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实训技术总结

控制测量实训技术总结。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我们在某些事情中会有很多的收获,一般来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总结的精髓在于客观的查错改错。写好的总结范文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控制测量实训技术总结,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控制测量实训技术总结》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工作总结之家。

篇一:报告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实习报告

院 系: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目录

1、测区概况...........................................................................................1

2、测区已有测绘成果资料..................................................................1

3、作业规范和依据...............................................................................1

4、测量软件系统...................................................................................2

5、控制测量...........................................................................................2

5.1坐标系统..................................................................................................2

5.2首级控制..................................................................................................2

5.2.1总体方案:...................................................................................2

5.2.2、观测方法....................................................................................4

5.2.3 内业平差.................................(来自:,取四次读数平均值作为观测值。每边测定一次气象数据,气温读至0.5°C,气压读至1mmHg。导线总长边数均小于限差。其精度评定为:

平差后各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

八、外业成果的检查验收

8.1、各种观测手薄、计算手薄进行了200%的检查,各种计算资料均以进行精度

统计,其精度指标均合附要求。精度见上面的各项统计表。

8.2、作业者对原图进行认真的自查自校工作,分院对原图进行100%的野外巡视

检查和图面检查。设站检查和皮尺丈量不少于20%,并做好了精度统计和质量评定工作。

九、实习心得

十、成果整理上交清单

1.控制点展点图(包括GpS控制点、二等水准点、一级导线点)、水准线路图;

2.控制点成果表(包括GpS控制点、二等水准点、一级导线点);

3.GpS点点之记;

4.导线点点位说明;

5.GpS控制计算资料;

6.二等水准计算资料;

7.一级导线计算资料;

8.各类观测手簿;

9.测区技术总结报告;

2015年6月

附件:

1.控制点展点图(包括GpS控制点、二等水准点、一级导线点)、水准线路图;

2.控制点成果表(包括GpS控制点、二等水准点、一级导线点);

3.GpS点点之记;

4.导线点点位说明;

5.GpS控制计算资料;

6.二等水准计算资料;

7.一级导线计算资料;

8.各类观测手簿;

以上是《控制测量实训技术总结》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涉及到测量、控制、水准、计算、实习、测绘、资料、导线等方面,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涡流检测技术总结质量控制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涡流检测技术总结质量控制》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篇一:技术总结

自动检测技术总结

时光飞逝,一学期转眼即逝。短暂的岁月,让我们变得成熟了,对学习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了解。对于这门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从初始的了解,到现在已有了深成的探知,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产生,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与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能自动地完成整个检查处理过程的技术称为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是以为核心的检测系统。

一、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们应用技术学科。然而,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处理系统的总称。

二、传感器

(一)传感器的标定

在使用传感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标定,以保证使用过程中所测信号的准确、有用。用实验的方法,找出其输入输出的关系,已确定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要求以及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种类的标定方法。按传感器输入信号是随时间,可分为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

(二)传感器的选用

选用传感器的要求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测量条件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被测量的选择、测量范围、超标准过大的输入信号产生的频率、输入信号的频率以及测量精度、测量所需的时间等。第二、是传感器自身性能要求,主要包括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输出量类别、对被测对象产生的负载效应、校正周期、输入端保护等。第三、是使用条件要求,主要包括设置场地的环境条件、所需功率容量、与其它设备的连接匹配、备件与维修服务等。

7、电涡流传感器

电涡流效应:金属导体置身于变化的磁场中,导体的表面会有电流产生,电流的流线在金属体内自行闭合,这种由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旋涡状感应电流称为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 (1)、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与金属是否块状无关,且切割不变化的磁场时无涡流),导体内将产生呈涡旋状的感应电流,此电流叫电涡流,以上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而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涡流式传感器。

4、实训心得

在通过一周的传感器实训过程中,我学到了一定的知识,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但都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我都能顺利解决了。通过对电子元器件功能和结构的了解和深入认识,以及对电路板进行设计和规划,让我认识到,在实训当中,要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己个人的动手能力。还要培养了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什么都要有耐心才有进步。特别是在焊接是时,更要的是

耐心和细心,才能把一些很小的电子元件接好,把电路板焊接得既精致又好用。

通过这次实训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里要谢谢老师的倾心辅导,也感谢同学的帮助,我们共同努力,解决难题!因此,我也觉得,有时自己得不到的答案,别人也许可以帮自己解决!在此我认为团体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相信,通过这一周的实训,不仅是我的学习上有了进步,而且影响到我的生活当中,让我有了更好的生活意识指导,会更努力地学习。

篇二:涡流检测原理及部件

涡流原理及主要配件

上海佳创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概述

1.1 涡流检测的原理

涡流检测就是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激励信号加到探头线圈,当探头接近金属表面时,线圈周围的交变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对于平板金属,感应电流的流向是以线圈同心的圆形,形似漩涡,成为涡流。涡流的大小、相位及流动形式受到试件导电性能的影响。涡流也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反过来又会使检测线圈的阻抗发生变化。

因此当导体表面或近表面出现缺陷或测量的金属材料发生变化时,将影响到涡流的强度和分布,涡流的变化又引起了检测线圈电压和阻抗的变化,根据这一变化,就可以间接地知道导体内缺陷的存在及金属材料的性能是否有变化。

1.2 涡流检测技术的特点

涡流检测时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它具有如下技术特点:?检测速度快,且易于实现自动化。?表面、亚表面缺陷检出灵敏度高。?能在高温状态下进行检测。?抑制多种干扰因素。

涡流检测的对象必须是导电材料,且不适用于检测金属材料深层的内部缺陷,这是涡流检测在应用上的局限所在。其次,涡流检测至今仍处于当量比较阶段,对缺陷作出准确的定性定量判断技术尚待开发研究。1.3 涡流的探伤及材质分选

涡流法可以用来测量非金属表面层的电导率,也可以用来检验与电导率数值有对应关系的性能,如化学成分和组织状态等。因此,涡流检测可以成功地用于按牌号分选合金,检验材料热处理质量及机械性能等。

涡流探伤不仅对于导电材料表面上或近表面的裂纹、孔洞以及其它类型的缺陷,涡流实验具有良好的检测灵敏度并能提供缺陷深度的信息,还可以发现于薄的油漆层或涂层下的这些缺陷。

涡流检测仪的操作请参考《多频多通道智能数字涡流检测仪操作使用说明书》。

二、主要配置清单

篇三:自动检测技术总结

自动检测技术总结

时光飞逝,一学期转眼即逝。短暂的岁月,让我们变得成熟了,对学习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了解。对于这门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从初始的了解,到现在已有了深成的探知,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产生,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能自动地完成整个检查处理过程的技术称为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是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检测系统。

对于自动检测技术这门课程,本学期主要了解与学习一下内容:

一、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们应用技术学科。然

而,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处理系统的总称。

二、传感器

(一)传感器的标定

在使用传感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标定,以保证使用过程中所测信号的准确、有用。用实验的方法,找出其输入输出的关系,已确定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要求以及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种类的标定方法。按传感器输入信号是随时间变化,可分为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

(二)传感器的选用

选用传感器的要求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测量条件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被测量的选择、测量范围、超标准过大的输入信号产生的频率、输入信号的频率以及测量精度、测量所需的时间等。第二、是传感器自身性能要求,主要包括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输出量类别、对被测对象产生的负载效应、校正周期、输入端保护等。第三、是使用条件要求,主要包括设置场地的环境条件、所需功率容量、与其它设备的连接匹配、备件与维修服务等。

(三)传感器的分类

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以电阻应变计为转换元件的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由弹性敏感元件、电阻应变计、补偿电阻和外壳组成,可根据具体测量要求设计成多种结构形式。弹性敏感元件受到所测量的力而产生变形,并使附着其上的电阻应变计一起变形。电阻应变计再将变形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从而可以测量力、压力、扭矩、位移、加速度和温度等多种物理量。

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片具有金属的应变效应,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从而使电阻值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电阻应变片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两类,金属应变片有金属丝式、箔式、薄膜式之分。半导体应变片具有灵敏度高(通常是丝式、箔式的几十倍)、横向效应小等优点。

2、电感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把被测的物理量如位移,压力,流量,振动等转换成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变化,再由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由铁心和线圈构成的将直线或角位移的变化转换为线圈电感量变化的传感器,又称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来自: 工作总结之家:涡流检测技术总结质量控制)。这种传感器的线圈匝数和材料导磁系数都是一定的,其电感量的变化是由于位移输入量导致线圈磁路的几何尺寸变化而引起的。当把线

圈接入测量电路并接通激励电源时,就可获得正比于位移输入量的电压或电流输出。电感式传感器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自感式,互感式和涡流式三种。

3、电容式传感器

把被测的机械量,如位移、压力等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传感器。它的敏感部分就是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其最常用的形式是由两个平行电极组成、极间以空气为介质的电容器(见图)。若忽略边缘效应,平板电容器的电容为εA/δ,式中ε为极间介质的介电常数,A为两电极互相覆盖的有效面积,δ为两电极之间的距离。δ、A、ε 三个参数中任一个的变化都将引起电容量变化,并可用于测量。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极距变化型、面积变化型、介质变化型三类。

(1)工作原理

电容式传感器也常常被人们称为电容式物位计,电容式物位计的电容检测元件是根据圆筒形电容器原理进行工作的,电容器由两个绝缘的同轴圆柱极板内电极和外电极组成,在两筒之间充以介电常数为e的电解质时,两圆筒间的电容量C=2∏eL/lnD/d,式中L为两筒相互重合部分的长度;D为外筒电极的直径;d为内筒电极的直径;e为中间介质的电介常数。在实际测量中D、d、e是基本不变的,故测得C即可知道液位的高低,这也是电容式传

感器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和灵敏度高,价格便宜等特点的原因之一。

4、霍尔传感

(1)、霍尔效应

在半导体薄片两端通以控制电流I,并在薄片的垂直方向施加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势差为UH的霍尔电压。

(2)、霍尔元件

根据霍尔效应,人们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元件叫霍尔元件。它具有对磁场敏感、结构简单、体积小、频率响应宽、输出电压变化大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测量、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注意事项:

(1)激励电压不能过大,以免损坏霍尔。

(2)霍尔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较小,所以砝码和重物不应太重、5、光电式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基于光电效应的传感器,在受到可见光照射后即产生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它除能测量光强之外,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全部内容,涉及到测量、传感器、涡流、检测、自动、变化、效应、产生等方面,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测量技术实训小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测量技术实训小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工作总结之家。

技术实训小结

1:项目名称:测量实训

2:任务来源:学院统一规定

3:施测与精度要求:l=945m,fh=,测角中的误差≤24′,1/t=1/5000

4:测区位置与范围:学院校道内

5:测区环境及条件:学院的总体位置是个不规则的图形,测区范围内草地比较多,也有建筑物,而且校道上的转弯处也比较多。

6:测区已有地面控制点情况:在学院的前门内已经有了两个已知点分别是j1和j2。

7:测区的选点情况:要测量的校道总长945米,总共分了11个点,选点和取仪器的人员分工合作,在选点的时候要考虑到转弯位置,还要让每个点之间都可以通视每段的长度都不同,但相邻之间的距离比例不超过1:3。

8:施测技术依据规范:水准仪先是读黑面的下,上,中丝,然后再读红面的中丝。

而经纬仪测两个测回,分为0°和90°。

9:施测组织:每组八个人,分为两个小组,一组用水准仪测高程,另一组用光电测距经纬仪测水平角,最后派两个人用全站仪测距离

10:时间安排:第一天上午听了有关的注意事项,下午领取仪器及开始选点;第二天就开始行动,水准仪每个人有一组,而光电测距经纬仪就每两个人一组数据,最后用全站仪测距离,然后整理数据。

11:技术要求:(1)水准仪:安置水准仪,粗略整平,照准水准尺,整平对中,读数。

(2)光电测距经纬仪:粗略对中,用任意两个脚架的移动来完成;粗略水平,让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精确对中,两中心重合且同处于一铅垂线,精确水平,水平度盘在任意处水平。

12:作业人员情况: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完成属于自己的。

下面是我们实习的成果:

我们实验的展点图: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测量是一份细心的工作,一点也不能马虎,有一点的疏忽,误差就会很大。我们开始用的是水准仪,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刚开始测出的数据,经过我们事后的检查,我们发现测出的数据都是有问题的,我们先是找原因,是操作失误还是我们读数有误差,然后重新测量,进行补测。看到自己组的一个站点也还没有测出来,其他组的已经熟练的操作时,我们很羡慕。但我们没有灰心;虽然我们有很多的东西都不懂,但是我们还是很认真的和老师及其他同学学习和讨论共同解决实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在这实习的日子里,我感觉到数据处理能力在这次实习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接触的数据都不是通过自己实际测量得到的结果,整理时往往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这次通过自己的实际测量练习得到的数据由于种种问题有些是超出误差允许范围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迅速分析错误原因来得到新的数据。进而也对数据检核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由于数据量大,而且数据计算整理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整理计算的时候要格外认真小心。另外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核数据是否可用,免得再最后整理时发现误差过大而耽误工程

进度。当确定所有的所需数据都计算准确无误后可以开始进行新的操作。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各组员要进行明确的分工,每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测量需要建立在准确的数据收集基础上,所以在测各角值和量距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边测量边校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如果测量结果出现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必须进行重新测量,认真科学地对待。同时我们所使用的仪器很多是很精密也很脆弱的,必须轻轻地拿、轻轻的放置,严格依照操作要求使用,必须时刻注意爱护仪器。

这让我们很小心仪器,明白保护仪器的重要性。测量学这门学科要求非常高,精确度不用说了,非常讲究科学的一门课程,在用光电测距经纬仪的时候,有时不小心碰到了脚架,哎!所以重新开始整平仪器。再有时在一个测回内,有一个半测回超限了,这样又要重新补测。经过这些教训后,我们从不熟练到熟练,不小心到小心翼翼,从失误到无误。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养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护仪器和遵守纪律的精神,我想这在以后对给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有莫大的帮助。

测量实习小结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们大家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很明显地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且让我们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及培养我们要有独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让我们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而且拓展了大家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个人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也让我们明白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使我们通过综合实习活动,将课堂上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于工程实际过程,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经实习后能基本上独立操作仪器获得观测成果并能进行数据处理,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但是我觉得我们以前的动手过于简单,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的熟悉操作。所以我们很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让我们深刻地的明白只有真正的动手操作了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自己能够比较熟练地对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对中整平。特别是在经纬仪使用中,通过这次实习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中整平,之前老是调平了水泡,然而却对不准所测的点,浪费了很多时间,而现在在这次实习中通过对经纬仪的大量应用,我已经熟练了经纬仪对中整平的步骤,用经纬仪测量也比较如鱼得水。

这次实习,我想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我们小组的团队的合作精神。因为任何一项小的工作一个人都不能完成,必须有大伙的合心、合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每一项工作。应该说,没有团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比较完美的实习成绩。我们正是在这个一起努力完成好工作的目标支持下共同努力做好了每一件工作。我一直认为学习上争论我们应该给与支持,但生活上我们互相给与谅解。所以在测量过程中会争论,发生分歧后大家都实事求是,一切为了把工作做好的态度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坚决不能有任何私心。团队精神对于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意义和目的不仅仅是完成好一项工作,我们小组这次实习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品质和效率的保证,今后我们无论参加任何集体活动都用有这种团队精神。

十几天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现在回想起实习的日子,真是让人无法忘记,我自各是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第一次测出的站点是合格时,自己是多么的兴奋,也在这实习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明白自己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能够做到更好。今后,自己要更加努力。

以上就是《测量技术实训小结》的范文全部内容,主要描述我们、实习、测量、工作、数据、自己、经纬、操作,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控制网复测技术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控制网复测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篇一:网复测技术总结

*********水电站

左岸地下电站、泄洪洞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第Ⅰ标段)

施工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总结

1.工程概述

****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与云南省永善县接壤的金沙江****峡谷中,下游距宜宾市184km(河道里程),左岸距四川省雷波县城约15km,右岸距云南省永善县城约8km。

****水电站枢纽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引水发电建筑物组成。发电厂为地下式,分设在左、右两岸山体内,各装9台、单机容量为700M。4.资源配置

******测绘工程院****项目部组织7人参加作业。使用仪器为

LeicaTCR402型全站仪,标称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mm+2mm/km?D);对讲机6部。以上仪器均进行了计量检定,各项指标均符合精度要求(详见检定证书)。5.平面控制测量

5.1 根据左岸地下厂房工程的工程分布,经过现场踏勘,首先以业主测量中心提供的已知控制点金江湾、镇江关和仙游洞为起算点加密Ⅲ等控制点ZC01,以仙游洞、XⅡ29为起算点加密Ⅲ等控制点ZD1,将严密平差后的ZC01,ZD1作为已知点参与测量平差工作。以ZC01和仙游洞为起算点,蔡家岩和XⅡ34为终点,布设一条附和导线,穿过整个1#交通洞;以ZC01和仙游洞为起算点,ZD1,XⅡ29为终点,沿尾调交通洞布设另一条附和导线,并与1#洞导线ZC06点为节点形成导线网。在各个支洞交岔口都布设控制点,按Ⅲ等导线网要求进行观测。

5.2平面控制测量

外业观测严格按照《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的相应规定进行作业。规范中光电测距附合(闭合)导线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光电测距附和(闭和)导线技术要求

针对遂洞内粉尘较多,能见度较差的条件,我部采用提高测回数的方法来保证精度,即进行测左右角各五个测回共计十个测回,以此来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精度。

进行水平角观测时按方向观测法严格按照表2规定进行观测,

表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

测后各量一次仪器高和棱镜高,高度量至毫米;每站观测结束后,注意查看对中器及器,以保证观测过程中测站没有动;记录人员认真仔细记录好每站的点名、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仪器高及棱镜高。5.3内业数据处理

对外业观测记录手簿进行了

200%的检查,经检查无误后再对边

长进行投影改正,之后再将数据输入武大测绘学院的的“科傻”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计算。6高程控制测量

选定以ZC01为起算点,分别以蔡家岩,II29为终点,以ZC06为节点布设导线网(见附图1),即: ZC01?ZC02?ZC03?ZC04?ZC06?ZC07?ZC08?ZC09?ZC10?ZC11?ZC12?ZC13?ZC14?ZC15?ZC16?ZC17?ZC18?ZC19?ZC20?ZC21?ZC22?ZC23?ZC24?ZC25?蔡家岩;ZC01?ZC02?ZC03?ZC04?ZC06?

m;全长相对闭和差为1/75000,满足平面控制复测及加密要求。三角高程导线的闭合差为8.0mmm,远小于规范规定的24.08mm,满足三等高程控制复测及加密要求。总之整个控制网的测量成果达到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8、提交资料:

8.1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报告;8.2施工控制网复测及加密示意图;8.3施工控制网复测成果表;

8.4控制网复测使用仪器的检定证书复印件。

****股份有限公司测绘工程院****项目部

2006年3月20日

篇二:控制网复测技术总结

1.工程概况

恶滩水电站扩建工程位于广西忻城县红水河红渡大桥上游3 km,坝址上、下游分别与百龙滩水电站尾水和规划中的桥巩水电站正常蓄水位相衔接,距离百龙滩水电站76 km。工程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坝、河床式厂效益的水利水电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00 Mm;二等高程控制网平差后高差中误差为:±0.8mm/km,最大高程点位中误差为:±0.89mm;三等平面加密控制网点6个,三等高程加密控制网点7个。3.控制网复测依据

依据恶滩水电站工程建设监理中心提供的《关于工程首级控制网复测的通知》,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的要求来进行复测。4.复测项目说明

根据现场对施工控制网点的布设情况及本扩建工程施工的特点,主体工程主要在左岸施工,大部份的原三等施工控制网点均落在施工区域以内,其随着施工的进展而将不复存在,故其使用效率不高。而二等施工控制网点基本上是布设在施工区域以外,且点位位于地势较高地方,点之间的通视条件较好,不受到工程施工的影响,在今后的施工测量中将会大量使用。因此本次施工控制网复测工作是:全部二等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点。

5.复测方法

5.1平面控制网复测方法

在原首级二等施工平面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布设两个大地四边形,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二等三角网测量技术要求,采取边角联合测量的方法,测量其所有边长和水平角度;边角网的起算数据为:Ⅱ01点和Ⅱ02点坐标。平面控制网平面图见附件1。5.2 高程控制网复测方法

原高程控制网在左、右岸各布设3个二等点,其中左岸的ⅡBM01因其位置落在施工区内,已在电站前期准备工作施工中损坏,现仅存两个点。高程控制网复测方法是: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法,以ⅡBM02、ⅡBM04为起算点,水准线路布设为:左岸由ⅡBM02?ⅡBM03;右岸由ⅡBM04?ⅡBM05?ⅡBM06组成,用水准仪分段测量其相对高差;左右岸二等水准网之间用全站仪三角高程代替水准高程的测量方法对向观测。水准观测各项要求按《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6.外业观测 6.1使用仪器设备

平面控制网的边长和角度测量作业使用仪器是瑞士生产的徕卡TCA2003型全站仪,该仪器测角精度为:±0.5″,测距精度是: 1+1ppm.D,仪器按规定进行了检测,并获得了检测合格证书;高程控制网测量作业使用仪器也是瑞士生产的NA3003型水准仪及其相配套的条码水准尺,水准仪和条码水准尺经权威部门检定合格。6.1-2角度和边长观测

控制网观测时,每点均设站观测,其中水平角采用全圆方向测回法,观测9个测回,边长相应往返测9个测回,同时观测气压和温度,并输入仪器

自动改正水平距离;观测值各项限差按《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执行。为获得较高精度的外业观测成果,观测中采取了一些有利措施:

(1)、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5:00~~17:00。(2)、为避免逆光观测,上午在左岸设站,观测右岸的点;下午在右岸设站,观测左岸的点。

(3)、在阳光下观测时,仪器站、镜站用太阳伞遮阳。

(4)、采用仪器内存自动记录,仪器因受环境影响不能自动记录时,采用人工补充记录。6.1-3水准外业观测

水准观测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是在标尺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并用测伞遮阳。立尺点选择牢固地方,尺垫要踩稳,立尺时用木棍支撑,以保持铅直、稳定。水准测量前后视距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m,累计前后视距差≤3m,下丝读数≥0.3m。水准网均往返观测两次,各项限差均符合《规范》中表3.2.1的规定。7.平差计算 7.1平面控制网平差

二等平面控制网复测平差采用严密平差法,平差软件采用清华山维《NASEm,最弱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为,(规范要求为)。

(2) 按角度:测角中误差为:±0.93″,最弱边长相对中差为,

最大的点位中误差为±3.45mm,平差后复测网与首级网同一点上的坐标差值即为检查首级成果网的数据,平差成果见附表3。

7.2高程控制网平差

水准网平差计算,线路组成分别为ⅡBM02、ⅡBM03和ⅡBM04、ⅡBM05、ⅡBM06,平差前对内存在NA3003水准仪的数据进行传输,高程起算数据分别取ⅡBM02、ⅡBM04;依次推算出ⅡBM03;ⅡBM05、ⅡBM06的高程。平差后观测值中误差为?0.35。左、右岸三角高程联测往返闭合差为

mh??4.9mm,(规范要求为?7.6mm)。水准复测成果见附表

4。

7.3复测成果分析

由于使用功能齐全、精度较高的观测仪器,采取有效的观测措施,本次复测获得了较好的观测成果,达到了预期的观测目的。从平差成果看,边角网、测角网的几项主要精度指标如下:

从表中可看出,边角网几项精度指标均高于测角网,但平差后的坐标值与基准值相差反而较大,达15mm,其中主要原因是原广西电力勘测院所使用

的日本尼康全站仪与我部使用的瑞士徕卡全部仪测距的精度不同,从而产生测距误差。

在角度观测中,设计院所使用的仪器为瑞士的T3经纬仪,我部使用的是瑞士的TCA2003全站仪,两种仪器的测角精度分别为:±1.0″、±0.5″,同属Ⅰ级仪器。本次复测采用角度平差后其坐标成果与基准值基本吻合,最大坐标误差值为⊿x=+3.8mm,⊿y=-2.8mm,此项误差属正常的测量误差,由此可以判定,首级网Ⅱ01~Ⅱ06点点位稳定,坐标成果可靠,可继续作为恶滩水电站扩建工程建筑物放样的依据。

水准网复测左岸从BM02至BM03往返测高差闭合差为±0.5mm,高程闭合差为+0.6mm.右岸从BM04至BM05、BM06,往返测高差为±0.1″,高程闭合差BM05为-0.2mm,BM06为-0.7mm。左右岸三角高程闭合差为-2.4mm。上述几项精度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复测成果与基准值基本吻合,说明水准点点位稳定,可继续作为施工放样的控制。

附表3.原测坐标与复测坐标比较

篇三:控制网复测总结报告

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 精密控制网复测总结报告

编制: 复核: 审核:

技术负责人: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

2014年5月

目 录

1 完成任务情况........................................................................11.1 任务来源..........................................................................11.2 测区概况..........................................................................11.3 工作内容..........................................................................21.4 执行的技术依据及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2 1.4.1 执行的技术依据................................................................2

1.4.2 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2

1.5 施测单位..........................................................................31.6 完成工作的起止日期................................................................31.7 完成的工作量与相邻标段联测的桩点..................................................3 2 坐标系统及巳有资料利用情况...........................................................52.1 坐标系统..........................................................................52.2 巳有资料利用情况..................................................................5 3 复测方案执行情况.....................................................................53.1 仪器检定..........................................................................53.2 精密控制网复测....................................................................53.3 GpS观测操作及手簿填写............................................................63.4 GpS网数据处理....................................................................73.5 水准复测..........................................................................8 3.5.1 水准点的观测..................................................................8

3.5.2 水准复测数据处理..............................................................8

4 项目质量检查........................................................................9 5 提交的成果资料......................................................................9 6 附件................................................................................9附件1:CpI复测成果及比对表..........................................................10附件2:CpII复测成果及比对表.........................................................13附件3:三等水准复测成果及比对表.....................................................20附件4:水准网闭合差.................................................................24

1 完成任务情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中铁二十五局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对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测量工作的要求,对本标段的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及三等水准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工作。

1.2 测区概况

新建九景衢铁路江西段JQJXZQ-2标。起讫里程为DK15+700~DK66+100,正线长度50.4km。本标段共有特大、大中桥梁28座19.207km,框架式小桥3座59.37m;隧道6座4.078km;盖板涵5座241.86横延米,框架涵120座2789.37横延米,倒虹吸6座156横延米;路基27.3km,挖方147.67万方,填方237.14万方;本标段设都昌、油墩街2个站。

1.3 工作内容

依据2014年4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员所交的控制点以及成果表:

⑴ CpI点成果表;⑵ CpII点成果表;⑶ 三等水准点成果表。

以上成果表见附件(设计院交桩表),其中CpI014-1、CpI016-1、CpI021已被破坏;CpI018-2周边环境改变(遮挡),不满足摆仪器的条件;以上四个点不是重要桩点,且附近有其他桩点,与设计院沟通后无需补桩。

1.4 执行的技术依据及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

1.4.1执行的技术依据

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GB/T18314-2001);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7.《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

1.4.2 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

平面控制网采用GpS卫星定位测量,测量精度及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

CpI、CpII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

CpI、CpII控制网GpS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检测相邻线路水准基点间的高差,测量等级为三等水准。水准测量的精度及限差如下表。

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1.5 施测单位

中铁二十五局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测量队

1.6 完成工作的起止日期

2014年4月26至2014年5月17

1.7 完成的工作量与相邻标段联测的桩点

复测CpI 点35个,包括CpI013、CpI014、CpI015、CpI015-1、CpI015-2、

《控制网复测技术总结》是篇好范文参考,讲的是关于测量、控制、观测、水准、精度、规范、成果、施工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