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日记范例十篇

传说日记范例十篇。

编写好记述文档可以帮助我们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和荣誉,范文模板可算得上是我们的好助手。借鉴优秀的范文能减少我们对于写作的困难,范文的写作格式是怎么样的呢?希望这份“传说日记”能够带给您更多的收益。

传说日记(篇1)

今天,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但是,除夕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夕的怪兽,它无恶不作、十分可恶,乡亲们也非常怕它。

有一天,夕又来到村子里捣乱,它张牙舞爪地吃掉了乡亲们辛辛苦苦养殖的家畜,又把乡亲们种在地里的庄稼糟蹋了,还用它那巨大的爪子,毁坏了乡亲们居住的房子。它口里还喷出了巨大的火焰,把村子烧的面目全非……乡亲们吓的四处逃窜。虽然乡亲们憎恨夕,但却没有办法除掉它。一次在农历的腊月,一位老人走进村子,告诉了人们除掉夕的方法:一是要有红色,因为夕害怕红色;二是要有响声,因为夕害怕很大的响声;三是要有火,因为夕虽然能喷火,可是火焰会灼伤夕细嫩的皮肤,使夕化为灰烬。说完,老人便不见了。

乡亲们认为这是神灵的指点,便按照神灵指点的方法,在农历的腊月三十这天,用红红的纸、衣服和燃烧竹子发出的响声吓跑了夕,又用一把大火把夕给彻底的赶跑了。后来人们发明了鞭炮,便用鞭炮代替燃烧竹子发出的响声来赶跑夕。所以,等到每年腊月三十夕到人间来作乱的时候,人们便穿上红色的衣服、燃放鞭炮来赶跑夕。因为这一天人们赶跑了夕,所以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除夕。

每当我听完这个传说,我便在脑海里想像当时的情景,想像着中华文明的古老传说真是数不胜数呀。

传说日记(篇2)

八年级中秋节日记300字-月饼的传说

毛主席有词曰: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是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这两个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今天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个不出名但却很有意思的传说吧!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哈哈,看来月饼不是嫦娥发明的呦,亲,长见识了吧!其实中秋节的美好不仅在于它有美味的月饼,它象征着家庭的团团圆圆,也在于它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些美丽的传说给中秋节平添了些许神秘而又浪漫的色彩!

传说日记(篇3)

马年说马之马銮村的传说-散文随笔

东山岛有个马銮村,村名来源有二种传说:一说宋末帝赵昺为躲避元军追杀,渡海逃到东山岛来。岛上龙潭山南面有一个刘姓聚居的无名小村庄,村中几位长老听说皇帝要从村前经过,便早早等候在村前大路上。当赵昺骑马走到村前时,几位长老一字排开,跪着拦在皇帝马前,请求皇帝为村庄赐名。赵昺问清长老的来意后,说,既然几位长老将朕的马拦住求村名,那村名就叫马拦吧。几位长老大喜叩谢,从此小村庄就叫马拦,后改为马銮。另一种说法是,宋朝末年的一天,马銮村村民在村边开凿一口井。这口井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不出水,挖井的人就一直往深处挖,忽然听见地下有人喊:快住手,再往下我家屋顶就被你挖穿了。我把水送给你吧。挖井人大惊,连忙爬出井外,往下一看,井底果然有水往上冒,一直冒到地面来。就在这时候,宋末帝赵昺被元兵追杀,骑马逃到马銮村边时,胯下的马忽然瘫倒在地,不能动弹。赵昺无计可施,村民见状,打来这口井的井水让马饮下,那马慢慢恢复体力,站了起来,驮着赵昺逃走了。因马瘫倒在当地方言中与马銮同音,后来村庄就起名马銮。

村庄起名马銮后,村前的海湾也随之叫马銮湾。上世纪80年代发展旅游,马銮湾成为海滨浴场,现被命名为国家4A级风景区。夏天旅游旺季,游客在马銮湾沙滩上跑马,成为海滨旅游一大亮点。

传说日记(篇4)

我在天空上写满四月

写上四月的残酷和你的名字

当我用手心抚平云彩

指尖上的岁月

书写了别离

天空拍打而来的静寂,和月光依依告别

昨夜弯弯的月梢,是我流泪的眼角

夜幕上摔碎的眼泪,汇聚成一天星斗

揉碎的星光是我华美的床单

天空中飘满我温暖的呓语

天蓝色的寂静,丝绸般散落

昨天厚厚的,涂抹了云彩的气息

我所有甜美的呼吸

你发梢的味道,生命的清澈

在我身体里,好像逶迤的秘密

在岁月里,一点,一滴,像那个日期

盛满逝去的日子,写下你的生命

在我丢失的天蓝色的

当我写下你的离去,烟囱绘画的是谜语

我的身体,和我的蓝色日记

在火焰里别离,飞烟飞烟

逝去的岁月,请点燃归路

所有在天空中凋谢的蔷薇,花瓣掉落在我蓝色的日记

汇集成最后的一弯

倾斜天空里的最后一笔,扉页之上

蓝色日记,比划吟唱的是最后的别离

传说日记(篇5)

20xx年10月31日 星期三天气晴

前两天我们学了《中秋节》老师我们给讲到了嫦娥奔月,但是老师没讲这个故事。回到家我问妈妈《嫦娥奔月》的故事,妈妈给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有好多说法。我又问了妈妈月亮上那棵树,妈妈说有个神话故事叫《吴刚伐桂》。故事讲的是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桂树。有个叫吴刚的人,不专心学习,因此罚他在月宫里砍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就开始砍树,每砍一下,树马上愈合,因此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传说日记(篇6)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传说日记(篇7)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鐘繇書》中,則已明确寫出

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复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怀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万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子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谁知他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有一天,他忽炙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忽然飞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瞇瞇的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的传到现在。

传说日记(篇8)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其实在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

又《山海经》中,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叁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叁个儿子,还生了叁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叁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不详。

传说日记(篇9)

关于岛的美丽传说

西西里岛

一个真实的美丽传说

一部唯美的《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带我们走进了意大利美丽小城的生活。此后,无数人慕名前往西西里岛,踏上了寻找美丽的征途

曾有人说过,如果不去西西里,就像没有到过意大利。的确如此,这座地中海最大的岛屿,也是意大利最富盛名的岛屿之一。从地图上看,西西里岛是意大利伸向地中海的皮靴上的足球。它位于地中海的中心,辽阔而富饶,气候温暖、风景秀丽,东西海岸到处都有果实累累的橘林、柠檬园和大片的橄榄树林。

西西里岛,古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诺尔曼人、西班牙人、奥地利人等先后在这里统治过,岛上到处都是2000多年前的遗迹,随处可见废弃的古堡,迷人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和谐地融为了一体。现在,这片土地更成为了许多人暂避喧嚣的世外桃源。

崇明岛

大自然的杰出作品

总面积约1267平方公里的崇明岛,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明太祖朱元璋曾称之为东海瀛洲,后来世人又把崇明岛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崇明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生态和谐,自然清新,生态价值独一无二。20.8%的森林覆盖率,空气中每立方厘米1000-2000个负氧离子,几乎是上海市的2倍。岛上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东平森林公园、东滩候鸟天堂、横沙岛、前卫村、瀛东村、明珠湖、西沙湿地美不胜收。崇明各地开展的旅游活动也很多,岛上还有众多历史名胜和人文景观。

作为上海一江一山一岛的重要一部分,崇明岛像一个大都市的美丽后花园,正以他的美丽富饶和丰富多彩让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和向往。而崇明岛国际生态岛的建设更得到了联合国高度赞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计划把崇明生态岛建设作为典型案例,编入其绿色经济教材,供全球42个岛国学习。

传说日记(篇10)

清明节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去扫墓。在扫墓的路上,我们的开的汽车走过的全是平坦、宽敞的马路。等我们到了墓地,看到那里人山人海,全都在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扫墓。等我们走到我的祖坟上,我还以为人们都在烧纸,但是我居然没有闻到一丁儿点烟味。再一看,原来人们的是在坟墓上插上一朵美丽的鲜花。过了一会儿,扫墓结束了。我们和外公外婆告别后,就回到了盐城。回到家后的第一个感想就是:农村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以前,我爷爷那一代,走的都是泥巴路,骑着自行车,遇上下雨天就麻烦了,跟本不是人骑车,而是车骑人。而且扫墓时烧纸烧的农烟滚滚,用我们现在的名词就是:白色污染。而现在呢,开的是汽车,走的是平坦的大路,扫墓时插的是鲜花。而且到了今天,人们还不忘我国优良传统,人人都尊老爱幼。

今天,我们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要仍不忘我国的优良传统。

清明节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奶奶一个星期前就说要带我去祭祖,我天盼地盼终于盼来了。

前年,是爷爷带我去祭祖的,所以,这次是奶奶带我去。在通往祭祖的路上,奶奶显得格外严肃,平时那个幽默风趣的奶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淡蓝色的小野花,纯金色的油菜花,碧绿色的的小草儿,神气十足的竹子``````给这幅通向祭祖的这幅图画’’点缀上了一种别具风味的感觉,令人只可以表达出一种严肃的表情。

过了几分钟,我和奶奶到达了目的地,祭祖正式开始了。奶奶让我先去把曾祖父的灵位两旁点上蜡烛,奶奶说了,我去点可以表达我对曾祖父的尊敬。然后,奶奶把鲜花放在曾祖父灵位前,我和奶奶在灵位前磕头,然后再说几句保佑我们全家的话.之后,奶奶还把一些瞑币在灵位前给烧了。然后,我们再在灵位前磕了几个头还用手把周围的垃圾捡掉,并再去祭拜一下,再在坟头插上三根点燃的香。这次祭祖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在回去的途中,奶奶还给我讲了许多曾生前的事。回家后,我还对妈妈说了我们怎么祭祖,和我曾祖父的事,下次祭祖,我一定要带妈妈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