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打算(企业信息化)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快接近尾声。我们需要开始收集整理工作总结的相关素材了。总结经验教训,使以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一篇优秀的工作总结是怎么样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打算(企业信息化)”,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年以来,我科室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我委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年的工作重点和任务目标,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科技项目培植申报以及企业信息化推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新突破。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抓好现有的企业技术中心运作质量,加强跟踪,实行季度快报制度,及时了解企业技术中心的运行情况,并每半年组织一次评价考核,实行优胜劣汰,以此不断提高企业技术中心的运作水平。经过努力,目前全市398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研发机构,其中南通市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有10家,省级以上的技术创新机构有3家。这3家分别是江苏中联科技集团、南通中银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和江苏东源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联科技集团同时还是省级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所在企业。南通江海电容器有限公司和江华机械厂是今年新争取到南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抓好现有企业技术中心运作质量的同时,我们针对部分基础条件好,开发能力强的企业,积极组织他们申报省级、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引导企业向更高层次的企业技术创新机构迈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尽可能地争取一些资金扶持。现在,中联科技集团的企业技术中心已申报到通过省发改委,并将通过省发改委申报到国家发改委申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二、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我们始终把加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申报力度,作为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1-10月份列入南通市级各类科技项目计划17个,其中有9个项目列入南通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有8个企业信息化项目列入南通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300工程第三批计划。除了南通市一级的科技项目外,今年申报省级以上的科技项目计划的项目有7个,如:中联科技集团和江苏中银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各有1个项目申报了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其中中银公司的水泥增强纤维已被列入项目计划;10月份南通兆日微电子有限公司的芯片项目和东源集团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申报了省信息产业厅组织的江苏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专项;通州市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的可湿性粉剂最近刚申报了省级试产项目计划;江苏中联科技集团的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南通艺玲服饰有限公司的企业信息化项目这个星期才上报到省经贸委。这批申报到南通市级以上的科技项目整体水平较高,项目载体较好,这批项目的实施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化、规模化的推动起到非常积极作用。另外,我们今年还有江苏东源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州市专用肥料厂等6个产品通过了省级新产品鉴定验收,为明年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计划作了一定的项目储备。。

三、以300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今年的企业信息化工作我们主要还是围绕南通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300工程来开展的。

一是精心组织了一些活动:在今年5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市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现场推进会,南通市经贸委的领导和兄弟县(市)经贸委科技战线的同志也一起参加了这个会议。会议代表参观了我市信息化示范典型南通中瑾服饰有限公司和南通综艺时装有限公司,聆听了信息化专家的专题讲座。在今年7月份举办了全市企业信息化讲座暨服务商展示会,40多家重点企业代表与10家网络服务商参加了会议。通过召开会议,起到树立典型,营造氛围的作用,同时也为企业与网络服务商的密切合作提供了便利。另外我们还开展送软件到企业、组织企业走出去,组织人才培训等活动,通过开展这样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地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二是抓好一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今年以来,我市新申报了12个企业信息化项目,目前共有46个项目列入南通市300工程项目计划,争取到专项扶持资金72万元。为了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我们实行项目月报制。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积极调用所掌握的高校、服务商等资源对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和指导,受到企业的好评。对已经竣工的项目我们及时上报南通市经贸委,组织专家现场验收。6月份我们按照300工程信息化项目的申报验收办法,邀请了6位信息化专家通过现场察看、会议答辩的形式对我市12个企业的信息化项目进行了项目验收,有11个项目验收通过。目前,我市又有8个项目申请竣工验收。通过验收的项目将获资金奖励。

通过努力,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全市重点在纺织服装、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中,推进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我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步伐,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全市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达到70%以上,总体技术水平达到90年代中后期水平。机电行业推广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以及柔性制造(FMS),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等技术, 80%纺织服装类重点骨干企业在产品开发及生产制造工艺设计中,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提高企业开发流程的效率和工艺水平。纺织行业以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为代表的两机比率有较大的提高,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已占1/3以上。部分企业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江苏东源集团、南通华新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南通冷冻设备厂等机械制造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中应用CAD、CAM、CApp等计算机辅助技术,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南通中瑾集团和江苏帝奥集团在服装设计中,采用了样版设计系统,帮助企业根据用户需要自动修改尺寸规格数据和快速翻单,避免不必要的重要劳动,节约工时,提高了工效。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江苏新中酿造有限公司、四安球墨铸铁厂等企业通过采用计算机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使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不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逐步起步。据调查,我市大部分企业已采用了财务管理等基本管理软件,部分企业已经有了信息主管,建立了企业内部网,并逐步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为平台,支撑客户链、供应链、制造链和研发链的管理系统,并逐步向数字企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在综艺集团、大富豪、上柴星维、华盛塑料等一批重点企业中得到实施,有的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南通华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得到了规范,实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南通艺玲时装有限公司通过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的成本核算及报价系统,可以在订单洽谈阶段及时计算出项目产品的成本价格,使得在商务洽谈和价格竞争方面赢得主动。丽思化工、艺玲服装、美丽华公司、博大公司等企业借助互联网与国内外客商开展商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xx年的工作打算

一、20xx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1、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值率达30%以上;

2、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机构的建设。争取年内建立南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机构11家以上,省级以上达到4家。

3、加大技术开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南通市级上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当年技术开发费投入不低于销售额的5%。

4、抓好五个一批计划的实施。抓好省级以上重点新产品、新技术项目10个,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新产品10个,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项目10个,重点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10个,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50个。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一站两中心”建设,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

突出重点 ,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抓好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引导和推动企业明确技术中心工作思路,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技术中心建设的成功思路和有益经验,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技术中心建设发展规划,搞好技术中心建设工作。鼓励企业引进国外智力和技术成果,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进行合作开发或委托开发,共同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积极引才引智,建好一支创新人才队伍,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良好机制。

继续开展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采取鼓励和支持措施,促进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对通过认定的技术中心进一步加强评价考核,实行优胜劣汰,促进其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和运行。对未建技术中心的重点企业,会同有关部门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帮助和分类指导,鼓励企业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建立技术中心,并积极申报国家、省、南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2、加大产学研联合的力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一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为目的,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学研联合新路子。加速建立起参与广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新机制。加大力度,营造促进产学研联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

二是大力组织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技术资源互补,增强整合技术创新资源的能力。促进企业贴近市场搞研发,缩短技术创新周期,降低技术创新风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推动经济与科技的紧密结合。

三是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紧密联合的机制,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学研紧密联合方式。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技术中心和科技型经济实体,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关系,在全市建成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广泛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紧密联合体。

四是大力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产学研联合工作深入开展,择优选择一批重点产学研联合项目,在产品开发、质量攻关、试产计划、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

3、培植重点项目,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一是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重点开发电子信息产品、生物技术产品、新材料产品。并排出一批市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对列入项目的产品定期进行跟踪服务,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新产品试产计划和创新项目计划,优先推荐列入国家、省、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扶持,促进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鼓励社会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新体制。利用我省W3100工程推进的机遇,帮助我市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境外融资。收集我市工业企业适合吸引投资的技术创新项目,分门别类建立项目库,并选择部分市场前景广、技术水平高、投资回报好的重点项目,组织召开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引资洽谈会,促进我市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三是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现行的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项目的开发储备,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核心技术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步伐。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协同有关部门共同管理,统筹规划,从经济管理体制、产业政策、人才政策、装备政策和采购政策等多个方面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加强和改进对我市企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管理,在国家、省、市统一部署下,抓好信息化建设综合管理,推进我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是科学制定实施规划,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帮助重点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技术选择战略,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督促企业强化信息化工作的主体地位,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以信息主管(CIO)为核心的信息化工作体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与现实性、应用性相结合,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坚持讲求实效,因地制宜,随着企业情况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和实施应作相应调整。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引导,对列入“300工程”推进计划的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进行分类指导、跟踪推进,认定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总结推广这批企业的典型经验,带动全市企业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是广泛宣传发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依托。信息技术能极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电台和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信息化对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时宣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成效,宣传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部署,普及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知识,营造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舆论氛围,激发了企业推广应用企业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形成了企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热潮,为全面推进通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保证。

四是广开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要建立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渠道投资体系。要改变观念,改革投资体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部门、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扩张能力。采取政府导向投入和市场机制运行方式筹措资金。对实施信息化项目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外,政府应加大奖励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五是实施人才战略,建立育人留人用人的机制。结合企业信息化和开展电子商务的需求,大力开展人才培训,强化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讲座、研讨班、培训班、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认真抓好人才培训,重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信息化知识普及培训和工程技术、营销、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业务培训,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IT人才。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分配与激励机制,努力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把信息化建设与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管理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开展全员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企业信息化专业队伍。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2020年镇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三农”问题一直是镇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和工作的重心。长期以来,由于信息渠道单一,难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争得先机,赢得主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镇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这些情况,近两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顺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力以赴,奋起直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切实保证了全镇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到位,思想上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消除信息贫困的一个重要举措,制定了相关的规划方案,每年年初都要制定信息化工作计划。今年,我镇还明确将加强“镇政府网站”建设和政府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络和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和材料交换以提高办公效率为本年度我镇信息化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我镇还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指派了3名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日常运作。另外我镇还在全镇45个村中筛选、确定了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担任村信息服务点信息员,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投入到位,设备上财政保障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力投入,先后投资20余万元,加快信息化硬件配备换代升级。目前我镇机关内共有电脑13台;网络设备12台(包括服务器1台,打印机4台,扫描仪1台,数码相机1台,摄像机1台,不间断电源1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1台);全镇网通固定电话5460部;小灵通200部;上网160余户,网络覆盖全镇42个行政村(南程、程村、朱村除外);有线电视覆盖23个村,1450户;远程教育覆盖37个村;乡村协会16个,农村经纪人85人,基本形成网络。
三、措施到位信息化作用发挥
1、注重信息资源共享。镇信息网络自开通以来,共在网上收.集各类信息500多条,上传信息130余条,推介企业7家,发布招商引资信息8条。主要涉及农业动态、工业动态、小城镇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等内容。利用信息网络,我们在作好日常政务信息收发、网络办公的同时,也及时将网上的有关农业政策、致富信息、生产动态、新产品、新技术、法律法规等信息通过下载等形式传递给有关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同时,我镇也利用网络积极探索部分无纸化办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强化信息人员培训。我镇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不同场合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此项工作。同时坚持每年举办信息化培训班2期,邀请有关专家授课或专题讲座,分别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业务知识、网络应用等内容进行培训,同时组织信息员适时参加省、市组织的学习培训,共计25人(次),切实增强了全镇干部群众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为全镇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上、技术上的保障。
3、发挥市场信息优势。我镇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站注册了“一站通”,对外发布各类农业信息,大力推介我镇的特色农副产品,使全镇的农产品、土特产品走出,走出河南。仅去年一年通过网络外销生猪就达8.5万头,外销鸡蛋5000余吨;农村经纪人则以镇农业信息站为中心,利用网络查询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宣传带动辐射,与外地客商建立生意合同,使广大种养户从中受益。比如,裴城食用菌去年有20%的成品被山西、焦作、沁阳等外地客商采购。另外,网络也提高了我镇的办事效率,降低了工作的成本。例如,在全镇重点工程设备、机关办公用具等物资采购中,我镇通过网上查询,货比多家,不仅资金比原计划节约了近10%,而且大大降低了采购当中的交通、食宿等费用。
四、“十一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
今后五年,我镇将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基层、面向市场、网络共建、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力强化信息网站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不断提高镇信息化和三个文明建设水平。
一是打破“养在深闰不相识”的传统农业意识,加大农村经济人队伍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以网络信息为依托,积极推介特色名优产品,做到“上传社情民意,下播农业信息,沟通供需渠道,构筑致富桥梁”。
二是立足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逐步探索信息流引导物流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信息网站对富裕农民,指导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发挥好信息网站对全镇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使之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信息化带动我镇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是立足教育提高,充分利用信息网站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的功能,全面加快以镇信息网站为中心的全镇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建知识培训、农村医疗卫生知识普及、计划生育育龄妇女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四是加快镇区信息资源的整合步伐,努力建设更加完善的公众服务体系。我们计划建设信息服务大厅,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口管理、劳动力资源、各方用工信息等进行有效组合,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优质、全方位、规范透明服务,达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人力、物力的效

果。
五、问题及建议
问题主要表现在:1、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2、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筹措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3、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信息传递方式比较落后,而信息进村入户由于受网络成本制约,主要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如张贴宣传栏、散发资料等方式;4、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
对信息化工作的建议:1、从设备、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之能扩大影响面,真正发挥效益。2、建议邀请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制定好短、中、长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从而使今后的工作能够做到统筹安排、有的放矢、积极稳妥地进行,避免走弯路和重复建设。3、把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开展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既有专业技术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成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中坚力量。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镇党委、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抓住我市被确定为信息化试点城市这一发展的良机,全力加快全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

2020年银行信息化建设总结材料


(一)信息系统基础建设
全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形成了便捷高效的电子化经营服务和日趋完善的内部管理、办公信息化体系。全行20xx3个营业网点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和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全行建立了三级计算机骨干网络,并根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业务的发展需要,进行了网络改造和功能拓展,建立了“下管一级、监控全网”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全行推广使用了邮件传输、公文处理等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全行装备atm数量近1.4万台,pos超过7万台。
(二)生产运行管理体系
20xx年全面完成了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项目—“数据大集中工程”。建立了上海、北京两个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了全国经营数据的统一、实时处理,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大银行的先进水平,目前,两大数据中心月均处理业务量已超过9亿笔。同时,工商银行澳门、新加坡、东京、汉城、香港等海外分支机构的业务也逐步挂接到海外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三)应用软件开发体系
目前,我行已形成了以软件开发中心为应用开发、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中心,北京、上海、杭州研发部和部分一级分行协同进行全行应用软件产品研发,各一级分行负责本地应用开发和推广的应用软件开发体系。全行的业务产品研发速度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四)应用软件测试体系
为提高全行应用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减少各部门、各级机构在产品测试上的重复投入,总行已经建立了一套与全行集中开发、集中生产运行相适应的应用软件产品质量测试体系,在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及各分行分别建立一套规模不同、职责不同的应用软件测试环境。
(五)主要业务应用系统
1、200*年5月,我行全面完成了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和推广,统一了全行的业务处理平台,实现了业务处理模式从以银行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提高了市场反应能力和业务处理效率,为工商银行进一步实现商业化改造奠定了技术基础。
为满足国际化商业银行竞争的需要,工商银行在综合业务系统[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的基础上,于200*年11月成功投产了全功能银行系统第一个版本(nova1.0),其技术先进性和产品功能在国内金融业处于领先水平。该系统以数据集中处理为依托,配套工商银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进行我行业务应用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的整合和创新,彻底改变了过去计算机技术服务于手工操作的思路,进一步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速了经营管理方式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
2、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我行开发了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及企业信用评级系统,加快了全行资产管理、经营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了全行信贷业务数据大集中;密切与主机核算系统的连接;增强了管理部门对信贷风险的监测与控制;完善了系统业务处理功能。信贷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客户资料与业务参数的管理、表内外业务与客户利息台账管理、客户评级与授信、贷款五级分类、人行接口和信息查询等功能。
3、综合统计系统一期于20xx年12月中旬在全行投产,成为工商银行第一个以不落地方式实现全行“t+1”日总账级业务数据自动化采集、存储、加工、汇总、展现和数据资源共享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随着该系统二期开发与投产,将以综合业务系统、信贷综合管理系统等主要业务系统作为数据来源,面向全行各个管理层的行长、业务管理者提供信息支持,不仅满足综合管理的需要,又能满足专业管理的需要。信息内容将涵盖各项业务经营情况、主要业务报表类指标,以及内部管理信息等。
4、200*年7月份,个人客户关系管理(pcrm)v1.2.2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行、直属分行顺利投产。数据仓库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其中主要包括:个人客户关系管理(pcrm)、业绩价值管理(pvms)和法人客户关系管理(ccrm)。通过数据仓库建设实现了对客户贡献度等影响经营决策重要信息的收集和展现,初步建立了产品核算与分部门核算体系,解决了产品和部门价值判断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问题。通过科学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标准体系、分摊标准体系、贷款损失概率标准体系,对六类21种产品形成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和部门业绩报告体系,为我行的管理者和业务用户提供了真正决策支持系统。
5、电子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自助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我行网上银行系统自1999年建立以来,经过多次的业务拓展和版本升级,目前已经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各地区的internet网上银行业务系统。截止到200*年12月,我行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金额达到22.3万亿元,网上银行交易金额达到19.4万亿元,同业占比超过了80%;累计发展网上银行企业客户6.88万户,个人客户749.9万户;电话银行企业客户78.6万户,个人客户1364万户。
网上银行系统主要分为个人网上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内部管理三个部分。个人网上银行能够为个人客户提供注册、账户处理、客户服务、外汇业务、b股证券查询、银证通、个人汇款、理财顾问、b2c等10大类服务;对公网上银行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集团理财(账户管理)、付款指令、网上购物、贷款查询、客户服务、证书管理等7大类服务。

(六)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我行各阶段科技工程和技术开发的历练,全行培养形成了一支勇于拼搏、能打硬战、无私奉献的科技队伍,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目前,全行科技队伍人数达到11000多人,由总行直接管理的科技队伍达到了约1600人,承担着推动全行科技管理、开发、生产和运行等工作


2020年市干部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市干部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济宁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和市委组织部领导的关心下,我市干部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加大投入、健全网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以信息化建设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的目标。
一、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基础,实现干部信息管理规范化
为进一步强化干部信息化管理工作,市委组织部结合干部档案目标管理达标升级活动,加强宏观管理,强化制度规范,不断推进了我市干部信息管理的规范化。一是成立了干部信息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以分管部长为组长、职能科室负责人为副组长、档案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组织网络,市人事局、教育局两家管档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不定期对干部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研究,及时提出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措施。二是建立了各科室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紧密型机制,实现了非涉密性信息的共享,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干部信息收集送交责任制、交接制度、质量验收制度、鉴别归档制度、审批制度、保管保密制度等为主的各项工作制度,用制度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自觉地置身于党的干部管理工作之中。
二、以强化干部档案管理为抓手,提升干部信息化水平
加强管理,实现管档人员专业化。一是不断充实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加强组织系统信息化管理的力量。选派专人参加了山东省组织干部信息管理培训,并购置了《山东组织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了信息载体的先进性。二是建立联络员网络,在各镇街道、市直党委、组织部各科室配备信息化建设联络员,健全信息化管理网络。从市直机关、镇街抽调4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专门对干部信息进行录入。三是定期集中进行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加强信息收集、整理、保密、安全保管等业务基本功的训练,同时专门下发了《关于对部管干部档案进行规范整理的通知》,增强了各级对干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促进了组织系统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注重结合,实现档案工作拓展化。一是拓展档案人员工作范围,让管档人员参与干部工作全过程,直接面对干部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参加调研工作,在档案信息管理与干部工作联系上找准切入点,及时总结干部档案信息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推动了干部档案信息工作的开展。二是主动进行材料收集,与形成材料的主管部门建立联系,了解政策变化,掌握工作动态,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以促进组织系统信息化水平。
加大投入,实现硬件设施标准化。按照干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每年有3万元信息化工作经费,并保证专款专用,配置了电脑、激光打印机、密集架、新型档案盒、加湿器、灭菌灯等设备,安装防盗窗、窗帘,实行档案室、办公室、微机室、阅档室“四室”分开,认真落实防火、防盗等“六防” 设施,消除不安全隐患,加强了硬件管理,切实改善了干部档案信息的标准化水平。
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一是建立干部信息库。利用《山东组织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明确专人全面采集县级干部、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和党群系统干部、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等信息数据,统一设计了《干部信息登记表》,逐一收集录入,做到数据齐全,内容翔实。目前,已输录干部信息1659人,其中直管干部822人,离退干部783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54人。二是积极联系《干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商。了解系统的特点、操作方法和实用性能,并及时排除系统出现的故障。三是动态维护干部信息库。把干部信息管理工作纳入经常化的轨道,及时搜集整理干部的基本情况、参加培训情况、调动情况、学历变动情况等,对变动的信息,进行逐一登记,确保了干部信息更新及时、客观、准确,做到了干部信息滚动录入、动态管理。应用微机辅助管理干部档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直接查阅档案的次数,防止档案多次磨损,同时也提高了查阅的准确和效率,提升了干部档案管理的水平。目前我市已将国家公务员、党群部门在职干部的基本信息项目和常用信息项目如干部培训信息等全部录入微机,建立了干部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设置了权限,并形成了网络互接,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注重信息效能,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利用干部信息管理系统能客观形象地反映领导班子的配备情况和干部队伍变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党政领导干部、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后备干部、党政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去年以来,我市干部调整交流及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及所需的有关干部的基本情况、各种报表和数据全部通过计算机进行查询或自动生成表格和直观图形,快速、准确地为领导提供了相关决策信息。实现了变繁琐的人工查阅为便捷的上机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市干部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信息网络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细化工作措施,使我市的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制定《20xx—20xx年兖州市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全市干部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干部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是加大组工干部信息化培训工作力度,提高组工干部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
三是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掌握《干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动态,做好干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和维护,不断提高《干部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并根据干部工作的实际需要,自定义一批信息项,不断完善改进《干部信息系统》的功能和设置,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四是在《xxx党建网》增设“干部档案信息”栏目,及时发布有关干部档案信息工作情况,逐步探索干部部分信息网上查询形式,实现干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干部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2020年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2020年工作总结



(一)信息系统基础建设
全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形成了便捷高效的电子化经营服务和日趋完善的内部管理、办公信息化体系。全行20xx3个营业网点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和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全行建立了三级计算机骨干网络,并根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业务的发展需要,进行了网络改造和功能拓展,建立了“下管一级、监控全网”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全行推广使用了邮件传输、公文处理等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全行装备atm数量近1.4万台,pos超过7万台。
(二)生产运行管理体系
20xx年全面完成了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项目—“数据大集中工程”。建立了上海、北京两个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了全国经营数据的统一、实时处理,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大银行的先进水平,目前,两大数据中心月均处理业务量已超过9亿笔。同时,工商银行澳门、新加坡、东京、汉城、香港等海外分支机构的业务也逐步挂接到海外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三)应用软件开发体系
目前,我行已形成了以软件开发中心为应用开发、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中心,北京、上海、杭州研发部和部分一级分行协同进行全行应用软件产品研发,各一级分行负责本地应用开发和推广的应用软件开发体系。全行的业务产品研发速度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四)应用软件测试体系
为提高全行应用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减少各部门、各级机构在产品测试上的重复投入,总行已经建立了一套与全行集中开发、集中生产运行相适应的应用软件产品质量测试体系,在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及各分行分别建立一套规模不同、职责不同的应用软件测试环境。
(五)主要业务应用系统
1、20xx年5月,我行全面完成了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和推广,统一了全行的业务处理平台,实现了业务处理模式从以银行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提高了市场反应能力和业务处理效率,为工商银行进一步实现商业化改造奠定了技术基础。
为满足国际化商业银行竞争的需要,工商银行在综合业务系统的基础上,于20xx年11月成功投产了全功能银行系统第一个版本(nova1.0),其技术先进性和产品功能在国内金融业处于领先水平。该系统以数据集中处理为依托,配套工商银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进行我行业务应用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的整合和创新,彻底改变了过去计算机技术服务于手工操作的思路,进一步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速了经营管理方式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
2、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我行开发了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及企业信用评级系统,加快了全行资产管理、经营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了全行信贷业务数据大集中;密切与主机核算系统的连接;增强了管理部门对信贷风险的监测与控制;完善了系统业务处理功能。信贷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客户资料与业务参数的管理、表内外业务与客户利息台账管理、客户评级与授信、贷款五级分类、人行接口和信息查询等功能。
3、综合统计系统一期于20xx年12月中旬在全行投产,成为工商银行第一个以不落地方式实现全行“t+1”日总账级业务数据自动化采集、存储、加工、汇总、展现和数据资源共享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随着该系统二期开发与投产,将以综合业务系统、信贷综合管理系统等主要业务系统作为数据来源,面向全行各个管理层的行长、业务管理者提供信息支持,不仅满足综合管理的需要,又能满足专业管理的需要。信息内容将涵盖各项业务经营情况、主要业务报表类指标,以及内部管理信息等。
4、20xx年7月份,个人客户关系管理(pcrm)v1.2.2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行、直属分行顺利投产。数据仓库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其中主要包括:个人客户关系管理(pcrm)、业绩价值管理(pvms)和法人客户关系管理(ccrm)。通过数据仓库建设实现了对客户贡献度等影响经营决策重要信息的收集和展现,初步建立了产品核算与分部门核算体系,解决了产品和部门价值判断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问题。通过科学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标准体系、分摊标准体系、贷款损失概率标准体系,对六类21种产品形成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和部门业绩报告体系,为我行的管理者和业务用户提供了真正决策支持系统。
5、电子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自助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我行网上银行系统自1999年建立以来,经过多次的业务拓展和版本升级,目前已经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各地区的internet网上银行业务系统。截止到20xx年12月,我行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金额达到22.3万亿元,网上银行交易金额达到19.4万亿元,同业占比超过了80%;累计发展网上银行企业客户6.88万户,个人客户749.9万户;电话银行企业客户78.6万户,个人客户1364万户。
网上银行系统主要分为个人网上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内部管理三个部分。个人网上银行能够为个人客户提供注册、账户处理、客户服务、外汇业务、b股证券查询、银证通、个人汇款、理财顾问、b2c等10大类服务;对公网上银行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集团理财(账户管理)、付款指令、网上购物、贷款查询、客户服务、证书管理等7大类服务。
(六)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我行各阶段科技工程和技术开发的历

练,全行培养形成了一支勇于拼搏、能打硬战、无私奉献的科技队伍,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目前,全行科技队伍人数达到11000多人,由总行直接管理的科技队伍达到了约1600人,承担着推动全行科技管理、开发、生产和运行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