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质监局2004年工作总结

市质监局2004年工作总结。

白驹过隙,日光荏苒。回想起来,我们的生命中,经常有很多记忆深刻的经历,一般来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总结的精髓在于客观的查错改错。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也许下面的“市质监局2004年工作总结”正合你意!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一、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全面完成2004年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市质监系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强化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源头质量监管工作新路子,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是完善了整体联动机制。建立了划片监管的工作体制,实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责合一”,稽查机构、技术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管与服务中做到密切配合、信息共享、整体联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完善了督查督办机制。每月召开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系统工作调度会,整体把握全系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一些重要工作实行重点督办,加强了对县局、分局的工作指导。三是完善了部门协调机制。结合源头监管方案的实施,加强与政府、部门、基层单位的协调与配合,采取联席会议、报告、移送、联合整治等方式,丰富了监管手段,形成了监管合力。四是完善了考核激励机制。年初市局将年度各项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规定完成时限,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年终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并依照规定予以兑现。完善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和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名牌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确定9家企业11种产品为名牌产品培育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加强引导和扶持。经过精心培育,**集团、**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3种产品喜获“安徽名牌”称号,是我市历年来一次性获得省级名牌产品最多的一年。至此,全市已拥有**等11种安徽名牌产品。名牌效应使优良资产和生产力要素不断积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认证认可工作态势良好。认真贯彻国务院《认证认可条例》,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推进ISO9000、ISO14000等质量体系认证,强力推行3C认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组织开展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与计量检测体系培训,帮助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了6家实验室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3家企业通过了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分别有1家企业和1种产品通过了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为我市企业产品提高竞争力奠定了技术基础。

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帮助、指导企业制修订产品标准27项,新发展条形码系统成员16家,完成产品采标标志数3个,帮助2家企业建立了标准体系。完成了《**风景区服务质量要求》和《**风景区解说要求》2项服务业地方标准初稿。精心打造农业标准化这一“亮点”工程,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制定发布5项省地方标准,建成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1个,开展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完成**示范项目建设并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级验收,**单产由示范前的50公斤/亩增长到100公斤/亩,产值由不足2000元/亩上升到4000元/亩以上,全市面积由示范前的4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并通过示范区建设逐步辐射到**等市,实现单产增长一倍,面积翻了两番。经过精心挑选和项目论证,将**项目申报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指导市供销社将**项目申报为国家标准化示范项目。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受到省政府表彰。扎实有效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法制计量工作扎实开展。全市26051台(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基本做到按周期检定。大中型企业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8.82%,较好地发挥了计量工作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推进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提高企业计量保证能力,**供电公司通过了一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公司通过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现场核查,“C”标志评价实现了零的突破。加强了农资市场商品量的监督检查,对市场上的“公平秤”及时进行检定,使“公平秤”公平、准确,真正成为“放心秤”。深入开展集贸市场和加油站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集贸市场和加油站的计量活动,有效地打击了短斤少两等计量欺诈行为。在春播秋种、午季和夏粮收购季节,对农资销售市场和粮、油、棉收购站点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全年共检查站点200余个,计量器具达600余台(件),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

市场准入体系逐步完善。组织43家企业进行了人造板、眼镜、建筑外窗生产许可证管理细则的宣传贯彻,完成了白酒、水泥、汽车制动液等16家企业换发证工作。目前全市已有31家企业获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4家企业通过审查评审。全面推进许可证年审工作,完成了26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审。加大无证查处力度,查处生产、销售无证产品违法行为9起。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受理小麦粉等五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

申请39家,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申请2家,组织对已获证的55家企业进行了逐户复查,顺利通过了省局检查验收和抽查复审。完成了肉制品等十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必备条件调查,对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宣贯。对获证企业,继续加强证后监管,保证企业生产条件符合发证要求。通过严格市场准入,获证企业生产条件、卫生环境、质量意识、质量管理都有了明显提高。

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规范。全市质监系统实施质量打假行动60余次,办理质量案件382起,端掉制假售假窝点3个,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达500余万元,净化了市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逐年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提升,前3季度,共抽查892批次产商品,合格755批次,合格率85%,全市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二、狠抓源头、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质量监管工作

(一)全面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

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和“质量优秀产品和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质量兴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获优秀等次。**县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开展了2004年度**市质量管理奖和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前3季度全市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8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筑竣工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服务质量大为改善,诚信氛围更加浓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积极探索监管模式,进一步强化生产源头监管。

为将“从源头抓质量、提高工作有效

性,从基层抓落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目标落到实处,市质监局积极探索生产源头质量监管的路子和方法,根据企业分布状况划分监管片区,成立片区监管组,履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个责任制,实行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综合执法,形成“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系统协调、划片监管”的管理工作体制。建立了源头质量监管的协调指挥机制、工作运行机制、许可准入机制、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质量诚信机制和责任追究奖惩机制,规范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环环相扣的工作措施。一是建立企业档案,二是实施分类监管,三是加大检查力度,四是加强监督抽查和后处理,五是实行检验检测分析报告制度,六是突出源头打假,七是强化安全监察,八是优化服务质量。新的监管体制运行以来,全面摸清了辖区内生产企业基本状况,建立了电子监管系统,根据企业质量状况及规模,结合企业质量信用记录和监督检查结果,实行分类监管。并且在全市8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聘请了84位联络员,在市区20个社区居委会聘请了31位信息员,构建了覆盖全市的执法打假信息网络。这项管理体制的创新得到了省局的充分肯定,并向全省质监系统推广。

(三)加快建立质量信用体系,引导企业实现自律。

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质量状况普查工作,整合标准、计量、安全、许可证等信息资源,建立了全市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在质监网站上发布质量信息,在媒体上报道产品质量抽查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细则,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征信和授信体系。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曝光”等惩戒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监管、市场规范运作的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通过扎实开展质量诚信活动,企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

(四)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主题,坚持执法检查与监督服务相结合,打假与扶优相结合,全面履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的重要职责。全系统出动执法人员2200多人次,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节市场打假、农资、知识产权、汽车配件、奶粉、生活生产资料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同时积极做好禽流感、非典疫情的防控工作。重点抓了四个专项整治工作。一是扎实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整治。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刚在媒体曝光,市质监局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率先行动,组织执法人员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参加,开展了对奶粉市场的全面清查,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了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把粮、肉、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白酒、饮料、桶装饮用水、非B瓶啤酒、炒货、儿童食品等列为重点产品,把城乡结合部、生产比较集中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地方以及食品制假售假活动易发地区作为重点区

域,把生产、加工、使用环节作为监控重点,查获黑名单所列或有质量问题的奶粉5种0.8吨,无QS标志的小麦粉3吨、大米0.5吨,封存涉嫌质量问题的大米近40吨。二是积极开展农资市场的专项整治。在春播秋种季节,重点对生产、销售企业的农药、化肥、农机配件等生产生活资料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同时,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向农村经销户、农民宣传农资产品标准要求和识假方法,发放宣传材料,引导经营户依法经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大节日市场的专项整治力度。在元旦、春节等节日到来之前,组织了对白酒、饮料、绿豆糕、月饼等节日食品、消费品的专项监督抽查,不合格品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抽查结果在节前进行公布,引导消费。四是认真开展了建筑用钢材的专项整治工作。在2003年下半年对小轧钢生产企业查处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联合经贸委和供电部门切断了电力线路。彻底停止了全市小轧钢企业轧制螺纹钢筋的行为。

(五)加大安全监察力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制定了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了安全监察责任制度,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管到位的动态监管机制。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督查整改,出动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人员550多人次,组织开展了冬季、“两会”、安全月、黄金周等安全大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专项检查以及重点场所锅炉安全专项检查等10个检查活动,检查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538台次,发现事故隐患180处,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145份,取缔土锅炉8台,立案查处29起,消除了2处特大安全隐患,确保了全市无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完成了压力管道普查工作,建立了压力管道普查数据库,通过了省局验收。加大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行为,引导企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做到产权转移、充装许可、定期检验三个基本到位,规范了液化气充装市场。

(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高服务工作成效。

进一步贴近企业需要,服务经济发展,从夯实质量基础入手,积极推行“一揽子”服务,针对企业需要,开展质量、标准、计量、安全、认证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运用咨询、培训、“诊断”、检测等方式,向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今年以来共签订“一揽子”服务协议170余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近400个,成效十分明显。针对水泥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年审中发现的问题,不是一罚了之,而是积极帮助整改,召开了企业座谈会,分析原因,采取解决措施,受到企业的衷心欢迎。组织开展了对全市非金属矿产业及其产品质量状况

的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扩大**非金属矿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市质监局已着手完善标准体系,并积极筹建省级非金属矿产品检验中心,为我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标准、技术支持。

(七)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普及质量法律法规和质量知识。

通过报纸专栏、电台热线、电视专题、自办简报、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质量、培训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以3·15、安全月、质量月等大型服务咨询活动为平台,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宣传层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质量法制意识,不断增强质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与市电台联办了2期“981”热线栏目,在《**日报》上开辟宣传专版2个,在**电视台制作专题宣传片12期,市电台对我局3·15宣传服务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上报的政务信息被市委、市政府采用6条,省政府采用1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质量报》等市级以上媒体播发稿件75条。开展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名牌产品、计量、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20多次,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各类技术骨干500多人次,编印并发放各类资料5000多份。质量月期间,与市工商联联合举办了68家企业80余位负责人参加的**市质量管理;邀请国家级质量专家为我市大型骨干企业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普及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理念;与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天方杯”我为质量作贡献演讲比赛,营造了全社会进一步关注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质量监管情况工作报告为契机,为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上加强宣传,将《质量技术监督常见问题50问》、《政务公开服务指南》、《农业标准化工作手册》和《**质量信息》等资料分别呈送给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列席领导,进一步宣传质量工作,宣传质监职能,宣传质监部门,取得了良好效果。

(八)推进技术机构改革,提高技术保障能力。

大力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确立了“立足现有、着眼发展、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改革思路,制定了技术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全过程成本核算,实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基础的工资模式,以岗定薪、绩效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大投入,添置了一批先进设备,提高了装备水平,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建省非金属矿产品检验中心,为我市非金属矿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项目市场化”和“投资多元化”的前提下,开展项目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已有多家企业主动提出融资意向,项目洽谈已取得了积极进展。

(九)强化行风政风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全系统按照“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树立行业形象”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大力加强行风、政风建设。一是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建设学习型机关。系统地学习了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纪律处分条例》等,深入开展了“学、比、查、树”学习教育活动和查问题、查认识、查措施的“三查”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保国安民的责任感。局党组制定了学习计划,以政治、法律、业务学习为重点,坚持周五职工学习日和执法人员周六集中培训制度,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通过学习教育,干部职工讲政治、讲学习、讲奉献、讲团结的氛围日益浓厚,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二是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核心,建设效能型机关。制定了行政效能建设意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实行“阳光行政”,建立并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制和首问责任制,扎实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强化机关内部管理,树立机关廉洁、高效形象。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组织系统学习3次,加深了对《行政许可法》的了解,为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础。市局代表队在全市《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上荣获第一。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执法程序,完善并认真执行行政案件办理程序和各项制度,对案件审查严格把关,全系统共办理案件382起,无一件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加强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开展了实施法律法规回头看活动和执法检查,促进了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三是以行风、政风建设为抓手,建设廉洁型机关。集中开展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认真执行国家质检总局“八严格”、“七禁止”的规定,不断增强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有力地促进了全系统的行风建设。认真推行服务质量跟踪督查卡制度,开展了服务质量问卷调查,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分析,并在工作中合理采纳。全年全系统没有发生一例违法违纪行为。全面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人人都是质监形象,个个都是质监窗口”活动,以创建促政风、行风,市局和**县局积极申报了文明单位,市局被评为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市行政服务中心质监窗口被评为“红旗窗口”。进一步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意识,坚持诚信引商、服务安商,介绍引进投资项目1个,引资额950万元,占全年任务数的380%,超额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县质监局引资120万元,也超额完成了引资任务,并填补了我市锅炉制造业的空白。四是以迎接省人大对质监系统工作评议为契机,树立部门良好形象。召开了迎评动员大会,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市、县局党组成员主动登门,虚心听取省人大代表的意见与建议,接受人大代表和企业的监督。认真开展了实施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情况自查自纠,查找工作中的不足,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加强与市人大的联系,向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报告了全市产品质量监管情况,进一步展示了质监部门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成绩,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

三、正视困难、超前谋划,理清2005年工作思路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面对新形势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新形势下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企业质量意识、质量基础有待提高,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二是质量监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边远地区、作坊式小企业的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三是检测手段和检验

能力亟待改善,技术机构改革和能力建设有待实现新的突破。四是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2005年,市质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思路、锐意进取、艰苦创业,推动全市质监工作再上新台阶。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坚持“三转变”、“三不变”、“三贴紧”的工作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牢牢把握服务经济建设“一个主题”,突出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两个重点”,强化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三个意识”,认真抓好队伍建设、技术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风建设等“四大建设”,努力实现源头抓质量、执法打假、文明创建、技术机构改革、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等“五个突破”,达到“建立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树立一流形象,创造一流业绩”的“四个目标”,努力将质监部门建设成为政府需要、企业欢迎、社会赞誉、群众信赖的部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全力打好食品质量安全攻坚战。

二是推进名牌战略,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建立全面高效的服务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计量、质量认证等质量基础工作,加大从源头加强质量建设工作的力度,引导企业走品牌效益发展之路。

三是把“质量兴市”工作引向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意见》,真正做到政府重视、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将“质量兴市”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四是围绕监管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对源头质量监管进行“流程再造”,确保监管责任主体明确、过程环环相扣,使源头监管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积极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增加检验、检测机构投入,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五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安全监察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安全事故隐患的检查、监管和整治的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六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增强全社会质量法制意识。

七是加强质监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业务素质和勤政廉政教育,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畅通外部监督渠道,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努力塑造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4年度工作总结



阳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00四年度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要求,围绕阳泉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一心一意抓质量、创新思路谋发展,实现了综合管理水平、行政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在服务经济建设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 一、按照“执政为民”的总要求,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一年来,我局坚持用创新的精神、服务的理念和求实的作风,推出“三百企业服务工程”、食品质量安全进社区入乡村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找准了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质监工作有效地融入了全市的经济工作之中,使质监工作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以创建文明行业为目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质监卫士的社会形象明显提升 我局按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要求,以“双评”活动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着力提高质监工作者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教育、严肃纪律,塑造了一支作风过硬的质监队伍 坚持学政治、学法律与学业务相结合,正面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年初,组织了全系统行政执法人员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培训班,对全系统的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开展了“做人民公仆、树文明形象”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党风廉政教育和公务员廉政行为规范教育;聘请市检察院的专家讲授了职务犯罪和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观看了《王怀忠的两面人生》、《李真贪污受贿案》等电视教育片,剖析了郭金花等腐败案例,以案明纪。召开了“改进作风、规范行为”行风建设教育大会,三名不严格按程序办事,导致工作出现明显失误的同志进行了大会检查,以此警示教育全体干部职工。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 2、完善体系、落实责任,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战斗力 全面开展了标准化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出台了《关于创建标准化基层党组织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组,按照ISO9000标准,对创建活动的内容、要求、时间、责任分解等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市局党总支和各支部围绕创建方案,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下发了《200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安排》,召开了全市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动员大会,和各县区局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体党员干部写出了学习心得体会,在局《学习交流》上进行了刊登。局党组、党总支、各党小组层层召开了党员民主生活会,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市局系统和下属各单位成立了工会委员会,组织了庆五一职工跳绳、乒乓球、拱猪比赛,使机关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3、强化措施,注重落实,行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行风建设如同各项工作一样,没有具体明确的工作措施,就会流于形式,就不会取得成效,因此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行风建设,有力促进各项工作。我们以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双评”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加强了制度建设,推行了“首问责任制”,“办班审批制”等五项制度;建立了完善的责任体制,市局党组的每一位成员分片包点,分别与六个县(区)局挂钩,承担检查督察责任;健全了监督网络,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都设立了行风建设督查员、行政效能监察员和行风信息员,每月举行一次“行风建设三员例会”;从社会各界聘请了行风监督员128人,召开了行风监督员座谈会12次;向社会各界发放《行政执法行为调查表》2000多份,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收到反馈表1500多份。开展了走访企业活动,市局主要领导分片负责,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对145家企业或行政相对人进行了走访;实行了行政相对人回访制度,组织局党办、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对系统内各办案单位所办理案件涉及的行政相对人进行回访,征求行政相对人意见,通过采取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全系统的行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把握主题、加强宣传、扩大了质监部门的社会影响 坚持集中宣传和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相结合,扩大质监工作的社会影响,形成人人关注质量、事事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3月12日,在郊区举办了“质量诚信维权--关注民生”为主题的质量知识“三下乡”活动、5月20日举办了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6月1日组织了纪念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实施一周年活动、9月4日在阳光广场举行了“人人关注质量、人人享受质量-2004年质量月宣传咨询活动暨食品质量安全进社区”启动仪式。四次大型宣传活动,较好地宣传了质量知识。同时,注重发挥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的宣传作用,今年全市系统在《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等国家级和省级电视和报纸上播(刊)出稿件110条次,市级新闻媒体发稿180次,并在全省质监系统率先开通了《阳泉质量信息网》和质量投诉网,发布有关质量工作信息,接收群众网上投诉。特别是在市纪委、纠风办、电台、电视台联合组办的《行风热线》中,局领导3次现场解答听众提问计90分钟,共接听群众来电21个,全部给予了认真解答,较好地宣传了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扩大了质监部门的社会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二)、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强化法制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明显进步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规范行政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局对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举办了两次培训,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观看了国务院法制办汪永清副主任主讲的《行政许可法》辅导报告。指定专人负责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清理后确定了8项行政许可项目,对8个项目的办事依据、办理程序进行了公示,并出台了《行政许可服务窗口制度》、《行政许可文书使用与制作制度》等6项制度。8项行政项目逐步进入行政审批大厅,实现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文书,“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为行政许可人提供最大可能的便利。今年,阳泉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对33个服务窗口工作进行了综合评比。我局服务窗口被评为“标兵红旗窗口”。 (三)以打造“诚信阳泉”为已任,全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我们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为重点,健全和完善了“行政执法标准化管理体系”,相继出台了《行政执法例会制度》、《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文书检查制度》、《行政相对人回访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年度考核制度》。定期召开行政执法例会,交流经验、点评案例,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在例会上,由局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对全系统所办理案件涉及的行政相对人进行回访,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行政执法资格。 在执法活动中,转变观念,改变过去一味查、打、罚的工作方式,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采取警示提醒,指导整改,认真帮扶的方法,促使依法生产和依法经营,从而提高打假效率,增强打假效果。一是针对企业由于过失造成产品存在一般性质量问题,情节轻微的,我局实行了行政执法“首次告诫制度”,下达首次告诫后,限期一个月进行整改。截止目前,共对15家企业实施了行政执法首次告诫。市委书记程步云说,质监系统推行行政执法“首次告诫制度”,对依法经营有过失的企业,先亮黄牌、后亮红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按照省局的安排部署,结合阳泉实际,我们组织开展了矿用设备、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三个专项整治和以农资、食品、建材为重点的十大专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6千余人次,检查各类工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2600多家,检查产(商)品货值金额9150余万元,查处制假售假案件312起,万元以上案件34起,其中,立案案件201起,严厉地打击了制假、售假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奶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检查近百个销售商,查获劣质奶粉400余箱9600袋;组织开展了絮棉制品专项检查,查获劣质床垫、被褥1680条;查处石油质量违法案件12起,涉案金额30余万元;捣毁“地条钢”生产窝点一个,查获“地条钢”10余吨、中频炉2台、模具22套。 “96315”“1236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运作正常、作用明显,投诉举报量稳步上升,投诉范围逐渐扩大,涉及装载机、农用车,煤炭、汽柴油,手机、沙发、服装、皮鞋等,今年以来,已接到投诉电话300余个,接待咨询560人次,为消费者挽回损失50余万元。 (四)紧密结合经济工作中心,开展“三百企业服务工程”,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性明显增强 今年,我们在开展“百企服务”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部署和全市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状况,结合质监职能优势。确定了“优势企业扶优扶强、支柱产业规范发展、特殊行业动态监管”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在全市系统开展了“三百企业服务工程”。 一是“百企服务、扶优扶强”在推动全市经济增长上有所作为。以全市101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因企制宜,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质检技术机构帮助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计量技术机构积极开展计量检定,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促进产业、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把“百企”扶成“百优”。通过服务,“质量兴企”“名牌兴厂”工作已全面铺开,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码等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式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61家,国家、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信得过班组达21个,为企业创造可计算经济价值5000万元。 二是“百企整顿、规范发展”,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有所作为。以整顿全市280家耐火企业为切入点,利用技术标准、生产许可证等措施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截止目前,已全部建立耐火企业质量档案,为百企整顿铺平了道路;举办了领证企业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86名,帮助企业建立实验室5个,正在帮助基本具备条件的21家企业申领生产许可证,对2家不符合领证条件的耐火企业依法进行了取缔。 三是搞好“百企调研、动态监管”,在保国安民方面有所作为。重点对食品、化学危险品和特种设备生产企业进行监管,构建动态监管网络,目前,已建立了82家食品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和35家重大危险源生产使用单位的质量档案,建立动态监管体系。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动态监管包括72个市、县、乡或重点企业组成的三级特种设备动态监管机构网络、100名市局、县局、乡镇安全员组成的人员网络和市局、县(区)局检验单位和重点单位建立的特种设备数据库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监管。 “三百服务工程”开展以来,全系统共计出动技术人员890余人次,走访企业320余家,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写出调研报告56篇,帮助企业建立实验室38个,完善制度1200余条,培训技术骨干380人次,查找出我们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的问题6大类45条,目前已解决41条,帮助企业节能降耗165万元,收到企业赠送的锦旗12面、感谢信36封。 真心的服务,赢得了政府的赞扬、企业的信赖、群众的拥护。 10月13日,市长谢海对我局的工作进行了视察指导,对我局的“三百企业服务工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三百企业服务工程”,是质监系统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心,扎扎实实开展工作,认认真真履行职责、踏踏实实为民办事的具体举措,政府是满意的、社会是支持的、群众是信赖的。 (五)强化责任意识、建立三道防线,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维护人民群众安全的方式方法有所创新 一是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进社区、入乡村活动,构建了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网络。这项活动主要体现的新意一是层层签订责任书;二是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聘请食品质量安全联络员,在每一个社区和乡村聘请义务监督员,并颁发证书;三是在社区、乡村设立食品质量安全宣传栏,宣传政策、引导消费;四是要求所有食品生产单位和经销商店必须向社会作出承诺,遵规经营。在这项工作中,共签订责任书56份,设立食品质量安全宣传栏795个,聘请食品质量安全义务联络员115名,义务监督员324名,商店悬挂“销售商品质量承诺书”677份,基本上构建了覆盖全市社区、乡村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网络。 二是推行了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登记公示制度,严把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关。要求各餐饮企业单位,必须在门厅显著位置悬挂公示牌,向消费者进行公示。同时严格填写“食品质量安全进货检查验收登记表”,质监部门采取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跟踪检查,确保群众的消费安全。 三是大力开展食品市场准入工作,从源头上把住食品安全质量关。召开了全市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工作会议,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15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受理、审查进行了安排部署。随后,按照初审、预审、正式审“三审”制度,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审查,共帮助26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申报,12家企业通过了省、市审查组的审查,从生产、加工源头把住食品安全质量关。 (六)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服务“三农”, 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举措扎实有效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的安排部署,结合市政府确定的“35155”工程的要求,我局出台了《关于服务“三农”、促进全市农村小康建设的意见》,要求全市质监系统要做到“护农维权四到位、帮农服务五及时、助农发展六免费”。大力开展“送法下乡”和“护农行动”,建立农产品预警监控机制,市、县联动,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全市质监督系统干部职工按照《意见》的要求,一是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升级换代。在15万亩核桃种植基地和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工中,大力推行标准化种养殖规范,发布了全市第一个地方性标准《奶牛标准化养殖规范》,指导企业按标准进行养殖。起草了《无公害蔬菜黄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番茄生产技术规范》、《无公害蔬菜生产肥料、农药使用准则》等10个农业地方标准,填补了全市农业标准的空白。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推广标准化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亩,使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服务三农上门”活动,组织专门巡回小分队,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了专项检查,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宣传农资打假法规和相关标准,引导农民选购质量好的农资产品。 二、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加强技术基础工作,业务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一年来,我局按照省局的工作部署,监督管理两手抓、两手硬,标准化、计量、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一)质量管理工作迈出了重大步伐。 表彰名牌、奖励名牌,提升名牌产品知名度。年初,组织召开了荣获2003年山西省名牌产品暨首批质量信誉企业颁证表彰大会,分管副市长与各县、区政府领导签订了《质量和打假目标责任书》。7月2日,召开了全市质量工作会,这是多年来我市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质量工作会,会上,出台了《阳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对2003年获得名牌产品的企业颁发奖励资金15万元,质量工作会的召开对进一步推动全市的质量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质量档案建档工作和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督管理进展顺利,已完成4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电子档案建档工作,对9家复混肥、防爆电器、化学危险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生产条件审查;组织10家建筑外窗生产企业进行了生产许可证换(发)证申报工作,对27家企业按期进行了生产许可证年审,对九家向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检测机构进行了监督审核。 (二)计量工作有了新突破。 突出重点,开展了加油站、煤矿瓦斯计和餐饮业计量专项整治工作。从技术手段入手,按照《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全市95个加油站的342台加油机进行了计量芯片签封;对全市50个加油站的55名计量人员进行了计量业务知识培训;为确保煤矿安全用计量器具的正常运行,我们首先对开展瓦斯计检定的4个技术机构进行了整顿。建立技术机构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对煤矿安全用4092台瓦斯计进行了登记造册,签定煤矿计量检定与监督管理责任书129份。全面开展了餐饮业计量监督检查工作,共检查有一定规模的餐饮单位145家,检查在用计量器具280余台(件),下发责令改正书45份,对12台超周期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了查处。 强化计量管理工作,采用分类指导原则帮助2家重点企业建立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对7家企业进行了中小企业等级评定考核,取得了省局颁发的二级“计量检测保证能力单位”证书。对2家计量器具生产企业、1家修理企业进行了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考核及发证;对4家企业建立的7项企业最高计量标准,2家企业建立的2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了复查考核及发证。帮助1家计量器具生产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召开了计量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计量协会第四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长和7名副理事长、12名常务理事和56名理事。 (三)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开展了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摸底普查工作,共计对517个企业的1016种产品进行了摸底,建立了企业执行标准档案。帮助九家企业撰写了标准化审查报告,接待企业标准查询600余人次,为企业提供建材、耐火化工等方面的标准文本近千份份。对18个企业的24种产品进行了标准化审查为38个企业的89种产品办理了采标认可和采标标志,为87家企业办理了的标准备案。在代码工作窗口推出了延时服务制度,保持良好工作秩序,主动为群众排扰解难,提供方便,截止目前,共办理代码书1421家,年检1472家,代码窗口被授予“优质服务红旗窗口”称号。 (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许可制度和全过程监察制度,以执法为主线,巩固普查整治成果,实现了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为零的目标,确保了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召开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对完成2003年目标责任状的单位和气瓶普查整治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重奖。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大检查,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了“土特种设备”、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高压氧舱、游乐设施、气瓶等六大专项检查,使普查整治工作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三是确定全市特种设备重点危险源,建立监控制度,对60家重点危险源使用单位,323台重点设备进行重点监控;四是压力管道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已普查登记压力管道209.88公里,普查管道条数达480条,并全部录入了电脑,实现了动态化管理。五是加强特种设备使用证和人员的管理,共发放60台设备的使用证,审查47台特种设备的安装、修理、改造的资料。对市区60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六是服务重点工程,在热电联产三期工程工地,我局技术人员为不影响工程进度,将工作室搬到工地,连续作业,受到工程指挥部和各施工队的交口称赞。 (六)检验测试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的环境、人员、制度建设,引入了竞争机制,实行了竞聘上岗制度,修订了《质量管理手册》,对检验报告实行了统一,实现了证书、检验报告的统一编号和计算机打印。全年共检定计量器具16293台件,检验产品1502个批次,检验气瓶1700余个,锅炉396台、检验压力容器304台、压力管道19公里、起重设备387台、电梯69台、厂机87台、下发整改通知书400余份,提出整改意见3200条,登记注册的特种设备检验测试率达到了100%。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工作目标。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尽管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源头抓质量,全面提高我市企业产品质量工作的力度、方法、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与兄弟市局相比,打假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业务工作部分停留在按部就班地按照省局要求开展的水平上,在开拓新领域、创造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方面差距较大。四是在提高人员素质方面措施还不够得力。 四、2005年工作的初步打算 2005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推动全市经济健康发展这一中心,按照“执政为民”的总要求,把全市系统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上来,研究探索两大课题,紧紧抓住两个重点,切实加强两项建设,认真实施“三大工程”,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富民强市做出更大贡献。 研究探索两大课题。 一是要积极探索依法行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按照提高执政能力的总要求,加强行政执法体制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研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重点落实行政执法打假辖区责任制。同时,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着手建立“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标准化管理体系”, 力争实现从“分块管理”向“系统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形成对行政执法工作全方位、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网络。 二是进一步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按照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总结服务企业的经验,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围绕全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研究探索宏观质量管理的新方法,在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方面要有创新性的工作思路,特别是要认真分析研究全市的支柱产业质量状况,以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为主,探索全新的质量管理方式方法,把从源头抓质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紧紧抓住两个重点。 就要紧紧围绕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两个重点,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全面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和特种设备生产、安装、维修、使用单位质量档案,构建以质量档案为基础、微机动态化管理为手段,严格执法、强化管理为重点的有效监管体系,认认真真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切实加强两项建设。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抓好教育培训工作,设立职工教育培训基金,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法,全面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用人机制,推行公开的、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胜劣汰机制。 二是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按照“面向市场、准确定位、增加投入、加快建设”的原则,积极探索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方法和措施,进一步转变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强化检定检验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教育,培养一批业务精通、层次较高的专业检定检验员队伍,提高检定检验工作的有效性。要积极探索市、县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法和措施,扩大检验检测领域,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和能力。为质监行政执法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认真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继续抓好“三百企业服务工程”。认真落实重点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下基层、进企业活动,要切实做到深入企业、深入农村,找准服务对象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扎扎实实地帮助企业改进,务求取得实效。 二是要继续抓好“安全健康工程”。 出台《生产领域突发性食品、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以有效预防、及时缓解、控制和消除生产领域突发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要建立食品、特种设备生产企业《登记备案制度》、《重大陷患报告制度》,同时采取网上预警、手机短信预警、电视预警、现场预警等多种形式,强化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要抓好“形象建设工程”。在2004年“双评”和“行评”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再鼓干劲、力争上游,既要注重效果,又要认认真真把好每个环节,把每一项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要处理好行风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关系,将行风建设融入质监工作整体当中,在服务中体现行风,用行风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通过行之有效的行风建设,真正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肯定,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总之,在二○○五年,我们一定要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统一认识,扎实工作,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围绕中心抓服务、创新思路促发展,为实现阳泉的赶超发展战略再作努力,为推动全市的经济发展再作贡献。二00四年十一月十四日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4年度工作总结

市纪委监察局2004年工作总结


发表: 2005-02-18 10:57:31 人气:2楼主
市纪委监察局2004年工作总结
延吉市纪委监察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实施“阳光政务”为载体,以派驻纪检组(监察室)为重要监督手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以“阳光政务”为载体,着力构筑惩防体系
我们本着“公开、透明、便于监督”的原则,从人民群众最为关注、易于产生腐败的领域、部位、环节入手,紧紧抓住制约权力这个核心,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公开了“事权、财权、人权”等11项主要权力,并构建了行政审批大厅、校务公开、镇务公开、村务公开、社区公开、评议政行风公开等6个阵地,全面推行政务、事务公开。
一是全面推行“阳光政务”,使权力运作达到了规范化、程序化和公开化。截止目前,全市共有36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纳入行政服务大厅统一办理,审批事项由原来的473项减少到380项,取消、下放、降格的幅度达到20%,实行一站式办公、全方位服务,简化了办事程序;为突出解决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在全市33所中小学实行了校务公开,在规定的时限和范围内,将学生家长及社会普遍关心的收费项目、标准、依据等有关情况通过校务公开栏(公示版)、新闻媒体和发放宣传资料、明细卡、告家长书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增强校务运作的透明度;为扩大农民群众对农村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实行了镇务公开,各镇政府将年度工作目标、工作进展情况、财政预决算情况、专项资金的发放使用及管理情况、镇集体经济情况等与群众利益和公共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利用镇务公开栏、召开干部会和群众代表会以及通过下发文件、制发明细表或“明白卡”等形式向群众公开,把行政行为和权力的行使置于制度规范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为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实行了村务公开,在全市34个行政村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室,并在醒目的位置设立了公开栏,将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村财务帐目、集体资

产管理和经营状况、宅基地审批、农民负担、村干部的工资收入和津贴、救灾扶贫和社会捐赠款物的数额及发放情况以及涉及村民利益、村民关心的问题通过村务公开栏、村办媒体等形式向村民公布;针对以往社区居民上访,反映社区办理低保金、发放优抚款物不公等问题,实行了社区公开,在全市61个社区向居民及所辖单位收费的项目名称、依据、标准、用途和低保金及优抚、救灾款物等的发放条件、对象、结果以及工作纪律及监督投诉渠道及时予以公开,确保群众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上访事件明显减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针对一些部门和行业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问题,在全市实行了评议政行风公开,将评议内容、程序、结果、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向社会公布,促进了部门和行业作风的好转。
此外,我们还不断拓展领域,扩大公开范围。在做好向社会公开的同时,各部门和单位还将本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及进展情况、重大事项、财务收支情况和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评先选优等情况及时向本部门、单位干部群众公开。通过推行“阳光政务”,不但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而且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对从体制机制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着力落实监督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为了保证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到实处,从市级领导做起,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市级党政领导干部监督的若干规定》,对市级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制定了具体的监督措施;为从组织领导上保证惩防体系建设,要求各部门、单位每月对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惩防体系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全市进行全面检查或重点抽查,对工作不力、成效不大的部门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向全社会公布。对违反惩防体系建设各项规定,搞“暗箱操作”、假公开,只公开一般事项而不公开重点事项和关键问题,只公开不承诺、只承诺不践诺、弄虚作假、侵犯群众利益的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在新闻媒体公开检讨,并视情节追究党政纪责任,对直接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公开曝光、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或开除;为全面推动惩防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了《延吉市纪委监察局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管理(试行)办法》,从市直各部门精选27名综合素质高、原则性强的干部(其中12名为局级后备干部),向全市69个部门和单位派驻5个纪检组(监察室),向市政法委和市开发区派出2个纪工委。各派驻纪检组(监察室)编制、人员、车辆、经费、办公场所、均已全部落实到位。三个月的工作,各派驻纪检组充分发挥掌握情况详细,监督最直接的优势,已立案18件,结案15件,处分15人。实践证明,向市直部门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并实行统一管理,符合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各派驻纪检组和纪工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初步摸索出派驻(出)纪检监察组织的有效工作方法和途径,对督促、指导各派驻(出)部门和单位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促进全市惩防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开展视察、明察暗访、召开座谈会、聘请监督员及在网络、电视、广播上开设专栏等不同形式,加强对惩防体系建设各项规定、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促使改进工作。目前,我市的惩防体系建设已形成完整体系,起到良好的效果。先后受到省、州有关部门和领导的称赞,并在“全省惩防体系建设现场会”上介绍了经验。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狠抓落实,使制度体系不是形式,不走过场,逐级落实,扎实推进。
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不断深化
1、强化了责任分工。制定下发了《关于200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实施意见》,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任务逐项进行了细化、量化和分解,成立了7个领导小组、10个工作协调组,建立了政务公开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市委常委的工作分工,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一位常委,进一步明确了市委常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职责。各部门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2、加强了廉政监督检查。一是建立健全廉政档案,由原来的副局级才建档,扩展为中层以上领导全部建档,全市重新建立廉政档案1665份。二是公车私用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年组织专项检查9次,配合州纪委检查4次,共检查车辆982台,查处违纪车辆7台。对违纪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对责任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三是开展了“四股歪风”专项整治,狠刹了收送钱物

歪风,跑官要官歪风,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谋私利歪风,参与赌博歪风,强化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四是制定下发了《利用子女升学之机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通知》、《关于禁止公款旅游的通知》、《清理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或用职权借给亲友以及清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商业保险工作的方案》,对顶风违纪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诫勉谈话3人,进一步强化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五是组织人员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了局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加强指导,使局级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明显的提高。六是继续实行新任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谈话制度。全年共对
32 名新任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教育谈话,使新任干部及时受到廉洁从政教育,增强了抵御侵蚀的能力。
三、扎实推进纠风工作,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1、深入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以实行“阳光校务”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整治乱收费力度,对学校收费项目实行报批制和公示制,会同市财政局、物价局和教育局对全市教育系统乱收费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查出违纪金额175万余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实行“从快、从严、从重”的处理模式,立案查处违纪案件16件,处分17
人,乱收费、乱办班之风得到有效遏止。
2、整治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整顿和规范了医药市场秩序,在各大医疗机构普遍实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扩大了集中采购药品的范围,增强了药品采购的透明度。集中打击了邮售假药、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药品、制售假劣藏药、药品展销、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医疗器械经营使用、旅游景点、进口药品的专项整治等10项专项整治工作,查处涉药案件61件,处罚金额16.7万元;没收假劣药品712个品种,货值金额22.82万元,取缔无照经营业户10户,涉案值万元以上的大案5起。
3、认真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加大对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开展专项检查、执法监察等多种方式,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共减免农业税及附加238万元,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173万元,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4起,为农民工追回工资71.75万元。
4、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政(行)风工作。按照省、州安排部署,今年的行评工作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时间,分级负责、市、镇联动,年初承诺,日常评议,年终调查、分类排序的方法,对全市45个窗口单位和3个镇的45个站办所的政(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抽样测评、定向测评、代表测评,发出调查问卷6500份,并于七、九两月对各参评部门进行了明察暗访,通过行评,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热点问题得到了认真解决;部门和行业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问题进行了纠正处理;行业作风,服务态度明显好转,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变,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明显增强。有效地纠正了一些部门和行业存在的政令不畅,徇私枉法,吃拿卡要,作风粗暴,工作拖拉和收费“三乱”等问题。
实践证明,开展行风评议是依靠群众加强民主监督,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有效形式,也是优化经济环境,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重要措施.
四、查案工作保持良好势头,维护了党政纪的严肃性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案件查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加大力度。
一是认真落实查案工作责任制,实行全员办案。将查案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委内各室和每一名纪检干部头上,进一步增强了查办案件的责任意识。
二是强化领导,靠前指挥。纪委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查办案件工作汇报,研究分析查案形势,提出明确具体的指导意见。凡涉及重大疑难案件均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直接指挥查处。分管领导带头深入办案第一线,靠前指挥协调,与办案人员一道分析案情,及时解决在查案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确保了查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坚持主动出击,挖掘案源。通过开展专项检查、专题调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深入走访重点部门和单位等形式多渠道地挖掘案件线索。
&n

bsp;四是加大对基层办案的指导力度。通过举办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定期抽调基层纪检干部到纪委参与办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发挥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查案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充分发挥大要案协调组在查案工作中积极作用。定期召开大要案协调组工作会议,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沟通情况,密切配合,确保了查案工作的良好态势。
截止12月份,市纪委监察局共受理群众举报(涉软举报除外)341件(次)。立案查处违纪案件69件,
其中党纪案件45件、政纪案件24件。结案64件,结案率为93%。给予党政纪处分65人。收缴违纪款26.78万元,为国家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在查处的全部案件中,本级大要案13件。平衡案件31
件,平衡率为100%。纠正定性不准、量纪不当案件3件,纠正使用法规条规不当案件3件,防止了畸轻畸重及冤错案件的发生,确保了案件质量。
五、加大综合整治力度,软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组织全市窗口部门和47个软环境建设成员单位向社会进行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通过采取明察暗访、下访评议、抽样调查等形式在全市开展了民主评议政(行)风优秀和较差部门活动,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清理和查处了不规范和乱收费行为,减轻了企业和群众负担;从社会各界聘请了70名软环境建设义务监督员,进一步强化了对软环境建设的监督,较好地解决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问题;认真调查处理了一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案件,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以实施“阳光政务”为载体,全面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增强了权力运作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由于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权力得到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商家到延吉投资兴业。截止12月,全市共吸引外商投资3.8亿元,招商引资项目43项,有89户企业入驻开发区,实际到位资金2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29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财政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8.4%;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285元,同比增长8%。
六、积极开展执法监察,确保依法行政、政令畅通
一是开展了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执法监察。对全市46个部门及下属单位和3个镇6个街道进行了收费检查,查出老龄委等单位无依据收费7000余元,进行了收缴。
二是开展了“百日安全整治行动”。与市综治办、经贸局组成联合督察组,以抽查的形式对市公安、文体局等13个部门及所属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共检查单位和场所2745家,发现火灾隐患2657项,整改火灾隐患1831项。对存在问题部门、单位和场所提出了整改意见、时限,并请新闻媒体跟踪监督。通过检查促进了我市安全状况的改善。
三是开展了国债建设项目执法监察。对市18个国债建设项目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共梳理5大类56条问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视情节轻重,分别做出整改通知,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暂停拨付资金,暂停项目建设,暂停同类新项目审批等相应处理决定。在检查中,立案查处了一起国债项目违纪案件。
四是开展了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制土地补偿安置工作的执法监察。我们与土地局、农业局和审计局对我市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促进了征地补偿工作的开展,杜绝了拖欠、截留和挪用等问题的发生。
五是开展了建筑市场的执法监察。会同市规划局、建设局和综合执法局,对我市的建筑工地进行了全面的执示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发出了监察建议书,并对严重违规的建筑单位进行了经济处罚,进一步规范了建筑市场的管理。
六是开展了重大责任事故执法监察。共立案查处违纪案件3件,使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率明显减少。
七、深入开展勤政廉政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一是开展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和《行政许可法》活动。组织市五大班子、全市副局级以上干部和市属重点企业党员领导干部530多人观看了监察部副

部长屈万祥关于两个《条例》的专题辅导录像;组织了全市副局级以上干部学习两个《条例》、《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会同市委党校举办了13期两个《条例》和《行政许可法》学习培训班,共有2922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培训。
二是开展“公仆”意识教育。针对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所造成的政令不畅、“中梗阻”严重及部分干部特权意识、唯权意识较浓现象,从破除“官本位”意识入手,教育干部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做真正的“公仆”。市房产局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如何对待权力,增强服务意识”的主体教育活动,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三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对权力的错误认识,我们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摆正权力、金钱、利益关系,用好手中权力,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市北山街道、市地税局邀请老革命伤残军人金在万同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感悟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
四是开展示范警示教育。总结推广市公安局局长金光镇等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总结剖析尹成学、李铁成、王铁华、李淑云等反面事例,以案说法,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市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收到较好成效。
五是营造反腐倡廉良好氛围。综合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开辟反腐倡廉专栏,印发廉洁自律手册,制发机关干部工作“十不准”,把廉政宣传教育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使崇廉尚廉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六是切实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载体,向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表900份,共征求意见和建议42条,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1条,涉及案件检查工作意见和建议15条,涉及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方面建议7条,其他类建议9条。重新建立了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工作制度、接待制度、会议制度、廉政制度、保密工作制度,查处大要案领导包案制度、纪委监察局机关自我监督制约的若干规定、纪检监察干部行为规范、车辆管理规定等15项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责、遵守纪律、廉洁勤政等方面的制约和监督。注重加强纪检干部的培养、交流和提拔重用。委局机关共有
2
名干部提拔为正局级领导,1名干部提拔为副局级领导,9名干部提拔为股级领导,2名干部参加了全市局级后备干部培训班,7名干部到发达城市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制度激励和约束,营造了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敢于争先的良好氛围,形成了竞争协作、各尽其能、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推进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提供了组织保证。
总之,2004年,我们按照上级纪委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纪检工作新局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在履行职责、齐抓共管上还不平衡,一些工作还不够细;二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不足,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三是纠风和软环境工作还有待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时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高;四是惩防体系建设的广度、深度有待加强;五是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等。今后,我们要认真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在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04年12月13日

市质监局工作总结


【第一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工作总结(定稿),市质监局工作总结

术监督局 某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及下半年 2011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2011 年上半年, 某某市质监局在自治区质监局和某某市 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某某市“科学 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市”的工作大局,积极践行“民生 为本,民信为天”的核心理念,以某某市开展“创卫”活动 为契机,牢牢把握抓重点、难点、亮点、增长点的工作主线, 强化监管,提升水平,奋发进取,务实创新,抓质量、保安 全、促发展、强基础,为促进某某市经济又好又快快发展和 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质量保障。截止目前,全系统非税收入 达 1789.3 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7.66%。具体工作汇报如 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质量监管,确保两大安全,民生利益和社会 稳定得到有力维护。

狠抓食品安全监管。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关,组 织开展了乳制品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我市 10 家乳制品 生产企业中 3 家因不符合新的细则条件, 已注销生产许可证, 退出乳制品行业,其余 7 家重审后“过关”。上半年共换发 食品生产许可证 36 家 40 张证书,截止目前,全市 302 家企1 业获得了 347 张食品生产许可证。切实加大食品生产加工企 业整治,抽检了 45 家 13 类 45 个批次产品,综合判定合格 率达 91.11%。进一步加强小作坊监管,重点督促小作坊落实 质量安全卫生基本条件、限制区域销售要求和承诺制,严肃 查处了一批小作坊违法违规行为。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 题,组织开展了火锅汤料、瘦肉精、塑化剂专项检查,对 6 家火锅汤料生产企业的 6 个批次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全部合 格; 12 家肉制品生产企业的 20 批次产品进行检验后发现 对 1 家企业产品含瘦肉精,对已售产品实施召回,对“问题产 品”进行了销毁处理;根据国家总局协查通知,对我市 1 家 含塑化剂的添加剂经销企业待销售产品进行了登记封存,对 产品销售流向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后处理工作正在跟进。

进一步完善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切实做到动态监 管。

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动态 监管体系,开展了特种设备数据核查清理工作,协调指导包 钢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华北压力容器检测站完成了检验软件 的安装调试工作,为实现全市监察检验信息互动打下基础。

以重大危险源和重点监控设备、重要场所特种设备为重点, 加强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查各 类特种设备 480 台,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 32 份,查处查封 无证充装单位 2 家、无证制造特种设备单位 3 家,查扣超期2 气瓶 54 只、报废气瓶 75 只,拆除“土锅炉”51 台。积极开 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完成了 91 台锅炉的能效 测试,督促锅炉制造单位开展锅炉节能设计,在司炉人员培 训中增加了锅炉节能运行知识。全面开展锅炉水处理定期检 验、安装监督检验,逐步推广电梯、起重机变频节能技术。

全市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率稳步提升。

严格执法打假。坚持一手抓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上半年 共对 69 家企业生产的 18 种产品进行了 71 个批次的质量监 督抽查,合格率为 94.36%。与消防部门建立了消防产品监督 管理联系会议等四项制度,共同制定了《某某市消防产品监 督管理联合执法实施办法》。一手抓重点产品、重点区域、 查处大案要案和区域性产品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开展了农 资、建材、絮棉制品、食品添加剂、乳制品等重点产品专项 整治和验配眼镜、建筑外窗、汽车配件、防盗门等无证产品 查处;组织了食品消费品、农资打假、“双打”和“学生、 儿童用品”执法检查;开展了加油机、医用计量器具、出租 车计价器、电子汽车衡、定量包装净含量等专项检查。上半 年全市质监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 6180 人次,检查各类企 业 2100 家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 247 起,其中立案案件 106 起,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 起,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 25.53 万元。3 (二)加强质量管理,推进三大战略,质量安全水平得 到有效提升。

深入推进质量兴市战略。加强质量工作大机制建设,调 整了某某市质量兴市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从组织工作上保证 质量兴市活动向纵深推进。组织召开了全市质量工作会议, 市政府与各旗县区政府、有关委办局、中央和自治区驻包大 企业等 27 家单位代表签订了 2011 年度全市质量工作目标责 任状;认真贯彻落实《某某市质量工作奖励制度》,市政府 对 14 个 2009-2010 年度全市质量工作先进单位、26 个全市 质量工作目标完成责任优秀单位和 37 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 彰奖励,我局位于受表彰行列。在全区质量工作会议上,包 钢等 2 家单位作为质量工作优秀单位交流了质量管理经验, 稀土开发区管委会、北重集团分别获评“2010 年度全区质量 兴市(旗、县)先进单位”和“内蒙古自治区质量管理工作 先进集体”,3 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质量管理工作先进个 人”称号。

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依据《某某市“十二五”期间 名牌战略规划》,围绕稀土、装备制造、机电等优势行业, 确定了 30 家企业的 35 种产品为年度名牌产品的重点培育对 象。经推荐、培育,全市又有 12 家企业 17 种产品荣获“内 蒙古名牌产品” 称号, 组织考评了 22 家企业 27 种产品为 20104 年度某某市名牌产品、16 家企业为质量信用优级企业。协调 稀土高新区管委会积极开展了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园 区”的申报列项工作,青山区政府已将 30 万元的名牌产品 奖励资金列入了青山区科技成果奖励计划。

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向自治区局提交了有关成立自 治区稀土产业标准领导小组和稀土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建议, 完成了由国家稀土中心承担秘书处工作的自治区稀土专业 技术委员会的申报工作,与稀土研究院联合完成了对国家、 行业稀土类 215 项标准的收集整理,组成专家组对 6 家企业 制定的 8 项企业标准进行了审定。上半年共对 51 家企业的 132 种产品进行了标准注册,其中企业标准备案 16 个。围绕 某某市政府“南菜北薯”发展战略,制定了《某某市农业标 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组织申报了土右旗绿色蔬菜种植加 工及无公害育肥羊为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帮助瑞 洁物业和某某烟草物流中心承担的保洁、配送两项全国服务 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完成了 97 项服务标准的编写工作。组织 推荐的北重物流园区服务业标准化项目已列入自治区服务 业标准试点项目,某某稀土院、二 0 二、包钢、北重等单位 的标准化制修订项目荣获了 2 项科技进步二等奖和 4 项科技 进步三等奖。积极帮助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某某分公司 在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4A 的评选工作中制修订各类标准5 1268 个。代码、条码工作进展有序,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不 断扩大。

(三)发挥职能优势,践行惠企利民,经济发展环境得 到进一步优化。

全力以赴抓“创卫”工作。今年上半年,某某市创建 国家卫生城市进入了攻坚阶段。为此,我局高度重视,坚决 按照某某市“创卫”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履职尽责,倾情服 务,发扬“五加二”、“白加黑”连续作战的精神,尽全力 保质保量完成了我局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整 治和集贸市场计量管理工作,为保证全市“创卫”活动顺利 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质量安全环境。食品安全方面 食品安全方面,一方面加 食品安全方面 大对 302 家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在落实已有的 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基础上,加大巡查频次和检查 覆盖面,全部作出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并按照永久标识在企 业的明显位置张贴或悬挂,督促其保持良好的质量安全状 况。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对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专项整治。食 品加工小作坊是“创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全系统本着预 防为主、正确引导、惩扶结合的原则,加大监管力度,取得 了阶段性实效。一是摸底建档,加大检查整改力度。经反复 排查摸清了小作坊底数,目前已对市五区 749 家小作坊建立 了监管档案。同时,采取网格化、分片式管理,责任到人,加 大巡查频次和抽检范围,持续对小作坊进行检查、整改,有效6 遏制了小作坊的违规经营问题。目前,依据我局制定的《食品 加工小作坊现场基本条件》已核准继续生产 430 家,责令整改 205 家,取缔 114 家。二是无偿帮扶,改善安全卫生条件。坚 持监管与服务并举,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深入小作坊现 场指导,热情为小作坊在生产环境、加工设备、卫生设施、 执行标准、产品检验等方面提供服务,帮助小作坊建立了各 类台账,改造了生产布局,添置了加工设备,小作坊食品安 全卫生条件大为改观。

为逐步取缔熟肉加工小作坊, 努力为青 山区招商新建熟肉制品生产基地,列入了青山区委、政府为民 办好事实事项目的十五项之一。三是强化宣传,营造良好工 作氛围。建立了“创卫”快报制度,定期编发专题简报,在 局门户网站开辟了专栏,利用网络、媒体和 3.15、计量日、 安全月等活动,广泛宣传有关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创 卫”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成效;发放了《致全市食品加工小 作坊生产者的一封信》、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基本要求》、 《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 产经营使用的公告》等一系列宣传资料,进一步提高了食品 加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计量管理方面,制定了《某某市创建 计量管理方面, 计量管理方面 国家卫生城市集贸市场计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通过对市五 区 28 家集贸市场拉网式整治,建立健全了集贸市场台账,商 户全部配备电子计价秤;集贸市场全部进行了诚信计量承诺, 配备了等级符合要求的公平秤并在显著位置悬挂了《质量计量7 友情提示》牌,接受广大市民的监督。通过实行精细化管理, 淘汰杆秤、度盘秤 536 台,补检计量器具 371 台,集贸市场计 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此外, 收集整理 70 多项最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在我局门 户网站进行公告,并为某某市“创卫”指挥部提供了 32 项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准。整理完成了“创卫”工作档案和迎 接全国文明城市第三次评选有关档案资料。按照某某市“创 卫”指挥部有关包片责任制的要求,与昆区昆工路街道办事 处进行对接,帮助其解决了“创卫”工作遇到的困难。进一 步规范了青山区宏星、大德兰豆业两个豆制品生产基地,使生 产过程达到统一生产时间,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卫生标准、统 一产品检验的“四统一”,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放心食品”。

【第二篇】:xxx市质监局工作总结,市质监局工作总结

技术监督局 20xx 年工作总结2013 年,在省局和 xxx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 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 发展、强质监”工作方针,坚持总的指导方针不变,工作思 路不变,提质增效,稳中求进 ,实现了质量工作有提升、两 大安全无事故、事业发展有成效、服务能力上台阶,圆满完 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 工作成效 (一)抓根本,质量工作更突出。

质量奖,推动更明显。2013 年在当地经济具有影响力、 话语权的传统国企、具有科含量的高新企业,全局性的服务 行业、知名的旅游产业等 xx 多家企业都参与到评选中来, 使 xxx 市市长质量奖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市长质量奖的推动 和引领作用十分突出,提质量、讲质量、重质量的社会氛围 已初步形成;标准化,引领更超前,2013 年指导企业制订符 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标签 xx 个,完成地方标准制(修)订 xx 个,为 xx 家生产企业建立了标准化档案,成功申报国家级 万亩烟田农业标准化基地,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 2 个。

(二)保底线,安全监管更高效。

建制度,监管更主动。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强化风险监 测、综合分析,增强风险处置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重点企业的 ABCD 分级管理制度, 多部门的定期联席通报制 度,重大危险源设备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网络监管软件的 陆续投入运行等,把事后被动应付变为事前主动预防,阶段 性应急变为动态长效机制,传统监管变为科技监管,增加了 安全监管的主动性,确保了设备安全无事故、安全监管无追 责。求创新、执法更专业。2013 年 xxx 市质监局创新机制, 实施专业化、集约化团队管理,集稽查、管理和检验为一身 的安全监察团队,以执法为先锋、以检验为支撑、以管理为 骨干,三位一体,人财物集中使用、集中管理,使执法更专 业、检验更及时、管理更到位。

(三)促发展,目标定位更准确。

抓重点,服务更得力。紧扣 xxx 市开展产业集聚区发 展攻坚年活动的战略布局,以河南明鑫科技 30 万 MW 太阳 能发电、迅达新能源汽车等高新企业入驻产业聚集区为契 机,主动介入、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于产业集聚区建设,争取抓住龙头企业、扶持优势企业、推 出明星企业、带动全市企业。重实效,措施更到位。重新和 xx 多家签订服务企业承诺书,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操作人员 和各类质检人员 xx 人次,免费为企业查询提供有关国家标 准 xx 多次。帮助 xxx 裕兴铸造有限公司等 20 家单位完成相 关许可认证。利民生,社会更认可。全年共抽检食品 xx 批 次,检定医疗器械、加油机和电能表等 6982 台次;12365 热 线受理投办结率 100%; “3〃15” 、 “5〃20” 、食品安全周等 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 6000 余份,张贴宣传画 200 多张; “质检邀您看企业 食品安全大家行”和食品检验机构开放 日等活动无不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强质监,作用地位更突出。

抓班子。以政治坚定、作风硬朗、决策科学,说了算、 定了干、说到做到的班子建设为目标,提高全局凝聚力和战 斗力。带队伍。加强效能监督,确保行政管理、行政执法、 检验检测行为依法依规。强质检。加强人才的培育和储备, 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提高检测装备水平,提高检测机构的技 术支撑能力。树正气。围绕抓学习,坚定信念;严制度,奖 惩严明;反陋习,执法清廉的工作目标,紧紧抓住岗前、任 前、节前几个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教育,全面提升党风廉政工 作水平。建文化。以“感恩、责任、忠诚”为核心价值观, 以“没有任何借口”的单位执行文化为平台,稳步推进综合 管理上台阶、执法水平大提升、服务能力有提高。促法制。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学进去、做出来,来加强法制建设, 强化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2013 年 无论在办案数量、质量,还是大案、要案上都有所突破,真 正使 xxx 市质监局位重、权威,使群众更满意、政府更信任、 社会更认可。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学先进,目标更明确。

走出去、登高望远,请进来、以玉攻石。年初我们南下 邓州、北上林州,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考察学习活动, 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xx 宽松的环境、xx 的艰 苦创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xx 局到访、xxx 的光临、 xxx 的传经送宝, 让我们思路更清晰、 目标更明确, 也为 2013 年整个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比创新,机制更灵活。

围绕“执法开道、检测跟进、管理到位”三位一体”的 战术思想,依照“多、快、好、省” (多是数量、快是效率、 好是质量、省是成本)的工作标准、提质增效,创新性地把 整个质监局纵向分割成质量、计量、安全等五大团队,不仅 实现了人员不变、资源不变的优化重组,也使执法更专业, 检验更准确、管理更高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干部职工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看实效,支撑更有力。

添设备、上项目,开拓发展空间。新上致病菌检验、温 湿场校验仪和安全阀校验台等项目当年见效,原水检验、太 阳能发电设备检验等项目也在加紧调研。新上的压力机、自 动量热仪、馏份仪、生物安全柜、超低温冰箱等设备使我们 检地出、检地快、检地准。 三、存在的问题及明年工作打算 尽管我局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认 识到,目前取得的成效与我们的追求和上级组织的期望相 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抓质量的套路不多,二是保安全力 度不够,三是促发展的能力不强,四是强质监的办法不活等 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 以认真解决。

2014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年, 是 xxx 奋力攀升、加速提升的重要一年,我们要紧密联系 xxx 实际,围绕 xxx 市委、市政府“一城两区两点”的发展定位 和“三个高干,两个翻番”的发展目标,时不我待抓机遇, 凝聚力量谋提升。我们的工作思路是:用转观念、抓机遇、 增实效来抓住根本,守住底线;用敢负责,肯实干来达到目 的、夯实基础;用练素质、提能力来蹲位担当、科学发展, 为 xx 振兴、中原崛起,为建设美丽 xxx、平安和谐 xxx 而努 力奋斗!

【第三篇】:市质监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及打算,市质监局工作总结

局 20**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打算一年来,我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市政府《关于开展“政务 公开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适应形势变化,把 握发展趋势,立足工作实际,勇于开拓创新,狠抓工作落实,政 务公开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打造“阳光质监” 、调动全社会参与 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我局有关 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8 年工作回顾 (一)加强领导,确保政务公开顺利进行。局党组高度重视 政务公开工作,认识到位,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管理内 容,将政务公开与效能建设结合起来,作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促进业务开展,树立质监部门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形成了由一 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各单位负责人负责抓落 实,经办人员具体承办的四级责任体系,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 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规范操作,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按照《政府信息 公开条例》有关要求,将政务公开和保密审查作为重要内容列入 公文运转程序中,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在公文运转过程 中,起草人员拟制公文、信息时,必须按照有关要求首先确定所 办公文、信息是否涉密、能否公开,如果不涉密,就必须确定公1 开方式,明确“社会公开”或“内部公开” ;领导审核公文、信息 时,除对公文内容、公文格式进行审定外,还必须对其是否涉密、 能否公开进行严格把关。

(三)强化能力,加大政务公开培训力度。政务公开是一项 政治性、政策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为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工 作任务落到实处,我局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 政务公开业务培训工作。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我 局协调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科室、各直属单位的负 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就政务公开主体、政务公开 方式、政务公开内容和政务公开工作流程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 解,并组织参训人员就有关业务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从而多形 式、全方位地提高了大家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能力。通过培训, 使得政务公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依法行政已逐步成为各科室、 各直属单位的自觉行为。

(四)夯实基础,认真编制《目录》和《指南》 。为进一步规 范我局政务公开的内容、途径和形式,提高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要求,组织编制了《市 质监局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和《市质监局政务信息公开指南》 ,内 容覆盖我局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事项的全部文件信息,为我局 政务公开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提高效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除利用局 会议、财务报表、公开栏等传统形式公开我局政务外,我局还进2 一步借助于门户网站和政务公开网,主动上网发布我局产生的不 涉密文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网络的独特优势,不断增强政务 公开的时效性,提高政务公开的现代化水平,满足社会各界的多 方面需求。

(六)全程介入,逐步转变政务公开方式。在制定出台规章 制度、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除进行结果公开外,还通过门户网站、 召开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社 情民意。在我局重大事项决策前,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确保决策科学合理。通过上述工作,积极推动政务公开由静态的 信息公开向动态的工作运行过程公开转变,由事后公开向事前公 开转变,全面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时,加强了服务 窗口建设,对入驻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组织机构代码服务窗口 加强了管理,规范办事程序,制作便民宣传资料,认真落实窗口 服务责任制。

(七)探索规律,深入开展政务公开调查研究工作。为提高 我局政务公开工作的针对性,我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 研,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是什么,准确掌握到底哪些属于广大人 民群众真正普遍关心的问题, 哪些工作环节最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及时梳理和调整政务公开内容,完善政务公开形式,提高政务公 开水平。同时,加强对政务公开理论的研究,全面分析和准确把 握政务公开的发展趋势, 了解和掌握政务公开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推动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健康发展。3 我局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促进 了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沟通,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更促进了干部 职工精神面貌的大变化。二是增强了干部服务意识,提高了办事 效率。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少数人员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视 不够,在政务公开工作上表现为不主动,不积极,简单应付,流 于形式。二是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公开不够彻底。

二、2009 年重点工作 2009 年我局政务公开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 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市政府的有关要求, 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统筹管理、突出重点、切合实际、稳步 实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提高 我局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 平,为实现质监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和谐质监作出应有贡 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政务公开保密审查工作。严格政务信息公开 前的保密审查,做到责任分解,层层把关,风险共担,既要防止 借口保密而出现该公开的事项不公开或不及时、不全面公开等情 况,也要防止片面强调公开而发生失泄密。

(二)突出抓好全局政务公开落实工作。坚持主动公开,认 真受理答复人民群众要求公开政务信息的申请,依法满足社会个 体的合理需求,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我局行政行为的 监督和检查提高服务水平。4 (三)突出抓好政务公开网建设。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 相关内容,加强维护,及时更新,努力扩大覆盖面、增强时效性、 提高影响力,为广大人民群众随时查询我局有关文件信息提供便 利条件。

(四)确保行政权利公开透明,根据市政府有关要求,进一 步简化我局行政审批事项的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个窗 、 口办理” ,并集中入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我局****管理窗口在 2006 年就已进驻审批大厅) (五)做好政务公开的其他事项。除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 领导外,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认识和信息公 开工作水平,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各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