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汇编(14篇)

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培养我们的思想情趣,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张九龄的古诗词,它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诗人张九龄有哪些古诗词让您心中触动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一】

张九龄《奉和圣制烛龙斋祭》原文

上帝临下,鉴亦有光。孰云阴骘,惟圣克彰。六月徂暑,

四郊愆阳。我后其勤,告于坛场。精意允溢,群灵鼓舞。

蔚兮朝云,沛然时雨。雨我原田,亦既有年。烛龙煌煌,

明宗报祀。于以助之,天人帝子。闻诗有训,国风兹始。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二】

张九龄《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原文

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

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

展力惭浅效,衔恩感深慈。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

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

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吕梁有出入,乃觉非虚词。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三】

张九龄《郡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所羡遂赋以诗》原文

云间有数鹤,抚翼意无违。晓日东田去,烟霄北渚归。

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依。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

岂烦仙子驭,何畏野人机。却念乘轩者,拘留不得飞。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四】

张九龄《九月九日登龙山》原文

郡庭常窘束,凉野求昭旷。楚客凛秋时,桓公旧台上。

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极远何萧条,中留坐惆怅。

东弥夏首阔,西拒荆门壮。夷险虽异时,古今岂殊状。

先贤杳不接,故老犹可访。投吊伤昔人,挥斤感前匠。

自为本疏散,未始忘幽尚。际会非有欲,往来是无妄。

为邦复多幸,去国殊迁放。且泛篱下菊,还聆郢中唱。

灌园亦何为,於陵乃逃相。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五】

张九龄《奉和圣制温泉歌》原文

有时神物待圣人,去后汤还冷,来时树亦春。

今兹十月自东归,羽旆逶迤上翠微。温谷葱葱佳气色,

离宫奕奕叶光辉。临渭川,近天邑,浴日温泉复在兹,

群仙洞府那相及。吾君利物心,玄泽浸苍黔。

渐渍神汤无疾苦,薰歌一曲感人深。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六】

《感遇(第七)》张九龄唐诗鉴赏

【原文】

感遇十二首1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

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⒁,此木岂无阴。

【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⑿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⒀荐:进奉意。

⒁树:种植意。

【白话译文】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赏析】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七】

张九龄《与生公寻幽居处》原文

同方久厌俗,相与事遐讨。及此云山去,窅然岩径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清谐欣有得,幽闲欻盈抱。

我本玉阶侍,偶访金仙道。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

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不种缘岭竹,岂植临潭草。

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期为静者说,曾是终焉保。

今为简书畏,只令归思浩。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八】

张九龄《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原文

配天昭圣业,率土庆辉光。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

流恩均庶品,纵观聚康庄。妙舞来平乐,新声出建章。

分曹日抱戴,赴节凤归昌。幸奏承云乐,同晞湛露阳。

气和皆有感,泽厚自无疆。饱德君臣醉,连歌奉柏梁。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九】

张九龄《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原文

征骖入云壑,始忆步金门。通籍微躯幸,归途明主恩。

匪唯徇行役,兼得慰晨昏。是节暑云炽,纷吾心所尊。

海县且悠缅,山邮日骏奔。徒知恶嚣事,未暇息阴论。

峣武经陈迹,衡湘指故园。水闻南涧险,烟望北林繁。

远霭千岩合,幽声百籁喧。阴泉夏犹冻,阳景昼方暾。

懿此高深极,徒令梦想存。盛明期有报,长往复奚言。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十】

张九龄《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原文

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每劳苍生念,不以黄屋尊。

兴化俟群辟,择贤守列藩。得人此为盛,咨岳今复存。

降鉴引君道,殷勤启政门。容光无不照,有象必为言。

成宪知所奉,致理归其根。肃肃禀玄猷,煌煌戒朱轩。

岂徒任遇重,兼尔宴锡繁。载闻励臣节,持答明主恩。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十一】

张九龄《登南岳事毕谒司马道士》原文

将命祈灵岳,回策诣真士。绝迹寻一径,异香闻数里。

分庭八桂树,肃容两童子。入室希把袖,登床愿启齿。

诱我弃智诀,迨兹长生理。吸精反自然,炼药求不死。

斯言眇霄汉,顾余婴纷滓。相去九牛毛,惭叹知何已。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十二】

张九龄《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原文

宅生惟海县,素业守郊园。中览霸王说,上徼明主恩。

一行罢兰径,数载历金门。既负潘生拙,俄从周任言。

逶迤恋轩陛,萧散反丘樊。旧径稀人迹,前池耗水痕。

并看芳树老,唯觉敝庐存。自我栖幽谷,逢君翳覆盆。

孟轲应有命,贾谊得无冤。江上行伤远,林间偶避喧。

地偏人事绝,时霁鸟声繁。独善心俱闭,穷居道共尊。

乐因南涧藻,忧岂北堂萱。幽意加投漆,新诗重赠轩。

平生徇知己,穷达与君论。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十三】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是唐代宰相、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律。这是一首描写庐山瀑布水的远景的写景诗,张九龄通过写山水以抒怀,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诗作,通过对庐山瀑布的赞美,抒发了胸中的豪情壮志。

【原文】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1

万丈红泉落2,迢迢半紫氛3。

奔流下杂树4,洒落出重云5。

日照虹霓似6,天清风雨闻7。

灵山多秀色9,空水共氤氲9。

【注释】

湖口: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因地处鄱阳湖入长江之口,故称湖口。湖口遥对庐山,能见山头云雾变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闪耀的色彩。

红泉:指阳光映照下的瀑布。

迢迢(tiáotiáo):形容瀑布之长。紫氛:紫色的水气。

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重云:层云。

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闻:听到。

灵山:指庐山。秀色:壮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云。氤氲(yīnyūn):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白话译文】

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好像从天上落下,四周呈现半红半紫的雾气。它穿过杂树而直下,它穿过重重云雾。阳光照射上去像一条彩色的虹霓,在这晴朗的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雨的声响。这庐山就如同仙山一样,多么壮美呵,烟云与水气融成一片。

【创作背景】

开元十一年(723年),张说为宰相,张九龄深受器重,引为本家,擢任中书舍人。开元十四年(726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贬为太常少卿。不久,出为冀州刺史。他上疏固请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唐玄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的才德经受了考验。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赏析】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次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三联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末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特出。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此用其词,显然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形象的比喻诗人遭遇和情怀,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乍一读,它好像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稍加吟味,则可感觉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小学生必背张九龄古诗名句【篇十四】

张九龄《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原文

门绪公侯列,嫔风诗礼行。松萝方有寄,桃李忽无成。

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永叹芳魂断,行看草露滋。二宗荣盛日,千古别离时。

竟罢生刍赠,空留画扇悲。容车候晓发,何岁是归期。

缟服纷相送,玄扃翳不开。更悲泉火灭,徒见柳车回。

旧室容衣奠,新茔拱树栽。唯应月照簟,潘岳此时哀。

Gz85.com编辑推荐

关于小学必背的张九龄古诗词汇集十篇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张九龄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诗人张九龄有哪些古诗词让人不容错过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必背的张九龄古诗词”,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小学必背的张九龄古诗词(篇一)

张九龄《登郡城南楼》原文

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云霞千里开,洲渚万形出。

澹澹澄江漫,飞飞度鸟疾。邑人半舻舰,津树多枫橘。

感别时已屡,凭眺情非一。远怀不我同,孤兴与谁悉。

平生本单绪,邂逅承优秩。谬忝为邦寄,多惭理人术。

驽铅虽自勉,仓廪素非实。陈力倘无效,谢病从芝朮.

关于小学必背的张九龄古诗词(篇二)

张九龄《和崔尚书喜雨》原文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

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池溜因添满,林芳为洒开。

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

无论验石鼓,不是御云台。直颂皇恩浃,崇朝遍九垓。

关于小学必背的张九龄古诗词(篇三)

张九龄《冬中至玉泉山寺属穷阴冰闭崖谷无色及仲春行县…有此作》原文

灵境信幽绝,芳时重暄妍。再来及兹胜,一遇非无缘。

万木柔可结,千花敷欲然。松间鸣好鸟,竹下流清泉。

石壁开精舍,金光照法筵。真空本自寂,假有聊相宣。

复此灰心者,仍追巢顶禅。简书虽有畏,身世亦相捐。

关于小学必背的张九龄古诗词(篇四)

《望月怀远》张九龄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原文】

望月怀远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⑵。

情人怨遥夜⑶,竟夕起相思⑷。

灭烛怜光满⑸,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⑹。

【注释】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海上”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⑷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⑸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根据上下文,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⑹“不堪”二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白话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关于小学必背的张九龄古诗词(篇五)

张九龄《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原文

孟月摄提贞,乘时我后征。晨严九折度,暮戒六军行。

日御驰中道,风师卷太清。戈鋋林表出,组练雪间明。

动植希皇豫,高深奉睿情。陪游七圣列,望幸百神迎。

气色烟犹喜,恩光草尚荣。之罘称万岁,今此复同声。

关于小学必背的张九龄古诗词(篇六)

张九龄《咏史》原文

大德始无颇,中智是所是。居然已不一,况乃务相诡。

小道致泥难,巧言因萋毁。穰侯或见迟,苏生得阴揣。

轻既长沙傅,重亦边郡徙。势倾不幸然,迹在胡宁尔。

沧溟所为大,江汉日来委。沣水虽复清,鱼鳖岂游此。

贤哉有小白,仇中有管氏。若人不世生,悠悠多如彼。

关于小学必背的张九龄古诗词(篇七)

张九龄《彭蠡湖上》原文

沿涉经大湖,湖流多行泆.决晨趋北渚,逗浦已西日。

所适虽淹旷,中流且闲逸。瑰诡良复多,感见乃非一。

庐山直阳浒,孤石当阴术。一水云际飞,数峰湖心出。

象类何交纠,形言岂深悉。且知皆自然,高下无相恤。

关于小学必背的张九龄古诗词(篇八)

张九龄《当涂界寄裴宣州》原文

故人宣城守,亦在江南偏。如何分虎竹,相与间山川。

章绶胡为者,形骸非自然。含情津渡阔,倚望脰空延。

远近闻佳政,平生仰大贤。推心徒有属,会面良无缘。

目夕遵前渚,江村投暮烟。念行祗意默,怀远岂言宣。

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关于小学必背的张九龄古诗词(篇九)

张九龄《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应,因赋诗言事》原文

兹山蕴灵异,走望良有归。丘祷虽已久,甿心难重违。

迟明申藻荐,先夕旅岩扉。独宿云峰下,萧条人吏稀。

我来不外适,幽抱自中微。静入风泉奏,凉生松栝围。

穷年滞远想,寸晷阅清晖。虚美怅无属,素情缄所依。

诡随嫌弱操,羁束谢贞肥。义济亦吾道,诚存为物祈。

灵心倏已应,甘液幸而飞。闭阁且无责,随车安敢希。

多惭德不感,知复是耶非。

关于小学必背的张九龄古诗词(篇十)

张九龄《临泛东湖(时任洪州)》原文

郡庭日休暇,湖曲邀胜践。乐职在中和,灵心挹上善。

乘流坐清旷,举目眺悠缅。林与西山重,云因北风卷。

晶明画不逮,阴影镜无辨。晚秀复芬敷,秋光更遥衍。

万族纷可佳,一游岂能展。羁孤忝邦牧,顾己非时选。

梁公世不容,长孺心亦褊。永念出笼絷,常思退疲蹇。

岁徂风露严,日恐兰苕剪。佳辰不可得,良会何其鲜。

罢兴还江城,闭关聊自遣。

小学必读的张九龄古诗名句集锦(11篇)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张九龄的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诗人张九龄有哪些优秀的古诗词让您无法忘怀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小学必读的张九龄古诗名句”,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必读的张九龄古诗名句【篇一】

张九龄《奉和圣制烛龙斋祭》原文

上帝临下,鉴亦有光。孰云阴骘,惟圣克彰。六月徂暑,

四郊愆阳。我后其勤,告于坛场。精意允溢,群灵鼓舞。

蔚兮朝云,沛然时雨。雨我原田,亦既有年。烛龙煌煌,

明宗报祀。于以助之,天人帝子。闻诗有训,国风兹始。

小学必读的张九龄古诗名句【篇二】

张九龄《晨坐斋中偶而成咏》原文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小学必读的张九龄古诗名句【篇三】

张九龄《入庐山仰望瀑布水》原文

绝顶有悬泉,喧喧出烟杪。不知几时岁,但见无昏晓。

闪闪青崖落,鲜鲜白日皎。洒流湿行云,溅沫惊飞鸟。

雷吼何喷薄,箭驰入窈窕。昔闻山下蒙,今乃林峦表。

物情有诡激,坤元曷纷矫。默然置此去,变化谁能了。

小学必读的张九龄古诗名句【篇四】

《感遇十二首(其四)》张九龄唐诗鉴赏

【原文】

感遇十二首1

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⑷。

侧见双翠鸟⑸,巢在三珠树⑹。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⑺?

美服患人指⑻,高明逼神恶⑼?

今我游冥冥⑽,弋者何所慕⑾!

【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⑷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⑸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

⑹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⑺“得无”句: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金丸,弹弓的子弹。

⑻“美服”句:身着华美的服装应担心别人指责。

⑼“高明”句: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⑽冥冥:高远的天空。

⑾“弋者”句: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而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诗句的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干净,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可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用“冥冥”两字来对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这首诗劲炼质朴,寄托遥深。它借物喻人,而处处意存双关,分不出物和人来,而且语含说理和劝诫,颇得诗人敦厚之旨。

小学必读的张九龄古诗名句【篇五】

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原文

将相有更践,简心良独难。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

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义无中国费,情必远人安。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封侯自有处,征马去啴啴。

小学必读的张九龄古诗名句【篇六】

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全文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小学必读的张九龄古诗名句【篇七】

张九龄《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原文

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琴诗犹可托,剑履独成空。

畴昔尝论礼,兴言每匪躬。人思崔琰议,朝掩祭遵公。

作善神何酷,依仁命不融。天文虚北斗,人事罢南宫。

上宰既伤旧,下流弥感衷。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

小学必读的张九龄古诗名句【篇八】

张九龄《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原文

指途跻楚望,策马傍荆岑。稍稍松篁入,泠泠涧谷深。

观奇逐幽映,历险忘岖嶔。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

焚香忏在昔,礼足誓来今。灵异若有对,神仙真可寻。

高僧闻逝者,远俗是初心。藓驳经行处,猿啼燕坐林。

归真已寂灭,留迹岂湮沉。法地自兹广,何云千万金。

小学必读的张九龄古诗名句【篇九】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是唐代宰相、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律。这是一首描写庐山瀑布水的远景的写景诗,张九龄通过写山水以抒怀,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诗作,通过对庐山瀑布的赞美,抒发了胸中的豪情壮志。

【原文】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1

万丈红泉落2,迢迢半紫氛3。

奔流下杂树4,洒落出重云5。

日照虹霓似6,天清风雨闻7。

灵山多秀色9,空水共氤氲9。

【注释】

湖口: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因地处鄱阳湖入长江之口,故称湖口。湖口遥对庐山,能见山头云雾变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闪耀的色彩。

红泉:指阳光映照下的瀑布。

迢迢(tiáotiáo):形容瀑布之长。紫氛:紫色的水气。

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重云:层云。

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闻:听到。

灵山:指庐山。秀色:壮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云。氤氲(yīnyūn):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白话译文】

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好像从天上落下,四周呈现半红半紫的雾气。它穿过杂树而直下,它穿过重重云雾。阳光照射上去像一条彩色的虹霓,在这晴朗的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雨的声响。这庐山就如同仙山一样,多么壮美呵,烟云与水气融成一片。

【创作背景】

开元十一年(723年),张说为宰相,张九龄深受器重,引为本家,擢任中书舍人。开元十四年(726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贬为太常少卿。不久,出为冀州刺史。他上疏固请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唐玄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的才德经受了考验。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赏析】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次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三联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末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特出。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此用其词,显然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形象的比喻诗人遭遇和情怀,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乍一读,它好像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稍加吟味,则可感觉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小学必读的张九龄古诗名句【篇十】

张九龄《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原文

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

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缅惟翦商后,岂独微禹叹。

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

小学必读的张九龄古诗名句【篇十一】

张九龄《城南隅山池春中田袁二公盛称其美夏首获赏果…故有此咏》原文

忆昨闻佳境,驾言寻昔蹊。非惟初物变,亦与旧游暌。

幽渚为君说,清晨即我携。途深独睥睨,历险共攀跻。

林笋苞青箨,津杨委绿荑。荷香初出浦,草色复缘堤。

乐处将鸥狎,谭端用马齐。且言临海郡,兼话武陵溪。

异壤风烟绝,空山岩径迷。如何际朝野,从此待金闺。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14篇)


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曾上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开阔我们的眼界,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张九龄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诗人张九龄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吐血整理的“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一)

张九龄《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原文

指途跻楚望,策马傍荆岑。稍稍松篁入,泠泠涧谷深。

观奇逐幽映,历险忘岖嶔。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

焚香忏在昔,礼足誓来今。灵异若有对,神仙真可寻。

高僧闻逝者,远俗是初心。藓驳经行处,猿啼燕坐林。

归真已寂灭,留迹岂湮沉。法地自兹广,何云千万金。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二)

张九龄《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应,因赋诗言事》原文

兹山蕴灵异,走望良有归。丘祷虽已久,甿心难重违。

迟明申藻荐,先夕旅岩扉。独宿云峰下,萧条人吏稀。

我来不外适,幽抱自中微。静入风泉奏,凉生松栝围。

穷年滞远想,寸晷阅清晖。虚美怅无属,素情缄所依。

诡随嫌弱操,羁束谢贞肥。义济亦吾道,诚存为物祈。

灵心倏已应,甘液幸而飞。闭阁且无责,随车安敢希。

多惭德不感,知复是耶非。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三)

张九龄《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原文

征骖入云壑,始忆步金门。通籍微躯幸,归途明主恩。

匪唯徇行役,兼得慰晨昏。是节暑云炽,纷吾心所尊。

海县且悠缅,山邮日骏奔。徒知恶嚣事,未暇息阴论。

峣武经陈迹,衡湘指故园。水闻南涧险,烟望北林繁。

远霭千岩合,幽声百籁喧。阴泉夏犹冻,阳景昼方暾。

懿此高深极,徒令梦想存。盛明期有报,长往复奚言。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四)

《浈阳峡》张九龄唐诗鉴赏

【原文】

浈阳峡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

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赏析】

浈阳峡,是浈水中的一个峡谷,浈水源出江西省信丰县,流经张九龄的故乡曲江。

这首诗描写在故乡峡谷溪流中行舟的情景。首联写峡谷的狭窄、深邃。诗人驾着小船,曲曲折折地穿过峡谷,紧紧地挨着山壁前进。颔联两句,分别写峡谷的山和水。溪水那么绿,绿得昏暗发黑。尽管未到秋天,水面上沁出阵阵寒意。峡谷两面高山绵延,森林茂密,浓荫把日光遮蔽了,所以晴天也显得阴森森的。如果说颔联描写山水,是着重表现峡谷的清幽;那么颈联集中写山,则是旨在描绘峡谷的壮丽。峡谷内,千寻峭壁,相对屹立;山上层林尽染,五色缤纷。清幽而壮丽的自然景致,使诗人内心生出一种悠远的情思,惊喜地感叹天地、大自然创造孕育万物之心,真是深不可测。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一中说:“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进。陈正字(子昂)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九龄)继之,诗品乃醇。”张九龄继陈子昂之后,大量运用五言律诗描绘山水,语言省净,清新含蓄,平仄和谐,粘对合律。大多数山水诗都能创造出情景交融、清远浑成的艺术意境。作为盛唐诗坛上年岁较长的一位诗人,张九龄在致力于写陈子昂式的《感遇》诗的同时,精心创作了数量丰富的山水诗,成为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派的一位先导者。正如明人胡震亨所说:“张子寿(九龄)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张九龄的这首《浈阳峡》,就体现了他的山水诗景色清丽,文字洗练、意境清远这一个“清”的特色。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五)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原文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全文赏析

湖口即鄱阳湖口,唐为江州戌镇,归洪州大都督府统辖。这诗约为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前后所作。

张九龄在此之前,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张说为宰相,张九龄深受器重,引为本家,擢任中书舍人。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贬为太常少卿。不久,出为冀州刺史。他上疏固请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唐玄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旧唐书。张九龄传》)。这是一段使他对朝廷深为感戴的曲折遭遇。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的才德经受了考验。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颔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颈联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尾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凸出。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此用其词,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但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这正是诗人遭遇和情怀的绝妙的形象比喻。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乍一读,它好像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稍加吟味,则可感觉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六)

张九龄《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原文

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琴诗犹可托,剑履独成空。

畴昔尝论礼,兴言每匪躬。人思崔琰议,朝掩祭遵公。

作善神何酷,依仁命不融。天文虚北斗,人事罢南宫。

上宰既伤旧,下流弥感衷。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七)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

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天壤一何异,幽嘿卧帘帷。

分类标签:咏物 寓理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八)

《感遇十二首(其四)》张九龄唐诗鉴赏

【原文】

感遇十二首1

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⑷。

侧见双翠鸟⑸,巢在三珠树⑹。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⑺?

美服患人指⑻,高明逼神恶⑼?

今我游冥冥⑽,弋者何所慕⑾!

【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⑷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⑸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

⑹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⑺“得无”句: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金丸,弹弓的子弹。

⑻“美服”句:身着华美的服装应担心别人指责。

⑼“高明”句: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⑽冥冥:高远的天空。

⑾“弋者”句: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而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诗句的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干净,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可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用“冥冥”两字来对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这首诗劲炼质朴,寄托遥深。它借物喻人,而处处意存双关,分不出物和人来,而且语含说理和劝诫,颇得诗人敦厚之旨。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九)

张九龄《与生公寻幽居处》原文

同方久厌俗,相与事遐讨。及此云山去,窅然岩径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清谐欣有得,幽闲欻盈抱。

我本玉阶侍,偶访金仙道。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

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不种缘岭竹,岂植临潭草。

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期为静者说,曾是终焉保。

今为简书畏,只令归思浩。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十)

张九龄《题画山水障》原文

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偶因耳目好,复假丹青妍。

尝抱野间意,而迫区中缘。尘事固已矣,秉意终不迁。

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岩泉。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置陈北堂上,仿像南山前。静无户庭出,行已兹地偏。

萱草忧可树,合欢忿益蠲。所因本微物,况乃凭幽筌。

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对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绵。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十一)

张九龄《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原文

兴运昔有感,建祠北山巅。云雷初缔构,日月今悠然。

紫气尚蓊郁,玄元如在焉。迨兹事追远,轮奂复增鲜。

洞府香林处,斋坛清汉边。吾君乃尊祖,夙驾此留连。

乐动人神会,钟成律度圆。笙歌下鸾鹤,芝朮萃灵仙。

曾是福黎庶,岂唯味虚玄。赓歌徒有作,微薄谢昭宣。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十二)

张九龄《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原文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

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

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永叹常山宝,沉埋京兆阡。同盟会五月,华表记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共悲人事绝,唯对杜陵田。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十三)

《感遇(第七)》张九龄唐诗鉴赏

【原文】

感遇十二首1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

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⒁,此木岂无阴。

【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⑿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⒀荐:进奉意。

⒁树:种植意。

【白话译文】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赏析】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十四)

张九龄《荆州作二首》原文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