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质监局扶贫工作总结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需要写总结。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为客观的发现自我。每写一次总结,就让我们多一份思考的机会:人是拥有无限潜能的生物,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什么不可能。那么关于总结报告我们怎么撰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质监局扶贫工作总结”,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17市质监局扶贫工作总结》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工作总结之家。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一些关于的作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范文

***市质监局建整

我局认真贯彻上级建整扶贫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在市委农村基层办和市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为驻点村办实事,真心扶贫,做了大量的工作,建整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就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项经费。局党组一班人高度重视驻点村扶贫工作,年初,谢局长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驻点村建整扶贫工作。成立了由谢晓清局长任组长,党组书记邵启珍任副组长,主任科员向跃进为成员的建整扶贫工作班子,确保了驻点村建整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在年初的财务收支计划中安排*****元经费,确保经费足额到位。

二、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我局扶贫工作班子进驻到村以后,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理清扶贫思路,把扶贫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69人,特困户有12户,3岁以上未娶妻的大龄男子多达4余人。我局指导该村制订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引导和支持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计划到年底实现年人均收入15元。

三、调整村级班子,加强组织建设。一是抓基层党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级班子。村干部是村里的领头雁,俗话说:选好领头雁,带动一大片。配齐配好村级班子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基础。今年初,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调查走访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对村级班子了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村级班子文化层次明显提高,人员搭配更为合理,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抓村级班子培训,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重点抓村干部的理论学习、农村工作基本技能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培训,通过培训,村干部的宗旨意识、法律意识、先锋意识和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三是抓扶贫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整扶贫工作组经常组织驻点村党员上党课、学习政策文件;举办科技致富知识讲座,传授农技本领。

四、扎实工作,真心扶贫办实事。与商务局和粮食局多方筹款3多万元,新修村组水泥路54米,解决了全村饮水问题;资助失学儿童3名,慰问救济户1户;发展养殖户3户;种植高产玉米5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8亩,落实退耕还林面积2亩。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一是取缔打麻将赌博等不良行为。针对农闲时时有村民集聚打麻将进行小赌博一事,组织全村党员干部进行学习讨论,利用各种会议广泛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争当致富带头人、争当五好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进行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讲清赌博的危害,引导村民正确区分打麻将娱乐与赌博的差别,帮助村民提高认识,并规定村支两委骨干和党员不准以任何方式进行赌博。二是倡导“两个弘扬”,即弘扬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和邻里团结”为主的家庭美德,弘扬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为主的社会公德。三是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精神。针对村里有孤寡伤残人员生产、生活困难的现状,号召全村人员献爱心,有粮出粮、有力出力,帮助他们开展生产耕作、生活救济,并指派班子成员结成扶贫对子,常年进行或监护,使这群弱势群体生活有着落、生产有保障。

上半来,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扶贫“输血”多,扶贫“造血”力度不够,扶贫村发展后劲还不足。下半年,扶贫工作重点应放在发展村级经济上,下定决心,下大力气、下狠功夫,真正帮助扶贫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和谐新农村,确保建整扶贫工作取得如期成效。

评价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市质监局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市质监局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年**市绩效评估指标表》涉及我局部分主要是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我局严格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要求,多措并举在生产环节从严把关食品质量,以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的,突出获证企业后续监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小作坊监管三个重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

总体上有明显好转,重点食品、重点区域得到有效治理,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现将有关绩效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础工作,落实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1、建立食品质量档案。针对我市食品生产企业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小的状况,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作用,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区域责任,明确责任人员,全面摸清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数量,实施动态监管。全市7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已登记建档,12家企业划分了监督管理质量等级。
2、加强宣传教育培训。组织瓶装水、大米、食用油等企业质量管理、检验人员20多人参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员培训。开展“3.15”和“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广泛宣传食品质量安全知识。我局6月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1000余份。
3、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回访、监督抽查、后处理、执法检查等日常监管工作力度,督促企业主动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监督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严格的现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的原辅材料进货验收制度是否有效进行,是否按规定使用、管理食品添加剂,是否使用非食品原料和过期的、失效的、变质的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生产场所、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记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实施产品批批出厂检验,标签标识是否符合相关要求。7月9日,我局召开了全市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大会,5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递交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向社会庄严承诺。
4、严格生产许可,扎实推进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改进食品生产许可申办程序,严格按照新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审查通则的要求,严把准入关,确保许可质量。对今年申报的8家企业,我局到现场从严要求,帮助其改善生产条件,指导其建立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其生产台帐,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
二、落实监管职能,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
1、加强食品监督抽查和后处理工作。共抽查69家食品企业,抽查69批次,合格57批次,不合格12批次,合格率为82.6%。我局对不合格企业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认真帮助其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促使企业整改到位。现企业已申请复查,生产的食品送衡阳市食品检验所检验,复查结果全部为合格。
2、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开展对饮用水、白酒及湿米粉三个行业的专项整治,打击卫生条件差、标识不规范、质量不合格、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30人次,巡查6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发现安全隐患18起,下达责令整改通知20份,回访企业20家,立案查处12起,惩处了一批违法企业,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从而促进各食品企业合法经营,健康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
3、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我局按照省市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常抓不懈,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生产配料人员、原材料采购人员签订《防止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责任书》,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到目前为止,我市未发现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一年来,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取得的主要成效:经过分类整治和帮扶,不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单位数量下降,质量合格率稳步提升,行业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些小作坊完成了食品企业的转变,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食品安全还存在不少问题:我市生产加工单位数量大、规模小、缺乏知名品牌,企业普遍科技含量不高,设备和技术工艺不先进,规章制度不够健全,部分小作坊改造升级进展缓慢。监管人力资源不足。
三、加强我市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监管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发挥乡镇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办公室的作用,配备街道、村协管员、信息员,实现监管重心下移,触角延伸。
2、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在做好食品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和分类监管的基础上,建立黑名单制度,作为银行贷款、立项、用地、房屋租赁、使用单位参照的依据。完善群众举报和曝光制度。
3、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投入。政府要给予经费充足保障,加大技术检测设备的投入和人员的培训,增加巡查经费。
4、进一步创新食品安全宣传方式。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形式,普级食品安全常识,提高广大消费者抵制假冒伪劣食品的自觉性,要组织电台、报社、普通群众到食品加工厂,当面评判食品生产负责人。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年**月**日

市质监局2004年工作总结



一、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全面完成2004年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市质监系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强化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源头质量监管工作新路子,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是完善了整体联动机制。建立了划片监管的工作体制,实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责合一”,稽查机构、技术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管与服务中做到密切配合、信息共享、整体联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完善了督查督办机制。每月召开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系统工作调度会,整体把握全系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一些重要工作实行重点督办,加强了对县局、分局的工作指导。三是完善了部门协调机制。结合源头监管方案的实施,加强与政府、部门、基层单位的协调与配合,采取联席会议、报告、移送、联合整治等方式,丰富了监管手段,形成了监管合力。四是完善了考核激励机制。年初市局将年度各项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规定完成时限,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年终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并依照规定予以兑现。完善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和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名牌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确定9家企业11种产品为名牌产品培育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加强引导和扶持。经过精心培育,**集团、**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3种产品喜获“安徽名牌”称号,是我市历年来一次性获得省级名牌产品最多的一年。至此,全市已拥有**等11种安徽名牌产品。名牌效应使优良资产和生产力要素不断积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认证认可工作态势良好。认真贯彻国务院《认证认可条例》,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推进ISO9000、ISO14000等质量体系认证,强力推行3C认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组织开展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与计量检测体系培训,帮助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了6家实验室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3家企业通过了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分别有1家企业和1种产品通过了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为我市企业产品提高竞争力奠定了技术基础。

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帮助、指导企业制修订产品标准27项,新发展条形码系统成员16家,完成产品采标标志数3个,帮助2家企业建立了标准体系。完成了《**风景区服务质量要求》和《**风景区解说要求》2项服务业地方标准初稿。精心打造农业标准化这一“亮点”工程,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制定发布5项省地方标准,建成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1个,开展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完成**示范项目建设并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级验收,**单产由示范前的50公斤/亩增长到100公斤/亩,产值由不足2000元/亩上升到4000元/亩以上,全市面积由示范前的4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并通过示范区建设逐步辐射到**等市,实现单产增长一倍,面积翻了两番。经过精心挑选和项目论证,将**项目申报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指导市供销社将**项目申报为国家标准化示范项目。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受到省政府表彰。扎实有效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法制计量工作扎实开展。全市26051台(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基本做到按周期检定。大中型企业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8.82%,较好地发挥了计量工作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推进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提高企业计量保证能力,**供电公司通过了一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公司通过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现场核查,“C”标志评价实现了零的突破。加强了农资市场商品量的监督检查,对市场上的“公平秤”及时进行检定,使“公平秤”公平、准确,真正成为“放心秤”。深入开展集贸市场和加油站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集贸市场和加油站的计量活动,有效地打击了短斤少两等计量欺诈行为。在春播秋种、午季和夏粮收购季节,对农资销售市场和粮、油、棉收购站点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全年共检查站点200余个,计量器具达600余台(件),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

市场准入体系逐步完善。组织43家企业进行了人造板、眼镜、建筑外窗生产许可证管理细则的宣传贯彻,完成了白酒、水泥、汽车制动液等16家企业换发证工作。目前全市已有31家企业获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4家企业通过审查评审。全面推进许可证年审工作,完成了26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审。加大无证查处力度,查处生产、销售无证产品违法行为9起。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受理小麦粉等五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

申请39家,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申请2家,组织对已获证的55家企业进行了逐户复查,顺利通过了省局检查验收和抽查复审。完成了肉制品等十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必备条件调查,对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宣贯。对获证企业,继续加强证后监管,保证企业生产条件符合发证要求。通过严格市场准入,获证企业生产条件、卫生环境、质量意识、质量管理都有了明显提高。

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规范。全市质监系统实施质量打假行动60余次,办理质量案件382起,端掉制假售假窝点3个,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达500余万元,净化了市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逐年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提升,前3季度,共抽查892批次产商品,合格755批次,合格率85%,全市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二、狠抓源头、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质量监管工作

(一)全面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

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和“质量优秀产品和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质量兴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获优秀等次。**县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开展了2004年度**市质量管理奖和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前3季度全市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8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筑竣工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服务质量大为改善,诚信氛围更加浓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积极探索监管模式,进一步强化生产源头监管。

为将“从源头抓质量、提高工作有效

性,从基层抓落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目标落到实处,市质监局积极探索生产源头质量监管的路子和方法,根据企业分布状况划分监管片区,成立片区监管组,履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个责任制,实行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综合执法,形成“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系统协调、划片监管”的管理工作体制。建立了源头质量监管的协调指挥机制、工作运行机制、许可准入机制、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质量诚信机制和责任追究奖惩机制,规范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环环相扣的工作措施。一是建立企业档案,二是实施分类监管,三是加大检查力度,四是加强监督抽查和后处理,五是实行检验检测分析报告制度,六是突出源头打假,七是强化安全监察,八是优化服务质量。新的监管体制运行以来,全面摸清了辖区内生产企业基本状况,建立了电子监管系统,根据企业质量状况及规模,结合企业质量信用记录和监督检查结果,实行分类监管。并且在全市8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聘请了84位联络员,在市区20个社区居委会聘请了31位信息员,构建了覆盖全市的执法打假信息网络。这项管理体制的创新得到了省局的充分肯定,并向全省质监系统推广。

(三)加快建立质量信用体系,引导企业实现自律。

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质量状况普查工作,整合标准、计量、安全、许可证等信息资源,建立了全市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在质监网站上发布质量信息,在媒体上报道产品质量抽查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细则,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征信和授信体系。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曝光”等惩戒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监管、市场规范运作的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通过扎实开展质量诚信活动,企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

(四)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主题,坚持执法检查与监督服务相结合,打假与扶优相结合,全面履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的重要职责。全系统出动执法人员2200多人次,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节市场打假、农资、知识产权、汽车配件、奶粉、生活生产资料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同时积极做好禽流感、非典疫情的防控工作。重点抓了四个专项整治工作。一是扎实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整治。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刚在媒体曝光,市质监局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率先行动,组织执法人员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参加,开展了对奶粉市场的全面清查,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了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把粮、肉、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白酒、饮料、桶装饮用水、非B瓶啤酒、炒货、儿童食品等列为重点产品,把城乡结合部、生产比较集中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地方以及食品制假售假活动易发地区作为重点区

域,把生产、加工、使用环节作为监控重点,查获黑名单所列或有质量问题的奶粉5种0.8吨,无QS标志的小麦粉3吨、大米0.5吨,封存涉嫌质量问题的大米近40吨。二是积极开展农资市场的专项整治。在春播秋种季节,重点对生产、销售企业的农药、化肥、农机配件等生产生活资料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同时,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向农村经销户、农民宣传农资产品标准要求和识假方法,发放宣传材料,引导经营户依法经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大节日市场的专项整治力度。在元旦、春节等节日到来之前,组织了对白酒、饮料、绿豆糕、月饼等节日食品、消费品的专项监督抽查,不合格品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抽查结果在节前进行公布,引导消费。四是认真开展了建筑用钢材的专项整治工作。在2003年下半年对小轧钢生产企业查处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联合经贸委和供电部门切断了电力线路。彻底停止了全市小轧钢企业轧制螺纹钢筋的行为。

(五)加大安全监察力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制定了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了安全监察责任制度,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管到位的动态监管机制。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督查整改,出动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人员550多人次,组织开展了冬季、“两会”、安全月、黄金周等安全大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专项检查以及重点场所锅炉安全专项检查等10个检查活动,检查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538台次,发现事故隐患180处,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145份,取缔土锅炉8台,立案查处29起,消除了2处特大安全隐患,确保了全市无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完成了压力管道普查工作,建立了压力管道普查数据库,通过了省局验收。加大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行为,引导企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做到产权转移、充装许可、定期检验三个基本到位,规范了液化气充装市场。

(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高服务工作成效。

进一步贴近企业需要,服务经济发展,从夯实质量基础入手,积极推行“一揽子”服务,针对企业需要,开展质量、标准、计量、安全、认证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运用咨询、培训、“诊断”、检测等方式,向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今年以来共签订“一揽子”服务协议170余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近400个,成效十分明显。针对水泥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年审中发现的问题,不是一罚了之,而是积极帮助整改,召开了企业座谈会,分析原因,采取解决措施,受到企业的衷心欢迎。组织开展了对全市非金属矿产业及其产品质量状况

的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扩大**非金属矿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市质监局已着手完善标准体系,并积极筹建省级非金属矿产品检验中心,为我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标准、技术支持。

(七)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普及质量法律法规和质量知识。

通过报纸专栏、电台热线、电视专题、自办简报、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质量、培训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以3·15、安全月、质量月等大型服务咨询活动为平台,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宣传层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质量法制意识,不断增强质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与市电台联办了2期“981”热线栏目,在《**日报》上开辟宣传专版2个,在**电视台制作专题宣传片12期,市电台对我局3·15宣传服务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上报的政务信息被市委、市政府采用6条,省政府采用1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质量报》等市级以上媒体播发稿件75条。开展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名牌产品、计量、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20多次,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各类技术骨干500多人次,编印并发放各类资料5000多份。质量月期间,与市工商联联合举办了68家企业80余位负责人参加的**市质量管理;邀请国家级质量专家为我市大型骨干企业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普及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理念;与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天方杯”我为质量作贡献演讲比赛,营造了全社会进一步关注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质量监管情况工作报告为契机,为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上加强宣传,将《质量技术监督常见问题50问》、《政务公开服务指南》、《农业标准化工作手册》和《**质量信息》等资料分别呈送给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列席领导,进一步宣传质量工作,宣传质监职能,宣传质监部门,取得了良好效果。

(八)推进技术机构改革,提高技术保障能力。

大力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确立了“立足现有、着眼发展、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改革思路,制定了技术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全过程成本核算,实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基础的工资模式,以岗定薪、绩效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大投入,添置了一批先进设备,提高了装备水平,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建省非金属矿产品检验中心,为我市非金属矿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项目市场化”和“投资多元化”的前提下,开展项目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已有多家企业主动提出融资意向,项目洽谈已取得了积极进展。

(九)强化行风政风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全系统按照“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树立行业形象”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大力加强行风、政风建设。一是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建设学习型机关。系统地学习了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纪律处分条例》等,深入开展了“学、比、查、树”学习教育活动和查问题、查认识、查措施的“三查”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保国安民的责任感。局党组制定了学习计划,以政治、法律、业务学习为重点,坚持周五职工学习日和执法人员周六集中培训制度,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通过学习教育,干部职工讲政治、讲学习、讲奉献、讲团结的氛围日益浓厚,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二是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核心,建设效能型机关。制定了行政效能建设意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实行“阳光行政”,建立并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制和首问责任制,扎实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强化机关内部管理,树立机关廉洁、高效形象。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组织系统学习3次,加深了对《行政许可法》的了解,为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础。市局代表队在全市《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上荣获第一。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执法程序,完善并认真执行行政案件办理程序和各项制度,对案件审查严格把关,全系统共办理案件382起,无一件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加强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开展了实施法律法规回头看活动和执法检查,促进了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三是以行风、政风建设为抓手,建设廉洁型机关。集中开展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认真执行国家质检总局“八严格”、“七禁止”的规定,不断增强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有力地促进了全系统的行风建设。认真推行服务质量跟踪督查卡制度,开展了服务质量问卷调查,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分析,并在工作中合理采纳。全年全系统没有发生一例违法违纪行为。全面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人人都是质监形象,个个都是质监窗口”活动,以创建促政风、行风,市局和**县局积极申报了文明单位,市局被评为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市行政服务中心质监窗口被评为“红旗窗口”。进一步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意识,坚持诚信引商、服务安商,介绍引进投资项目1个,引资额950万元,占全年任务数的380%,超额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县质监局引资120万元,也超额完成了引资任务,并填补了我市锅炉制造业的空白。四是以迎接省人大对质监系统工作评议为契机,树立部门良好形象。召开了迎评动员大会,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市、县局党组成员主动登门,虚心听取省人大代表的意见与建议,接受人大代表和企业的监督。认真开展了实施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情况自查自纠,查找工作中的不足,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加强与市人大的联系,向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报告了全市产品质量监管情况,进一步展示了质监部门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成绩,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

三、正视困难、超前谋划,理清2005年工作思路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面对新形势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新形势下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企业质量意识、质量基础有待提高,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二是质量监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边远地区、作坊式小企业的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三是检测手段和检验

能力亟待改善,技术机构改革和能力建设有待实现新的突破。四是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2005年,市质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思路、锐意进取、艰苦创业,推动全市质监工作再上新台阶。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坚持“三转变”、“三不变”、“三贴紧”的工作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牢牢把握服务经济建设“一个主题”,突出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两个重点”,强化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三个意识”,认真抓好队伍建设、技术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风建设等“四大建设”,努力实现源头抓质量、执法打假、文明创建、技术机构改革、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等“五个突破”,达到“建立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树立一流形象,创造一流业绩”的“四个目标”,努力将质监部门建设成为政府需要、企业欢迎、社会赞誉、群众信赖的部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全力打好食品质量安全攻坚战。

二是推进名牌战略,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建立全面高效的服务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计量、质量认证等质量基础工作,加大从源头加强质量建设工作的力度,引导企业走品牌效益发展之路。

三是把“质量兴市”工作引向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意见》,真正做到政府重视、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将“质量兴市”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四是围绕监管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对源头质量监管进行“流程再造”,确保监管责任主体明确、过程环环相扣,使源头监管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积极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增加检验、检测机构投入,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五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安全监察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安全事故隐患的检查、监管和整治的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六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增强全社会质量法制意识。

七是加强质监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业务素质和勤政廉政教育,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畅通外部监督渠道,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努力塑造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


市质监局工作总结范文(一)


一、顺利完成全市质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实施方案>和<广东省质监局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们继续稳妥推进质监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统一全市质监系统干部职工思想,扎实做好改革过渡期的工作。1月26日,省质监局和清远市人民政府举行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交接仪式,全市质监系统正式“落地”,实行分级属地管理。至3月底,七个县(市、区)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交接工作全部完成,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行分级属地管理后,按市编办制定的“三定方案”重新调整了市局科室和人员,通过整合后勤部门和强化业务科室,更加突显质监职能。市委组织部也于3月中旬对我局领导班子成员重新进行了任命,刘浔华局长通过了市人大的任职考试并获葛长伟书记签发清远市质监局党组书记任命书。在机构改革中,全局干部职工思想统一,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体现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心全意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的工作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二、深入开展质量强市活动,助力我市创新驱动发展
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中心,突出抓品牌、抓标准、抓服务、抓效益四个重点,按照提高质量管理能力、提高监督把关能力、提高技术支撑能力的目标,强力推进“质量强市”、“品牌带动”、“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力促地方经济发展。
(一)积极推进质量管理工作。促成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质量暨打假工作会议,对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进行了宣贯,对近年来质量强市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阶段质量工作进行了部署。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对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积极推进工作,根据省品牌研究院的部署,开展产品调研,做好我市2015年省产品评价目录的建议和推荐工作。今年共推荐了我家6家企业的7种产品争取纳入省评价目录。积极发动并指导我市较具规模且实施卓越绩效管理的企业申报广东省政府质量奖,有广东远光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广东豪美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了申报材料。积极推动在全市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促使企业进一步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有关管理制度工作目前已初步征求市直相关24家单位的意见或建议,下一步将提请市政府印发。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服务,制定了《清远市质监局2015年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免费培训计划》,全年将完成对全市300家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质监业务知识培训。
(二)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对清城区和高新区内的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普查并建立电子档案,并拟建设涵盖我市所有工业产品生产的企业动态监管系统,准确掌握我市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情况。制定全市2015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产品目录,1-6月份共监督抽查87家企业的产品116批次,合格114批次,不合格2批次,不合格发现率1.72%。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做好后处理工作,帮助企业查找原因并整改复查合格。做好对生产企业巡查工作,及时纠正不规范生产行为,协助3家食品包装材料企业完成申请QS现场评审及不合格项整改工作。同时配合国家局、省局做好有关专项监督抽查工作。着手建立清远市工业产品生产企业信息化动态监管平台,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对我市辖区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科学有效监管水平,全面提升清远市工业产品的质量。
(三)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全力推动标准创新,广东盈泉钢制品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GB/T 12604.11-2015《无损检测 术语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2月经国家标准委发布,将于今年10月正式实施;DB44/T 1580-2015《内河水域游览船运营条件和服务基本要求》和DB44/T 1592-2015《游艇码头浮桥结构制作安装与检验标准》两个我市主导制定的广东省地方标准于4月正式发布;广东宏威陶瓷实业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陶瓷砖防滑性等级评价指南》经国家标准委确定为2015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至目前,我市累计已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非农业类地方标准78项,达到全省中游水平。对新实施的清远桂花鱼和黑山羊系列农业地方标准进行广泛宣贯,印制标准文本500套向养殖企业(户)免费派送,以推进两产业的标准化养殖技术。加强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加大对企业执行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标准实施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畅通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促进标准制修订与标准实施有效衔接。继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推进黄腾峡生态旅游区、连山有机稻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持续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工作,清远华能制药有限公司、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省标准化研究院专家组审核,两家企业均以高分获得“AAAA级”。
三、大力开展燃煤锅炉整治和打假工作,推进我市重点工作落实
根据市政府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由我局牵头开展燃煤锅炉整治和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工作。根据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高度重视此两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
(一)有序推进燃煤锅炉整治。出台了整治燃煤锅炉实施方案和清远市2015年工业燃煤锅炉整治工作计划,对年内淘汰锅炉任务进行了分解,并细化工作措施。通过整合资料完善了全市工业燃煤锅炉台帐,并联合环保部门共同开展清查行动,全面掌握了全市燃煤锅炉情况。在企业中开展了燃煤锅炉整治宣传活动,提高了企业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和配合。目前,各级质监部门已停止受理城市建成区新建燃煤锅炉的告知,停止受理城市建成区外新建10t/h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小锅炉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年内将按目标任务完成170台小型燃煤锅炉的整治。
(二)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制定并印发了《2015年清远市打击制假售假行为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促成市政府召开全市打假工作会议并与各打假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打假责任书,强化打假责任落实。开展打假“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和“警示区域”、“警示市场”调研,对提高打假的针对性和整治的成效性。以“双打”和4大类21项产品为主的“质检利剑”行动为主线,先后组织开展了“迎两节 保平安”打假专项行动,“车用燃油”专项行动,“农资”打假专项,打击假冒伪劣“电气设备”专项等10项专项行动。1-6月,全市质监系统共动执法人员3418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销、使用单位836家,立案查处案件39宗,查获涉案货值金额67.58万元,销毁违法产品货值0.53万元,结案36宗;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1宗。受理举报投诉33宗,处理31宗。
四、保障民生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
(一)狠抓特种设备监察和隐患治理。坚持重心下移,强化现场监察工作,切实做到安全隐患发现、跟踪、消除的闭环处理。今年以来,对重点领域、人员密集场所、重点设备等开展了专项检查,先后开展了岁末年初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五一”、“六一”等节前安全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424人次,检查单位276家次,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84份,发现并督促其消除隐患46处,移送稽查部门18宗。加强电梯监管工作,开展电梯安装维保单位专项整治,通过企业自查自纠和检查执法相结合,推进维保单位责任落实。针对电梯管理中物管公司法律意识淡薄、不依法履职问题开展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专项整治,联合清远市住建局共同督促物业管理公司落实电梯安全管理法律责任。针对电梯使用投诉增加的情况,加大了电梯安全宣传和有关协调工作,切实解决好市群众的“出行”问题。电梯监管改革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截至6月底,我市在用电梯7369台,明确使用管理权6990台,确权率94.9%,购买保险6198台,投保率84.1%,在用电梯由制造单位维保(含授权委托)5102台。此外,我市新增电梯由制造单位维保比例近99%。
(二)强化民生计量监管。组织开展了节前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加油站、液化石油气充装站专项监督检查活动,重点检查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型超市、酒楼食肆、眼镜店、加油站、瓶装液化气充装站、珠宝商店等单位40余家,责令整改1家,立案查处计量违法案件1宗。严格机动车安检机构证后监管,组织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机动车安检机构专项监督检查,检查安检机构11家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2份。继续组织开展集贸市场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统计调查,完成了59家检验检测机构的数据审核上报。加强计量宣传力度,开展了计量现场宣传服务活动、“计量知识进校园”活动、免费检定家庭用血压计、体重秤和温湿度计等宣传服务活动,提高了社会各界对计量的认识。
五、积极申报再生金属、陶瓷产品两个省级质检站建设,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去年5月29日,省委胡春华书记考察广东省质量监督电声产品检验站时指示:从20xx年开始,每年由省财政从科技专项经费中拨付1亿元,连续3年由省质监局统筹在全省产业园、专业镇、高新区和产业集群所在地建一批和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要,我局确定了再生有色金属及陶瓷产品省级检验站两个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两个项目建设,曾贤林常务副市长现场办公并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对两个省级质检站建设在用地、资金支持等方面予以明确。目前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及申报材料已得到省质监局的初步认可。其中陶瓷产品质检站的立项条件比较成熟,清新区政府确定免费提供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内2000平方米用于陶瓷产品检验站项目建设,立项后,省将给予500万元的配套支持。再生有色金属检验站初步确定在高新区建设,有关事项待进一步落实。两站建成后,既可满足我市相关企业产品就近检测,加强质量监管,同时还可发挥“研发平台”作用,提供研发及标准制定,促使产业发展和升级。
六、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活动,强化队伍作风建设
根据市委部署,在市局副处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活动,带动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项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印发了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强调重点抓好学习教育、党性分析、专项整治、从严从实、问题解决五方面工作,要求通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以务实之举,推动工作落实。在保持队伍的战斗力、提升工作的影响力、提高服务发展的贡献率、守好安全底线等四方面工作中突显活动的成效。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加强作风建设,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得到强化,履行岗位职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今年上半年,我局共受理办结行政审批11887件,无一受到投诉。
七、存在问题和不足
经过全市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今年以来,清远质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薄弱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新形势下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质量意识、质量基础有待提高,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同时由于产品经费不足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技术机构检测手段和检验覆盖率有待提高,技术机构改革和能力建设有待实现新的突破。三是与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需要加强,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并得到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