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心得体会(锦集十五篇)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锦集十五篇)。

认真用心写好心得体会,能帮助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什么样子的心得体会才是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有关“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的文章,请分享您的旅行经历这会激励您的朋友们去探险!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1】

改革课堂教学活动计划

新华团结小学

一、活动目的:

1.明确目的,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改变我们枯燥的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

2.为不清楚的学校指出方向。

3.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通过本次展览活动,为学校搭建交流展示平台,让学校在展示中学习、反思、前行;通过展示发现问题,通过共同讨论形成共识,让课堂教学真正动起来。现围绕《花都区小学改革课堂教学活动方案》,我校制定如下方案:

二、组织: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了课堂教学活动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邹仁石校长

副组长:主任李才鼎、李方华主任、科长

组员:各学科组成员

3.活动内容

(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组织教师学习,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让全体教师了解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安排,明确活动意义,做到全员参与,通过各级学习确保活动质量,以此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

(2) 了解课堂变化。

1、组织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学习领会改革课堂的内涵和精髓。

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与讨论,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收获他人的智慧,加深理解。

3.开展课堂教学技能的课堂评价活动,利用《展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开展课堂评价比赛,通过比赛促进教师对《评价标准》的理解。

4.积极改造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竞赛,避免出现“填满房间”、“课堂枯燥”等现象,培养学生用嘴、手、脑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大胆创新放手,教学生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三)开展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示范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全校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用我们的优质课堂教学引领、示范给教师。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师个人课堂特色展示。

(4)组织教师积极外出交流活动。

为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讲课,参加区、镇、电影。高质量的课程和认真的沟通。教师通过听课讲课,可以增加视野,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少走弯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提高自己。

四。活动安排

1.组织教师学习交流阶段(2010年1月-3月); 2. 问题讨论,反思阶段(2010年3月-4月);

3.名师带队阶段(2010年3月-5月); 4。组织评估阶段(2010 年 4 月-6 月)。

五。总结

活动结束后,我校将对活动进行总结。学校将从实践教学管理中总结,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从如何提高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性来总结;个体水平应从个体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来。

新华团结小学

2010年3月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2】

,排斥—→喜爱,缘于新派作文的魅力

——新派作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8月19——22日,我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参加了崇左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大新县新派作文骨干教师培训,没想到短短四天的培训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改变了我对新派作文的态度。

认识新派作文一年多,刚开始就好象两个不对盘的人碰到了一起,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那时侯,对新派作文的认识除了画圈圈还是画圈圈,除此之外一片模糊,新派作文犹如一位隔着一层面纱的少女,可望不可及。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要求将新派作文教学运用到作文课堂中,在课堂上操作起来倍感吃力,而且事倍功半。渐渐的,心里对新派作文产生了一股排斥感。

这几天的学习,袁大大和一群年轻的导师们手把手的教导,如缕缕暖阳流进心窝,使我的作文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授课导师个个独具特色,魅力十足,他们以扎实的文学功底,高超的教学技能,通过新派作文的教学模式,利用画发散图的形式,借助易记有趣的符号,很好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文兴趣盎然,畅所欲言,笔如泉涌。从授课老师的教学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新派作文教学的魅力。特别是袁刚老师精湛的阐述,我明白了,“新派作文”是通过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紧密联系,教孩子们用情感去发现、体味、运用语言,使学生愿写、会写、有东西可写、写得好,从而在实现快速作文的同时也能快乐作文。在精彩的课堂中,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在课堂上一阵阵快乐的笑声中,在激烈的讨论中,我慢慢爱上了新派作文,爱上了这种快乐的作文教学模式。

新派作文,不用这么害怕;新派作文,可以这么煽情;新派作文,可以这么快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带领孩子在快乐的习作课堂中快乐写作,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新派作文的独特魅力!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3】

7月6日上午,参加20__年暑期“复盘式”研修,聆听了片区督学赵斌关于新时代教育的讲话;校长熊杰为我们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五项管理”相关文件;教务主任张小洪详尽解读了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36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中小学各学科的要求,还就教学“六认真”行为规范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感受颇深。

从片区督学的讲话和校长、主任的讲座中,进一步认识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特别是怎样育人、育什么人、为谁育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不错,“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意为教诲培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被赋予时代的含义,具有时代的任务。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生为本,顺“其”自然。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德为才之帅。师以师德为第一标准。古人有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因此一位好教师应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生以立德成才为根本。人无德不立。加强思政学习,注重品格、品行与品位的塑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特点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将讲、学、练有机结合,组织课堂活动,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将科学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告别唯分数、唯升学、唯排名论。

体育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健康的体魄,强壮的体质,是学生全面发发展的生理前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高了体育中考在升学中的分值比重,强调体育的重要性。

美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着学生的想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影响学生的意志和性格。

劳动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实践精神与能力。“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高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强调劳动教育,在学生心中播下劳动的种子,用心培育,减少“啃老族”和“社会寄生虫”的现象。

总之,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具有极强的挑战性,我们更当提高认识,狠抓教学“六认真”,以生为本,顺应学生及教育规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负伟大的时代。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4】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主要涉及到教育改革方面的各项改革,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一年来,改革讯息频频传来,改革举措系统深入:各地陆续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流动的花朵”就地入学考试的长效机制有望建立;电子学籍系统建立,一人一号,终生不变;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将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剑指“减负”顽疾……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江苏省________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等突出问题;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和项目;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安徽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机制三项基础教育改革……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一定要提高认识,下大的决心,花大的力气,勤奋学心,务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首先要静心思考,认真研究。思考什么?思考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脱离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再仅仅以教书本知识为主,而是自觉融入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之中,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自己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研究什么?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循循诱导。其次要提高使命感,加强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一个教师,也只有拥有这份“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气宇轩昂,昂首挺胸。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5】

20xx年4月27日,我镇组织了课堂转型培训,本次培训早上以观看优秀教师张兴、毛德英、陈沙沙老师的示范课。下午集中培训,先通过胡安荣局长的培训,让大家老师充分互相思考,新课程改革改什么?通过讨论,通过手机查阅资料等方式,得出新课程改革要改教法、学法、内容。大家通过互动,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韦厚祥老师又通过对三位教学示范课的点评,让我们了解到课堂转型的必要性和方向。我得出如下心得:

一、课堂转型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

现在的教学,要适现在社会的发展,以提高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如何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主动质疑、主动思考、主动创新。如何把讲得好变为少讲、精讲、讲在关键点上。

课前,要给学生布置任务预习,预习要有要求,有任务。给学生预习的'方向。课中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主动与其他同学合作讨论探究,解决问题。这对我们教师的考验大,问题的提出不能太大,太难,让学生无从着手,把难度大的问题,分为较容易的几个小问题,降低难度,让学生能找到思考的方向。获取知识,要学习讨论、合作,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课后要梯度的作业布置,因人而导。要根据学生的差异不同布置不同的作业。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改进,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为目标,积极探究实践。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不努力、不刻苦、不主动、不自主,一切教学皆不起作用。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改变,需要在老师的鼓励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学会,鼓励的方法,鼓励学生时,要鼓励过程和进步,不要伤害学生本人及其他学生。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要求,让他们通过努力,基本都能解决,通过作业的完成,逐步改变学习态度。在生活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做好两个三达到两个二,即做好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让学生主动自学、探究;课中注意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课后作业布置要因人而异。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让课堂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了解到课堂转型的方向,以优秀教师示范课分析,课堂组组织的方向。让我在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改变转型的目标。本次培训收获很大,是我们教学一线课为例,效果很好。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6】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实施程改革以,我积极地投人到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现把一年的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堂是教师预设好的堂,教师在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程标准下的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一年级《摸一摸 画一画》一,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弯曲的线条,要求学生想象感觉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感觉像小河,有的说感觉像小路,有的说感觉像间飘浮的云,还有的说像妈妈做饭飘出的香味,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想象去练习,不少学生画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创造性的生动的画面。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励和评价。例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创造力~tp0063txt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 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我把全班分成六个组,每组有一组长,要求全组学生合作绘制花地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比,选出好的作品拼贴在一张大纸上,形成一张大的花地毯,最后各小组再把自己组的作品贴在一张更大的纸上,这样全班学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组合壮观,色彩鲜艳,达到了很强的视觉效果。全班同学眼前为之一亮,学生不由得在一起讨论,老师适时小结。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四、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 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在新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前的,也可以是后的。我更多的是在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程下的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改的最终目标。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7】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尽管课程改革刚刚起步,还处在探索试验阶段,但学校领导、教 师的观念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新课改的理念正在广为传播,作为学校 的一线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观念,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充分挖掘资源,更好地服务教学。首先,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 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 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 性。其次,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课程改革是全 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 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 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我个人认为其内容表现为:

1、课改需要加强各学校间的对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 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面对共同的处境,各学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我们去 县一完小听课学习,大家坐在一起探讨、研究。通过这种途径,可以 加快我们课改实验的步伐。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 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 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2、课程改革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 课程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 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程改革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 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程改革的支持,所以我们要 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 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3、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 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 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

尽管课程改革刚刚起步,还处在探索试验阶段,但学校领导、教 师的观念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新课改的理念正在广为传播,作为学校 的一线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观念,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充分挖掘资源,更好地服务教学。首先,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 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 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 性。其次,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课程改革是全 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 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 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我个人认为其内容表现为:

1、课改需要加强各学校间的对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 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面对共同的处境,各学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我们去 县一完小听课学习,大家坐在一起探讨、研究。通过这种途径,可以 加快我们课改实验的步伐。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 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 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2、课程改革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 课程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 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程改革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 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程改革的支持,所以我们要 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 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3、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 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 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

尽管课程改革刚刚起步,还处在探索试验阶段,但学校领导、教 师的观念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新课改的理念正在广为传播,作为学校 的一线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观念,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充分挖掘资源,更好地服务教学。首先,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 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 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 性。其次,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课程改革是全 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 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 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我个人认为其内容表现为:

1、课改需要加强各学校间的对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 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面对共同的处境,各学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我们去 县一完小听课学习,大家坐在一起探讨、研究。通过这种途径,可以 加快我们课改实验的步伐。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 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 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 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2、课程改革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 课程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 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程改革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 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程改革的支持,所以我们要 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 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3、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 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 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8】

《搭石》这一课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读、找、画、议地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把你在生活中有感受到的美说一说。进行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还能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总结全文,提示写法时,揭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自身的的原因课件操作不灵活,延长了上课的时间.这是我不成熟的表现.在这应该好好反思,并吸取教训,争取今后做得更好.

2、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写一写你身边的美”临时改成了“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3、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谈体会谈感受。设计的内容太多,想讲授的太多,因而对文章个别语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9】

X月XX日(星期四)下午,全学区小学教师在什字中小进行了集中教研活动。全体教师专题听取全学区骨干教师赴外短期培训的经验介绍,并对“有效课堂”建设工作提出意见。学科教师作的异彩纷呈、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此次学区内共有XX名教师参加全县组织的赴外短期培训,部分老师作为研究培训教师的代表在经验交流会上做了主题发言。此次赴外研究主要是围绕研究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课改新理念、新举措、新方法。在X小时的紧张培训研究中,教师们对发达地区的教育变革、课程改革的步伐和举措惊叹不已,进一步坚定了在本校推进课堂改革的决心和信念。教育发达地区就是靠扎实的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回归课堂主体地位,从而使得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边校长最后总结了三点心得体会:1、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2、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3、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

最后边校长结合听课培训的情况,就本校下一阶段各个年级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他指出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年的艰辛之路,时至今日我们还是有不少的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满堂灌,只关注自身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必须大力推进课堂改革,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忽视了学情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全校上下必须进一步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建设的落实,推进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能够在课改的大潮中劈波斩急、勇立潮头。

听课培训结束了,回顾研究,喜悦和欣慰俱在。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迷茫的被迫研究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收获变得灿烂无比。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研究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培训听课时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改的课堂;使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他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晓得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应该抛弃。培训中,我感受到生活的热烈与绚烂,体悟出思想的幽美与精深,领略了文化的博大与多元。在这里,我接收着丰富的营养;在这里,我取得一个个的灵感,使课堂充溢机智,充溢活力。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见识深广了,我的思想活泼了,我的生活充实了。

我非常喜欢这次培训课程的组织方式,它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教研天地。曾的“井底之蛙”借助研究体会到了“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培训点燃了我教诲理想的'火把,催我前行,鼓励我在教诲这篇沃土生根抽芽。培训给我的教诲教学生活带来勃勃生机。让我更加坚定养成终身研究的惯,转变研究观念,做一个享受教诲的幸福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门路。培训给我提供了这一契机,让我从此不再迷茫。

培训过程中,我不但在教学知识、教研方法、教学艺术等方面有了新的见地,而且对自己所处置的职业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提高。阅读着优秀教师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诲实际,我一边记录,一边保藏,一边还琢磨着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觉之中便有一种“必有一践”的决心,有一种“必有奇效”的憧憬,同时也有了一种为人师的自信!一次次的与同行交流,特别是指导老师和专家们的指点,我感到自己思想提升了,理论丰富了,经验深刻了,教学自信了!下定决心去做示范型教师,去做启发型教师,去做研究型教师,去适应新课改的变化,去创造新课改的变化。争取教与学的双丰收!归纳总结培训研究所获,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1.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

就像我们教学生一样,该教的是思考的方法,并不是思考的结果!同样对于我们,方法的研究和研究尤为重要。教和学得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方法之学功用类似于医学,医学使人健康,方法之学使人聪明。科学的英语教学法使教师聪明,也使学生聪明。

2.提高自己的教学程度,成为教学的主人。

我以往是学什么教什么,怎么学就怎么教。当研究了优秀的教学实际后,才晓得我们得使自己教英语的程度、学英语的程度、用英语的程度和教诲实际程度同步提高!比方,新课改强调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学、用,强调培养think in English的能力和惯。这对于我们的教学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在短短几个小时的培训研究过程中,让我始终感受到名师就在身边,让我受益匪浅。课程的研究,使我扩大了眼界。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10】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感悟。如今,我在此分享一下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首先,课堂改革对我个人而言,就是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长期以来都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听众。然而,课堂改革要求我们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导他们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我逐渐意识到,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而非传统的知识灌输者。

我把课堂的焦点从我自己转移到了学生身上。这需要改变我的教学方式和方式。当我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引导学生自己找寻答案,引导他们批判性思考,而不是单纯的告诉他们答案时,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当然,我还意识到一个有效的课堂并不仅仅是提问和回答的过程,而是将学习节奏掌握在每一个学生的手中。于是,我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自行研究和解决问题,同时,我也更注重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他们的意见和需求。

其次,我认识到,养成型教育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养成”。这需要我营造更多的、更真实的语境,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环境中使用新的知识和技能。我学习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如小组研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我也在寻求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等自然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比如我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带有深厚历叐文化底蕴的诗词,而非仅仅为了应付考试。

面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挑战和压力,我也经历过困惑和挣扎。然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高效和有活力,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待,为了培养出更养成型的、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在我看来,只有勇于改革,敢于挑战,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养。同时,我也明白了,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拥有一颗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教学改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自我完善并成长。

我深知,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教育系统,都需要一步步地适应变化,逐渐走向成熟。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对我个人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挑战和试炼,也是一次重要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的机会。我希望,在改革的道路上,我能继续学习,继续探索,将更多的能力和智慧投入到我最爱的教育事业中。

以上是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我希望这些体会能给其他教师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同时也期待与更多的教师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11】

“生本课堂”的主题我们并不陌生,但要转化为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让我们为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那一个个未来的主人,一起追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得到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

生本课堂不应该只是“花哨”的课件,应该是一堂堂充满“本色”的课。有的是教师的激情,有的是师生间、生生间充满智慧的交流,有的是心灵的交融,思维的激荡。让学生听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在新课程理念下以生为本的今天,我们数学课也充满欢声笑语,数学课也充满趣味激情,数学课也充满生命活力”。

二、数学课堂以生为本。

生本课堂上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真正避开了“灌输式”的教育。课堂上,学生的声音才是最美的,他们的.思考过程是最重要的,即使学生理解错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在课堂上听到学生错误答案的时候,教师并不急着反对纠正,而是通过其他学生的回答去帮助理解。

三、课堂教学要关注后进生。

关注后进生,关注课堂的后30%,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会蹲下身子、弯下腰来,走进孩子的世界,聆听童声,透视童真,读懂童心。他们提到孩子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不懂,听不会,该多郁闷啊!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为后进生开放,尽量让学生好学,好懂,这就是这些特级教师的心声。他们无不关注后进生的成长、经历和发展。引申到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堂,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想只有这样关注了后进生的心理,关注了后进生的学习态度,也关注了后进生的发展,把数学课堂中的教书和育人完美结合,数学教学才能厚重。

四、课堂需要快节奏,也需要慢镜头。

蜂蜜是蜜蜂酿的,养蜂人自己酿不出蜂蜜。老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它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就好了。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只有关注学生、读懂教材,才能使课堂迸发出生命。同时,我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更要关注的是那些“后进生”。数学课堂确实需要保底,那就是每个目标要实现,每个孩子要接受。课堂要实实在在,对待学困生我们要感同深受,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如果不这样,那么前面的学生走得越快,后面只会越来越跟不上,那我们的教学就没有质量可言。自问我的课堂我就做不到这一点,总是很心急地继续上课,不会耐下心来一步步扎实地走。

总之,生本课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教坛无边,学海无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12】

作为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我很幸运在过去几年中参与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这个改革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带给我的启示与感悟是深沉而长远的。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第一次明白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必须要与时俱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听从于教师,这样以来,学生们很容易变得被动,因为他们总是处于听讲的被动位置。然而,教学改革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师不再是学生的知识提供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明显提升了。他们喜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再因课程内容枯燥而厌烦。我也开始尝试让学生们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比起以前直接给出答案,这样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独立思考,这是未来社会的必备能力。

我也明白了教学方式的改变不意味着我们要忽视知识的传授,相反,知识的传授是更加深入的。学生们通过实践与探索的方式,更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使得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更好地勇于面对困难。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品格的重要性。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角色也不再仅限于教书,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关心他们的人格发展。

教学改革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重新认识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也不仅仅是能力培养,更是为了引导孩子们长大后成为有价值观的人。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坚持这样的理念,帮助学生们成功地走过人生的每一阶段。

总的来说,参与教学改革的经历让我体会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价值,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希望未来的教学改革可以持续进行,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每一个改革都将推动我们的教育事业向前发展并提高教育质量。我也希望自己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巨大的挑战,但也会带来未知的可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新面貌。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而我们更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为我们的下一代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公平,更加有趣,更加富有创意的教育环境。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13】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生活,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分月饼,分西瓜入手;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分与秒的进率,可以让学生听听钟表的声音,从“嘀嗒”声中体会秒的长短,还可以让学生数一分钟,在“嘀嗒”声中来证实1分=60秒;在讲面积概念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周长可以让学生用手指圈一圈;在讲圆柱体的时候,用纸做一个圆柱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侧面积,什么叫表面积,各是什么形状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高效率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14】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下帷幕了,这次大会主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改革,其中有关教育改革尤其引人关注。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又给我们哪些力量和信息呢?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一年来,改革讯息频频传来,改革举措系统深入:各地陆续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流动的花朵”就地入学考试的长效机制有望建立;电子学籍系统建立,一人一号,终生不变;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将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剑指“减负”顽疾……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境小城x腾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x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x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x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x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x外国语大学、x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仔细浏览6所高校的章程核准稿,这样的讯息跃然纸上:依法对学校管理体制作了全面规定,明确了学校管理的基本架构,促进了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规定了学校内部学术权力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明确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运行与监督机制……

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x省_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等突出问题;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和项目;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x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机制三项基础教育改革……

更令人欣喜的是,2013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x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x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x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x建立“个人申请—学校范本—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15】

---现曲老师尊重学生的情感;既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极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听者无不感叹:听这样的课真是一种精神享受哇!这也告知我们:语文课不仅要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陶冶。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阅读

提到阅读,我们可能会想到我们的语文课本。然而小学六年,学生仅仅读那薄薄的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马琴老师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中国小学的语文教学实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们中国的孩子阅读开始的时间晚;二是中国学生的阅读量少;三是中国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她还强调:阅读要注重质量。好的阅读可使学生得趣、得益、得言、得法。重在让学生打好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应该少一些,而学生的活动要多一些,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

2---与他们相差甚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拥有讲台,要热爱讲台,更要研究讲台,要让自己的生命因讲台而精彩。那么我们如何能让自己的讲台流光溢彩呢?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平时多钻研,多学习。多看别人的公开课是学习;多钻研教材是学习;与同行之间交流是学习……

五、语文教学的真谛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晰地找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那就是“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练就一副好口才,能写一篇好。”这就需要识字与写字的有效结合,读说写的有效结合。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语文课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学生,涵养学生性情,陶冶健康个性和健康情操,而并非教两个生字,熟读课文,写两个千篇1律的作文。

读,让学生在教师、文本中进行对话;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身

4---水。吸纳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们都应该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我们应该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还应该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更应该阅读学生这一本本无字的书,来让我们攀登上教学艺术的巓峰。我们要靠读书来学习知识、靠课堂来实践教学、靠反思来积累经验,在学习、实践和积累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正如《师旷论学》中师旷说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也就是说学习不分早晚,阅读也就更不分早晚。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在《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中写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

6----

GZ85.Com扩展阅读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推荐十一篇)


在听闻一些事后,我们常常会产生触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写一份自己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揭示一个人的思考深度和思维活跃度,自己内心所想所听要怎么样才可以写在心得体会中呢?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1】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教师究竟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呢?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教学的基本程序出发就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内容等问题做一探讨。

一、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课前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2、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

3、制定计划。要教好,学好,首先要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教学。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丈,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目标责任制,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仅要制定教学计划,还要指导学生制定出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小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

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预测、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英语知识的学习,要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中应即时反思,该节课重点在那方面的教学,该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及交际等方面的会话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英语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1、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3、记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4、记再教设计。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英语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2】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通过这两个月在工作实践中的学习,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课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高中生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那么高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突出引导学生思考并规划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具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比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更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其次,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与适应时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的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并要求学生具有国际视野。教材的设计更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潜能与创造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课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难与阻力也不容忽视。高中与初中的数学衔接问题,高考的问题;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问题;市场上大量充斥的滥编滥印的教辅教材问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以及培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课改后课堂上又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知和研究获取知识,老师不能直接告知,要重视学生探求的过程。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虽然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大有好处,但是课改后数学实际任务加重但课时又明显减少,要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目前是我们很多老师都很困惑的一个问题。同时高考将会如何考,传统的重点,新增的内容,在高考中将如何体现,如何

协调的存在,如何既要考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又要考到学生的能力,改革要如何推行并坚持下去,始终还是要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进行。

新课程想要达到理想的状态,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新教材,领会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学生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学生,多赏识学生,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

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与时俱进,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行动起来,都应关注,都应思考,都应探索,都应付出。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新课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直面新课程,为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3】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在当今义务教育的普及时期,教育机会人人均等,但学生的具体情况却各不相同。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既不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也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本人对初中地理的分层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想:

一、分层教学符合教育学的一些基础理论

1.分层教学能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每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又由于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同一年龄的学生,在心理发展速度和面貌上又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成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这些差异,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区别对待,既争取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培养目标,也有利于造就一批优秀的学生。

2.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思想

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原则之一,贯穿于我国古代教育史。孔子说: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教育学生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和爱好。孔子之后的孟子、朱嘉等继承并发展了这种思想。可见,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一贯崇尚的,也是今天我们教育教学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而分层教学的实质也即因材施教思想。

3.分层教学符合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和教学的可接受原则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按教学规律及原则要求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用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对该条件来说最大可能的结果。反映在全班学生身上,即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在这个时期内最合理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效果。可接受原则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感到负担过重。夸美纽斯更明确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安排都要适合学生的能力,而分层教学则符合这些原则。

4.分层教学是掌握学习策略的具体运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好的学业成绩,其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不同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如果把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水平预先固定在某一掌握水平上,使学生得到的学习时间及其教学帮助与某个个别需要相适应,那么教师能保证几乎每个学生都达到这一掌握水平。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造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分层教学同样把学生是否接受理想教育作为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主张照顾学生的个别特点并给予额外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掌握的程度。

5.分层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发展性教青,而不是英才教育、选拔教育、淘汰教育。素质教青并不反对英才,但反对使所有教育一统为英才教育的模式。在素质教育中,老师是伯乐,要发现优秀的苗子,但首先是园丁,呵护每一株幼苗,素质教育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因此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而分层教学恰好能适应这一点。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4】

开学初,学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改革的热潮,最近我又在网上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几节教学****,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在我的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也想过用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总是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把学生给耽误了,担心课时紧,任务重,没法完成被学期的教学计划。另外,我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玩大于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范文网教改失败又怎样来弥补?

我平时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游戏厅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并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观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我发现我把学生管得太死了,总是规定学生做我教过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

《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学生、学习、课堂、自己、教学,知识、教师、教学改革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5】

现在我们的教材可谓一个‘新’字,在每章每节中编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其独具匠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感到有趣,学方法、学内容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的方面: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后进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

一、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主动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教学个体具有完全相异的个性品质,诸如目的、兴趣、能力等等。我们应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实现基本学习目标的同时,获得进一步发展、提高的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师交给的特殊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所以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1. 精心创设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身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学生才会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愉悦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保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变式教学是在不同层次、不同情形和不同背景下,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是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和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变式教学,可使一题多用和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并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4、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沟通,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式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活动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往,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而且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要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除了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之外,还要不断地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培养创新能力,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

未来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数学开放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问题。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之真正学会“数学式”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新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时代发展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我们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练好教学基本功,积极进行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探索,为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而努力。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6】

海西国家远程教育培训十几天的时间过去了,天天在单位和家里都是和海西主讲的各位专家度过的,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总结,感到十分的愉快。每天都在听讲座,浏览班里其他老师的作业和心得体会,虽说有点枯燥,但也收获不少,每当看到程庆宝老师给我们批改作业,给出意见和建议的时候,心情总是很激动,因为自己真的付出了。每当看到自己的教学理念、观点、心得体会,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很是满足,特别是我们这些在西部边疆工作的老师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下面我就谈谈这些天我的收获:

在学习过程中,每当看到专家们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实例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学和讲解时,我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让我不断地去思考,反思,不断总结,总是把以前的教学情况和上课老师的讲解进行对比,看看自己那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眼前总会出现一幅又一幅的教学场景图片,可以说每一节课对我都是受益匪浅的。我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困惑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如教改过程中体育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体育课中到底是传授学生技能重要还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加强学生的健身性等,这些在耿培新老师的课堂里,我找到了答案,这让我明白了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主合作能力的学习,加强孩子的教育健身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课堂教学不在枯燥无味,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眼球,体育游戏的创编是必不可少的,可在在教学设计时,我却无从下手,没有头绪,完全不知道设计的这个游戏符不符合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什么样的课堂需要什么样的游戏去融合,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我一直没有搞清楚,在听了专题二关槐秀老师所讲的《体育游戏的教育学》后我明白了游戏有分类,怎么样去创编体育游戏,怎么样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我的启发很大,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我校可用的体育教学器材很多,没有的我也可以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在听到东北师范大学吴海宽老师的课后,什么样的课才能算上一节成功的体育课?怎么样去教学?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体育课?什么是快乐的体育课堂?都给了我很多教学上的帮助。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体育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孩子更多、更大的空间和舞台,良好的教学方法,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做到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欢快、和谐的教学环境,这才是一堂成功的体育课。

通过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学习机会,对于西部大山里的教师来说,我倍加珍惜。新世纪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最现实的问题。这次海西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我坚信通过本次培训对我们的体育教学提高会有极大的帮助。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拥护改革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拥护改革心得体会(合集五篇)”,感谢您的参阅。

拥护改革心得体会【篇1】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利益的改革基本进行完毕,而剥夺或者削弱既得利益的改革今天势在必行。必须承认,这些既得利益体制的堡垒已经空前坚固,攻坚的任务空前艰巨。还要承认,自我剥离权力和利益的手术会引发难以忍受的阵痛,也因而最为难做。应当看到,传统既得利益和新生既得利益形成强势集团,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改革环境和改革问题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需要有攻坚克难的更大勇气。勇气源自何方,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勇气源于敢于牺牲自我的党性修养。改革就是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改变,改革就是社会各个阶层群体利益的得失。显然,我们今天的改革越来越指向权力的限制与行使,指向当下的既得权力和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愿意不愿意自我剥夺权力和利益,愿意不愿意壮士断腕,是对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准确检验和严峻考验。无私才能无畏。只有以无私的党性修养,才能激发出我们壮士断腕的勇气;只有无私无畏地敢于牺牲自我,改革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改革举措才能顺利实施,改革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勇气源于敢于直面困难的胆略魄力。随着改革的深化,改革越来越触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改革阻力越来越大,改革风险越来越多,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强。面对阻力、风险和困难,就需要我们勇于面对,善于化解;面对改革的目标任务,就需要我们具有破旧立新的魄力,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勇气源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履行好这样的历史使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建立起适应和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强大动力。我们要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意义。有了这样的思想自觉,我们就会鼓足攻坚克难的更大勇气,无私无畏,革故鼎新,敢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敢于“建立一个新世界”。

拥护改革心得体会【篇2】

当今中国,改革动力之强大是前所未有的,改革攻坚的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攻坚是否取胜、进展是否理想,取决于是否有更强的改革智慧。笔者认为,改革智慧,来自科学理论指导,来自全党群策群力,来自人民献计献策,来自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坚持以下三个“相统一”。

——坚持党委领导与顺应民意相统一。各级党组织必须把握方向,注重统筹协调,切实履行改革的领导责任,制定贯彻落实的规划和计划,推出各个领域的改革方案和改革举措并坚定不移地变成改革实践。同时,改革的每个环节,都要征求群众意见,认真研究采纳,努力解决大多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激发群众参与支持改革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

——坚持统筹全局与兼顾各方相统一。要站在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进行超越各方利益的改革规划和方案、举措的顶层设计,坚持改革的整体性、协调性,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最广大人民。同时,要努力兼顾改革相关各方的合理利益,多做“加法”,少做“减法”,通过改革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逐步理顺利益关系,形成公平合理的利益格局和利益获取机制,真正实现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切实通过改革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谨慎决策与大胆推进相统一。谨慎决策,也就是在各个领域的改革方案和改革举措出台前,一定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论证,考虑改革方案是否符合全会精神,是否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充分考虑相关方面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相关群体和个人的意见,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一旦决策出台,就要义无反顾,大胆推进,营造支持改革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导向,用政治动员、利益协调、制度创新等方式,排除改革阻力,化解利益矛盾,达成改革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同心协力推进改革。

拥护改革心得体会【篇3】

前几天,我幸运地参加了区委党校组织的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课上认真听取了教授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历史的回顾和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式的分析说明,给我带来了利益。通过体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周围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对中国改革开放更加有信心。改革开放30年,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中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对经济来说,无疑是大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似乎更加现代化。但是,缺点逐渐明确,保障缺失已经成为大众的目标。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实际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话题。因为近年来,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党内,人们对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认识上都不太一致。有些人简单地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本身。

持有这些观点的人很少,但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对改革的共识,重聚改革的人气,直接影响未来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真正的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实现小康目标众所周知,近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实施30年规划经济的基础上开展的,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改变规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系列陈规陋习,在没有任何参考模板的环境下探索,其难易度是可以想象的。因此,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重建经济和社会秩序,加快体制转型和社会转型。这决定了中国改革一定是波澜壮阔的巨大社会工程,面广,难易度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探索从混乱、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开始,紧紧围绕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和实践。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视野和战略,总结、观察和俯瞰30年的改革开放。许多事实和数据证实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划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与我们逐步改革的推进战略有关,但最重要的是一些重要的改革还没有深入到位。因此,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等重要领域的改革,是解决我们前进道路问题的唯一途径。用这样的视野、高度分析认识改革开放,不仅能明确分析大势,研究判断大势,保持冷静的头脑,也不会纠缠具体的细节,影响改革开放的整体评价。这正如党的报告所说,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最显着的成果是迅速发展,新时代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这在一定意义上是近30年改革开放的最佳总结。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无疑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未来改革开放能否继续深入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未来和命运。我们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来说,根据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根据城乡统一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根据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积极推进对外开放的社会协调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时代总是在进步,倒退没有出路!在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动荡的时期,我们应该更加自信、团结、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我相信我们党有能力使中国普通人衣食安心,安居乐业,有能力使中国各种社会福利保障与世界联系,使最大同源的人们共享改革收获的成果!

拥护改革心得体会【篇4】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凝聚改革共识

过去的一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市改革考核中由第三名上升为第二名,一批事关发展的重大改革项目取得突破,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是从整体来看,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之源,集聚各方力量,有序有力推进各项改革。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和纪律检查体制等各方面改革都有新进展、新成效,公车改革、不动产登记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改革全面完成年度任务,我县参与承担的14项中央和省级改革试点项目扎实推进,县内自选的农旅融合、环龙感湖生态保护区域协作、招商引资、大别山金融工程、县域“四个全面”考评机制等改革特色创新项目亮点凸显,并形成相关制度性成果。教育、医疗、保险等民生领域改革全面推进,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二是从区域来看,小池改革走在前列。2016年,小池获批全省首家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省、市、县均出台了支持小池改革发展的文件,成立了省、市、县、镇四级参与的推进小池省级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晓东省长、雪荣书记亲自领衔小池改革示范区建设项目。一年来,小池扎实推进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创建,行政管理、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跨江合作、生态保护等各项改革走向深入,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在今年3月31日召开的全市推进小池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小池改革发展推进会上,市委刘书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同时,各乡镇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均取得明显成效。在去年的乡镇全面深化改革单项考核中,小池、独山、停前位居全县前三名,改革工作值得肯定。

三是从重点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并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及《五个专项行动方案》,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房产局、县金融办、县改革办等部门主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率先完成省市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的各项目标任务,房产库存平均去化周期稳中有降,“放管服”、“营改增”、商事等改革扎实推进,累计为企业减税5000多万元,企业成本明显下降,市场主体、精准扶贫、基础建设等补短板工作有效推进。

虽然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客观上来分析,存在改革牵涉面广、改革成本过高、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导致部分改革进展缓慢。从主观上来分析,主要表现为“四个不”。一是不想改。一些同志对改革存在模糊认识,错误地认为,改革是高大上,基层发挥的余地不大,与自己关系不大,喊喊口号、表表态就行了,因此被动地等待改革、消极地对待改革,根本没想在改革上有所作为。二是不敢改。一些领导干部求稳怕乱的心理占上风,担不了风险,下不定决心,使不出狠劲,一味求稳怕乱,不敢担当作为,不敢直面困难和问题,改革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退缩,只作浅表性、纸面上改革,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取得突破。三是不会改。主要表现是改革和工作“两张皮”,脱离了具体工作,导致改革无从谈起。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僵化、能力不强,把握不了改革的方向,找不准改革的重点,理不清改革的思路,遇事只会三斧头,推进改革无从下手,出了问题又束手无策。四是不平衡。部分单位抓改革工作力度不大,对改革研究和抓落实不够;有的工作表面化,对工作任务没有拿出具体实施方案,任务不明确,要求不具体,没有实行项目化管理;有的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把改革当口号,改革工作落实在总结材料、统计数据和表格上,具体的改革成效不明显;有的仍将一般性工作、改良混同于改革,导致改革质效不高,群众获得感不强。这些问题,在很多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认真研究,逐项解决。

拥护改革心得体会【篇5】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有实现目标的更大信心。这个信心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源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准确了解,源于对未来改革大趋势的准确把握。

——改革的巨大成就与丰富经验,为实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从党的十一届到今天,改革已经走过35年的历史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乡镇企业崛起到国有企业改革,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大潮改变着城乡面貌,也改变着国人的思想观念;提升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升着人民的精神境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客观展示改革的巨大成就。经过多年实践,改革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为全面深化改革预期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顺应民意,为实现目标赢得强大支撑。经过30多年改革磨炼,人们对体制转换的物质心理承受能力空前增强,面对社会深层矛盾,社会大多数人认为改革只能推进,不能后退;改革只能深化,不能停滞。毋庸置疑,人民群众从根本和总体上拥护改革,依然期盼通过改革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与个人幸福。他们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大势所趋,为实现目标提供倒逼动力。经过35年的改革,改革到了最后攻坚的阶段。毫无疑问,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遇到的大多是体制不适应的掣肘;贫富差距、城乡分割、腐败现象、干群矛盾等社会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也在于体制改革不到位。当今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发展的难题与出路,都在倒逼着重点领域的改革深化,倒逼着体制机制的转换。一切表明,全面深化改革在当代中国大势所趋,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具有强大内在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绘就,为实现目标开通光明坦途。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党的十八届就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目标任务,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阶段性目标,并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15个方面的系统部署。改革蓝图已经绘就,只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有统筹兼顾的智慧,有人民的全力支持,改革的预期目标就一定会变成现实。

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合集


当阅读一本书的章节或经历一些事情后,我们常常会产生一些想法。通过用最简单的纸和笔记录下这些感触,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本文作者经过整理特地为你编辑了“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希望以下的措施能够给你带来一些缓解!

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1

振兴乡村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乡村发展。现在乡村碰到的最大问题,我认为是知识的问题和人的问题。现在,乡村的智力资源大量进城。为什么城市那么繁荣,都是由人的思想、人的头脑在不断的创造各种各样新的东西,而在乡村,相对来说,人们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是远远低于城市的。所以,正是在这样一个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关系背景下,国家提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而且要努力让每个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乡村教育对国家的功用。乡村教育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途径。乡村,特别是边远的山区乡村,山高皇帝远,那国家的观念靠什么来陈述?书本会传递国家的意志、国家的观念,而且在生命里要陈述人的国家意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基层教育的边界即党和政府意志与影响的边界。如果乡村教育撤了,流失了,那么很多东西将向乡村渗透。这些问题对国家来说都会产生整体的影响。离开了乡村教育,我们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

乡村教育对城乡社会的功用。乡村教育不只是对乡村有用,对城市也有用,因为城乡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对乡村来说,教育首先具有日常生活上的意义。朗朗的读书声,音乐的声音、唱歌的声音,这些对乡邻的生活是一个意义的坐标。如果每天有这个声音,父母或者长辈就知道中午该给孩子做饭了,知道我的生活是这样一个结构。另外,学校也是一个地区是否宜居的价值标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只要有教育质量高的好学校,那个地方的房价都会上涨。哪个地方没有好学校,那它几乎就是沙漠,文化沙漠,不适宜居住,都要搬离的。没有学校,想建设好乡村,振兴乡村,是不可能的。

乡村教育对乡村儿童的功用。乡村教育首先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整个精神世界,由自然生命向社会生命提升,重塑和再造我们乡村人的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现在乡村丢失的是一种精气神,如果生命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骨气丢失了,都看不起乡村,都要逃离,没有建设家乡的这种志愿,那乡村便真的无望了。

下一步乡村教育的方向是现代的教育。现代教育首先要全纳,要确保每一个人都能接受完整教育。不让一个人掉队,实现教育的包容、全纳和完整,是农村教育现代化必须秉持的价值理念。其次,现代教育需要是公平的教育,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最后要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建设以人为本、自主学习、探究创造,促进学生精神不断发育、能力不断增强、个性不断发展,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知识要转化为问题,问题转化为方法,方法再转化为思想,思想再转化为行动。倡导一种新生活教育,新的做中学,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坚持育人为重,通过教学做合一,兑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真正全面发展的质量,让学生爱上学习,快乐地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总之,知识源于劳动,教育是为了传承劳动中的知识和智慧,使劳动更智慧。

作为一位乡村教师,尽力争取把心中的教育梦想之火、事业理想之火,燃烧得更旺一点,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2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是我们所处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力。

●尽管各国倡导的价值观的取向并不一定相同,但将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则越来越趋于一致。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要经过一个想错—再想—再错—再想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成长,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可能产生的教学模式甚至学校形态的改变,将会成为本世纪教育的最大变革,这一动向已经为许多国家所关注。

同志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调研时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是我们所处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力。

我们现在正生活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一方面,很多危机威胁着人类的持续发展,比如,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之间的人文危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人与自己的心理危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安全危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危机等;但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发展机遇。

20xx年人类刚跨入新世纪的门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商务部共同资助一个研究计划,目的是要弄清楚哪些学科是新世纪的带头学科,70多位一流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是一份480页的研究报告《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类能力》。报告认为,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四个领域是被世界公认的21世纪最前沿技术,每个领域都蕴藏着巨大潜力,而其中任何几项技术的两两融合、三种会聚或四者集成,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效能。

美国经济学家Jeremy·Rifkin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版,引起人们对以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为核心的产业变革的高度关注。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科学技术将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研探索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在这种背景下,知识型员工将成为核心竞争资源。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教育是重要的武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终要依靠教育,要教育出新一代的人,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公平与质量是全球教育的永恒主题。顺应时代的发展,当代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形成了一股涌动的潮流,关注点相对聚焦。

动向一:

从“全民教育”到“全民学习”

世界银行在“20xx年教育战略”中提出,面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全民学习”目标的提出是在获得入学机会的基础上更强调受教育的结果,有利于在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

上个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关注全民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规模,增加入学机会,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本世纪初开始,关注点已从规模扩展向质量提升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制定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概念性文件中曾指出:增加入学机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未带来教育质量和教育针对性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教育质量危机,大部分发达国家也并没有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举行的“20xx年论坛”也认为:当前,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严重不足,那些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减少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国家,也不可能在高等教育阶段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几乎都指向提高教育质量。

动向二:

从以课程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正在成为很多国家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一是全员化发展,即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二是个性化发展,即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与此相适应的是学校的多元化发展。

美国联邦教育部(微博)曾邀请学生代表共同讨论教育改革问题。联邦教育部长邓肯说:“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将难以进步。”在座谈中,不少学生提出,学生应该有更多发言权来评价教师,考试应该更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等。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安德烈·富尔先科宣布,新的联邦高中教育标准草案规定,学生不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学习不同的科目,而且还可自行选择学习不同的课程水平。法国20xx年秋季进入高一的学生已经在按改革后的“新高中”的学业组织模式接受法国的高中教育。用新的“探索课程”取代“定向课程”,对所有学生进行“个性化陪护”,为困难学生开办“学业水平补习班”,学生可以更换“学业道路”,所有学生都可以享受个别辅导,提高学校的自主性。

自20xx年6月开始,韩国首尔定期对全市中小学生的快乐指数作调查。调查内容分四大领域:对学校生活满意度、对家庭生活满意度、对自己满意度及综合满意度,并且公布了调查结果。第一次调查的满意度是62%左右。首尔官方认为,虽然现在满意度较低,但这将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多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动向三:

从以能力为导向到以价值观为导向

世界各国教育出现的另一个引人瞩目的新动向是,从能力导向朝着价值观导向转变。价值观导向,归根结底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对待社会、国家和世界。

新加坡的教育导向一直随着时代要求不断更新:从1959年起的“生存导向”,到1979年以后的“效率导向”,再到1997年以后的“能力导向”。20xx年9月22日,新加坡教育部长提出让教育系统变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全面教育,更加强调价值观和品格发展,并将之概括为“学生中心、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法国政府则公布了《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规划法》,目的就是建立公正、严格、富有包容精神的学校,使教师在新的德育和公平教育的框架下,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贯彻共和国的价值观。

新西兰从20xx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将基础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并明确指出,新西兰的学校应教育学生具有追求卓越、创新与好奇、多样化、尊重他人等八种价值观。

尽管各国倡导的价值观的取向并不一定相同,但将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则越来越趋于一致。

动向四:

从知识授受到创新精神培养

学习型组织倡导者彼得·圣吉说:“婴儿学走路,是在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过程中学会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要经过一个想错—再想—再错—再想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成长,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

各国教学模式的改变几乎都朝着通过探究式学习、实践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向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xx年可持续发展教育报告《塑造明天的教育》指出,“学习”是指:学习以批判的方式提出问题;学习阐述本人的价值观;学习设想更加光明和可持续的未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学习如何通过实践知识来作出应对;学习如何探索传统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

近日,部分美国教育专家列出以下五种美国未来的教育趋势:一是智慧型的教学方法。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会根据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寻找出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作为实际教学时的方针。比如教师应以学生努力的程度为奖励目标而非学习成果,要把传授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找出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作为主要教学任务等。二是以游戏为基础的学习。哈佛、麻省理工和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些专家提出了游戏可帮助学生学习并增进学习成效的研究成果。三是磨炼不屈不挠、努力不懈的精神。认为失败是儿童成长的最佳机会,让他们学习从失败中得到教训并改进,这项能力会让儿童终身受用。四是家庭作业被质疑。是否真的有必要为了完成这些作业而剥夺了儿童游戏玩耍和家庭欢聚的时间?家庭社交活动和情绪发展与在学校的课堂学习,对儿童来说同等重要。全美已有许多教师及校长支持“没有作业的晚上”(no homework nights),或以某项目标取代家庭作业。五是培养创造能力。应该通过科学、科技、工程、数学学科与人文设计学科的整合,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创意。很多学校开始尝试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印度提出将“高级思维技能”培养贯穿在中学所有学科中,包括理解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强调以应用为基础的问题解决,反对机械学习,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体系,并且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20xx年8月,新加坡教育部勾勒了该国未来所面对的挑战时强调,面对科技和经济形势的改变,下一代不但要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还要懂得创造新的知识,并以创新的手法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动向五:

从信息工具的使用到教学模式的改变

20xx年9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重复提出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邓肯认为,原因在于“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与技术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最终可能产生学校形态的改变。

20xx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认为,在近期发展阶段,“云计算”和“移动学习”技术将进入基础教育的主流应用;在中期发展阶段,“学习分析”和“开放内容”预期将会在20%以上的教育机构得到应用;在远期发展阶段,“3D打印”和“虚拟远程实验室”将应用于基础教育。

最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一项针对15岁学生数字化阅读技能的调查报告,这篇报告测试了15岁的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信息、解读信息、理解及评估电脑图表等能力。16个OECD成员国以及3个非成员经济体的学生参加测试,结果显示:韩国学生在这方面名列第一。这说明OECD国家十分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

法国特别提出,让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轻松在网络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真正掌握多媒体。20xx年新学期开始,法国的学校为学生提供11项必要的数字化服务。

为了让iPad走进学校,印度发布了一款7英寸的平板电脑,出售给学生的政府补贴价仅为120元人民币左右,这让更多人可以应用它。目前,印度在250所大学已有1.5万名教师接受了这种平板电脑应用于教学的培训。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可能产生的教学模式甚至学校形态的改变,将会成为本世纪教育的最大变革,这一动向已经为许多国家所关注。

动向六:

从单一测评到综合评价

OECD发布的报告《为促进更好学习:评价与评估的国际视角》中称,全球教育系统正将对教师和学校绩效的评估作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以及提高成绩的重要推动力。

教育质量评估关注评估标准、评估体系和评估政策的建设。报告指出,OECD各成员国在学校是否以及如何测试“成绩”两个方面的看法均存在巨大差异。但报告建议,评估要采取全面综合的方法,使其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评估的重点应放在改进课堂实践,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尽早参与以及将学生置于核心。

OECD目前已开发出新的测试工具,被称作“OECD面向学校的测试”,是基于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英文缩写)测评开发而不同于PISA的面向学校的测试,旨在测评学校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情况,以帮助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综观世界各国,美国联邦政府已投资3.5亿美元支持各州创立更加综合复杂的评估体系,不仅用于发现问题,更用于为教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提高学生学业成就。英国从20xx年3月31日开始,每所中学的GCSE考试(即学业水平考试)结果要向社会公布,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总体学科表现和学校教学状况,同时也为孩子选择更适合的学校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提高质量是全球教育共同的话题,而关注点相对聚焦:以全民学习为重点——教育质量,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以价值观为导向——教育目标,培养创新精神——教育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模式,教育质量的评估——教育结果。这些都对我们实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的目标提供了借鉴。

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3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4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理解了《指南》,以下就是我学习《指南》的心得体会。

一、对《指南》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指南》的内容,我首先认真学习了《指南》的概念。《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从概念中能看出《指南》和《纲要》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不同在于《指南》中不仅有教师参与,还有家长的参与,这说明教孩子不只是老师的事情,要需要家长一起配合。此外,"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更好的将"以幼儿为本"体现在《指南》中。

二、对实施《指南》的原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只有明确了《指南》的原则,才能更好的贯彻《指南》的精神。《指南》的原则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三个原则都把都幼儿作为主体,在制定原则时更多的是考虑孩子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今后执行《指南》目标更加有目的性。其中原则说到: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这些告诉我们在教育幼儿时不仅要注重各领域之间的渗透,还要注重幼儿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和个体差异性,让幼儿在自身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这里也将"以幼儿为本"更好的体现在其中。

三、对《指南》中的五大领域的目标制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㈠《指南》中对五大领域的目标划分得更加细致。

与《纲要》相同的是《指南》也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不同在于《指南》将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如健康领域分为身心状况和动作发展,语言领域分为听与说、阅读和书写准备,社会领域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科学领域分为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艺术领域分为感受欣赏和表现与创造。这样划分目标让老师更加清楚,每一个教育领域的重点,在实际活动中能让教师明确活动的重点难点。

㈡《指南》中的年龄阶段目标更加的具体。

在《指南》中不仅有每个领域的总目标,而且还有年龄的阶段目标。《指南》将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分为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会用图画进行简单的记录。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这些阶段目标为教师制定科学活动的目标提供了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特点选择适宜幼儿的科学活动的形式。因为这些阶段目标非常的具体,特别便于青年教师的实际操作。

㈢《指南》中有教育建议的体现。

与《纲要》相比,《指南》中每一条领域目标的后面还添加了教育建议。通过仔细的阅读、学习,我发现这些教育建议很好,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些目标的达成的策略,引导教师更好的去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如社会领域目标长处。这些教育建议的每一条都有详细的分析,教给了老师一些具体的做法,对实际的教育工作很有帮助。再如:社会领域目标自信、自主的表现",这一目标看起来不太好操作,看到这一目标我的想法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表现自己,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与鼓励增进其自信心。而《指南》中这一条目标的教育建议是: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简单比较)。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们感受经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感)。这些建议开阔了我的想法,给了我更多达成这一目标的策略和途径,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指南》对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幼儿应达到的水平都做了详细的分析,通过《指南》的学习和理解让我更加明确每一个领域目标,以及一些达成目标的策略,对老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依照《指南》中的建议引导幼儿开展各种活动,在开展设计每一个活动时多看看《指南》中的建议,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每一次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更加自主、快乐的游戏和学习。

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5

xxx太原十九中正高级教师(教授)、山西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科研教师、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人才、山西省师德标兵、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骨干教师,太原市优秀教师、太原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太原市优秀人才(龙城之星)、太原市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被山西省教育厅聘任为山西省义务教育学科建设指导组成员、山西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特聘专家、山西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核类行政审批专家等学术兼职。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教育系统,组织了深入的学习宣讲活动,我校也在学期末组织召开专题培训会,深入领会方案精神,指导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一、认真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使我们认识到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导向要求

方案的制定,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师,从事三十年教育教学工作,深感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蕴含的意味。如果说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那么评价就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统编新教材的实施、教研活动的指导等方面相继推出新政,极大地更新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但是,教师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面对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仍然或多或少的存在重文化轻德育、体育、美育,重分数轻能力和素养,“刷题”、“机械记忆”、“不注重实践”等等现状,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明确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出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要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要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要更加科学。改革学校评价,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而引导我们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

因此,通过深入学习领悟,使我们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对学校办学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坚定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敢于真正放开手脚,践行素质教育,落实好方案的要求。

二、深刻领悟《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使我们明确了改革教师评价要求,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方案中指出改革教师评价,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这些有关教师评价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使我们教师再次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身高为师、行为世范,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潜心教书育人,做好学生知识和精神的引领者和塑造者。

三、贯彻实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我们思政教师就是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方案指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提出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贯彻落实方案改革学生评价的具体要求,作为思政教师,就是要在学校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入课堂。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心、强国志,努力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路上,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将不懈奋斗,执着前行,为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