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植保植检站)

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植保植检站)。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即将面临下一阶段的任务,我们也要开始准备各自的工作总结了。工作总结有利于发现工作规律。平常你有写工作总结的习惯吗?推荐你看看以下的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植保植检站),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根据自治区农牧业厅的整体部署和我站年初工作计划,结合具体实际情况,20xx年上半年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截止目前全区蝗虫、草地螟、麦蚜、苗期害虫和地下害虫等发生面积3289万亩次,防治2634.7万亩次。具体发生情况为:

1、蝗虫发生面积1066.1万亩,防治33.4万亩

蝗虫在我区4月下旬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相继在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巴彦淖尔市开始发生。主要种类为意大利星蝗、亚洲小车蝗、白边痂蝗和宽翅曲背蝗等。

赤峰市喀喇沁旗、宁城县、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等地农田周围草场每平方米有蝗蝻15—30头,最高达60多头,喀喇沁旗于5月25日调查,农田周围林带个别地块每平方米有蝗蝻3000—5000头。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察右后旗和丰镇市,包头达茂旗、固阳县,锡盟多伦县、正镶白旗和正兰旗,通辽市扎鲁特旗等地农田周围荒坡、草滩虫口密度一般为20—30头/m2,高的为50—160头/m2。危害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莜麦、豆类、油料等。

2、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发生498万亩次,一代幼虫发生80万亩次。

草地螟越冬代成虫6月6日—15日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在我区兴安盟阿尔山市、科右前旗的索伦镇、哈拉黑镇、通辽市的奈曼旗、科左中旗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旗、海拉尔市区赤峰市左旗、右旗、阿旗、翁旗盛发。6月12日,草地螟一代幼虫在鄂尔多斯市、赤峰市发生危害。止于6月21日,全区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发生面积约498万亩次,其中兴安盟240.5万亩次,呼伦贝尔市37.5万亩次,通辽市20万亩,赤峰市150万亩次,其它盟市50万亩次。百步惊蛾在300头以上的面积为130.5万亩次,一代幼虫在赤峰市发生80万亩次。

6月6—8日兴安盟科右前旗索伦镇单灯三天累计诱蛾1188头(最多6月6日单灯诱蛾700头), 6月6日田间百步惊蛾2000头; 6月8日索伦镇等三个乡镇百步惊蛾800-2000头;阿尔山市三角山、杜拉尔沟地区草场和部分农田平均百步惊蛾1000-2000头;通辽市6月9日在奈曼旗、科左中旗调查,百步惊蛾300—1000头,百步惊蛾为200—1000头;据赤峰市6月8—13日在左旗、右旗、阿旗、翁旗调查,田间百步惊蛾为300—600头,雌蛾抱卵级别大部分为2—3级,个别已达4级在当地产卵; 6月16日,呼伦贝尔市植保站在鄂温克旗大地草业公司实验田(苜蓿地)调查,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平均百步惊蛾为800~1000头,最高达2000头以上;在其附近草场及撂荒地和海拉尔区东山林地调查,百步惊蛾为100—500头左右。

6月12日,鄂尔多斯市在杭锦旗浩饶达木苏木玉米田调查,一代幼虫已开始危害, 每平方米有1—3龄幼虫平均8—12头,最高30头;赤峰市巴林右旗、林西县、巴森左旗、阿鲁克尔沁旗、克氐克腾旗等地6月17—20日调查,向日葵、豆地、甜菜、玉米、紫花苜蓿等地每平方米有草地螟幼虫10—20头,高的达每平方米60头,均为1—2龄。发生面积为80万亩。

3、苗期害虫和地下害虫

进入五月中下旬以来,苗期害虫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锡盟、乌盟、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包头市相继发生,并在部分地区危害严重,止于6月20日,全区发生面积达2040.3万亩次,防治面积2601.3万亩次。
地下害虫 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和巴彦淖尔市发生危害,全区共发生1743万亩次,防治2477.2万亩次。据调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扎兰屯市和阿荣旗平均虫口密度1—3头/m2,最高7—8头/m2;赤峰市宁城县、喀喇沁旗谷子田金针虫危害严重,虫口密度10—20头/m2。巴林左旗小地老虎虫口密度20—30头/m2,通辽市奈曼旗蛴螬15—20头/m2,金针虫一般5—8头/m2,多的达35头/m2。鄂尔多斯市伊金郭勒旗蛴螬平均虫口密度13头/m2,最高24头/m2;金针虫为11头/m2,最高18头/m2,杭锦旗小地老虎(包括黄地老虎)虫口密度平均为6.8头/m2,最高13头/m2。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丘陵区马铃薯田小地老虎虫口密度为2~3头/ m2,造成马铃薯缺苗断垄。锡盟、兴安盟、巴彦淖尔市和包头市虫口密度1—2头/m2。
黑绒金龟子 赤峰市、通辽市和乌兰察布市发生黑绒金龟子危害,赤峰市林西县、喀喇沁旗、宁城县植保站5月中下旬调查,向日葵、豆类、药材田上黑绒金龟子为5—6头/m2,最高50—60头/m2;乌兰察布市前山地区马铃薯、豆类田有黑绒金龟子3—10头/m2。通辽市科尔沁区和扎鲁特旗发生黑绒金龟子危害,玉米田虫口密度15—40头/m2,豆田2—3头/m2。

跳甲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和通辽市发生跳甲危害,呼和浩特市6月中旬调查,油菜地黄条跳甲发生严重,虫口密度一般为80~130头/ m2,重发地200~336头/株。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察右后旗、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商都县虫口密度一般为30—80头/m2,高的为100—200头/m2。包头市虫口密度10头/m2。通辽市蔬菜上发生跳甲危害,虫口密度1—2头/株。

4、粘虫

今年二代粘虫在通辽市诱蛾有明显的蛾峰(5月28-6月5日),诱蛾量同比近年明显偏多。科尔沁区中心站5月28—6月1日两台诱蛾器共诱蛾779头,雌雄比为2.3:1;6月2日—5日两台诱蛾器共诱蛾521头,雌雄比为1.64:1。奈曼旗中心站5月28—6月1日两台诱蛾器共诱蛾350头,雌雄比为5.2:1。

通辽市谷草把诱卵5月23日始见,比去年早3天。市中心站6月1日20个谷草把三天诱卵块数已达177块, 292粒;同日奈曼中心站在麦田调查20米2有卵11块,单块卵粒数平均89粒。6月4日市站、科尔沁区、科左后旗、奈曼旗、开鲁县20个谷草把三天诱卵块数分别为127、108、163、67、66块,平均单块卵粒数在110—270粒之间,诱卵量是近几年较多的年份。

截止到6月6日赤峰市诱蛾量及田间草把诱卵量均不高,仅阿鲁科尔沁旗田间卵量较高,6月3日调查,麦田每平方米有卵4—6块;宁城、翁旗6月4—7日调查,麦田每平方米有卵0.2—0.4块,卵粒数为60—70粒。

5、预计玉米螟发生面积约900—1000万亩

今年春季和夏初,赤峰市和通辽市等地对当地玉米螟的越冬、化蛹和羽化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取样47381株玉米,从结果看,冬后越冬基数高于去年 ,平均百秆活虫为21.33头,较去年高183.64%,冬后存活率为85.9%,较去年高21.8%。赤峰市和通辽市5月降水偏多,气温偏低。据气象预测,6月份赤峰市、通辽市降水较常年偏多,月平均气温偏高,对玉米螟的发生有利。

预计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在6月中下旬。一、二代幼虫在通辽市在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后旗、科左中旗、奈曼旗、赤峰市南部旗县中等偏重至重发生,其它旗县为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其它盟市轻—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900—1000万亩。

二、鼠害防治情况

1、实施农村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抓好春季灭鼠最佳时期,在农村鼠害重发区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等地,大力推广化学灭鼠、物理灭鼠、生物灭鼠、生态控鼠等技术措施。截止目前全区已完成农田灭鼠535万亩,农户55万户。

2、加强春季鼠情监测,为科学灭鼠提供依据。全区建立2个国家级鼠情监测点和18个区域性鼠情监测站,各监测站点,安排专人,专项经费,按照《农田害鼠预测预报技术规程》要求,做好农区鼠害的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鼠害监测月报,到目前为止发布鼠情预报28期,20xx年3—4月份全区8个盟市,16个鼠情监测站调查鼠密度百夹捕获率:呼伦贝尔市12—19%、兴安盟8%、通辽市6%、赤峰市7.3%—13.8%、锡林郭勒盟14—45%、乌兰察布市8—27.5%、呼和浩特市7—16%、包头市8—12%、鄂尔多斯市5—21.4%、巴彦淖尔市5—12%。鼠害成为农业生产中主要害灾害之一。为及时反映各地鼠情,指导科学灭鼠、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统一灭鼠示范区,推广物理、生物和毒饵站灭鼠技术。自治区农牧业厅在锡林郭勒盟正兰旗、赤峰市喀喇沁旗、乌兰察布市商都县、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建立四个农村统一灭鼠示范区,每个示范区完成统一灭鼠20万亩,共计80万亩;每个示范区完成农户灭鼠10万户,共计40万户。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建立2个毒饵站示范区,每个示范区完成灭鼠任务10万亩,共计20万亩。在锡盟正兰旗建立生物防治示范,示范面积10万亩,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建立1个物理灭鼠示范区,示范面积10万亩。在锡盟正兰旗、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建立2个鼠情监测点。鼠类重发区的盟市也根据实际重点抓好了2—3个统一灭鼠示范区,示范面积达200万亩,在示范区内重点推广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本着“安全第一、经济有效、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规范灭鼠技术,做到“五统一”、“五不漏”,即示范区要做到“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筹集资金、统一宣传培训、统一鼠药供应、统一配饵投饵”,投放毒饵时要做到“旗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田”。强化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春季统一灭鼠工作。

三、植物检疫工作

1、为全面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和《植物检疫条例》,以“关于委托省间调运植物检疫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下发各盟市,主要抓了规范执法主体,统一植物检疫机构名称。要求被委托的植物检疫机构必须是同级编制部门批准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隶属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植保植检站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挂植保植检站牌子。目前材料已报上,正在审核中。

2、加大检疫监管力度,与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植物检疫管理的通知”文件,各级植物检疫和种子管理机构密切配合,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生产许可证号和植物检疫证明编号实行标识标签管理。

3、市场检疫工作

截止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检查经营市场1529个,查获无植物检疫手续的210批次,约100万公斤,主要是农作物种子和蔬菜种子。全区共立案10起,结案9起,罚款19300元,有力地打击了各种市场违法行为。

四、农药管理工作

1、种衣剂质量抽检

从元月份布置,2月下旬开始抽样,到4月下旬抽检工作结束。全区共抽样检测145个样,代表316.94吨种衣剂,其中检测质量合格的138个样,代表309.2吨种衣剂,质量不合格的7个样代表 7.74吨。对不合格种衣剂都依法出了相应的处理。今年种衣剂抽检合格率达到95%。

2、农药市场检查

上半年的农药市场检查管理中,共查处各类案件174起,已结案174起;受理提诉27起;查处假冒伪劣农药4.175吨,货值6.225万元;罚没款4.695万元;出动检查人员2342人次;检查经营企业(户)1623个。

3、加强经营许可管理,规范农药市场

审核具备经营农药条件的继续发给农药经营许可证,全区共核发3292个农药经营许可证。审核不符合条件的吊销了农药经营许可证,全区共吊销112个,吊销主要原因有:一是经营场所不合格;二是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三是经营人员培训后未取得经营资格;四是违法经营而不接受处理。

4、农药登记管理

到目前为止受理区内8家农药企业提出的14个品种农药的试验申请,并完成了初审工作并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审批。承担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下达的农药登记田间试验任务68项。接受区内农药生产企业提出农药登记申请4个,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5、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

到目前全区已检测蔬菜样本1688个,阳性59个,阳性率3.5%。其中无公害基地样本990个,阳性样本21个,阳性率2.1%,市场产品样本698个阳性样本28个,阳性率4.0%。从基地产品检查结果看出,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率得到有效控制。

其它综合工作:

1、加强对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病虫害防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的指导工作。

今年有5个旗县拟申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病虫害防控项目,为此,自治区组织这5个商品粮大旗县编制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严格把关,经专家初步评审,送农业部待专家评议,通过后批准实施。

2、加紧《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病虫预警监控分中心》项目仪器设备购置的有关工作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加紧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相关的招投标的准备工作。今年4月下旬、5月上旬,发出了购置仪器设备的招标函,并于5月27日召开了购置仪器设备的议标会,经专家评议组评议,确定了中标单位。现正着手谈判签署购货合同书。

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了基数调查与预报分析

去秋今春我们加强了蝗虫、草地螟等重大病虫的基数调查,在此基数调查的基础上,预测分析20xx年蝗虫、草地螟等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并通过网络、多种媒体发布了包括20xx年全区农作物病虫长期趋势预测在内的7期约500份病虫情报,及时、准确地传递了病虫信息,为有关部门和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为广大农牧民和基层农技人员准备和进行防治提供了技术指导。

2、切实抓好草地螟、蝗虫、粘虫、菜蛾、玉米螟、麦蚜等重大病虫的监测及动态汇报工作。

春季各级植保站长亲自参与了病虫的田间调查工作,经常深入田间查虫查卵,掌握发生动态和全面情况,对当地重大病虫发生做出综合分析,及时发布中、短期预报,提出对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宣传培训

上半年自治区植保站举办了全区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制作技术培训班和植物检疫计算机出证与管理培训班,内容分别包括:AcView在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和电视预报中的应用,phtoshop、After Effects、premiere软件,摄影、摄像基本知识和植物检疫计算机出证软件的功能与作用。通过培训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领导和技术人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推动技术进步、规范行为、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五、下半年工作安排

1、继续加强病虫信息可视化和监测工作,测报准确率长期达80%以上,中短期达85%以上,指导好重大病虫防治使防治效果达80%以上,产量损失重大病虫不超过8%,一般病虫不超过5%。

2、保质完成农业部下达的农药生物测定及登记农药登记初审工作,继续做好毒鼠强后续整治有关工作。

3、举办全区农药生物测定技术人员培训班。

4、继续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确保新增认证面积1500万亩,完成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8000个样本。

5、继续抓好蝗虫、草地螟灾变规律研究及控制和甜瓜果斑病研究与防治等合作项目。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编辑推荐

2020年植保工作总结


在省、市站业务部门的精心安排和大力指导下,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县广大农户积极主动配合下,XX年年农业病虫防控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较好的成效,在水稻病虫防治工作中,我站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这一主题,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期的病虫害防治,着力提高病虫防治的效果和效率,着力提高病虫灾害防治能力,为实现全县粮食生产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出了自己应有贡献;现将本年度植保植检工作总体情况简结于后:
一、农作物病虫测报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是我站业务工作的重心,抓好病虫测报是我站的首要任务,围绕这一主题,我站克服了在人力、资金、环境等各方面困难,做了大量的力所能及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我站全年共编印《病虫情报》24期,《情况反映》30期,农业病虫可视化宣传材料12期,合计66期,10000余份。
长期预报准确率达8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较好地为我县开展病虫防控,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技术保证。为指导农户适时用药、对路防治、减轻污染和损失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以致于今年多种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未造成大面积重大损失,为今年粮食生产全面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
我县今年水稻播种面积36万余亩,全县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总面积80.57万亩,防治总面积146.56万亩次,通过全县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积极主动开展防治,全年共挽回粮食损失1104.4万公斤,因病虫危害损失293.9万公斤,年均实际损失率2.8%,比XX年降低1.12%,实现了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的经济目标。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切实抓好组织领导,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农业病虫防控工作,牵涉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为此,县委、县政府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并从财政资金中列支几万元用于水稻病虫防控,为我县病虫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按照上级的批示精神,成立了“县农业病虫害防控指挥部”,为加强协调各相关单位的联合,防控重大疫情的发生,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各乡(镇)植保队伍。目前,各乡(镇)农综站都配备了一名专职植保员,60%来自大中专院校毕业人员,100%达到中专文化程度,并且从事多年植保工作,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第四,为抓好稻飞虱等水稻重大病虫的防控工作,以局文件形式及时地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做好稻飞虱等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加强了组织领导,提高了各级政府对水稻病虫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强田间病虫监测预警,提高病虫防控能力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的防治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按照省、市站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站把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作为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好田间病虫调查和分析,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为做好这项工作,从螟虫越冬调查开始,到二晚收割结束,我站坚持每周2-5天到田间调查数据,收集信息,提高“情报”的准确率,以及信息的可靠性,做了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XX年年工作打算
(一)存在问题
1、县站专职人员严重不足,年龄老化,面临青黄不接的状态;乡(镇)植保站虽已备齐,但专职的很少,还存在管理体系没有理顺等问题。
2、植保经费不足,以致于有些工作难以实施和开展。
3、植保人员工作环境艰苦,待遇差,责任重。
4、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XX年年工作打算
1、紧紧围绕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抓好农业病虫防控工作。
2、继续抓好以水稻病虫为主的病虫监测预警工作,适当扩展柑桔等经济作物的测报。
3、继续抓好农业病虫可视化宣传,要求在质量和次数上走上一个新台阶。
4、继续抓好疫情普查和防控工作;抓好调运、产地和市场的检疫,严防检疫性病虫的传入和输出。
5、抓好植保相关条例、法规的宣传以及技术培训工作。 XX年年11月28日
转贴于

2020年植物检疫工作总结



一、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工作开展情况
1、贯彻落实“河南农业植物检疫备案办法”,对应检单位和个人进行检疫备案,加强沟通,强化服务`,采取应检单位报检和植物检疫执法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减少了逃漏检现象。
2、增设植物检疫服务点。农产品销售旺季,在重点乡镇增设植物检疫服务点,植物检疫员实行全天候服务,做好检疫检查和服务,确保农产品的正常流通。
3、小麦备播期间,市站专门组织了小麦种子检疫证明编号标识使用情况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与种子经营单位进行沟通,取得了共识,促进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4、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我市中药材、牧草、花卉、食用菌等种植规模逐年增大,为此,市县两级植保部门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摸底调查,掌握了相关情况,为下一步加强上述植物检疫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和防治工作
(一)小麦有害生物疫情普查:普查时间从*月中下旬到*月上中旬,普查范围为全市六县(市)区*个乡(镇),**个行政村,占总行政村数的*%,小麦面积*万亩,结果如下:
1、小麦腥黑穗病发生面积**亩,主要分布在陕县、渑池、湖滨、卢氏四个县*个乡(镇),较**年疫情普查时的*个乡镇减少*个。其中陕县**亩,病穗率在*%左右;渑池县**亩,一般病穗率为*%,西阳乡个别地块发生较重,病穗率高达*%;湖滨区*亩,病穗率*.*%;卢氏县*亩,属零星发生。
2、小麦全蚀病发生面积**亩,较**年的**.*亩减少*.*亩,主要分布在灵宝、湖滨两地的*个乡镇,较**年的*个乡镇减少*个。灵宝市**亩,湖滨区*亩,均属零星发生。
(二)苹果有害生物疫情普查:普查时间从*月中旬到*月中旬,普查范围为全市六县(市)、区*个乡(镇),*个行政村,果园**个,代表面积*万亩,结果如下:
1、苹果绵蚜:发展蔓延迅速,今年灵宝、陕县、湖滨、渑池等*个县*个乡*个村发生,面积为**.*亩,而**年仅在灵宝阳店和川口两个乡的*个村发生。
2、苹果锈果病:发生较轻,今年在灵宝、陕县、湖滨*个县*个乡*个村发现,面积为**.*亩。
3、苹果小吉丁虫:经过几年防治,逐年减轻,今年仅在在灵宝寺河乡的南埝村发生,面积*亩。
(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防除
针对小麦全蚀病,在小麦全蚀病发生较严重的乡镇,全部采用适乐时进行种子包衣拌种,共使用适乐时*公升,拌麦种*吨,播种*.*万亩。
针对苹果绵蚜,一方面通过召开现场会,讲解其发生为害严重性和有效控制需采取的措施,并积极向有关领导汇报,引起领导重视,争取财政支持;另一方面重点推广了*%乐斯本乳油**倍液枝干喷雾防治苹果绵蚜的技术,有效地控制其发展蔓延。
三、植物检疫软硬件建设
加强植物检疫软硬件建设,既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新形势的要求,市站在年初就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间调运检疫签证委托单位整改和专职检疫员着装整改为契机,组织了多次检查,多数县目前已做到了公示上墙、程序严谨、执法规范、档案完整,完善建立了专门的植物检疫检验室,检疫检验手段得到进一步强化,检疫水平进一步提高,着装整改达到了预期效果,对树立植物检疫良好形象、促进植物检疫工作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在应检植物及植物产品的种类及范围方面,工作开展不太规范,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并形成规定性文件,以便于检疫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
2、调运检疫由于目前交通日益发达,仅靠一市一县难于有效控制,漏检逃检现象有所回升,需要上级部门加强协调,采取措施。
3、个别地方出于本位主义,非法干预植物检疫工作开展,还有的市场被划定为封闭市场,植检介入存在困难,希望上级部门予以支持解决。

县植保站2021年治蝗工作总结


我县地理地貌和小气候情况较为复杂,既有平原、丘陵山区,又有滨湖滨淮地区,区域地貌特点是山多、水多、草多和荒山、荒滩、水位田等宜蝗面积大。

目前蝗区主要分布在观音寺、官滩、盱城、淮河、明祖陵、管镇、鲍集、铁佛等九个乡镇,占##全部乡镇的47.4%。

一、20xx年夏蝗发生情况

1、发生期:20xx年夏蝗初出土日期是4月23日,出土盛期在4月30日,出土高峰期在5月7日。三龄蝗蝻高峰期在5月15日。

2、发生量:据4月2日调查30个样点中,有卵样点率平均为3.33%,蝗卵密度平均为0.9粒/平方米,卵粒越冬死亡率平均10%。5月21-23日夏蝗蝗蝻发生情况普查,蝗蝻密度0-3头/平方米,平均0.19头/平方米。

3、夏蝗发生面积:20xx年夏蝗发生程度中等偏轻,全蝗区宜蝗面积39.5万亩,发生面积8.5万亩,其中6头/亩以下面积8.26万亩,6-10头/亩0.23万亩,11-30头/亩以上0.01万亩。

二、20xx年秋蝗发生情况

1、夏残蝗情况:20xx年6月2-7日在淮河镇淮河滩上,管滩镇的金大圩和武小圩、管镇镇和明祖陵镇的洪泽湖边滩涂上调查(有部分调查面积是夹荒地),夏残蝗密度6头/亩以下占调查面积的98.2%,6-10头/亩占1.72%,11-30头/亩占0.08%。

2、秋蝗发生期:我站20xx年7月12-14日挖查,挖查样点160个,有卵样点17个,有卵块数24块。卵孵化期在7月18日,2-3龄期在8月5日,羽化期8月16日。

3、发生面积:20xx年秋残蝗发生面积8万亩左右,达标面积1.45万亩,发生程度中等偏轻。残蝗面积6头/亩以下7.89万亩,6-10头/亩0.11万亩。

三、蝗区治理情况

蝗区主要采取集中力量进行人工与养家禽来压低蝗蝻密度,同时结合化学防治,特别是夹荒地,在防治其它作物虫害时,一同兼防治。其它蝗区,如淮河堤、岗坡、圩堤则采用兼治的方法来控制蝗蝻密度。

存在的困难:

1、盱眙县蝗区面积大,调查难度也大,交通工具缺乏。

2、药械不足。

3、人员少、资金不足。请求定员、定岗和保有足够资金。

根据调查:蝗虫专治面积很小,主要还是在防治稻飞虱和二化螟、卷叶螟时兼治。使用的药种以吡虫啉、三唑磷、毒死蜱、菊脂类为主。

蝗区全年累计防治面积达35万亩次,其中化学兼治面积31.6万亩次,生物防治及生态控制3.4万亩次。

目前我县剩余劳力较多通过养殖野鸡、家鸭、野鸭等,自然形成很多放养大户,一般放养都在千只以上。另外现在推广绿化,植栽杨树,鸟类数量也逐渐增多,这些都有力地抑制了蝗虫的种群发展。但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人为捕杀,青蛙和蛇类作为蝗虫天敌的数量则逐年减少。

四、20xx年夏蝗发生趋势

根据秋残蝗普查情况、蝗区生态等因素分析,预计20xx年我县夏蝗偏轻发生,发生程度与20xx年相近,预计夏蝗发生面积8-10万亩。

县区今年植保站治蝗工作总结


我xxx县地理地貌和小气候情况较为复杂,既有区域地貌特点是山多、水多、草多和荒山、荒滩、水位田等宜蝗面积大,平原、丘陵山区,又有滨湖滨淮地区。

目前蝗区主要分布在观音寺、官滩、盱城、淮河、明祖陵、管镇、鲍集、铁佛等九个乡镇,占##全部乡镇的47.4%。

一、XX年夏蝗发生情况

1、发生期:XX年夏蝗初出土日期是4月23日,出土盛期在4月30日,出土高峰期在5月7日。三龄蝗蝻高峰期在5月15日。

2、发生量:据4月2日调查30个样点中,有卵样点率平均为3.33%,蝗卵密度平均为0.9粒/平方米,卵粒越冬死亡率平均10%。5月21-23日夏蝗蝗蝻发生情况普查,蝗蝻密度0-3头/平方米,平均0.19头/平方米。

3、夏蝗发生面积:XX年夏蝗发生程度中等偏轻,全蝗区宜蝗面积39.5万亩,发生面积8.5万亩,其中6头/亩以下面积8.26万亩,6-10头/亩0.23万亩,11-30头/亩以上0.01万亩。

二、XX年秋蝗发生情况

1、夏残蝗情况:XX年6月2-7日在淮河镇淮河滩上,管滩镇的金大圩和武小圩、管镇镇和明祖陵镇的洪泽湖边滩涂上调查(有部分调查面积是夹荒地),夏残蝗密度6头/亩以下占调查面积的98.2%,6-10头/亩占1.72%,11-30头/亩占0.08。

2、秋蝗发生期:我站XX年7月12-14日挖查,挖查样点160个,有卵样点17个,有卵块数24块。卵孵化期在7月18日,2-3龄期在8月5日,羽化期8月16日。

3、发生面积:XX年秋残蝗发生面积8万亩左右,达标面积1.45万亩,发生程度中等偏轻。残蝗面积6头/亩以下7.89万亩,6-10头/亩0.11万亩。

三、蝗区治理情况

蝗区主要采取集中力量进行人工与养家禽来压低蝗蝻密度,同时结合化学防治,特别是夹荒地,在防治其它作物虫害时,一同兼防治。其它蝗区,如淮河堤、岗坡、圩堤则采用兼治的方法来控制蝗蝻密度。

存在的困难:

1、盱眙县蝗区面积大,调查难度也大,交通工具缺乏。

2、药械不足。

3、人员少、资金不足。请求定员、定岗和保有足够资金。

根据调查:蝗虫专治面积很小,主要还是在防治稻飞虱和二化螟、卷叶螟时兼治。使用的药种以吡虫啉、三唑磷、毒死蜱、菊脂类为主。

蝗区全年累计防治面积达35万亩次,其中化学兼治面积31.6万亩次,生物防治及生态控制3.4万亩次。

目前我县剩余劳力较多通过养殖野鸡、家鸭、野鸭等,自然形成很多放养大户,一般放养都在千只以上。另外现在推广绿化,植栽杨树,鸟类数量也逐渐增多,这些都有力地抑制了蝗虫的种群发展。但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人为捕杀,青蛙和蛇类作为蝗虫天敌的数量则逐年减少。

四、XX年夏蝗发生趋势

根据秋残蝗普查情况、蝗区生态等因素分析,预计XX年我县夏蝗偏轻发生,发生程度与XX年相近,预计夏蝗发生面积8-1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