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农民人均增收情况分析总结范文

镇农民人均增收情况分析总结范文。

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在某一段时间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事,在事情过后,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写一篇总结,总结的作用是用于客观的发现自我。写好的总结范文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镇农民人均增收情况分析总结范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镇农民人均增收情况分析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2014年,我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优化,着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我镇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今年全镇人均增收1417元,涨幅达14%,人均纯收入达10920元,我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增收项目

1、**茶农喜增收

今年由于受特殊气候的影响,春茶采摘的时间比去年同期推迟10天开采,但今年天气风调雨顺,气候适宜有利于茶叶迅速生长,加之夜雨多白天晴有利于茶农采摘,致使茶叶产量与去年同期比较有所上升,但茶叶价格与去年同期比较持平,产值只有小幅增长,正因为4-9月雨晴天气适宜,造成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很快形成,单芽比例偏小;部分茶农忙于灾后重建,投入到茶叶生产的精力不足,另有部分茶农没有请或请不到采茶工,劳力少,只得降低采摘标准,以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主,导致鲜叶均价降低(比去年低2.1元/斤)。以上诸因素造成产量和产值增幅比例不对等,即产量增幅较大,产值增幅很小。截至现在,我乡共产名优茶82万公斤,细茶107万公斤,粗茶75万公斤,已全面完成区上下达的任务。茶叶产值达8883.5万元,仅茶叶一项就增收581元以上,茶叶已成为我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支柱,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劳务工价超高、劳务输出增收已成定局

2014年我镇的投产茶园已达15606亩,春茶采摘时,春茶采摘时,用工矛盾十分突出,用工价格达40元每公斤。另外春茶采摘完后外出务工较多,主要输出地有西藏、新疆、青海等,用工价每天都在200—300元左右。由于我镇及附近乡镇农房改造较多,工程也较多,技工工价每天在150—200元左右,杂工工价每天也在80—120元左右。截止12月份,全镇共输出劳务人员2350人,劳务收入达1550万元,此项人均增收585元,今年劳务用工是农民增收的已达亮点。

3、粮食生产

2014年,全镇粮食生产大336万公斤,总产量与2013年持平,总收入293万元,由于种植成本增加,包括人工费、肥料费等,人均纯收入较2013年下降10元。

4、畜禽产业

养殖业增收形势有所下滑,主要体现在商品猪和仔猪价格方面,但我镇生猪以自繁自育为主,总体形势并没有减收,价格有所下降,养殖成本增加,使养殖户利润有所降低,1—12月份出售生猪2.3万头,产值1739万元,除去养殖成本,人均纯收入与去年同期比较下降15元。

二、我镇促进农民增收的下一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引导做好计划,加强增收工作的预测和分析,为全年农民增收工作指明方向,措施上给予保证。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收入,主要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外出务工技术培训,同时提供各类招工信息。

3、生猪市场价格较波动,在加强技术培训的同时,鼓励养殖专业户稳扎稳打,利用价格回落期增加存栏数。通过充分发挥生猪协会的带动作用,帮助养殖专业户解决好技术、销售问题,让其放心发展,为下半年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4、抓好茶叶无害化种植、管理,任务落实到人,保证今年万亩以上优质示范园的建设顺利完成。

总之,农民增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再好的计划也还是赶不上实际的变化。因此我们只有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让为人民服务不成为一句空谈,将各项工作做好、做到位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收,才能促进我们**镇的整体发展。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总结分析


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年来,我县的人民调解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指导下,经过全县各级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为构建和谐××作出了贡献。

一、全县人民调解工作的总体情况

XX年,全县各级调解组织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共受理各类纠纷案件1501件,调处1501件,调处成功1472件,调处成功率为98.07,与XX年度相比,人民调解案件总数下降69件,调处成功率上升4.07。

二、全县人民调解案件分类情况

今年共调处婚姻家庭纠纷256件,占矛盾纠纷总数的17.1,与上年度相比下降54件;邻里矛盾纠纷342件,占矛盾纠纷总数的22.8,与上年度相比下降14件;赔偿纠纷共调处144起,占矛盾纠纷总数的9.6,与上年度相比下降29件;土地承包纠纷共调处182起,占矛盾纠纷总数的12.1,与上年度相比上升3件;房屋和宅基地纠纷共调处157起,占矛盾纠纷总数的10.5,与上年度相比上升59件;其它纠纷出现的诸如合同、劳动争议、征地拆迁、水事、施工、山林等其它纠纷共420起,调处420件,占全部矛盾纠纷的28,与上年度相比下降34件。

三、全县矛盾纠纷隐患分析

从全县矛盾纠纷发生的种类及表现形式上看,主要集中在婚姻家庭、邻里之间、赔偿、土地承包、房屋宅基地方面,这五类纠纷占纠纷总数的72。其中邻里纠纷的发生原因较多,有的是由历史性的原因引发,有的是属于偶然引起,在当前,尤其是农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婚姻家庭纠纷主要表现在继承、赡养、扶养、婚姻等方面较为突出。分析矛盾纠纷发生的原因: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单元,由传统的大家庭向小家庭化发展,表现在现实中的自我利益保护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带来的因给付、继承等利益矛盾也变得更为现实和具体。二是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以情感、物质为基础的婚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得不稳固,由此引发的婚姻纠纷日渐增多。三是在赡养、扶养等方面的成本增加而引发的矛盾纠纷,表现在经济发展落后山区较为突出;土地承包纠纷是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和以前国家对土地承包地征收农业税等费用,有的承包户将其应耕作农田赠送给别的农户种植或将田地抛荒,给有能力耕作的农户提供了耕作的条件。自国家出台农业直补新政后,耕作承包地收益增加,就土地承包权属问题上发生的纠纷有所抬头,从而引发因承包经营权属的矛盾纠纷增多。

四、下步人民调解工作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力度。各级调委会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加强对辖区矛盾纠纷的综合防范,注重事前、事中和事后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要注重对群众的法制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矛盾纠纷隐患的摸排,对摸排出的纠纷苗头,要做好防范化解工作,做到纠纷摸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尽可能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是注意情报信息的收集上报。及时收集和掌握辖区矛盾纠纷动态,对热点、重点、难点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和总结。

三是加大对调委会的管理指导和业务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程序,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015年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总结分析


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年来,我县的人民调解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指导下,经过全县各级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为构建和谐××作出了贡献。

一、全县人民调解工作的总体情况

XX年,全县各级调解组织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共受理各类纠纷案件1501件,调处1501件,调处成功1472件,调处成功率为98.07,与XX年度相比,人民调解案件总数下降69件,调处成功率上升4.07。

二、全县人民调解案件分类情况

今年共调处婚姻家庭纠纷256件,占矛盾纠纷总数的17.1,与上年度相比下降54件;邻里矛盾纠纷342件,占矛盾纠纷总数的22.8,与上年度相比下降14件;赔偿纠纷共调处144起,占矛盾纠纷总数的9.6,与上年度相比下降29件;土地承包纠纷共调处182起,占矛盾纠纷总数的12.1,与上年度相比上升3件;房屋和宅基地纠纷共调处157起,占矛盾纠纷总数的10.5,与上年度相比上升59件;其它纠纷出现的诸如合同、劳动争议、征地拆迁、水事、施工、山林等其它纠纷共420起,调处420件,占全部矛盾纠纷的28,与上年度相比下降34件。

三、全县矛盾纠纷隐患分析

从全县矛盾纠纷发生的种类及表现形式上看,主要集中在婚姻家庭、邻里之间、赔偿、土地承包、房屋宅基地方面,这五类纠纷占纠纷总数的72。其中邻里纠纷的发生原因较多,有的是由历史性的原因引发,有的是属于偶然引起,在当前,尤其是农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婚姻家庭纠纷主要表现在继承、赡养、扶养、婚姻等方面较为突出。分析矛盾纠纷发生的原因: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单元,由传统的大家庭向小家庭化发展,表现在现实中的自我利益保护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带来的因给付、继承等利益矛盾也变得更为现实和具体。二是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以情感、物质为基础的婚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得不稳固,由此引发的婚姻纠纷日渐增多。三是在赡养、扶养等方面的成本增加而引发的矛盾纠纷,表现在经济发展落后山区较为突出;土地承包纠纷是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和以前国家对土地承包地征收农业税等费用,有的承包户将其应耕作农田赠送给别的农户种植或将田地抛荒,给有能力耕作的农户提供了耕作的条件。自国家出台农业直补新政后,耕作承包地收益增加,就土地承包权属问题上发生的纠纷有所抬头,从而引发因承包经营权属的矛盾纠纷增多。

四、下步人民调解工作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力度。各级调委会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加强对辖区矛盾纠纷的综合防范,注重事前、事中和事后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要注重对群众的法制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矛盾纠纷隐患的摸排,对摸排出的纠纷苗头,要做好防范化解工作,做到纠纷摸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尽可能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是注意情报信息的收集上报。及时收集和掌握辖区矛盾纠纷动态,对热点、重点、难点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和总结。

三是加大对调委会的管理指导和业务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程序,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旗2005上半年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我旗深入贯彻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不断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全旗农牧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上半年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牧民人均收入及支出同步增长
经测算,1—6月份全旗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646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18元,同比增长37.2%;其中工资性收入456元,增长26.7%,销售粮食收入1428元,增长14.3%,销售畜牧业产品收入520元,增长1.6%。农牧民生产生活消费支出迅速增长,人均现金支出1811元,同比增长40.2%,生产资料购买、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等项支出增长明显,增幅均在50%以上。
(二)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旗累计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17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10万亩,经济作物30万亩,优质牧草30万亩。
综合分析全旗春播情况,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为养而种格局更为明显。全旗饲料玉米、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较去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达到42万亩和30万亩,同比增长50%和52.28%;新增水地优质牧草9.5万亩。农区舍饲养殖基础更为牢固。二是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受近几年葵花病虫害及市场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全旗葵花播种面积有所下降,麻子、籽瓜、胡麻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稳中略增,甜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达到4.4万亩,较去年增加2万亩,增长83%。三是订单作物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全旗落实农作物订单播种面积28.4万亩,其中蔬菜3万亩,甜菜4.4万亩,玉米制种12万亩,籽瓜、葵花等其它经济作物8万亩。累计辐射农户4万户。四是粮食作物稳中有增。全旗累计播种小麦9.6万亩,较上年增加3.04万亩;玉米总播面积达到84万亩,同比增长49.3%。全旗年度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12亿斤,同比增长32.2%。五是农牧业结构调整已逐步成为农牧民的自觉行为。农牧民的年度种养安排更加关注市场需求,更加突出“为养而种”,对接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逐步提高。
(三)舍饲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牲畜总量稳步增长。截至6月30日,全旗存栏牲畜381.2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加139.5万头(只),同比增长57.7%;其中肉羊134.9万只,绒山羊208.8万只,奶牛5.1万头,肉牛2.2万头,生猪27.7万口。
二是养殖基地建设再掀新高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举全旗之力加快养殖小区建设,落实市旗两级包扶单位201个,其中市直单位37个,旗直单位164个,计划投资1305万元,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61处,总数达到361处。截至6月29日,全旗已建成养殖小区54处,在建177处,累计到位资金367.06万元,其中市直单位包扶资金90.2万元,旗直单位包扶资金276.86万元。按照“模式化示范,规模化推进”的要求,打造舍饲养殖精品乡镇,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榆林子乡“整乡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拟新建高标准养殖小区107处,截至目前,全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42处,在建65处。
三是改良工作成效显着。全旗新建改良站点81个,总数达到177个。累计完成羊人工授精3.8万只,牛冷配1.3万头;调入优质绒山羊种公畜200只,肉羊种公羊66只,所有种公羊均已发放到户;淘汰不合格绵、山羊种公畜2210只;推广良种鸡25万只、良种猪8万只。
四是防疫工作扎实推进。新选拔105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动物防疫站,全旗动物防检人员总数达到330名,动物防检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加强牲畜免疫、检疫工作,春防期间共完成O型口蹄疫免疫341万头(只次),免疫率达到100%;完成内外寄生虫驱治450万头(只次),羊三联免疫210万头(只次)。完成牲畜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350.12万头(只次)。到目前,全旗无牲畜重大疫情报告。
(四)农牧民人口转移工作进展顺利
全旗农牧民摸底清查工作已结束。据统计,全旗现有农牧民72647户,在册总人口25.38万人,其中劳动力(16—60周岁)18.37万人。农村牧区现有长住人口20.01万人,劳动力14.42万人,其中直接从事一产的11.16万人,从事二产的5678人,从事三产的1.87万人。截至6月底,全旗累计输出劳动力13681人(次)。
(五)农牧业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
截至6月底,全旗18个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43亿元,实现利润6300万元,吸纳从业人员2966人,带动农牧户2.5万户。各重点龙头企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四季青肉联加工精卷羊肉1300吨,同比增长391.8%,实现销售收入1403.2万元,增长745.31%;东达绒纺生产羊绒

纺纱77万吨,增长80%,加工羊绒衫6.5万件,增长10%,实现销售收入7905万元,增长29%;华森饲料加工配方颗粒饲料1300吨,实现销售收入239万元,分别增长55%和67%。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入库项目23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7个。
(六)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生态建设方面: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4.3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5万亩,飞播造林5万亩,分别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0%;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完成造林5115亩。绕城公路绿化工作全部完成,累计植树3万株,210高速公路沿线造林6万株。合同沟、河洛图坝系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建成治沟骨干坝10座,中型淤地坝16座,小型淤地坝22座,累计完成投资1885万元。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567万元,开挖土石311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7万亩,保灌面积3.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4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7.1万亩;解决了1.34万人、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险工险段治理及堤防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完成黄河堤防防渗工程50公里,乌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处,穿堤涵洞改扩建工程6处,修建吉格斯太段戗台40公里。投资180万元实施了全旗水资源评价与宏观经济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项目外业勘测工作已全部完成,评审报告正在编制中;乌兰蒲圪卜、昭君坟、打瓦壕三处取水工程预可研编制工作已全面铺开,计划8月初通过专家评审。
土地开发方面:2004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已完成,改造农田2万亩,新打机电井42眼,配套机电井112眼,埋设低压输水管道120公里,修筑机耕路74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0.3万亩。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址工作已完成,涉及4个乡(镇),计划实施面积2.52万亩。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我旗今春农牧业经济工作形势喜人,开局良好。但农牧业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今春有效降水少,大风日数多,各地农田表层土壤失墒较快,特别是梁外地区前5个月平均降雨量不足5毫米,土地干旱厚度已达5—15厘米。据初步统计,全旗耕地受灾面积达到16万亩,预计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
二是受春耕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农牧民生产增收空间略有缩小。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基本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性支农补贴持平,甚至高于补贴总额,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养殖小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区建设进度。现有养殖小区饲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水平不高,规模效益无法发挥。
四是农牧民人口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农牧区人口转移和劳动力输出仍处于自发状态,人口转移的渠道还不够畅通。
五是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滞后。现有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不强,民间服务组织发展缓慢,专业服务不足,综合服务能力较差,直接影响了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核心,全面提升农牧业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农区畜牧业上规模、上档次、出精品、出效益。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养殖小区建设。严格按照“十有、六化”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各养殖小区的建设进度,确保8月底前完成216个小区建设任务。充分依托小区平台,加强青贮、畜种改良、防疫等项工作,切实提高舍饲养殖生产管理水平。
二是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综合治理”的防灾减灾方针,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切实抓好黄河险工险段治理及孔兑堤防加固工程,确保“黄河不决堤,水库不垮坝,孔兑不死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治、防雹增雨、抗旱等工作,为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
三是稳步推进农牧区人口转移。建立健全农牧民人口转移长效机智,科学编制转移计划,扎实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切实解决农牧民的思想认识问题、生产技术问题、创业技能问题,减少农牧民,致富农牧民。
四是扎实开展农牧业科技服务。加快农牧业科技服务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激发民间科技服务团体活力,切实解决牲畜疫病防治、营养平衡、饲草料加工调制等关键技术问题。
五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贯彻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合理兑付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产生活补贴,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伤农行为,有效维护农牧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