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

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

年轮流转,时光飞逝,回想起来,在某一段时间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事,在事情过后,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写一篇总结,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我们该如何去写一份优秀的总结范文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一、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主要特点
我国是个大国,安全生产问题突出。全国现有2.6万处煤矿,10.2万处非煤矿山;有汽车2830万辆,加上摩托车、农用车辆,机动车保有量1.1亿辆; 7万多座加油站,1.44万处铁路与公路交叉道口,每天1万多架次民航起落飞机,每天150多万艘大小船只在内河和海上飘泊行驶。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分析,每年全国因为各类事故死亡10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加上职业危害,一年就有近百万的家庭因为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不幸。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我国开始进入新一轮事故高发期,事故死亡人数连年增加,2002年达到139393人的历史点。经过努力,与2002年相比,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从1.33降到了2007年的0.413,十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从4.05降到3.0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从13.7降到了5.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4.94降到了1.485。2007年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9.3%和10.1%。
二是煤矿事故逐年下降。2003—2006年,煤矿事故平均每年减少350起、562人,年均降幅8%。2006年发生煤矿事故2945起、死亡4746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0.9%和 20.1%。2007年煤矿事故起数下降17.8%,死亡人数下降20.2%。
三是重点行业领域取得成效。2003-2006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幅度。 2007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同比减少7806人、下降8.7%;铁路交通事故死亡同比减少2595人、下降45.1%。民航飞行、危险化学品、农业机械、火灾、金属非金属矿山、水上交通、烟花爆竹等事故均有幅度不等的下降。
四是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2006年一次死亡3-9人事故比上年下降9.6%和7.6%;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30.1%和49%;没有发生涉难百人以上的事故。2007年3-9人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6%和9.4%,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4%和3.5%。
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2007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了506376起,死亡人数达101480人。当前事故总量仍然偏大,一些行业领域事故多发的现状尚未扭转,一些地方安全状况不稳定,重特大事故上升。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安全监管力度层层衰减,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
二、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一个正在工业化的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当前存在八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一是生产安全准入门槛低。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看,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争相降低门槛特别是安全生产准入门槛招商引资,致使大量企业的立项、建设、准入过程把关不严,安全隐患严重。二是安全保障能力差。大量中小企业生产条件简陋,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安全设施不到位。三是非公企业安全形势严峻。非公有制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不少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尚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投入不到位,生产规模小,工艺极落后,装备水平低,技术条件差,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到位,而且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能力,安全保障程度严重不足。近两年非公有制小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高达74%和72%左右的比例。
(二)经济增长方式落后。我国每年用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钢材、8%的石油、45%的水泥,创造了全世界4%的GDp。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给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压力。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对安全生产带来了挑战。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流物流量增大,社会生产消费活动增加,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交通运输的规模急剧扩大,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类企业、交通工具、乡村道路、水上作业人员和驾驶员、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对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低回报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市场准入门槛低,低水平建设重复。多数小煤矿仍采用落后的采煤方法,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三是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上亿劳动者从业环境存在职业危害。截至2007年底,尘肺病累计报告病例58万例,现有尘肺病患者44万人、疑似患者60万人。
(三)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我国是一个正在工业化的国家,特别是那些深层次、基础性问题突出。一是安全生产基础非常脆弱。一些行业、领域和地区安全状况比较严峻,生产装置、设备老化,加之维修和更新改造不落实,管理混乱,安全保障能力低下。二是长期安全投入不足。特别是煤矿、重化工企业,不仅是安全投入不足,基础产业更是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3%,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约占79%,不仅远远落后于先进工业化国家,且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三是生产安全欠账多。一些地方公用设施严重老化;一些行业存在大量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一批国有厂矿历史包袱重,设备陈旧老化,安全生产欠账多。四是安全科技进步进展缓慢。点多面广、规模小、工艺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仍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安全科技进步进展不快。
(四)安全生产意识淡漠。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产生后果。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不规范,违规违章所造成的。一是领导安全给政绩让路。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二是企业安全给效益让路。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轻安全生产,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把一切精力用在片面追求任务的完成、效益的化上,甚至牺牲从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追逐利润。三是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从业人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存在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四是全社会安全意识淡薄。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规观念仍然比较淡薄。
(五)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大。2004年我国的城镇化率40.5%,每年增加0.5%,到2010年达到50%。已经有1亿3千万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1亿农民等着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进城大多从事苦、伤、累、险的工作,加上文化素质不高,安全作业能力弱,易引发事故。二是低素质劳动力比较集中。非公有制企业既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也是低素质劳动力比较集中的领域。以私营、个体小煤矿为例,约95%以上的小煤矿从业人员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30%左右的为小学以下甚至文盲。而且这些企业自我培训教育的能力极低,无力进行岗位培训,也不重视员工培训。三是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农村、农业人口向城市和工业转移,而企业和政府的培训教育又相对滞后,导致伤亡事故多发。
(六)安全生产管理弱化。一是行业管理弱化。不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技术规程、设计规范,已不适应需要,但没有得到及时修订;行业的重大技术攻关也缺失,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二是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企业是由家庭工场、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在安全生产方面既有不重视的问题,也存在着无人管和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三是企业安全管理松懈。不少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事故隐患普遍存在,违规违章作业普遍存在。四是企业主体责任没落实。
(七)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一是缺乏有效性。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没有层层落实责任,造成安全生产责任悬空,责任制无法落实。二是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内容不具体,没有对责任制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没有落实责任制的具体措施和有效办法,虽然层层签订责任状,但落实不到位。三是缺乏监督性。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工作浮在面上,没有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县、乡、村、企业不落实不到位。
(八)安全生产执法性不够。一是安全生产立法滞后。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我国虽然先后制定了一些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但一直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全国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性法律。二是安全监管工作还不适应形势的要求。由于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调整不久,机构、队伍虽大部分组建起来,但业务还不十分熟悉,工作还没有完全跟上来。加之在法规建设、制度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很滞后,也还存在着较多的不适应。三是安监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待于提高。一些监管监察人员法律素质不高,法治观念和执法意识不强,执法工作中存在着“理不直、气不壮、腰不硬、刀不快”的状况。四是安全生产机制不适应形势。目前对安全生产相关经济政策的研究不够,出台不多,更不配套,有的还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同时,执法犯法和腐败行为时有发生。
三、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思路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工作中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解决条件还不成熟的制约,也有解决措施不到位的影响,因而解决问题总是有一定难度的。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创造解决的条件,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以人为本”的方针,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总体规划,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同时考核,切实抓好落实。
(二)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一是各级政府要对本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当地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确保一方平安。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要负起具体领导责任,分管其它工作的领导,也要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分管范围的安全工作负责。二是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都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监管的职责,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政府各有关部门也都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三是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必需的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形成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要通过落实责任制,建立起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三)要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一是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宣传安全生产科学道理,灌输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倡导安全生产科学态度,强化全社会、全民族的安全意识。二是要发挥企业主体责任的作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企业自主负责上,使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真正把非公有制及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要搞好对企业经营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新员工的安全培训,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企业法人和个体业主,要分期分批依法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四是严格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源头管理,防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进入生产领域。五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引导各类企业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六是在高危行业生产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提高企业安全事故伤亡赔偿标准。七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安全科技的研究,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一些安全生产技术性难题,组织力量调查研究,开展科技攻关。同时,要及时发布严重危及安全的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的淘汰目录,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八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坚持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推进安全意识形态建设,把安全第一、遵章守法、“三不伤害”等安全理念变为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生产安全的根本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适应向公共财政转型的需要。各级政府要逐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社会公共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投入,对历史遗留的重大隐患要加快整改,弥补安全欠账。二是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加大安全投入。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抓好隐患整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三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安全费用提取和风险抵押金政策,做到应提尽提,应缴尽缴,专款专用。对不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四是要在高危企业积极推行雇主责任险和商业人身意外伤害险,强化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减轻企业事故赔付成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五)要把安全生产纳入法制建设轨道。法规制度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灵魂和根本。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我国虽然先后制定了一些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但一直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全国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性法律。特别是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后,需要通过立法理顺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某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在具体问题上因职责不清而产生的扯皮现象。要健全《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标准,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企业、职工和公民的安全行为。
(六)要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一是要加强安全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法规赋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手段,要全面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做到以强化执法推动专项整治,以强化执法推进行政许可,以强化执法加强安全管理,以强化执法促进隐患整改,以强化执法增强企业安全责任意识。二是要加强日常监管。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凡检查中发现责任制形同虚设或落实环节有缺失的,要采取经济处罚的办法促其整改。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督主体,要切实落实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出资人机构的监管责任。三是突出执法重点。对事故多发地区和企业、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要实施重点监管监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加强事故分析,把握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项执法,防范重点灾害,整改薄弱环节。四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生重伤和死亡事故的、不按要求整改事故隐患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具备相关的安全生产资质的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四是加大联合执法。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各方面齐抓共管。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的实效性,共同做好工作。
(七)要加快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是确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落实的关键。一是要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革,合理界定、划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与专项监管机构的工作定位、工作层次及职能范围,逐步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定位于行使安全生产国家监察、监督的职能,并参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模式,走国家监察的路子。二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体系,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机构逐步从现在国家、省、市(地)、县(市、区)四级设置的基础上,在乡镇设立安全生产监管站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作为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给予有限授权,强化乡镇安办在安全生产监管上的力度。对村居则应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的自治作用,成立相应的安全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则应按《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设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三是充实各级安全监管机构的力量,并配齐其日常工作运行所必需的设备、交通工具等,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同时逐步改善优化人员结构,增加法律、化工、建筑、机械、矿山方面的人员,并通过不断的培训教育,提高监管队伍的政治、业务、技术素质。四是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及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并管理好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市场。五是建立集中、统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可逐步推行省以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垂直管理体制,在人事调配上由省局统一任免,以保证集中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
(八)要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隐患治理机制。对排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安全问题,要建立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对历年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要认真进行“回头看”,督促整改责任单位切实落实好隐患整改和防范措施。二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要对所有事故都要及时认真组织调查,对有关责任人员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要从严查处,强化社会警示作用。三是建立应急救援机制。抓紧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机制,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隐患。加快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逐步形成信息畅通、反应快捷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制定完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演练,提高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建立运行协调机制。要建立重点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协调协商制度、联合办公制度等,对关系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并按各自职责抓好落实。五是建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机制。要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认真研究深化整治的对策措施,把专项整治与落实安全生产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与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与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各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身为党员,工作作风十分的重要,那么目前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一些呢?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1】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理想信念淡薄。主要表现为信念不坚定,思想消极,经不起风浪,扛不住考验。

具体行为:觉得理想信念是空洞的说教,看不见、摸不着,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是非观念淡薄,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做事,浑浑噩噩生活。

剖析: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力量之源、立身之本。理想信念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动摇根本政治立场,偏离正确政治方向。理想信念关键在于坚守,特别是在经受关键考验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受到委屈的时候、面对繁琐日常生活的时候,都要矢志不移。只有这样,才能咬定目标不放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问题二:群众观念不强。主要表现为宗旨意识淡化,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服务群众不积极、不主动、不自觉、不到位,甚至损害群众利益。

具体行为: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另行一套,对群众的困难、群众的疾苦、群众的冤屈,视而不见,麻木不仁;不尊重群众,不相信群众,想问题、干事情不听群众意愿、不顾群众利益,致使一些工作得不到群众支持;对待上级吹吹拍拍、虚意奉迎,对待群众则居高临下、态度生硬;不愿接触群众,不敢做群众工作,怕群众出难题、添麻烦。

剖析: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如果不能时时处处把群众放在心上,疏远群众甚至脱离群众,就难以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就会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问题三:精神状态不佳。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

具体行为: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职不尽其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光当和尚,连钟都不撞;工作缺乏主动性,拖拖拉拉,不推不动;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怨天尤人,态度消极,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打不开工作局面。

剖析: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尤其是在当前各方面困难比较多、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良好的精神状态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精神懈怠与党员干部承担的责任使命不相符,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符,不仅贻误事业发展,对个人的成长进步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问题四:不敢担当,不愿担责。主要表现为怕担风险,怕惹麻烦,顾虑重重,患得患失,有矛盾不敢抓,有问题不敢管。

具体行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守摊子、当太平官;畏惧挑战,回避矛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不敢挺身而出,遇到矛盾躲着走,碰到问题绕道行;不敢坚持原则,不敢碰硬,得罪人的事不干,随波逐流,明哲保身,怕破坏所谓的团结。

剖析:勇于担当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缺乏担当精神,就会错失机遇、贻误发展,让组织失望、群众寒心。

问题五:思想封闭保守。主要表现为难以接受新鲜事物,思维僵化,工作保守,缺乏开拓创新。

具体行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习惯于按旧思维、老套路来思考问题、研究工作;对待上级决定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拿不出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思路办法;畏首畏尾、求稳怕乱,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难题,遇到困难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坐等领导指示,貌似按程序办事,实则把矛盾和问题上交。

剖析:实践告诉我们,凡是思想解放、敢闯敢试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就有声有色,各项事业发展就快。反之,循规蹈矩、封闭保守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就缺乏活力、毫无起色。

问题六:工作标准不高。主要表现为创先争优意识不强,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自满自足,自我陶醉。

具体行为:眼界不宽、站位不高,缺乏强烈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不善于在大局中找定位、定目标;甘于平庸,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甚至面对落后局面依然无动于衷;习惯于自己与自己比,小成则满、小进即安,没有新追求,缺乏新动力,一些工作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

剖析:工作标准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在当前竞相发展的形势下,不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要求去衡量和推进工作,就谈不上实现跨越发展,甚至已有的好局面也可能丧失。只有大力发扬创先争优精神,在各项事业发展上瞄准一流、争先进位,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才能确保目标实现。

问题七:落实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责任不清,抓得不紧,督察不力,重形式不重结果,重过程不重实效。

具体行为:工作推进不力,定了的事情迟迟不见落实;习惯于提原则要求,不研究具体措施,不明确具体责任,抓而不细;工作布置后不督察,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问题不到位。

剖析: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工作不落实,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宏伟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只有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才能铲除只尚空谈、不干实事的不良风气,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问题八:工作效率不高。主要表现为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

具体行为 :办事拖沓,推三阻四,本来今天可以办好的事拖到明天,一天可以办成的事拖个三五天;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仍然存在;审批程序复杂,群众不跑几趟事情很难办成。

剖析:办事效率低下,伤害了群众的感情,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

问题九:学习研究不够。主要表现为学风不够扎实,研究不够深入,学不求深、思不求解,食而不化、学用脱节。

具体行为:把学习当作软任务,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或者敷衍了事,装装样子,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政策研究不透,不深入实际和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主观臆断、妄下结论,对新情况、新问题反应不敏锐、应对不得力;下基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看不到问题,提不出对策。

剖析:加强学习和研究是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学习抓得不紧,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就难以应对新形势新问题和繁重艰巨的任务,就会认识偏差、决策失误,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问题十:贪图享乐。主要表现为工作怕苦、怕累,习惯于舒舒服服过日子、轻轻松松干工作。

具体行为:工作拈轻怕重,不是比贡献而是比待遇,工作多做一点就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便满腹牢骚;讲待遇、讲享受、讲排场,开支大手大脚,八项规定执行不严,生活招待开支过大;参与带彩娱乐活动。

剖析:贪图享乐严重背离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与党和群众的要求格格不入。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搞清楚应该追求什么,不应该追求什么,决不能为了追求个人享受忘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2】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作风建设的思想升华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为我们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领导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整体形象和执政地位,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命,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近年来,通过系列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干部作风建设有了明显改观,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干部作风之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干部作风整体上是不断好转的。但是对照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上还存在着不小差距。

学风不浓。少数干部心浮气躁,精神不振,思想消极,不认真学习理论,不深入思考问题,不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习惯于凭经验想问题,办事情。工作中不能按规定执行政策,在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方面做的不够好。一些干部对学习缺乏紧迫感和自觉性,忽视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提高,不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习惯于凭经验想问题、办事情,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空白、本领空缺问题。

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现实具体表现为在制定部门工作计划时,不利因素考虑得比较多,谋求超常规发展的大举措还比较少;少数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满足于已有成绩,认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错,可以松口气了,缺乏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理论与实际联系得不紧密。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空对空、两张皮。表现为在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有时带有机械性,不结合本村实际,甚至依靠行政命令的方法去落实,有的则盲目实行了一刀切,用硬办法落实基层工作。还有个别干部在执行党和国家政策,党委、管委决策时,方法不当、措施不力,导致工作难以落实,甚至引起上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工作作风不实。少数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主要表现在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电话遥控指挥多,深入实际少,个别干部在感情上和人民群众仍存在距离,不愿意也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的疾苦充耳不闻,吃不得苦、受不了累,开展的工作和活动只做表面文章,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部门依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工作人员故意刁难、推诿扯皮的现象屡禁不绝。

自身建设不够重视。少数基层干部不重视防微杜渐,把吃吃喝喝视为平常小事;个别领导干部生活交友不慎,律己不严,纪律松懈,行为不端,有的在公共场所参与赌博,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用公款进行娱乐性消费,在八小时内外表现不一;极个别的干部,经不起诱惑,超越了红线,犯了错误甚至触犯了法律,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思想上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停于形式,时间观念不强,没有把点点滴滴的零星时间利用起来。对理论的学习缺乏系统性,或是为了进行某一方面理论研究的需要,或是为了应付工作上的需要,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深入了解,对经济知识缺乏系统学习,流于一知半解,影响了理论水平的提高。

为民服务缺乏主动性。主要是党员干部个人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有些干部对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理论学习没有实际意义,对于学习处于一种自满和知足状态。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工作太多太忙,平时忙于事务,没有时间学习,偶尔坐下来,也是走马观花,沉不下心来钻研,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造成了思想上忽视群众、忽视群众的主体地位、忽视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工作上淡漠群众。久而久之,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逐步淡忘,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逐步丧失,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出现了滑坡。

监督管理缺乏操作性。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学习方法存在形式单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教育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和奖励制度,考学制度落实得不够理想,造成党员干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深学浅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错误思想,没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基层干部管理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对策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针对当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抓住四个环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加强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在内容上,当前主要是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同时,还要学习党章和党的历史等;在方式方法上,要做到丰富多样;在措施上,建立干部理论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学习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在效果上,要做到精和用。二是经常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要针对不同阶段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不同问题,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专题的党性党风学习教育活动,突出针对性、实效性。三是注重典型引路。坚持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示范引导,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开展廉勤兼优党员干部和廉内助评选活动,使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自觉锤炼自己的作风。

突出整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基层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群众要求最强烈的事情做起,加大整改力度,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自身特点,到基层单位、到服务对象中去,到矛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广泛听取意见,找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突出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

强化监督,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一是健全监督网络。主要是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网络。必须重视党内监督尤其是班子内部监督。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等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群众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努力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广泛了解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评价。同时还应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强化舆论开放度,通过制定有关制度,确保其正常发挥监督作用。二是实行全程监督。着重解决现行监督滞后问题,必须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较好地结合起来。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主动监督,加强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对他们的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包括八小时以外的主要表现。

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制度建设。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要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聘请专家定期讲课与知识更新制度;在作风方面,建立健全调研制度、优质服务制度;在决策方面,建立健全决策程序制度,包括决策前的调研考察制度、决策中的论证征求意见制度,决策后的督办落实制度;在保持班子团结方面,建立工作沟通制度,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在约束方面,建立完善和实行谈话提醒制度、组织部门与纪检部门联系通报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群众反映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回复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干部考核情况反馈制度等;在生活作风方面,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保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3】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的问题

目前,机关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机关干部工作纪律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热情不旺、工作劲头不足、工作动力不大,工作要求不高,表现为典型的动力缺乏症:一是对工作缺乏敬业的感情。对工作麻木不仁,冷淡厌烦,责任性不强,要求不高,得过且过,应付了事,马马虎虎,满足于一般性常规工作任务的完成。工作纪律散漫,上班迟到早退,无所事事,随心所欲,有的甚至在上班时间溜之大吉,玩麻将打扑克,有的干脆成伙结伴下去吃喝玩乐,胡搞乱来,败坏了党和干部的形象;二是对事业缺乏奋斗的热情。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是积极主动地找事做,而是消极被动地等事做,对工作没有前瞻性,领导安排做啥就做啥,推一下动一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把工作岗位当作是度日养老的港湾;三是对追求缺乏执着的激情。普遍存在冷漠病和恋旧病,对事业没有理想信念,对工作没有目标追求,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执着追求激情。工作上满足于完成对付的日常工作,没有向更高目标努力奋斗的动力,图清闲,怕麻烦,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工作推诿扯皮,拖拖拉拉,应付了事;四是对基层缺乏服务的真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害怕触及困难和矛盾,不愿深入基层下到一线,不愿调查研究,不愿帮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衙门作风,效率低下,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是把单位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对基层缺乏服务的真情实意。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

笔者认为机关工作作风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

体制机制弊端。由于机关工作人员大都是行政事业编制的吃皇粮人员,吃的是大锅饭,端的是铁饭碗,坐的铁交椅。工作上做多做少一个样,工资上做好做坏一个数,认为做不做一个数,好不好十五号,甚至是做多了还会惹来麻烦、引来是非、招来矛盾,从而产生了对工作上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就躲,能溜就溜的不负责任思想;二是管理考核疲软。机关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考核制度,没有一套奖优罚劣,褒勤贬懒的奖惩考核体系,没有形成能者留,平者让,庸者走的机关人员流动制度。机关工作忙闲不均,苦乐不平,做事的人是少数,议论事的人是多数,工作上没有紧迫感危机感,没有目标追求,没有精神寄托。有的机关人员在一个岗位十几二十年不变,工作年年打不开局面,但仍然稳坐钓鱼船,可谓是铁打的军营不动的兵,严重影响并挫伤了想干事者的积极性;三是主观思想被动。有些人长期在机关工作,过惯了按部就班的、老调重弹的稳定日子,平时不注重加强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养成了懒惰拖拉的工作作风,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松懈,我行我素,拜金主义思想严重,过多地考虑计较个人得失。有的对工作心不在焉,人在曹营心在汉,上班时间擅离职守,拿国家的工资,做自己的生意,办自己的产业,富自己的小家,影响了机关工作的秩序,败坏了机关工作风气。

三、几点对策

1、突出关键点,从领导带头上加快作风转变

领导干部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典范和表率,其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个单位。因此,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要善于发挥领导这个龙头的导向作用、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努力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典范,做勤奋好学、调查研究的典范,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典范,做坚持党性、坚持原则的典范,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典范,形成作风建设群众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基层看机关的局面。

2、强化支撑点,从运作机制上加快作风转变

作风建设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是作风导向机制。狠抓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倡导形成良好的文风、会风、政风和行业风气,以此形成良好的作风导向。二是作风激励机制。对作风建设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肯定表扬,对作风涣散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通过扶正压邪,达到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三是作风监督机制。建立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组成的作风建设监督机构,经常开展督查,通报督查情况,实行黄牌警告和诫免谈话。四是作风考核机制。将作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增强虚功实做的可操作性。

3、主攻结合点,从选人用人上加快作风转变

把作风建设与选人用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严把入口关,围绕加快发展,转变作风这个主题,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进一步严格干部选任标准,大胆选用善于谋划发展的干部,善于抓落实的干部,能干实事业绩突出的干部,群众公认的干部,使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导向统一起来。通过创新用人标准,堵死熬官、混官、跑官的口子,敞开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路子。要加大干部出口力度,对作风不良、群众反映大的干部,采取诫免谈话、行政处分、党纪追究等方式给予严肃处理,形成正气上升、邪气无存的良好用人导向。

4、立足根本点,从制度规范上加快作风转变

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制度不健全和落实不得力。要保证机关作风的根本好转,就必须切实抓好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一是思想作风方面,实行思想汇报制度、个人事项申报制度和领导干部行为监督检举制度等;二是在学风方面,实行在岗业务学习制度、集中学习制度、交流制度;三是在工作作风方面,实行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工作首问制度、考勤考核查岗制度、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四是在领导作风方面,实行重大事务集体讨论制度、民主生活会议制度、谈话诫免制度、外出报告制度;五是在生活作风方面,实行八小时以外监督举报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政务接待公布制度。把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制度、落实制度作为作风建设的根本来抓,形成震慑力,推动作风建设步入正规化轨道,促进机关作风的根本好转。

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民心向背。如果每一个干部能随时随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时时刻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忘党纪国法,就一定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当前,干部工作作风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部分干部权欲重、效率低、乱作为,只有唱功没有做功。主要表现:一是得过且过不作为。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步伐加快,近年来,年龄超过35岁的干部很少能得到提拔,部分干部由此感到仕途无望、心灰意冷,身在位而心不在位,工作上消极,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二是不择手段乱作为。一些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小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的工具,他们有选择性地做上级或群众交给的工作,对于不能取得利益的事,爱理不理。对于有利益的事,抢着办,争着做,甚至不惜违反政策,不惜损害群众利益。三是滥造政绩假作为。一些干部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没有真正地了解当前需要解决什么,群众的困难是什么,为了急于向上级展示自己的能力,不管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是否违反群众意愿,大上特上政绩工程。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留下一个滥摊子,留给群众一个坏样子。四是疲于应付无作为。一些干部抱着工作求稳、关系求活的心态,对待工作谨小慎微,满足于不出乱子。把进步的重点放在了处理关系上,讲求左右逢源,上下沟通,成天忙碌于吃喝接待,斡旋于领导、同事之间。

当前干部工作作风上存在的上述问题直接影响和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予以克服。

一、提高干部素质,增加干部作风建设的内在原动力。一是通过学理论,改进工作方法。抓好干部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干部以理明事、以事明理的水平,提高干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二是通过学法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依法行政是每个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有些干部作风方面出现问题,是因为干部不懂法,不依法,执法犯法造成。只有坚持学法依法,才不会以粗暴的态度对待群众,才不会与群众争利益。三是通过学技术,增强服务本领。有一技之长的干部,能与群众沟通,也最受群众欢迎。干部学技术是时代的要求,百姓的期盼。要组织农业技术部门为乡镇干部讲授技术课,开展技术比武活动等,激励干部掌握一门以上专业技术。这样才能增强干部为民服务的本领,拓宽与群众沟通的渠道。

二、健全管理机制,加大干部作风建设的制度规范力。不断完善制度和持之以恒地落实制度,是长期持久地抓好改进干部作风的主要措施。在实践中,做到五变:一变定性管理为定量管理,实现考核指标数字化。二变精神激励为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管理,实现干部待遇差别化。三变注重形式的虚幻管理为讲求实效的务实管理,实现制度建设强硬化。四变只奖不罚的管理为恩威并重的综合管理,实现管理手段多样化。五变只上不下的单向提升为上下有序的双向流动,实现人事管理的规范化。

三、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干部作风建设的外部牵引力。在干部中倡导一种积极的、强势的勤廉文化,做到大兴四种风气:一是大兴学习之风,靠严格的学习制度、靠领导的表率作用、靠典型引路、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二是大兴求是之风,以政治的坚定性、理论的指导性、思想的适应性,工作的能动性来要求,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大兴创新之风,实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从而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和业绩;四是大兴落实之风,狠抓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狠抓目标任务的落实,狠抓责任的落实,形成抓落实促发展的大好工作局面。

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身为党员应该要严肃对待,防止不正确的思想影响党内的风气建设。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两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找准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地发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下面就自身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产生的根源做一深刻剖析。不详、不深、不实之处,请同志们予以指正。

一、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1、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运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不够。

具体表现为:一是自觉主动抽时间学习不够。除参加学校组织学习外,平时自己很少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学习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二是学习的深度不足。没有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学习中集中通读文章、看报纸和电视新闻较多,认真坐下来研究原著少,虽然在学习中有时也写一些心得笔记,但是真正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写心得笔记不多。三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去指导工作上有差距,缺乏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工作问题的具体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所以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缺少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未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有时候认识事物带有盲目性。如在看待一些社会现象时,只是在看的时候激动、愤慨,看完后,所有的激动也就灰飞烟灭了,没有一种切肤之痛的感觉。四是由于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表现在理想信念上,虽然也有坚

定的信念和信心,但是只限于口头上,缺乏一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的具体行动意识。

2、专业业务知识掌握得不深不全,工作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具体表现为:一是虽然有时候也学习点业务专业知识,但有些实用主义的思想,急用先学,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造成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不广泛,不深刻。二是在业务知识方面,对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精。三是在工作中缺乏新思维,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准确,把握不住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把握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

3、敬业精神尚可,但工作主动性不足。

具体表现为:一是过去我在工作中的开拓创新的意识和专研好胜的精神,在现在的工作中少了一些,多了些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习性。也多了一些自己感觉到是事倍功半的东西。二是实际工作只限于听领导的安排,而在具体工作中如何结合实际进行开拓创新,搞出特色上,没有自己的工作创新思路。

4、业务知识钻研不够。

我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业务知识是不够的,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批改作业等。原来《语文世界》和有关的专业杂志几乎每期必看,现在却没有时间去学习,导致对更多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肯定存在了差距。

5、平时细节做得不够。

例如:走在校园里,看到地上有垃圾,没有及时地去捡起来,而是匆匆走过。看到不是自己本班的孩子踩草坪时,没有做到及时教育等。

6、对学校工作上创新意识还不够。

自从负责电教室管理工作以来,虽然对电教室的设备管理作出了一些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块工作产生了程式化,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任务,常常求稳怕乱。由于自己思想不够解放,就谈不上敢想、敢闯、缺乏知难

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敢精神。做事情干工作只抱定把它们做好,而没有思考怎样把它们做得更好,做得更具特色这一高度来认识,这也与科学发展观相悖而行的。

7、工作态度还不够积极。

现在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任务,常常只是根据学校布置的工作,说一步走一步,开拓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怕乱。思想不够解放,态度不够积极,也就谈不上敢想、敢试、敢闯、敢冒,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敢精神,缺乏奋勇追击的热情。

8、生活中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热心。

平时只顾忙着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不太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对与自己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事还不够热心、不够主动,也没能更热情更主动地关心群众,与其他老师交流不够,没能热心地帮助周围的同志有针对性地去想办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9、对学生行为规范方面的养成教育还不够。

由于自己的享乐主义,导致对学生不闻不问,而且我还是四(2)班的班主任,平时班里的情况一概不问。学生现在对学习有一种厌学的态度,上课纪律散漫,不论哪位科任老师去上课都是不知所措,很乱以至成绩一天天下滑。

10、与入党积极分子谈心有时不够及时。

自己做为党员,平时和党员积极分子之间很少沟通,很少交流,做什么事都是形式主义,领导交代我什么任务都是做表面工作,不实事求是的去完成,造成了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对我的不满。在生活中我也是很少留意那些党员积极分子,更不会去发展党员分子。

二、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教育学习,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不足,要按照要求来审视自己,规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1、要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断是非的具体标准。就能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于一个普通党员来说,就是要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任何时候都不动摇,并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实践。具体到实际工作上,就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总体安排部署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局、学校党委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具体的工作决策,立足本职岗位,为陈袁滩教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要切实地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学习理论,要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克服两张皮的现象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2、要不断掌握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要掌握教需要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不断改进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要积极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实际能力,尤其是要加强自己的业务修养,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真正成为学生满意,家长认可,学校称赞的学习型教师。

【2】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意识形态领域有待加强。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盘县全面小康建设和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5个100工程、3155工程、行政区划调整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但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不和谐音符也同时存在。

文化阵地作用有待提升。文化场所有限、利用率不高,部分场所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建,检查过后因为开展活动少而闲置,部分场所受限于维护经费不足和后续管理缺失逐渐失去利用价值。

工作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宣传方式更多的体现在电视、广播、报纸上,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运用还不够;精神文化生活更多地体现在娱乐方面,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偏弱;乡(镇、社区)宣传委员配备时间不长,农村、社区宣传力量薄弱,基层宣传力度需要增强。

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文化体育、教育、党校等领域分由不同的县领导分管,多头管理的体制加大了工作指导、协调难度。有的同志虽然承担着宣传部的工作,但是编制不在宣传部,例如创卫办有2名同志编制在县政府办,6名同志编制在其他不同单位,他们既游离于原单位又附属原单位,提拔、职称评定等受到影响,积极性受到影响。网络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明晰,对网络负面信息处理能力有限,网络监督制约机制需要健全。

宣传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受编制限制,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很多同志承担多个岗位的工作,有的同志同时承担文艺科、网络舆情研究中心等工作,有的同志兼顾外宣办、通讯股等工作,虽然通过借用等方式充实部分人员,但长时间无法解决编制问题,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即便编制已经在宣传系统的同志,也因为提拔速度慢、待遇不高,缺乏工作激情。虽然在乡镇配备专职宣传委员,但宣传委员同时承担着农业、计划生育、包村等多项工作,无法专注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参加新知识新理论培训机会少,理论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工作的节奏,工作效率、效果受到影响。

【3】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打破了原有的观念体系,形成一种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局面。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更加多变、易变,使得传统的、常规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各地各级党政机关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与时代合拍上,也遇到了一些制肘和瓶颈。对此,我们要认真加以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一、当前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表面化现象,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和现代机关管理不适应。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说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的立体式工作体系,但有的党组织和群团组织除了完成日常布置的规定工作外,很少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已经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有的领导干部没有正确处理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认为抓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哪有闲暇顾及思想政治工作。有的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是软指标,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因而片面地强调业务工作,不注重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使工作中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人,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二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工作没有长远的规划,没有前瞻性,没有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体系,目标不明、责任不清,更没有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就事论事,发现问题才去事后处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针对性和预见性。 三是用大块教育代替经常性思想教育。对经常性思想教育重视不够,满足于完成上级统一部署的几项大的教育,习惯用一把钥匙开百把锁。四是和谐机关建设仍处于较低层次。有的单位领导与领导、领导与下属、同事与同事之间表面上看起来很和气,实际上是一团凝气,处于一种凝滞、凝固的状态,缺少真诚的交流与互动,部分干部职工不愿敞开心扉,不愿说心里话。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年年搞,却习惯于走过场,缺乏真正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缺少心灵的沟通。

(二)方式方法滞后,与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不适应。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的水平,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的内容无法让干部职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一是缺少有效的载体。少数同志创新意识不强,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新思路、新观点,方式方法单一,内容不鲜活,没有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二是习惯充当传话筒。有的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只停留在开大会、作报告、读报纸、发文件的层面上,上头说啥我说啥,能引起干部职工共鸣互动的话题很少触及。三是针对性不强。有的同志不注意研究接受者的特点,不注意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仍停留在你读我听的被动式说教,教育缺乏针对性,干部职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

(三)缺乏渗透力和感召力,与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和现实要求不适应。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虽然搞了不少的教育和活动,但往往出现上头热,中间温,下层在应付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犹如沙滩流水不到头,真正深入到干部职工中去的不多,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对干部职工思想状况掌握不准。有的同志不深入调查研究,对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了解不深不透,因而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求的多,疏导的少;管理的多,教育的少;检查的多,帮助的少;应付的多,主动的少,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二是激活干部职工工作兴奋点的思路还不宽。有的单位在如何培养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如何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抓手不新。三是对干部职工关心不够。有的领导对干部职工关心而不暖心,仅仅停留在嘘寒问暖上,或是干部职工过生日时送生日卡、住院时派人探望一下,没有真正与大家真诚地交流,许多问题日积月累淤积在干部职工的心里,长期得不到化解。没有设身处地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工作不深入,责任不到位,导致部分干部职工精神状态不佳、工作干劲不足。

二、加强和改进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加强和改进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教育人、尊重人、关心人、提高人、成就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干部职工进行人性化教育。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模范地履职尽责。具体来说,要综合运用好以下三种方法:

(一)要突出教育引导法,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力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干部职工队伍。因此,要把理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提高其政治思想素养。一是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思想政治工作没有科学的计划,只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棰,疲于应付。科学的计划性体现为事前的前瞻性、周密性,事中的应急性、机动性,事后的回顾、总结。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的制定,必须是在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的前提下,根据单位职能特点和各个阶段的任务要求,分别作出具体规划,分步骤实施。首先要通过事前的调查研究,试点分析,科学预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然后作出实事求是的周密部署和具体安排。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有应急措施,对意外变动要灵活机动处理。二是规范学习流程。要通过理论宣讲、辅导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当地党委政府的有关工作部署,并结合单位职能特点,组织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履职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各项工作上来,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三是加强典型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一定的意义上讲,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干部职工,比说理教育更能服人。要积极开展学先进、树典型活动,倡导学习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挖掘让干部职工摸得着、看得到,容易感受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引起广大干部职工的共鸣,使整个单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氛围越来越浓,从而达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二)要实施关爱感召法,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向心力

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交织在一起。做好新时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上,必须关心爱护干部职工,主动为他们办实事、解困难,并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一是注重关心爱护。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实打实,力戒空对空,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干部职工送去关心和爱护。同时要注意处理好教育引导与关心爱护的关系。一方面,只讲奉献、牺牲,不为干部职工解决实际问题,那样只会滑向唯心论,思想政治工作必然陷于软弱无力的境地。另一方面,如果过份地强调关心爱护,不注重正确的引导,必然会陷于无原则的状况。而且,不是干部职工的所有愿望和个人困难组织上都能解决掉。这种情况下,还是要采取耐心说服教育的办法,引导大家正确对待困难和问题。二是坚持情理交融。所谓情,就是在做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时,要真诚以待,开诚公布,以心换心,沟通情感。所谓理,就是要充分说理,把道理讲深讲透。批评缺点,要避免简单片面,力求完整准确。既要毫不隐晦地批评缺点、错误,引导其自省、自警,又要发现其优点和长处,给予表扬和褒奖,鼓励其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心情舒畅,心服口服,收到真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三是贯彻疏堵结合。既要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作疏导,又要有严明的纪律和制度加以约束。要将制度的刚性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障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如果过份地强调制度,偏废了思想政治工作,就会陷于缺乏人情味的境况,干部职工就容易产生思想疙瘩;如果过分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偏废了制度,整个单位就会陷于无政府主义状态。

(三)要采取活动熏陶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有血有肉的工作,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开展,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新的元素,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理于乐。一是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要结合形势任务和单位的职能特点,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二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要针对新时期机关干部职工对文化需求多样化的特点,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业余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又可让大家在自娱自乐之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升华思想理念。

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到党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应该要积极改进。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身份难掌握,表率作用难发挥。一是两新组织人员分散性强、流动性大,党组织掌握党员身份难。二是有部分人故意隐瞒党员身份,认为在两新组织中发展靠个人实力,与党组织无关;还有人认为在私营企业中亮明党员身份会遭到私营业主的歧视;也有一部分人对自己要求不严,不敢喊对我监督。党员身份难以确定,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就无从谈起。

(二)组织机构难设置,阵地覆盖难全面。一是两新组织党建负责人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对建立党组织心存疑虑,认为资产私有和共产党讲的公有制是冲突的,没有建立党组织的必要,或怕党组织开展活动多,影响生产经营。二是两新组织有规模小、分布广、流动快、变化大的特点,按传统模式组建困难大,有大量的两新组织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党建工作始终跟不上两新组织的变化速度。

(三)党建活动难开展,活动效果难体现。一是缺乏必要的活动经费,经济来源依附于两新组织业主。二是阵地建设不全,党组织缺少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设备。三是缺少活动时间,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开展大多利用的是工余时间,时间短、次数少。四是形式单一,有部分党组织开展活动还是采取老一套,念一篇文章,读一段报纸,有的干脆将党建活动开成生产经营讨论会。

(四)积极分子难培养,入党对象难发展。一是忙于生计,注重个人的才能的发展培养,对党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向党组织靠拢是捞取政治资本。二是人员来源复杂,相互接触不多,背景了解不清,不利于组织考察培养。三是人员流动大,即使有部分列入入党积极分子的人员,也由于工作调动原因等间断培养,发展难度大。

第二篇: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党建的基本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强调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并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二五规划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到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锁定三农问题。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成效不断扩大,开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年难得的好局面。要做好三农工作,农村基层党建是关键,农村基层党建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农村党建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

一、十六大以来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1、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

2、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新时期基层党建的基本指导方针: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3、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决定》就基层党组织建设具体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二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三是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四是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五是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4、胡锦涛去年六月提出的基层党建工作四项重点任务

去年6月21日下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进行的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胡锦涛就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科学严密的组织架构,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二是要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三是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活力,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形成新形势下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四是要进一步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发挥城市基层党建带动优势,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推动城乡、区域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发展。

二、当前村级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简析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对加强和改进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村的实际情况表明,绝大多数村支部和党员能够在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如何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领导核心地位呈现出弱化趋势。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许多农村组织未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能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广大群众对村级党组织的作用越来越淡漠。

根本原因在于:

一是自主的生产经营方式,在带来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使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依赖性大大减少,基层组织对农民的控制力、影响力也大大减弱。出现了有田有粮不找你,不偷不抢不怕你,外出赚钱不理你的现象。

二是村两委之间党政关系不和谐,有的是党支部包揽一切,把村委会变成党支部的附属物;有的是村委会无视党支部的领导,凌驾于村党组织之上,党支部无权威性,领导作用无法发挥。两委的正确关系没有处理好,致使村两委班子互相对立,形成两股势力两大派别,矛盾斗争尖锐,把精力消耗于搞内讧。还有就是有的党支部班子软、懒、散,作风不正,威信不高,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有的甚至自动放弃领导。有的地方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之后,缺失制衡,又出现了家长式的独裁领导。这些都使得村级党组织的威信在广大群众心中大大削弱。

三是有的村级党组织主要成员私心太重,在发展党员时,不是按照党的要求和党员的标准,而是以宗族家族为界,党员的家族化现象非常明显,对不是本宗族人员入党要求以种种理由推托、压制甚至打击。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四是换届选举中明显的领导意图和家族化趋势影响了农村带头人的选拔。有的地方村级干部是通过各种关节,暗箱操作走上领导岗位的,能力不能服众,自己甚至认为有领导撑腰,在百姓中间作威作福,县官不如现管,老子天下第一。宗族势力在有的村特别是大姓之村也直接影响着干部的选拔,出现了村干部亲连亲戚连戚的家族化现象。秉公办事意识和为民服务的情怀大打折扣,有好处都让自己或家族、亲戚占领。使有着雪亮眼睛的广大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损坏了基层组织的形象。

五是村务公开形式化甚至根本不公开,怕群众知晓,缺乏民主议事的氛围环境,基本都是主要领导独断拍板,缺失民主监督,致使村内矛盾不断发生,特别是换届选举年,更是矛盾高发和频频激化。农村基层组织日常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还远远没有落到实处。

2、农村党员年龄老知识老作用弱倾向明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观念日益更新,农民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农村党员缺乏活力、凝聚力、战斗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出来,。

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农村人才储备不足,选择范围较小,人才难觅;同时农村党员的老化和家族化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储备,致使农村党员队伍总体年龄偏大,党员年龄结构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是村干部没充分认识到开展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性,农村党组织开展活动少,没有认真按要求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有的基层党组织一年半载也没过组织生活,基层特别是农村村社出现会荒现象;基层党组织缺乏对党员的关爱,致使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降低,因而青年人普遍缺乏入党的愿望,党组织也缺少发展新党员的动力,出现了有的村多年没发展党员的现象。由于宣传、教育的缺少,农村山区广大百姓对党的认识非常模糊,普遍没有党组织这个概念。

三是农村干部待遇较低、工作难度大,人才难留,虽然现在村支书、村主任的待遇达到了800多元,但比起在外经商、打工的来还是偏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许多有才能的年轻人不情愿入党,更不屑于当村干部,而宁可外出发展。

四是农村宗族观念强,未能使高素质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有的村干部非但没有广纳贤才的胸襟,还对贤能之人采取压制打击手段,于是就出现了有人想干而且有能力干好却干不上,没有多大能力的却又在村干部领导岗位上无所作为。

五是农村干部选拔渠道不宽,整体素质提升缓慢。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有的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山地区,能外出的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大多数是老人、儿童,在这空巢现象笼罩下的农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

六是一些村支书思想观念陈旧,宗旨意识淡薄,创业精神差。谈起经济工作和中心工作头头是道,谈起党的建设无话可说,谈也谈不到点子上,有的对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都不懂。

3、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素质不高,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出来。

面对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一部分村干部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实现领导核心作用,一切工作都处于应付状态,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不够积极主动或者根本无能为力。

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观念陈旧,服务意识淡薄,领导能力在科学发展面前显得滞后,不能与时俱进,发挥不了村干部的领头雁作用。

二是有的基层干部由于存在学习浮浅、心态浮躁、作风浮华、工作浮夸等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导致出现了大局意识缺失、责任观念淡薄、理想信念丧失、宗旨意识淡化、领导能力不强等不良倾向,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精神,滋生出了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直接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有的村党组织主要成员不仅缺少应有的领导水平和能力,而且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知识和本领,甚至有极少数党员变为群众的尾巴。工作方法简单陈旧,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

四是缺乏资金支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本是用于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品的各种收费、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这使得村党组织在发展公益事业、提供服务等方面没有财力支撑而显得力不从心,在依法管理村务方面明显力度不够,缺乏管控能力。

三、对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加强村级党建工作必须科学把握工作内容,全面系统优化各要素,着力推进阵地建设、党员队伍覆盖率进程、着力强化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加强民主建设和运行规范化管理。

(一)、推进农村党建活动阵地标准化,强化服务功能。

村级活动场所是党在基层的物化阵地,是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依托。

1、按照因地制宜、超前规划,全面覆盖、综合建设,突出特色等原则,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集村级组织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点、文体室、卫生室、计生室、综治室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

2、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力求达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从根本上确保综合业务用房面积和文体活动广场面积,使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党员活动的阵地、村民议事的场所、服务群众的窗口。

3、根据新时期对党员活动场所及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要求,建立健全活动场所管理制度、党员三会一课制度、支部议事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实现活动场所有专人管、党员教育有专人抓、居民群众交流有处去的目标。同时加强机关、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实现一个基层党组织有一个标准的活动场所。

4、加强管理,规范活动,强化使用,切实发挥活动场所决策议事、党群活动、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服务群众的综合效用。

(二)、推进农村党组织体系网络化,扩大党组织覆盖率。

党组织建设是基层党建的基础,设置科学合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有效整合资源,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在以现有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创新设置模式,推动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优化组织设置、强化组织功能、创新活动方式。积极建立联合型党组织、产业型党组织和专业型党组织,使党组织的设置由区域型向产业型、功能型转变。

2、结合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构建村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工作模式,在农村特色产业建设上,培育支部+协会模式,使党组织和党员在推进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发中充分发挥作用。

3、科学布局,加强农村党组织覆盖建设。对有3名党员以上的村民小组根据各村实际,以单独建立党组织和建立联合党支部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党支部;同时全面完成消除空白党员村民小组任务,使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党组织感召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

4、大胆探索,在不断完善两新组织建设基础上,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联合型基层党支部或党小组,创新流动党组织设置,采取单独建立、企业联建、村企联建、下派指导员等多种方式构建,并通过定期回访,有效防止了边建边散、有名无实等情况的发生。

(三)、推进农村干部队伍优质化,提高科学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