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学生自我总结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学生自我总结。

白驹过隙,日光荏苒。回想起来,我们在某些事情中会有很多的收获,很有必要给自己写一份总结,一份给自己的总结,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大家晓得总结范文怎么写好吗?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学生自我总结,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学生自我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篇一:一体化课程

目 录

机电一体化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总体方案

1.1 丝杆螺母副的选用

1.2 减速装置的选用

1.3 伺服电动机的选用

1.4 检测装置的选用

2.工作台切削力的

3.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

3.1滑块承受工作载荷Fmax的计算与型号选择

3.2距离额定寿命L的计算

4.滚珠丝杆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4.1最大工作载荷Fm的计算

4.2最大动载荷FQ的计算

4.3初选丝杆型号

4.4丝杆传动效率η的计算

4.5丝杆刚度的验算

4.6丝杆压杆稳定性的校核

5.步进电机减速箱的选用

6.步进电机的计算与选型

6.1步进电机转轴上加载的总转动惯量Jeq

6.2步进电机转动轴上总的等效负载转矩Teq

6.3步进电机最大静转矩的选择

6.4步进电机性能校核

7.反馈检测装置的选用

8.步进电机驱动器的选用

9.设计总结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尹志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

普通车床(如C616,C618,C620,CA6140,C630)是金属切削加工常用的一类机床。总体设计方案

(1)卧式车床数控化改造后应具有单坐标定位,两坐标直线插补、圆弧插补以及螺纹插补的功能。因此,数控系统应设计成连续控制型。

(2)卧式车床经数控化改造后属于经济型数控机床,在保证一定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应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3)根据普通车床的最大加工尺寸、加工精度、控制速度、以及经济性要求一般采用8位微机——MCS-51。

(4)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需要扩展程序存储器、键盘与显示、I/O接口电路、D/A转换电路、串行接口电路等。还要选择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源以及主轴电动机的交流变频器等。

(5)设计自动回转刀架及其控制电路。

(6)纵向和横向是两套独立的传动链,他们由步进电机、齿轮副、丝杆螺母组成,其传动比应满足机床所要求的分辨。

(7)采用滚珠丝杆螺母副,并有预紧机构

(8)采用贴塑导轨,以减少导轨摩擦

2、设计参数

最大加工直径:床面上:630mm;

床鞍上:350mm;

最大加工长度:1400mm;

快进速度:纵向:2.0

横向:1.0

最大切削进给速度: 纵向:0.5m/min,

横向:0.25 m/min;

溜板板和刀架的重力: 纵向:1200N

横向:800N

主电动机功率:10Ks;

输入方式:增值式、绝对式

控制坐标数:2

刀具补偿是0-99mm

进给传动链间隙补偿是: 纵向:

横向:

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与计算

(1) 进给系统机械结构改装设计

1、进给系统机械设计需要改动主要部件有挂轮架、溜板箱、溜板、刀架等。

2、挂轮架系统:全部拆除,在该处安装光电脉冲发生器。

3、进给箱部分:全部拆除,在该处安装纵向进给步进电机与齿轮减速箱总成、丝杆、光杆和操作杆,拆去齿轮箱连接滚珠丝杆,滚珠丝杆的另一端支承安装在车床尾座端原来的装轴承座部位

4、溜板箱部分:全部拆除,在原来处安装滚珠丝杆中间支承架及螺母以及部分操作按钮

5、横溜板部分:将原横溜板中丝杆螺母拆除,改装横向进给滚珠丝杆螺母副,横向进给步进电机与齿轮减速箱总成安装在横溜板后部并与滚珠丝杆相连

6、刀架:拆除原刀架,改装自动回转四方刀架总成

(2)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的计算选型

确定脉冲当量,计算切削力,滚珠丝杆螺母副的设计、计算与齿型、齿轮传动计算,步进电机计算与选型

1、确定脉冲当量

常采用的脉冲当量为纵向: 0.01mm/脉冲

横向:0.005mm/脉冲

2、切削力计算 纵切外回时

1.5FZ=0.67Dmax

式中Dmax为车床床面加工最大直径

横切端时,主切削力约为1FZ= 2

走刀方向的切削力Fx和垂直走刀方向切削力Fy按

FZ:Fx:Fy=1:0.25:0.4

Z切削力计算

纵切外圆

1.51.5N=0.67*630=10594.62N FZ=0.67Dmax

FZ:Fx:Fy=1:0.25:0.4

?Fx=2648.66N Fy=4237.848N

横切端面Fc,=11FZ=*10594.62=5297.3N 22

Fc,:Fx,:Fy,=1:0.25:0.4?Fx,=1324.33N Fy,=2118.92N

3、滚珠丝杆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

计算牵引力

横向进给为三角形式综合导轨

Fm?KFL?f,(Fv?G)

?FL、FV、FC分别为工作台进给方向载荷和横向载荷(N)G为移动部件重力 G=2000N,K=1.15f,=0.15-0.18

FL=Fx,=1324.33FC=Fy,=2118.92N

?Fm?KFx,?f,(FZ?G)=1.15*1324.33+0.15(5297.31+1200)=2497.6N

计算最大动载C

本车床Z向承受最大切削力条件下最快进给速度V=2m/min,先选基本导程为1 V=1V=0.5 L0=1000,Vmax为快进速度,丝杆最大转速 2

初选L0=6mm,t=15000h fm=1.15 n=1000Vs1000?0.5==83.3(r/min) 6L0

60nT60?83.3?15000==75

106106L=

?CmFm=12112.7N

计算最大静载荷C0

C0?fdFm=1.5*2617.58=3926.3

fd为静态安全系数,一般运动fd=1-2,有冲击fd=2-3,Fm丝杆最大进给

3-33选择启东润泽机床附件有限公司生产的

FL4006型滚珠丝杆副。其公称直径为40min,导程为6min,双螺母滚珠总圈数位3*2=6圈,精度等级取4级,额定动载荷为13200N,满足要求,

(4)传动效率?的计算

,将公称直径d0=40min,基本导程ph=6mm,代入??arctan(ph/(?d0))???2.44?初选型号,根据计算出最大动载荷,查表

,摩擦角??10,??tan?/tan(???) 得传动效率?=94.2%

(5)刚度的验算

1)采用一端轴向固定,一端简支的方式,固定端采用一对推力角接触球轴承,面对面组配。??1497mm,??2.1?105Mpa,查表3-33,得Dpa,油温T=080℃。

要求绘制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图(pCB图),内容包括:

1.绘制电路原理图;

2.绘制印刷电路版图;

3.撰写设计报告说明书。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综合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主要目的:

1、通过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机械与电子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及其他知识,学习总体的方案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通过对电子系统的设计,掌握几种典型电子元件及单片机的控制原理及选用的方式,对一些基本的电路有一定认识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并树立“系统设计”的思想

4、锻炼提高学生应用手册和标准、查阅文献资料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三:系统方案论证

1.系统组成框图

2.指标的检测

单片机控制的液压油压、油温检测系统中,检测的指标为压力和温度,油压的检测要用压力传感器,温度的检测要用温度传感器。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以确定的关系输出某一物理量。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路参数量。基本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量。

3.滤波放大电路

在传感器输出的电路参数量中,即使通过了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不是理想的平滑直流,而是单方向的脉动直流,即除了直流分量以外还有许多交流分量。所以要针对电源的负载特性选择合适的滤波电路。滤波电路就是使单向脉动直流变成平滑直流的电路,常用电阻,电容和电感组合而成。

在通过滤波电路后的电量中,有很大一部分信号较弱,不便于测量,所以针对输出信号需要选用放大一定倍数的放大电路,将输出信号放大,便于检测。

篇三: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一、选题背景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设计的内容.使学生即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能训练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加以深入的研究是课程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探索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内容设置,对于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要求

设计一电路板控制系统,检测液压油油、压油温检测系统,其中压力p〈=15 Mpa,油温T〈=80℃,绘制电路原理图和电路板图。

三、选题目的

当代数学信号处理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在通用的硬件上借助软件实现复杂的功能,伴随对软件依赖性的增加,软件的开发成本也相应提高,甚至出现赶超硬件投入的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了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备和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的连接机械和电子、气压、液压等相关的的关键技术,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高性能、高自动化的机械化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我们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行业的技术人员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所在。

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有:(1)机械技术,(2)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3)系统技术,(4)自动控制技术,(5)传感检测技术,(6)侍服传动技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同时因也是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不管是对祖国经济的发展,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对于掌握、精通这门技术都尤为的显得重要。

而这次课程设计,一方面让我们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联系,另一方面也是温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单片机方面的知识,对于单片机系统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能够从整体的高度上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有效的系统。接触和学习一种相当有效的电路设计软件pROTEL99,熟悉和了解基本的操作,能够根据设计需求独立设计和布局出合理的电路原理图(SCH)和电路板图(pCB)。系统化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设计思路,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即将面临的社会实践打好基础,都是非常必要的。

四、方案论证

1、单片机控制的液压油温检测系统中,其要检测的指标有油压和油温两个。油

压的检测要用压力传感器,而油温的检测要用温度传感器。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以确定的关系输出某一物理量。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路参数量。基本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量。

2、电量通过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不是理想的平滑直流,而是单方向的脉动直流,即除了直流分量以外还有许多交流分量。所以要针对电源的负载特性选择合适的滤波电路。滤波电路就是使单向脉动直流变成平滑直流的电路,常用电阻,电容和电感组合而成。

3、由于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经整流,滤波放大电路后输出的是模拟信号,(如电压,电流,频率等)。这些信号计算机是识别不了的,所以要进行A/D转换。A/D转换电路的功能是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适应计算机处理。

4、通过A/D转换电路输出数字信号,该信号进入MCS-51单片机,通过单片机来实现检测和控制功能。本系统中要控制油温和油压,还要在油温和油压超过设定的额定值时,系统发出报警。所以要通过显示器,键盘和报警电路来实现。

其中:

1、液压压力传感器采用油压传感器选型为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2、油温传感器选型为AD590油温传感器。。3、A/D转换芯片采用ADC0809。4、单片机采用8031。5、I/0扩展采用8155。

6、键盘、显示接口采用8279。

五、电路分析

1、变压电源:

由于电路电压为6v,故需把220V交流变成低压直流,由四个组成部分:降压—整流—滤波—稳压。

2、油压、油温感测及放大电路:

以油压检测及放大电路为例,插座J外接一应变式压力、检测传感器,插座上的1、2脚将控制板中的+6V及-6V电源引出向传感器供电,3、4脚为传感器输出的差动信号。三个运算放大器组成差动放大电路,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其中R36用于调节零点,R37用于调整放大(来自:WOS工艺,可实现8路模数信号的分时采集,片内有8路模拟选通开关,以及相应的通道地址锁存用译码器电路,其转换时间为100us左右。IN-7~IN-0是模数输入通道,ADC0809对输入信号的电压要求是0~5V,若信号过小还需要进行放大。另外,模拟输入量在A/D转换过程中其值不应该有变化,对变化快的模拟量,在输入前应增加采样保持电路,本课题中的油压及油温的变化不会很快,所以不必采用采样保持电路。A、B、C是地址线,设置p0.1~p0.3口经过地址锁存后接A、B、C地址线。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A、B、C地址状态进入地址锁存器中,由p2.0及WR控制地址锁存。START转换启动信号,上跳沿时,所有内部寄存器清零,下跳沿时,开始进行A/D转换,在转换过程中应保持低电平,由p2.0及WR控制转换信号。D7~D0数据输出线,和单片机的p0口直接连接。EOC输出允许信号,用于控制三态门。

4、单片机:

单片机采用型号为89cs51,89S51单片机的内部4KB片内程序存储器,128字节片内数据存储器,2个定时器和1个全双工异步串通讯接口。其外部电路包括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以上是《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学生自我总结》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涉及到电路、计算、设计、系统、滚珠、机电、检测、要求等范文相关内容,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微机课程设计自我总结



一、实习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针对于此,在经过相应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可以说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网络设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 Telnet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制作直通电缆和交换UTp的实验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剪切电缆,导致连接不通,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将实验完成。

在做到单臂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的实验,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论知识,在重新翻阅课本和老师的指导之下,也成功的完成了试验。

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丰富的实践创造,细致的了解了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种配置方法,并掌握了利用虚拟环境配置的方法,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完成实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学习网络电缆的制作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

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是对我们所学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这就要求我们用相应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夯实基础,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贡献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数电课程设计自我总结


引导语:数电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电课程设计自我总结,欢迎参考!

【数电课程设计自我总结1】

数电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短短的两个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数电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数电课程设计,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次数电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王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王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总体来说,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在摸索该如何设计程序使之实现所需功能的过程中,特别有趣,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在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的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这次数电课程设计,虽然短暂但是让我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1、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在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加深了我们对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认识,进一步增进了对一些常见逻辑器件的了解。另外,我们还更加充分的认识到,数字电路这门课程在科学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

2,查阅参考书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在设计电路时,遇到很多不理解的东西,有的我们通过查阅参考书弄明白,有的通过网络查到,但由于时间和资料有限我们更多的还是独立思考。

3,相互讨论共同研究也是很重要的,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电路设计中的分频器的设计,开始并不理解分频器的原理,但是和其他的专业同学讨论后,理解了分频器的基本原理后,很快的设计了电路原理图。

【数电课程设计自我总结2】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LC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主要应用了通信电子线路三点式振荡器电路内容。通过查找资料,结合书本中所学的知识,完成了课程设计的内容。把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我们对课本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加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在课程设计之前,我们通过各个渠道查找资料后分析验证,经过多次的修改和整理,作了如上的设计思路。虽然这次设计一开始是按照设计要求去完成的,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导致以上的准备资料,在实际操作中都未能派上用场。在这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懂得了很多,课程设计不光是让我们去设计,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通信电子线路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加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其次对这个课题的理解问题。因为高频的知识本来就不容易懂,所以查找资料和查阅基础知识,花了我们很长的时间。这些都应归咎于自己基础知识的匮乏。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有关高频原理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动手操作方面,加深了对LC正弦波振荡器的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对高频知识的理解,也对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调试仪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设计时我们根据课题要求,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还查阅了相当多的资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这次的高频课程设计重点是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相结合,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的思维能力。在接触课程设计之前,因为这门课程的难度很深度,我对高频是敬而远之的心态,所以基础知识以及逻辑推理思维方面都是相当欠缺。在对高频的实验模块操作方法所知甚少和对调试知识几乎一无所知的程度,最后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课程设计的要求。

【数电课程设计自我总结3】

1、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这个方案包括设计了一套电路原理和pCB连接图,和芯片上的选择。这个方案总共使用了74LS248,CD4510各两个,74LS04,74LS08,74LS20,74LS74,NE555定时器各一个。

2、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就是心里想老着这样的接法可以行得通,但实际接上电路,总是实现不了,因此耗费在这上面的时间用去很多。

3、我沉得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映象深刻。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个期末测试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4、经过两个星期的实习,过程曲折可谓一语难荆在此期间我们也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从开始时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实习,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才意识到老一辈电子设计为我们的社会付出。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一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十来天的合作,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我想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同样可以为社会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一切,这有什么不好?我们不断的反问自己。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设计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们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可。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失落呢?于是我们决定沿着自己的路,执着的走下去。

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实习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习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习也正好锻炼我们这一点,这也是非常宝贵的。

对我们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这次实习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机械课程设计自我总结范文



经过紧张而辛苦的四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看着自己的设计。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设计终于完成啦,担忧的是自己的设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设计胶带输送机的传动装置(如右图所示)工作年限是10年工作环境多飞尘滚筒圆周力F是1500牛带速v是1.6米每秒滚筒直径D是250毫米滚筒长度L是600毫米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共分为了8个阶段:1、设计准备工作2、总体设计3、传动件的设计计算4、装配图草图的绘制5、装配图的绘制6、零件工作图的绘制7、编写设计说明书8、答辩

在前几周的计算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首先是在电机的选择过程中,在把一些该算的数据算完后,在选择什么电机类型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虽然课本后面附带有表格及各种电机的一些参数我还是选错了,不得不重新选择。在电机的选择中我们应该考虑电机的价格、功率及在设计时所要用到的传动比来进行选择,特别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成本。

在传动比分配的过程中,我一开始分配的很不合理,把减速机的传动比分成了4,最后导致在计算齿轮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不得不从头开始,重新分配。我们再分配传动比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后的齿轮计算,使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合理。

在把电机的选择、传动比选定后就开始进入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重点了:传动设计计算。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在杨老师和张老师的热心讲解和指导下,明白了传动设计中齿轮的算法和选择。在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时,我们一定得按照书上的计算思路逐步细心地完成,特别一些数据的选择和计算一定要合理。当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选择完成时,在分别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和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最后通过这两个计算的对比确定分度圆直径、齿轮齿数。

这次设计中最后一个难点就是轴的设计了,在两位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采取了边画边算的方法,确定了低速和高速轴后又分别进行了校核,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轴的校核是个难点,由于材料力学没怎么学好导致计算遇到了麻烦,这也充分的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性。在平时的学习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在计算结束后就开始了画图工作,由于大一的时候就把制图学了,又学了电脑制图导致很自己手工画起来很吃力,许多的画图知识都忘记啦,自己还得拿着制图书复习回顾,导致耽误了许多时间,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明白我们所学的每一科都非常重要,要学好学的学硬。在画图过程中,我们应该心细,特别注意不要多线少线同时也要注意图纸的整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图。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平教授,黄焊伟总检平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短短三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