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课题报告精品7篇

研究性课题报告精品7篇。

通常来讲,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撰写报告,报告一般由标题、前言、主体和结尾组成。盼望这份"研究性课题报告"能够为您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指导,希望本文的内容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有益进行的参考!

研究性课题报告【篇1】

摘要: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一研究目的

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二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中国近百年来社会风俗变迁

2.研究内容:

(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3.研究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服饰风俗的的变迁

(1)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

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服饰变化的原因:

①A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

B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

生变动,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脱旧的规定的束缚。

②内因:西方文化的传入。

外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引起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变迁。

(3)服饰变化的具体表现:

男子服饰变化的情况:

①A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B西装的传入在鸦片战争以后,民国成立以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礼服之一。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

C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形成。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D在新中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列宁装、干部装流行。

E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由单调走向五彩缤纷、款式多样。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②女子服饰变化的情况:

A晚清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

B触西式服装后,旗袍出现并不断革新。

C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连衣裙流行。

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国际接轨。

2.饮食风俗的变迁

(1)近代中国菜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饮食文化发达的国家,至清代已逐渐形成了川、粤、鲁、淮等各种菜系。鸦片战争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饮食习惯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2)西餐的传入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

①西餐传入的时间、原因: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

②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

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店出现。辛亥之后,在一些大城市,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说明西式饮食已引起了中国饮食习俗的较大变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③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已经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而且党和政府非常关注人民生活质量。1987年又发动了“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粗粮和绿色食品受到欢迎,人们改善了自己的膳食结构,注重讲究营养。在节假日人们更多地走出了厨房,去餐馆搞家庭聚餐和朋友聚会。

四研究结论

世纪之交,百年话题成了热点和亮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方式回顾一个世纪来中国社会的变化。社会是文化的载体,俗话说“俗随时变”,历来风俗的变迁总是和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作为民众生活组成部分的风俗文化,适应社会的变迁,变得越来越五彩缤纷,目不暇接。

民众创造风俗文化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供人们欣赏和享受。创造和享受是一种美学的追求。愚昧与科学,传统与现代化,在美的法则面前,会自然追求和淘汰,21世纪的中国风俗文化,将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富有中国传统特色。

五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从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这一百多年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在人们身边,并不断被我们祖辈,父辈和我们感受着。感受着伟大的祖国从衰弱逐渐走向富强,人们由饥饿贫困走向安居乐业,富足小康。感受着美好的明天。

研究性课题报告【篇2】

生物研究性课题开题报告

研究课题:生物教学—口诀、谜语、诗句学生物

一、项目背景

生物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二点;

(1)培养社会需要的生物专业人才。

(2)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21世纪的生物学教育,应该更加关注社会,贴近于生活,密切联系生产实践,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生活的综合性人才。

要达到第一个目的,学生必须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继续深造;要达到第二个目的,必须设法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使同学们可以愉快地学习,掌握生物的学习方法,牢记所学知识,将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终身学习,一生受用。

二、教与学的困难

1、教的困难

贵州省黔西南州有如下两项措施增加了生物教学的难度;

(1)学生自学能力差异扩大,增加因材施教的`困难,教师有开拓新教学方法的必要。

(2)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高中新课程方案,高一、高二都要求开设生物课,由于原来生物课程从高二开设,导致生物教师出现缺口,师资不足导致生物教师课程负担较重。同时部分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对生物科学进展了解不够。生物学教材中出现了一些以往教师没有涉及的学科知识、新科技发展知识和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使教学难度增大。学生学习年数更长,课堂更容易发生纪律问题,所以生物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革新的必要。 2、学的困难

(1)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加上思想松懈,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惯,过多地依赖教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

(2)听课时,学生往往把握不住教材的重难点,理解不透彻。有的知识点印象不够深刻,造成知识理解错误。这样长此以往,则出现竹节现象,导致其生物成绩每况愈下,越来越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还有的学生抵御不住不良学习氛围的种种诱惑,造成生物成绩下降。

三、教学的适应策略

(1)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生物基础知识,除了正常的课堂讲授外,适当引用口决、谚语、诗句来巩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2) 建立学生的成就感,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或成就进行及时的表扬或称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的学习,如可根据性别、兴趣爱好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小组的交流讨论,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分享交流的机会,这也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相符的。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开的学科比赛,发挥学生的潜能。

四、口决、谚语、诗句教生物

笔者受清朝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一诗的启发,将此诗与生物知识联系起来;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的后两句反映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

树叶落下后,其中的营养又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本源。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产生各种无机营养成分又被根吸收。同时分解产生的CO2释放到大气中,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由此可见,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

我开始注意学生语文课本中的诗词,将学生熟悉的诗词与生物知识相联系起来,最初我在讲“生物进化”时,给学生提供一首自创小诗:

巨人出自医世家,航海考察思进化。 自然选择巧推论,物种起源绽奇葩

在讲到“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时,我应用了“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大部分学生就很容易猜出它是花生,这样我因势利导;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各代表花生的什么结构呢?而很好地进入课堂。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

讲完“细胞的有丝分裂”这节课时,我可将前、中、后、末各时期的特征 编成这样的口诀:

仁膜消失现两体,形数清晰赤道齐。

点裂数增均两极, 两消两现重开始。

如在讲到几种无机盐缺乏症时,我把它编成具有一定的音韵和节奏感的顺口溜。在课堂适当运用,这样既可缩小记忆容量,便于记忆,又能活跃课堂氛围。

“钙、磷不够疏松症,小儿还患佝偻病;成人缺碘甲状肿,幼儿必患呆小症;婴儿缺锌食不振,生殖发育要缓行;血红蛋白铁组成,缺少就患贫血症”。这样我把几种常见无机盐缺乏症归纳在一起,利用押韵特点,使无机盐与相应缺乏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持久的联系。

通过应用口诀、谜语、诗句,学生很容易记住生物知识,在课堂上,原来爱睡觉的同学也认真听课了,大家都抢着回答问题,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这种良好的反映,对我是一个鼓励,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自编了大量的口诀、谜语、诗句。

五、教学成效

在20XX——20XX学年度在高一(3)班我采用了上述策进行施教,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拿起笔来记口决、谚语、诗句等知识点,高一(3)班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高一年级(3)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表 学期 期中 期末

第一学期 52.4/16.5 36.2 61.7/13.6 48.3

第二学期63.7/10.5 50.1 66.3/9.8 55.4

注释:52.4班平均分 16.5班标准差 36.2为及格率

六、结语

师文化和传意技巧一日千里,教育工作者不可抱残守缺,我们不能以学生无心向学为借口,就对课堂采取放任态度,导致课堂教学的失控,小者误人子弟,大者伤害教育事业,防碍文化的传承,所以每一节课都要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说口决、谚语、诗句等教学是使学生进入正轨的唯一良方,事实上激发学习热情的方式要多样化,如实验、短片、电脑游戏、时事讨论或科学家的故事等,每一堂课灵活应用,从而保证教与学能愉快地进行。

研究性课题报告【篇3】

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

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04.9-2007.8)

(一)准备阶段:(2004.9-2004.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5.1—2006.1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2007.1—2007.8)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2004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课题指导专家:任其平(安师院教育系教授)课题负责人:王泽润课题组长:徐一文课题组成员:潘家宝、舒萍、张丽、叶代娣、朱秀华、钟玲、邹慧君、潘功兰、吴晓潮、薛苇、鲍涛、余丽娟、汪翠霞、刘娟娟、朱启宏、梁兰萍

2、根据实际,实验研究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全面普及,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与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全校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

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库。

学校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

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个案库成员有20余人。

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能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五(3)班吴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兴奋,失控。

一年来在年级组教师跟踪教育辅导下,现在能正常随班就读。

学生评价:他上课能静心下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攻击别人。

个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

如今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三:四(2)班徐某,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封闭自我。

现在学生评价:如下课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集体活动表现也较积极。

个案四:四(1)班韦某,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爷爷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斧头砍爷爷被及时制止。

现在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文明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②举办专题讲座。

为提高广大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能力和素质,学校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

安师院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致力于教育研究,他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讲座形式与广大学生交流,让学生受益匪浅。

2005年底我校邀请了《知心姐姐》杂志社的编辑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③举办心理健康板报。

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展,让学生们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④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学校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通过书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辅导教师能很快给学生咨询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

高年级组的心理辅导教师还组织五年级优秀学生成立了咨询小组,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强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

一是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2005年聘请了三院保健主任给家长做《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2005年9月请安师院的严云堂教授为六年学生做《关注学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讲座,对于高年级学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厌学、说谎、早恋等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广大家长深受启发。

2005年9月请任其平教授给一年级家长做《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生活》报告。

各类专家指导讲座,让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从而科学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是利用《家教周报》报纸,心理板报、广播站及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现代教育观,让他们知道减负减什么,家庭的民主气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等有关知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育人观,人才观,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参与的机会,体验的机会,还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成长环境。

三是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案例教育,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

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如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王某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与祖父母住。

孩子缺少母爱,祖父母望孙成龙要求严格,父亲不关心他还经常打骂,不准他与母亲见面,孩子一度处在崩溃边缘,在校表现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攻击性强,对不利于自己的任何言论存在强烈的敌意,并且有自伤发泄行为,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

教师发现后马上与家长联系,结合家教理论向家长陈述利害。

提出合理的建议,建议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

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孩子进行不良心理的疏导,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通过家校合力,该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矫治,学习成绩也重拾升势。

(3)调节班主任工作心态,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班级来实施,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将班主任列为课题组成员,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听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学校课题组与教导处一起利用周三的教研会邀请安师院的任其平教授给本校教师进行了《关注心理,关爱生命》、《小学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任教授就新时期教师面对的压力及如何调试自我心态给教师做了具体详细的心理上的指导,同时就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做了科学的指导,让广大教师深受启发,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成效。

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学校每学期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教育案例分析会,让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突出、学困生转化比较成功的班主任给全体教师介绍经验,让广大教师在交流中启迪,在讨论中感悟,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师的整体育人水平。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学科教育活动相结合,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向学生的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①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

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例如语文、思品、自然等学科可以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情感;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

②积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

因此,优雅、洁净、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

今年学校积极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创编新童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常常沉静于宽松和谐氛围中。

校园里宣传橱窗每月更换一次,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悬挂在走廊间,校风校训赫然省目,墙壁上的学生书画作品一学期更换一次等,这些使整个校园给人一种书香悠淳,洁静典雅的心灵感染,时时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校园中央雕塑喷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和谐优美,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丽熏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相容的心态。

研究性课题报告【篇4】

学校学生早中午排队买饭时间过长,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排队长,吃饭难的观念。一些同学由于因为种种原因(主要原因是排队过于浪费时间),以吃方便面,面包甚至不吃来度日。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

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饮食是我们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一日三餐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想研究我们学校的食堂。

通过这次研究,增加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收集资料能力,也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用样让同学们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加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做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

1、不吃饭或以零食代替主食对身体的危害

2、学校食堂的设计方案、色彩对饮食的影响和卫生情况

任务分工

任 务

责任人

任 务

责任人

开题报告的提出

XX 、 XX

完成报告(输入电脑)

娄智超

资料的查阅

XX 、 XX

资料的整理

XX 、 XX

结题报告

XX

阶段 时间(周)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XX 年3月中旬 选题 选出合适的课题

二 XX 年3月下旬 开题报告 进行答辩

三 XX 年4月初至5月上旬 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进一步熟悉课题

四 XX 年5月中旬 分析资料 初步形成见解

五 XX 年5月下旬 结题报告 答辩、展示、评比

计划访问的校内、外专家: 1、 沈飞 2、校总务主任:李志成

活动所需条件(如设备、器材、活动场地、经费及来源等):

需要校计算机房上网查询资料、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等

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如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图片资料,摄像资料,模型等):

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照片等

指导老师意见: 该组同学从课题的确定,资料的收集以及对开题报告的撰写都很认真细致,各位成员也都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体会到了收集文献工作的意义,也掌握了收集文献的方法和调查研究的方法。

研究性课题报告【篇5】

学习地理,建设祖国

论中国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大,但人均占有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区域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我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见“水”“土”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但是最根本的又是“水”。如今中国是一个贫水大国。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国水资源短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客观性原因:

年降水量不足,二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三是缺水。而水质性缺水是主要原因。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首先要制污染。我国许多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物耗高,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产业集中,水污染防治投入少。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原因得出结论,我们应该参与建设节水防污设会。

首先要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其次,根据江河功能区划、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规划控制各河段用水总量和污水排放量。实行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制定用水定额和污水定额标准,达到排放标准。同时改革水价,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建设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当务之急。

第二,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对用水量大、污染重的企业,向沿海和沿江转移。要加强需水管理,根据用水确定工业发展规模和城市规模。建设项目必须取得取水、排污许可证。

推进水权排污权制度和准市场化管理,逐步实现资源环境优化配置。在全国范围内,全民参与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动员全社会,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呼吁节约用水,多用水,充分利用循环水。要树立爱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我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对国家而言,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完善水资源法律制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社会而言,要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号召人们保护好每一滴水;对于公民,我们都必须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性课题报告【篇6】

《高中地理课件研究与制作》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课题组老师在对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资源整合研究中,收集整理上百件地理素材,互学互研,制作 20多件地理课件作品,并由学生参与评选出四件优秀课件作品。探索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信息化的三段工作机制,即调查分析制定策略——学生参与老师互学互研——课件带动建设学科资源库。该活动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有力推动了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地理课件研究制作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且深远的影响,教育也毫不例外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宁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全县初中只有一名正规地理课教师,我校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市级重点完全高中,也只有 3位科班地理课教师(其中一位还是函授地理教育专业)。正常的地理教学无法保证,学生地理学科基本知识普遍缺乏,更谈不上地理学科素养。因而地理学科是我校,也是我县最为薄弱的学科。

宁强一中是我县唯一的市级重点中学,省级信息技术实验学校。现有 146名教职工,40个教学班,2700名学生。学校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课教研中心,全面负责和组织实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研工作。学校电教的硬件设施比较齐全,基本能满足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和教研的需要。由于我们是山区县、贫困县,信息闭塞,资金、技术十分短缺,信息技术课起步晚,绝大部分教师尚不能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上课,见不多,识不广,对教育受信息技术冲击认识不到位。这就使得教学模式单一,方法单调,在很大程度上阻隔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也极大地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上述基础上,我们申报《高中地理课件的研究与制作》这一课题,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的整合,大幅提高我校地理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其教学方式,推动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普及,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研究依据和原则:

1、理论依据:

认识主义学习理论:人作为学习的主体,总是与认知对象与认识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换,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人的认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不同,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构建的,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

2、政策依据:

《课改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

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既要坚持系统性原则,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提高研究小组内部个个环节,各个成员的协调、统一、高效,又要以理论为指导,联系实际,加强应用,不断优化与完善,增强整个研究活动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1、实践: 钻研教材,并结合教学实际和教材特点,收集整理汇总课件素材。地理课件的设计、制作、试用、反馈、完善。推动信息技术课在我校全面开展,带动信息技术课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为我校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各科资源建设奠定基础。

2、理论: 为我校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整合、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手段探索新路子。地理课件的分类和制作程序。总结论证地理课件素材种类和素材收集整理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课题研究中心不仅要学习他人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和网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借鉴吸收。

经验总结法:既要学习经验,又要对课题组每阶段成果进行总结,以指导后期研究。

问卷调查法:有针对性的问卷,了解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态度、方法、兴趣和自学能力等情况,制定研究方法和内容,力争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五、研究过程: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本课题研究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月到年月,问卷调查,现状分析:我们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了第一份问卷,对我校当时高

一、高二部分班级 2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缺乏,兴趣淡漠,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差,是学生普遍头痛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科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是重要原因。同时,我们又认真查阅了2002年以前我校高考文综(或地理)成绩在汉中市排名材料。通过分析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反思,寻找问题,决定将信息技术课与地理课进行资源整合,申报研究课题。

第二阶段:年月到年月,学习软件操作,制作课件。课题组的地理课教师与信息技术课教师结对,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在繁忙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制作二十多个课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和试用。试用后,召集学生代表进行评议,提出了近百条修改意见。课题组老师在汇总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反思,并进行了阶段总结,分析得与失。

第三阶段:年月到 200年底,总结分析阶段。对所有课件再修改、再完善,召集学生和部分教师代表进行评议,评选出四个优质课件存档,并上报。同时对整个研究活动进行了第三次反思,对存在问题、取得的成绩、后续研究设想以书面形式上报学校,并对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各学科的资源建设与整合提出建议和设想。

研究活动流程图:(略)

六、成果及分析:

1、优秀的高中地理课件:

课题组成员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程理论,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制作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地理教学课件,如李荣懋和吴开沁老师制作的《地球运动的地

理意义

(二)》,刘兴明和刘红艳老师制作的《地理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杜芬斌和郑庆华老师制作的《海水的运动》等等都是这次研究中制作出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地理课件。通过反复试验论证,评选出以下四个优质课件存档上报。

2、探索出信息技术条件下资源整合的三段工作机制,即调查分析制定策略→学生参与老师互学互研→课件带动建设学科网络资源。

在整个研究过程,课题组经过了三次反思,第一次是反思学生学习的实情,查找问题,第二次反思是学生积极参与,信息课教师与地理课教师互学互研,对收集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第三次反思是利用制作的课件做典型示范,推动建设学科资源库的建设。这种的思路及做法得到学校班子和老师们的普遍认同,学校也决定按此三段工作机制来加快我校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步伐。

3、在该课题研究活动的带动下,全校其他各科教师纷纷学做课件,自己和集体学习电脑技术,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在省市的课件大赛中获奖。

学校也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全员微机培训,并做为校本培训的核心内容,每周集中学习两次,每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期末,全员考试,不合格者补学补考,考试成绩列入年终考核范围。学校以现金补足的形式鼓励教师个人购置电脑,目前我校90%以上的教师都拥有个人电脑。全校教师的微机操作技术大大提高。在2005年度的全员赛教初赛中,40%的教师使用了课件,在复赛决赛中,所有教师全部使用课件,使全校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更加新颖、高效。4、学生的学习兴趣浓,自主学习意识强,成绩全面提升。

在研究的第三阶段,我们又设计了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经过分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地理课的自觉性增强了,绝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全面提升。地理课一直制约着我校文科综合成绩的提高,在2002年以前我校文综成绩居汉中市重点中学第九位,基本是末位。通过信息技术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后,学生知识面宽了,通过课件演示,使抽象的地球运动、天体运行等知识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学生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2003年的高考中,我校文科应届生的文综平均成绩位居全市第四,2004年的高考中,我校文科应届往届综合平均成绩均居全市第一。由此2005年汉中市第二届名师评选活动中,汉中市教育局将我校唯一的一个名额指标分配给文科综合。由于吴开沁老师在本课题研究活动及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校所有教师集体评议并投票一致推选地理教师吴开沁老师为我校名师候选人。

七、结论与思考:

1、迅速普及信息技术手段的新路子。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师资短缺,在短时间内要迅速在教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手段,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育方法,一直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研究,我们摸索出一个三段工作机制,即“调查分析制定策略——学生参与教师互学互研——课件带动建设网络资源”。这条路子受到学校的鼓励和肯定,并在教学研究和管理中逐步实施。

2、高中地理课件素材种类、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地理网络素材最大程度丰富了课件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是整个课件的核心。地理课件的素材跟别的学科的素材一样,根据其呈现方式可以分为文本素材,图片素材,影像素材和动画素材四种。

地理课件素材的获取,我们课题组认为有以下几种:第一:使用他人完整课件进行修改。对部分时间精力不足,对多媒体课件了解较少的老师来说,可

以购买成熟地理课件。一般情况下,现成的课件不能适应不同老师的个性化教学,更不能体现不同教师的教学思路。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做少量的修改。第二,自己制作课件框架,大量使用他人的地理景观照片,各地风土人文图片,地球运动动画,地质变迁动画等等,以及最新的中国、世界地理事件背景分析素材可供下载,既免费又迅速方便。第三,自己日积月累,获取有价值的影像资料。由于影像资料庞大,不易在网上传输,所以网上课件一般无影像素材。而现实中,地理课件在市场上也很难购买,就连介绍地理知识的光碟也很少。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从电视上获取资料较好。电视上对地理知识介绍的内容多,对课件制作很实用。电视中的素材质量好,但获取却非易事,需平时日积月累。某些动画片如“蓝猫 2000问”对地理知识介绍很多,并且叙述浅显易懂,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对这样的素材,我们就要亲自动手录制,最后刻成光盘保存。当需要时,就可以随时截取其中的片断运用到课件中。

3、课件制作平台和技术条件:

在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发现,地理课件制作的平台一般有“ 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autocad”和“frontpage”上述技术比较成熟,功能强大,普及程度高,而且采用这些平台制作的课件在一般计算机上都能使用,无需自备操作平台。学校在校本培训中把上述技术做为授课的重要内容,对所有教师和所学内容进行考试,成绩列入年终考核范围。

4、进一步明确了地理课件制作中的两组关系:

在制作地理课件中除掌握相当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 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autocad”和“frontpage”技术外,还要处理好以下两组关系。

息课知识和地理课知识互相补充,互相渗透。课题组的老师大部分只懂一科知识,要么是信息课,要么是地理课。课题组进行结对合作,每位成员既要学习地理课知识,还要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符合目前教育界倡导的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的要求。地理课教师要认真钻研信息技术,信息课教师也要学习地理知识。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必须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载体,又是主体,课件的质量高低,效果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生。课题组成员制作的十多个课件中,学生总共提出了 20多个合理化建议,经过老师再次修改、完善最终成形。学生的参与,直接关系到课件的质量。制作课件前,让学生提出可供参考的方案,制作过程中也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反馈、修改阶段更应让学生参与评估。

八、经验和存在问题:

1、该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特别是省市电教馆的同志给予了政策和技术上的指导与支持。学校对该课题的开题、研究和结题工作给予了指导,并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两个微机室,一个电子备课室,一个多媒体制作室,开通了校园网等,在硬件建设上给课题研究大力支持。2003年底学校成立了领导机构,校长石正义同志亲自挂帅,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负责该项活动,抽调了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组。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想办法,挤时间,既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常规操作方法,又要钻研地理教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确保了课件的高质量,高效率,又保证了课题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

整个活动中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人手较少,时间紧、地理教学素材不多等,都或多或少影响着研究活动,特别是高中阶段,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人员配备不足,要让教师在繁重、繁多的教学任务中挑出点时间搞教研,就太难了。由于我们基础差,起点低,与别的学校比,理论上升的程度很不够,我们重点做了些大量的实践工作。

2、后续研究:

将我们课题组探索出的三段工作机制推广到学校其他学科,各学科继续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各学科资源建设问题,力争使我们的研究在实践上更具操作性,理论上更具科学性。

研究性课题报告【篇7】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