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范例13篇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范例13篇。

中国是一个诗意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您知道有哪些有名的白居易的古诗词吗?工作总结之家编辑帮大家整理了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希望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篇1】

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

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沉吟辞北阙,诱引向西方。

便住双林寺,仍开一草堂。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禅床。

手版支为枕,头巾阁在墙。先生乌几舄,居士白衣裳。

竟岁何曾闷,终身不拟忙。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

世界多烦恼,形神久损伤。正从风鼓浪,转作日销霜。

吾道寻知止,君恩偶未忘。忽蒙颁凤诏,兼谢剖鱼章。

莲静方依水,葵枯重仰阳。三车犹夕会,五马已晨装。

去似寻前世,来如别故乡。眉低出鹫岭,脚重下蛇冈。

渐望庐山远,弥愁峡路长。香炉峰隐隐,巴字水茫茫。

瓢挂留庭树,经收在屋梁。春抛红药圃,夏忆白莲塘。

唯拟捐尘事,将何答宠光。有期追永远,无政继龚黄。

南国秋犹热,西斋夜暂凉。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

身老同丘井,心空是道场。觅僧为去伴,留俸作归粮。

为报山中侣,凭看竹下房。会应归去在,松菊莫教荒。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篇2】

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全文赏析

上阳宫宫女很多,有些宫女从未得到皇帝接见,终身等于幽禁宫中。古代宫女生活相当痛苦。所以诗序有“愍怨旷也”的说法。“愍”,同情。“怨旷”,指成年了没婚配的人。女人称“怨女”,男人称“旷夫”。这里偏指怨女。

开头几句是说,上阳那老宫女,青春红颜悄悄地、不知不觉地衰老了,而白发不断地新生。太监把守的宫门,自从宫女们被关进上阳宫以后,一幽闭就是多少年过去了。“玄宗末岁”指唐玄宗天宝末年(天宝年间为742年—756年),当时女子刚被选入宫中,才只有十六岁,一转眼已到六十了。同时从民间采择来的宫女有百十多个,一个个都凋零死去了。多年后只剩下这一个老宫女了。“绿衣监”,是唐代掌管宫闱出入和宫人簿籍的太监。从七品下,六、七品官穿绿色官服。“入时十六今六十”,这里的岁数不是实指,而是指进去时很年轻,等几十年过后已经很老了。这几句概述了上阳宫女被幽闭在上阳宫达半个世纪之久,写出了她凄惨的一生,以充满哀怨忧郁之情的笔调,总括了全诗的内容,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接着转入该诗的主要部分,写她入宫后的遭遇及幽闭后的愁苦。“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这四句写她当年别亲入宫的悲恸场景,意思是说,回想当年离别亲人时,她忍悲吞声被家人扶进车里边,并嘱咐她不要哭。因为她长的很美,身材也很好,大家都说你一入宫里就会受到皇帝恩宠的,可事实并非如此。“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这四句写她进宫之后,被妒潜配上阳宫的悲惨结局。她来到宫中,还没容得君王看见她,就已被杨贵妃发现了,远远地对她加以侧目而视。由于嫉妒,杨贵妃就派人下令把她发配到上阳宫,于是她的一生就在空房度过了。至此,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妙龄少女,一生命运就这样决定了。

接下来围绕着潜配上阳宫后的情景展开了层层描写。“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这几句写她宿空房被幽闭时的痛苦。因为夜长,她睡不着盼天亮,但天色又迟迟不明。就在残灯、壁影,萧萧暗雨之中度过去了。这是写秋夜的漫长。“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春天白天长,虽然春光好,但她是孤独一人坐在那儿,所以天越长越难挨,越难往下熬过去。所以总是希望天快点黑。可天又长,很难黑。空中飞来的莺鸟叫得很好听,但她愁绪难展不愿听;春天燕子来了,在梁间做窝,总是双栖双宿,可她已老了无需去妒忌燕子的双栖双宿了。作者选择“秋夜”和“春日”两个典型时间,来概括上阳宫女四十四个年头的凄怨生活。写“秋夜”是“耿耿残灯”、“萧萧暗雨”等愁景;写“春日”,是“宫莺百燕双栖”等乐景;愁、乐交杂,相反相成,以景衬情,既渲染了凄恻哀怨的悲剧气氛,又细致、含蓄地反映了上阳宫女孤寂愁苦的心理。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问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这四句总写幽禁深宫时间之久。“莺归燕去”表示春天过去了,春往秋来,她总是这单调度过,不记得哪个年头了。只是因为在深宫常常看月亮,似乎还记得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大约有四五百回了。

以上为该诗主体部分,描写老宫女一生的痛苦。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这几句是说,她已成了宫中最老的一个宫女了。皇帝住长安,所以遥赐她一个尚书官衔。穿小头鞋窄衣裳,用青黛画细长细长的眉。外人是看不到的(因在宫中),如果一旦看到她了,谁都要笑的。因为这种小头鞋窄衣裳画细长眉,都是唐玄宗时流行的一种服装打扮,落后了半个世纪了,成了老古董。“大家”,指皇帝。唐朝宫中口语。“尚书号”是对老宫女的安慰,但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无济于事的。这六句以描绘她所穿天宝妆束,来反映她长期深锁冷宫、与世隔绝的凄惨境况,于貌似轻松平和的调侃笔调中,对最高封建统治者进行辛辣的讽刺。

“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末尾这几句是说,上阳宫女苦是最多的。年轻也苦,到老了也苦。这两方面的苦具体是怎样的,不用往下说了。这叫“卒章显其志”。“君不见”两句下面白居易自注:“天宝末,有密采艳者,当时号花鸟使,吕向献《美人赋》以讽之。”天宝末年有到民间采集美女的叫花鸟使,当时吕向献《美人赋》来讽谏这件事)意思是,那还要读读作者这篇上阳白发歌。这里以天宝年间吕向的《美人赋》与此诗并提,对一直没有改变的广选妃嫔制度进行讽谏,表现了诗人对宫女不幸命运的恻隐之情。

这首诗的主题明确。作者在诗中以哀怨同情、如泣如诉的笔调,描述了上阳宫女“入时十六今六十”的一生遭遇,反映了无数宫女青春和幸福被葬送的严酷事实,从而鞭挞了封建朝廷广选妃嫔的罪恶,在客观效果上,具有揭露、控诉封建最高统治者荒淫纵欲、摧残人性的作用。如此深刻、尖锐的政治讽谕诗,在唐代众多的宫怨题材诗作中,是极为少有的。

这首诗选材十分典型。作者没有罗列众多宫女的种种遭遇,而是选取了一个终生幽禁冷宫的老宫女来描写,并重点叙写了她的垂老之年和绝望之情。通过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高度概括了无数宫女的共同悲惨命运。该诗以人性之被摧残去激动人心,也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更富有尖锐性。

在艺术上,此诗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上阳宫女的形象:

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其一。如对“天宝末年时世妆”的描写,形象地表明上阳宫女幽闭深宫、隔绝人世之久。用衣着落后半个世纪这一外在的表现,说明一个女人如花岁月,似水年华被毫无意义地践踏了,她一生都没有获得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艺术表现的容量是相当大的,足以诱发读者的想象力。

细腻的心理描写是其二。如“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两句,包孕着一个从原先的喜闻、羡妒到今日的厌听、不妒的心理演变过程;它们与“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等诗句,均反映了上阳宫女对生活、爱情已失去信心的麻木心态,是她愁苦绝望心理的细致刻画。

环境氛围的烘托是其三。从“宿空房”至“东西四五百回圆”这一精彩片断,通过渲染上阳宫环境的死寂、凄凉,衬托出生活在这座人间地狱中的上阳宫女的孤苦。

从全诗来看,作者在写宫女的幽闭生活时,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结合,诗句间具有浓郁的悲剧氛围。 这首诗的语言具有质朴平易、“意深词浅,思苦言甘”(袁枚《续诗品》)、“用常得奇”(刘熙载《艺概》)的特点,充分发扬了乐府民歌语言的优良传统。全诗以七字句为主,又时或掺杂三字句等,长短相间、错落有致。而“顶针”手法的运用,及音韵转换之灵活,则使诗读来琅琅上口,有一气流转之妙。

写作背景

白居易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新乐府》五十首,《上阳白发人》是其中的第七首。这首诗写洛阳上阳宫的一个老宫女的痛苦生活。嫔妃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一大罪恶。封建帝王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强选民女,幽闭深宫,剥夺并葬送了她们的青春和幸福。809年(元和四年)三月,白居易在上呈皇帝的奏状《请拣放后宫内人》(即请挑出一些宫女把她们放出来)中指出:“宫内人教,积久渐多。伏虑驱使之余,其数尤广。上则虚给衣食,有供亿靡费之烦;下则离隔亲族,有幽闭怨旷之苦。事宜省费,物贵徇情。”《上阳白发人》即是于启奏之外为同一目的而写的作品。这首诗题下自注:“天宝五载(注:指746年)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注:指785年——804年)尚存焉。”可见此诗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篇3】

独醒从古笑灵均,长醉如今斅伯伦。旧法依稀传自杜,

新方要妙得于陈。井泉王相资重九,麹糵精灵用上寅。

酿糯岂劳炊范黍,撇篘何假漉陶巾。常嫌竹叶犹凡浊,

始觉榴花不正真。瓮揭开时香酷烈,瓶封贮后味甘辛。

捧疑明水从空化,饮似阳和满腹春。色洞玉壶无表里,

光摇金醆有精神。能销忙事成闲事,转得忧人作乐人。

应是世间贤圣物,与君还往拟终身。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篇4】

长安千万人,出门各有营。唯我与夫子,信马悠悠行。

行到曲江头,反照草树明。南山好颜色,病客有心情。

水禽翻白羽,风荷袅翠茎。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

时景不重来,赏心难再并。坐愁红尘里,夕鼓咚咚声。

归来经一宿,世虑稍复生。赖闻瑶华唱,再得尘襟清。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篇5】

樱桃岛前春,去春花万枝。忽忆与宗卿闲饮日,

又忆与考功狂醉时。岁晚无花空有叶,风吹满地乾重叠。

蹋叶悲秋复忆春,池边树下重殷勤。今朝一酌临寒水,

此地三回别故人。樱桃花,来春千万朵,

来春共谁花下坐。不论崔李上青云,明日舒三亦抛我。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篇6】

蔼蔼春景馀,峨峨夏云初。躞蹀退朝骑,飘飖随风裾。

晨从四丞相,入拜白玉除。暮与一道士,出寻青溪居。

吏隐本齐致,朝野孰云殊。道在有中适,机忘无外虞。

但愧烟霄上,鸾凤为吾徒。又惭云林间,鸥鹤不我疏。

坐倾数杯酒,卧枕一卷书。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

以此送日月,问师为何如。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篇7】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篇8】

白首馀杭白太守,落魄抛名来已久。一辞渭北故园春,

再把江南新岁酒。杯前笑歌徒勉强,镜里形容渐衰朽。

领郡惭当潦倒年,邻州喜得平生友。长洲草接松江岸,

曲水花连镜湖口。老去还能痛饮无,春来曾作闲游否。

凭莺传语报李六,倩雁将书与元九。莫嗟一日日催人,

且贵一年年入手。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篇9】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全文赏析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真珠”即珍珠),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也是一种泛指。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份。“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她随即想起,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所以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女主人公的心中充满忧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她独自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然而诗人却只写到女主人公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捕捉起来,描写出来,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篇10】

五年职翰林,四年莅浔阳。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

二年直纶阁,三年刺史堂。凡此十五载,有诗千馀章。

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

今为青宫长,始来游此乡。裴回伊涧上,睥睨嵩少傍。

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篇11】

海漫漫,直下无底傍无边。云涛烟浪最深处,

人传中有三神山。山上多生不死药,服之羽化为天仙。

秦皇汉武信此语,方士年年采药去。蓬莱今古但闻名,

烟水茫茫无觅处。海漫漫,风浩浩,眼穿不见蓬莱岛。

不见蓬莱不敢归,童男丱女舟中老。徐福文成多诳诞,

上元太一虚祈祷。君看骊山顶上茂陵头,毕竟悲风吹蔓草。

何况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篇12】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

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君兮臣兮勿轻用。

勿轻用,将何如,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

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臣有奸邪正衙奏,

君有动言直笔书。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致。

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慎勿空将弹失仪,

慎勿空将录制词。

白居易古诗节选优秀篇章【篇13】

已讶游何远,仍嗟别太频。离容君蹙促,赠语我殷勤。

迢递天南面,苍茫海北漘.诃陵国分界,交趾郡为邻。

蓊郁三光晦,温暾四气匀。阴晴变寒暑,昏晓错星辰。

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土民稀白首,洞主尽黄巾。

战舰犹惊浪,戎车未息尘。红旗围卉服,紫绶裹文身。

面苦桄榔裛,浆酸橄榄新。牙樯迎海舶,铜鼓赛江神。

不冻贪泉暖,无霜毒草春。云烟蟒蛇气,刀剑鳄鱼鳞。

路足羁栖客,官多谪逐臣。天黄生飓母,雨黑长枫人。

回使先传语,征轩早返轮。须防杯里蛊,莫爱橐中珍。

北与南殊俗,身将货孰亲。尝闻君子诫,忧道不忧贫。

gz85.COM精选阅读

白居易必背古诗(精选18篇)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那么诗人有哪些值得一读的古诗词呢?工作总结之家为您推荐的“白居易必背古诗”一定会让您大呼过瘾,敬请您阅读并收藏本文句子!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1)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

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黄河水白黄云秋,

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

未年三十生白发。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2)

昨夜江楼上,吟君数十篇。词飘朱槛底,韵堕渌江前。

清楚音谐律,精微思入玄。收将白雪丽,夺尽碧云妍。

寸截金为句,双雕玉作联。八风凄间发,五彩烂相宣。

冰扣声声冷,珠排字字圆。文头交比绣,筋骨软于绵。

澒涌同波浪,铮鏦过管弦。醴泉流出地,钧乐下从天。

神鬼闻如泣,鱼龙听似禅。星回疑聚集,月落为留连。

雁感无鸣者,猿愁亦悄然。交流迁客泪,停住贾人船。

暗被歌姬乞,潜闻思妇传。斜行题粉壁,短卷写红笺。

肉味经时忘,头风当日痊。老张知定伏,短李爱应颠。

道屈才方振,身闲业始专。天教声烜赫,理合命迍邅。

顾我文章劣,知他气力全。工夫虽共到,巧拙尚相悬。

各有诗千首,俱抛海一边。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

酬答朝妨食,披寻夜废眠。老偿文债负,宿结字因缘。

每叹陈夫子,常嗟李谪仙。名高折人爵,思苦减天年。

不得当时遇,空令后代怜。相悲今若此,湓浦与通川。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3)

错落复崔嵬,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坼剑门开。

峭顶高危矣,盘根下壮哉。精神欺竹树,气色压亭台。

隐起磷磷状,凝成瑟瑟胚。廉棱露锋刃,清越扣琼瑰。

岌嶪形将动,巍峨势欲摧。奇应潜鬼怪,灵合蓄云雷。

黛润沾新雨,斑明点古苔。未曾栖鸟雀,不肯染尘埃。

尖削琅玕笋,洼剜玛瑙罍。海神移碣石,画障簇天台。

在世为尤物,如人负逸才。渡江一苇载,入洛五丁推。

出处虽无意,升沉亦有媒。拔从水府底,置向相庭隈。

对称吟诗句,看宜把酒杯。终随金砺用,不学玉山颓。

疏傅心偏爱,园公眼屡回。共嗟无此分,虚管太湖来。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4)

无可奈何兮,白日走而朱颜颓。少日往而老日催,

生者不住兮死者不回。况乎宠辱丰悴之外物,

又何常不十去而一来?去不可挽兮来不可推,

无可奈何兮,已焉哉。惟天长而地久,前无始兮后无终。

嗟吾生之几何,寄瞬息乎其中。又如太仓之稊米,

委一粒于万钟。何不与道逍遥,委化从容,纵心放志,

泄泄融融。胡为乎分爱恶于生死,系忧喜于穷通。

倔强其骨髓,龃龉其心胸。合冰炭以交战,只自苦兮厥躬。

彼造物者,云何不为?此与化者,云何不随?或喣或吹,

或盛或衰,虽千变与万化,委一顺以贯之。为彼何非,

为此何是?谁冥此心,梦蝶之子。何祸非福,何吉非凶?

谁达此观,丧马之翁。俾吾为秋毫之杪,吾亦自足,

不见其小;俾吾为泰山之阿,吾亦无馀,不见其多。

是以达人静则吻然与阴合迹,动则浩然与阳同波。

委顺而已,孰知其他。时邪命邪,吾其无奈彼何;

委邪顺邪,彼亦无奈吾何。夫两无奈何,

然后能冥至顺而合太和。故吾所以饮太和,扣至顺,

而为无可奈何之歌。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5)

浔阳郡厅后,有树不知名。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荣。

五月始萌动,八月已凋零。左右皆松桂,四时郁青青。

岂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荣枯各有分,天地本无情。

顾我亦相类,早衰向晚成。形骸少多病,三十不丰盈。

毛鬓早改变,四十白髭生。谁教两萧索,相对此江城。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6)

公门日两衙,公假月三旬。衙用决簿领,旬以会亲宾。

公多及私少,劳逸常不均。况为剧郡长,安得闲宴频。

下车已二月,开筵始今晨。初黔军厨突,一拂郡榻尘。

既备献酬礼,亦具水陆珍。萍醅箬溪醑,水鲙松江鳞。

侑食乐悬动,佐欢妓席陈。风流吴中客,佳丽江南人。

歌节点随袂,舞香遗在茵。清奏凝未阕,酡颜气已春。

众宾勿遽起,群寮且逡巡。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

微彼九日勤,何以治吾民。微此一日醉,何以乐吾身。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7)

饥止一簟食,渴止一壶浆。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床。

此外无长物,于我有若亡。胡然不知足,名利心遑遑。

念兹弥懒放,积习遂为常。经旬不出门,竟日不下堂。

同病者张生,贫僻住延康。慵中每相忆,此意未能忘。

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秋来未相见,应有新诗章。

早晚来同宿,天气转清凉。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8)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全文赏析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从而铭戢其德惠。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那么其“言外余情”是什么呢?这得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 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余情”。

因为“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此诗亦不胫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的命名,有的很可能是从这首《春题湖上》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作者于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公元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十月到任,至长庆四年五月底离杭赴洛阳任所。此诗即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大约是唐代长庆四年(公元824)春,作者在杭州住期将满,就要离开之前所作。白居易为了逃避当时朝廷激烈党争的政治漩涡,自求出守杭州。其后的诗作不免流露出离开了是非之地的轻松愉快心情。这首诗则因届满将归,而滋生怅惘的依依惜别情。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9)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全文赏析

《红线毯》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诗中的一首。这首诗通过宣州进贡红线毯的事,对宣州太守一类官员讨好皇帝的行为加以讽刺,又着重暴露最高统治者为了自己荒淫享乐,毫不顾惜织工的辛勤劳动而任意浪费人力物力的罪恶。从结尾两句,可以清楚看出浪费那么多的丝和劳力去织地毯,势必导致许多人穿不上衣服。作者在诗中对这种现象进行直接谴责,感情强烈。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10)

上马复呼宾,湖边景气新。管弦三数事,骑从十馀人。

立换登山屐,行携漉酒巾。逢花看当妓,遇草坐为茵。

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蘋.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

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真。

彼此年将老,平生分最亲。高天从所愿,远地得为邻。

云树分三驿,烟波限一津。翻嗟寸步隔,却厌尺书频。

浙右称雄镇,山阴委重臣。贵垂长紫绶,荣驾大朱轮。

出动刀枪队,归生道路尘。雁惊弓易散,鸥怕鼓难驯。

百吏瞻相面,千夫捧拥身。自然闲兴少,应负镜湖春。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11)

东道常为主,南亭别待宾。规模何日创,景致一时新。

广砌罗红药,疏窗荫绿筠。锁开宾阁晓,梯上妓楼春。

置醴宁三爵,加笾过八珍。茶香飘紫笋,脍缕落红鳞。

辉赫车舆闹,珍奇鸟兽驯。猕猴看枥马,鹦鹉唤家人。

锦额帘高卷,银花醆慢巡。劝尝光禄酒,许看洛川神。

敛翠凝歌黛,流香动舞巾。裙翻绣鸂鶒,梳陷钿麒麟。

笛怨音含楚,筝娇语带秦。侍儿催画烛,醉客吐文茵。

投辖多连夜,鸣珂便达晨。入朝纡紫绶,待漏拥朱轮。

贵介交三事,光荣照四邻。甘浓将奉客,稳暖不缘身。

十载歌钟地,三朝节钺臣。爱才心倜傥,敦旧礼殷勤。

门以招贤盛,家因好事贫。始知豪杰意,富贵为交亲。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12)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 ——白居易

光风初澹荡,美景渐暄妍。簪组兰亭上,车舆曲水边。 ——刘禹锡

松声添奏乐,草色助铺筵。雀舫宜闲泛,螺杯任漫传。 ——王起

园蔬香带露,厨柳暗藏烟。丽句轻珠玉,清谈胜管弦。 ——白居易

陌喧金距斗,树动彩绳悬。姹女妆梳艳,游童衣服鲜。 ——刘禹锡

圃香知种蕙,池暖忆开莲。怪石云疑触,夭桃火欲然。 ——王起

正欢唯恐散,虽醉未思眠。啸傲人间世,追随地上仙。 ——白居易

燕来双涎涎,雁去累翩翩。行乐真吾事,寻芳独我先。 ——刘禹锡

滞周惭太史,入洛继先贤。昔恨多分手,今欢谬比肩。 ——王起

病犹陪宴饮,老更奉周旋。望重青云客,情深白首年。 ——白居易

遍尝珍馔后,许入画堂前。舞袖翻红炬,歌鬟插宝蝉。 ——刘禹锡

断金多感激,倚玉贵迁延。说史吞颜注,论诗笑郑笺。 ——王起

松筠寒不变,胶漆冷弥坚。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 ——白居易

掷卢夸使气,刻烛斗成篇。实艺皆三捷,虚名愧六联。 ——刘禹锡

兴阑犹举白,话静每思玄。更说归时好,亭亭月正圆。 ——王起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13)

苏之东城,古吴都城也。今为樵牧之场。

有桂一株,生乎城下,惜其不得地,因赋三绝句以唁之。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

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14)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全文赏析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这两句,虽然仅是对“西湖晚归”的一个交代,但在写法上却很见技巧。试以现代的电影摄影手法作比,先是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这种写法,层次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其次,这两句五处用了富有特征性的修饰词语和“借代”之法,从而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喜悦之情。试想,如果直说“西湖孤山山上寺,晚动归舟出庙堂”,这就索然无味,不能写出孤山寺的特色及诗人的喜悦之情。诗贵别趣,意忌直出,没有诗人的这种精心安排和恰当修饰,就不会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的。

上二句,从大处写起,由景到人;下二句,是从小处着笔,由人观景。“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就是写诗人归路所见。卢橘即批杷,栟榈即棕榈。批杷硕果累累,金实翠叶,本来就多么令人喜爱,山雨过后,清香四溢,连果枝都被压得低垂下来;一个“重”字,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多少喜悦之情!棕榈树高叶大,俨若凉扇遮径,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一个“凉”字,透出诗人多少快感!好的画境,首先要看它能否表现出典型的物象;好的诗情,首先要看它能否把作者的精神融于画境。这两句,可以说是美景爽情的融冶,诗情画意的结合,似情似景,难解难分。

诗人移步登舟,船行湖上,这时的情景是: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的寒烟似有似无,蓝蓝的湖波共长天一色,所以说“烟波澹荡摇空碧。”“澹荡”二字,使人如泛仙槎,如升青冥,写出了清爽闲适之情。回望孤山寺:“楼殿参差倚夕阳”,“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有景色,从而使人想到檐牙错落、各抱地势的瑰丽情景;加之夕阳晚照,红砖绿瓦,金光明灭,真是佛地宛如仙境,因而诗人发出由衷的感慨:“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落笔到“回望孤山赠诸客”的题旨,作品便戛然而止。孤山寺中有蓬莱阁,两者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更增加了韵外味,弦外音,使孤山寺的诗情画境久久萦绕于读者的脑际。

这首诗,短短八句,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读后如随诗人游踪,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画图。它宛如一篇优美的游记,更配有铿锵的韵致,荡起喜悦的心声,如画卷在目,如乐章在耳,给人以情景水乳交融的快感。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长庆二年(822年)秋至四年夏,当时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闲暇之余,他常喜欢到寺里听听高僧讲经,故而创作这首诗,这首诗描绘了孤山寺周围的景象,同时也记录了他与“诸客”听讲归来的感受。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15)

白日下駸駸,青天高浩浩。人生在其中,适时即为好。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顺之多吉寿,违之或凶夭。

我初五十八,息老虽非早。一闲十三年,所得亦不少。

况加禄仕后,衣食常温饱。又从风疾来,女嫁男婚了。

胸中一无事,浩气凝襟抱。飘若云信风,乐于鱼在藻。

桑榆坐已暮,钟漏行将晓。皤然七十翁,亦足称寿考。

筋骸本非实,一束芭蕉草。眷属偶相依,一夕同栖鸟。

去何有顾恋,住亦无忧恼。生死尚复然,其馀安足道。

是故临老心,冥然合玄造。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16)

天长地久无终毕,昨夜今朝又明日。鬓发苍浪牙齿疏,

不觉身年四十七。前去五十有几年,把镜照面心茫然。

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朱颜日渐不如故,

青史功名在何处。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

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贤愚贵贱同归尽,

北邙冢墓高嵯峨。古来如此非独我,未死有酒且酣歌。

颜回短命伯夷饿,我今所得亦已多。功名富贵须待命,

命若不来知奈何。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17)

手不任执殳,肩不能荷锄。量力揆所用,曾不敌一夫。

幸因笔砚功,得升仕进途。历官凡五六,禄俸及妻孥。

左右有兼仆,出入有单车。自奉虽不厚,亦不至饥劬。

若有人及此,傍观为何如。虽贤亦为幸,况我鄙且愚。

伯夷古贤人,鲁山亦其徒。时哉无奈何,俱化为饿殍。

念彼益自愧,不敢忘斯须。平生荣利心,破灭无遗馀。

犹恐尘妄起,题此于座隅。

白居易必背古诗(篇18)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全文赏析

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写作背景

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白居易古诗(推荐17篇)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曾上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栏目小编进行整理来呈现《白居易古诗》的相关内容,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句子!

白居易古诗 篇1

天长地久无终毕,昨夜今朝又明日。鬓发苍浪牙齿疏,

不觉身年四十七。前去五十有几年,把镜照面心茫然。

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朱颜日渐不如故,

青史功名在何处。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

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贤愚贵贱同归尽,

北邙冢墓高嵯峨。古来如此非独我,未死有酒且酣歌。

颜回短命伯夷饿,我今所得亦已多。功名富贵须待命,

命若不来知奈何。

白居易古诗 篇2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全文赏析

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

白居易古诗 篇3

忆旧游,旧游安在哉。旧游之人半白首,旧游之地多苍苔。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长洲苑绿柳万树,

齐云楼春酒一杯。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修蛾慢脸灯下醉,急管繁弦头上催。六七年前狂烂熳,

三千里外思裴回。李娟张态一春梦,周五殷三归夜台。

虎丘月色为谁好,娃宫花枝应自开。赖得刘郎解吟咏,

江山气色合归来。

白居易古诗 篇4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全文赏析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这组诗第一首却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读者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读者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有”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那还是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诗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诗人的心情又会如何,读者也就不难体味了。

第二首诗自注说是写在“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两首诗的题材完全一样的,都是“惜”牡丹花,但是切入的角度却又有所不同,前一首“晚来唯有两枝残”,是硕果尚存,而这一首却已是败蕊残花,一片狼藉,看上去简直有点惨不忍睹了。诗是这样开头的:“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当牡丹盛开之时,当然不会被冷落,可是一旦花期过后,真的到了花萼低垂、冷雨萧瑟、花瓣飘落、随风飞散之际,就不会有人前来赞赏她曾有的富贵妩媚,或者关注她如今的凄凉处境。白居易用两个字“寂寞”,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这其间的不幸。前一首以“惆怅”领起,说的是白居易惜花的无奈感受,这一首用“寂寞”开篇,点出了落花的冷落处境。这是一种真正护花使者才会有的境界,而绝不是那些附庸风雅、追随时髦者所能想象和体会的。咏物诗写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是在借咏物而言志了,也许世界上什么时候都不会缺少锦上添花的善行,可是真正需要的却往往是无人喝采的雪中送炭呀。

接下来的两句诗,“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具体细微地刻画了风雨过后落红满地的景象,用的是一种欲擒故纵、欲说还休的表现手法,极尽强调、渲染之能事。先说哪怕在是风和日丽的情况下,开败的牡丹随风飘落也会令人感到无比惆怅,进而强调眼前所见,当初在枝头上或含苞待放,或笑靥迎人的花瓣已经不但开败,“何况”又纷纷“飘零”在风雨过后的“泥土中”,那种惨状,那份凄凉,只要是有一分爱花的心思,哪怕是石头人见了也要落泪了,更不要说白居易面对此景又该做何感想了,这实在是他无从表达也不忍明说的。诗歌也就在这种让人不忍卒读的情绪中,黯然而止了。

白居易此组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居易的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轼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像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融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读者陶醉在李商隐、苏轼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白居易古诗 篇5

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

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

如此来几时,已过六七秋。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

拙退是其分,荣耀非所求。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

此语君莫怪,静思吾亦愁。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

白居易古诗 篇6

我病卧渭北,君老谪巴东。相悲一长叹,薄命与君同。

既叹还自哂,哂叹两未终。后心诮前意,所见何迷蒙。

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

衮服相天下,倘来非我通。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穷。

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无令怏怏气,留滞在心胸。

白居易古诗 篇7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译文

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一家人住在关西长安,丈夫身居大将军的高位,去年立了战功,又被加封了爵土。还得到了赏赐的金钱二百万,于是便在洛阳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妇。新妇来了不满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这本来也不足为悲,我就要收拾行装,无奈地离开。但悲伤的是,留在丈夫家的,还有两个亲生的小孩。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坐着的孩子啼哭,会走路的孩子牵着我的衣服。你们夫妇新欢燕尔,却让我们母子生离死别,从此不得相见。此时此刻,我的心有诉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还不如林中的乌鹊,母鸟不离开小雏,雄鸟总在它们身旁呵护。此情此景,倒象是后园的桃树,曾经遮蔽着花房的花瓣已经随风落去,幼小的果实还将挂在梢头经历霜雪雨露。新人新人你听我说,洛阳有无数的红楼美女,但愿将军将来又立了什么功勋,再娶一个比你更娇艳的新妇吧。

注释

①乌与鹊:林中自由自在的鸟儿。

②雏:小鸟。

白居易古诗 篇8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

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

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一样。

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走入酒家。

白居易古诗 篇9

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

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将至。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

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虽有七十期,十人无一二。

今我犹未悟,往往不适意。胡为方寸间,不贮浩然气。

贫贱非不恶,道在何足避。富贵非不爱,时来当自致。

所以达人心,外物不能累。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

斯言胜金玉,佩服无失坠。

白居易古诗 篇10

海内时无事,江南岁有秋。生民皆乐业,地主尽贤侯。

郊静销戎马,城高逼斗牛。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

坐有湖山趣,行无风浪忧。食宁妨解缆,寝不废乘流。

泉石谙天竺,烟霞识虎丘。馀芳认兰泽,遗咏思蘋洲。

菡萏红涂粉,菰蒲绿泼油。鳞差渔户舍,绮错稻田沟。

紫洞藏仙窟,玄泉贮怪湫。精神昂老鹤,姿彩媚潜虬。

静阅天工妙,闲窥物状幽。投竿出比目,掷果下猕猴。

味苦莲心小,浆甜蔗节稠。橘苞从自结,藕孔是谁锼。

逐日移潮信,随风变棹讴。递夫交烈火,候吏次鸣驺。

梵塔形疑踊,阊门势欲浮。客迎携酒榼,僧待置茶瓯。

小宴闲谈笑,初筵雅献酬。稍催朱蜡炬,徐动碧牙筹。

圆醆飞莲子,长裾曳石榴。柘枝随画鼓,调笑从香球。

幕飏云飘槛,帘褰月露钩。舞繁红袖凝,歌切翠眉愁。

弦管宁容歇,杯盘未许收。良辰宜酩酊,卒岁好优游。

鲙缕鲜仍细,莼丝滑且柔。饱餐为日计,稳睡是身谋。

名愧空虚得,官知止足休。自嫌犹屑屑,众笑大悠悠。

物表疏形役,人寰足悔尤。蛾须远灯烛,兔勿近罝罘。

幻世春来梦,浮生水上沤。百忧中莫入,一醉外何求。

未死痴王湛,无儿老邓攸。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

去去无程客,行行不系舟。劳君频问讯,劝我少淹留。

云雨多分散,关山苦阻修。一吟江月别,七见日星周。

珠玉传新什,鹓鸾念故俦。悬旌心宛转,束楚意绸缪。

驿舫妆青雀,官槽秣紫骝。镜湖期远泛,禹穴约冥搜。

预扫题诗壁,先开望海楼。饮思亲履舄,宿忆并衾裯.

志气吾衰也,风情子在不。应须相见后,别作一家游。

白居易古诗 篇11

罢草紫泥诏,起吟红药诗。词头封送后,花口拆开时。

坐对钩帘久,行观步履迟。两三丛烂熳,十二叶参差。

背日房微敛,当阶朵旋欹。钗葶抽碧股,粉蕊扑黄丝。

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周回看未足,比谕语难为。

勾漏丹砂里,僬侥火焰旗。彤云剩根蒂,绛帻欠缨緌.

况有晴风度,仍兼宿露垂。疑香薰罨画,似泪著胭脂。

有意留连我,无言怨思谁。应愁明日落,如恨隔年期。

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等量无胜者,唯眼与心知。

白居易古诗 篇12

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

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坐部笙歌清,

堂下立部鼓笛鸣。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

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

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乐悬操雅音。雅音替坏一至此,

长令尔辈调宫徵。圆丘后土郊祀时,言将此乐感神祇.

欲望凤来百兽舞,何异北辕将适楚。工师愚贱安足云,

太常三卿尔何人。

白居易古诗 篇13

宪台文法地,翰林清切司。鹰猜课野鹤,骥德责山麋。

课责虽不同,同归非所宜。是以方寸内,忽忽暗相思。

夏日独上直,日长何所为。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

形委有事牵,心与无事期。中臆一以旷,外累都若遗。

地贵身不觉,意闲境来随。但对松与竹,如在山中时。

情性聊自适,吟咏偶成诗。此意非夫子,馀人多不知。

白居易古诗 篇14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全文赏析

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这诗句里,表现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元稹当时在四川广元,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然没有直接点出,只用“春光尽”三字来写,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诗诗格与原作一样,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开篇便用对句,而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也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同时写双方,用了对句,就表现出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对局开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使东川》一组绝句。元稹组诗中的《使东川》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这是元稹在元和四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元稹夫人韦丛住长安靖安里。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是诗人的揣测之辞。他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等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表达了极其怅惘之情。稍后,白居易写了十二首和诗,《望驿台》便是其中一首。

白居易古诗 篇15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全文赏析

这首小诗,字面上“读君诗”,主题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际飘零,转见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读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此刻,他兀坐在一个小船内。船下江中,不断翻卷起狂风巨浪;心头眼底,像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能忍受的程度。突然又传来一阵阵“逆风吹浪打船声”,像塞马悲鸣,胡笳呜咽,一起卷入读者的耳里、心中。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读诗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像韩愈听颖师鼓琴时那样:“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了。诗的前三句蓄势,于叙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最强烈的音乐效果。

这首小诗在音律上还有另一个特点。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小诗尤其如此。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但是,此诗读起来,丝毫不感重复,只觉得较之常作更为自然流泻。原来,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唐宪宗元和十年公(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在这寂寞的谪戌旅途中,他想念那早五个月远谪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的好朋友元稹。在漫长水途中,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伴着荧荧灯火,细读微之的诗卷,写下了这首《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古诗 篇16

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

累累绕场稼,啧啧群飞雀。年丰岂独人,禽鸟声亦乐。

田翁逢我喜,默起具尊杓。敛手笑相延,社酒有残酌。

愧兹勤且敬,藜杖为淹泊。言动任天真,未觉农人恶。

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获。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

自惭禄仕者,曾不营农作。饥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

白居易古诗 篇17

进入阁前拜,退就廊下餐。归来昭国里,人卧马歇鞍。

却睡至日午,起坐心浩然。况当好时节,雨后清和天。

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瓶中鄠县酒,墙上终南山。

独眠仍独坐,开襟当风前。禅师与诗客,次第来相看。

要语连夜语,须眠终日眠。除非奉朝谒,此外无别牵。

年长身且健,官贫心甚安。幸无急病痛,不至苦饥寒。

自此聊以适,外缘不能干。唯应静者信,难为动者言。

台中元侍御,早晚作郎官。未作郎官际,无人相伴闲。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集锦15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有哪些白居易的古诗词让人不容错过呢?面对这些问题,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大家收集了“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1)

常闻南华经,巧劳智忧愁。不如无能者,饱食但遨游。

平生爱慕道,今日近此流。自来浔阳郡,四序忽已周。

不分物黑白,但与时沉浮。朝餐夕安寝,用是为身谋。

此外即闲放,时寻山水幽。春游慧远寺,秋上庾公楼。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舟。

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2)

海内时无事,江南岁有秋。生民皆乐业,地主尽贤侯。

郊静销戎马,城高逼斗牛。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

坐有湖山趣,行无风浪忧。食宁妨解缆,寝不废乘流。

泉石谙天竺,烟霞识虎丘。馀芳认兰泽,遗咏思蘋洲。

菡萏红涂粉,菰蒲绿泼油。鳞差渔户舍,绮错稻田沟。

紫洞藏仙窟,玄泉贮怪湫。精神昂老鹤,姿彩媚潜虬。

静阅天工妙,闲窥物状幽。投竿出比目,掷果下猕猴。

味苦莲心小,浆甜蔗节稠。橘苞从自结,藕孔是谁锼。

逐日移潮信,随风变棹讴。递夫交烈火,候吏次鸣驺。

梵塔形疑踊,阊门势欲浮。客迎携酒榼,僧待置茶瓯。

小宴闲谈笑,初筵雅献酬。稍催朱蜡炬,徐动碧牙筹。

圆醆飞莲子,长裾曳石榴。柘枝随画鼓,调笑从香球。

幕飏云飘槛,帘褰月露钩。舞繁红袖凝,歌切翠眉愁。

弦管宁容歇,杯盘未许收。良辰宜酩酊,卒岁好优游。

鲙缕鲜仍细,莼丝滑且柔。饱餐为日计,稳睡是身谋。

名愧空虚得,官知止足休。自嫌犹屑屑,众笑大悠悠。

物表疏形役,人寰足悔尤。蛾须远灯烛,兔勿近罝罘。

幻世春来梦,浮生水上沤。百忧中莫入,一醉外何求。

未死痴王湛,无儿老邓攸。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

去去无程客,行行不系舟。劳君频问讯,劝我少淹留。

云雨多分散,关山苦阻修。一吟江月别,七见日星周。

珠玉传新什,鹓鸾念故俦。悬旌心宛转,束楚意绸缪。

驿舫妆青雀,官槽秣紫骝。镜湖期远泛,禹穴约冥搜。

预扫题诗壁,先开望海楼。饮思亲履舄,宿忆并衾裯.

志气吾衰也,风情子在不。应须相见后,别作一家游。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3)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全文赏析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这两句,虽然仅是对“西湖晚归”的一个交代,但在写法上却很见技巧。试以现代的电影摄影手法作比,先是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这种写法,层次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其次,这两句五处用了富有特征性的修饰词语和“借代”之法,从而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喜悦之情。试想,如果直说“西湖孤山山上寺,晚动归舟出庙堂”,这就索然无味,不能写出孤山寺的特色及诗人的喜悦之情。诗贵别趣,意忌直出,没有诗人的这种精心安排和恰当修饰,就不会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的。

上二句,从大处写起,由景到人;下二句,是从小处着笔,由人观景。“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就是写诗人归路所见。卢橘即批杷,栟榈即棕榈。批杷硕果累累,金实翠叶,本来就多么令人喜爱,山雨过后,清香四溢,连果枝都被压得低垂下来;一个“重”字,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多少喜悦之情!棕榈树高叶大,俨若凉扇遮径,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一个“凉”字,透出诗人多少快感!好的画境,首先要看它能否表现出典型的物象;好的诗情,首先要看它能否把作者的精神融于画境。这两句,可以说是美景爽情的融冶,诗情画意的结合,似情似景,难解难分。

诗人移步登舟,船行湖上,这时的情景是: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的寒烟似有似无,蓝蓝的湖波共长天一色,所以说“烟波澹荡摇空碧。”“澹荡”二字,使人如泛仙槎,如升青冥,写出了清爽闲适之情。回望孤山寺:“楼殿参差倚夕阳”,“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有景色,从而使人想到檐牙错落、各抱地势的瑰丽情景;加之夕阳晚照,红砖绿瓦,金光明灭,真是佛地宛如仙境,因而诗人发出由衷的感慨:“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落笔到“回望孤山赠诸客”的题旨,作品便戛然而止。孤山寺中有蓬莱阁,两者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更增加了韵外味,弦外音,使孤山寺的诗情画境久久萦绕于读者的脑际。

这首诗,短短八句,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读后如随诗人游踪,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画图。它宛如一篇优美的游记,更配有铿锵的韵致,荡起喜悦的心声,如画卷在目,如乐章在耳,给人以情景水乳交融的快感。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长庆二年(822年)秋至四年夏,当时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闲暇之余,他常喜欢到寺里听听高僧讲经,故而创作这首诗,这首诗描绘了孤山寺周围的景象,同时也记录了他与“诸客”听讲归来的感受。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4)

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

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

安西都护进来时。须臾云得新消息,安西路绝归不得。

泣向狮子涕双垂,凉州陷没知不知。狮子回头向西望,

哀吼一声观者悲。贞元边将爱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

娱宾犒士宴监军,狮子胡儿长在目。有一征夫年七十,

见弄凉州低面泣。泣罢敛手白将军,主忧臣辱昔所闻。

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凉州陷来四十年,

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

将卒相看无意收。天子每思长痛惜,将军欲说合惭羞。

奈何仍看西凉伎,取笑资欢无所愧。纵无智力未能收,

忍取西凉弄为戏。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5)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全文赏析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有亲身体会,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长生强烈的共鸣,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6)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全文赏析

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这也是作者在江州时留下的作品。

《南湖早春》,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作品抓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大雨刚过,地面和湖上经过雨水的冲洗,妩媚之中更添清新之感。早春时节,尚有冷气袭人,而阳光返照,不仅景色秀丽,复有温暖明快之感;山杏发,水苹生,欣欣向荣,红绿相映,色彩对比鲜明,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毫无秩序可言,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态,故用“乱”字点出;而湖面之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故说“平铺”。“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苹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四句之中,云、雨、阳光、山杏、水苹几个意象的描写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早春征候。然而若尽乎此,又似乎有些美中不足,原来还缺少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五、六句“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的白雁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然而,它们一个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翩翩起舞,一个虽然舌涩但也禁不住歌唱呜叫,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刚刚到来的春天太美妙,太富有魅力了。它们的飞舞和鸣叫,更增添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

前人云“刻画早春,有色泽,腹联尤警”(《唐宋诗醇》卷二十三)正是指出第三联的关键作用。有了这一联,一幅完整的《南湖早春》图才宣告完成。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消沉的心情。面对如此美妙的春天,诗人尚且缺乏兴致,无心情可言,则其内心必有巨大的隐痛。此时国家内忧外患,国势日益衰微,而诗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计可施,对于一个被贬在外的下层小吏来说,即使有贤才良策也徒然无用。忧国忧民、衰病不堪的诗人,怎么会有兴致欣赏美妙的春色呢?同时,春色愈美,国家河山愈可爱,就愈让人担心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可怕后果。所以“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正是忧国忧民的诗人,在爽心悦目的早春景色面前,思前瞻后所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叹息。

时值初春,景象不同于其它季节,也有别于仲春、暮春。诗人选取了傍晚时分雨住天晴、返照映湖这一特定角度,着重描绘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鹏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景物,惟妙惟肖地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时令尚早,大地刚刚苏醒,山杏初发,花开得不多,点缀在湖光山色中,故谓“碎红”,“乱点”则一下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乱峰围绕水平铺”(《春题湖上》),都从“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水苹新生,叶子平铺水面,“平”与“乱”相互映照,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惟在水乡;才见此景致,也让人觉得随着季节的推移,春色转浓,它们也会在湖面上不断伸展、扩大。写了看似静止的景物,诗人又转而接笔描绘了湖上的雁影莺声,静与动、景与声相映成趣。严冬刚过,大雁尚未从冬天的慵懒状态中恢复过来,还不善高飞,在湖上飞得低而缓慢,诗人以一“重”字活现出了它此时慵懒、笨拙的神态。经历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禁锢,黄鹂在初展歌喉时也难免舌涩口拙,不能婉转高歌。白雁翅低、黄鹏舌涩,莫不带有早春时节它们自身的特征,也别具情趣。它们不惟使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有了动感,且有了声音,也让人感到它们不久即会振翅高飞,舒喉长鸣。一幅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早春画图呈现在读者眼前。

白居易倡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诗文的艰深晦涩,他的诗家弦户诵,流传中外,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与他诗歌的通俗易懂分不开。若以此以为白居易不注重诗歌的推敲锻炼,则与他的创作实际大相径庭,有时他的作品太自然了,反让人不易觉察他创作的苦心。这首《南湖早春》,适可见出他诗歌创作的功力与匠心。

诗人切人诗题选取了雨后初晴这一独特角度,简洁明快,起笔便向人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阳的返光回射湖边,一切显得温暖而又明亮,诗人的心情也隐含其中。首联两句十四字,包含了多少事物,刻画它们的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轻捷地将诗境展开之后,诗人便妙笔点染湖上景物。山杏初发,诗人以“乱点”见其自然情致,苹叶新生,诗人用“平铺”示其生长情景,各极其趣,“乱点”、“平铺”亦都使原本静止的事物有了动感,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说黄鹏“语未成”尚属常见,谓白雁“飞仍重”则是诗人的创造,一“重”字活画出了早春白雁难以奋翅高飞的情态,不知诗人斟酌了多少次,才最终选定了这足以让人折服,让白雁俯首的“重”字。白雁“飞仍重”尚可意会,黄鹏“语未成”则简直无法在画中表现,惟可于诗中传出。春光明媚,诗人绘影图形,也不忘着色。山杏与水苹的“碎红”、“新绿”交相辉映,白雁、黄鹏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画面添了动感,传出声音。诗人所描绘的鄱阳早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视觉、有听觉,还有触觉,给人以全方位的整体感受,让人看到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这实也离不开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锻炼,对谋篇布局的推敲。

景致的选择,语言的运用,毕竟属于外在、表面的东西,深入品味不难发现,这首《南湖早春》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的精神、情感实灌注在笔下的景物中。风回云断,雨住天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合人心意,那风似也可吹去人心头的阴翳,让人心境亦如夕照下的湖面,立时明朗起来。湖上安详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山杏、水苹也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值此早春时节,诗人当也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温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在此之前不久,诗人刚经历过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大痛苦与挫折。公元815年(元和十年)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洗血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现在冬去春回,创伤渐复,江南春色让他感到惊喜、欣慰。可心头的阴云毕竟还未散尽,不能奋飞的白雁,学语未成的黄鹏,莫不带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在远离京城的谪居之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原先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总观全诗,诗人对江南春色是由衷喜爱,掩饰不住的,他虽自叹“年年衰病减心情”,可随着春光转浓加深,心情想也会日益开朗起来。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因而诗中在写出美好春景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贬官远方的抑郁心情。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7)

迢迢香炉峰,心存耳目想。终年牵物役,今日方一往。

攀萝蹋危石,手足劳俯仰。同游三四人,两人不敢上。

上到峰之顶,目眩神怳怳.高低有万寻,阔狭无数丈。

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

纷吾何屑屑,未能脱尘鞅。归去思自嗟,低头入蚁壤。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8)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

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

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

青娥御史直迷楼。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

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炀天子,

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酅公。龙舟未过彭城阁,

义旗已入长安宫。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

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二百年来汴河路,

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9)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全文赏析

联系下文来看,两个意思兼而有之。次句“山势川形阔复长”即是对“茫茫”二字的具体化描绘。杭州浙江,即钱塘江的入海处,有龛、赭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每至涨潮时节,江水由山门涌出,水势凶猛,犹如万马奔腾,是古今中外闻名的胜景。这两句是诗人登楼远眺看到的远景,意境阔大高远。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是近景描写。自中唐以后,东南一带城市经济繁荣,杭州城外,人烟稠密,傍晚时分呈现万家灯火的繁华,加之钱塘江内过往船只众多,灯火闪烁,场面蔚为奇观。这些都是诗人在江楼上俯瞰到的,是紧扣题目中的“望”字所言。

诗的颈联则使人产生凉爽之感。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意境何等清新,而诗人用“晴天雨”、“夏夜霜”加以修饰,更可谓别致、新颖。风吹古木之声音可比雨声,古木落叶状如雨点。虽然实际并无风雨,而身临其境,已然有暑气顿消之感。同样,铺洒在大地上的月光,皎洁晶莹,宛如霜雪,更增添了夏夜的凉爽。因此诗人在诗歌的末句自问自答,请他的朋友来江楼消暑。

诗的颔联和颈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又对仗工整、自然,为全诗增添了不少光彩。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般。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星河一句,诗人画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颈联两句开始夹杂感官的错觉,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风月:风吹树叶之声颇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洁白如霜。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

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

此诗的两联中,“灯火万家”一联对得极美,散落的万家灯火,与一道银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与“山势”从傍晚到夜间的变化,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之感,颇得后人的赞赏。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诗的影响。

诗中描写了杭州东面山川的形势和杭州美丽的夜景,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钱塘江和江两岸的山势“阔复长”。诗人写夜景是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的:灯火、银河、月光从光,夏风从声,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10)

乐天乐天,来与汝言。汝宜拳拳,终身行焉。物有万类,

锢人如锁。事有万感,爇人如火。万类递来,锁汝形骸。

使汝未老,形枯如柴。万感递至,火汝心怀。使汝未死,

心化为灰。乐天乐天,可不大哀,汝胡不惩往而念来。

人生百岁七十稀,设使与汝七十期。汝今年已四十四,

却后二十六年能几时。汝不思二十五六年来事,

疾速倏忽如一寐。往日来日皆瞥然,胡为自苦于其间。

乐天乐天,可不大哀。而今而后,汝宜饥而食,渴而饮;

昼而兴,夜而寝;无浪喜,无妄忧;病则卧,死则休。

此中是汝家,此中是汝乡,汝何舍此而去,自取其遑遑。

遑遑兮欲安往哉,乐天乐天归去来。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11)

朱藤朱藤,温如红玉,直如朱绳。自我得尔以为杖,

大有裨于股肱。前年左选,东南万里。交游别我于国门,

亲友送我于浐水。登高山兮车倒轮摧,渡汉水兮马跙蹄开。

中途不进,部曲多回。唯此朱藤,实随我来。瘴疠之乡,

无人之地。扶卫衰病,驱诃魑魅。吾独一身,赖尔为二。

或水或陆,自北徂南。泥黏雪滑,足力不堪。吾本两足,

得尔为三。紫霄峰头,黄石岩下。松门石磴,不通舆马。

吾与尔披云拨水,环山绕野。二年蹋遍匡庐间,

未尝一步而相舍。虽有佳子弟、良友朋,扶危助蹇,

不如朱藤。嗟乎,穷既若是,通复何如,吾不以常杖待尔,

尔勿以常人望吾。朱藤朱藤,吾虽青云之上、黄泥之下,

誓不弃尔于斯须。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12)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春深微雨夕,满叶珠漼漼。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咍。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13)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全文赏析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忆江南·江南忆》的前一首是突出描绘杭州这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读者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后一首词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两首《忆江南·江南忆》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杭州与苏州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忆”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这两首词与《忆江南·江南好》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整体。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14)

外事牵我形,外物诱我情。李君别来久,褊吝从中生。

忆昨访君时,立马扣柴荆。有时君未起,稚子喜先迎。

连步笑出门,衣翻冠或倾。扫阶苔纹绿,拂榻藤阴清。

家酝及春熟,园葵乘露烹。看山东亭坐,待月南原行。

门静唯鸟语,坊远少鼓声。相对尽日言,不及利与名。

分手来几时,明月三四盈。别时残花落,及此新蝉鸣。

芳岁忽已晚,离抱怅未平。岂不思命驾,吏职坐相萦。

前时君有期,访我来山城。心赏久云阻,言约无自轻。

相去幸非远,走马一日程。

中唐诗人白居易古诗节选(篇15)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全文赏析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故而创作这首诗来抒发自己情怀。
[实用模板]白居易:《后宫词》写作范例
2022.07.01 后宫传主持词 白居易古诗 白居易古诗大全
没有读书和身边人对比的心情说说集合四十五条
2022.10.06 后悔没努力读书的说说 后悔当初没好好上学的说说 没好好念书现在后悔了的句子_
调休放假国庆节黄金通知幼儿园范文合集(5篇)
2022.10.06 幼儿园国庆节放假通知 幼儿园国庆放假通知 幼儿园国庆节放假通知模板
关于开工大吉祝福语横幅(6句)
2022.10.06 开工大吉的祝福语 开工大吉的祝福贺词 公司开工的祝贺短句
对企业董事长的父亲节祝福词锦集七十句
2022.10.06 父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新颖祝福 送给爸爸的祝福语
国庆主题晚会学校庆典主持词范文汇编(7篇)
2022.10.06 国庆节活动主持词 国庆活动主持词 国庆主题活动主持词
幼儿夏令营的微信广告宣传语通用(45句)
2022.10.06 夏令营宣传发朋友圈的文案 夏令营宣传活动文案 亲子夏令营宣传文案 夏令营发朋友圈宣传语 关于夏令营宣传发朋友圈的文案
在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的朋友圈文案
2022.10.06 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的文案 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的句子 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的心情说说
2020新年英语祝福语(优秀篇)
2019.09.15 新年结婚祝福语 新年春节朋友祝福语 鸡年新年春节祝福语
企业即将复工开心的文案说说汇总40句
2022.10.06 即将复工的心情说说 复工复产正能量句子 疫情过后复工的句子
工作疏忽自我检讨书范本500字分享
2022.10.06 工作疏忽检讨书 工作疏忽自我检讨书 因工作疏忽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