸向四面八方,在流通的空气里,在温暖的阳光下翩翩起舞。

和大地一起迎接春风,和大地一起欢度金秋,和大地一起抗击严寒

大地常青,野花常新!

王冕看荷花(节选)

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合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它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三年级《荷花》教案【篇4】

师:同学们认真地读下面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同时请看多媒体演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什么样的长叫冒呢,

生:是迫不及待地长出来。

生:是喜气洋洋地长出来。

生:是生机勃勃地长出来。

生:是一个劲儿地长出来。

生:是使劲儿,急切地长出来。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美美地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些白荷花这么高兴、这么急切地冒出来想干什么?

生:这些白荷花想早一点看到这美丽的世界。

生:这些白荷花想和小蜻蜓们一起快活地做游戏。

生:这些白荷花想早一点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生:这些白荷花想比一比谁是她们之中的皇后。

阅读是一种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这是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对阅读所下的精辟定义。它告诉我们,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文章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认知结构是决定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而阅读理解的主要外部标志就是能否对文章作出正确评价。这种独特、新颖的见解导致了一场阅读的革命。教例中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根据自己的个性理解,建构不同的言语图式,体会到这个冒字的深刻含义,体会到了这个冒字所赋予白荷花的生命力。学生们童真烂漫,天真活泼。个性化的言语也在不断汩汩地冒出来。

三年级《荷花》教案【篇5】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荷花

师:想看看荷花吗?那就跟着我到荷花池边去欣赏一下吧。

(播放视频荷花),学生边看边小声议论。

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生:千姿百态

生:美丽

生:百看不厌

生:完美无缺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课文中描写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受到了荷花是那么的美丽。

生:我觉得荷花真漂亮。

生:我好像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师:是呀,荷花真美呀,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呢?

生齐:第2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第2段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生读课文。

师:谁能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大家听。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出示句子,再指名读。

师: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个挨着、挤着。

师:你能表演出来吗?

生:不能。

师:怎样才能演出来呢?谁愿意帮他。

不少同学跑到讲台前,大家挨在一起。

师:哦,这就是挨挨挤挤。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么样?

生齐:多!

师: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贴池塘图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呀?

生:这是池塘。

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把这些荷叶贴在池塘里,注意要表现出挨挨挤挤的。

学生贴图,刚才没有表演的学生优先。

师:贴得真漂亮。我们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这一句。

师:读了这句话,除了知道了荷叶多,还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了荷叶很绿,是碧绿的。

生:它的形状是圆的,很大。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呢?

指名读,齐读。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你喜欢这样的荷花,我听出来了,特别是你轻轻地读出的小莲蓬,读得多好呀。[

课件出示荷花的三种不同形态。

师:你们看,荷花有着不同的姿态,他喜欢的是其中的哪一种呢?

生指出。

师:这是全开的荷花,还有谁也喜欢这样的,请你也读一读。

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荷花呢?有谁喜欢这样的,请你读一读。

生读。

师:这是半开的荷花,也很美呢。再来看看这一种。女同学齐读。

师:全班同学齐读这三句话。试着把它背下来。

拿出三种形态的荷花剪纸,指名同学边背边贴在图上。

看图一起背诵这三句话。

师:老师喜欢什么句子,你们想知道吗?我也读一读,好不好?

生齐:好!

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教师读句子。

师:有谁和老师一样喜欢这句话的?你能读读吗?

指名读。

师:大家听出来没有?我们读的时候都突出了哪一个字?

生齐:冒

师:在这里,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生:钻

生:露

生:长

生:冲

生:跳

生:其实就是长出来。

师:怎么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生:转眼间就长出来。

生:高兴地、兴奋地长出来。

生:很急切地长出来叫冒出来。

师:大家说得真好。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地、争先恐后地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啊,这些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做些什么?

生:它们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呼吸新鲜的空气。

生:它们想出来玩一玩,吹吹风。

生:他们想出来和大圆盘交朋友。

生:它们想出来看看蓝蓝的天空,看看高高的大树。

生:它们还要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美丽。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师:你们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

生齐:很美

师:看看那一朵,

生齐:也很美。

师: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

出示句子: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生:不,是大自然。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师: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了。下面听老师读,好不好?

教师配乐朗诵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自由地美美地读吧!

生自由感情朗读。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读给我们听。

指名23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师: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贴小孩头像图在荷叶上)。除了蜻蜓和小鱼会来和我说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跟我讲话呢?

生:小青蛙会来对我说:我的孩子长大了!

生:小蜜蜂来对我说:你看,我清早采的蜜多甜呀!

生:小鱼告诉我它梦见它的妈妈带它到处游玩,多快乐呀!

师:我知道还有很多小动物有好多话要对荷花讲,下课后,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好吗?

师: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篇短文。(学生拿出补充材料)这是朱自清所写的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一段,老师先给你们读一读。

师配乐读。

师:这是著名作家、散文家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的一段,回家后,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吧!

三年级《荷花》教案【篇6】

1、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姿态,图文结合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一)、欣赏美丽的荷花。

1.(看荷花图片)让学生自由说说看到的美丽的荷花。(学生自由说.)

2、听课文配乐录音,出示课文荷花图。

2、听完了,你最深的感受是--“美”

3、你觉得荷花哪一方面的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味、形、姿态)原来荷花的美是因为它味美、形美、姿态美,你们读课文真仔细。

问:你从“一……就……”知道什么?所以就把我们吸引到荷花池去欣赏荷花。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荷花的美给你留下了深深的美的印象,我们来细细研究研究叶圣陶爷爷是怎么把这些美表现出来的。(分组:重点研究味美的同学组成一组。重点研究形美美的同学组成一组。

重点研究姿态美的同学组成一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点拨,和他们一起体味。)

(3). 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4)、学生按顺序汇报交流。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5)、你们说的非常好,能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吗?

看着这一池的荷花,我们陶醉了,觉得眼前这池荷花简直就像是一大幅──活的画。

1、导语引入情境。

2、⑴ 什么是翩翩起舞?现在我们也变成一朵荷花,当风吹来时,我们轻快地舞蹈,好不好?(全班一起随风起舞)

3、看着,看着,人和花已经融为一体了,开始一起舞蹈,一同欢乐了。这时──

⑵ 问: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

4、指名配乐读第四节,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

我们迷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一齐读第五节。

刚才共同体会荷花的美丽,了解作者是如何表现荷花的美的。那我们也来用诗句赞美荷花吗?(学生自由讨论,师点拨。)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花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荷花》教案【篇7】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如没有见过荷花,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观赏并了解荷花的生长情况,以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也可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如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师准备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教学本课生字,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挨读一声,注意和挨(读二声)在意义上的区别;莲蓬的蓬读轻声。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是,佛的第四笔是。

3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课文,教学导入时,可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如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再出示有图片资料或其教学手段来展示一幅幅荷花图。让学生充分了解荷花,体会荷花的美。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教学时可以在初读时大致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抓住描写荷花的重点段落(第二四段),反复朗读课文,重点学习。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实,给人以一种美的感觉。教学时,要抓住作者对荷花各部分的描写和想象,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喜爱荷花的感情。

4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冒字用得好在哪里。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把语句描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说出自己的想象,可不受课文内容的局限。再如,一大幅活的画想象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一难点,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荷花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荷花、荷叶的各种美妙的姿态,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从而理解活的画的意思。从中也告诉学生作者描写的荷花的语言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幅美妙绝伦、动感十足的画面。对于第四段作者的想象部分,可以提出,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并把她当作有感情的人来想象,才能体会到作者出于对荷花的深深情感,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从而让学生懂得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章的重要内容。

5朗读指导。本文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情充沛,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朗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荷花的优美姿态表现出来,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写出了花的各种优美姿态,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体现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体现出各种花姿态的多。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体现荷花的动态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以作者的亲身感受写出来的,要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把自己当作一朵美丽的荷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课后思考练习题及文中泡泡。第1题,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结合课堂朗读进行,教师启发学生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主人公,好像自己也来到了公园看荷花,亲眼看到了荷花的美丽姿态,体验到了主人公的甜美心境。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读起来充满感情。对于喜欢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但背前教师要提出要求,比如,可以是几个小自然段,可以是一大自然段,不能仅背诵由一两句话组成的小自然段。课文语言优美,可以引导学生背诵全文。同时做好背诵的交流和检查工作。也可以让学生在背诵前说一说为什么自己要选择这一部分背诵。

第2题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重点是通过讨论领悟:用彩笔画出来的是色彩明丽的画面,而一池荷花就是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第3题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也可以在课文内容理解基础之上练习,重点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习课文内容后,可以提出问题来让学生独立思考,要给学生一些时间,充分展开想象。可以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像身着白衣裳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和蜻蜓、小鱼交谈的情景,从中受到启发,由此想象开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与课文描写不同的内容。从看到、听到、想象到的等方面展开想象。最后把同学们想象到的内容进行口头交流,看谁的想象更丰富。

小练笔是写自己喜欢的花。目的是引导进行经常性的写片断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重点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课文是怎样写荷花的,哪些是具体描写,哪些是对荷花的想象和感叹。然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最喜欢哪种花,这些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自己怎样把花描写下来。想好后可以在课堂上用半课时来完成。文中泡泡冒用得真好目的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要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冒的字面意思:原意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句,体会句子描写的内容景象,体会用词的好处。再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比如,挨挨挤挤饱胀得马上要破裂等。文末泡泡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这是理解句子内涵的练习,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美丽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的美丽所产生的巨大魅力。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然后再交流。

7课后扩展。课文学习后,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荷花,了解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这也能为写自己喜欢的花的习作,打开思路。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2.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出示课题:荷花。

师:你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生说后师大屏幕展示荷花图。

二、初读课文,正音

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分小组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文章条理。

第一节: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三节: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

第四、五节: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第一节告诉我们赏荷花的时间,人物,地点。

3.提问:这一节看出荷花的什么特点:(花香)

从赶紧看出我想看荷花的急切心情。

4.朗读。

五、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

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

2.师出示如果──了不起。

请生谈自己的看法。

3.引导读第三节。

师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

(理解后读。)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

(生各抒已见。)

朗读第二节。

4.再读第三节。

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5.朗读二三节。

六、自学生字

师作个别易错字的指导。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1、2、3节。

2.听写词语。

3.观察自己喜欢的花。

第二课时

一、朗读1、2、3节

二、学习4、5节

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

师: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

2.齐读第四节。

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生各抒已见。)

4.美读第四节,

5.读第五节。

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

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习写作特点

1.生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交流。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

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

用词准确。

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

1.生再读全文。

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写生动。

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

7.生继续完成。

五、作业

1.完成习作。

2.预习第四课。

三年级《荷花》教案【篇8】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补充介绍李广其人:

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1、 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7、 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教学要求: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一、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人们称他为--(生答)(板书:神勇无比  “飞将军” )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一)过渡: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二)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2.读中感悟第三段。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点击:出风声),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屏幕显示黑夜)

(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指名读)

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搜寻)

生:一阵风吹来,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胆战心惊。

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文字:“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师:前方的老虎李广看清楚了吗?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书:箭法超人)

(3)联系诗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师:你能结合这一段用上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

3.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呢?老师读了第4自然段后就有一个感受:用个成语来说,叫“出人意料”,你也有这种感受吗?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所以大家全都惊呆了!

使大家“惊呆!”的仅仅是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吗?还因为……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3)联系诗句。

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诗?(课件显示: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指导“平明”“没”“棱”。

三、读好古诗、欣赏动画,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吧,一起再来读读。(练习背诵古诗。)

1.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3.课外作业: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再一次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李广射虎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荷花》教案【篇9】

今天参加了西塘片语文教研活动,听了三堂不同年级的课,有低年级新课标的课,有中高年级老教材的课,每堂课都给了我不少启迪。现就其中一堂刘玲珠老师的《荷花》一课进行分析学习。

摘录片段一:

师:多么美丽的荷花啊,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者的荷花世界,去欣赏荷花的美丽。

生打开语文书。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学生有的默读,有的轻声朗读,有的大声读,有的同桌一起读。

[评析]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刘老师能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摘录片段二:

师:同学们,作者笔下的荷花有什么样的姿态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体会哪些句子你认为写得最美。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师:想好了,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互相说说。

学生交流想法。

生:我喜欢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碧绿的荷叶多美啊!

生:我也喜欢荷叶。他说挨挨挤挤的荷叶,那荷叶说明很多很多,真好看。

师:挨挨挤挤,满池的荷叶,真的很美,在生活中你见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生:我在花园里见过花挨挨挤挤的。

生:大街上,买彩票时人可多了,也挨挨挤挤的。

师:别的小朋友喜欢哪个句子?

生: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白荷花很美丽,它从碧绿的荷叶间冒出来,就更好看了!

生:我觉得冒出来是说白荷花慢慢地出来,好象害羞的小姑娘。

师:哦,是吗?

生:我觉得冒出来是说荷花快速地钻出来,它急着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师:你真能干,有自己不一样的感悟。

[评析]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句话,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刘老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一个冒字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有不同的感悟,那就是个性的张扬。在这里,刘老师能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教师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三年级《荷花》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 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 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称量瓶,记录用的纸和笔。

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教师总结:许多小动物不仅长相可爱,而且性情温驯,所以小朋友都喜爱小动物,对吧!

今天我请来了一种小动物,大家欢迎它的到来吗?它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让我们来猜猜它是谁?

师:出示PPT猜谜语: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

师: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蚂蚁的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大家观察过蚂蚁吗?今天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选择观察哪一只蚂蚁。

1、你会选择观察放在杯里的蚂蚁,还是选择观察放在白纸上的蚂蚁?为什么?

2、我们有办法让蚂蚁活动范围更小些,更方便我们观察蚂蚁吗?

师:我这里有几个称量瓶,用它来限制蚂蚁活动空间怎么样?

三、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1.小组内交流:蚂蚁个头小,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清楚的观察到蚂蚁?

2.小组交流一下观察蚂蚁时要注意什么?

②观察要仔细。

③要有目的观察。

3.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

师: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讨论:蚂蚁的身体有几部份?通过观察蚂蚁身体每部份各有哪些特点?

四、汇报蚂蚁身体的特点。

1.生:蚂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份。头部有触角、眼晴、口器等,腹部有三对足。

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画一只你印象中的蚂蚁。

六、大家想不想了解蚂蚁更多的秘密?请大家认真观看视频。

七、送蚂蚁回家。

同学们,今天我们观察蚂蚁,发现了小蚂蚁的一些小秘密。蚂蚁更多的秘密还等着我们去发现,希望大家带着问题去观察,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大家一定要注意:观察研究完蚂蚁后要送蚂蚁回家,让它们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快乐的生活!

三年级《荷花》教案【篇11】

师:我们来自学幻化荷花这部分内容,你喜欢哪句话就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师:现在请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我喜欢第一句话,(生读第一句话)在这句话里作者把自己说成是一朵荷花,我想他是被荷花深深地陶醉了,但是我有一点不明白,作者说自己是一朵荷花,为什么在前面还要加突然仿佛两个词语呢?

师:你不仅能领悟作者的感情,还能提出问题,看书看得真仔细,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说成是荷花可他不是真的荷花,而是被荷花陶醉了,所以加上仿佛一词。

师:你说的有道理,其他人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的看法跟他不一样,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只是很短的时间,所以用了突然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这句话?

生:(读)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好,只是仿佛雪白这几个词应读得重些。

生:我喜欢这三句话。(指2、3、4句)我觉得翩翩起舞一词用的好,他写出了作者随荷花舞动的美。

师:那么你能根据你们的理解表演一下吗?

生:能!(表演)

师:真的很美。你的表演很精彩,看来你已理解了翩翩起舞这个词了。

师:是不是都想读一读?

生:是(齐答)

师:那咱们就齐读这三句话,可加动作。

生:(齐读,边读边表演)

师: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了,我似乎看到了一大池荷花就展现在我眼前。

生:我们小组喜欢最后两句(读),在这两句话中作者与蜻蜓、小鱼成了朋友,他把自己真的当成荷花了,我觉得像童话,

师:很好,那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想象一下会有那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生:小蜜蜂会飞过来告诉我采蜜的快乐!

生:蝴蝶会飞过来和我翩翩起舞。

生:小蜻蜓会飞过来告诉我今晚这里要召开音乐会。

教后记: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次的教学片断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我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想象荷花翩翩起舞的美丽姿态以及荷花和蜻蜓小鱼蜜蜂等聚会时欢快的情景,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教师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