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民情日记15篇

驻村民情日记15篇。

“驻村民情日记”或许能够帮助您找到对这个问题更好的回答,处理文档可以提高我们信息检索的能力和效率,范文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范文构思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指南。怎么样写出一篇好的范文?

驻村民情日记(篇1)

之所以要协助建立绿色生态循环养殖观光示范园,是因为当前人们都很重视食品安全,农民房前屋后大都有个小菜园,可以用“私人订制”的方式,进行“农地代种”和“畜禽代养”。“农地代种”是将农民的“小菜园”“流转”给城市居民,农民为其提供绿色有机蔬菜;“畜禽代养”是私人订制畜禽,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副产品。生态园更加突出循环生态绿色特点,采取“水稻地养鸭、玉米地里养大鹅、林中养小笨鸡、橡树籽喂猪、山坡地放羊”等方式。一方面可以为农户解决资金和销路问题,另一方面消费者可获得绿色农副产品,免费获得体验种植和养殖的乐趣,农村免费住宿,免费游览石城山、花砬山,免费采摘蕨菜、榛蘑等。

之所以要改建村民文化活动室,是因为村内没有村民办事和文化活动场所设施较落后,没有供暖设备,不能满足村民活动需求,并且闲暇时间村民文化活动匮乏,容易赌博;有些村民“信教不信党”,不利于党的工作开展。因此,拟改建废弃小学为“村民文化活动室”,分为“村民事务代办服务室、村民致富信息宣传室、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主要功能为:帮助村民代办各种事项;宣传党的政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定期组织村民观看致富经等致富案例,分享致富经验,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脱贫信心,实现“扶贫先扶志”;联系农科院专家来村讲课,推广农业技术,并组织成立合作社等新兴主体,实现“扶贫先扶智”;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提高党员意识;开展文艺和体育活动,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提供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建设活动阵地,弘扬正能量,愉悦身心,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此外,也要想办法做好其他事情,建立新民村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店,淘宝店,统一平台销售和推广农产品,宣传石城山森林公园等;建立新民村信息共享微信群,邀请村民以及村在外工作、上学的人员加入,号召其为家乡做贡献,实现村民网上交流致富信息;统计贫困户青少年学习需求,联系有关培训学校,实现教育扶贫;向农户宣传金融扶贫政策,争取资金支持;联系社会力量,帮助特殊困难人群等等。有了重点工作思路,心里有底了,但每件事都需要仔细研究,找到合适的人,做好项目规划,时间紧,任务重,我必须只争朝夕,努力!

驻村民情日记(篇2)

1月2日,20**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上午,西和县最偏远的大桥乡李坪村村民李克锋来到乡政府,反映青岗岭李坪段公路出现塌陷大坑的情况。乡党委书记姚续鹏即刻赶往塌陷地点,当天就解决了这里的交通阻塞和安全隐患问题。

“如今,镇政府白天、晚上、节假日都能找到人,反映情况不会跑空。”看到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李克锋由衷赞叹,如今乡镇干部下班后不再急着往城里赶,而是安心住下来,在基层一线扎实开展工作。

西和县纪委书记王辉说,长期以来,有些乡镇的干部满足于“上班到岗点卯、下班回城走人”,不够勤勉敬业;有些干部借故有应酬、跑项目、争资金,长期窝在城里,坚守基层的定力不强;有些干部习惯于“手机遥控指挥”,导致日常工作一般号召多,深入实际具体指导少。

为了杜绝乡镇干部“走读”,2013年,西和县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双联行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严格落实乡镇干部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AB岗位制、失职追究制等8项制度,严格执行夜间和节假日领导干部坐班、带班制度;将驻乡镇、请销假、缺勤等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记入干部档案;明确选人用人导向,树立向乡镇倾斜的导向,加大从乡镇选拔干部力度;定期派出督察组,采取调查了解、电话查岗、突击查访、不定期暗访等方式对干部遵守乡镇工作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个别顶风违纪的“走读”干部进行了处理。这些措施的实行,使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得到明显改变,干部工作作风、纪律观念、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得到全面提升。

驻村民情日记(篇3)

1.

3月27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经过工作队的积极争取,西藏商报记者和志愿者婷婷、小福,将到金达镇包含我村在内的几个村庄向困难户发放一些“石头”姐姐等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经过向镇党委书记张斌同志请示汇报以后,张斌书记指定由我全程陪同志愿者一行向困难户发放衣服。

中午12点,我在镇里迎来了来自拉萨的西藏商报记者李晓艳、王菲、婷婷和福娃等志愿者,由于是第一次见面,经过简单的介绍之后,我们召开了简短的座谈会,我首先代表金达镇欢迎她们来到我们镇为我们开展送温暖活动,并把今天将要去的几个村子的基本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并拟了一份今天将要送温暖的困难户名单,简单的会议之后,我们随即启程。

经过二十分钟车子的颠簸,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村子,色江娘村,我和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小民取得了联系,由于同在一个镇里开展强基惠民工作,我对色江娘村大致的基本情况还是有些熟悉,色江娘村共有50户人家,贫困户共有8户。自然条件差,人均耕地不足1.3亩,经济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目前,工作队正在联系培训机构,拟对村民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门技术,以此来增加他们的收入,让生活能过得更好一点。根据安排,志愿者为贫困人家分发衣物,七十岁的五保户次宗在拿到分发给自己的衣物时,非常激动地说:“谢谢,谢谢你们,你们真是太好心了,谢谢你们。”给困难户发放玩衣服之后,色江娘驻村工作队对志愿者我们表示感谢。

告别这两个村子后,我们又来到了达金村,在这里,农牧民群众正好在举行歌舞活动,我们的到来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欢迎。听完驻村工作队队长王铁的基本情况简单介绍之后,我们向达金村12户困难群众发放了衣服,并在工作人员索朗卓玛的带领下,走访了五保户朋琼,她今年八十四岁了,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平时都是工作组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当志愿者把一些衣物送到她手上时,朋琼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她说:“我年龄大了,用不了多少东西,把这些东西送给更需要的人吧!”周围的人听到这些,都陷入了沉默。志愿者婷婷在看过这些之后说:“这和我以前的生活完全不一样,我不知道怎样去表达我的感受。我只能说,以后这样的活动我要多参加,并号召我周围的人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谢谢你,婷婷,感谢你为这儿的人所做的事情,我在心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在达金村向困难户发放完衣服之后,随后我带领她来到了我所驻的村庄——拉荣村。经过工作队前些日子与西藏商报的记者李晓艳姐姐协调联系,志愿者到此行到我们村里目的除了向困难户发放一些衣物之外,还将走访我们村内患有中耳炎而导致失聪巴桑和次仁曲宗家庭,看看能否联系上有关医院及慈善人士帮助这两个小孩子恢复正常的生活,让这两个孩子听听大自然的声音,能让他们听听美妙的歌声。步行5分钟以后,我们见到了巴桑的母亲,她正在编织着帐篷,房子里堆着一些很简单的家具。经过李晓艳姐姐她们的询问,她哭泣着告诉了我们,她的儿子巴桑小时候由于感染,引起了中耳炎,因为家里穷,一直没有治疗,现在耳朵已经听不见了。随后,我们又见到了次仁曲宗,她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在她清秀的脸上,我们看到她羞涩的笑容,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她的耳朵也听不见了。因为几乎听不到声音,她甚至连话都不会说,更别说唱出美妙的歌曲了。

志愿者之行很快就完成了,感谢您们,来自西藏商报的志愿者李姐姐、王菲及放弃优厚待遇来做义工的婷婷、福娃,是您们奉献一片真心,赠人玫瑰,让世界一切变得美好起来,衷心地谢谢你们!

2.

2月4日(晴)

今天安排的工作很多。吃过几片饼干后,我们及时与村长、寺管人员取得联系,在他们的带领下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给寺庙送去中央4代领导人挂相和国旗,让广大僧尼、信教群众看到寺庙的同时也能看到迎风飘扬的国旗;二是给寺庙门道进行了三次上锁,并与寺管人员、村干部进行了“三防知识”的有关宣传;三是自筹资金600元,走访慰问了僧尼,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工作队和党组织的殷切关怀;四是查看了各位僧尼证件,并做好了每位僧尼的建档工作;五是详细询知了每位僧尼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六是认真查实并详细填写了寺庙基本情况;七是给寺管人员送去了《驻寺工作组联系卡》,并在寺庙、村委会等处进行张贴,方便群众、僧尼和信教群众的联系。

今天安排的工作顺利结束后,我们便同僧尼次仁索朗聊了起来,谈到了寺庙的管理与群众对政府的希望。次仁索朗说:“现在我们村里重感冒的人很多,村里没有医生,那尔东村距乡卫生院又较远,群众生病后得不到及时治疗;以往群众生病一般就选择在家睡一睡、拖一拖,直到病得不行了才徒步5—6个小时到乡卫生院求医,小病拖成大病,最后直至死亡。”

看着次仁索朗家懒弱无神的病人躺在床上,再听到次仁索朗这一席话,我鼻子一阵抖酸,泪水打湿了双眼,恨不得全县各个行政村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把村级卫生室建立起来。可转眼一想,这里连最起码的通路、通水、通电等“六通”问题都尚未解决,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村级卫生室,高额的经费又从何而来?我细细问道:村民可以买点药在家里备着啊!次仁索朗回道,全县都缺医少药,更别说乡镇、村一级了,每个群众都在家里备药的话,那全县城可能就没药了,并且我们大伙都不会用药啊!听到这里,我低下了头,无言面对……

和次仁索朗聊了一会后,我们便走出房门,随机走访了几户农牧民群众。木板房、透风墙,还有不恰当的生活习惯,群众如何不病?我们共走访了5户农牧民群众,竟发现5户群众家中都有病人,而且每户群众家中病人都在2—3人之间。最让人感触的是,一个4岁小女孩被家人用破旧的棉被包裹着放在太阳能够照射到的木板上;我暗想道,太阳怎能是治疗重感冒的白衣天使?

回来的路上,我默默念道:一定要想办法把他们从病魔中解救出来,为老百姓办一件大好事。

驻村民情日记(篇4)

10月29日星期二 天晴

这些天,我一直想怎么把xx村老百姓反映修路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因为从xx乡大庄村川杨公路至xx的8公里通村公路盘山而上,路面凹凸不平,曲折难行,严重困扰着山上的村民们。为此,上周我向单位的秦国祥主任和傅xx副主任求助,求他们出面协调解决,他们十分乐意,要求我先到民和县交通部门了解清楚,然后协调有关领导解决。为此,我和仲副乡长他们商议今天到民和县交通局去查查这个项目是否上报省、市交通部门。

一大早,我、仲副乡长和民和县委宣传部孟xx干事一起来到了县交通局。我们的孟干事在县上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他和县交通局办公室主任也很熟。但是我们到的不巧,办公室主任正在旁边的会议室开会,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值班的工作人员。孟干事让那位同志悄悄叫一下主任,说宣传部小孟来找。不一会儿主任来了,是个女的,很热情。我们说明来意后,她出门叫来一个负责项目工作的女同志,让他给我们查查。那位干事也很热情,让我们在主任办公室喝茶等会儿,她去查资料。不一会儿,她拿着一张表来了,边给我看表边说这个项目已上报到省交通厅,有望下达。但是,他说你们自己跑跑,项目可能批得早,没准明年能实施。听到这我的心里踏实多了,因为我一直担心这个项目如果没上报,我的单位领导们不好协调。此前我心里一直有个打算,如果这个项目已上报至省交通厅,我就请求我们的傅xx副主任给省交通厅陶永利副厅长说说,他是傅主任的老部下,而且也是我在化隆县时的县级领导,这个事他肯定会帮忙。我详细看了一下表格,这个项目叫川杨公路至大库土公路,建设性质为改建4级,建设规模为8.35公里,计划投资292万。和乡上打的报告一对照,有点不一样。我仔细看了看,原来乡上的报告里面还包括从xx村另行通往川杨公路 处的16公里改建路。乡党委马书记也给我说过此事,希望把通往大库土村的公路也一并争取解决了。

回到乡上我立即给马书记和梅乡长汇报了此事。他们让我给傅主任说说,后天带我们去省交通厅见见陶厅长。我当即挂通傅主任电话说了此事,他满口应允,让我们后天去西宁。

商量完去省交通厅的事,我顺便邀请马书记和梅乡长参加国家电网青海检修公司明天来xx小学开展“萤火虫”微公益活动。他们很乐意,决定由梅乡长参加。

这个事也是我自从进驻xx村开展工作最欣慰的一件事,也是我和帮扶组的同志们即将要办的第一件实事。为了把这个企业的捐助拉到xx小学,我再三劝说老师兼青海省慈善义工协会会员的朋友,并和帮扶组的同志们到学校搜集整理文字和影像材料,及时上传给了他们。朋友也实心帮忙,很卖力的把这个事办成了,而且早上通知我明天就要来了,这让我十分感动。以前很羡慕他们经常开展公益救助活动,也有好几次想去参加。但一方面是因工作脱不开身,另一方面还是缺乏勇气的原因。做公益事业,为社会奉献爱心本来是个好事,但不知为什么有时候心血来潮,但真的要去参加的时候,却总是缺乏一股勇气。想到这里,我真的觉得朋友们的爱心举动精神可嘉,勇气也可嘉,自己比起他们差远了。

驻村民情日记(篇5)

7月24日 周三 晴间多云

今天是农历六月六日,在xx当地是传统节日,相当于半年。每逢这天,当地有吃水饺、吃羊肉并且回家给已故长辈上坟的习俗。今天还恰逢县里在薛庄镇召开“第一书记”工作推进会,早8:30,车一出镇政府大院,马上就看见了几只被剥了皮的羊赤条条地在街上挂着,越往东去越多,连平日不卖羊肉的地方都挂了羊。过了县城,在车驶往薛庄镇的农村道路两侧,随处可见被杀好的羊很张扬地挂在铁钩子上,果然是个不同往昔的日子!

推进会开的倒是很成功,很多县市下来挂职的介绍了他们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很开眼界。因为有很多县领导和省里重要部门的“第一书记”参加会议,午饭安排的很是不错。饭店就安排在薛庄风景秀丽的山上一个就做白石屋的有名的农家宴饭店。薛庄镇也下了血本,一下子宰了四只纯正的黑山羊,据说镇领导很老练地安排专人看守着,生怕他们把羊肉给偷偷换了! 用山泉水煮的羊肉味道果然不同!坐在山上树荫下的石凳上,听泉水叮咚,呼吸着清新爽肺的空气,大快朵颐地吃着纯正的羊肉再享受着山风拂面的那份柔情!呜呼!我都不好意思说快哉了!真是一个难忘的六月六啊!

7月9日 周一 大雨

昨天下了一天的大雨,虽说晚了一个时节,不是当春下的,在极度干旱的山区仍然不失为一场好雨。今早起来晨练,沿乾xx岸西行。往日清凉、透明、温柔的乾河明显没了昔日的风采,黄泥汤一样的河水夹杂着柴草和树枝象惨遭蹂躏后的少妇,披头散发而又惊慌失措地向东匆匆而去。乾xx岸有山,地势较高。原本修整一新的北岸的河堤,在顺势而下的雨水的冲刷下也已经面目全非了。越往西行越感受到了水的力量,在放眼能看到的不足千米的河堤上,已经被雨水冲出了大大小小四五个豁口。看到此情此景,我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词是“洪水猛兽”,不对,尽管大水冲了河堤,还应该是“上善若水”。正是因为雨水面对崭新的河堤丝毫没有退让,面对领导的政绩也丝毫没有留面子,不知阿谀奉承、不懂潜规则才是水的善,冲出的豁口正是要告诉河堤的设计者:万事要按规律办事,那个地方是必须要下管子留排水口的,否则就是劳民伤财!想想为什么各行各业在民国和建国初期那么多大师?为什么现阶段鲜有大师呢?唯严谨和敬业尔!呵呵,不说了,越说越沉重了!还是看景吧,雨后的残景也是景呢!河里已经冲来了卡车和挖掘机呢!不信?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哎,还是发图给您看看吧!

驻村民情日记(篇6)

今天我把《烦人的村民5》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就不瞎叫了。作者这才叫沙雕上天,村民沙雕,僵尸沙雕,全片不缺沙雕。

为了脑补一下你最好别喝水,本片开始,那几个神精病村民还搁那跳舞呢。旁边的僵尸也傻乎乎的跳,直到一个沙雕玩家的出现,他满背包的土豆,那一群傻子村民还抢他的土豆,一个村民比一个村民抱着的东西令人震撼,后面的僵尸瞬间无解了,后面的羊一下子把僵尸撞飞,其他的僵尸也懵逼的去追那个玩家,另外我发现那个家伙就是作者。作者躲进了一个傻子都看的见的地方,结果没一个人发现,但白袍却不是傻子,来了招声东击西,作者就上钩了。最后还震撼的放出一句:看起来你要投降了。然后呢然后就没了。

其实《烦人的村民5》早更到46集了,有人可以看一下。我们星期二见。

驻村民情日记(篇7)

2月13日 星期五 晴

“天哪!是这家?”我惊奇地问道,“没错,是这家,丫头,没见过这样的屋吧?”李书记笑着说。

“老人家!”李书记喊了一声,不一会儿,一位老人佝偻的脊背,拄着拐杖出来了,这就是年近八旬的李永中。他的儿子李晓鹏下肢瘫痪,常年卧病在床,是村里的特困户。镇上和村上都给予了救助,但是晓鹏的日常照料成了大问题。在屋里,我们和老人谈了很久,从头到尾,他都在笑,他幽默地说:“我很好,一天不愁吃不愁穿,没事种种菜,刷刷牛毛,找点事干,不能闲的一天打转转”,大家都笑了。在与老人的交流中我得知,多年来,老人如同一日,细微的照顾着小鹏,蒸好馍,做好饭菜,让晓鹏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没有一丝嫌弃、没有多余的抱怨、没有一丁点抛弃的念头。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很惭愧,我没有做过那么伟大的事,但我很幸运,见到了这位美丽的老人,有机会感受最基层老百姓精神世界里最纯挚的爱,我相信,老人就是我生活中的榜样。(合阳县坊镇贺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雷欢欢)

2月3日 星期五 晴

“小杨,李支书叫你到他那去一趟!”妇女主任王巧珍在广场上叫我。

“好的,这就来,巧珍姨!”我应声道。

恰逢立春,拿着工作笔记本,新年后第一天的`工作开始了,……想想去年大学刚毕业那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一时间还很迷茫,惶恐,不知所措,而现在我来到王村也已经有四个多月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这四个多月里经历了不少事情,收获了很多其他工作岗位上不一定能够学到的经验。

刚来王村那会,我在我们村的发展调查分析中发现,旅游产业服务、果蔬种植、水产养植是我们村的经济支柱,而因为这块农民思想还不太解放、滩地又较多、人口稀少,多为外出打工等主要问题的存在致使农业合作化建设工作无法向前推进。为此我曾向李支书及村其他干部提出过建议,并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在网络上查找了相关乡镇旅游方面的成功案例,给我们村的合作社经营以及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学习教案,也为制定符合我们村实际工作计划提供了依据。

新的一年,新的蓝图,新的气象,一切都是新的。在过去的四个多月里,在镇村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已经基本适应了的村官角色。我想,正值青春的我既然选择了基层,那就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心怀阳光、踏实工作,用实际行动演奏我的青春乐章!(合阳县洽川镇王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杨辉)

2月15日 星期三 晴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收假,徐水河社区就迎来了一场大战—环境卫生整治。一大早,我便出发来到社区,和村干部一道,拿起扫把、铁锹等工具,准备大干一场。支书张天财把所有村干部分成三组,第一组负责巷道垃圾的捡拾,第二组负责协调清运巷道“三堆”,第三组负责108国道沿线路边垃圾清理。

当来到张有民家时,他嫌麻烦不愿意配合,不管我们怎么劝他都不愿意搬,还说那是他们家的柴堆,他想放哪就放哪,别人管不着,我当时也很生气,可是我知道如果我发火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局面搞得更僵。在这种情况下,我压住心头的火,仍然礼貌地说:“叔,您看大家都把门前的柴堆粪堆清理了,巷道里也漂亮了是不是,您要是嫌麻烦,我们动手帮您把柴搬进去可以吗?”张有民看我这么客气,也不好意思再固执下去,最终答应把柴堆搬走。在我们的耐心协调下,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很多群众看见我们全体干部出动打扫卫生,也自觉地拿出工具加入到劳动队伍中来,人多力量大,巷道很快就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这次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中,虽然与村民之间有一些小摩擦,但是我仍然能感受到农民群众的善良与朴实,他们可能有时候有些小固执,但是只要我们耐心去对待,不埋怨,不抱怨,尊重他们,他们也会理解尊重我们的。(徐水河社区总支书记助理 党雪妮 )

2月9日 星期四 晴

精准扶贫仍是今年工作的重心。从年后收假开始,为了使精准扶贫工作“走稳步、迈大步”,我们村着重在“分解帮扶任务、夯实帮扶责任”上想办法、找措施。

吃过早饭,我和第一书记刘哥就开始了今天的走访。首先来到了张奶奶家,我们曾多次来到她家,老人见我们来了很兴奋,她对我们非常熟悉,“奶奶,我和刘哥来看看你,新年过得怎样?开心吗?现在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奶奶高兴地说:“有你们经常来看我,我已经很知足了,年前你们来看我拿的东西还没舍得吃呢,什么都不需要了”。

张奶奶是莘村五组村民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现在和老伴两个人相依为命,儿子在五年前因家里穷没娶到媳妇离家出走了,至今杳无音信。两个老人非常挂念自己的儿子。每次提到儿子,他们都会伤心的流泪,我心里也很难过。却不能帮到他们,只有安慰……

通过今天的走访,我体会到扶贫工作任务之艰巨,也深知,对于他们不应只给予国家扶贫资金上的帮助,应该更多的给予精神上的慰藉。

驻村民情日记(篇8)

4月20日星期三晴

谷雨时节,小雨淅沥。根据市委的要求,我在竹溪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该县中峰镇汤家坝村,走访调研“三万”活动开展情况。村党支部书记肖启刚等村干部及市国资委“三万”活动工作组组长杞飞跃热情接待了我们。肖启刚介绍了本村的基本情况,杞飞跃介绍了开展“三万”活动情况。

驻该村工作组是市国资委派出的。3月6日市国资委主任温沁忠召开了动员会,3月7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王远发就率以副主任杞飞跃为组长的5名干部进驻到中峰镇的汤家坝村、刘家湾村、乐园村和大南村等4个村开展工作。该工作组坚持吃住在村委会,每周驻村时间不少于6天,把脚印“印”到每个农户家中,听民情、访民意。他们先后召开村委会、党员会、代表会、群众会,宣传“三万”活动的意义、意图,走访农户一户不少,使这一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工作队员撰写日记一天不落,已有150多篇日记和家庭情况调查600多份。在访民情的同时及时帮助解决发现的困难,力所能及筹措资金解决当前可以解决的问题。工作组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地群众所思所盼的五类问题和当前农村农民的三类困难,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并正在扎实推进。望着工作组组长杞飞跃略显黝黑的面庞,饱满的热情中又透出几分疲惫,给我们介绍村里情况和“三万”活动情况如数家珍,我此时只有感动。中峰镇党委书记徐韶辉赶来介绍了全镇的“三万”活动,中峰镇以“三万”活动为契机,以村为单位创三园(生态田园、观光家园、文化乐园),开展四项活动(优秀民情日记、“十个好”评选、经典诵读谈体会、唱红歌歌咏比赛),同时对全镇外出打工的村民进行摸底并用寄信的方式告知“三万”活动,真正做到“三万”活动全覆盖。

听完情况介绍后,我们准备访问两户村民,但因是育秧时节都到田里劳动去了,家里有人的户不多。一户是因胳膊骨折不能下地,打着石膏在家看家;一户是两个近80岁的留守老人,老人叫王邦华,已78岁,老伴身体不好,勉强做个家务,儿子在广东东莞打工,把儿媳及孙子都带出去了,每年过年回来看看。今年回来给了两个老人400元钱,又都出去打工了。老人还种的有地,往年还可以干干,今年明显力不从心,干不了了。在老人家里还可看出儿子在家时应该家境还可以,而现在老人的生活条件也仅是维系生活,没养猪也没养鸡,我们去的时候老太太正在用地炉蒸米饭,没有看到家里有蔬菜,里屋放了几个泡菜坛,泡了

韭菜和豇豆,墙上挂的一块有斤把重的腊排骨,可能是过年没有吃完的。厨房看上去许久没有动过火了,铁锅都已生锈,老人说有粮食吃,看上去也就只能解决个温饱。离家20米远的地方就是老人的责任田,但看上去还没动过一锄。这让我明白了社会上对农村现状的比喻“”(妇女、儿童、老人)部队。

在村里走了一回,感到一种宁静、整洁、和谐的气氛,路边人家家家种的有花草,门前及村路干干净净,且村中还放置了几个大垃圾桶。村、镇干部介绍,中峰镇各村都如此,不仅有垃圾桶、垃圾回收中转站,还配了保洁员。这在偏远山村实在难得,这又让我的心情好转。

虽然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但还是让我看到农村和农民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问题。虽然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温饱有了保障,但生活水平还很低,就医上学等问题还没很好解决。在如何帮助农民增收方面还应该有一些措施和办法。二是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丧失了劳动能力,子女外出打工,身边无人照顾的空巢老人在农村有不少,因不是五保户不能进福利院,但他们中有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研究解决空巢老人养老的问题,逐步向集中养老和代养的模式发展。

驻村民情日记(篇9)

上午十时许,我独自入户走访民情。苟仁福,他是我结亲帮扶的老党员。从与苟仁福老人家交谈得知:他家共6人,三代同堂,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患病在家,儿媳外出务工,老伴年近七旬,由于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长期患病,又没有稳定收入,现负债42000元。

一个小时后,我走进了苟仁辉家,苟仁辉身强力壮,妻子患间隙神经分离症,家里家外由苟仁辉一人担当。去年,苟仁辉种8亩烤烟,因种植技术较差,没有好收成,今年,他租地种植烤烟40亩。

下午三点左右,我又来到苟仁家,苟仁,三十来岁,身患颈、腰椎病,行走需用拐杖,妻子就近做杂工,供他吃药,孩子上学和全家生活用,家境日子不好过。

三户的共同点:病人长期在就近医院诊治,日长月久,患者病情加重,家庭主要劳力偿失,家境贫困,三户的共同心声:希望老人、妻子与丈夫能有一个好身体,有一个幸福家。

在与他们交谈中,建议他们一是要有信心,将病人送市级以上医院确诊根治;二是用好农业生产适用技术,科学种植;三是搞好家禽养殖。

驻村民情日记(篇10)

今天,我来到了xx村xx组,看到了村民常说的“好命人”——xxx,看到他时,我当时有点傻眼了,在我眼前的邓正军大约55岁,1.6米高的个子,衣着十分简朴,身体局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这怎么也不能与好命相联系起来呀。原来呀,xx在多年前身患疾病,导致身体局部瘫痪,他上有九十高龄的老母,神经失常的哥哥,儿子已外出打工,妻子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且体弱多病。

多年来,妻子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而离他远去,而是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挑起了大梁,数十年如一的照顾他和家中老小,并在村寨的附近打零工,补贴家用,维持家里的基本开销,虽然家庭清贫,生活却挺充实。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让我从这个贫困家庭中领悟到了他们团结、和谐、自尊、自强的高尚节操。我是一个普通干部,还没有能力彻底解决他们的困难,但是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却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让我收获了金钱无法买到的精神财富,我要把这种感人故事向其他村民述说,把他们那种相濡以沫进行宣传,来教化我们的周边群众,引领他们学习社会新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同样也是驻村工作的一件作为。

驻村民情日记(篇11)

今天,由自治区农村信用社捐助爱善村那善屯内道路硬化项目正式开工了!早上八点,村民们就集合在村头,按照之前分好的小组,等待屯内道路硬化项目的启动。

爱善村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屯那善屯共168户,80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60%以上。多年来,由于屯内道路多为泥路和石路,无形中给那善屯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给全村的清洁乡村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唐诚希副主任和机关党委韦树相副书记多次带队来到爱善村实地调研考察。此次,区信用社投入了18万元对那善村内道路进行改造。这个让全屯人翘首期盼的民生工程终于可以得以实现,并在今天正式启动了。

“几年前我就梦见自己骑着摩托车走在这条路,直接到家门口”一名那善村民在工地上说到。再过一个月,他的这个梦就能实现了。这几天来,总有人提起这个村民曾经做过的梦。多年来,能够有硬化的屯内道路,能够让摩托车开到自家门口,何尝不是全屯村民的共同的梦。工程完成后,不但摩托车可以到家门口,就连村民出行常用的“马仔”车,甚至在有些地段小汽车都可以开进。

上午九点开始,村里三个片区就陆续出现了忙碌的景象。

按照开工前的精心设计和安排,整个那善屯分为三个片区施工。每个片区都由该片区村民出工,道路规格和施工步骤按照商定方式的修建。而在设计的方式和施工方面,村民们集思广益。我们也更尊重村民的想法,着重考虑村民日常出行的便利。根据平时出行的需要,也要考虑到道路的坡度、出行的人数、通行的车辆等多方面的要求。由于一些路段需要较大改造,地基的修正就需要进行三四天的工程量。

下午三点,第一批材料---道路涵管进场了。此次道路硬化项目中,那善屯要考虑生活污水的排污处理,彻底改变之前道路两边显现排放污水的现状。

村民多年来的愿望即将实现,村民们都积极参与,有的村民也作出不少牺牲,主动让出了一些道路的院墙。全村上下出现了全民总动员的热闹景象。

这个项目的启动,村民们无不发自内心的感谢自治区农村信用社的帮助。在区信用社的资助帮扶下,以及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不仅要把这个工程做成是我们爱善村清洁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更是要把它做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

驻村民情日记(篇12)

早早起床,吃完早餐后,我和镇干部肖磊来到东丽村二组村民周秀琴、周艳红姊妹俩家。一到达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几名村民正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采摘一串串黑木耳。见到周秀琴、周艳红姊妹俩以后,我说:“你们姐妹俩地栽黑木耳产业做的很出色,我们是慕名而来学习取经地”。周秀琴却幽默地说:“这几天,正值三夏农忙,全村人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我们全家人也不能闲着呀!不然我们吃啥、穿啥?饿着了、冻着了那还不要紧,要是让全村人说我们好逸恶劳那可就糟了呦”。我开玩笑说:“我们接到群众举报,指责你们不好好种粮食,却栽种袋料黑木耳,1亩地年收入达好几万元,让他们看着眼红。我们就为此事,专门来走访调查的”。一番幽默的简短对话,顿时让全场人开怀大笑。

我们和周家姐妹姊妹深入交流、攀谈,了解到她们姊妹俩于很早就外出学习地栽黑木耳技术。学业归来后,她们自己就开始做实验,学种植,完全掌握栽种技术之后,她们于去年种植了24000袋地栽黑木耳,纯利润达4万余元。于是,今年就扩大规模,栽种了6万袋,预计纯利润能达12万余元。介绍到这里,她们专门把我们带领到2楼的阳台上,指着不远处黑木耳栽种区域对我们说:“这几天,正逢下了几场大雨,6万黑木耳菌袋全部结出了菌耳,从这个角度看去,那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驻村民情日记(篇13)

今天的主要工作是干部驻村同步小康更加深入了解农村实际、老百姓的难处。按照预定的调研提纲的内容进行走访调查,反思这两天的走访工作,我问自己,走访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首先,走访要明确目的任务。做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漫不经心,既无目的,又不规定任务,那是在扯淡,走访工作同样如此。因此驻村工作组在走访工作中,心中要明确走访目的,要带着问题,明确任务去走访,走访工作清单一定要做到清楚详细具体。

其次,走访要把握时机、方法。群众工作无小事,事事都涉及到他们的生产生活,走访不是慰问,不是让群众第一时间能得到实惠的活儿。所以,驻村工作组的.走访活动一定要把握时机、讲究方法,该是屋里就屋里,该是田间就田间,该选择在晚上就选择在晚上,该用座谈的方式就不要用问卷的方式,该用拉家常的方式就不能用开会的方式,该让群众发牢骚、讲气话就要有耐心,沉住气。总之,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任务而实施。

第三,走访要注重形象、言行。走访的形象就是要让群众拉开话匣子的形象,就是要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衣着整洁不等于西装革履,走路、骑自行车不丢人,喝凉开水同样达到解渴的目的,在走访中该讲方言就不要讲普通话,该耐心听讲就不是目不视人,该征求意见建议就不要乱发言、乱表态。既要达到走访效果,又要维护干部形象。

第四,走访要及时梳理归纳,通过对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的走访调查,要在繁杂的语言和零碎的数据中抓住主线,梳理出前因后果,归纳出问题的本质特征。答应为老百姓办的事,一定要努力办到,办不到的,要及时回复老百姓事情办不到的原因。

驻村民情日记(篇14)

早晨7:00起床,洗漱完毕,站在窗口,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已然变亮,感受着微风吹动枝条的动静之美,空气是那样地清新凉爽,人也感觉特别轻松。草草吃过早饭,我便领着副部长冯树田和政工科几个干事来到下喇叭乡冻牛坡村进行了调研。下喇叭乡位于山阴县的西北方向,低处山区,紧靠虎山线,境内地形梁峁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冻牛坡村位于乡所在地西约五公里处,总人口764人,总耕地面积5095亩,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仅3433元。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又没有矿产资源,村里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开展以来,如何为农民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使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见到实效、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是我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走访。通过座谈、走访了解到,冻牛坡村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高速公路占地出现了矛盾隐患造成了不稳定;二是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战斗力不强。走访中看到李培祥、李怀珠两位老党员家居简陋,生活十分贫困后,我当场拿出了1000元送到了他们手中;对高速公路占地纠纷户进行了协调与调解,帮助他们认真分析问题,找根源找和解结合点,经过调解,多数村民表示愿意协商解决自己的问题。

座谈会上,不大的村委会挤满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村里的困难和发展思路,近距离的接触,使我感受到老百姓的淳朴与亲情,军民之间,官民之间在那一刻已融为一体。我围绕“十二五”期间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等话题,与大家共同商讨项目建设和发展规划。并就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困难,提出了四点发展思路:一要围绕“水”字做文章,循着水路找财路,只有把吃水问题解决了,才能解决山区农村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二要充分利用当地地理资源优势,发展以养羊、肉牛为主的畜牧业。大胆探索“土鸡”散养,通过规模化土鸡饲养,使土鸡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三要做劳务输出文章,发展打工经济。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群众进行劳务输出,能稳定提高农民收益,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四要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快村种植业转型步伐。

驻村民情日记(篇15)

今天来到我和总支书记来到我“四群”教育全覆盖民情“责任田”龙洞村元坎村民小组杜有银家,老杜是一位花甲老人,来到他家老人显得有点拘束,十分客气地为我们倒水。老杜家的房子是石木结构的瓦房,和周围明亮宽敞的别墅式民居相比,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老杜家门口有一个很小的坝子,晴天倒也平整,遇到雨天就是泥泞一片,而坝子外面就是一个几米高的斜坡,老杜带着孙子在家居住,看到这样的居住条件,我们对老杜和他孙子的安全都非常的担心。

进到老杜的家里面,真是令人心酸。整个家里摆设的

值钱一点的就是一台十八英寸的电视机,几条长板凳,和一张凌乱的床,把他家里摆得满满的。屋里黑黑的,就算外边阳光明媚也是如此。通过刘书记的介绍,我才知道他们家在整个龙洞村应该算是最困难的农户了。书记说每年有什么资金补助,首先都要考虑到他们家,希望能真正意义上帮到他们。和老杜聊了一会天,我发现老杜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基本都是我问他答。老杜说看见人家都住进明亮宽敞的房子,确实令人羡慕。之后,他又笑着补了一句,怪只怪自己没有本事赚不到钱。继续和他聊下去,谈到他的老伴时,他说老伴得了癌症在去年九月份就去世了,说到动情之处,他流泪了。我一面劝说他不要伤心,一面为他讲述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农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老杜家养了一头母牛,母牛体型高大,被老杜养得胖胖的,今年六月又添了一个牛崽,我说:“可以啊,老杜你今年收获挺大嘛,好好的把小牛喂养大,卖出去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老人憨笑地点头连声说:“是、是、是”。老杜除了养牛还养了两头猪,是今年一月份买的,现在已有两百斤左右了,他说年底打算卖一头,另一头做年猪。老人有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每年有三万左右的收入,儿子每月都给他汇点生活费,说到这里的时候我看见了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自己在家每年种一亩多地的玉米,再种点小菜,每天有孙子陪伴,日子清贫倒也实在,在老人朴实的脸上我看见了他对生活的执着。

和老杜聊到下午时,我们也该回去了。临走的时候,我问老杜有什么问题让我向上级报告。他给我提出以下要求和建议:第一,家里经济条件比邻居要落后许多,希望上级政府部门有什么补贴的时候能考虑为他家解决一点。第二,交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晴通雨阻,希望上级部门能够派人修修公路。第三,老杜说:“虽然我两个儿子在外面务工但是都没有文化,做的都是苦力活,收入也非常的少,希望政府能办一些培训外出务工人员技能技术的培训”。我仔细地把他的要求和建议一一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