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统筹观念建设新农村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与工作中,在一些情况下会需要我们写总结报告。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每次写总结,我们的大脑都会形成回路,有些东西豁然明朗了:一个人刚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可能不会,但一直不会就是态度问题了。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报告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树立统筹观念建设新农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树立统筹观念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小康步伐的一个新举措,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笔者就当前新农村建设浅谈几点体会。
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塑造农村新风貌
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工作中,不能盲目崇大、崇快,劳民伤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千篇一律,不重特色。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村庄建设的关系,树立经营村庄的新理念,把发展特色农业与建设特色村落结合起来,把四大支柱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到量力而行,因村制宜,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靠一村一户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发挥政治优势,动员各方广泛参与。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具体参与者和最直接受益者,要以群众为主体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村落整洁的规划和建设方案都应经过村民讨论,民主决策,切实防止简单从事、强迫命令,尤其是要组织好、动员好村级各示范点“五老”理事会,通过政府指导,理事会具体负责,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要加强宣传力度,变“要他改”为“他要改”,大力激发农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热情,使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
三、按照同步推进的要求,加强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同步发展经济,把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来抓,重点做好富民、强村的两篇文章;同步维护稳定,妥善处理好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步提高素质,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建设,打造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步加强基层组织,以“三民”活动和“三培两带”活动为抓手,着力提高镇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2006年新农村建设总结



2006年新农村建设总结
**县**乡新农村建设总结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年初把我乡桑株村(11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同时大力推进“一村一品”,探索主导产业强村富民的有效途径,引导农牧民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工作。
桑株村是我乡一个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的村,交通便利,农牧民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人民勤劳等等。乡党委政府抓住这些有利特点,立足山区优势,彰显生态特色,积极探索实施“庭院经济”和“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努力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实践表明,只要尊重农牧民意愿,维护农牧民利益、增进农牧民福祉,在桑株村这样的山区贫困乡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大有可为,前景光明。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新农村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些初步体会,主要是: 着眼长远,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全部工作。在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以人为本、科学编制,突出重点、协同配套,合理布局、成片推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讲求实效”的发展思路,具体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科学编制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编制好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协同配套就是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重点,并与居住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规划配套衔接。合理布局、成片推进就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用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来引导农牧民相对集中建房、相对集中居住,解决建房分散、占地过多的问题,降低公共设施配套成本,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就是以不同自然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加强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作到和而不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是既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做好近期规划,使其能够及时见效,又以前瞻的眼光做好中远期规划,使其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就是区分轻重缓急,从农牧民最急最盼最能够做到的事情起步,做一件见效一件,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增加农牧民负担。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统筹全乡的原则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特别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农牧民意愿,维护农牧民利益,调动农牧民积极性,让农牧民参与建设过程,共享建设成果;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农村产业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特别是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农村生产力,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这是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牧民可持续增收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必须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化能力;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尽快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要把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其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坚持科技人才兴村,切实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无论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还是推动农村社会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离不开人才。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业科技入户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大对农牧民特别是农牧民技术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把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培养成农村致富带头人,把脑子活、信息灵的外出务工农牧民培养成劳务输出领头人,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鼓励各种人才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
坚持支部带村,抓住关键,建强班子。建设新农村,村是工作的基础,农牧民是行动的主体,能否增强农村基层党政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关键在干部,重点是班子,我们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统揽本村农村工作全局,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强班子,突出加强“一把手”的培养、使用和监督,把政治立场坚定、爱民情怀深厚、发展理念先进、工作能力突出、工作成效显著、作风廉洁务实敢抓敢管、善抓善管的干部选任为村“一把手”,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加强农牧民群众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努力将基层组织建成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和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桥梁纽带。针对领导班子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认真解决,帮助农村干部提高素质,尽快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
**县桑株乡人民政府
2006年11月20日

建设新农村关键要靠“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关键要靠“新农民”,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想把一项事业干好,不能靠天,不能靠地,更不能靠别人帮助,关键还是靠自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这个道理。

提到农民这个词大家都会联想到,农民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经济收入等方面水平不高,其实不然。通过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农民老程,他皮肤黝黑,操着一口浓重的家乡话,但说话办事却流漏出智慧和勇气,一接触才知道,他是一位“新农民”。老程在邹城也是颇具影响力的,关于他的故事在社会上一直在流传着。80年代初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待遇高、任务轻的机关工作,但他不满足一份丰厚的收入,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人们都说他是从乡下来到城里,又从城里回到了乡下,老程现在经营着两个企业,一个是有机水果种植,另一个是工艺品的生意,两个毫无关连的产业硬是让他玩出了名堂。有机水果种植方面,黄金梨、苹果梨都成为了市场上热销的产品,刚刚在全国有机水果种植表彰会上拿到金奖的玻璃梨,更是轰动全国,成为真正的“黄金梨”。玻璃梨是在梨还没成熟前,用玻璃瓶子套上,成熟后梨充满了整个瓶子,把瓶口封好,玻璃梨可以保存几十年,它既是食品又是工艺品。

老程靠创造性的农业种植生产,使自己的收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明显超越了身边的人。

老程的故事让我很受启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就要靠千万个老程这样的“新农民”吗?我问老程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称的上“新农民”?他说:“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够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人是新农民。”

新农村需要高素质的新农民。新农民既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又是新农村的受益者。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是为了让农民真正享受现代文明的生活。新农村要发展现代化农业,现代农业包含着很多科学知识,靠现有的农民来完成这项任务很难。一位科学家说:“未来的农业,不仅是体力劳动,更是脑力劳动。”所以建设新农村需要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是要靠老程这样的“新农民”来实施,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

目前我国农民科学素养水平较为低下,尤其是职业技能缺乏,在农村4.97亿的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到技能培训的仅为1%,由此造成农村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使“新农村”问题的解决成了无米之炊。

如何造就“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提高基层人民素质迫在眉睫。因而,我认为应该作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造就新农民,应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大量低素质人口集中在农村,直接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技术人员也比较缺乏。这显然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必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同时针对农技人员严重短缺的现状,实施和推行农村科技特派员驻村制度,使科技人员长期蹲点服务,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农民种、养技术,传授和普及科学知识。

二、培养造就新农民,应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当前广大农民对在致富和提高生产技能的教育培训具有强烈要求,他们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焦点,还是在提高自身收入上,对投资少、见效快、易掌握的实用技术比较看重。所以培养新农民必须大力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通过教育培训,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武装农民,使现代化农业新技术迅速渗透和扩散到农业生产中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应使农民掌握1-2项相关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水平。

三、培养造就新农民,应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平台和主渠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应从培养和供应建设新农村所需要的各类实用专业技术入手,创新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农业已不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而是“农、工、贸”结合,注重适应农民对工业、运输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增加教学内容的宽度,确定相应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农民在非农产业的就业中,向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拓宽就业致富的新路径,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四、培养造就新农民,应加快农村带头人的培养。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能人治村的事例在我国已数见不鲜,我们应充分利用优势,让更多的能人脱颖而出。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上级组织部门应针对乡村干部开设辅导培训班,把领导干部中一些好的作风、方法进行推广,批评不好的风气,让农村领导干部真正有双强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搞面子工程要搞民心工程,一切为了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处处想着群众,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建设新农村需要这样的带头人。

为了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务之急,而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所以培养造就新农民是重中之重,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如何把我市乡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现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建设新农村要把“富民”摆在第一位
**市作为全国贫困县市,倍受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怀,我市农村还相当落后,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差距不小。因此,建设新农村要把“富民”摆在第一位。而“富民”的关键在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从**市现实情况看,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抓住烟叶、茶叶、畜牧、林果、中药材、特色蔬菜等六类产业不放松,实践证明,它为农民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比如芭蕉乡,茶叶已成为其主要经济支柱,茶叶产值占了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农民现金收入8xxxx以上来源于茶叶。可以说,在这些乡镇的不少地方已经初显新农村的雏形。因此,各级各部门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拓展“富民”渠道,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颁布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中型企业到**来开发,实现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收入结构多元化。要大力发展项目农业、产业农业、高科技农业、多功能农业、外向型农业,注重标准化、组织化建设,努力实现由数量外延式调整向质量内涵式调整转变,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益,向农业的深度要收入,使农民过上宽裕殷实生活。 二、建设新农村要实施科教先行战略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科教兴村”的提法,这表明许多地方已经认识到科教的重要性。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一个显著特点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因为新农村需要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农村生活;需要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的品德;需要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文明素养。如果不是坚持协调发展,不抓好科教这个战略问题,实现新农村的目标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建设新农村,需要抓好科教战略。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和文化教育,加强法制教育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需要,是增强农民法制经济观念的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不懂法律就难以参与经济活动,农民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就会影响和滞缓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所以,在继续搞好各种普法教育的同时,完善行之有效的“治安中心户”制度,确保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要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持挖掘与发扬,我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方,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唐代诗人曾以“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的诗句描绘**清江的山水秀色,它又是一方革命红土地,是巴文化的发祥地。要争取在十年内使**市成为湖北旅游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