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关键要靠“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关键要靠“新农民”。

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我们在某些事情中得到了一些感悟了很多,优秀的人写一份总结,是对自己的反省,突破。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也许以下内容“建设新农村关键要靠“新农民””合你胃口!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建设新农村关键要靠“新农民”,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想把一项事业干好,不能靠天,不能靠地,更不能靠别人帮助,关键还是靠自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这个道理。

提到农民这个词大家都会联想到,农民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经济收入等方面水平不高,其实不然。通过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农民老程,他皮肤黝黑,操着一口浓重的家乡话,但说话办事却流漏出智慧和勇气,一接触才知道,他是一位“新农民”。老程在邹城也是颇具影响力的,关于他的故事在社会上一直在流传着。80年代初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待遇高、任务轻的机关工作,但他不满足一份丰厚的收入,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人们都说他是从乡下来到城里,又从城里回到了乡下,老程现在经营着两个企业,一个是有机水果种植,另一个是工艺品的生意,两个毫无关连的产业硬是让他玩出了名堂。有机水果种植方面,黄金梨、苹果梨都成为了市场上热销的产品,刚刚在全国有机水果种植表彰会上拿到金奖的玻璃梨,更是轰动全国,成为真正的“黄金梨”。玻璃梨是在梨还没成熟前,用玻璃瓶子套上,成熟后梨充满了整个瓶子,把瓶口封好,玻璃梨可以保存几十年,它既是食品又是工艺品。

老程靠创造性的农业种植生产,使自己的收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明显超越了身边的人。

老程的故事让我很受启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就要靠千万个老程这样的“新农民”吗?我问老程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称的上“新农民”?他说:“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够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人是新农民。”

新农村需要高素质的新农民。新农民既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又是新农村的受益者。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是为了让农民真正享受现代文明的生活。新农村要发展现代化农业,现代农业包含着很多科学知识,靠现有的农民来完成这项任务很难。一位科学家说:“未来的农业,不仅是体力劳动,更是脑力劳动。”所以建设新农村需要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是要靠老程这样的“新农民”来实施,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

目前我国农民科学素养水平较为低下,尤其是职业技能缺乏,在农村4.97亿的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到技能培训的仅为1%,由此造成农村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使“新农村”问题的解决成了无米之炊。

如何造就“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提高基层人民素质迫在眉睫。因而,我认为应该作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造就新农民,应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大量低素质人口集中在农村,直接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技术人员也比较缺乏。这显然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必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同时针对农技人员严重短缺的现状,实施和推行农村科技特派员驻村制度,使科技人员长期蹲点服务,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农民种、养技术,传授和普及科学知识。

二、培养造就新农民,应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当前广大农民对在致富和提高生产技能的教育培训具有强烈要求,他们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焦点,还是在提高自身收入上,对投资少、见效快、易掌握的实用技术比较看重。所以培养新农民必须大力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通过教育培训,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武装农民,使现代化农业新技术迅速渗透和扩散到农业生产中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应使农民掌握1-2项相关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水平。

三、培养造就新农民,应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平台和主渠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应从培养和供应建设新农村所需要的各类实用专业技术入手,创新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农业已不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而是“农、工、贸”结合,注重适应农民对工业、运输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增加教学内容的宽度,确定相应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农民在非农产业的就业中,向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拓宽就业致富的新路径,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四、培养造就新农民,应加快农村带头人的培养。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能人治村的事例在我国已数见不鲜,我们应充分利用优势,让更多的能人脱颖而出。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上级组织部门应针对乡村干部开设辅导培训班,把领导干部中一些好的作风、方法进行推广,批评不好的风气,让农村领导干部真正有双强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搞面子工程要搞民心工程,一切为了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处处想着群众,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建设新农村需要这样的带头人。

为了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务之急,而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所以培养造就新农民是重中之重,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2013年依靠科技促进地区新农村建设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笔者就依靠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如下思考

一、****农村发展现状

****农村经济底子薄,农业“造血”功能差,加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极其有限,城乡差距突出,统筹城乡发展难度大,农村人口多,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培养新型农民的任务重,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调整农业结构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任务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241元,要实现“xxx”期末城镇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使科技深深扎根于广大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让农民从科技进步中得到实惠;必须突破生活环境的制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强大的支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二、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地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一)三大目标

1.强化技术集成应用。加强新农村建设技术的综合集成,开发成套技术、设备,初步建起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等技术体系。

2.强化技术转化和推广。转化应用一批成熟、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增加粮食单产量,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特色优势产业明显发展,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资源节约取得显著成效。

3.强化技术综合示范。大力扶持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科技示范村,新农村推进村发展科技示范户,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努力促使农民增收。

(二)六大举措

1.建设现代农业。继续实施好“丰收计划”和“两新项目”等,重点推广应用水稻现代化生产技术、小麦玉米两熟优质超高产技术、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和地区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发展金桥大米等优良品种,精心包装和农产品深加工;有效利用旅游景区的资源优势,用工业发展手段经营农业经济,发展观光农业和绿色农业。

2.培育特色产业。推广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科技,培育一批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产业,提高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跟踪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延长农业产业链。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民一技”为方向,培育一批农村资源型特色产业,如金桥的蚕桑、丛林的花卉苗木、黑山的猕猴桃和方竹笋、青年的茶叶和水果等,促进农村生产经营的专业化。

3.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增强行业带动能力,形成一批名牌产品。指导猕猴桃系列产品的加工,鼓励山药系列产品的开发,扶持山地鸡和生猪的产业化经营等,支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规模化经营。

4.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业专家大院模式为重点,推广一批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模式,把各种科技要素引入农村一线。通过“村村通”等信息服务模式,推进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重点,培育一批农村科技服务中介。

2016年依靠科技促进地区新农村建设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笔者就依靠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如下思考

一、****农村发展现状

****农村经济底子薄,农业“造血”功能差,加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极其有限,城乡差距突出,统筹城乡发展难度大,农村人口多,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培养新型农民的任务重,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调整农业结构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任务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241元,要实现“xxx”期末城镇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使科技深深扎根于广大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让农民从科技进步中得到实惠;必须突破生活环境的制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强大的支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二、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地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一)三大目标

1.强化技术集成应用。加强新农村建设技术的综合集成,开发成套技术、设备,初步建起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等技术体系。

2.强化技术转化和推广。转化应用一批成熟、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增加粮食单产量,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特色优势产业明显发展,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资源节约取得显著成效。

3.强化技术综合示范。大力扶持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科技示范村,新农村推进村发展科技示范户,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努力促使农民增收。

(二)六大举措

1.建设现代农业。继续实施好“丰收计划”和“两新项目”等,重点推广应用水稻现代化生产技术、小麦玉米两熟优质超高产技术、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和地区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发展金桥大米等优良品种,精心包装和农产品深加工;有效利用旅游景区的资源优势,用工业发展手段经营农业经济,发展观光农业和绿色农业。

2.培育特色产业。推广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科技,培育一批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产业,提高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跟踪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延长农业产业链。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民一技”为方向,培育一批农村资源型特色产业,如金桥的蚕桑、丛林的花卉苗木、黑山的猕猴桃和方竹笋、青年的茶叶和水果等,促进农村生产经营的专业化。

3.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增强行业带动能力,形成一批名牌产品。指导猕猴桃系列产品的加工,鼓励山药系列产品的开发,扶持山地鸡和生猪的产业化经营等,支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规模化经营。

4.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业专家大院模式为重点,推广一批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模式,把各种科技要素引入农村一线。通过“村村通”等信息服务模式,推进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重点,培育一批农村科技服务中介。

区民政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区民政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工作总结之家。

区民政局新

今年以来,我局从新农村建设大局出发,结合民政部门职能,围绕“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宗旨,努力解决农村群众实际困难,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新农村建设。

一是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搞好农村农业类社会组织和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市场取向、逐步规范”的思路,在坚持依法登记的前提下,简化程序,降低门槛,采取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办法,逐步提高农村经济协会的组织化程度,孵化培育出一批管理规范、经济效益突出的农村经济协会。同时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的管理引导,帮助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农村经济协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能。目前,全区登记在册农村类社会组织共有6家,这些社会组织连国内外市场,内联千家万户,加快了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是按照“生活宽裕”的要求,抓好社会化救助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全面规范农村低保的申请、审核、审批、发证等程序,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切实保障农村群众生活权益,截止到11月底,全区有576户,768人人享受农村低保,累计支出最低生活保障金413.05万元,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任务;规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严格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要求,加大乡镇敬老院的建设与管理,目前全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大力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坚持把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确保农村特困人员大病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助,缓解农村特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今年起,首次将农村户籍贫困家庭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补助标准为非从业人员补助550元/人,共计388人;做好灾害救助工作,全面落实《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灾害救助制度,扎实有效地开展救灾工作,妥善安排灾民生活,今年为20户农村困难群众家庭进行了危旧房修缮,支出费用96720元。

三是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抓好移风易俗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开展“基层民政年”、拥军优属、走访困难群众等工作,积极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农民牢固树立崇尚科学、勤劳致富、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等先进思想。结合婚姻登记工作,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严把婚姻登记关,积极倡导婚育新风,倡导节俭、文明、健康的婚礼仪式,降低结婚成本,将资金节约下来用于发展生产。继续坚持殡葬改革、殡葬惠民,今年起多个殡葬服务基本项目由政府买单。倡导“厚养薄葬”、“移风易俗”的殡葬风气,大力宣传文明节俭办丧事,坚决杜绝散埋乱葬等传统陋习,抓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解决骨灰安葬难的问题。充分发挥烈士陵园、军休所等公益事业的教育基地作用,激励农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

四是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做好公共事业服务,促进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向现代化发展。高标准建设便民利民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目前,全区60个行政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共投入资金787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社区服务中心6.94万平方米,平均面积达到1156平方米。以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统一实施了公共服务全程化代理和“一站式”办理模式,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教体育、居家养老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全覆盖,并与区81890市民服务热线实现有效对接,使农村社区居民足不出村,即能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样的生活便利服务。强化区划管理职能,适时调整乡村布局,完善界线管理。加强地名管理,实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建成包括全区3091条地名基础信息在内的V3系统数据库。大力推进农村地名设标工作,设标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各地各村的人文、经济、文化、旅游、传统习惯等特色。认真落实公益福利事业建设,把乡镇敬老院、慈善超市等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和社会捐助力量。

五是按照“管理民主”要求,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机制。通过建立村务公开栏、设立电视公开平台、召开民主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村务公开,目前,全区村务公开率达到100%,切实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机制。积极推行澥浦“两票一会”制度和蛟川的“168工作法”,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凡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决策权;进一步规范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级财物管理等各项制度,切实保障了农民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权;进一步规范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全面推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干部的实绩或奖惩,由群众说了算,切实保障了农民的监督权。

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