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我们像是表面上的针,不停的转动,一面转一面看着时间匆匆离去却无能为力,让我们为这一阶段的工作画上句号吧,就需要我们对近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工作总结中些关键性的、有创造性的做法要介绍得详尽、具体和清楚,重点突出的经验都训。自己的总结该如何动手写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2.水的密度:水=1.0103kg/m3=1g/cm3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15.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6.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7.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18.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1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3.力的示意图是简单的画法(不用分段)
2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2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26.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7.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29.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1.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32.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3.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34.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35.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36.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37.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38.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39.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0.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41.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42.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43.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4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45.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46.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
47.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48.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9.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0.滑轮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越费距离
51.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52.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3.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5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5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
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5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57.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58.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59.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60.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61.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62.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6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64.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65.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66.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67.1m3水的质量是1t,25px3水的质量是1g
68.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69.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70.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71.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电路的状态是非常有效的
72.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73.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74.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5.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76.安全电压应低于36v
77.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78.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79.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2=v平t= vt/2t
3.有用推论vt-vo=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间位置速度vs/2=[(vo+vt)/2]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的变化是初中物理的一大考试重点,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也算是热点。那么如何学好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
压强
一、压强
1.压强:(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gh。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1900px。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gh=13.6x103kg/m3x9.8n/kgx0.76m=1.013x105pa。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1900pxhg=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
四、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