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救赎观后感作文汇总9篇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作文汇总9篇。

小时候,语文课堂讲的最多的就是作文了,作文一般都会考察到学生膜片布局的能力。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善于观察,写作文时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呢?根据你的需要,栏目小编精心整理了肖申克救赎观后感作文,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作文【篇1】

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是在初中,那时的我还不喜欢电影,更不喜欢这钟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但是《肖申克的救赎》是例外,影片长达142分钟,我却对着电视守候了近三个小时,就连广告时间也舍不得换台,生怕错过了那么一点点剧情。那是第一次,如此专注如此认真地去欣赏一部电影。后来我才了解到,《肖申克的救赎》不论口碑还是评价都高得离谱,更是世界最专业最权威的电影排行榜IMDB上一直的排名第一。嗯,这确实是一部不可多的的好电影,以至之后我看了不下五遍且每一次都可以有不同的感悟;这是一部当之无愧的世界排名第一,以至后来看的其它电影里没有一部我觉得可以超越它。总而言之,《肖申克的救赎》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好电影。

电影的主人翁是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影片讲述的就是安迪在监狱中的各种生活和他如何忍辱负重最后逃狱的经历。当是很难想象的是,影片简述的虽然是和我们平常人的生活没有半点联系的狱中生活,导演却很厉害地把“自由”“希望”“信仰”“友谊”等等这些议题都融很好地进其中,把电影拍得深刻而发人深省,这或许就是《肖申克的救赎》闪光的地方。下面,我就分别来说说影片主要讨论的几个关键词。

关于“自由”。

电影讲述的是银行家安迪被误判为谋杀妻子及其情夫的无期徒刑罪犯后,关押进肖申克监狱服刑期间,为追求自由,如何在坚忍中坚持,经过一步步精心设计和二十年的默默努力,终于逃出监狱,重获自由的故事。在狱中,安迪失去的是人身自由,但却坚守着心灵的自由,坚信着自由的重新降临,哪怕是生命时间里重获短暂一瞬的自由,也弥足珍贵。电影里有许多故事节点和对白是启发的、发人深省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安迪通过监狱广播系统播放莫扎特的经典曲目《费加罗的婚礼》那一段,所有放风的犯人在操场上驻足仰望天空,仰望那只大喇叭,仿佛音乐传递着自由从天而降,从大喇叭里飞出,像一只小鸟,飞进每个人的心灵,涤荡着肺腑,涤荡着灵魂。又如,一些对白里的字句——体制化、有希望才危险、没有回忆的海洋、忙着活或忙着死、羽翼光辉的鸟儿关不住……充满着哲意的重量。

《肖申克的救赎》,其本质的救赎是自由的救赎,这是电影的主题。

关于“希望”。

片中作为希望代言人的安迪在肖申克监狱生活的二十年里一直紧守着自己最初的坚持,出于对外界自由生活的向往,出于内心对自己无罪的认定,也是出于他对希望不懈的坚持:“希望是人类最美好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二十年的监狱生活不但没有泯灭安迪内心深处的希望,反而激励着他不断地反抗着体制对于自由、对于希望的磨灭。正是因为安迪的反体制,他才敢慵懒的坐在典狱长的办公室,放着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一脸满意。正是因为他的反体制,才在修屋顶的时候,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想要的确是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

希望意味着力量,挣脱束缚,获取自由的身心的力量,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关于“信仰”。

安迪从入狱开始,就走上这种依靠信仰力量的救赎道路。电影中反复出现的那本《圣经》,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安迪对《圣经》的坚信,不是表现在每天的祷告上,而是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安迪在受审时和入狱后的镇定,对其他犯人骚扰的不妥协反抗,都反映出他的信念和坚韧。电影中有个细节:安迪刚刚入狱,老囚犯们打赌谁会在入狱的第一个晚上哭鼻子。瑞德认为白领书呆子安迪一定会哭,结果瑞德输了。这就是说,安迪是有信念的。

影片最后的重逢,让我们亲眼见证了自由与希望的实现,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与安慰。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依赖于安迪对自由与希望的坚定信仰。肖申克的救赎,是信仰的救赎,更是自我的救赎。

关于“友谊”。

监狱中被判无期徒刑的犯人们,一群一无所有到一觉醒来,没有温煦的晨光和可供呼吸的干净的空气一群人。这有可能就是他们整个余生的陪伴,几十年光阴如一日的共同度过,这种友谊会如何的深沉,如何深入的骨髓。安迪冒死为同伴们争取啤酒成功后的笑容回递给安迪的啤酒;狱友们帮助安迪挖做象棋子的石头从而熟悉了地质学;老布的信中深深地眷恋和歉意;安迪擅自广播给整个监狱的意大利歌曲,为瑞德买的口风琴;石堆下安迪留给瑞德的糖果盒……

正是那些友谊,那一个个玩笑让我们对这群关在牢房中的犯人动了恻隐之心。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对友谊的渴求,和对友谊的珍惜。甚至于,我们会反思怀疑自己到底是否有或将会有如此深刻的友谊。

对于《肖申克的救赎》,可以讨论的还有很多很多,就此便不再多讲,最后只想再多说一句:好的电影,就是那种你看多少遍都不会觉得无聊,而且你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的电影,而《肖申克的救赎》无疑就是好电影的典范。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作文【篇2】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杀害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判无期徒刑。由于监狱的腐败,他在真相即将大白的情况下仍然得不到昭雪,反而在肖申克监狱中饱受了各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折磨和摧残。然而安迪并没有被多舛的命运所打倒,他忍辱负重二十多年,终于挖出一条通往自由的地道。

全书主要赞美了“希望”和“救赎”,可是大多数笔墨却重在描写“失望”甚至“绝望”。

或者说,肖申克监狱本身就是可以称之为“绝望”的,贪污、谋杀、制度化……文章很好的描写出了三种人面对这些情况下的反应。

第一种是老布那样的。老布在监狱里待了五十几年,被制度化,获得假释出狱后由于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而自杀。

第二种是瑞德一样的,瑞德也和老布一样,同样习惯不了监狱外面的生活,但他坚持了下来,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现金和信件,最后来到了安迪身边。

第三种,是像安迪一样的人。安迪在狱中所受的痛苦可能要比别人大得多,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无罪的人。在痛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的朋友们都在担心他会自杀,他却早已挖好了通道,奔向自由。

老布和瑞德没有的,便是安迪的自信,或是说“希望”。

老布、瑞德和那里的所有人,真的是从未有过希望吗?只是被痛苦和绝望磨灭了而已。真正闪着光的希望,也正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依存的火种啊。

是的。在监狱的痛苦中,为什么只有安迪能脱颖而出?只是因为他在一次又一次对生活的失望下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与希望!

正像文中瑞德所说那样:

“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鸟注定是不该被囚于笼中的。它的羽毛闪耀着太过明亮的光辉。把它关起来是种罪过,这一点你也看清楚。而当它飞走时,你确实会暗自释怀。但是,它一旦离开,你的居所一下子变空了,变得无生气了……”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作文【篇3】

男主青年才俊银行家、安迪,因涉嫌杀害自己的妻子及妻子的情人,而被判终身监禁,入狱名为肖申克。

安迪往后的生活几乎希望全无,但安迪没在这灰暗绝望的人生选择将就!

他尝试接近狱中颇有声望的瑞德,请求对方帮自己弄到了小锤子。瑞德看到锤子还嘲笑安迪用一个七寸的嘴锄凿一条地道越狱,起码要凿六百年,但他没想到,安迪只用了不到二十年。

当所有人都已经习惯这狱中的生活模式,已经完全被体制化(“体制”可理解为包括某种规则、习惯、意识和氛围的环境,体制化的根源是意识形态)了!只有安迪一如既往的保持他向往的自由!

比如,布鲁克斯,在肖申克关了五十年,到假释,有了安迪所梦寐以求的自由,但他却不愿离开肖申克,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他出去后,发现外面的世界早已改变,他亦无从开始生活,最终受不了这样的新生活,选择了上吊自杀!就是瑞德说自己一样,“这就是体制化,在这里(肖申克)我可以让你有求必应,但出去了,我什么都不是”

所谓救赎,就是安迪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狱中管理层逃税、洗黑钱,从而获取交换的权利,用了六年的坚持,扩大了图书馆,让狱友可以正常学习、考证,得到了精神的救赎!

还有被救赎瑞德,他出狱后也是适应不了外面的环境,想过自杀,却因安迪所托,带着最后的希望坚持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一封信和钱!随后找到了安迪,远离了肖申克,一起过飘逸的生活!

(1)坚持:安迪是无辜的。却因为别人坐了十九年的冤牢,但他没有因此自暴自弃,坚持一直想要的希望,自由!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离开了这个囚禁他的肖申克!

(2)希望:他说,这世上肯定有一些东西,是这石墙关不住的,是希望!他留给瑞德的心里也有这样一句“心怀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世间最好的,好事永远不会消失”!

(3)自由:里面有一句是这样描述的“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每一片羽毛都在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就像这高墙之中也困不住一个想要离开的人!

(4)知识:安迪在入狱后还能和管理层谈条件,因他过硬的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地质知识等),可以帮他们偷税、洗钱,如果他没有这些知识就没有这样好的待遇行方便,只会用更多的时间去达到越狱的目的,或者最后都达不到!

(5)人际:安迪是他们的救赎,但对于安迪来说,瑞德也是他的救赎,如果没有瑞德帮他输运东西,那安迪所有的计划基本都完成不了!

(6)强大:在自己的妻子被杀害,自己也被判终身监禁时,在这高墙和法律下还能保持理智,在狱中让自己有所成就,可谓是内心非常强大的。如果内心不够强大,早就泄气坚持不下去了,也会慢慢被体制化!

总结:当然这是我自己看过之后的见解,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可能也因为自身也越来越成熟的原因吧,当然也跟心情有关!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只是感觉一个越狱的故事,没有很高超的技术和看点,就只是觉得安迪的忍耐力好强!后面多看了两遍,就变得感触多了些,才理解评分为什么那么高!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作文【篇4】

开篇的数目触目惊心。一个教师从走上工作岗位到退休,大约有35到40年的时间,从技术层面上讲,应该都能成师,但事实上,教师队伍似乎有些意外,全国1300余万的教师,真正称得上师究竟有多少?有人不无心酸地这样描述老师:只是置于玻璃罐里的青蛙,有光明,却没有前途,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了肖申克。

肖申克是一个监狱。但那里不失是一个小社会,等级分明,人物详尽,各司其职,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在其下也有着很具影响的潜规则,导演用这样一滴水见太阳光辉的张力,把观众带入他的大预设: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座大监狱。

在这所大监狱里,你如何救赎你自己?

主角安迪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是希望。

有了希望,肖申克监狱不过是一座形同虚设的监狱,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锤子,一张大海报,便可以救赎生命,可以救赎自由。有了希望安迪可以在救赎自己的过程中尽情的享受每一个小小的乐趣,并将这乐趣传播开来,将希望播种在每个人心里。

希望就是本文所要表述的核心词汇:成长意识。所谓成长意识,就是教师个体自我成长的强烈欲望和内心渴求。注意这里的关键赐予,自我、内心,表明是一种自愿、自觉、自律、自立。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次精彩的对话,当安迪说出希望这个字眼时候,瑞得如是解释:希望?听我说一句老朋友,希望是很危险的,它会让你发疯,在这种地方,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

这是对困于肖申克的一种提醒,因为他们已经是被制度化了。

什么是制度化?又是瑞得来解释: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制度化。那个在肖申克当了50年的图书管理员,当得知自己被假释时,却是要将与他告别的人杀死以继续留在这里,最终上吊,这就是制度化的悲哀。

老师从刚毕业踏上讲台,可以说就是被制度化的,换一个词说就是被格式化了。慢慢被消掉自己的棱角,慢慢适应着制度,慢慢习惯,一眼望去,有多少张麻木而绝望的脸在校园里耕耘,那么刺眼而又无动于衷,你是否已然处于沉睡状态。

唤醒你内心的,那个叫做希望的东西呢?

于是,就有了另外一个本文核心词汇:成长行动。希望总是要付诸于行动中的,否则是空谈。

安迪管理图书馆,要改变现状,每周一封写信,终于有回应,然后每周两封,终于有州政府支持,得到稳妥支金;他用一把小锤子,一张海报,用了xx年的时光,给自己叩开走出肖申克,通往自由的路,他赢得了自由。

成长行动在安迪的手中就是小锤子和一张大海报,以及一个缜密的头脑。老师的手上是什么?

书上给老师的成长行动点出五个方面。行动计划、行动目标、行动策略、行动恒心和行动境界。

核心词汇:行动计划,就是成长行动的具体安排。安迪用xx年的时间和耐心,用一柄比铅笔大不了多少的手锤,挖通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这条路他的狱友瑞德认为600年才能挖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很好理解。

核心词汇,行动目标,就是成长行动该达到的目标。这很好理解,不必多说。

核心词汇:行动策略,就是教师在成长行动中需要考虑的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凡事都不可蛮干,这是真理。安迪的行动无不充满着策略性,随身带500美元去申肖克,为自己购置所需要的物品,包括海报和铁锤,冷静地用专业分析逃税帮工友讨啤酒,渐渐成为狱警的会计师,从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成为诺顿的洗钱的助手后,虚构人物转账,继而在越狱后扳倒了他。

所谓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作为一个老师的策略,就不能紧紧盯住你的专业上,眼光更多的要考虑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修养该是如何的。就像安迪那样,喝啤酒就是像帮自家盖房子那样,多么惬意,这是作为一个自由人的向往。

核心词汇:行动恒心,指的是行动的持久性,坚持性。有志者,事竞成,这是我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但事实上正如书中所言,我们教师缺乏的不是志,而是常志,所有光有志是不一定事竟成的。安迪坚持了xx年,你又能为自己的目标坚持几年?

核心词汇:行动境界,是行动的真的情感体验和美的心灵呼唤,它能保证行动的持久和有效。看过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个场景,安迪通过扬声器将《费加罗的葬礼》音乐播放出来,导演处理的非常好,愤怒的狱警,碌碌无为的服刑人员,麻木不仁的服刑人员、绝望悲观的服刑人员,纷纷停止了手中的工作,将目光投向那个扬声器,此时,目光越过的是高墙,是那一道道桅杆,那是对自由的渴望,对生的向往,对未来的一种憧憬,这种美好的场景令我不得自拔。

作为老师,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上,永远都不能带有功力性质的。你要做的是教好孩子,努力让她们快乐学习,快乐地拿到好成绩,这才是你的目标。

希望是关不住的,锁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鸟,是流动的空气,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远无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无法染指的。意识尚存,成长就犹存,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那么,请你救赎你自己逃出肖申克吧!不要让自己格式化在自己的囚笼里。套用电影里的台词来结束我的笔记:希望是好事,甚至是最好的事,美好的东西永不会死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作文【篇5】

“知识和能力是改变命运的强有力手段”。安迪的成功除了坚定的信念之外,其实与他的能力和知识密不可分。

他用他的知识在鲨堡监狱中继续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他是一名地质爱好者,当他在无意间发现墙壁的岩石构造时,他的内心开始燃起了希望,他所缺的只是时间的积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说那监狱的墙壁是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那么估计100年都没有办法凿开那通往希望的隧道。

他有一个机智的头脑,善于伪装自己,使得他的一切行动都在暗处进行,成功避开狱警的突击检查。他有过硬的理财专业知识,他首先利用狱警海利遗产事件,展现自己的能力,这并不只是简单地为了让狱友有啤酒喝,而是作为一个跳板,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利用价值,果然,随后,大量的狱警都请求他的帮助,在经济税收方面寻求安迪的帮助,最后,典狱长也通过他进行一系列的洗钱犯罪行为。

可以说安迪是一个极富心机的人,因为他看到了监狱里的滥施暴行,进监狱第一天就有一个被活活打成残废。为了在监狱里面存活下去,只有让自己发挥价值,先活下去才有希望。典狱长对独囚的安迪说“如果你不帮我,我就不让狱警保护你,把你和一群坏人关在一起”,这说明安迪在鲨堡这座监狱里面成功获得一定的保护。当然,与此同时,他也帮监狱兴建图书馆,帮助狱友学习,考取证书,而这些,都是源于那份患难中的友谊。

“机遇和人际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瑞德这个人,这个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往监狱里输送东西的人,那么安迪的所有希望也终成泡影。可见安迪是幸运的,他遇到了瑞德,遇到这个生命中的贵人,瑞德无疑是监狱和外界社会联系的一条纽带,通过他,安迪才能获得大量的越狱必须品,安迪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假设他的牢房不是最后一间,而是在中间,相信也没有如此的顺利。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作文【篇6】

《肖申克的救赎》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我看了几遍了,每次都感触良多,还有几次激动的流眼了。

《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述的是两位主人公安迪和瑞德在监狱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赎自己和监狱里的人。这部电影最令人感动的是安迪对待自由和希望的坚持与向往,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对希望的信念。

安迪对自由和希望的追求是最令人赞赏的,对他来说即便只是片刻的心灵上的自由也是很珍贵的,为此他让狱友们喝上了本不可能喝到的冰啤酒;他坚持刻石头,即便进狱也没有抛弃自己的兴趣;为了重温音乐的美好,他不惜违反监狱的规则而被独自监禁2个星期;为了建立图书馆坚持每2个星期写一封信,6年不间断;为越狱,xx靠一根小小的铁锤挖除了一条地道。这一切,无一部体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安迪也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懂得利用一切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用他的智慧改变了监狱里的一切,同时也是很多人得到了心灵的救赎。

影片主要是要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放弃希望,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是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正如安迪一步一步用自己的行动来救赎着众人,同时也解救了自己,最终让自己生活在自由的世界里。

《肖申克的救赎》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还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希望,坚持不懈,一定会成功的。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作文【篇7】

自由——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动物园里的动物渴望自由,笼子里的小鸟渴望自由,监狱里的犯人渴望自由……总之,人们用话语肯定自由,用行动证明自由,用电影感受自由,例如《肖申克的救赎》。这是美国1994年蒂姆·罗宾斯拍的一代红片。导演是弗兰克·德拉邦特。

本片讲述了大银行家安迪被诬陷杀害了他的妻子及其情夫,从而进了监狱,他在这个名叫“肖申克”的监狱里经历及他越狱后的生活,从而表达了自由对人生的重要性。安迪初入狱后,很快和瑞德成为了好朋友。瑞德已经在牢里呆了xx年,他是监狱里的重要人物。他能搞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安迪向他买了一个小石锤和一张海报。他用那个小石锤挖地道,并用海报封住洞口,二十年来没有人发现它。虽然,他很快有了新朋友。但是和他作对的人还是会有的,他们经常把他打得半死半活,在医务室里呆上好几个月。以后,他借机帮典狱长,从而得到了保护。他渐渐的在监狱里有了地位。几年后,来了一个叫汤米的年轻人,他知道安迪的案子的实情,却被典狱长无情地杀害了,只为了安迪继续帮他,而剥夺了他获得自由的权利。后来,安迪逃走了,逃出去的晚上,安迪站在雨中大笑,开心地笑,酣畅淋漓地笑。后来,瑞德被假释,两个好朋友在海滩上快乐地度过余生。

小鸟希望在更蓝的天空中飞翔。人的一生不能没有自由和希望。没有希望的人生太悲惨,只要怀抱着希望追求自由,人生便是有意义的。安迪会和朋友一起喝酒,听音乐重温一下自由的感觉。那种自由的感觉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人生的快乐。这部片子最令人震撼之处在于安迪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和坚持,xx年的牢狱之苦,让他的头发变白了。可高大的石墙却关不住他那颗向往自由的心。人性的黑暗和岁月的打磨仍旧挡不住他追求自由的冲动。长期呆在监狱里的人会体制化,刚开始讨厌它,然后习惯它,到最后就离不开它了。刚出监狱的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关爱来帮助他们生存。安迪越狱后,在瑞德收到安迪的信后,他说:“有的鸟毕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翼太光辉了,当它们飞走,你会由衷庆祝它获得自由。”高大的石墙关不住安迪,因为他怀抱希望,希望有天能离开这个地方,去他想去的地方。最让我有感触的是安迪逃出来后在雨中大笑的场景。重获自由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在人的一生中,自由是不可或缺的。

向往自由的花在我们心有萌发,追求自由的路指向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在这条光明大道上大步向前……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作文【篇8】

前两天我看了一部名叫《肖申克的救赎》的电影,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上拿到了9。7分,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看完之后,我仿佛还沉浸在故事当中。一般人提到这部电影都会想到两个字“希望”,可让我最困惑的是有关好人和坏人的定义。

电影讲的是一个叫安迪杜佛兰的银行家被法官陷害说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她的情夫,并把他送进了肖申克监狱。安迪为了获取比别的囚犯更多的自由,帮助典狱长以不正当的方式“赚”钱,在二十七年的监狱生活中,安迪交到了一个在监狱里做买卖的好朋友瑞德,并且用瑞德卖给他的小锤子挖通了一个地道,成功越狱,并且揭发了典狱长的罪行,以一个他帮助典狱长假造的并不存在的人斯蒂文斯的名义取出了典狱长贪污得来的三十七万美元,典狱长最后吞枪自杀了。瑞德在获得假释后去了安迪告诉他的小岛锡瓦塔内霍并找到了他。

故事中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汤米,他是一个真正有罪的小偷,被捕后送到肖申克监狱。但是他出于良心和正义感说出了杀掉安迪的妻子和她的情夫的杀人犯的真相。

典狱长知道汤米想要说出真相之后,直接把汤米给枪毙了,因为他不想让安迪出狱,他希望安迪能一直帮他贪污。在我看来,典狱长塞缪尔诺顿是一个非常坏的人,他明明知道安迪是无罪的却还是把他留在自己身边继续帮他贪污,这种事情只有邪恶的魔鬼才干得出来。一个看管犯人的人自己竟然干出了这两件犯罪的事情,这是非常荒谬的!

再来说说主人公安迪,我觉得他有件事做得不是很合适。虽然他是被陷害入狱的,滑稽的是,他是在监狱里帮助典狱长贪污,这也是一种犯罪的行为。他既然犯了法,为什么不乖乖待在监狱里,而是要越狱呢?安迪犯了罪,就没有资格从监狱里跑出去。但是考虑到他一开始已经够委屈的了,我只说他做这件事“不是很合适”。我不知道导演安排这个剧情到底是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还是他疏忽了这一瑕疵。

所以我们在说一个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时候不能只看他做的一件事,而是要同时联系他一贯的表现,才能做出客观的评论。还有,一个人成为好人或者成为坏人都一定是有原因的。比如说,汤米说他13岁就开始偷东西,想想看,我们13岁在干嘛?坐在安静的初中教室里,手里捏着一支钢笔,不停地在作业本上“飞舞”,吸收新知识。而他偷东西可能是家庭发生了变故,不得已而为之。还有安迪,他本来是一个优秀的银行家,但他被限制了自由。他为了重获自由,只能帮助典狱长贪污,也为自己越狱后的生活做铺垫。

《肖申克的救赎》实在是一部好电影,让我深受震撼。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作文【篇9】

如果说老布和瑞德是现实中的我们,那么安迪就是理想中的我们。在这世界上,有些信念可以打破高墙,它叫做坚持。在我们心里,有个地方无法被锁住,它叫做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不光是囚犯们的救赎,也是我们的救赎。它点破了人生的残酷真相,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又告诉我们要充满希望,永不放弃;它把乏味的生活剖析给你看,又告诉你生活之外还有远方。希望大家都能像安迪一样永远相信心里的光,万丈光芒!

亲爱的小欧:

你的文字太有力量了!跟随你的解读,重温了三个人的选择,体验了三种不同的人生状态。老布和安迪在两个极端,一个极度依赖系统,以至于有一天没有依赖的对象则自杀;另一个极度渴望自由,为了自由投注二十多年打通一个隧洞。瑞德在中间,可能更接近大多数人的常态吧,一会儿依赖体制,一会儿渴望挣脱。当然,片中的监狱隐喻着我们生活中不可摆脱的枷锁们,因此,或许影片的主旨是想让我们全然拥抱自由的。

如你所言:在这世界上,有些信念可以打破高墙,它叫做坚持。在我们心里,有个地方无法被锁住,它叫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