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经典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时常会需要写总结报告。写总结可以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每多写一次总结,我们的大脑就越清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都能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如何动笔写一篇总结报告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热门经典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杨家庄学校 杨艳玲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我们实施高效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刻领会其精神,整章建制,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广大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态势良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高效课堂倡导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一根教鞭,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重塑课堂教学理念

我们根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要求,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塑造一个重新的教学理念,即:学生的发展,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这一理念在全体教师中达到了共识。

二、我校在“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具体做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2“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3 “两案合一”,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研究制订了教师、学生上课使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导学案”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4、“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导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导学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5、“开放课堂”,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我们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两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6、“张扬学生个性”,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高效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思考

1、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的固定性之间的矛盾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

在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课讲到最兴奋,师生互动最热烈,师生情绪涨的时候,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而有的课,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又没到下课时间。这种教材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现行的学校课堂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挑战。部分老师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在教学中重点不够突出,课堂节奏不够紧凑,经常出现当堂任务不能完成的现象,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2、在教学中,部分课堂有老师讲变成学生讲,并未实现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小组的交流流于形式。

3、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标准的口语不能得到应有的训练,教师读的少了,从学生那里模仿的不够规范,。

4、教师的导学案设计水平有待提高,任务不明确,不能实现小梯度,密台阶,知识不能形成体系,知识零散,缺少整体的感知。

5、陈旧的教辅资料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多年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养成了依赖教辅的习惯。这几年教学辅助材料应有尽有,从教材分析到习题讲解,教师基本上不用自己动手,使用起来很方便,导致许多老师懒于自己开发和编制教辅资料。而现有的教辅材料能够与新课本配套、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又不多,大多教辅资料是旧教材的翻版。教师若不能正确把握新课标要求,对教辅资料的内容重新进行精选和二次加工,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常常出现课时紧张的现象。我校在教辅资料的选用和自主研发方面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年来,我们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困难等待我们去化解,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实践“规范为源,服务为魂,质量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认真真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全文现在开始!
杨家庄学校 杨艳玲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我们实施高效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刻领会其精神,整章建制,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广大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态势良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高效课堂倡导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一根教鞭,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重塑课堂教学理念

我们根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要求,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塑造一个重新的教学理念,即:学生的发展,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这一理念在全体教师中达到了共识。

二、我校在“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具体做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2“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3 “两案合一”,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研究制订了教师、学生上课使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导学案”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4、“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导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导学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M.Gz85.cOm

5、“开放课堂”,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我们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两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6、“张扬学生个性”,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高效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思考

1、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的固定性之间的矛盾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

在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课讲到最兴奋,师生互动最热烈,师生情绪涨的时候,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而有的课,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又没到下课时间。这种教材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现行的学校课堂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挑战。部分老师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在教学中重点不够突出,课堂节奏不够紧凑,经常出现当堂任务不能完成的现象,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2、在教学中,部分课堂有老师讲变成学生讲,并未实现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小组的交流流于形式。

3、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标准的口语不能得到应有的训练,教师读的少了,从学生那里模仿的不够规范,。

4、教师的导学案设计水平有待提高,任务不明确,不能实现小梯度,密台阶,知识不能形成体系,知识零散,缺少整体的感知。

5、陈旧的教辅资料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多年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养成了依赖教辅的习惯。这几年教学辅助材料应有尽有,从教材分析到习题讲解,教师基本上不用自己动手,使用起来很方便,导致许多老师懒于自己开发和编制教辅资料。而现有的教辅材料能够与新课本配套、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又不多,大多教辅资料是旧教材的翻版。教师若不能正确把握新课标要求,对教辅资料的内容重新进行精选和二次加工,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常常出现课时紧张的现象。我校在教辅资料的选用和自主研发方面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年来,我们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困难等待我们去化解,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实践“规范为源,服务为魂,质量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认真真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2012年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


杨家庄学校 杨艳玲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我们实施高效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刻领会其精神,整章建制,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广大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态势良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高效课堂倡导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一根教鞭,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重塑课堂教学理念

我们根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要求,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塑造一个重新的教学理念,即:学生的发展,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这一理念在全体教师中达到了共识。

二、我校在“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具体做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2“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3 “两案合一”,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研究制订了教师、学生上课使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导学案”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4、“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导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导学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5、“开放课堂”,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我们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两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6、“张扬学生个性”,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高效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思考

1、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的固定性之间的矛盾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

在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课讲到最兴奋,师生互动最热烈,师生情绪涨的时候,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而有的课,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又没到下课时间。这种教材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现行的学校课堂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挑战。部分老师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在教学中重点不够突出,课堂节奏不够紧凑,经常出现当堂任务不能完成的现象,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2、在教学中,部分课堂有老师讲变成学生讲,并未实现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小组的交流流于形式。

3、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标准的口语不能得到应有的训练,教师读的少了,从学生那里模仿的不够规范,。

4、教师的导学案设计水平有待提高,任务不明确,不能实现小梯度,密台阶,知识不能形成体系,知识零散,缺少整体的感知。

5、陈旧的教辅资料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多年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养成了依赖教辅的习惯。这几年教学辅助材料应有尽有,从教材分析到习题讲解,教师基本上不用自己动手,使用起来很方便,导致许多老师懒于自己开发和编制教辅资料。而现有的教辅材料能够与新课本配套、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又不多,大多教辅资料是旧教材的翻版。教师若不能正确把握新课标要求,对教辅资料的内容重新进行精选和二次加工,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常常出现课时紧张的现象。我校在教辅资料的选用和自主研发方面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年来,我们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困难等待我们去化解,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实践“规范为源,服务为魂,质量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认真真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全文现在开始!
杨家庄学校 杨艳玲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我们实施高效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刻领会其精神,整章建制,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广大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态势良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高效课堂倡导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一根教鞭,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重塑课堂教学理念

我们根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要求,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塑造一个重新的教学理念,即:学生的发展,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这一理念在全体教师中达到了共识。

二、我校在“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具体做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2“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3 “两案合一”,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研究制订了教师、学生上课使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导学案”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4、“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导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导学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5、“开放课堂”,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我们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两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6、“张扬学生个性”,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高效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思考

1、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的固定性之间的矛盾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

在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课讲到最兴奋,师生互动最热烈,师生情绪涨的时候,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而有的课,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又没到下课时间。这种教材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现行的学校课堂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挑战。部分老师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在教学中重点不够突出,课堂节奏不够紧凑,经常出现当堂任务不能完成的现象,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2、在教学中,部分课堂有老师讲变成学生讲,并未实现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小组的交流流于形式。

3、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标准的口语不能得到应有的训练,教师读的少了,从学生那里模仿的不够规范,。

4、教师的导学案设计水平有待提高,任务不明确,不能实现小梯度,密台阶,知识不能形成体系,知识零散,缺少整体的感知。

5、陈旧的教辅资料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多年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养成了依赖教辅的习惯。这几年教学辅助材料应有尽有,从教材分析到习题讲解,教师基本上不用自己动手,使用起来很方便,导致许多老师懒于自己开发和编制教辅资料。而现有的教辅材料能够与新课本配套、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又不多,大多教辅资料是旧教材的翻版。教师若不能正确把握新课标要求,对教辅资料的内容重新进行精选和二次加工,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常常出现课时紧张的现象。我校在教辅资料的选用和自主研发方面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年来,我们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困难等待我们去化解,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实践“规范为源,服务为魂,质量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认真真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2012年9月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


杨家庄学校 杨艳玲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我们实施高效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刻领会其精神,整章建制,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广大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态势良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高效课堂倡导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一根教鞭,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重塑课堂教学理念

我们根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要求,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塑造一个重新的教学理念,即:学生的发展,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这一理念在全体教师中达到了共识。

二、我校在“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具体做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2“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3 “两案合一”,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研究制订了教师、学生上课使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导学案”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4、“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导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导学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5、“开放课堂”,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我们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两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6、“张扬学生个性”,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高效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思考

1、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的固定性之间的矛盾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

在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课讲到最兴奋,师生互动最热烈,师生情绪涨的时候,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而有的课,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又没到下课时间。这种教材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现行的学校课堂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挑战。部分老师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在教学中重点不够突出,课堂节奏不够紧凑,经常出现当堂任务不能完成的现象,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2、在教学中,部分课堂有老师讲变成学生讲,并未实现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小组的交流流于形式。

3、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标准的口语不能得到应有的训练,教师读的少了,从学生那里模仿的不够规范,。

4、教师的导学案设计水平有待提高,任务不明确,不能实现小梯度,密台阶,知识不能形成体系,知识零散,缺少整体的感知。

5、陈旧的教辅资料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多年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养成了依赖教辅的习惯。这几年教学辅助材料应有尽有,从教材分析到习题讲解,教师基本上不用自己动手,使用起来很方便,导致许多老师懒于自己开发和编制教辅资料。而现有的教辅材料能够与新课本配套、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又不多,大多教辅资料是旧教材的翻版。教师若不能正确把握新课标要求,对教辅资料的内容重新进行精选和二次加工,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常常出现课时紧张的现象。我校在教辅资料的选用和自主研发方面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年来,我们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困难等待我们去化解,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实践“规范为源,服务为魂,质量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认真真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全文现在开始!
杨家庄学校 杨艳玲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我们实施高效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刻领会其精神,整章建制,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广大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态势良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高效课堂倡导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一根教鞭,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重塑课堂教学理念

我们根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要求,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塑造一个重新的教学理念,即:学生的发展,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这一理念在全体教师中达到了共识。

二、我校在“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具体做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2“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3 “两案合一”,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研究制订了教师、学生上课使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导学案”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4、“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导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导学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5、“开放课堂”,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我们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两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6、“张扬学生个性”,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高效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思考

1、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的固定性之间的矛盾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

在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课讲到最兴奋,师生互动最热烈,师生情绪涨的时候,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而有的课,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又没到下课时间。这种教材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现行的学校课堂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挑战。部分老师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在教学中重点不够突出,课堂节奏不够紧凑,经常出现当堂任务不能完成的现象,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2、在教学中,部分课堂有老师讲变成学生讲,并未实现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小组的交流流于形式。

3、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标准的口语不能得到应有的训练,教师读的少了,从学生那里模仿的不够规范,。

4、教师的导学案设计水平有待提高,任务不明确,不能实现小梯度,密台阶,知识不能形成体系,知识零散,缺少整体的感知。

5、陈旧的教辅资料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多年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养成了依赖教辅的习惯。这几年教学辅助材料应有尽有,从教材分析到习题讲解,教师基本上不用自己动手,使用起来很方便,导致许多老师懒于自己开发和编制教辅资料。而现有的教辅材料能够与新课本配套、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又不多,大多教辅资料是旧教材的翻版。教师若不能正确把握新课标要求,对教辅资料的内容重新进行精选和二次加工,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常常出现课时紧张的现象。我校在教辅资料的选用和自主研发方面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年来,我们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困难等待我们去化解,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实践“规范为源,服务为魂,质量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认真真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性总结


今年三月份,杨局长在市教育体育工作会上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XX年要办好的四件大事的头等大事加以强调。今年春季,市教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去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年春季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制定了改革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一、我们的举措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质。

今年春季,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在林州剧院聆听了高效课堂改革的发源地、山东兖州杜郎口中学崔其生校长的报告,对高效课堂改革的缘起、发展及现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聆听了河北围场天卉中学胡志民校长的报告,对"大单元教学法"的意义、结构、效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还向全体教师印发了《农村中学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三六六"教学模式》学习材料,发放了《高效课堂——1333模式解读与案例》等学习资料,利用教师会、周四业务研讨等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理论,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进行研讨和反思。在集体学习的同时,学校还要求每个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资源,积极自学、反思。通过学习,大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强烈的认同感,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清晰的认识,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今年春季,我们牢牢抓住课堂这个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战场、主阵地,通过每周的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形式,就高效课堂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通过这种听课评课的形式,大家对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建设、合作学习和展示、导学案的设计、教师在高效课堂改革中的角色和地位等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理性认识,由原来的简单模仿到现在的有所思考、有所探索,到逐步走向成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探索、实践、创新之路。

(三)走出去,请进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

今年春季,我们利用优质课评选的机会,选派教师到协作区学校听课,学习别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同时,我们还邀请林州市教研室的王林生主任、张桂栓老师来到我校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我校教师原艳平、郭军香、杨军英、郭晓红等老师分别承担了公开课,谈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收获及存在的困惑。语文、数学组的老师们纷纷发言,对两位老师的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向两位专家请教。王主任和张老师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指导。

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校内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利用周四业务研究、周五例会的时间,请课堂教学走在前头的老师谈做法、谈体会。这样兵教兵、兵练兵,相互切磋交流,没有那种仰视专家学者时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有的是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而产生的那种亲切而热烈的浓厚氛围。

(四)全员参与,开展高效课堂改革达标活动。

本学期,我们按照市教体局的部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全校开展了高效课堂达标活动。学校制定了高效课堂评估标准,依据课堂学生参与度、活动状态、活动形式、活动质量、达标检测情况等标准对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全校各个学科的教师纷纷登上讲台,汇报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做法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学校课改达标教师。今年4月份,市师训科在林聚山局长的带领下来到我校,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达标验收。我校教师郭晓红、王书青、陈瑜、原艳平等承担了课改实验汇报课。林局长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通过轰轰烈烈而又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改革,全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是教师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教学改革之初,很多教师存在着怀疑、观望、排斥的态度,一是对原来的教学方法深信不疑,不相信新的教法能取得好的收效;二是担心课堂教学改革耽误时间、影响学生成绩。学校一方面实行了强力推进的政策,要求大家要认识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每个教师在上课时必须使用高效课堂的模式,逼大家上路。另一方面学校大胆开辟"试验田",让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充当引路人、开路先锋,积极尝试、大胆试验。五年级组的老师们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建设的尝试,使原来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发生了明显变化。事实胜于雄辩,他们的做法让其他老师们看到了高效课堂改革的效果,,课堂改革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同并得以大力推进。

其次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在现在的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和老师展开对话、合作和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了。

第三,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很多班级积极尝试,原来秧田式的座位根据老师的设计变成了棋盘式、座谈式,更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一上课老师就讲、四十分钟滔滔不绝的现象越来越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展示的情形越来越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辩和质疑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变得想说、敢说、会说,课堂气氛活跃了。

第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兴趣空前浓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到五一班去听课,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深入探究文本,学习氛围浓厚。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体现出勃勃生机。

第五,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明显。一方面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不会说、不敢说,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校学生的一个通病。课堂教学改革对症下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形成共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实践,素质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老师们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工作热情,高效率真正体现在了教学成绩的提高上。凡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参与的教师,在学校组织的测验中成绩都比较优秀,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我们的问题和困惑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我们对这种教学模式的驾驭还不够游刃有余,"三步六字教学法"和"五步三练教学模式"都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论证和完善。课节超时的现象还经常存在。导学案的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成科学的、可操作的体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进行探索: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是无止境的。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会不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素质,通过学习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静下心来读几本书,认真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的得与失,是我们今后课堂教学改革中经常需要的做的事情。

2、让"三步六字教学法"和"五步三练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锤炼和完善。这两种教学法是我们在自身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切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思路,也是我们的井底之见,还很不成熟,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加以完善,使之形成更加科学、完整的体系。

3、进一步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前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超课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和我们的教学设计有关,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下一步我们需在如何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合理展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4、进一步探讨小组建设。建立容易建设难,天卉中学校长如是说。这说明小组建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共性问题。如何建立小组动态管理体系,通过小组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5、导学案的设计。导,是方法的植入;学,是学习的材料;案,是计划,是预设。反观前段我们的导学案设计,针对一篇课文的多,具体到每一个课时的少。因为导学案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出现超时现象。如何分工合作进行导学案设计,使导学案成为指导老师教、学生学的科学的体系,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内容。

6、学习方法的探讨。预习的方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复习的方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要使学生有科学的方法,老师心里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方案。下一步,我们必须把学法指导,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市教体局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牢牢抓住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牛鼻子,扼其要害,牵一发而动全身。方向已明确,思路已清晰。我们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为振兴林州教育,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